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

时间:2023-10-22 作者:翰墨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

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写学习心得小品文范文:过去的学习心得中,我总结了许多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一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二

读完《实践论》让我透彻地明白“知”与“行”的逻辑辩证关系,这使我对《矛盾论》产生极大的兴趣,越是这样越觉得当初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是多么的遗憾。

通过阅读《矛盾论》,我准确地认识到了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这两种不一样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以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我们的思想曾被这样的思想束缚数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只能运用主观想象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们无法掌握的未知现象。而现今,我们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就应透过客观的、全面的、动态的思想来观察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对其理解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运动所推动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问题并未展现出来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现出来其相应的效果,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在关系处理方面,如果两个人因为某件事而关系出现问题,他们没有出现争执就不能说两人没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那就更不能理解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去解决。

当矛盾出现时,两个产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为特定的关系产生矛盾,而不会与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产生矛盾。矛盾的出现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析问题也应注意全面的、辩证的去分析问题。比如,我们第一次把某个项目就做成功了,我们就不能骄傲,要客观、全面的分析成功的本质因素、决定性因素。而不能一概而论,片面地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这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分析出产生的'问题的矛盾,并找出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施策,方可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病急乱投医,最终所有的付出也只是无济于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切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各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他们发生运动。而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他作对的矛盾一方,他自己这一方向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矛盾双方可在同一个体系中统一存在在,而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相互转化,向着对立的方面去了。同样,投影到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有矛盾的前提是两个人务必有共同的竞争目标或需求而产生对立,然后矛盾的升级程度导致了后续的斗争过程。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学习到了一种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坦然接受问题和矛盾,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因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

其二,我们要正确、辩证地看待矛盾,矛盾运动的升级,有助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其三,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然后科学的对症施策,妥善处理矛盾各方面,使之构成必须循环得到发展。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三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四

毛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五

20_年4月18日19:00—21:30在2a202教室我第一次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团体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毛泽东的《矛盾论》之“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小组成员针对学习、联系生活各抒己见,学习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大家的思考中结束。因为是第一次学习,第一次发文,我就谈一些自我粗浅鄙陋的体会,期待共鸣。

学习之初,就有成员抛出问题:“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正如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社交、工作、生活的矛盾?”我认为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纵观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完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好好活,怎样才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珍爱生命,自我的和他人的;好好活,就是要提高自我,物质上和精神上;好好活,就是要尊重规律,自然的和社会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永远属于你,永远属于你的仅有你自我。所以,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善待自我,进而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整个世界。你需要生存下去,所以你要爱惜自我的身体,规律饮食,坚持锻炼;你需要不断发展,所以你要提高自我的智慧、增强自我的本事。上大学、读研究生、学习知识、实践锻炼,所有这一切都是途径,都是手段,而绝非目的。试想一下,你还有更好的途径吗?如果有,你能决定吗?如果决定不了,你就要利用好此刻。从古人开始,是没有大学的,经过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摸索,知识的积累,有了系统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于是有了大学。大学培养了很多人,也堕落了很多人,很多人不懂的去平衡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看问题偏颇,总是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顾全大局,不懂的生活的辩证法,走形而上学的道路,最终误入歧途,还反过来责怪大学培养目标的缺陷、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推动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总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的方向,解决了前途道路的问题。我们需要用辨证法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所大学,此刻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一时不好不代表永远不好。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自我,任何事物都有自我的因果联系,此刻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很多年的成长。如果你好好利用这个大学的资源,即使你仅仅学会了做事情要有坚韧的毅力,对你以后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利的。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方可引起质变,如果你不屑于量变的辛苦,便永远看不到质变的收获。我们所锻炼的本事、历练的品格,也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时刻它起决定作用。我们还要去搞好人际关系,虽然不能利用人际关系呼风唤雨,也不至于让它成为我们发展大道上的拦路障碍。在时间的利用上,三者或许会有交集,对某个人而言,或许会有偏废,但我还是要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去花费力气去做的,至于如何平衡、如何调解,因人而异。一个懂得好好活的人,完全能够在其中游刃有余,逍遥自在。

学得不精,也不够深刻。仅代表个人观点,期望抛砖引玉,得到更精华的探讨。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六

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20xx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主席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0xx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主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七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八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同志在论文的开篇就以这样一句话来引出下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大家想明白为什么,事物的矛盾法则就是最根本的法则;同时又是为什么,矛盾法则,又能够称之为“对立统一的法则”。他的全文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叙述,层次结构鲜明,举例颇多,让人信服。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先是提出了两种宇宙观,并经过对“形而上学”以及“辩证法”的相互比较,向我们证明了只是光从事物的外部分析,并认为天地万物从来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也不会相互影响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他告诉了我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其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经过对这两种辩证法的分析,他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中矛盾的存在,并要认真分析矛盾为什么会存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文的第二个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更好的阐释。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普遍性的深刻分析,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矛盾法则会成为最根本的法则。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或者说是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便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存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靠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天地万物相互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存在,而差异就是矛盾,只要有差异,矛盾就不会消失,只可是这些差异表面上看起来还比较平静,并没有被激化升级到矛盾那么剧烈的斗争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没有了矛盾,那么他们的生命也将停止,失去了矛盾中的任意一方,另一方也将不能存在。

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说“矛盾的特殊性”,他强调了即时天地万物都有矛盾的存在,可是我们在看待的时候却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件事物在不一样的发展时期,它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仅有在我们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才能针对不一样的矛盾采用不一样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让事物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经过上头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矛盾的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根本的法则”是有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来阐述。

所谓的“同一性”说的是如下的两种情景: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事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使事物不断的向前运动发展。既然这样,同一性又从何而来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矛盾之间总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不停的运动,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在必须的条件下,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相互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失去了一方面,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就好比上和下,左和右,得到和拥有,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仅仅是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还是不够的,它们更是能够相互转化,在必须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我相反的方面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这样两个方面就不断的融合不断的相互转化,同时又是一个整体。

然而既然是矛盾,斗争总是在所难免的,对立只是矛盾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矛盾就是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即对立,所以这个第二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论文里面很多引用经典例证,尽管都是契合当时时代的例子,可是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坚持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今日,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九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十

一、引言: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机构之一,银行承担着金融中介的角色,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银行的运营过程中,也经常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本文就银行矛盾论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矛盾论分析:银行所面临的矛盾存在于多个层面。首先,银行内部存在着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本的矛盾。虽然银行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技术资本的进步常常对银行的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导致银行内部的矛盾。其次,银行在实施风险控制的同时,又要兼顾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必须合理控制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但也面临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的压力。最后,银行在与客户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客户对银行的要求日益复杂和多样化,而银行的服务能力和资源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解决矛盾的思路:面对这些矛盾,银行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首先,银行需要加强内部人力资源培养和技术资本的引进,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的发展需求。其次,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与创新服务的平衡。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金融创新的可能,推动金融服务的升级和演进。最后,银行应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互动,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四、个人心得体会:我自己在银行工作多年,对银行内部矛盾有着深切的体会。首先,我发现内部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本的矛盾是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一名从事金融事务的员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掌握新的技术知识,以适应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银行的发展需求。其次,我意识到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的平衡是关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关注业务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控制。只有风险可控,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服务。最后,我认识到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是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客户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改进,提供与客户需求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五、结论:面对银行所面临的矛盾,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积极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加强内部培养和技术引进,平衡风险管理与金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银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面临着各种矛盾和挑战。通过对银行矛盾论的分析和个人的体会,我们认识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以适应和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只有通过积极应对这些矛盾,银行才能在日益竞争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十一

一概念构成了对立____规律的出发点和核心。对立____规律便是关于事物的矛盾,即对立面的____的学说,因而又称之为矛盾规律。在当今矛盾论的解释体系中,存在着对矛盾概念的进一步分析。这就是,一方面它从外延上区分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它又根据同一矛盾的对立双方在矛盾中的不同地位而区分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人们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我渐渐意识到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__的矛盾论给予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最新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2篇)篇十二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主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品质检查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发掘问题和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共同进步和成长。品质是一种标准,是企业竞争的重

    专业自控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6篇)

    写学习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出改进的方向。看看下面这些写得出色的军训心得,或许能够给你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自控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

    最新学校电工聘用合同(通用17篇)

    转让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一方将其权益或财产权转让给另一方的条件和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伙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乙方:______

    优秀新时代的好教师心得体会范文(14篇)

    通过工作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和职业追求,进而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部队自我反思报告(通用15篇)

    辞职报告是对个人工作经历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式,以便公司能够了解离职员工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整改报告的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思考。

    专业听党话跟党走的心得体会(案例20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有效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反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是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优秀培训农药心得体会及感悟总结大全(14篇)

    学习总结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对于每一次学习经验的总结,都

    热门损坏协议书样板范文(14篇)

    征文是一种展现个人独特观点和思考方式的机会。如何展现个人的独特观点和创造力是写好征文的关键。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征文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以下的样例和案例

    专业steam体会与收获(模板17篇)

    爱国标语是表达爱国情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简洁有力的口号或句子。爱国标语的创作要注重情感表达,使人们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力量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饱含爱国情怀的标语范

    专业组织生活会检视材料提出建议大全(17篇)

    安全行为是最佳选择,事故带来的代价是无法挽回的。写安全标语要简洁明了,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办公室安全的安全标语,希望能让大家在办公场所更加安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