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MJ笔神

调研报告的撰写应该注重数据收集的严谨性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想了解更多关于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不妨浏览下面的调研报告范文。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一

我市地处江淮交汇,境内河网密布,河系沟通,框架完善,是我市灌溉排涝的“神经网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河道河塘水环境成为农村发展生产,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是群众生活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达标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考核指标。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重在不断治理,贵在长效管理。因此,为了将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的效果充分体现、长期显现,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近期,本人深入基层联系单位和镇村就我市河道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河道基本情况

为严重的问题。

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碧水工程,经过连续4年强势推进县乡河道疏浚,共计疏浚河道1058条、土方1550万方,其中市级河道21条、280万方,镇级河道55条、774万方,村级河道982条、496万方,投入市级财政补助资金4480万元。2015年村庄河塘整治580条、223万方,本市级财政投入120万元,省市补助280万元。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后,部分河道标准得到恢复,河道面貌得到改观。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市目前的碧水工程仍停留在土方工程清淤清杂,虽然水面清杂了,河底清淤了,但存在河坡上杂草芦苇丛生、杂物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随处倾倒、无人清理,违章搭建、扒翻种植混乱无序,河线不顺直、青坎高低不平、不成形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碧水工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体现,对新农村建设难以起到整体推进的积极作用。河道长效管护、环境整治保持既是一项面广量大,常年实施的持久性工作,又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群众性工作,此项工作必须体现出长效与全民的要求,从调研分析看,目前河道整治存在上述普遍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就行了,至于河道环境整治和保持,则没有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的认识基础,认为河道环境是城市河道美化的需要,农村家前屋后的河塘不需要管理得那么严格,做得那么整洁,从而产生一种农村河道靠家前屋后的就各家乱侵乱填,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靠各家田边的就各自为阵,乱扒乱种,这些认识,在社会上较普遍存在,是河道管护工作难以上水平出环境的主观根源。

第二,镇村两级经济实力差距,带来河道管护上的差距。河道管护工作涉及到每个镇村,工作任务都基本相当。但是镇村经济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从市镇两级选的试点村看,都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因此工作能够较顺利推进。相反,经济实力较弱的,对于一般性的河道保洁工作都很难维持,经费问题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此项工作整体推进。

第三,河道疏浚清障整治标准不高,给日常管护工作造成后续影响。有些河道在清淤过程中土方上岸离河不彻底,二次流失严重,清障杂草就地堆放,造成再次大面积滋生漫延,芦苇清除不彻底给后期管护造成先天不足的隐患。

第五,长效管护机制未能建立健全。一是管护队伍未能真正组建运行到位。二是河道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专业化程度。三是相应的管理设施未能配套到位,突出反映在沿河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的布设未能按要求到位,无法做到集中投放、定期清运,难以杜绝河塘上污染源。

三、河道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必要性、迫切性

全市各级河道承担着我市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是我市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工程既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整治好河道、管护好河道、美化好河道,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管护好河道是充分发挥我市河网体系整体抗灾效益的保证。我市河网框架布局成形、河网成系,河道规划是按照一定的抗灾标准统一制订的实施的,但是,河道日常管护工作跟不上,即便年年疏浚河道,河道的效益仍会逐年削弱,无法达到防灾抗灾的要求,因此必须形成“三分工程七分管理”的意识,强化管理长效化、制度化,用长效管理来保证河道效益的长效发挥。此外,河道工程效益依靠的是整体发挥,各级河道都是重要的环节,管护责任应分级落实到位,市、镇、村三级联动,保障河道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2、管护好河道是改善水质、增强河道自我净化能力的 4

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河道水质逐步恶化,已经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一条关键因素就是河道自身的“免疫功能”削弱了,一方面河底淤积物很大一部分是污染沉淀物,自身就是污染源,另一方面,河面水生植物覆盖水体,造成水体负氧化严重,净水也变成腐水。再一方面,河道淤积后,过水断面缩小,河坡坍塌,绿化湿地减少,造成河道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综合上述因素,管护好河道,提高河道运行质态是体现碧水工程效益的最基础、最长效、最根本的举措。

3、管护好河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生产耕作制度的改变,过去罱泥积肥,捞草沤肥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没有了,加之河道建设管理未能很好地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致河道变成“死水沟”、“垃圾池”,河水基本不能饮用,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标准,河道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惠及广大百姓的一项民心工程、惠农工程,意义重大。

四、进一步强化河道综合整治基础工作

的财政投入,又要依靠受益群众的投劳,要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群众参与、社会捐助”的办法,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所需资金。

1、首先明确财政投入为先导。河道疏浚各级都有具体的补助标准,对于河道整治与管护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补助政策,各镇应尽可能在农发基金、抗旱排涝费等项目当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河道整治管护。

2、用足义务工投入。河道管护是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公益事业,应该充分动员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对于镇村河道,义务工日应是投入的主体,因此,各镇应将2至3个义务工日要足额用于河道,适当的时候请农工办对此投入进行督查,并适时地根据农村新形势,请上级制定专门的农村河道义务工日投入政策。

3、多种渠道筹资,引进市场机制。把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综合开发相结合,通过堤林、水面发包,建立以堤以河养河的良性管理护投入机制。

二是优化河道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三要建好相应的管理设施。重点要建好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确保沿河村庄每村一处垃圾填埋扬,沿河村庄每10—20户建一座垃圾池,通过集中投放、定期清运,从源头上消除河道的污染源。四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发展意识与公众意识,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三是强化河道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层层落实责任,按受益情况明确管护义务是河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保证。就我市情况而言,一方面,对市级骨干河道的管护,市里由保洁处直接抓在手上负责,划段明确管护单位、管护人和管护资金,另一方面,对其他市镇级河道的管护,各镇应强化河道保洁站的职能,充分发挥河道保洁站的作用;对村组河道及村庄河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村组管护责任,水务站加强站查考核。

五、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深入开展

要求,通过宣传激励先进、督促后进、保持平衡,形成“管好百姓河塘,真正迈进小康”的浓烈氛围。

二是坚持典型引路不忽视,以典型促全面。按照市里要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思路。结合打造观光带、产业带和新农村建设先导段。首先对国道、省道和通往各镇的公路干道沿线、集镇区、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周边进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各镇都要选定该区域内的河道作为先行试点,作为全镇的样板,逐年向面上推进。

三是坚持以河养河不动摇,走良性管养轨道。从河道整治和长效管护出发,实现以河养河是根本所在。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河道水土资源,实现河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河道工程管理权、所有权统一是实施河道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保证。因此,建议、市政府给予关心,由水务部门与国土部门及各镇协调,按照河道等级和管理权限,划定管理范围,确定开发利用范围,有条件的进行土地确权划界。在此基础上,进行河堤经济林木绿化,水面发包养殖,获得良性经济收入,保证河道管护长效运行。

行之有效的河道综合调度运行管理方案。三是按照相关法律文件规定,对于投资建设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利工程占用补偿费,征得的资金用于河道整治管护。

五是坚持整治标准不降低,提升碧水工程建设档次。碧水工程是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代,着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农村,全面综合整治河道环境是提升碧水工程档次的关键,要确保整一条河成一条河,管一条河美一条河。通过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要达到清除阻水障碍、清理违章建筑、清运沿河垃圾、恢复河道标准、规范河道管理、改善沿河环境,保障河道工程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充分发挥的整体目标。

六是坚持综合领导不削弱,保证河道管护工作有机协调。河道环境综合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光靠一个部门也是无法实施到位的。因此,对这项工作既要长期抓,也要协调抓,必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市计划、财政、水务、建设、交通、国土、环保、农林等部门工作协调有机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1年11月26日

近期,根据领导指示,我们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对大晁、刘后、小后晁、魏楼等4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调研工作,召开了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并先后走访群众30余户,仔细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广泛地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评估,研究讨论了具体实施办法以及整改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各村环境基本情况

出嫁都非常重要。大晁村村民晁永利也认为环境整治能够对促进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维护村民健康,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代表们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三堆”问题、“四化”问题、经费问题及建立长效机制等困难表现出一定的忧虑。针对上述困难各村代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意见以及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低,居住生活区环境卫生差。除由镇政府投资试点的垃圾集中清运村能够实现使用垃圾池对瓜果皮、烂菜叶,纸屑、包装袋(盒)等日常生活垃圾集中进行存放集中处理外,其他村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河湾、池塘的现象。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造成河流污染、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

圾池、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3、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农民环保意识薄弱。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但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的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对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能够足够重视,个别村户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4、清理“三堆”仍是各村整治的重点问题。虽然有的村已经使用上了沼气、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多数村存有多年未烧掉的麦秸垛、玉米秸垛。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村里有沿街、小巷、自家门口、墙角等处堆放玉米皮、玉米秸秆现象。此外部分村路边存有粪堆、草垛,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石碓、沙堆、瓦砾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不彻底,堵塞情况严重。部分已经实现亮化、绿化的村不能够对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护。部分村没有建立垃圾池,不能实现镇垃圾清运处理。村队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等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问题。

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体村民广泛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护村队清洁的意识。村队可以在村外划定固定区域堆放柴堆、粪堆、沙石堆来解决“三堆”问题,其最根本还是大力增加农田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大力发展沼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燃烧秸秆的原始生活方式,彻底消除三堆在村内的存放。

4、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各村队可以根据实际出发开展“四化”模范一条街奖励活动,以模范的力量感召人,每年在村内评选出若干模范家庭、文明街道予以物资奖励,提高临街农户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成立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小组,对农户及清洁队伍进行监督,负责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队主干道、亮化绿化设施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二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日前,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文运芝,区政府副区长黄顺发、区长助理谢云杞率领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政研室、区整治办等单位相关人员,对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加快农村环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环境明显改观。全区主要道路沿线暴露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得到比较彻底整治;制订出台了《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并即将付诸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全面启动了农村连片整治工程,11个村的水源地防护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房)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扎实开展了改水改厕、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卫生评比和除四害等工作,并推进了申报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以河道净化为重点,疏浚城区主河道3条共6000余米,农村河道10000余米,清淤扩容山平塘15口,及时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及杂物,禁止水库化肥养鱼,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大力开展了沼气池建设,全面整治养殖污染;按要求全面启动了老农贸市场和迎宾市场的提升改造工程,目前管网铺设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摊位改造,市场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建房的监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部分路段两侧的违章棚亭和“空心房”进行了拆除;以107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绿化以及路面清扫保洁,及时抢修公路破损路面,清理公路边沟、涵洞;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硬化力度,并组织专门力量对以路为市、占道经营、占道堆物进行清理和整治,确保了全区公路畅通、安全、清洁。二是群众普遍欢迎。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美化了城乡环境,改变了群众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群众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从怀疑、等待、观望到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转变。与此同时,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养成。三是经费保障有力。区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环卫设施建设、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经费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确保了资金及时拨付。由于全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普通群众的支持配合,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全区城景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调度会上,我区获评城区组2012年第三季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第一名。四季度检查以及全年工作考核评价很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抓组织领导。为确保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区委、区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区四大家一把手和区委副书记担任顾问,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担任组长,区委组织部长担任总督导,分管和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工作、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等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班子,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结合南岳是旅游区的实际,在工作标准上自加压力,提出了落实“三化”(即市场规范化、垃圾分类化、环境优美化)、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工作目标,要求南岳的城景乡环境整治与市定标准和其它县区相比,要做到“标准要更高、行动要更快、力度要更大、效果要更好”,要按照“庭院美、村庄净、道路畅、水体清、环境优”的要求,把南岳广大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精品景区。

二是抓宣传引导。今年以来,我区先后编印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字经”》、《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诗配画》,不定期地编发《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并在区有线台开设宣传专栏,在农村主要路段、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所在地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制作了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图文并茂的宣传牌;乡镇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开展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和引导,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基础建设。我区坚持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旅游环境与服务质量整治及规范城景乡建设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整合全区的财政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保证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经费。截止目前,全区共新增户用垃圾桶30000余个、焚烧池850个、垃圾斗车78辆;共新建水源地防护设施26套、污水处理设施530套、垃圾处理设施146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56套,新增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台,自卸式垃圾收集车11台,可卸式垃圾箱26个,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四是抓集中整治。为解决城景乡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城景乡环境状况,我区于6月份全面启动了拉网式、地毯式的“农村面源污染大清理”行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重点是对国、省、区、乡公路沿线以及集镇、村庄开展了卫生大清除行动,对暴露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道路两边的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并集中抓好了重要河道的疏浚。特别是对107国道南岳段等重点地段的整治实行现场交办。目前,全区广大农村主次干道已基本实现常态化管理。

五是抓督查考核。为确保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区委、区政府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今年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单独考核,并纳入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同时,区整治办按照《南岳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制订了《考核实施细则》,建立了区对乡镇、乡镇对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并严格按照“周暗访、月明查、季考评、年度总评”的方式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建立了督查台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是抓长效管理。初步探索建立了“乡镇督导、村组管理、专人保洁、门前三包”的城景乡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村组对责任路段都明确了专人保洁、宣传、劝导和监管。部分乡镇、村组还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整治工作责任。目前,全区36个村(社区)都明确了专职的清扫保洁人员,落实全天候清扫保洁、卫生监督和宣传劝导。通过开展卫生评比和保洁员工作考核,我区部分长效管理措施的成效开始显现。

三、

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二次清扫活动,就认为任务完成了,有的部门甚至根本没有动起来。少数单位没有认识到整治工作是一项常态化、长期性的工作,为节省开支,在旅游淡季停聘了一些区域的部分保洁员,给村民造成城景乡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阵风”的错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联动欠缺,如兴隆水库上游无序建房,准备大肆发展旅游“农家乐”,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都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责任。同时,由于城乡结合部位的个别村环境卫生整治界限不明确,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和村组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在前段市里检查时还扣了分。此外,城区的一些背街小巷特别是迎宾社区、祝圣社区和衡岳社区等城中村,存在毁绿种菜、养鸡和随意放养家畜家禽的现象,而且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缺失,还有不少居民小区没有纳入“四型小区”创建范围,管理缺位,卫生环境比较差。

二是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乡镇建设起点低、基础差,道路、供水、排污、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特别是环卫设施等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已经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垃圾箱和焚烧池等设置还有等进一步完善;个别村的焚烧池和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部分村民未按要求使用区里统一配发的垃圾桶,变更用途,挪为他用。两个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进展较为缓慢,目前还只完成管网铺设工程,摊位改造等工作进展滞后,市场环境亟待提升。环保项目在建设内容规划上,偏重于垃圾房和村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项目在建设内容和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不太切合实际,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二次污染,群众比较反感,各方面非议较多,费力不讨好。如,在各项目村新建的垃圾收集点,不但外观难看,与环境极不协调,而且很多布局不合理,老百姓使用极不方便。特别是环保部门配置的自卸式垃圾收集车,由于后期的养护、油料、司机等经费没有着落,乡镇村组不想要,相关单位不想接。

三是宣传发动还有待深入。目前,城景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区一级非常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乡镇、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虽然有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但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环保部门和乡镇干部进组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宣传交流较少,群众对项目了解不够,主体意识不强,认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甚至认为城景乡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国家项目,资金雄厚,在建设中关心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些占地赔偿费,在个别村组施工阻力较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村民缺乏卫生环保意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不少农村居民区的真实写照。

四是工作标准还有待提高。我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虽然总体上是按照“三化、三清”的要求来实施的,但目前的工作重心还局限于搞卫生、清垃圾,其它方面的工作开展亟待加强。部分村组面源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不到位,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仍然是垃圾成堆。部分保洁人员履职不到位,“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乡村在上级检查时往往是靠临时雇工搞“突击”。全区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度大。水务和环保部门虽然加强了对水源污染的整治,但由于水务一体化职能没有调整到位,“多龙管水”造成管理缺位、效率低下。此外,祝融街道和南岳镇辖区的一些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和综合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是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当前,全区环卫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体系还不完整,缺乏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部分乡镇、村保洁队伍虽已建立,但运转不正常,管理不规范。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只收不填、只收不烧等情况。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范围在逐步延伸,如果全区所有的垃圾清运任务全部由两个部门接管,人员、设备和运转经费都需要作相应调增。环保项目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设施处理上有较大投入,但在保洁人员日常工资、设备维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后续费用没有作相应安排;项目验收结束后,工程质量、设施运行由谁监管,设施损坏由谁执法赔偿等问题都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督查督办和检查考核有待加强。目前代表区委、区政府从事经常性环境综合整治督查工作的只有整治办的几位同志,督查督办的力度不大、效果不好。各乡镇(街道)忙于应付区里的检查,对村(社区)的督查考核基本未开展起来。现有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整治办是以区农办为主体成立的一个临时的协调、督查机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无法彻底脱钩,加上区农办对口的部门多、协调的工作多,有时工作难以到位,造成目前的整治工作还停留在搞突击、抓迎检的初级阶段。

四、深入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用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为此,我们建议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加快推进“生态南岳”建设为动力,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定位为区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检验干部作风的管理工程、促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抓治理就是惠民生、抓治理就是抓提升、抓治理就是促发展、抓治理就是塑形象的广泛共识。一是要在领导层面提高认识。包括区里组织的“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主题活动也只是发个文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下一阶段,全区各级领导特别是几大家的分管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体联点包村的县级领导和后盾单位负责人要把整治工作作为联点帮扶的重要内容,要定期深入基层,亲自指导,亲自督促,亲自参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要在部门工作层面提高认识。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定责任、定人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按照综合整治的总体标准开展工作,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不跑偏;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修订完善《农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为扎实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发挥妇联和学校的作用,在农村妇女之间和学校学生之间,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妇女和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家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敢于走在环境整治的最前面,做改变陋习的带头者和良好风尚的引领者。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典型事例要及时加以宣传推广。此外,还要加大公开曝光力度,要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单位和乱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车辆、乱摆摊点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实行部门联动,强化综合管理。城景乡环境整治牵涉农业、环保、环卫、景区管理、卫生、水利、林业等众多部门,需要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加强协调合作。如,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全区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聚合有限财力,统筹使用,集中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住建、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街道)等要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并加强日常监管;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禁止化肥养鱼,推进水环境整治;畜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养殖户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商务部门要抓紧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加强对两个市场改造提升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城管、规划、综合执法、风景资源保护等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联合组织开展违规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对个别典型违规违法建房户(如兴隆水库上游),必须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违还耕、拆违还绿、拆违治脏、拆违添景,做到拆一片、清一片、管一片。

4、创新运行模式,确保责明事顺。在垃圾处理模式方面,要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城郊结合部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我们建议:在城区和近郊范围内,应建立完善收集和清运系统,采用“属地管理为主”的模式,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在地理位置离城镇比较远的乡(镇)、村,应根据村庄建设规划以及自然村落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或转运等设施。要始终坚持“分类减量”的原则,支持和鼓励上门回收可回收垃圾,尽量减少垃圾量。后山三乡和南岳镇的山区村要因村制宜地鼓励农民采用焚烧、就地填埋、农家堆肥等简易、有效方式处理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推进环卫保洁方面,要按照“精细化、网格化”的要求,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建立农户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保洁员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同时,针对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地丢弃在房前屋后以及、公路边、田埂边、池塘边和河道边的实际,建议实行分片分组包干和组长负责制,坚持每月定期清理不少于3次。在明确职能职责方面,连片整治项目村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由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负责,要建成一个,移交一个。原则上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车等硬件设施统一交由环卫管理,万福、红星、荆田、双田片区农村生活垃圾由环卫局负责清运,景区村有清运任务的由景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管理处整治责任区——南马公路、方广寺景区以及拜殿村的保洁人员不能断岗,不论淡季旺季都要保持常态化。要尽快将水务管理一体化职能调整到位,理顺水务和环保的责、权、利,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落到实处。要抓紧实施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对乡村公路沿线和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5、健全工作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点多线长面广,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要建机构,确保有人做事。建议参照攸县的成功作法,将现有的整治办由临时机构变为常设的正科级机构,专门负责全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要保投入,确保有钱做事。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景乡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并随着区财力的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及管理手段更新适度增长。对各乡镇、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经费预算可整合农林水利、森林防火、乡村运转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考虑;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上级有关城景乡环境整治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扶持,保证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确保城景乡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要严考核,确保用制度管事。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评议问责机制,强化正负激励,形成严查严管、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明查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等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该年度目标管理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三

近年来我镇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路面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部分村庄加强了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段时期以来,全镇不少村庄出现农村卫生环境下滑趋势,农户居住区环境卫生条件差,村道两侧重现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综合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我镇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各村大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非常欢迎和期待。

1、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低,居住生活区环境卫生差。全镇除去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六市庄、豆家庄、北解疃、赵庄七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外,其余18个村都没有建垃圾池,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的现象。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2、基层组织力不强,人员、制度、设备缺失。在走访的25个行政村中仍有18个村还没有组织建立固定的、长期的保洁队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一旦卫生检查只是临时组织人员打扫卫生,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此外几个村的垃圾池、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3、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农民环保意识薄弱。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的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对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能够足够重视,个别村户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4、清理“三堆”仍是个村整治的重点问题。虽然有的村已经使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多数村存有多年未烧掉的废木材。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村里有沿街、小巷、自家门口、墙角等处堆放玉米皮现象。此外部分村路边存有粪堆、砖垛,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沙堆、石堆、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村要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保护村规民约,推行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强化落实村民责任,建立各村维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农户房前屋后由各家各户自己负责打扫清理,保洁队伍对村主要干道进行打扫和绿化带的维护,加强对村主要区域巡查,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大众化、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保洁队伍的资金帮扶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队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体村民广泛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护清洁的意识。来解决“三堆”问题,其最根本还是大力增加农田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大力发展沼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燃烧秸秆的原始生活方式,彻底消除三堆在村内的存放。

4、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各村可以根据实际出发开展模范一条街奖励活动,以模范的力量感召人,每年在村内评选出若干模范家庭、文明街道予以物资奖励,提高临街农户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成立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小组,对农户及清洁队伍进行监督,负责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队主干道、亮化绿化设施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四

为进一步打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切实打好“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宣传攻坚战,果洛交警在整治酒驾醉酒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注重抓源头治理,从源头入手加强宣传警示,将酒驾醉驾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12月30日,果洛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州级机关单位驾驶员及部门负责人开展争做“文明“驶”者,莫当交通“醉”人”宣传。民警现场讲解酒后驾驶的严重危害以及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醒机动车驾驶员要自觉抵制酒后驾车行为,做到文明驾车,安全出行。同时要求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全力做好预防酒驾醉驾的宣传工作,为创造辖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活动中,宣传民警通过通过播放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讲等形式,向驾驶员讲解了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认定、及处罚标准,号召现场驾驶员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一切酒驾行为,并积极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加入到抵制酒驾醉驾的交通安全宣传队伍中,警民连心,共同营造“珍爱生命,拒绝酒驾”的浓厚宣传氛围。教育和引导大家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做到平安出行、安全出行,同时呼吁大家,全民参与,将所学交通安全知识回去向家人、亲朋好友进行宣传,时刻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珍爱生命,远离酒驾,共同维护创造和谐、平安、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宣传活动,有效营造了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驾的良好氛围,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争当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五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与生活居住环境的现状已经成为一对日渐突出的矛盾。树立环境意识、完善整治机制、改善乡村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在我镇大发展任务日益艰巨、大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我镇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刻,对于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不但不应该放松,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使群众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如何进一步的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已经成为我镇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工作和实践课题。

xxxx镇位于谢家集区西部,辖12行政村和1个社居委,102省道与310省道在此贯穿交汇,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设在我镇境内,交通优势使我镇成为淮南市“一主两翼”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南市西部门户规划的主战场,近年来,先后有1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在我镇开工建设。这与我镇多山、多水的辖区地貌共同形成了我镇大建设项目多、违规抢建多、建筑垃圾多、影响环境卫生的不利因素多等诸多特点。面对不利形势,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取得了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成绩。

1、立足大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对于全镇的环境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立足我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建设项目多的实际,从全局做好总体规划,将环境治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城镇建设规划,乡村环境治理放在我镇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新城、强基础、扩产业、重招商、兴旅游、快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镇党委从争取成为控违试点乡镇入手,加大城镇面貌整治力度,制定城镇规划,遏制无序抢建。从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环境督察、加强绿化工作等总体和全局上,做好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工作。

2、立足路网,做好城市基础建设。我镇立足便捷的路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夏郢孜西路打通至102省道现已经竣工;卧龙山西路拓宽、绿化、亮化改造工程目前也已经完成。加上合淮阜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等公路。“3纵2横”的公路交通网络让我镇成为淮南市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我镇共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修建“三通”水泥路,总长度达到近百公里,让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辖区内新建新家园、棚户区等小区近10个,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后全镇人口将增至8万人,吸引了宾馆、酒店、农贸市场、生态园等行业的大批商家前来洽谈投资,新城区轮廓逐渐显现。

3、立足争创模,做好绿化工作。结合市、区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大力开展镇、村绿化,砂里岗村被市绿化委命名为绿色小康村,全镇现有绿色小康村2个。20xx年共完成了车路山采石迹地植被恢复830亩、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150亩景观林植树绿化及打石山新造林510亩任务,配合区农林局高质量通过国家林业总局对20xx退耕还林项目中生态林验收。

4、立足惠民生,加大资金投入。“xxxx”期间,我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完成百余项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其中泵站更新5座,开挖、修建当家塘20余口,圩堤加固10万立方米,沟塘清淤5万米。12个行政村的道路“三通”工程全面完成,90%以上的村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公厕、垃圾池和下水道。

5、立足镇情,实施联合治理。鉴于我镇镇域面积大、大建设项目多、境内交通道路网密集的实际,我镇与多部门加强协同,实施联合治理,镇文明办与交警部门长期联合,治理抛洒滴漏等影响道路环境卫生的行为。招聘执法协管员,组建执法队,联合城管部门,加强巡逻,做好控违工作。镇、村联合,组建环境卫生检查组,对各村“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作进行督查。这些联合治理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立足长效机制,纳入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奖惩制度。我镇与各村签订了卫生环境保洁责任书,对各村环卫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且整改不达标的,将进行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与村绩效挂钩,将平时工作与“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相结合,严格落实奖惩。目前,我镇12个行政村有9个开展清洁工程,共聘用保洁人员37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1、环保意识问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甚至少数基层干部,对保护环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环保工作有时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多群众缺乏环保意识,不能用环保理念维护自己的家园,也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了获取自身利益,不惜污染环境。比如,虽然各村均建有垃圾池,但有少数群众为了自身方便,将垃圾随意乱扔。这些都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重发展轻环保、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缺乏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环境治理工作,导致了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困难。

2、人口规模增加问题。目前,我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万多吨。而随着西城嘉园、新家园、谢家集新村、李郢新村、卧龙山庄5个小区建设的基本完工,新增住户余户约5万余人的逐渐入住,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数量将更多,必然会给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非法开采山石问题。我镇境内与八公山区接壤地区的几个石料场多次非法开采,更涉嫌非法买卖炸药,造成环境污染,周边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到镇政府反映,但由于企业改制合并、行政区域界定及受执法权限限制等原因,一直无法对这些采石场予以关停,致使污染企业无法关停,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从全镇长远发展的角度,设计我镇的环境治理规划,加大投入,抓紧建立垃圾中转站和一座生态污水处理厂,购置垃圾运输车,以处理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20xx年7月14日下午,谢家集区环保局在xxxx镇主持召开了《xxxx镇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议,标志着我镇的污水处理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3、创新管理机制,探索上下联动、人人参于的长效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建立环境治理台帐和周志,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逐项、逐地段、逐村督导检查,对各村出动的车辆、人数、投资力度做详细登统,强力推进治理活动。每周公开各村环境治理进度,增强紧迫感。

4、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可以采取“镇投入、村管理”办法,加强各村保洁队伍建设,使保洁队伍能按照指定的保洁标准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边巡逻,边清理,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能持久地保持下去。

5、对于山石开采问题,在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协调统一、加强突击整治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山林承包、出租等方式,加快山林植被恢复。

6、加强结对创建,以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较好的作为示范点,围绕植树造林活动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开展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现场参观、开展工作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塑造良好的示范典型,提高各村的环境治理意识。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六

于红升村西侧,现有居民300多户,1200多人,本村居民112户,582人,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以在周边5双矿井打工为主。全屯耕地面积541亩,人均承包田达到4亩(土地承包时,本屯居民人口140多人),为全区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屯。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大田种植玉米、大豆为主,畜牧业刚刚起步,只有一户养殖专业户,棚室生产完全空白,但耕地相对较多,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压力不大,可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村民土地流转意识不强,给土地流转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闫家屯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原有两对矿井,由于市场原因和经营不善,在上世纪90年代末,相继交易给别人经营,同时,村集体的人工林、办公用房等,也出售给个人。现在有农村信用社50多万贷款的债务,集体资产仅有8亩左右人工林,没有村办企业和机动地,村集体积累几乎没有,村域经济比较落后。由于本屯土地较多,农民对于整屯并入xx村的想法,普遍没有积极性甚至于有抵触情绪。农民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因为70%居民的经济来源以在本屯周边矿井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并入红光村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多年来,村域经济一直徘徊不前,与其它各村的快速发展行成鲜明对比。有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是人的原因,两委班子抓发展的能力不强、思路不新、干劲不足。同时村集体缺少好的项目做支撑,又没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至今仍租用学校的教室办公,开展工作压力较大。在筹资建设新型居住小区的过程中,其它村可以通过村集体给村民补贴一部分,从而减轻村民的负担,而在屯实现不了,这其中主要原因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二是农业经济落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屯一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大田为主,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同时,体现现代农业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棚室蔬菜生产、畜牧业养殖几乎是空白,仅有一户养牛专业户。村民在从事简单的大田生产的空隙时间,到周边煤矿打工,对农业生产没有长远打算。这一方面说明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教育引导方面做的不到位,农民没有认识到,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将给整个村屯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胁。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环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国家、省、市及区级的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及农村泥草房改造等相关政策不了解,只想住入新型的居民小区,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各种陈规陋习亟待改变。村民主观上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淡薄,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柴草朵、煤泥堆、搭建的板房和占在排水渠位置的围墙,在路边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改观,也增加了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村民对于村屯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屯内唯一白色路面的道路是20xx年修的通村公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不能发挥作用,20xx年春季山雪融化,流经屯内,导致多户村民被淹。休闲广场、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全没有,现有供水系统主要是由屯边的银杏煤矿提拱资金、设备支持,受企业发展的约束较大。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绿化工作明显没有跟上全区农村绿化工作的步伐,进展不快。

五是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近几届两委班子在村民中威信和地位不高,带头想事、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基层党组织缺乏影响力和战斗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的从群众切身利益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村民对两委班子意见较大,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时有上访。

三、下步工作措施(思路)。

一是制定屯整体发展规划。做好村屯整体发展规划是村屯环境整治的前提。从许多成功经验来看,越是能因地制宜地、根据原有村屯的风貌进行特色建设,就越是能取得成效。做规划时,既要因地制宜,做出本地特色;同时又应坚持少投入、见效果的原则。根据集体经济、财力状况,量力而行。整治前在做整体规划时,必须对经济投入和整治效果进行广泛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建议。目前的初步想法是新型小区整治应先强后弱。新农村建设中的居住环境整治,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形成系统。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屯内第一批示范新居要以经济好、主干道两侧的家庭为主,尽快做出样板,建设成为示范新居,以便让其他村民有样板可循;第二批改造的重点要放在经济基础最差村民家庭进行;最后再对中等经济村民家庭进行建设。

完善环境整治督办体系。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做到随时督查及时纠正,对工作存在怠慢、不作为,以及缺乏大局意识、出现重大失误、进展不利影响全局工作的个人实施问责。强化执法检查,加大对损害城乡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巩固治理成果。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xxxx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一、xxxx整治农村环境工作存在的不足。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为根、以农业为基、以村民为本,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农村,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这一举措是及时的,应该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但从具体工作上看,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是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还处在探索阶段,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

二是镇村结合部脏乱差问题突出。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垃圾未及时清运,部分镇村道路两侧还能见到暴露垃圾,少数农户的畜禽养殖粪便没有正确处置,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

三是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内容六清六建中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由于部分镇村财力比较薄弱,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有待加大落实力度。

二、加快建设xxxx美丽乡村的几点思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形成强大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凝聚力、辐射力,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的根本举措。

一要广泛宣传,营造环境综合整治浓厚氛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以尊重经济规律、顺应农民意愿为基本原则,将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成为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成为承载xxxx农民的中国梦。要充分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县农民自觉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应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全县农民的环保意识。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政府也应该有这方面配套资金,环保局和镇政府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功能,正确引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三要大胆突破,探索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体现地方特色和实用性,突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不涂脂抹粉,不千村一面,真正造福全县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放心、舒心、开心。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量化的目标评价体系,与生态文明工程及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指标体系紧密结合,体现相关性、延续性的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树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环境整治标杆模式,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让建设美丽乡村成为镇村领导班子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

历经风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建设xxxx美丽乡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应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落后面貌,努力把xxxx辖区内的乡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八

近日,为扎实推进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肥西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赴县农委和部分乡镇村居,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情况及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停留在拆并几个村,再造一个安置点,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规划不足,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思想,美丽乡村建设多为乡镇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全域带动、协同发展的聚集效应。

(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调研中发现,我县绝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直接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我县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多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尽管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但因产业发展投资较大,还处于打造“盆景”阶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文化产业融入不足。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能够深入挖掘乡贤村训、人文典故,并且大力建设中心村大舞台、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业以此为依托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但就全县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上还没能形成同频共振局面,发展结构单一,没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四)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并村推进,群众生活将更加集中,探索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的体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建成后的乡村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我县目前对已改厕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尚未建立全覆盖式的后续管护机制。另外,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资金整合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做保障,而现在点多面广的操作模式,使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既形不成特色,也打造不出亮点。例如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旱厕改造、污水管网、安全饮用水、小型水利配套、土地整治等,这些经费因为各自都有使用的规范和要求,导致基层不能将专项资金与美丽乡村及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建设项目有效结合起来统筹使用。

二、意见建议。

(一)统筹规划,凸显差异化发展。在编制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要综合考虑农村地理特征、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村推进相结合,把值得保留的村居和现代化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依据规划,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二)抓好衔接,打造乡村产业新格局。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相结合,以此来扶持我县美丽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制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农产品资源整合,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相结合,通过项目化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在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观光体验产业,推动形成农旅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提供发展后劲。

(三)深度挖掘,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要依托产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实施“”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探索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民宿体验相结合,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广度与深度,借助各类平台和科技手段推广民俗文化品牌,扩大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精选特色乡村文化示范项目打造,做大做强本地乡村文化品牌。

(四)创新机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要把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参与转变,探索并推广村事民定协商民主议事会,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让村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力求取得最大共识。完善建设后期的维护管理考评机制,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后续管理作为乡镇常态化工作,强化日常性监督管理,实现美丽乡村建成后的有效治理。

(五)整合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建议政府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的各项资金加以整合,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合理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各部门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协调配合,项目安排无缝对接,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提升整合绩效。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九

20xx年9月,笔者与部分区人大代表,会同区农办、建设规划分局、环保分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区城乡环境整治情况,先后到全区各街道办事处部分村居进行了座谈调研,并实地察看了葭沚老城区、章安街道的三横村、山门村、回浦村,前所街道的妥桥村、六联村、新殿村、前所村,三甲街道的海明村、飞龙村、高闸村,洪家街道的后高桥村,下陈街道的胡田村,省道83线、洪三路的公路两旁,海门河、椒北的百里大河等。从座谈、视察了解的情况看,我区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近年来,区政府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实施河道疏浚和保洁、工业废水治理和城区污水截流,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区政府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连续五年将该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先后投入10多亿元,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投用日供气2500吨的热电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公司、日处置危险固废10吨的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和垃圾焚烧工程,完成了外沙路、疏港大道、枫南东路等道路建设和管线埋设,建成占地150亩的二期垃圾填埋场。

(二)认真实施河道疏浚和保洁。一是自20xx年开始,区政府就成立了河道疏浚整治的组织机构,并下发《关于印发**市**区河道疏浚整治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作出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定,分年度对全区河道进行整治。20xx年至今,共完成河道砌石25.6公里,河道疏浚373.8公里。二是为改善城区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区政府又实施了城区清水河道工程,共建4座橡胶坝。通过调控橡胶坝以提高城区河道水位,有效地拦截上游和外围的污水。三是建立了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全区有专职保洁人员150多人,投入河道保洁船只50多艘。

(三)工农业废水治理和城区污水截流工作明显。一是自20xx年底开始,为了彻底整治水环境污染,区政府封堵关闭了岩头、外沙化工园区的入河、入海23个排污口,结束了化工污水直排的历史。二是狠抓工业废水的整治,今年列入整治的企业883家,已完成492家整治任务。三是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政府也将在年内对核心区规模化家畜禽养殖场一律予以关闭。四是紧密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目前,全区有8个村已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四)以新农村建设(十百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以城区积极开展的“多城同创”活动为载体,以治理“乱、脏”为抓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美化和秩序整治工作。二是在农村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积极推进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工作,现在全区已建成132个整治合格村和1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一大批杂、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错落有序的社区。三是在完善城区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自20xx年开始,区政府以“村村清”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村一级硬件设施,投入了4l万元,解决农村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垃圾中转站初具规模,除大陈镇外,全区各办事处都建成了1座以上的垃圾中转站。到20xx年底,全区共有272个行政村建成了固定垃圾收集点3431个,购置移动垃圾收集筒3525只,配置垃圾收集车458辆,卫生保洁人员543人,农村垃圾收集网络基本建成。

区政府虽然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整治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乡环境整治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区政府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并列入街道年度考核。但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下级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据了解,这项工作有多个部门管,街道有三个副主任管,管理上存在体制问题,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概括起来有三论现象:一是难抓论。部分街道、村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唯钱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无关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

(二)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区财政投入不足。虽然区政府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二是街道财政不敢投入。由于垃圾运输成本高,“街道中转”环节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据了解,全区275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的达29个村,5万元以下的达一半。因此,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有些困难村的干部说政府也在锦上添花,富裕村的卫生相对搞得好一点,政府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额度大,多数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环境卫生建设死角较多,工业、建筑垃圾无人管理。一是环卫设施不健全。全区现有6座农村垃圾中转站,基本上是以街道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布点,造成一些行政村垃圾收集清运路程过远,从而影响中转站收集率。二是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仅限于村庄建成区,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人清理,有些村民偏把垃圾倒入河道,堵塞河道流通。三是企业垃圾处置不明确,特别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化工垃圾等处置终端没有真正建立。有些企业就地焚烧,偷倒、乱倒垃圾,造成了空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被征地、待开发的地块变成为垃圾的“收容所”。四是三甲的小冶炼没有根本解决和治理,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困难;台电的5支烟囱排放的烟尘随风洒落城区南北,据测试,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四)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是污水处理不彻底。城区虽然连续几年实施了污水截流,但**主城区核心区块14.6公里的河道有500多个各种排污管道,特别是海门河沿线仍有多家重点单位排污严重,城区原有排污管网未能与污水主干衔接,雨污合流,污水直排。工业企业治污进度相当缓慢,仅永宁河就有193家企业污水直排。区政府为加快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进度发了通知,到20xx年9月为止,还有300余家企业未达标。二是农村改厕后,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未跟上,造成生活污水直排。群众反映葭沚城区露天粪坑已处理掉,但只建了1个公共厕所,该老城区人口和外来人口共有4万余人共争1个厕所,导致粪便乱倒,直排河道。三是由于温岭等地地质沉降,造成我区河道蓄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河水自净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二是存在突击性整治,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三是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存在着罚款了事的现象,且区农办力量有限,仅靠它一家很难解决问题。

(六)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全区范围内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83线公路两边现象尤为典型,有损市容市貌,严重地影响了**作为**市主城区的形象。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为民造福”的理念,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加强水法、环保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努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每年都要有治理环境卫生的目标,并逐年安排工作计划。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乡环境整治管理协调机构,重大问题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街道应认真负责,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要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加强监管力度,依法实行整治。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纺织、印染、砂洗、电镀、小冶炼、农业面源等区域性污染问题,提出专项整治计划。要明确企业垃圾处置办法,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城乡、企业、单位的环卫收费标准,避免造成收取卫生费变成乱收费,减轻财政负担。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绝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达标排放,导致农村河道水质恶化。区政府应合理规划,抓紧出台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案。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

近年来,区政府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实施河道疏浚和保洁、工业废水治理和城区污水截流,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区政府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连续五年将该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先后投入10多亿元,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投用日供气2500吨的热电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公司、日处置危险固废10吨的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和垃圾焚烧工程,完成了外沙路、疏港大道、枫南东路等道路建设和管线埋设,建成占地150亩的二期垃圾填埋场。

(二)认真实施河道疏浚和保洁。一是自20xx年开始,区政府就成立了河道疏浚整治的组织机构,并下发《关于印发**市**区河道疏浚整治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作出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定,分年度对全区河道进行整治。20xx年至今,共完成河道砌石25.6公里,河道疏浚373.8公里。二是为改善城区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区政府又实施了城区清水河道工程,共建4座橡胶坝。通过调控橡胶坝以提高城区河道水位,有效地拦截上游和外围的污水。三是建立了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全区有专职保洁人员150多人,投入河道保洁船只50多艘。

(三)工农业废水治理和城区污水截流工作明显。一是自20xx年底开始,为了彻底整治水环境污染,区政府封堵关闭了岩头、外沙化工园区的入河、入海23个排污口,结束了化工污水直排的历史。二是狠抓工业废水的整治,今年列入整治的企业883家,已完成492家整治任务。三是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政府也将在年内对核心区规模化家畜禽养殖场一律予以关闭。四是紧密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目前,全区有8个村已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四)以新农村建设(十百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以城区积极开展的“多城同创”活动为载体,以治理“乱、脏”为抓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美化和秩序整治工作。二是在农村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积极推进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工作,现在全区已建成132个整治合格村和1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一大批杂、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错落有序的社区。三是在完善城区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自20xx年开始,区政府以“村村清”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村一级硬件设施,投入了4l万元,解决农村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垃圾中转站初具规模,除大陈镇外,全区各办事处都建成了1座以上的垃圾中转站。到20xx年底,全区共有272个行政村建成了固定垃圾收集点3431个,购置移动垃圾收集筒3525只,配置垃圾收集车458辆,卫生保洁人员543人,农村垃圾收集网络基本建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区政府虽然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整治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乡环境整治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区政府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并列入街道年度考核。但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下级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据了解,这项工作有多个部门管,街道有三个副主任管,管理上存在体制问题,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概括起来有三论现象:一是难抓论。部分街道、村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唯钱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无关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

(二)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区财政投入不足。虽然区政府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二是街道财政不敢投入。由于垃圾运输成本高,“街道中转”环节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据了解,全区275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的达29个村,5万元以下的达一半。因此,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有些困难村的干部说政府也在锦上添花,富裕村的卫生相对搞得好一点,政府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额度大,多数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环境卫生建设死角较多,工业、建筑垃圾无人管理。一是环卫设施不健全。全区现有6座农村垃圾中转站,基本上是以街道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布点,造成一些行政村垃圾收集清运路程过远,从而影响中转站收集率。二是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仅限于村庄建成区,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人清理,有些村民偏把垃圾倒入河道,堵塞河道流通。三是企业垃圾处置不明确,特别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化工垃圾等处置终端没有真正建立。有些企业就地焚烧,偷倒、乱倒垃圾,造成了空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被征地、待开发的地块变成为垃圾的“收容所”。四是三甲的小冶炼没有根本解决和治理,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困难;台电的5支烟囱排放的烟尘随风洒落城区南北,据测试,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四)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是污水处理不彻底。城区虽然连续几年实施了污水截流,但主城区核心区块14.6公里的河道有500多个各种排污管道,特别是海门河沿线仍有多家重点单位排污严重,城区原有排污管网未能与污水主干衔接,雨污合流,污水直排。工业企业治污进度相当缓慢,仅永宁河就有193家企业污水直排。区政府为加快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进度发了通知,到20xx年9月为止,还有300余家企业未达标。二是农村改厕后,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未跟上,造成生活污水直排。群众反映葭沚城区露天粪坑已处理掉,但只建了1个公共厕所,该老城区人口和外来人口共有4万余人共争1个厕所,导致粪便乱倒,直排河道。三是由于温岭等地地质沉降,造成我区河道蓄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河水自净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二是存在突击性整治,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三是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存在着罚款了事的现象,且区农办力量有限,仅靠它一家很难解决问题。

(六)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全区范围内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83线公路两边现象尤为典型,有损市容市貌,严重地影响了作为**市主城区的形象。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为民造福”的理念,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加强水法、环保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努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每年都要有治理环境卫生的目标,并逐年安排工作计划。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乡环境整治管理协调机构,重大问题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街道应认真负责,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要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加强监管力度,依法实行整治。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纺织、印染、砂洗、电镀、小冶炼、农业面源等区域性污染问题,提出专项整治计划。要明确企业垃圾处置办法,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城乡、企业、单位的环卫收费标准,避免造成收取卫生费变成乱收费,减轻财政负担。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绝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达标排放,导致农村河道水质恶化。区政府应合理规划,抓紧出台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案。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一

6月16日,县人大副主任带领县人大环资工委、县人大财经工委、县政府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司法局、县文明办、县水务局、县林业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深入到地瓜镇下木卡村、新店镇细汆村进行了调研,并在新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乡镇领导、基层人大代表、有关站所负责人和村支“两委”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和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村。

(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情况。

一是编制了地瓜镇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xx坡镇细寨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二是扎实推进试点村创建工作。完成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广场用地征地工作,启动实施了规划区内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改造、改厕换瓦等人居环境改造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改造工程。2个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100万元。

三是完成南湖街道大湾村一组、刘家坡组、盘水街道高兴村兰花塘组、龙吟镇硝硐村石寨平组等8个乡镇(街道)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普安县中部片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

四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小康房建设32594户。

五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35吨/天,覆盖县城、三板桥及地瓜等区域群众生活垃圾处理。启动普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建设13个垃圾转运站及配套设施。

目前,楼下、新店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青山、盘水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转运站已完成场地平整。六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青山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一)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观念依然落后。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村寨”等,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

(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多数村寨人居环境仍然较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农民生活污水、塑料袋、易拉罐、酒瓶等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如下厂河流域部分村民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直接倾倒和排放到河流里,对我县五嘎冲水库水源及当地老百姓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公共设施配套薄弱。大多数村没有设置和建设垃圾箱、垃圾池,村民没有倾倒垃圾的地方。如新店镇辖5村1社区98个村民小组只有清运车1辆、保洁员5人、垃圾箱43个(平均每个组达不到1个),这个问题在我县多数乡镇都存在。大多数村只注意房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环卫设施不配套。

(四)“六乱”现象依然突出。柴草乱堆、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乱搭乱建的“六乱”现象还很突出。农村房前屋后、路边随处可见乱推的玉米杆、烟杆、柴草、农家肥。散养的鸡鸭、猪、牛等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厕所、厨房、猪圈、牛圈等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

(五)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好。

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

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六)环境治理成本高,乡镇财政压力大。垃圾处理从清扫、收集到运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花钱,费用都比较高。如新店镇每天产生将近8吨垃圾,每吨垃圾从收集、运到兴义电厂平均花250元左右,一个月要花6万元,一年要支付70余万元。

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统揽作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n”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群众生活更美好。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群众共商会、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倡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清洁村庄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环保义务宣传员,为我们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行动计划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普安行动计划”,实施好退耕还林等工程,切实抓好普安绿色村庄创建计划,保持村庄山水生态格局与自然环境协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培育和提升农林牧渔田园式生产景观。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造林绿化,减少土壤裸露,真正实现绿化、美化目标。

(三)大力实施净化工程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三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基础上的“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采用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

五是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乡镇要设立环卫站、每村根据实际至少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由县财政按照月工资预算到乡镇[街道])。

六是落实河长制,保护河、湖、塘等原有水生态环境。

七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及建筑垃圾,推动农村工业企业进园区,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八是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有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是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和建设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池、垃圾运输车等设施装备。每个村庄配备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每个乡镇(街道)建立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

二是加强农村水、电、路、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力实施农村美化亮化工程。实施好异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清洁村庄建设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太阳能、沼气等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农村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认真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多彩美丽普安文明行动”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多措并举,全面发展,切实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程,有效提升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计划,6月16日,县人大副主任陈太阳带领县人大环资工委、县人大财经工委、县政府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司法局、县文明办、县水务局、县林业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深入到地瓜镇下木卡村、新店镇细汆村进行了调研,并在新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乡镇领导、基层人大代表、有关站所负责人和村支“两委”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和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村。

(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情况。一是编制了地瓜镇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江西坡镇细寨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二是扎实推进试点村创建工作。完成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广场用地征地工作,启动实施了规划区内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改造、改厕换瓦等人居环境改造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改造工程。2个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100万元。三是完成南湖街道大湾村一组、刘家坡组、盘水街道高兴村兰花塘组、龙吟镇硝硐村石寨平组等8个乡镇(街道)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普安县中部片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四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小康房建设32594户(20xx—20xx年)。五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35吨/天,覆盖县城、三板桥及地瓜等区域群众生活垃圾处理;启动普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建设13个垃圾转运站及配套设施。目前,楼下、新店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青山、盘水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转运站已完成场地平整。六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青山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观念依然落后。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村寨”等,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

(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多数村寨人居环境仍然较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农民生活污水、塑料袋、易拉罐、酒瓶等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如下厂河流域部分村民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直接倾倒和排放到河流里,对我县五嘎冲水库水源及当地老百姓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公共设施配套薄弱。大多数村没有设置和建设垃圾箱、垃圾池,村民没有倾倒垃圾的地方。如新店镇辖5村1社区98个村民小组只有清运车1辆、保洁员5人、垃圾箱43个(平均每个组达不到1个),这个问题在我县多数乡镇都存在。大多数村只注意房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环卫设施不配套。

(四)“六乱”现象依然突出。柴草乱堆、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乱搭乱建的“六乱”现象还很突出。农村房前屋后、路边随处可见乱推的玉米杆、烟杆、柴草、农家肥;散养的鸡鸭、猪、牛等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厕所、厨房、猪圈、牛圈等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

(五)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好;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六)环境治理成本高,乡镇财政压力大。垃圾处理从清扫、收集到运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花钱,费用都比较高。如新店镇每天产生将近8吨垃圾,每吨垃圾从收集、运到兴义电厂平均花250元左右,一个月要花6万元,一年要支付70余万元。

三、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统揽作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n”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群众生活更美好。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群众共商会、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倡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清洁村庄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环保义务宣传员,为我们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行动计划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普安行动计划”,实施好退耕还林等工程,切实抓好普安绿色村庄创建计划,保持村庄山水生态格局与自然环境协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培育和提升农林牧渔田园式生产景观。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在路旁沟边、村庄周围、田间地头造林绿化,减少土壤裸露,真正实现绿化、美化目标。

(三)大力实施净化工程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基础上的“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采用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五是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乡镇要设立环卫站、每村根据实际至少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由县财政按照月工资预算到乡镇[街道])。六是落实河长制,保护河、湖、塘等原有水生态环境。七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及建筑垃圾,推动农村工业企业进园区,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八是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有关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和建设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池、垃圾运输车等设施装备。每个村庄配备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每个乡镇(街道)建立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二是加强农村水、电、路、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力实施农村美化亮化工程。实施好异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清洁村庄建设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太阳能、沼气等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农村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认真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多彩贵州·美丽普安文明行动”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多措并举,全面发展,切实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程,有效提升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菜市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常常需要到菜市场去买菜,它在促进经济繁荣、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菜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环境及各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为全面、准确的掌握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的提出解决的方法,我对菜市场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如下的调查报告。

菜市场的现状

菜市场是一种传统的,特别的经营模式,它是销售蔬菜、蛋、家禽、熟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它的进货渠道多元化,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居民小区内,居民在购买各种食品时主要首选是菜市场。菜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它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各种商品的成本,但它不易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及问题。

菜市场的经营状况

闵子骞路菜市场,80%以上的新鲜蔬菜及农副产品主要来自于济南七里堡批发市场,一小部分蔬菜来自于济南东部农民的自产自销,新鲜便宜;桃、苹果、梨、山楂、栗子等新鲜水果一部分来自于济南南部山区,还有来自济南北部黄河地区的特色产品,莲蓬、白莲藕、荷叶等。菜市场中经营业户比较多,经营品种齐全,价格低廉。很大的满足了周边地区市民的需求。

1. 蔬菜的销售价格情况

2.蔬菜批发环节的经营形式

据我了解,菜市场中所有的经营业户的进货渠道并不复杂,零售、批发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经营形式,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在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便于调整商品的种类及价格,更好地符合市民的需求,形成互利的大好局势。

3.蔬菜的消费趋势

随着人们对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的质量、品种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超市里高大上的洗净菜,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受到人们的喜爱,闵子骞路菜市场经过去年的大规模合理整治后,经营模式有所改变,档次有所提高,市民可以在市场中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放心,应心的商品,甚至比超市中的价位还要低。

4.其他商品

闵子骞路菜市场经营品种繁多,小杂货商品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其他商品也货真价实,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菜市场存在的问题

闵子骞路菜市场形成已久,位于老居民小区内,处于南北两栋居民楼之间,北边经营商铺多以居民小院改建而成,参差不齐,南面多是依墙而搭的遮阳棚,设计简陋,中间道路狭窄,阻碍了交通,不方便附近居民的出入。

气味难闻。

生、熟肉摊点保鲜设备使用率低,卫生有待提高。

在菜市场中,存在着同一种菜品差价偏大,不合理。

菜市场中的固定摊位比较遵纪守法。但每到傍晚下班时间,集市口就会涌入大量的小吃摊,他们所卖的食品没有卫生保障,摊位拥挤在马路口,严重堵塞交通。执法部门来时就跑,走后再卖,一直到凌晨之后,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噪音,严重影响了市场环境及周边市民的生活。

菜市场口同一地点早晚情况对比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规划滞后,先天不足

闵子骞路菜市场的建设长期处于无规划状态,与城市建设不同步,形成脱节,并缺乏相关标准的约束,政府对蔬菜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大,缺少优惠政策及配套扶持资金的支持,市场建设的起点低,存在硬件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购物环境差等先天缺陷。

2. 经营业户不自觉

市场规定的经营规范,有些经营业户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做到,做好,及个别的业户还卖假冒伪劣商品,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追究起来缺少有力的证据,不利于管理,甚至与执法部门发生争执,不听劝阻,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3.流动摊位的破坏

流动摊位的大量涌入,破坏了市场的和谐。流动摊位所卖商品质量无法保正,他们无固定地点,随走随卖,使得原本狭窄的集市路面变得更加拥堵,特别是流动的各种小吃摊排放的烟雾破坏了环境质量,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4.没有设置专门的经营场所

宰杀家禽,活鱼经营没有特定的场所,致使污水排放不及时,苍蝇乱飞,卫生级差。

5.政府监管力度不到位

闵子骞路菜市场经过几次改造后情况有所改善。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市场管理规定,但执法部门并没有严格执行,也没有严厉的惩罚,改造的结果还算可以,虽不能达到样样满意,但整体有所提高。可监管力度没有跟上,有时城-管部门形同虚设,只是走走形式,惩罚措施不大。

菜市场发展的建议

菜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必须以规划为指导,通过规划手段引导菜市场建设。为了保证老百姓“菜篮子”的供应,政府要认识到菜市场的重要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菜市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并制定相关的资金使用办法,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执行,确保政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服务于大众。

菜市场的建设要根据周边环境及市民的需求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政府部门在后期要积极管理,坚持加强宣传,加大各方面的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对不文明、不守法的经营者进行批评和教育。

菜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公正的解决。大家一起维护它的有序,做到更加繁荣。

菜市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促进经济繁荣、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菜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为全面、准确的掌握市区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我对菜零售市场进行了一些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菜市场的现状

菜市场是主要用于销售蔬菜同时兼营蛋品、家禽、熟肉制品、小水产、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在农副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菜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仍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然首选菜市场,选择率在一半以上。这是因为菜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菜市场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蔬菜、水产不容易产生像熟肉、豆制品和调味品等商品的假冒伪劣情况,而且根据菜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自身特点,这种主导地位还将延续下去。

二、 菜市场的经营状况

所调查的菜市场,80%以上鲜菜主要是市区周围种菜农民自产自销.十字街菜市场销售的蔬菜大部分品种,基本都有本地蔬菜补充。

(一)蔬菜的销售价格情况

十字街菜市场蔬菜价格 单位:元/斤、元/只、元/头;斤、头、只

(二)蔬菜批发环节的经营形式

据我们了解,菜市场中的所有的经营户从产地收货、运输、批发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经营形式,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产销两地的消息,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各个环节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分享,风险共担。

(三)蔬菜的消费趋势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特别是农民蔬菜消费行为的巨大变化,即由过去供应城市蔬菜到今天的蔬菜靠城市供应的变化,城市蔬菜的消费量连续在扩大。同时人们对蔬菜的质量、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运而生的超市洗净菜,绿色无公害蔬菜、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的蔬菜不断被人们看好。

三、蔬菜市场存在问题

(一)市场设施档次普遍偏低,购物环境差

大部分市场多年来投入不足,市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脏乱差”现象严重。一是市场开办单位对市场经营业户的后续管理不够。二是缺乏完备的给排水系统,致使禽类、水产宰杀经营场所污水横流,杂物遍地,气味难闻。三是垃圾清运不及时,蔬菜市场产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乱堆乱放,随意丢弃,形成许多垃圾死角。四是一些市场既是经营场所又是居住场所,出入通道行人与车辆不分,交易高峰时拥堵不堪。五是保鲜设备使用率低,大部分生、熟肉摊点都是案板晾卖,根本达不到防尘、防蝇要求。

(二)菜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不稳定

菜市场菜价高由来已久。初老百姓反映特别强烈,时间长了也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其一。其二是价格不平衡,一个不大的市区的价格不都一样,超市、农贸市场、早市的价格不平衡。有差价是应该的,但差价太大就是不合理了。

四、蔬菜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浅析

(一) 规划滞后,先天不足

蔬菜市场建设长期处于无规划状态。与城市建设不能同步推进,形成脱节,导致蔬菜市场数量少、规模小及布局不合理。现有的蔬菜市场大多因为缺乏相关标准的约束,造成了市场建设起点低,硬件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购物环境差等先天缺陷。

(二)蔬菜市场盈利水平低

蔬菜市场具有盈利性弱、公益性强的特点,投入大收益小,属于微利行业。受盈利水平低的影响一般的投资者投资建设蔬菜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三)相关部门对市场的支持引导、监督约束不够

一是有关部门对菜市场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前期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同时没有预留蔬菜市场用地,小区建成后,想建市场基本没有合适地方。二是政府对蔬菜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大,缺少优惠政策及配套扶持资金的支持。三是对蔬菜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五、发展蔬菜市场的建议

蔬菜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必须以规划为指导,通过规划手段引导菜市场建设。蔬菜市场的建设是保证老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公益性,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涉及菜市场的规划、土地、建设、验收、管理、经营等方面要给予全方位的政策优惠。二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留足商业用地面积。三是建立蔬菜市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并制定相关的资金使用办法,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加强对菜市场建设招标、验收、使用等全程的监督和竣工验收,确保政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四

石鼻代表小组针对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代表们深入集镇及全镇16个村,通过看现场、问群众、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仔细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评估,研究讨论了整治意见建议。对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石鼻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美丽南昌幸福安义”文件精神,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聚焦重点难点,大力开展“美丽石鼻·幸福家园”环境整治行动,投入480万元进行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镇配置200个钩臂式垃圾箱并遍及国、省道、各村小组,坚持每周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大比武”评比,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对我镇区域内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构建了镇、村、组、农户四级共抓共建共享的城乡建管格局,全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石鼻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擦亮了“美丽石鼻”名片。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计划方案,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同时相应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或部门一把手任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的一把手作为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制订环境卫生规章制度,配备卫生专干,各村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

(二)建章立制、明确具体责任,严格考核制度。

一是研究制定了《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保洁员工作职责》、《门前“三包”责任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细致安排各类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职责,制定了农村环卫保洁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石鼻镇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小组,每周对各村的环卫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每周开展一次全镇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由第三方进行考核评分。对考核组巡查到的问题,各责任村要及时进行整改。

(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是环卫整治的关键一环。石鼻镇组织镇领导、蹲村干部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制作横幅、印刷标语、以及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治理。

(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经费落实情况。按照“以县为主、乡镇为辅、省市奖补”的原则,石鼻镇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县级财政安排3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建设经费和运行保障经费,镇里也安排18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农村人口每人每年50元标准。

2.保洁员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全镇共配备农村保洁人员97名,配备比例接近3‰,保洁员统一配发工具,做到每人“统一着装、一把扫把、一把铁锹、一辆保洁车”;保洁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采取村干部与保洁员共同负责的模式进行管理。

3.环卫设施建设情况。目前主要以建设垃圾转运设施和村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设备为重点,全镇共配备勾臂式垃圾箱200个,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向全镇农户发放垃圾桶10000多个,基本实现垃圾清转运全覆盖。

(一)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宣传的影响,农民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来说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对环境整治工作不重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卫生习惯差,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县、镇都加大了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但因为原有基础差,很多村只有少数垃圾池,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居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特别是垃圾分类对基础设施要求高,需要统一配置标准化分类收集桶和户分类小桶,以及垃圾密闭转运需要采用密闭箱体和压缩式中转设备等。村级积极薄弱,工作经费短缺制约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保洁员整体素质偏低。保洁员招聘过程中大多结合扶贫等公益性岗位,所招聘保洁员很大一部分为五保户、低保户等,甚至有些为残疾人,这些群体整体素质偏低,工作效率较低。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张贴、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宣传标语,村口、街道交叉口等显眼地方增设固定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并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环境卫生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

(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环卫设施配套。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村队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三)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落实责任。一是加强保洁员岗位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对全镇保洁员进行职业道德、垃圾分类处理、卫生保洁、再生资源回收等岗位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水平和责任感。二是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对新一轮保洁员实行竞争上岗,对原来保洁工作不积极,辖区内环境污染整改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实行劝退,再通过全村公开竞聘,村民自愿报名、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初审等程序,招聘能让群众信任、责任心更强的保洁队伍,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落实,确保保洁员队伍长期稳定。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五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高川,20xx年3月份,乡党委向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人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4月5日前由乡人大集中收集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20xx年7月11日乡党委组织了部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城建所、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月份以来,全乡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6200份,悬挂条幅86条,发动群众义工583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1328辆,全乡33个村累计清除垃圾55195㎡,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29处,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米,动用车辆335台次清除12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300㎡,动用车辆31台次清除14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4300㎡,共发放垃圾桶1600多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全乡有5个村在县级考核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

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每天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二是坚持分类施治。对全乡33个村采取分类施治、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国省主干路沿线的村及307国道、廊泊路沿线、乡域内河流区域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加强综合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打造了闫辛庄、蒲码头等精品示范点。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根据《沧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包村干部和包片领导每天驻村督导各村自清进度,每日三点前汇报自清户数、垃圾处理量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高川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乡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暂存点,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乡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

(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六

前言:

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七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日前,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文运芝,区政府副区长黄顺发、区长助理谢云杞率领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政研室、区整治办等单位相关人员,对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加快农村环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环境明显改观。全区主要道路沿线暴露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得到比较彻底整治;制订出台了《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并即将付诸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全面启动了农村连片整治工程,11个村的水源地防护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房)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扎实开展了改水改厕、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卫生评比和除四害等工作,并推进了申报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以河道净化为重点,疏浚城区主河道3条共6000余米,农村河道余米,清淤扩容山平塘15口,及时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及杂物,禁止水库化肥养鱼,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大力开展了沼气池建设,全面整治养殖污染;按要求全面启动了老农贸市场和迎宾市场的提升改造工程,目前管网铺设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摊位改造,市场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建房的监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部分路段两侧的违章棚亭和“空心房”进行了拆除;以107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绿化以及路面清扫保洁,及时抢修公路破损路面,清理公路边沟、涵洞;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硬化力度,并组织专门力量对以路为市、占道经营、占道堆物进行清理和整治,确保了全区公路畅通、安全、清洁。二是群众普遍欢迎。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美化了城乡环境,改变了群众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群众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从怀疑、等待、观望到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转变。与此同时,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养成。三是经费保障有力。区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环卫设施建设、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经费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确保了资金及时拨付。由于全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普通群众的支持配合,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全区城景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调度会上,我区获评城区组2012年第三季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第一名。四季度检查以及全年工作考核评价很高。

一是抓组织领导。为确保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区委、区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区四大家一把手和区委副书记担任顾问,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担任组长,区委组织部长担任总督导,分管和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工作、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等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班子,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结合南岳是旅游区的实际,在工作标准上自加压力,提出了落实“三化”(即市场规范化、垃圾分类化、环境优美化)、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工作目标,要求南岳的城景乡环境整治与市定标准和其它县区相比,要做到“标准要更高、行动要更快、力度要更大、效果要更好”,要按照“庭院美、村庄净、道路畅、水体清、环境优”的要求,把南岳广大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精品景区。

二是抓宣传引导。今年以来,我区先后编印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字经”》、《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诗配画》,不定期地编发《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并在区有线台开设宣传专栏,在农村主要路段、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所在地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制作了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图文并茂的宣传牌;乡镇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开展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和引导,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基础建设。我区坚持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旅游环境与服务质量整治及规范城景乡建设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整合全区的财政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保证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经费。截止目前,全区共新增户用垃圾桶余个、焚烧池850个、垃圾斗车78辆;共新建水源地防护设施26套、污水处理设施530套、垃圾处理设施146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56套,新增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台,自卸式垃圾收集车11台,可卸式垃圾箱26个,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四是抓集中整治。为解决城景乡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城景乡环境状况,我区于6月份全面启动了拉网式、地毯式的“农村面源污染大清理”行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重点是对国、省、区、乡公路沿线以及集镇、村庄开展了卫生大清除行动,对暴露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道路两边的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并集中抓好了重要河道的疏浚。特别是对107国道南岳段等重点地段的整治实行现场交办。目前,全区广大农村主次干道已基本实现常态化管理。

五是抓督查考核。为确保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区委、区政府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今年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单独考核,并纳入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同时,区整治办按照《南岳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制订了《考核实施细则》,建立了区对乡镇、乡镇对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并严格按照“周暗访、月明查、季考评、总评”的方式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建立了督查台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是抓长效管理。初步探索建立了“乡镇督导、村组管理、专人保洁、门前三包”的城景乡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村组对责任路段都明确了专人保洁、宣传、劝导和监管。部分乡镇、村组还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整治工作责任。目前,全区36个村(社区)都明确了专职的清扫保洁人员,落实全天候清扫保洁、卫生监督和宣传劝导。通过开展卫生评比和保洁员工作考核,我区部分长效管理措施的成效开始显现。

一是工作责任还有待强化。少数部门仍然存在主动履职不够、工作相互推诿现象,一些牵头部门不愿牵头、不主动加强沟通协调,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机制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把原本是部门的本职工作看成是整治办的事,动手做事先问要钱;部分联点包村的县级领导、后盾单位下基层指导帮扶、督促检查有待加强;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技术指导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未真正形成整治合力;乡镇与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和乡镇存在应付差事、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有的组织一、二次清扫活动,就认为任务完成了,有的部门甚至根本没有动起来。少数单位没有认识到整治工作是一项常态化、长期性的工作,为节省开支,在旅游淡季停聘了一些区域的部分保洁员,给村民造成城景乡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阵风”的错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联动欠缺,如兴隆水库上游无序建房,准备大肆发展旅游“农家乐”,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都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责任。同时,由于城乡结合部位的个别村环境卫生整治界限不明确,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和村组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在前段市里检查时还扣了分。此外,城区的一些背街小巷特别是迎宾社区、祝圣社区和衡岳社区等城中村,存在毁绿种菜、养鸡和随意放养家畜家禽的现象,而且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缺失,还有不少居民小区没有纳入“四型小区”创建范围,管理缺位,卫生环境比较差。

二是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乡镇建设起点低、基础差,道路、供水、排污、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特别是环卫设施等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已经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垃圾箱和焚烧池等设置还有等进一步完善;个别村的焚烧池和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部分村民未按要求使用区里统一配发的垃圾桶,变更用途,挪为他用。两个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进展较为缓慢,目前还只完成管网铺设工程,摊位改造等工作进展滞后,市场环境亟待提升。环保项目在建设内容规划上,偏重于垃圾房和村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项目在建设内容和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不太切合实际,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二次污染,群众比较反感,各方面非议较多,费力不讨好。如,在各项目村新建的垃圾收集点,不但外观难看,与环境极不协调,而且很多布局不合理,老百姓使用极不方便。特别是环保部门配置的自卸式垃圾收集车,由于后期的养护、油料、司机等经费没有着落,乡镇村组不想要,相关单位不想接。

三是宣传发动还有待深入。目前,城景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区一级非常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乡镇、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虽然有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但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环保部门和乡镇干部进组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宣传交流较少,群众对项目了解不够,主体意识不强,认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甚至认为城景乡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国家项目,资金雄厚,在建设中关心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些占地赔偿费,在个别村组施工阻力较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村民缺乏卫生环保意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不少农村居民区的真实写照。

四是工作标准还有待提高。我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虽然总体上是按照“三化、三清”的要求来实施的,但目前的工作重心还局限于搞卫生、清垃圾,其它方面的工作开展亟待加强。部分村组面源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不到位,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仍然是垃圾成堆。部分保洁人员履职不到位,“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乡村在上级检查时往往是靠临时雇工搞“突击”。全区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度大。水务和环保部门虽然加强了对水源污染的整治,但由于水务一体化职能没有调整到位,“多龙管水”造成管理缺位、效率低下。此外,祝融街道和南岳镇辖区的一些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和综合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是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当前,全区环卫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体系还不完整,缺乏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部分乡镇、村保洁队伍虽已建立,但运转不正常,管理不规范。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只收不填、只收不烧等情况。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范围在逐步延伸,如果全区所有的垃圾清运任务全部由两个部门接管,人员、设备和运转经费都需要作相应调增。环保项目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设施处理上有较大投入,但在保洁人员日常工资、设备维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后续费用没有作相应安排;项目验收结束后,工程质量、设施运行由谁监管,设施损坏由谁执法赔偿等问题都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督查督办和检查考核有待加强。目前代表区委、区政府从事经常性环境综合整治督查工作的只有整治办的几位同志,督查督办的力度不大、效果不好。各乡镇(街道)忙于应付区里的检查,对村(社区)的督查考核基本未开展起来。现有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整治办是以区农办为主体成立的一个临时的协调、督查机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无法彻底脱钩,加上区农办对口的部门多、协调的工作多,有时工作难以到位,造成目前的整治工作还停留在搞突击、抓迎检的初级阶段。

1、提升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用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为此,我们建议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加快推进“生态南岳”建设为动力,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定位为区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检验干部作风的管理工程、促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抓治理就是惠民生、抓治理就是抓提升、抓治理就是促发展、抓治理就是塑形象的广泛共识。一是要在领导层面提高认识。包括区里组织的“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主题活动也只是发个文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下一阶段,全区各级领导特别是几大家的分管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体联点包村的县级领导和后盾单位负责人要把整治工作作为联点帮扶的重要内容,要定期深入基层,亲自指导,亲自督促,亲自参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要在部门工作层面提高认识。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定责任、定人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按照综合整治的总体标准开展工作,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不跑偏;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修订完善《农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为扎实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发挥妇联和学校的作用,在农村妇女之间和学校学生之间,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妇女和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家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敢于走在环境整治的最前面,做改变陋习的带头者和良好风尚的引领者。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典型事例要及时加以宣传推广。此外,还要加大公开曝光力度,要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单位和乱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车辆、乱摆摊点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实行部门联动,强化综合管理。城景乡环境整治牵涉农业、环保、环卫、景区管理、卫生、水利、林业等众多部门,需要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加强协调合作。如,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全区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聚合有限财力,统筹使用,集中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住建、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街道)等要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并加强日常监管;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禁止化肥养鱼,推进水环境整治;畜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养殖户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商务部门要抓紧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加强对两个市场改造提升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城管、规划、综合执法、风景资源保护等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联合组织开展违规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对个别典型违规违法建房户(如兴隆水库上游),必须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违还耕、拆违还绿、拆违治脏、拆违添景,做到拆一片、清一片、管一片。

4、创新运行模式,确保责明事顺。在垃圾处理模式方面,要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城郊结合部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我们建议:在城区和近郊范围内,应建立完善收集和清运系统,采用“属地管理为主”的模式,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在地理位置离城镇比较远的乡(镇)、村,应根据村庄建设规划以及自然村落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或转运等设施。要始终坚持“分类减量”的原则,支持和鼓励上门回收可回收垃圾,尽量减少垃圾量。后山三乡和南岳镇的山区村要因村制宜地鼓励农民采用焚烧、就地填埋、农家堆肥等简易、有效方式处理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推进环卫保洁方面,要按照“精细化、网格化”的要求,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建立农户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保洁员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同时,针对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地丢弃在房前屋后以及、公路边、田埂边、池塘边和河道边的实际,建议实行分片分组包干和组长负责制,坚持每月定期清理不少于3次。在明确职能职责方面,连片整治项目村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由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负责,要建成一个,移交一个。原则上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车等硬件设施统一交由环卫管理,万福、红星、荆田、双田片区农村生活垃圾由环卫局负责清运,景区村有清运任务的由景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管理处整治责任区——南马公路、方广寺景区以及拜殿村的保洁人员不能断岗,不论淡季旺季都要保持常态化。要尽快将水务管理一体化职能调整到位,理顺水务和环保的责、权、利,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落到实处。要抓紧实施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对乡村公路沿线和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农林水利、森林防火、乡村运转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考虑;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上级有关城景乡环境整治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扶持,保证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确保城景乡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要严考核,确保用制度管事。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评议问责机制,强化正负激励,形成严查严管、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明查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等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该目标管理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八

x乡共辖4个村,60个组,总人数1.9万余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全乡人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x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梦”,我乡特组织了专人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背景。

x年10月11-15日,在乡长带领下,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乡县代表、乡代表,重点对x乡海坝村、x村、安庆村等3个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3个村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汇报,并随机选了90名村民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

二、调研方式。

(一)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x乡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调研组设计了《x乡村寨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x年10月11日在以下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走访。分别为x乡海坝村、x村、安庆村等4个村。调查对象总数为90人(其中女性37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16-72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其中25岁以下(包括大、中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30%;26-35岁11人,占总人数的12.2%;36-45岁10人,占总人数的11.1%;46-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24.5%;56岁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22.2%。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51%;高中学历26人,占总人数的29%;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总人数的20%。

调研小组根据我乡实际情况设计了《x乡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项目。调研中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出本乡村民对数月来我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

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寨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太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寨布局规划滞后。

我乡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

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四是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

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四、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墙体喷绘和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十九

根据常委会党组统一安排,今年,常委会法工委对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20xx年,城管局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污水治理ppp等项目为载体,以环保督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工作重点,立足城市管理职能职责,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注重市政、园林管养水平提高,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提前一季度完成年度目标,城市污水治理ppp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市委、市政府常务会,其他各项常态业务工作也有序完成。环保督察期间,城管局切实将城市污水治理、道路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与城市管理业务有机结合,全面梳理工作任务,共发现环境卫生类问题20xx余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20xx余人次、执法车辆370余台次,检查餐饮店1600户,规范烧烤摊点(店)620户,取缔露天烧烤676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还较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比较突出,已建成的城市道路及老旧小区市政、环卫设施不完善,地下管网不配套、欠账较多;新建道路及小区市政、环卫设施设计和建设不能完全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城管执法上,矛盾突出,各级城管执法特别是乡镇和街道的管理力量不足,未形成合力,存在麻痹和松懈的现象,执法装备配备欠缺,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2.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城市管理线长面广,涉及部门众多,由于职能交叉,城市管理宏观调控困难,分工协作、主动作为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城市管理工作任务重,标准高,须以必要的人、财、物投入作保障,目前,城市管理硬件建设和日常维护经费短缺,市政、园林设施管护的基本条件与实际管护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管理效果不平衡,管理触角未全覆盖,治理成果巩固还不够,市容市貌治理后反弹不时存在,长效机制未全覆盖。

3.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存在执法依据缺位的情况。

目前我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执法主要依据的有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8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但这两部法规多年未作修订,有的法规条款针对性不强,有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致使部分区域出现了法律真空,要么缺乏可操作性,要么相互打架,罚则不一致,有的条款甚至与新的法律相抵触,有的只有禁止条款而没有处罚条款,对执法实践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导致城管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常常处于“借法执法”的尴尬处境。鉴于现有法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城市管理的需要,导致城管执法威信降低,群众理解、配合、支持度下降,甚至偶有执法冲突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突出问题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对城市管理各类顽症痼疾进行集中治理,强化城市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安全便民,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市容市貌常变常新。

2.不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及体制改革工作。以数字化城管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为载体,将城市建成区实行网格管理,完善城乡一体化数字城管体系,建立市区(县)两级指挥平台及部门联动机制。在出台《攀枝花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市级在编在职一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的采购、配发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3.制定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地方性法规,解决执法依据缺位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省对城市管理立法工作非常重视。20xx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发[20xx]37号)文件,明确了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及时制止、严肃查处违规占用公共空间以及乱贴乱画乱挂等行为;同时提出加强城市管理和执法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实现深化改革与法制保障有机统一,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规范作用。20xx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xx]5号)文件,明确有立法权的城市要根据立法法规定,加快制定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明晰城市管理执法范围、程序等内容,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

立法主要应解决的问题:一是上位法未做规定的部分: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方面,政府已储备征用的土地和已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待建土地、未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居住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消纳场以及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化粪池、储粪池等区域的责任区和责任人;建(构)筑物外立面管理;违法停车点设置的处罚,闲置用地和待建用地的围挡设置管理;户外广告方面,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处罚;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违反餐厨垃圾管理的处罚等。二是上位法不够具体细化或不同法律法规间互有交叉的部分: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和管理;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设置和管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方面饲养家畜家禽鸽子的管理;停车场和运输车辆的扬尘管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行政执法措施等。

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解决城管执法“借法执法”,有效减少执法冲突等问题。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二十

目前我省城市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除广州市为政府行政部门外,地级市的多为政府行政部门属下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1个地级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梅州、汕头、茂名、阳江和清远有全市的环卫专职管理部门,其余的由城市管理局(或市政局、建设局等)内设机构的一个部门负责(或兼管)。其它市(区)、县的环卫管理部门基本为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多数管干一手抓。

2、环卫运作模式。

我省环卫现有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种是管干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求政府要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城市环卫服务,同时管理部门有较强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这种模式以中山市为代表。一种是“一把扫”扫到底(包括内街)的模式,它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求管理部门有较强的内部管理统筹能力,这种模式以清远市为代表。还有一种就是分级管理模式,市(区)、县环卫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公厕清扫保洁以及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街道(镇)办事处负责街巷、居住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这种模式要求各级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环卫主管部门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但目前许多地方仍未能解决交界接壤区域相互扯皮、协调难的问题。这种模式在省内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

3、环卫行业服务现状。

我省环卫行业服务现状可分为两部份:其中环卫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业清洁服务基本已企业化、市场化;但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是以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运作,比以企业方式运作费用相对要低些。

二、市容环卫经费。

我省城市环卫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部份,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地方政府的日常投入和上级政府的补助;二是居民、单位交纳的清洁服务费、垃圾处理费等专项费用。

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也引入了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并运营大型的垃圾处理设施。

环卫投入指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投入的经费。

调查显示对环卫投入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上的投入,主要在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方面。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应该肯定珠三角片区比其它片区大,尤其是城市里的设施建设规格高,设备装备充足。其它片区地级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的建设装备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城市化”推进,出于“民心工程”的考量,对可作为其标志物的环卫设施如公厕等的建设正逐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尽其所能给予投入。但对于其它环卫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关注则相对较差。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除珠三角片区已建成有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厂16座,其它片区暂时没有,我省的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珠三角片区建有符合国家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11个,但管理水平与其大手笔的投入相比则要逊色得多。本次调研珠三角片区填埋场只有5个达到、1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北片区填埋场只有2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东片区只有3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西片区无一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建城32号)。

目前我省21个地级市中尚有个别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云浮、珠海、韶关、阳江市的填埋场在内建成投入使用,在建中的梅州和河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预计可投入使用,茂名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进入规划环评阶段,汕尾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暂时还没有起动。部分地级市的填埋场扩建工程也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因此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确实还需下大功夫。

一般地说,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主要包括的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这是环卫日常工作的主要项目,占了日常经费支出的大部份。如果从环卫经费支出中删除设施、设备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剩下的作为日常费用,按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其它费用开支的权重分别为0.45、0.4和0.15计算,可以发现各地投入清扫保洁的平均费用最高不超过7元/平方米&8226;年,最低仅为0.6元/平方米&8226;年,平均在2.1411.21元/平方米&8226;年的范围。珠三角片区的投入明显高于其它片区,其中以广州市的投入最大,这与广州市作为南方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市容环境卫生要求高有关。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费用方面,珠三角片区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费用显然比其它地区高,其中以佛山地区的平均费用最高,这些大概与珠三角的城市化扩大,运输距离远,可利用土地缺乏和生活垃圾处理理念的转变有关。

数据显示我省大多数城市在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城建[1994]238号)第四条规定“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所需经费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或调整。”一些城市市区范围扩大了几倍,人口增多,清扫保洁面积不断扩大,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可相应的环卫投入却没有增加,使得城市日常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维持在较低水平。

我省许多城市的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或有意回避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是一项政府必须为市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性服务事业,没有实事求是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环卫成本核算管理、人力管理等制度,因而在环卫日常维护的投入上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谈到环卫体制改革,有的政府官员就盲目地认为环卫作业市场化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而从没有分析过当这个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时,政府可能减少的是哪些投入,可能会增加什么费用,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因此不少地方在环卫作业招标中无根据地采用“价低者得”,结果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上不去,出现市民投诉多,环卫工人上访的尴尬现象。

2、环卫专项收费。

环卫专项收费指的是城市环卫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经物价部门批准对城市居民和单位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清洁服务费。

我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财政收入欠佳,对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日常维护费用的投入往往不足,靠环卫专项收费补充。由此可见,环卫专项收费在维护城市市容环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的结果表明:超过40%的城市,市容环卫支出的30%以上来自环卫收费(其中约19%的城市甚至超过50%)。这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虽然环卫专项收费有法律依据,并经各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收取,但环卫收费难,不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困扰各地基层环卫部门的难题。

基层环卫部门费了很大的力气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工作:主动配合政府及物价管理部门调研,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收费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取市民对环卫收费的支持;加强与职能部门、媒体、社区、相关单位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宜传、收费代理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指导依法收费,与法院做好沟通工作,将收取卫生清洁服务费的法律依据提交给法院,争取法院支持环卫部门通过法律途经解决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甚至个别单位恶意欠费问题。这方面南雄市和丰顺县曾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一是使市民懂得环卫收费是合理合法的,增强了缴费自觉性;二是给欠费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了拖欠缴费的现象;三是提高了收费率,保证了环卫工作顺利开展。各地环卫基层往往把法院作为是环卫专项收费依靠的最后一招。

然而11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五华县环卫所与曾雪泉城市卫生服务费纠纷一案的批复》指出“五华县环卫所依法取得《广东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根据县政府的规定和县物价局核发的收费标准,曾雪泉拒绝缴交垃圾服务费,五华县环卫所作为五华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单位,可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本案争议不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不属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个批复已成为各地法院受理环卫专项收费纠纷的一个案例。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政府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环卫专项收费纠纷依法是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解决的。但正如南雄市环卫所的法律顾问指出的,行政处罚必须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只是根据国务院101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根本无法执行。

尽管我国政策法令早有对污染物“谁产生,谁付费”的法定原则,但对环卫专项收费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纵观我省的环卫专项收费的相关法规,没有一个对拒交环卫专项收费作出行政处罚的详细规定。因此各地的收费操作基本上是缴费义务人自觉的就收,拒交的就不收,最后形成了收多少算多少的尴尬局面。这对自觉缴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的反映。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二十一

我们克尔台乡辖9个行政村,34个自然屯。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有3个村被确定为2005年环境整治工作达标村。年初以来,我们克尔台乡党委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乡村卫生环境有了新起色,乡容村貌有了新改观,为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确立了“打造清洁乡村,建设文明家园”的总体思路,同时提出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以3个达标村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从责任落实入手,建立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随着“畜牧立县”方针的提出,使全县乡村经济实现了快发展,农民收入得以显著提高,但是脏、乱、差等传统的生产生活陋习,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制约了乡村的和谐发展。县委提出环境整治活动以来,我们便把此项活动作为暖民心、赢民心之举,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一是纳入日程,加强领导。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三年规划,年度方案和考评细则,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召开了由机关干部、乡直单位领导、各村支部书记参加的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就宣传发动、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做出了具体部署,统一了思想。各支部均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入户宣传。对重点户进行包扶,促使其思想转变。有声宣传。为了使群众提高认识,烟屯村将环境整治活动的内容录制成磁带,指定专人每天早晚按时循环播放,扩大了宣传面,我们在全乡推广了烟屯村这一好作法。通过这一有效形式,全乡大部分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有形宣传。为了保证宣传的效果,我们还通过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制作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声势。目前,全乡共张贴、书写标语52条,印发环境整治宣传单5000余份。

三是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活动开展之初,我们便把环境整治工作确定为乡村“一把手”工程,采取“乡干部包村、村屯干部包户”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签定了责任状,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年初定标、季度检标、年未兑现,把此项活动直接与乡村干部工资奖惩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此外,党委书记抓全乡,农业乡长抓奶牛户和奶站,人大副主席抓机关及乡直单位,宣传委员抓示范屯、示范街,妇联、共青团、司法齐参与,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从而形成了乡主要领导抓面,村干部、部门领导抓块,业务中心抓线,人人有行动,齐抓共管的环境整治局面,为此项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从抓机制入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

一是坚持标准,统筹规划。我乡距县城较近,乡内又有齐杜路、双烟路两条柏油路通行,交通便利,这就决定了我乡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我们采取一村一策,因户制宜的办法,科学划分了柴草区42个、垃圾区47个、粪肥区44个,严格杜绝畜禽散放、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肥乱堆、污水乱泼五乱现象。

二是履行程序,修规定距。结合草原禁牧工作,全乡9个行政村均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的形式重新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增加了畜禽舍饲、柴草粪肥出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门前三包等内容。同时,对奖惩也进行了明确。由于《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且符合乡村实际,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约束力,对保障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建立队伍,日常保洁。我们投资3万元,为乡物业公司购置了车辆,雇佣了人员,常年负责政府大院,两栋住宅楼及中心村主要干路的卫生清扫,坚持日清扫,周清理。并在中心村新增设垃圾箱18个。各村屯均成立了专业清扫小分队。全乡卫生清扫组织达35个,队员达111人。同时,我们把突击性会战和长期活动相结合,把每月的18日确定为全乡“清理生活垃圾卫生日”,使环境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协调配合,人人参与。我们要求乡政府各部门、乡直各单位在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紧密配合,把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完成与否作为年终评优的一次重要标准。乡武装部制发了《克尔台乡民兵突击连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强化民兵在乡村环境整治急、难、险、重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年初以来,全乡共出动民兵310人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820立方米,平整巷道11条。乡妇联制发了《克尔台乡妇联开展“美在农家”活动实施方案》,把环境整治与“畜牧兴家”活动结合了起来,提高了广大妇女参与乡村整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了苏立荣、白永华、孔庆霞等洁净女主人典型。乡团委下发了《克尔台乡团委“小手拉大手”共建清洁家园活动方案》,开展了“一生带一户,小手拉大手,户户讲清洁”,“千个卫生袋清理家园”等活动。

五是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在乡村环境整治活动中,我们实行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分期、限时完成制,确保各项工作开展落实到位,确保不反弹;实行了齐杜、双烟干线公路沿途村屯分段负责制,实现了公路两侧二十米内无白色垃圾的目标;实行了个体工商户、乡直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完成了绿化、净化、硬化工作;实行了日常保洁与每月集中整治结合制,确保无新垃圾堆的产生。在剖析上半年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实行了实名通报制,各村利用广播喇叭对庭院不利索,柴草粪肥乱堆放的农户进行为期3天的播报;实行周联检制,每周集中“改、塑、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重点针对3个达标村开展一次卫生联检,并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从抓载体建设入手,将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我们积极搭建有效载体,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与牧业发展相结合。在牧业发展上,结合奶牛标准化饲养示范样板街,辟建了34条“改、塑、树”样板街,号召党员、村民代表在规范牛舍、粪肥出屯、饲草入院等方面加大力度。全乡标准化畜舍入户率大大提高,而且都是“四配套”(暖舍、凉棚、青贮窖、运动场)。养牛户粪草囤门、臭气熏天的恶劣状况得到了较好的转变。抓好环境整治,促进奶牛提质增效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二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施整修村屯路、挺进巷道的推进机制,克尔台村投入26万元资金,出动大型车辆71台次,四轮车184台次,整修村屯路及巷道17条,11公里;太平庄村投入17万元资金,出动大型车辆51台次,四轮车134台次,整修村屯路及巷道7公里;烟屯村投入56万元资金,出动大型车辆45台次,四轮车121台次,整修村屯路及巷道12公里。实施红砖路铺装项目,硬化了4个自然屯的村屯路,彻底改变了过去风天扬尘、雨天泥泞、无法清扫,满路垃圾的被动局面,烟屯村在抓村屯路硬化的同时,开展了净化、美化工作,在红砖路过境段修了排水沟,栽植了松树。

三是与春耕生产和秋收相结合。以春种为契机,结合“超星级文明户”预选,引导群众实行粪肥出屯集中堆放,并加强对柴草出村规范堆放的管理。烟屯、克尔台、太平庄村协调推土机、铲车配合农户清理柴草粪肥,全乡大部分粪肥实现出屯。个别屯受集中堆放场所面积小的限制,粪肥未全面出屯,但都堆放规整。

烟屯、克尔台、太平庄、前伍代等村未雨绸缪,在秋收开始之前,便结合安全放火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了柴草、秸秆屯外集中堆放活动。并加强指导,不,搞连片堆放,且远离放火道和高压用电线路。同时,责成村民义务联防员加强柴草、秸秆屯外集中堆放点的防火巡逻。柴草庭院内适量留取、规整码放,屯外集中堆放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二、存在问题。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3个达标村及其余6个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还存在不到位问题,各村活动开展得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认识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的问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二是由于乡村两级财力有限,致使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绿化、硬化程度不高。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实行资金报批制,扶持村级兴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

三是个别村屯柴草粪肥集中堆放场地小,不能全部出屯。

三、明年工作打算。

2006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黑龙江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爱国卫生条例》和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精品型、环保型牧业大乡”这一目标,认真汲取2005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资金补助机制,确保3个达标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一是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全面约束干部群众。层层签订责任状,使乡村干部常思环境整治之事,常务环境整治之实。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群众环境整治行为与资源发包、小额信贷信用户评比结合起来,并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真正调动起群众积极性。

二是在推进机制上下功夫,确保环境整治活动不反弹。全面实行实名播报制和领导小组、支部书记月联检制,并实行随机抽查、考评制,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尽快掀起活动高潮。以村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评选“党员清洁卫生户”,扩大典型示范覆盖面,提高典型示范水平。

四是在巷道整治上下功夫,柴粪全面出村。推广西新村满代屯成功经验和全乡重点村好做法,组织各村出动车辆、出人力平整村屯路和巷道,修排水沟,确保村屯路和巷道畅通。以巷道整治,加快柴粪出村步伐。

五是在资金补助上下功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资金,出台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机制,各村每兴建一处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争取补助30%。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二十二

[]39号文件精神),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5月,我们对县里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工程、饮水安全工程、路面硬化绿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但因我县近年来大力开发铁矿资源,偏重经济发展而疏于环境保护,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二、调研村庄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调研的三个村庄都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流入街道。有两个村庄都存在垃圾乱堆的现象,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没有固定回收设施和回收地点,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展缓慢。五里村和刘街村都有养殖户,五里村养殖户均为分散小型养殖户,以养殖鸡、猪、羊为主,没有环评手续,粪便自然排放,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经一段时间堆放后施用于农田。刘街村有5户养殖户,比较集中,以养殖鸡和猪为主,建在距村一公里处,粪便全部排入蓄粪池,腐熟后放入农田,对环境没有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安全意识淡薄。目前,我县对农药使用已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化肥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常年施用,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也有着一定威胁。

(四)环保经费短缺,工作难以维持。三个调研村都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卫队,原因是没有环保工作经费,只能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垃圾清运,不能做到日产日清,导致垃圾堆放严重,甚至占用道路,安全隐患严重。

坡植被严重破坏,土层裸露,林地面积减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粉尘规程严重,尾矿、尾渣、废水乱排乱放,这些已远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也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

三、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决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好的,应着力在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一是强化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四)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五)做为农委,应加强农村能源的推广和实施,尤其是推广“三沼”的综合利用,使废水、废物变废为宝后,流向农田,净化环境的同时,为群众带来便利和实惠。

代县农业委员会。

酒驾整治调研报告(优秀23篇)篇二十三

城乡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件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陈文浩市长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要将城乡环境环卫整洁行动作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工程、提升城乡品质的重大抓手和造福全市人民的民生事业来抓,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重要目标”。为贯彻落实市、区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精神,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大力推进“三大工程”“九大行动”,努力打造“四个芙蓉”,芙蓉环卫立足本职、干在实处。通过集中整治,建立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大幅提升全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扮靓我们的家园。

开发“机械化作业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作业车辆的全程定位和科学调度,并对设备状态、作业质量及油料进行实时监控,解决了机械化作业“丢段”、油料偷盗等老大难问题,降低了机械化设备的单位能耗。研发环卫巡查督查管理系统,强化队伍管理。通过安装手机app,局、所两级路面管理人员只需登录系统,就能完成远程签到、签退,杜绝了“空岗”现象。下一步还将开发“垃圾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对垃圾站点入站垃圾、满斗等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垃圾运输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垃圾收运管理和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新建和改建的公共站厕都采用环保密闭式的垃圾压缩设备,杜绝漏洒和二次污染。同时垃圾收运能力增强,由原来只能放置3吨左右的垃圾变为能放置7-8吨的垃圾,减少车辆运输次数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

公正公平的督查考核是激发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消除过去城内城外督查不平衡的现象,局督查科按照地理位置将全区划分为3个督查片区,构建“环卫督查微信群”,并将社区物业等纳入到日常督查中实现考核全覆盖,包括物业,门前三包范围,街道社区小区内所有环卫类问题,月底按街道和环卫所维护范围分别扣分排名。每天收集各作业单位数据、实时状态、作业效果等信息,一天一反馈,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讲评,建立了绩效考核、调度讲评、督促检查、问题交办等4项推进机制,形成了环卫“大督查”模式。今年以来共计督查问题8660条,扣各作业单位业务考核11075分,得到各作业单位和人员的一致认可。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的市容环境卫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治,以形成齐抓共管关注环卫工作、参与环卫生工作的强大合力,让大街小巷更加流光溢彩,芙蓉形象更加洁净秀美,使市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舒心、美好。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计划,6月16日,县人大副主任陈太阳带领县人大环资工委、县人大财经工委、县政府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司法局、县文明办、县水务局、县林业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深入到地瓜镇下木卡村、新店镇细汆村进行了调研,并在新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乡镇领导、基层人大代表、有关站所负责人和村支“两委”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和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村。

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统揽作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n”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群众生活更美好。为此建议:。

近日,为扎实推进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肥西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赴县农委和部分乡镇村居,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情况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先导试验区,铜山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彻底摆脱过去“扫扫地、刷刷墙、种种树”的村庄整治老路子,通过顶层设计,要素保障,典型带动,强化考核,标本兼治,实现点线连成面、盆景变风景,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风貌、生产展现新质态,呈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五点主要做法。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中,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用“百村示范”带动,用强化考核拉动,用奖补资金撬动,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精心描绘“航标图”。恢宏开启的乡村振兴伟大征程,呼应国家发展和人民期盼,是一道使广大乡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时代命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央和省市工作的重要部署。习总书记对人居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验区,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把人居环境整治放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的高度,确保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定位,密集出台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见》《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铜山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十有六无”的标准,确立了“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的思路,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了航标引领的作用。

多管齐下“破瓶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特别是资金等要素的支持。为破解资金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铜山采取了多措并举四管齐下的办法。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増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二是按照统筹安排、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确保效益最大化,避免撒成芝麻盐。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寻求合作,争取2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贷,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四是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激励各地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对“六无”标准的整治达标村给予10-20万元的奖补。这些奖补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

选育整治“领头羊”。典型引路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开展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为营造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铜山通过“百千万”工程载体,强力打造了一批百村示范的典型,做到有看头、能参观、叫得响、可推广,且聚点成片、连点成线。本着早落实、早成型,群众早受益的原则,铜山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扣着一环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目前首批12个村已经全部整治到位,10月底前第二批35个示范村整治到位,年底前100个示范村都整治出来。千村一面,不是美丽乡村。在当前的百村示范中,铜山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等,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势、借水造景,不挖山、不填塘。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凸显乡村特色风貌,使农村更像农村。通过百村示范,引导形成村庄产业发展新业态,把生态变成摇钱树,把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西李、北村、紫山等地,资源禀赋特殊,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表”和“路线图”,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成功案例示范、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出现了“要我搬”为“我要搬”。

协力奏响“大合唱”。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合唱。为形成合力,抓好落实,成立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产业发展组、集中居住组、人居环境整治组、乡风文明组、申报协调组5个工作组,抽调有关部门30余人脱产集中办公。各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亲自抓。各村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为整合整治资源,区委、区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了帮扶挂钩责任状。在此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聚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区电视台、铜山发布、铜山要闻等主要媒体开设了“聚焦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栏目,实行多角度立体式战役式宣传。各镇、街道共出动宣传车300余辆,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条幅2000余处,创作宣传墙画9200多平方米,发放宣传材料4.9万余份,组织镇村干部群众3600余人到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解放思想,打开思路。通过多措并举,全区上下形成了关注人居环境整治、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四点主要成效。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这项工作开展以来,铜山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显著成效,推进了乡村振兴进程,加快了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夯实了全域旅游的基础,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了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铜山区名义上是区,但绝大多数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还是镇和行政村,约一半的居民生活在镇村,超过五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仍依赖于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通过乡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铜山新修乡村道路1000多公里,新修和改建农村水冲式无公害公厕1000多座,建设和改造中小学、幼儿园89所完成250座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建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万居民于今年8月全部喝上了来自骆马湖的优质水……这些大手笔的补短板工程,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填平了城乡公共服务的落差,打造了生态宜居环境,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加快了中心城市的融入步伐。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徐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铜山的最大发展机遇。“铜山要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展现格局,干在先走在前,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区,更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区委书记王维峰认为:“我们要坚持两条腿齐步走,推动城市反哺农村,把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公共空间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尽快打开农村融入城市的瓶颈制约。”为全方位推进城区周边镇融入主城区,区委区政府要求相关镇要摒弃镇域思维,跳出“一亩三分地”,放眼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主城区发展要求,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中心城市特色功能片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为引领,推动了村民市民化、小区社区化,进一步提升广大乡村的魅力和颜值,加快了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

强大了全域旅游的载体支撑。铜山山水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众多,村庄形态各异,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按照“城镇像城镇、农村像农村”的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历史风貌、资源禀赋等因素,高水平开展乡村规划,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的形态风格。为彰显乡村田园风貌,铜山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不搞千村一面,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势、借水造景,依照田园风光型、山水生态型、红色文化传承型、历史文化保护型要求,编制出集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旅游和古村落与历史建筑保护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规划。汉王村的绿水白墙、江南水韵,倪园村的石径通幽、宁静安然,潘楼村的清水蜿蜒、家家枕河,北村村的湖光山色、荷香四溢等等,无不在绽放铜山“淮北深处小江南”的美景,无不在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丰富了人居环境的精神内涵。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抓,“口袋”“脑袋”一起富。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以“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通过以奖代补激励,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广场、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自然村(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等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已完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分三年建设完成。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复制推广三堡街道潘楼村“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经验,今年每镇挑选2至3个村作为示范点推进,到2020年实现村级全覆盖,着力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铜山还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设立村史馆、建设文化墙、设计乡村标识等方式,传承优秀文化、记住浓浓乡愁,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底蕴。为发挥模范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铜山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一年评出各类好人、乡贤近千人,涌现出“铜山妈妈”等一大批好人群体。如今当好人,做好事,已成为铜山的主流价值观。

四点主要启示。

铜山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不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红利,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带来了几点启示。

顶层设计是“龙头”。为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铜山在出台系列保障政策,明确了“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村庄条件分两类推进:条件较好村按照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富民产业、有信息网络、有清洁能源“十有”标准整治;条件较差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六无”标准整治,并制订了考核细则和工作方案,发挥了航标引领的龙头作用。

财政资金是“酵母”。为发挥整治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铜山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有效地激励了“百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干多干少、干孬干好和干晚干早不一样。这些奖补资金,不仅激发了示范村庄的典型带动作用,还增强了它们配套投入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黄集镇黄西村以配套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厕所革命,在全市农村率先建成5个五星级公厕,使群众“方便”更方便,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

分类考核是“动能”。考核是指挥棒,也是推进急难险重工作的有效抓手。铜山破除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摒弃“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锅饭思想,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科学设置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指标,适当增加考核权重,把衡量担当作为的标尺亮出来,把注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树起来,真正使考核结果与评先奖优挂起钩来,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心使命感。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在铜山20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从北部的柳泉北村到南部的三堡潘楼,从西部的汉王紫山到东部的单集贺庄,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建设场面,许许多多的村庄悄然间发生着从“土脏乱”到“洁净美”的蝶变。

因村施治是“法宝”。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铜山充分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禀赋特色,把因村施治作为法宝,在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的基础上,对适宜集中居住,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和生活实质改善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真正变“要我搬”为“我要搬”,有效地防止了一刀切,杜绝了前村一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充分掌握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剖析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南充市统计局于近期选取有代表性的南部、西充2个县,各选取3个村(南部县碾盘村、齐心村、书房坪村,西充县转山河村、麻柳垭村、李家嘴村),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并与乡村干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座谈,形成本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分为农民问卷和农村问卷两个部分。农民问卷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常住村民,共120人。其中男性对象102人,女性对象18人,包括2个村干部、2个乡干部、116个村民。农村问卷调查对象为6人,均为各村熟悉村情的村干部。

农民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都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而有90%的人是通过村、镇干部开会传达的渠道了解这些政策,同时调查访问对象所在村都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对于“环境整治变化最大”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四位(共9个选项)分别是:“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生活污水可以处理好”、“道路变好变宽”、“村里变整齐有序”。在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度调查中,86.7%满意,11.7%是一般和较满意,1.6%是不太满意。同时农村问卷调查显示,其生活垃圾处理率平均值为96.3%,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值为89.6%,卫生厕所使用率平均值为75.5%;有4个样本村近三年开展过植树造林绿化行动,有5个样本村农民建房有统一规划。样本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取得这样初步的成效,与南充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近年来,南充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等“六大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推进“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因地制宜,分类制定镇(乡)规划、村庄规划。组织编制特色小镇、传统村落、重点镇污水、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等专项规划设计。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同步加强批后监管。目前南充市大力推进南部县省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西充县金源乡省级乡村规划编制试点,全市1290个贫困村均编制了村庄规划,正全面有序推动其余各县(市、区)按照省上的规划指导体例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1)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积极落实《南充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巩固提升“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增加收集点和转运车辆,推动乡镇垃圾中转站提标升级,确保收储运系统运行正常。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已建垃圾池和收集、分类减量池个数21243个,已建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6个,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县比例达到100%。

(2)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截至2019年5月底,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5.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

(3)开展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大力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建立工作台账,逐步销号。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等区域存量生活垃圾,积极清理农村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白色污染,防止城市垃圾等各类废弃物下乡。

(1)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恢复农村水生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力争创建以“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建设目标的“水美新村”200个以上。

(2)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落实《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方案》。优先实施聚居度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区域污水治理,对靠近城镇的村庄,将管网纳入城镇处理系统;对其他农村地区推广小型化、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837个农村居民聚居点污水治理工作,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站)260座,覆盖率达64.05%。建有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行政村比例为15.6%。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的行政村比例为100%。

(1)统筹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积极落实《南充市“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7-2020年)》,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逐步完成675座乡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建任务,研发推广使用装配式环保农村公厕,重点完善村级服务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公厕配建。

(2)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等,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配套。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3)加强厕所粪污治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厕所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推行粪肥还田。

(4)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农村拥有户用卫生厕所农户占总户数的48.5%;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为100%;开展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为90%。

(1)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加强村内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完善村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实现村村硬化、户户有改善,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目前全市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2)实施旧村改造。坚持把旧村风貌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推进农村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

(3)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观格局。结合绿色村庄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古树名木保护、湿地恢复等工作。目前全市村内主要道路实施绿化的行政村比例达20%。

目前全市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的县比例达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达100%,9个县农村垃圾收运均不同程度地做到了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根据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专家解读教育局的工作总结(模板17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不仅要总结工作中的成果,还要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此外,范文中还强调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乡贤座谈会经验交流(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指南,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启示。各位亲爱的领导,同事们:。你们好!

    大学生职业规划(通用16篇)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个人的成长。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所做的规划和安排,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指导。有

    教育顾问的工作总结: 发现学生的写作潜力范文(18篇)

    学生工作总结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个思考和成长的过程。点击查看以下学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辞旧迎新又一年,在贵公司各位领导的大

    大学学生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7篇)

    学生工作总结应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寻找自身学习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参考。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热门22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要注意突出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物业项目经理工作总结的不足分析(汇总17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回顾,更是制定下一个月工作计划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写作参考

    2024年巡察组社区整改报告大全(16篇)

    整改报告是对工作流程和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总结和反思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这里有一些成功案例的整改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撰写报告时提供一些

    初三智慧报告(模板18篇)

    作文是我们展示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继续往下看,您将能够找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相信对您的写作能力提升会有所帮助

    卫生健康工作总结的数据分析范文(18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卫生工作经验的总结、反思和总结,对我们今后的卫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卫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