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春联教学反思 春联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影墨最新大班春联教学反思 春联教学反思(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春联教学反思篇一

关注文化关注感受

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庆物品,寓意深刻。我认为教师应牢牢抓住“文化”二字,在丰富幼儿的感受方面多做文章。

引导一:建议教师把讲述春联传说放在活动开始环节,然后引导幼儿欣赏春联,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将春联的过去与现在、传说与现实联系起来,感受春联文化的深远。

引导二:建议教师增添“色彩的秘密”环节,让幼儿讨论:除了春联的纸张使用红色,在过节时还有哪些饰物也是红色的?为什么人们在这时偏爱红色,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通过对以往节日经验的梳理,幼儿能逐渐感受和认识到红色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深厚含义,它代表喜庆、欢快、热烈、吉祥。

引导三:建议教师让幼儿自带春联并向同伴介绍,引导幼儿讨论:春联里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幼儿会明白春联中的文字都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美好祝愿,感受到蕴藏在春联文化中的积极情感。活动可在给邻班孩子送春联、张贴“福”字的环节中自然结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找准活动定位

原方案的取材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幼儿再现经验和获得真切的体验,幼教之友《针对《亲近春联》教案设计来文集粹》。但是,活动内容安排得多并不代表活动丰富,也并不能说明活动开展充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认清活动性质,找准活动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过程在目标的指导下合情合理地开展。

确,才造成了设计的.不合理。

关注核心价值

看了原方案,我一直在思考该活动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是感知春联的颜色、图案、字数、字体吗?显然不是。人们之所以在春节贴春联,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新年、新春的一种期盼和祝福,体验辞旧迎新的快乐。因此,我觉得活动目标不应仅放在了解春联的外在形式特征上,而应更多地让幼儿体悟春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春联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了解春联,了解春联文化。例如让幼儿通过读春联,理解春联所传达的美好愿望,启发幼儿思考如果让自己来写春联,想表达什么,等等。

调整目标

首先,“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的目标太高。春联的特征包含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形式上的特征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对仗、平仄相对;内容上的特征是寄情抒怀、用语轻快喜气等。孩子们要发现这些特征,必须有一定的识字量。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否则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其次,目标中的“认识上下联”这一点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就更难了。仄声结尾,即最后一个字通常是第三、第四声为上联;平声结尾,即最后一个字通常是第一、第四声为下联。基于大班幼儿知识经验的局限,建议删去这一目标。

提升内涵

原方案在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春联的外部特征方面着力较多,而对于春联文字寓意方面的揭示比较缺乏。我认为有必要选几副易于理解的春联让幼儿欣赏,并有意识地在结构、字义等方面加以分析。这对于幼儿亲近春联有着切实的作用。

大班春联教学反思篇二

《春联》是苏教版第七册中一篇介绍春联的知识小品文,语言清新,条理清晰。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指出了读春联的语文学习功能。本次课主要上第一课时,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让课堂知识容量大一些,课堂氛围活跃一些。所以把“学字学词,初读课文和学习第一段,初步了解春联内容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等做为教学目标。教学时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充分利用课本,通过读、悟、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纵观全课,本次课我很不满意,时间未能控制好,使得有些预设环节流于形式,需要再回补;生字书写没有让学生动笔等等。通过本次课我有一些思考:

2.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式的课堂教学就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浅近,于是我应该放手给学生思考“读着这些春联,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方法自学,并选择喜欢的春联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精心设计过渡语。过渡语能欧式课堂更加完整饱满。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课的一点反思,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上公开课,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有进步,也才能够有专业的成长。

大班春联教学反思篇三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伊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起来,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作好准备。再让学生融入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在这样的情境中赏读课文,品味春联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魅力,了解中华民俗文化。

二、赏读感悟,在阅读感悟中欣赏春联

对春联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春联对仗之美、声律之美的品味,都要建立在学生对春联阅读、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找到课文中的春联后就尽情地诵读这些透着美的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借助绚丽的图片,将春联描写的美妙意境描述出来,这是以读促悟。再引导学生带着理解读好这些对联,这是以悟促读。在读中领略春联所表现的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再接下来,让学生按照春联的内容来送春联就水到渠成了。在美美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春联讲究对仗及具有声律美的特点,这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这一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可。语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积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

三、自主探究,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学完课文,我们应安排一系列练习,以巩固今天的所得。本课教学中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春联内容丰富,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特点,并掌握了使用文字的一些技巧。在练习中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平等、自主探究中自己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求得发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更能激发他们课后再学习。

四、拓展延伸,在联系中建立语文大课堂

好的结尾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结尾处要令学生对本课内容咀嚼不已,欲罢不能,促使他们在课后开展拓展阅读,使他们的文学品味得以提升。所以,学完课文,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来充实对文本的解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学语文、用语文,把生活看成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产生的情感更加立体、丰厚、久远。另外对写春联的对仗、声律等知识的学习也作了灵活处理,显得有效而顺畅。我想,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应该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大班春联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实录:

生1:放鞭炮,迎接新年。

生2:穿新衣服,到亲戚家拜年。

生3:吃团圆饭,和家人欢聚,还要放鞭炮。

生4:大扫除,贴春联。

(评价:任何时候,细节都应扎扎实实,不容忽视。同时民主、宽松的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应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

师:课前已经能把课文读流利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1-2两句话,看谁能把它读好。

生:自由读。

生1:有感情地读。师:说说你想把那些词语读好,为什么?

生1:我想读好“各种各样”,和“万紫千红”因为春天太多了,而且这句话用了比喻修辞。

生2:有感情地读,我想借助朗读告诉大家春联给新年增添了欢乐祥和,人民都喜欢在新年时贴春联。

师:请大家一起读出贴春联的作用和春联的多。

生:一起有感情地读。

师:请大家继续读完本自然段,用“——”划出本自然段的春联。

生读课文,划春联后交流。说一副就贴一副。

生:读,思考。

生:读了“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副春联,我知道当梅花盛开,催开了春之门,春天向我们展现更多的是她那五彩缤纷的美丽。

生:读了“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副春联,我想起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

师:老师告诉你,这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诗。

生:读了“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副春联,我知道了上联中的“门第”与下联中“人家”意思差不多。

生:读了“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副春联,我仿佛看到了翠竹棵棵,声声传报的都是平安幸福。

生:读了“春回大地干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这副春联,我知道祖国不仅江山处处美,而且由于改革开放,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家家户户富裕安康。

(评析:《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设计意即于此,让学生能以四副春联为载体,调动积累,领悟语言内涵,读出个情个意,运用语言,充分抒发心中所思所想。)

师:课文这四副春联文章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生:一起读。

师:诵读春联是一种享受,撰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怎么写春联呢?我们先来看看春联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生:春联“讲究对仗”。

师:什么叫“讲究对仗”,用文章这的话来说……

生:就是要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师:想一想,结合“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春”说说春联是怎样讲究对仗的?

生:“绿柳”对“红桃”因为绿和红都是表示颜色的。柳和桃都是一中树。“舒眉”对“开口”都是把树当作人来写,眉和口是人的器官。“辞旧岁”对“贺新春”也是相对的。

师:那你能根据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来帮春联找找朋友吗?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和邻睦里社会新风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建四化

爱幼尊翁中华美德绿水跃白鲢

生:思考后交流。

师:春联不仅讲究对仗,还传递着人们的感情呢,你能尝试补补春联吗?

出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

生:打。生:滴。生:淋。生:润。生:下。生:湿。

师;选择哪个比较好呢,从感情上比较一下吧。

生1:润,因为你的破春联角落上有个“钩”的痕迹。

师:真会察言观色。你能再注意一下字的含义和蕴涵的`感情吗?

生2:用“润”因为“拂”就是轻轻地吹过,而“润”也给人以轻柔的感觉,风雨好象是温柔的母亲一样,而其他字都没这样的感情。

师:你真棒,我很佩服你!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的读一下这副春联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把智力学习与能办培养有机统一了起来,让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调动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规律。)

师:思考春联还有什么特点?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生:是“声律美”。

师:“声律美”有什么好处呢?

生: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大班春联教学反思篇五

语文注重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分析春联内容的时候,我首先指导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然后又指导了一幅春联“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另外的两条我组织学生自学,和同桌讨论,再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交流.实践表明,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他们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但由于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他们也没有品尝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因而学习氛比较沉闷。

其次,我把了解春联对仗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然后归纳出八个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接着让学生根据对仗的特点来对对子,从字到词,再到句,由易到难,学生兴味盎然。之后便是春联上下联的一个连线题和一个补充题,学生均完成得非常出色。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尝到了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而且又积累了不少课外的春联,可谓一箭双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