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

时间:2024-09-06 作者:笔砚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现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的研究和学习有所启发。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一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对照2018年度目标考核要求,我乡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度提升,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乡成立党委书记xxx任组长、乡长xxx任副组长、其他副职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村(居)成立以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居)主任任副组长的红袖标联防队,扫黑除恶、民事纠纷调解、禁毒防艾、打黄扫非、网格员管理等乡、村都一一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根据职责分工,乡党委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乡纪委牵头成立督查组进行不定期追踪督查,对开展工作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提高群众知晓度,让群众自觉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平安建设为群众,群众参与平安建设,乡、各村(居)充分利用精准扶贫、扫黑除恶、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和各种会议,大力宣讲平安建设的内容、工作方法,为群众建议或反映问题提供方便平台,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乡、村(居)网格员的职能,积极摸排线索,建好台账,为化解矛盾纠纷,限时消号结案提供依据,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保一方平安稳定提供支撑。

综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宽、内容广泛、任务艰巨的工作,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细化、细化、再细化工作举措,认真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为我乡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努力奋斗。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二

xx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开发区综治办的业务指导下,认真按照《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开展各项综治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机关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大调解”工作,排除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成效,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综治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综治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与各项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一是机构健全,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机关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中心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伍建明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干部抓落实;二是领导重视,中心党组多次就机关综治工作和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基层维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三是责任到位,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去年荣获社区年度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中心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多次与旌东街道办事处、沂河社区主动联系,及时向辖区汇报中心的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并积极支持社区的平安创建工作。在沂河社区居委会开展的联防联治工作中,中心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会同进驻大楼办公的市政府采购中心、旌阳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牵头建立了协作联防机制,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受到了辖区的好评。特别是在“”涉日聚集游行事件发生后,中心迅速召开干部大会,统一思想,与社区一道投入到安全保卫工作中,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中心针对办事群众多、人流量大的特点,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综治宣传活动。一是通过中心设在大厅的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向中心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进行综治工作主题宣传;二是在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平台,在线解答群众在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疑问;三是由中心司法、公安、行政复议等服务窗口受理群众的法律法规咨询,做好沟通调解工作;四是加强内部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参治意识,严格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

由于中心各服务大厅往来人员繁多,我们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配备了专业物业负责大楼的各项安保服务工作,17名保安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在办公大厅、大楼通道、停车场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了监视器,保安人员随时在大楼内进行流动巡视,对可疑人员严加询查,严防各类公共事件发生。同时,我们还积极接洽保险公司投保群众公共责任险相关事宜,全力保障广大办事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安防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大楼及周边的各项机关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刑事治安事件零发生。

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是今年中心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工作中,我们将信访接待和调解工作纳入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项目,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村还实行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大调解”中心、村便民服务站与“大调解”服务工作站的一体化平台建设,让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切实发挥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在方便群众办事、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重要作用。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市政务服务中心没有发生涉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案件。年,中心将将继续绷紧综治工作这根弦,夯实基础,抓好防范,进一步促进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平安做出贡献。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三

一是及时制订了综治、司法、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并召集社区和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把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

二是坚持工作例会制度。综治工作中心每半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各部门、各社区和综治委成员单位汇报工作近况,分析当前工作形势,并指出工作不足,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使综治中心的工作始终保持活力。

一是积极开展打击传销工作,制订了打击传销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宣传打击传销活动,喷刷了宣传标语120多处,张贴“告居民的一封信”200多份,并协同工商部门、公安部门及区综治办对辖区流动人口居住地进行了三次排查,使辖区传销活动得到根本遏制。

二是定期开展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两次开展排查活动,共排查重点隐患地区两处(太平街批发市场、磨玉市场),并及时联系区安监局、消防大队、公安、工商等部门,两次对太平街批发市场进行了严厉整治,对违规经营的商品进行了没收,对乱拉电线的户主进行了处罚,同时,多次对爱国巷磨玉市场的经营户噪音扰民情况进行了劝导和说服教育,及时化解了上访苗头。

二是建立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送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矛盾升级、恶化。能坚持日常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利用街、居两级排查网络开展工作,确保排查不留死角和盲区。每月定期向区综治办和司法局上报了矛盾排查调处情况。上半年共调处矛盾纠纷200多起,其中以协议形式调处成功的有30多起。

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能尽早给给予答复或解决,不定期走访信访重点人员,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努力做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采取领导包案、专人落实的办案模式,使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的稳控,除宋井龙外,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同时,坚持街道领导接访制,每周安排接访领导值班,对群众的来访,由当日接访领导亲自接待、亲自答复、亲自处理。今年上半年,街道共解决群众诉求5起,带案下访4起。通过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街道未发生一起非正常信访案件。在上级交办案件的查办上,我们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排查信访隐患,对重点人员安排专人24小时稳控,确保信访隐患及时化解。

街道发动辖区单位和各社区运用各种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以“安全生产”为主题,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消防知识,在纬一路开展了一次大型的板报。板报8快、横幅2条、散发宣传单600份。请消防专家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和遇到火情时的应急方法。增强了全民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街道安监办联系消防、工商等部门对辖区消防重点单位如华运超市、海事处、太平街市场、各个网吧、歌舞厅和大浴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多次全面的检查,主要检查了各单位的消防器材配备情况,用电情况、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等,特别是对太平街批发市场进行了三次集中营整治,对违规经营的物品进行了没收,对乱拉电线的经营户进行了整改和处罚,加强了基础管理,改进完善了安全设备设施。

为扎实做好帮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街道按区域进行了明确分工,明确了各人的职责,做到了逐人衔接,逐人立卷,定期帮教,合理安置,使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人员管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吸毒人员,严格按规定进行实时管理,街道工作人员会同辖区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干部两次深入各帮教和管控对象家中,逐人调查了解情况。加强对“邪教”人员的教育管理,对曾经练习过“邪教”的人员实施“四包一”的监控管理措施,实时掌握这些人员的活动情况。今年以来,街道辖区未新增一例“邪教”练习者,无一例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两次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情况进行摸底并登记造册,实时掌握出租屋的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社会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犯罪。目前,街道辖区内有流动人口有300多人,出租房屋120多处,流动人口中未发现一起犯罪事件。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四

近年来,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网格。我市17个镇(街道),除墨河街道没有综合文化站建制外,其他xx个镇(街道)均于20xx-20xx年完成综合文化站的建制和建设工作。20xx年至今十年间,提升建设工作十分缓慢。目前,已经完成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的只有1个镇,6个镇正在规划重建,3个镇正在改造,其余6个镇暂无标准化建设规划。截至20xx年底,全市253个行政村达标挂牌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仅有51个,20xx年计划挂牌56个,其余均未达标、没有挂牌。

(一)功能发挥不充分。一是阵地被挤占挪用。草桥、港头、新店、邵店、合沟等镇的办公活动场馆被不同程度挤占或挪用。二是部分设施陈旧损毁。港头镇综合文化站房屋老旧,多处墙体开裂,部分墙面渗水;邵店、草桥、高流等镇综合文化站部分房屋、门窗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破旧,只有少部分可以使用。三是活动开展不够正常。有许多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等不能正常开放,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一是素质不高。学历总体偏低,素质不高。二是数量不足。目前只有棋盘镇、马陵山镇配备两名人员,其余14个镇(街道)只配备1人,墨河街道甚至1个人都没有配备;全市25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没有一个专职主任,全部由村干部兼职。三是业务不精。现有队伍中,文化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极度匮乏,绝大多数综合文化站长都是半路出家,专职不专,视野不宽,业务水平不高。

(三)资源整合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民政、团委、妇联、司法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人、财、物,活动各自运行,与文体部门整合衔接不够,难以发挥整体效能。253个村(社区)没有一个公益文化岗位,文化设施总体利用率不高。

(四)群众参与不广泛。一是活动主体流失严重。农村文化活动主体流失严重,优秀文化难以传承,增加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难度。二是活动内容不能贴近实际。现在镇、村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取材于农村农民生活实际的少之又少,农民真正感兴趣的题材不多,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爱。三是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众多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由但缺乏活动场所、没有经费保障、缺少培训机会等因素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壮大,其示范带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增加投入,落实责任,建立考核机制。一要增加基层文化投入。市、镇两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二要落实主体责任。参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发(20xx)98号】精神,建议成立xx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体局具体负责,镇(街道)党委政府承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三要建立基层文化考核机制。建议市镇两级政府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和维护、活动开展、遗产发掘和保护等具体指标,列入考核范围。

二、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推进阵地建设。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从各镇(街道)实际出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或改造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和功能应当与各镇(街道)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相适应。二是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把各镇(街道)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整合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三是加大建设力度。制定20xx-2020年度关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安排,20xx年底完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提优建设;20xx年底完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任务,最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一体化、标准化和人性化建设。

三、多措并举,提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配足配齐基层文化人员。建议按我市相关政策文件规定配足配齐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确保专职专用,并落实好相应待遇。另外,还要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设置公益性文化岗位、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把具有文化专业特长、甚至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引进我市文化工作队伍。二是扶持民间团体和乡土能人。发展一批小剧团、秧歌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剪纸等各类农村文艺人才。积极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和乡土文化能人,在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及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分门别类开展培训。根据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特长,举办不同类别的特色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

四、科学管理,丰富内容,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建立基层文化管理机制。文化主管部门要出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管理办法,制定服务规范、设施维护、活动开展、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服务管理长效机制。二是丰富基层文化服务内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文化下乡活动,把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优质文化活动下沉基层,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提升基层文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数字能力建设,接通省数字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网络资源,建立镇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与市图书馆“一卡通”通借通还全覆盖。依托市文化馆成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配送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文化流动服务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群众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五

根据20xx年度工作安排,为配合常委会做好专题审议工作,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在主管主任的带领下,组织专委会委员于4月下旬赴xx省嘉兴市、xx市就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5月上旬组织专委会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区内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到九渡河镇、庙城镇、龙山街道、泉河街道、怀北镇、长哨营乡、喇叭沟门乡的4个镇级文化中心和9个社区、农村文化室进行了实地调研。下面就调研情况,做如下汇报。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得到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成立了怀柔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定期召开会议,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在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出台了系列文件,每季度开展一轮专项督查,保证督查全覆盖,纳入年度区政府绩效考核,并将每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折子工程,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压实主体责任。制定了建设计划清单,明确了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和完成时限。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区。四是文化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区共有镇乡街道级文化专管员61人,行政村社区级文化组织员316人,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人员保障。

近年来,区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改造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已经建成7个镇乡级综合文化中心,2个文化广场,其余7个镇乡和2个街道的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20xx年以来,区人民政府已累计投资近1.1亿元,建设了57个村级文化室。目前,我区已有152个村、5个社区的文化室达到市级标准,具备图书阅览、培训辅导、电影放映等基本功能,装填了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为开展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活动开展不断丰富。

依托现有文化设施,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人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区级层面,全民阅读、国标舞、夏日文化广场等品牌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群众参与度、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并通过公益惠民演出、文艺培训春风工程把文化活动送到基层。镇乡层面,一些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了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喇叭沟门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和汤河口镇每年联合举办的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琉璃庙镇的敛巧饭,怀北镇的古关大集,雁栖镇的燕城文化活动,北房镇的舞龙舞狮等。村、社区层面,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组织辖区群众用多种文艺形式共同庆祝。居民自发组织的舞蹈、民乐、合唱、绘画、书法、健身等艺术团队又有新发展。唱歌、跳舞、朗诵、器乐演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经常活跃在公园、广场等场所。

近年来,区人民政府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是农村地区文化室建设缺少统筹,在功能设计上的针对性还不强,没能充分结合区域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等因素统筹各种资源,工作重点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二是街道社区文化场馆还很缺乏。街道层面都没有综合文化中心,两个街道共24个社区,只有5个社区文化室面积达标,有些还是通过几间小房子凑出的面积,分布零散,很难满足社区居民非常活跃的文化生活需求。三是文化室内外缺少文化氛围,内部设施简单陈列,外部缺少文化元素,对群众的吸引力还不够。

(二)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还有待提升。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供给还没有完全实现。政府提供的一些文化资源没有综合考虑受众人群的年龄结构、文化基础与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客观上造成了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例如有相当一部分益民书屋借阅人数较少;有部分农村数字影厅为了完成任务,虽然能够按期播放,但有时观众很少。二是镇乡层面的文化活动缺少统筹安排,综合文化中心被挪为他用的情况较多。三是社区、村级综合文化室在综合利用上还不够,没有将其打造为包含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阵地去利用。

(三)文化活动所需的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性指导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一是区内专业人才对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机制还不健全,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基层文化团体都期望专业人才能够对其活动进行指导。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人才总量及优秀专业人才偏少,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还不够。三是村级文化管理员、组织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都不具备文艺特长,工作缺乏活力,组织开展有品质的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室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不足。

(一)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统筹设计基层文化设施功能布局。

一是制定符合怀柔实际的发展规划,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分别确定功能和规模。二是树立“大文化”观念,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统筹建设集文娱、科普、养老、体育及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室。三是农村地区应结合我区山区面积大、分布散、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实,建设面积合理、适合老年人活动和养老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四是对城区公有性质的房屋统筹利用,改造一批社区文化活动室。出台相应政策标准,租赁一些文化室,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活动需求。

(二)加强管理、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

一是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接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有品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基层文化中心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二是要注重文化氛围打造,充分挖掘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设施展示村史、名人、文艺作品、文体活动照片等,吸引群众关注文化,增强群众之间的凝聚力和对家乡的认同感,真正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三是充分发挥镇乡综合文化中心的作用,结合文明城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等重点工作和端午节、重阳节、科普宣传日、宪法宣传日等节日做好全年性的活动规划,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村级活动。

(三)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扶持社区和村文化带头人、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二是推进文化馆现有专业人员进社区、进农村工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动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学校、专业艺术团队的专业人才到基层指导文化活动。四是要提高基层干部对文化工作的认识,提高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五是落实协管员统筹管理使用相关政策,解决文化组织员待遇低问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六

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是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强xx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满足xx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就xx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免费开放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我街道共有1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文化站从xx年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使用,xx年为达标国家级文化站进行全面的提升改造,建设规模达720㎡,分别设有: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厅、办公室、管理用房等。村居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有22个,其中建设规模最大的枧槽营文化服务中心达到452㎡,规模最小有30㎡,其中枧槽营村委会文化室为达标文化服务中心。各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免费服务公示、预告制度。所有免费开放场所都建立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开放时间为每周不低于40小时。具体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通过提升改造xx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善了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增强了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运行活力,提高了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近年来,xx街道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群众化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主要有:

(1)投资40余万元对xx云程广场演出舞台及排练厅进行提升改造;

(2)枧槽营村委会文体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3)投资36万建成窑坡村委会河东村群众演出大舞台,并投入使用;

(6)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80%的村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积极主办、承办大型文体活动,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举办了一系列参与面广,规模较大的文化旅游活动,成功举办“xx慢生活”之“踏青赏花季”、“芬芳之旅季”、“瓜果飘香季”等系列活动;连续多年举办春节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大年初一至初六在云程广场、一六村委会会堂及部分村委会进行36场演出);xx街道青年歌手大赛;“春满xx·千人共舞”群众文艺舞蹈大赛;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惠及民众。xx社区文化室、云程广场排练室、文体活动广场每天对民众进行免费开放,也成为xx年度的文化惠民品牌和亮点。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为进一步推动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免费开放工作机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场所,为免费开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长是免费开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合理分工,责任到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三个结合:把免费开放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文化站工作紧密结合进来,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免费开放工作任务按期圆满完成。

(三)加强管理,制定措施。我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围绕基本文化服务功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个性化服务,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切实做好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细致的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及安保消防安全。

(四)是加强监管,提高服务水平。我街道在上级文化、民生部门的指导、督促下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并对综合文化站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和考评,对免费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协调并切实帮助解决。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我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建设步伐较快,管理也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但仍存在管理人员不足、缺乏文艺骨干等专职人员、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文化的兴趣不浓等问题。突出体现在:

(一)xx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后,由于缺乏人员编制,管理人员大多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站工作上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稳定性和开放时间受到了限制,不能满足群众、学生放学、周末到文化中心进行活动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存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在开放时间上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文艺骨干等人才。

(二)各级部门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宣传引导不够,致使群众不知道、不了解以及对文化的兴趣不浓,加之网络电子书、象棋、围棋的普及,到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学习、活动的群众少,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不能很好的发挥文化活动的功能作用。

(三)我街道部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还存在多厅室并用的情况,由于规模较小,缺乏资金,因此多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一个厅室设为会议或活动项目开展地点,群众学习、活动的时间受到了约束。

(四)街道各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薄弱,办公用户破旧、规模小,大多数小组未设有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活动受熏陶、教育受到限制。

(一)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实行专职专干。各级应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安排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给予相应的工作报酬或补贴,同时加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进行专岗专人,加强文艺骨干综合素质的培训,提升文艺骨干的文艺素养。为做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而努力。

二是在群众中形成热烈的需求共识,通过村级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调动广大群众对于科技、文化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的隐性文化需求成为显性文化需求,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从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务工子女、全民阅读等方面入手,积极和中小学、村委会对接,组织学生、家长在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三)加强基础设施维护,规范管理。加强设施、设备的完善和日常维护,保障建筑物完好,各种功能齐备,提高各功能室设施的运行效率。坚持公益性质,保障所有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改变其用途。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后期运行维护给予经费支持,在文化活动室、文化乐器、图书更新方面安排专项资金,确保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正常运作。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七

对于老干部工作部门来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高品质的“服务文化”,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文化贡献度,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宁波市江东区委老干部局抽调人员,并得到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对宁波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包括11个县、市、区)30年来“服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服务文化”是老干部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老干部工作的服务特色、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30年来,宁波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老干部工作部门和人事财务等都能充分认识到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将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关心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是老干部工作部门落实中央文件政策的需要。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指出,“老干部离休退休以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当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xx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xx〕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坚持以让党放心、广大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科学发展的需要。服务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价值的确认、情感的互动和信任的确立,而文化是服务之根、服务之魂,是服务的最高境界。老干部工作“服务文化”要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建立“服务文化”体系,建设老干部工作者认同、社会共鸣、时代引领的“服务文化”,进而以文化力推动发展,以文化力提升服务竞争力,使老干部工作能有效突破瓶颈、取得新的发展。小赵在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上指出:“要把解决问题、搞好服务落到实处;要想得更深、做得更细、抓得更实,细微之处见精神、点点滴滴显真情,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是服务老干部实际的需要。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对老干部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和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整体“服务文化”,形成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营造服务氛围、塑造服务品牌,是着眼老干部实际需求的有效举措。蔡奇指出:“要树牢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服务好老干部作为政治责任和一种福分;要密切与老同志联系,经常走进老同志,了解老干部所思、所想、所盼,当好老同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要提升服务本领,结合不同群体老干部的实际需要,加强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人文关怀,深化个性化、亲情化、多样化服务。”

近30年来,宁波市所属11个县(市、区)老干部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各地)坚持探索、实践“服务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以七大变革升级举措为抓手,整体推进了“服务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变被动为主动——服务理念入脑入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各地都形成了自己工作特色的服务理念,特别是江东、鄞州、余姚等7地的服务理念得到持续拓展和深化,有效改变了以往被动服务的现象。调研显示,超过96%的老干部工作者表示会主动践行服务理念;在对200名离退休干部的抽样调查中,老同志都表示认同服务理念,98%的老干部对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江东区积极践行“真心关爱、真情服务、真诚付出”的“三真服务”理念,着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服务理念、内涵和核心价值进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深处,持续激励着老干部工作者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新有为,形成了同创共享的良好局面。鄞州区积极推行“四零四星”服务理念,即业务知识“零空白”,争当“学习星”;办理事项“零积压”,争当“效能星”;日常工作“零误差”,争当“严谨星”;联系老干部“零距离”,争创“服务星”,使服务理念更加具体化、宽角度。江北区开展的“孝行”唱响“五心”服务活动,倡导以敬父母之心、行儿女之情服务老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工作人员共同的服务价值观念。奉化市把“热情服务,做老干部暖心人;真情服务,做老干部知心人;亲情服务,做老干部贴心人”的服务理念与深入开展的“为奉献者奉献”等主题活动相结合,有效强化了工作队伍践行服务理念的主动性。另据调查,各地都把实行易地安置和本地离休干部“六同”服务,作为理念并积极贯彻。

(二)变零散为有序——服务机制科学规范。调查显示,各地根据老干部特点,建立了各种服务机制,促进了服务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规范有序的服务机制已有70多个,涉及理论学习、走访慰问、日常服务、养生保健等多个领域,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服务比较随意的现象。江东区开展的每季一次街道(部门)冠名趣味运动会等机制,通过冠名单位领导通报情况,让老干部了解区情,又达到与老干部一起开展活动、一起讨论交流工作的目的;通过与宁波市老医协合作,建立“老干部科学养生保健指导基地”,形成了“专家专题讲课、医疗个别咨询、科学养生座谈、专家集体义诊、定期健康体检、发放保健手册”六位一体的老干部科学养生保健机制。奉化市注重情感沟通,开通“800老干部热线电话”,及时了解情况,送达温暖,强化爱心传递机制;注重隐患防范,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医护保健知识培训,完善安全保障机制。余姚市将联系服务制度、常用服务电话号码、专家与老领导结对服务信息等内容编印成《老干部服务工作手册》,成为服务必备“法宝”。另外,鄞州、慈溪、北仓、镇海、象山、宁海等地都健全了参加重要会议、参观考察、节日慰问、集体祝寿等制度,建立了ab岗工作、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服务机制,使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变浅尝为深邃——服务品牌效用合一。各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推进特色化服务活动,创造出了许多工作品牌、服务品牌,为“服务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江东区通过创建“三真服务、情暖夕阳”工作品牌,有效提升了老干部的荣誉感、幸福感和信任感;在xx年底江东区的“双亮工程”十佳示范品牌评选中,“三真服务、情暖夕阳”工作品牌在全区所有60多个参选单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江东区十佳示范品牌”之首,得到了区领导、广大老干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余姚市通过创新为老干部服务方式,丰富为老干部服务内容,创造出了“双百”、“五联五促”、“三服务、十上门”、“老干部之家”等服务文化品牌。其中“五联五促”活动开展以来,全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已上门走访老干部4180人次,电话联系老干部80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并提出改进措施504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367个,到基层召开工作例会、调研指导16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次,为老干部服务工作铺设了一条阳光大道。另外,江北区创建的“一零目标五心行为准则”、海曙区创建的“文化义工服务”和奉化市创建的老干部“满意工程、安心工程、快乐工程”等服务品牌,为老干部提供针对性服务,做到了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达到了品牌指引提升服务的目的。

(四)变统一为个性——服务形式精品精致。随着老干部工作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往那种粗犷式、一刀切的服务方法已经不适合老干部工作,需要根据老干部个体的不同,提供精细化、多样化服务。各地能紧贴老干部需求,积极打造个性化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江东区建立的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从全从细、动态记录了全部老干部的相关信息,通过精细分析功能、图形分析功能、超级搜索功能,查询资料更加快捷、全面、直观;创建的“春风化雨”大讲堂,遵循有计划、菜单式、按需求、高质量的原则,经常性邀请16所高校的教授专家、区级以上领导进行政策解读、时政剖析等,实现了老干部们喜欢听、听得进、有吸引力的要求,两年多来,已经讲授26课,较好地促进了思想常新。余姚市坚持每位机关干部结对联系20位左右老干部,坚持每月10日的“聊日”制度,经常性进行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做到了“八清楚”、“三帮助”;通过建立联系服务情况公示、督查等制度,对每次联系服务情况进行记录,每季度交流一次联系服务情况,老干部工作专(兼)管员每季度上报一次联系服务情况和优秀案例,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服务细、措施实。另据统计,鄞州、江东、余姚、海曙等7地积极倡导、践行“文化养老”,打造了26个服务平台,努力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变场所为家园——服务阵地贴近贴心。到xx年底,宁波市全市11个老干部活动中心已经成功创建成省“满意家园”,全市11个老年大学已经成功创建成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两个阵地”硬件设施都得到较大改善,江东的已新建并投入使用,鄞州的已新建即将投入使用,有2个单位在规划新建中,还有7个单位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改装。据余姚、慈溪、奉化、宁海、鄞州、江东和镇海的调查统计,至xx年底,“两个阵地”总占地面积分别为1.59万和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分别为1.64万和2.79万平方米,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跨越。“两个阵地”的功能配置、软件配套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化、人性化、特色化。江东区的新阵地处处都体现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无论是走廊过道的扶手、楼梯平缓的设置、乒乓球室铺设运动塑胶地板、门球场上的遮阳伞椅,还是把全年的常规学习活动安排制成台历发给每位老同志、并制作成宣传框挂在墙上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贴心关怀;利用足浴室定期(一个月一次)邀请专业技师为腿脚不灵便的高龄老干部提供修剪指甲、按摩脚底等温馨服务,广受好评;自新阵地启用以来,前来学习参观的人数已经达96批次3200多人次。慈溪市以“精致化、人性化”为要求,在市广播电台开设“老干部心理热线”,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开设老干部心理聊天室,为老干部精神慰藉提供服务;建立了文化角、爱心角、休闲角等,努力营造和谐和美的环境。

(六)变单一为合力——服务环境拓展整合。各地坚持拓展为老干部服务渠道,改变单一靠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的做法,通过对为老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了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良好氛围,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升级。调研显示,各地100%的公立养老机构都参与了为老干部服务;超过80%的社区都开展了尊重、关爱、呵护行动。江东区依托“家院互融”中心、建立联动服务机制等,为老同志提供优质服务;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等设施,为老干部提供自助式体检、慢病监测、健康咨询等服务。海曙区积极整合社会机构开展为老服务,依托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三大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医疗保健结对、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建立的一支近4万人志愿者队伍,拥有各级志愿服务站132个,基层志愿服务队伍500多支,1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已成为老干部服务工作强有力的支撑。奉化市把卫生系统12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奉化市“杏林”服务队,与老干部建立结对帮扶服务;以团市委200余名党团员志愿者为核心,组建11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干部提供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各社区190名妇女志愿者与老干部结成对子,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老干部们提供看护、聊天、家政等服务。慈溪市把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与全社会居家养老工作无缝对接,优先把老干部纳入全市“惠老双千”工程服务范围。

(七)变数量为素质——服务队伍配强优化。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是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从增加数量转变到提升素质,是实现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各地以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为抓手,着力建强工作队伍。以江东一地为例,老干部工作人员在编人数不仅在由成立之初的2人增加到了现在的9人,更使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9岁下降到了38岁,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多人次拥有心理咨询师、法律咨询员、执业药师、茶艺师等职业技术证书,实现了服务技能的专业化,梯次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实行绩效对帐制度,领导点评、部门督促和个人改进相结合,力求工作的最大效能。余姚市以“服务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五比”特岗竞赛、“老干部情况知多少,我为老干部办实事”、“151”服务、“服务百分百、满意争一百”、“共筑中国·服务我先行”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流服务团队。鄞州、慈溪、镇海、奉化等地通过强化学习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实行工作对账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的干部队伍。各地坚持每月一次的干部学习制度以提升素质,坚持每季度一次的老干部工作专管员例会学习制度以交流经验,坚持每年一次的全市老干部工作者学习培训以提升技能。

在30年的工作实践中,各地始终致力于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发挥“服务文化”功能,有力地促进了老干部工作的健康、科学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普遍认可。归纳“服务文化”对老干部工作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四个功能。

(一)“服务文化”是充电器,具有激励功能。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服务文化”是优质服务的不竭之源。它一旦内化于心,就会充满活力,不断地激发出持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心服务、创新服务,有效促进工作开展。“服务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通过倡导精干、务实、细心的工作作风,开展“学先进创一流”等活动,使每位老干部工作者从内心深处产生奉献精神,激励工作人员用热心、真心、耐心为老干部服务。“服务文化”是自我鞭策的主动服务。会激励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使老干部工作者以“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解老干部之所需”为准绳,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二)“服务文化”是路标系,具有导向功能。外化于形的“服务文化”是老干部工作者服务老干部的一整套高标准的态度和行为,会不断地指引每一位工作者做对做好工作。“服务文化”能指导出高品位的.服务质量。服务有了文化的指引,就会越做越活、越做越实、越做越有品位。在工作者心中有了相对应的服务目标,就会自觉把工作做实做精。“服务文化”能让老干部工作者对老干部产生亲情感。在工作中都会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努力为老干部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努力实现老干部最希望的结果。“服务文化”能陶冶出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通过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在工作队伍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使工作队伍的情操和素质在优质服务中得到陶冶、净化和提高,培育出一支品德过硬、业务精湛、创新务实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三)“服务文化”是粘合剂,具有凝聚功能。“服务文化”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全体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寄托了工作者的理想、希望和要求,因而老干部工作者对这种意识能产生“认同感”。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可以增强老干部工作者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服务文化”一旦在每位老干部工作者心中确立,会促使他自动参与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工作发展贡献力量,创造出工作者的忠诚度和老干部的信任感,两者会良性互动交相辉映。“服务文化”更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影响、发动老干部原单位、社区、老干部子女、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参与老干部工作,构建成服务管理联动体系,各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营造出全社会合力为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服务文化”是调节器,具有约束功能。一个成熟的老干部工作“服务文化”,能把服务价值观渗透到每位工作人员心中,形成心理约束力,科学的调节、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服务文化”所包含的服务理念和规章制度,能从不同角度起到约束作用。服务理念是“软约束”。通过塑造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精神、价值观、传统等,对每位老干部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规范作用,形成人人讲服务、个个重服务、事事优服务的良好氛围。规章制度是“硬约束”,具有刚性的特点。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细则和督促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流程规范,确保各项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反应渠道畅通便捷、改进措施及时有效;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内部管理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实现有岗位、明职责、定措施,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的良好局面。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宁波市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有效发挥“服务文化”功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文化”建设整体发展还不平衡。调研显示,宁波市多数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服务文化”建设已经比较规范,但少数单位还处在起步阶段,整体推进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实践。服务的品牌经营还不到位,真正有影响力、叫得响的服务品牌还比较少,有的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品牌名称。据调查,宁波市只有江东区有自己的品牌设计、标识(logo)、徽章等,并通过实物化、具体化,对品牌进行积极推广。个别单位领导对进一步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少数老干部工作者素质较低,服务还停留在表层阶段,服务质量一般。

(二)对“服务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单位服务理念还没有入脑入心,尽管每个老干部工作部门都提出了自己的服务理念,但宣传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有超过10%的老干部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做好日常工作就行了,对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不好理解,认为没必要上升到文化层面;有的单位的服务文化内涵还不够明确,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还没能为每一个老干部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为谁服务和为什么服务的问题还没很好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方法来激励,还属于短期行为,不是自觉行动。

(三)有的服务机制还不够规范科学。面对老干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县(市、区)党委、部门、原单位、社区、家庭等“五位一体”的大服务机制还没有建成,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运作还不够经常,导致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时候还不是很顺畅,影响了服务质量。少数单位领导还习惯于老套路、老思维,对服务机制的创新还不够。调研中显示,少数单位服务工作中存在功能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流程不顺畅、差错经常有的现象。有的单位在服务的个性化方面建立机制不够,缺乏一套规范科学的运作体系。少数老干部工作者工作存在着简单化服务的现象,使服务工作在时好时坏中徘徊,离规范化、常态化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四)服务效率还不够高。调查显示,部分老干部工作者还没有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不同程度存在服务观念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个别单位还存在花架式服务的现象,重宣传、轻效果,重形式、轻实践,有的虚张声势还没有做就超前宣传,有的宣传言过其实做一说三,导致服务流于形式、服务实效性上还有差距。有的单位在“服务文化”建设上,只抓住了其中一部分,而疏忽了另一部分。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在关心老干部的待遇落实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而没能根据老干部的意愿和专长,因人因地制宜地作出具体安排,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间接地影响着服务效率。

“服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10号文件指出,“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要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高发病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和管理办法。”在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部门任务光荣而伟大、任重而道远。如何充分发挥好“服务文化”功能,让老干部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有价值,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需要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全体老干部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探索完善适合“双高期”的“感动服务”。小赵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是要用心用情、心到情到。我们做老干部工作,‘所敬者寡而悦者众’,从政治上说是为党兴党,从个人角度讲是尊老敬老。人都有老的时候,要像对待自己的父辈那样,带着孝心、爱心、耐心,‘敬爱至恭’,服务老干部。”人进入“双高期”之后,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会备感失落。“双高期”的老干部工作需要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积极探索、实践。一是贴心关怀,确保政治待遇落实。“双高期”老干部已不太可能通过集中开展政治学习来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重大决策等,但党的政策宣传不可或缺,那就需要建立健全“送学上门”、“一对一”、“一对几”等帮学形式来实现,把学习内容进行简化、易化,用适合“双高期”老年人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确保老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二是着眼细节,确保生活待遇落实。重视生活起居服务。老干部工作部门根据老干部实际情况,以政府买单或成立志愿者队伍的形式,组织开展定期定人上门服务,帮助打扫卫生、洗衣晒被、购物、走亲访友等。照顾情感需求,安排人定期给有需求的老干部聊天解闷。为老干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和帮助。三是积极保健,延缓衰老进程。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党和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晚年生活理应得到尊重,党和国家要努力为老干部提供幸福的晚年生活。开展医疗协助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社区责任医生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巡诊队”的方式,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打针、换药、代买药品、陪老同志去医院就诊、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等“家庭式”保健服务。真正让行动不便的“双高期”老干部有尊严又幸福地活着,并使之成为社会共识。

(二)探索完善符合需求机制健全的“高效服务”。xx指出:“以满腔热情、深厚感情和创新精神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xx的讲话着眼老干部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给“服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服务流程要更加规范。建全一套科学规范的服务制度。每位老干部工作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的规定,既一目了然,又不至于忘事出错。建立一套务实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工作开始有承诺、工作过程有记录、工作结果有评价。建立一套信息反馈机制。对那些与为老干部服务相违背、与老干部需求相背离、老干部有不良反映的制度规定要及时修改,不断总结、优化服务机制。二是服务平台要更讲人性。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津津乐道于老干部“有求必应”是不够的,而应不断地创新、拓展,由被动的服务变为主动的关心、主动的探求。要根据老干部实际情况,整合、联动为老服务资源,创建出人性化的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干部需求。对于长期卧床的、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作为特殊照顾对象,逐一落实好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结对服务;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干部,完善就近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余热等机制。三是服务环境要更加高效。小赵指出:“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仅靠老干部工作部门是很难做好的,需要建立健全大服务机制。要把政府各部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志愿者队伍等为老服务力量进一步整合、凝聚、联动,力所能及地开展为老服务;每当老干部遇到困难需要协调解决时,各部门能合力、快速、有效地给予解决,使服务变得简单高效顺畅。健全“一键通”等在内的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高效服务方案。

(三)探索完善富有本地特色文化的“品牌服务”。“品牌服务”是创造性的服务艺术,是服务文化的精品和载体,其实质是老干部的体验和共鸣。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文化”建设,打造百花齐放的老干部工作服务品牌,能有力地提升老干部工作层次,更能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形成令人向往、交口称赞的“服务文化”典范。一是要夯实“品牌服务”的基础。一个“品牌服务”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获得老干部的满意和认可。这就需要精确掌握老干部的信息情况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活动。如通过建立健全老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动态掌握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健康情况、居住情况、学习情况、活动情况等信息资料,让工作人员对老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基本需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服务起来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二是要精心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服务”。要立足于老干部实际,把重点放在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上,放在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上。服务品牌不是简单的学习和模仿,不是先进经验的照搬照抄,而是凝聚着老干部工作者的高智慧、高投入和创新思维,体现了对服务这门艺术的执著的追求和艰苦的探索,凸显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到的文化魅力。它既可以是某一位老干部工作者,也可以是一项工作,既可以是服务流程,也可以是一种服务模式。三是要强化“品牌服务”的维护和提升。“品牌服务”建立以后,需要不断拓展影响力、认可度,需要不断改进、做大做强。要着眼实用性、针对性,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工作队伍的工作作风,做到投入感情在平时、了解情况在平时、沟通思想在平时、解决问题在平时。维护和提升“品牌服务”,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认可,需要得到民政、卫生、社区等部门的支持配合。

(四)探索完善既放心又满意的“快乐服务”。“快乐服务”是一门科学,是现今各个行业推崇的综合型的“服务文化”,它可以让服务对象心情愉悦、使服务者干劲十足、使服务成效好评连连。老干部工作要实现“快乐服务”,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有一支敬业和乐业相统一的工作队伍。能坚持以老干部满意为目标,以老干部有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为追求,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快乐服务”理念的培育,让工作队伍对老干部工作保持敬畏之心,爱岗敬业。其本质是让工作人员喜欢本职工作,服务一旦融入了感情、倾注了心血,就会从小事细节做起,耐心做到老干部满意为止,不抱怨、不找借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会把服务老干部作为心爱的事业,自觉以“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二是有一种内在和外在相统一的服务氛围。“快乐服务”是老干部工作“服务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动力,是一种外化于形的真情服务。通过创造快乐文化,营造快乐共识,有效激发工作队伍的服务内动力,激励工作人员投入忘我工作超常发挥潜能,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通过提高外在的执行力和服务创造力,营造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补台。并与内在的快乐认知相统一,形成浓厚的“快乐服务”氛围。三是有一个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服务方式。在服务过程中保持快乐状态,会激发工作队伍更加谦恭、更加真诚为老干部服务,使老干部享受整个服务过程。快乐的服务在给老干部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能给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的结果:人人愿服务履职责、个个争贡献善创新、相互尊重包容感恩;既促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又促进每位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让最平常的人把最平常的事做到不同寻常的漂亮。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八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5月6日和15日,大观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组前往xx镇巨网村等8各村、十里铺乡林业村等5个村,督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着重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成效明显。

(一)、硬件设施覆盖面增加。xx镇、十里铺乡大部分村设置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栏,文体器材逐渐增多、数字文化服务逐渐完善,逐步建立起了文艺队伍,开始开展文艺活动,惠及的群众更广泛。

(二)、软件设施实现标准化。各村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涵盖的农家书屋、免费开放空间、服务项目和数量、服务时间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并对活动室进行了新一轮的打造,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不断充实台账,对于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日常开展的活动,基本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图片,有签到等,确保各项活动扎实开展。农家书屋配备了专门管理员,实行借阅登记,实现了图书管理制度上墙,图书阅览室书柜与藏书量增加,服务效能明显改善。

(一)、功能发挥不充分、不合理。培文村文化活动场所被挤占挪用为停车场,且开展活动场次不够。图书阅览室缺少文化类书籍,文化中心标牌设置位置不合理。昌宁村农家书屋标识损坏未及时修理,且开放时间不对,正确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六。

(二)、部分设施陈旧损坏,卫生环境差。巨网村文化活动中心走廊存在蜘蛛网,保婴村乒乓球台破损。昌宁、南埂、培文等村宣传栏设置数量少,且出现破损现象。

(三)、器材及资料欠缺。文体器材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缺乏文艺器材。个别村缺少音响设备。开展文化活动保存的资料少,尤其是纸质资料保存少。文艺队伍没有名单和具体负责人,文艺活动没有制度化、常态化。

(四)、昌宁村、南埂村无公共文化活动广场,xx村无文化活动室。群众参与不广泛,文化活动主体流失严重。思想上不够重视,加上设施和管理薄弱,文化活动不能有效地开展。

(五)、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不平衡。各村之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好于经济发展较弱的村。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完善体系,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夯实基础,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现有空间,着力改善各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高群众参与度,打造特色和亮点活动,做细做实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服务,有力保障,开展好各项综合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基本综合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

(三)、加大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按照实际需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做好专业指导,抓好文娱活动骨干的培训。完善文化志愿者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文化设施配置,加强保养维护,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九

一、综治工作中心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

专职副主任:

副主任:

专职工作人员:

二、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结合本乡实际工作。

(二)组织指导村、企业单位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

(三)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xx事件。

(四)组织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

(五)指导、督促社会防控措施的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反邪教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七)检查考核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八)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

三、工作制度。

(一)信息报告制度。每月向县综治委报送一次辖区治安状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乱点整治、“xx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情况,重大案件或重大不稳定信息随时报告,确保信息及时畅通。

(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分析社会稳定形势,研究相应措施。

(三)联合调处制度。对群众直接到乡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和来信来访,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的.模式,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四)工作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状况、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平安创建考核奖惩等工作台帐。

(五)值班考勤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全天值班,制定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预案,对突发事件,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及时依法处置。

(六)考核奖惩制度。综治工作中心每月对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七)综治干部培训制度。每年对乡村两级综治干部、民调治保员、综治信息员进行一次培训,建立培训档案。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十

尊敬的胡总,各位领导:

受公司综治领导小组委托,由我向检查组作20xx年综治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是康大高速机遇与挑战并存,管理提升之年,也是再创利润新高的关键一年,公司经营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公司综治办在集团公司综治办的和公司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依靠群众、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依法治理”的原则,以“提高员工安全感、幸福感,构建平安康大”为目标,以“完善矛盾联动化解体系,全力维护企业稳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建设,夯实防控基础;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综治宣传、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落实工作措施”为重点,开展了201x年综治工作。

一、完善基础工作,推动综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1、落实责任,实现基层目标管理。初,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万小春分别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然后由运营部经理与运营部各办和各收费站负责人签订了《年社会治安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综治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印发了《公司201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评比标准》,建立了综治责任人政绩档案。

2、规范三个排查,严格落实“三防”。在开展“三个排查”工作中,我司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建立了上至公司总经理,下至班组收费员,横跨部门、班组的工作网络。综治办统一印制“三个排查记录本”,要求各部门、各站每两周进行一次内、外矛盾纠纷排查,每月报送一次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乱点排查表。二是公司综治领导小组配备了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安全生产干事等人员队伍,各收费站配备了兼职综治干事。为有效避免和化解矛盾纠纷,在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各站负责人经常与员工交心谈心,了解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防患于未然。三是考虑到公司年轻人多,公司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四个乐园”建设,开展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系列文体活动,如:秋季运动会、员工技能大比武、全员岗位大练兵、三种一养,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在与驻地周边地区的关系问题上,各站与周边农户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避免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在青龙收费站所在同盟村建立帮扶点,为贫困学生捐款、捐赠文具,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等;在费收工作中,举办文明服务培训,收费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用“微笑”化解与司乘人员的矛盾纠纷,通过开展“满意为司乘”活动,主动帮助过往司乘人员。通过排查调处,做到小事不出部或站,大事不出司,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由于措施得力,今年以来我司内部与周边地区未发生一起矛盾纠份,有力地维护了公司的安全稳定。

在“人防”方面,我司在各部门及各站建立了一支群防群治安全防范队伍,同时对公司重点要害部位明确了防范责任人和建立了责任人制度;各站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做到每天有巡查、有记录;各收费站大门配备了保安,24小时有人值班巡查。在“物防”方面,配备了必要的防盗、防火设施设备。比如在财务、档案室等重要部位安装了防盗门、购置了保险柜,并在每层楼道配置了灭火器,各收费站围墙安装了防盗铁栅栏。票管室经过重新整改之后,实行票管员24小时值班。在“技防”方面,对重点要害部位,如各收费站票管室、收费岗亭、收费广场、隧道全程均安装了摄像头。今年机关新增6部监控设施,实行24小时监控。

二、创新活动载体,形式多样,提高员工满意度。

1、以实际行动关怀体恤员工身心。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员工居住环境,根据基层员工的工作性质及时调整就餐时间,结合季节性调整伙食菜品食谱保证员工就餐质量,根据一线员工长期处于汽车尾气、汽车粉尘的工作环境,每月为员工发放纯牛奶一箱,根据员工工作地点离家远,过集体生活的特点,每天17点至18点定为行政班人员健身时间,每晚19点20点为行政班人员自我学习阅读时间。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以健康娱乐文化愉悦身心。关爱员工成长,为庆祝康大高速通车5周年,为十八大献礼,公司组办了康大高速2014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推行“每天运动一小时、快乐工作一整天、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体能达标活动,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16点30分为员工工间操时间,并且为各收费站添置了沙坑和室外健身器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增强公司上下的凝聚力,加强团队的信任度和配合度,给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演讲、摄影、绘画、书法比赛,为员工建立小图书室,并及时更新各类图书。

3、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本着“创新、发展、和谐、高效”的企业精神,公司开展了竞争上岗、岗位交流、“三种一养”活动,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组织青年志愿者慰问敬老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地扫墓;三月份开展了“岗位学雷锋、争当好员工”主题活动;帮扶贫困小学,资助贫困学生等。通过系列公益活动,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人生导向,塑造良好的康大高速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提高员工幸福感、满意度方面,我公司通过系列活动,疏导、缓解员工精神焦虑压力和浮澡心理,塑造了理性、平和、包容、谦让的心态,凝聚起团结和睦的强大精神力量,化解非理性心理隐患,促进了企业和谐共生。

三、突出工作重点,使工作落到实处。

1、预防违法犯罪。我公司现有干部员工共213人,其中25人为公司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其余均为以后招聘的运营管理和收费人员(含食堂、保洁、保安等)。鉴于运营收费行业的特殊性,我司在招聘收费员时,不仅在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等方面作了严格要求,而且还进行了严格的面试和政治审查,要求新招人员必须提供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开具的无违法犯罪证明,从而严把了单位员工的“进口关”,杜绝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公司员工定期举办文明服务培训,明确文明用语、文明礼仪。站内每月开展员工廉洁教育。公司每半年由总经理亲自授课,对员工进行廉洁教育,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至今公司也未发生一起内部人员犯罪和被治安处罚事件。

2、矛盾纠纷排查调研。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赣投综治字[2014]04号)文件要求,我公司围绕“企业周边”矛盾化解办法课题进行调研。对公司“安内,攘外”的做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形成了题为“论康大高速安内攘外之路”的调研报告。

3、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按照《关于印发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投综治字[2014]04号)要求,我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排查方案,综治办牵头,联合运营部、养护部开展了一次道路、收费站、周边环境的大排查整治工作,并形成了排查整治工作报告。

4、组织学习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2014年10月集团公司开展了综治干部培训工作,公司综治办对培训材料进行了梳理,组织各站、办、中心综治干事进行学习,其中包括《江西省综治责任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程》、《江西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程》、《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等,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程及规划纲要。提炼了综合治理知识概述内容,印发成宣传单,发放至员工、周边村民、过往司乘,推动人人参与平安创建。

四、特色工作。

1、落实政策,做好服务。一是7月1日,我省计重费率调整,公司及时组织人员于7月1时零时前,在服务区和全线四个收费站出口广场引导司机在零时前快速通过收费站,避免了因费率调整引发的矛盾和误解。二是“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免费通行期间,开展了“康大志愿者”保畅通行动,实现了“安全零事故、顾客零投诉”;三是配合省联网中心出色地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两次联合稽查工作,11月及时开展了打击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的专项活动。

2、优化编组,机动高效。为有效解决梅关主线站高峰时段现场收费人员不足的问题,10月份开始,公司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对梅关站候班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重新编组,动态化的设立了梅关机动班组,并制定了《梅关收费站机动班组管理办法》。机动班组的设立,在高速公路管理上是一个创举,不仅有效缓解了车流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还积极开展路网追逃和打击“冲岗逃费”行动,对打击违法行为发挥了极大威慑作用。

3、未雨绸缪,防治结合,养护保障畅通。一是实现路况巡查、徒步检查和24小时值班、节假日值班制。二是加强对日常养护的考核管理,实行养护经费与考核结果挂钩。三是加强预防性养护管理,提前对路面病害进行调查处理,对影响路面安全的桥梁伸缩缝、路面坑槽、路面裂缝等病害做到及时处理。督促施工单位按规范和质量要求安全作业,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促使专项工程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全年共完成桥梁支座更换、增设三益互通f匝道、隧道安全设施、砼路面破损修复、桥梁伸缩缝砼破损修复、标字标线增设、房屋补漏工程、沿线水毁修复等28项专项工程,金额485、8万元。

4、竣工决算收官,开辟接待上访新规程。在竣工结算过程中,结算小组召开施工单位与农民工协调会,协调好付款时间、金额,监督双方签订付款协议书,建立了接待农民工上访流程,今年未发生施工方一起因拖欠工资引发的件。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十一

综合治理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学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创造一个综合治理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也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所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学校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工作。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学校领导一贯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做到了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学校与各处室层层签订了相应的责任状。同时,多次利用教师会传达上级综治工作有关会议和通知的精神,特别是对学校的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关心备至,领导经常深入校园检查督促;同时,我们还按照教育局综治办的具体要求,对责任状的落实情况坚持月查季评,年度小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防患未然通过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推行实施,发挥了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做到了齐抓共管,担负起了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二、加强学习,依托活动、深化法制教育。

2、我校综治领导小组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能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办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始终把学生的综合治理放在首位,努力构建我校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保障了我校一年来综合治理无事故。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做好综合治理防范工作。

一)是每年二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活动,每月一次国旗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另外学校还开辟了法制教育专栏。

二)是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配合学校法制教育,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发挥法制教育活动的作用。坚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对违法违纪问题不回避、不手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惩前毖后,警钟长鸣。

2、为了培养全体师生的防震自救能力,我校按照防灾演练预案于一般情况下每周举行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活动不仅是对我校《校园突发综合治理事件应急预案》的检验,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综合治理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综合治理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我校长期坚持定期学习制度。

教师周一的政治学习。每周一有正规的国旗班升旗,有催人奋进的国旗下讲话,有带周领导的工作总结和布置,有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等。这些都是法制化管理的具体休现,各种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中让师生接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用法律法规要求自己,依法执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有错误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正确地舆论引导人,用高尚地人格塑造人。

我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依法治校策略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手段,也是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赢得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开展以法治校活动,增强了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作为学校来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内外学习、生活环境,我们首先从抓内部管理入手,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管理行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校园综合治理防范。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综合治理和国家财产综合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校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要合法合理,与国家和上级法规政策的要求相统一;二是明确责任,党政少先队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制落实检查制度;三是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十二

主任:

专职副主任:

副主任:

专职工作人员: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结合本乡实际工作。

(二)组织指导村、企业单位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

(三)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xx事件。

(四)组织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

(五)指导、督促社会防控措施的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七)检查考核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八)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

(一)信息报告制度。每月向县综治委报送一次辖区治安状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乱点整治、等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情况,重大案件或重大不稳定信息随时报告,确保信息及时畅通。

(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分析社会稳定形势,研究相应措施。

(三)联合调处制度。对群众直接到乡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和来信来访,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的模式,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四)工作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状况、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平安创建考核奖惩等工作台帐。

(五)值班考勤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全天值班,制定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预案,对突发事件,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及时依法处置。

(六)考核奖惩制度。综治工作中心每月对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七)综治干部培训制度。每年对乡村两级综治干部、民调治保员、综治信息员进行一次培训,建立培训档案。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十三

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近年来长岭镇紧紧围绕“建设次中心、打响长岭牌,县外追赶跨越、县内争创一流”目标,按照“产业强镇、项目兴镇、创新活镇、特色立镇”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为响应县委深入开展“加快发展靠什么?我为望江发展做什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号召,近期我就长岭镇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长岭镇是安徽省中心建制镇、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省科技创新示范镇、省环境优美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实施”试点镇。长岭镇地处太湖、宿松、望江三县交界处,辖17个行政村,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8.7万。境内交通便利,两条省道在此交汇,往西17公里即可直上“沪蓉”高速。年内即将正式动工的“济广”高速也将从镇区通过,有互通立交出口。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长岭形象得到较大提升。长岭镇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高效化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以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农业基础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效农业整体推进。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粮、油、棉丰产基地;依托省水产研究所长岭特种种苗繁育基地和番鸭养殖协会,做强龙虾、番鸭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已在长岭落户的上海申江养殖场、温州六六顺养殖公司,带动千家万户的养殖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分散向规模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规范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组建新桥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使用权流转量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组建全镇已登记番鸭养殖、生猪养殖、种植、用水、劳动服务、为民服务等合作社及协会10余家。集体林权改制工作圆满完成。涉及17个村,250个村民组,13044户,55206人。共勘界确权的集体林权575宗14415.5亩,发放林权证275本。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超额完成县下达的55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并且成功引进亿元工业项目—涡流纺,现已在县园区签约落户,186亩土地已落实;新引进深圳服装电子创业园聚红服饰、天成服装、祥盛树脂、中南塑钢等4个千万元项目,投资额达14000万元;申江养殖二期等4个非工业项目进资6240万元。20全年完成国税任务139万元,超额85.3%;地税任务113万元,超额30%;耕地占用税、契税任务79万元,超额464.3%;非税收入任务已完成95.1万元;已化解债务12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90万元,超额49.9%;超额完成县下达的55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县下达全年工业任务10500万元,已完成11626.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212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1993.4万元。长岭镇荣获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和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长岭镇荣获全县“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优秀乡镇”第一名,小城镇建设“雷池杯”竞赛第一名,乡镇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优胜奖,发展工业经济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安商服务先进乡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荣获“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安庆舒美特纱业有限公司荣获“望江县年度纳税大户”、“十强工业企业”称号;申江养殖有限公司荣获“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到长岭来参观考察的人多了,长岭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了,长岭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二)以村镇规划为龙头,村镇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村庄规划,强化执行。我镇被国家建设部确立为“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实施”试点镇,是安徽省唯一试点乡镇;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被县确定为村庄规划试点镇。在全镇推行“一片一点”的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集镇总体规划以及109个村庄规划点编制工作,且大部分规划点已进入规划执行实施阶段。形成了以集镇为龙头,杨林、新桥、大桥等老集镇和中心村为主体,大屋场为依托的村庄规划布局;鼓励群众积极改善居住环境,后埠灿塘屋、杨老屋、银杏周家前屋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不断完善,北门坦周屋、枫树塘、土永村刘新屋、后埠村王家小屋等一批新规划点初具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一是率先超额完成村村通任务。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年在全市率先平稳实现村村通,全镇17个村都通上水泥路,目前已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100公里。今年我镇提早谋划,积极向上争取水泥路建设指标,结合群众修路的强烈愿望又新增修建了6.8,为县下达计划的125%,形成了全镇大循环、村内小循环的水泥路网,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好“村村通”和“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政策机遇,加强农村支路网建设,由“村村通”朝“屋屋通”的目标推进。二是集镇建设,快速推进。建章立制,规范集镇建设行为。制订了《长岭镇集镇管理办法》,整个镇区各类建设行为的管理都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夯实基础,集镇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做到美化绿化,从赵岭桥至老街沿南干渠全部栽种了香樟树,沿公路两侧兴建了41个花池并栽上了花草和观赏树木。使过去的“垃圾长廊”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景观带。二做到路灯亮化,投入近40万元在新商业街、沿湖路、丝织厂路和拙竹路段安装路灯88盏,另外,沿公路和内街各大型企业和单位全部安装了夜景霓虹灯。三做到道路硬化,投入6万元的杨林桥路口改造工程、50万元的沿湖路水泥路工程以及180万元的14米商业街市政道路工程均已经竣工交付使用;四做到秩序优化。强化管理,不断提升集镇创建工作水平。加大对商贸秩序的整治,镇实行例行巡查和重点执法相结合的管理措施,规范商贸秩序;强化对集镇交通秩序的管理。设置了值勤岗亭,规定交通严管街,制作了交通标牌,使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改观;五做到卫生保洁常态化,提升环卫管理水平。六做到创建工作日常化。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号召所有驻镇单位积极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共同塑造长岭镇的整体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创建效果。三是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实行“以奖代补”,对验收合格的当家塘,镇里每口补助600元,全面掀起了当家塘建设热潮。完成当家塘兴修10口,新发、卓祠支渠清淤6000米,均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水利工程在去冬今春水利兴修中水利重点工程兴修达41处,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8-2009年度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称号和花灌区兴修组织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为抗御今后可能出现的旱涝灾奠定良好的工程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加大,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提升。四是国土复垦,规范高效。认真开展集镇规划区的城镇地籍调查,全面摸清了集镇各类建设用地数量,掌握了存量建设用地家底。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任务,最大限度争取规划期内用地空间75公顷。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近40亩,缓解了发展用地困难。成功申报杨林革命圩1400多亩土地开发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完善了皖西物流中心、杨林农贸市场、高峰服饰、上海拙竹等四宗新增建设用地的挂牌出让手续。完成土地复垦317亩,涉及7个村,11个项目点。五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多数村已经进行农网改造。近几年,随着第二轮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我镇农村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农村电价逐步回落。六是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全县所有的村都开通了移动电话,实现与县有线电视联网,大多数村已经开通了互联网,信息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四)民生工程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不断健全。2009年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5500万元。一是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全镇共铺设水泥路100余公里,安装警示牌100多个,警示桩200多根,建设桥梁护栏4处。开通了全县首条城乡公交线路望江至北门坦10台公交车,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出行,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了集镇品味;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落实到位,已投保水稻7.6万亩,棉花3.3万亩,能繁母猪2273头,油菜保险4.9万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扎实开展,在全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会议上,我镇获“关注民生”优秀奖;发放各类涉农资金1540多万元;三是投资400多万元的镇中心敬老院、投资58万元的镇综合文化站已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加快“农家书屋”建设步伐,已建成长岭、银杏、板桥、赤湖、土永5个村农家书屋,投入资金20万元;认真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工程试点项目,新建沼气池200余口;金鸡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顺利实施;新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口28人,发放奖励扶助资金28万元;积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和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已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15例,扶持残疾人238名,并帮助20名扶持对象实现就业。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教育兴镇”战略,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校容校貌。投资230万元新建了长岭中学教学大楼和大门楼,新征土地25亩用于长岭中心学校运动场,投资1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杨林中学师生宿舍和餐厅,杨林中心学校还争取香港老板投资90万元新建了龙山小学;五是积极稳妥做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作,全面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17个行政村都有卫生服务室。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做好,即将实施。六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提标扩面,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实行定时、定点征收,取得较好效果,参保率达99.14%,获全县第一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参保人数已达593人。全镇101名村干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七是认真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低保扩面和五保户认定工作,新增低保人口928人,符合条件的五保人群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探索建立了屋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先后成立了周前屋、宣塘角、杨老屋、刘大屋等屋场党支部。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各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行村民自愿申报,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三)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四)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五)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六)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重点建设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七)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整合部门力量。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与以前比有了较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农业总体水平低下。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产业布局也不尽合理,长效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三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四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去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五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所调查的一些村,多数都没有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的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二)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村级发展能力弱,主要受制于三个因素:一是村级债务沉重。相当一部分村因前些年修路、建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初步统计全镇村级债务在两千余万元。二是资金筹措困难。全镇大多数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仅凭“一事一议”制度根本无法兴办村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三是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有的支农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使村级难以及时筹措启动资金;有的项目除省补资金外,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很少或没有,导致村级自筹资金比例偏高。同时,支农资金捆绑使用的办法与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对接困难,使基层干部怕担风险,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农业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镇财政“缺口”大,加之镇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多。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低。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农村建设进展不一。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只有一部分村的农田基本上能够达到旱涝保收,而还有不少村都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二是交通设施仍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水泥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水泥路,但仍有很多还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是由于受条件、规划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镇绝大部分村庄布局分散,农民建房无序,村级基础设施薄弱,新农村建设难度较大。在推进过程中,也表现出示范村行动快、积极性较高,但非示范村主动性不强等现象。

(五)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村民自治能力较差。一是民主氛围不够浓。全镇17个村虽然都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做到了制度上墙,但大部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二是民主管理不够到位。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和农村交通条件差,集中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有一定困难,平时村里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村两委说了算,如筹集资金搞公益事业、办理公共事务、经济项目发包等,有的只召开全村党员、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就决定了。三是管理水平不够高。有些村委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管理不民主,“一事一议”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中央20字方针,使全镇农业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当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把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在全镇上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总体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从而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农民建设热情。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是自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组织经常性的宣传活动,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要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专版专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和外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农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优势鲜明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推进畜禽、水产、蔬菜等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切实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专业专业村。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粮、油、棉丰产基地;依托省水产研究所长岭种苗繁育基地和番鸭养殖协会,做强特种水产、番鸭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已在长岭落户的上海申江养殖场、温州陆陆顺养殖公司,带动千家万户的养殖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分散向规模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规范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不断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做好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完善镇村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和组织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创业致富。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承载能力。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认真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进产业经济跃上新台阶。一是大力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依托舒美特纱业、创欣服饰、望太服饰等企业已拥有近10万锭纺织规模,近千套服装加工成套设备,加快推进一批专业协作和配套项目,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争创拥有自主品牌的名牌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尽快形成产业集群。二是强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做精做深。发挥雷池米业、申江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企业实力,提升加工层次,提高产品档次,实现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扶持推进拙竹管业加工、深圳服装电子园、天成服饰、中南金属加工、祥盛树脂绿色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再培育1-2个主导产业。四是着力推进休闲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抓住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山水休闲、田园休闲、文化休闲等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以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为基础,加快推进原农中及武昌湖龙山生态休闲观光园建设,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具有我地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支持服务业建设,改造提升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服务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高速服务区建设,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皖西南物流中心建设,力争早日投入运营。五是强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长岭创新创业园是长岭工业的集中区和产业的载体,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园的投入,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将招商引资、项目承载、产业培植、环境保护、集约节约用地有机结合,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亮点、富有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区,确保进入全县先进行列。要充分利用县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的契机,推进镇工业集中区与县开发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加速聚集,使之成为县开发区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四)以创建省级文明村镇为抓手,力争集镇建设和管理有新突破。一是以规划建设为先导,建管并重,提升集镇形象。按照规划到位、分步实施,产业支撑、工业为先,规范建设、建管并重的思路,加快集镇改貌步伐。进一步完善集镇规划,严格用地控管,规范建设秩序。建立集镇规划区控制管理责任机制,强化规划执法。创新集镇管理机制,加快组建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强化小城镇和规划、用地、建设、市容、环卫等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确保各项规划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雷池杯”竞赛活动,保持先进名次。积极开展省级文明乡镇创建活动,集中治理“脏、乱、差”现象,加强集镇管理。不断提高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情,齐心协力维护好集镇的良好形象。二是加大项目带动力度,突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集镇重点工程,做到建一处、成一处、靓一处。以实施重大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民俗商业街、长安商贸城、物流中心、财政所新办公楼、兽医站新办公楼、供电所新办公楼、中心小学新门楼、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适时拓宽改造杨林桥,不断提升集镇整体水平。用市场的办法和经营城市的理念,拓宽集镇建设思路,努力引进一批实力强、资质高的投资者,不断改善集镇基础设施条件。抓住国家基建投入向农村倾斜的有利时机,搞好项目的包装与整合,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北门坦枫树塘村庄整治整村推进工程,高标准建设公交车停车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竹木交易市场,继续完善周屋整村搬迁工程,不断扩大集镇规模;三是切实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牢固树立项目意识,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突出做好项目文章,紧紧抓住我镇被确定为国家“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实施”试点镇的有利时机,精心编制,积极申报,大力争取一批相关项目,以项目来带动投入。认真研究国家投资走向,着力谋划一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生态环保项目。坚持大小项目并举,一二三产业并举,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和向内激活并举,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投入。大力积极实施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试点项目及杨林圩1000亩土地开发,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为我镇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和集镇建设用地提供保障。

(五)以规范农民建房为重点,力争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围绕改善村容村貌,抓好新村规划建设。高标准搞好新村规划建设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以规范农民建房推动新农村建设。在稳步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提升及完善的同时,着力抓好村庄规划。按照成立一个理事会、确定一个规划方案、画出一个规划图、定下一个村规民约的“四个一”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规划由点向面的推进。抓住国家首批试点镇机遇,加大规划执行力度,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依托原杨林、新桥、大桥等老集镇,有一定规模的大屋场,各村村部所在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标准较高、规模较大、宜居宜业的中心村,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完善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大力争取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进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较高的村庄的整治改貌。继续推进“村村通”扫尾工程尽快完善相关配套,积极引导“村村通”朝“屋屋通”的目标迈进。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步扩大农村自来水的覆盖面。继续实行水利兴修“以奖代补”,逐步提高奖励幅度。实施圩口堤坝加固、病险闸站改造,不断增强防汛抗旱和减灾避灾能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实施好林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扶助资金,引导各类资金、资本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多元化、持续增长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

(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扎实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加强民生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加强领导,硬化措施,规范运作,保证工程标准、进度和质量,搞好运行维护,确保取得实际效果、真正发挥效益。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认真开展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特困群众大病救助等工作。积极推进新敬老院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切实保障低保和五保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强化财政工作,增加民生工程有效投入。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学校危房改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卫生室建设和医疗设施改造。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室及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加强疫病防控,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切实推进村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镇综合文化站要早日投入使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七)增强造血功能,提升村级发展能力。要在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村集体在银行的不良贷款,逐步化解村级历史债务。针对村级发展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可采取争取上级扶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本、群众筹资投劳等办法加以解决。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主动出击,多方求助;要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对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完善农民筹资投劳的政策规定,对农民自愿出资或经“一事一议”同意集资的不作为农民负担。同时,要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建议完善支农项目政策,在补助标准上不搞“一刀切”。要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制度,着力优化农村民主环境。

(八)切实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和培训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支农惠农政策、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一是要抓基础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避免农村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要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新型务工农民。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三是要抓思想道德教育。在农村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四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歌舞、球类、棋类等健康向上的生命农民需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赌博、迷信和计划外生育等行为。

五、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镇情村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走上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必须按照17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融合,积极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采取抓点示范、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办法,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要选择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建设效果较易显现的村,集中人力、物力、才力,进行重点建设,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达到阶段性标准后,经过验收,再实施下一批试点村建设。通过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辐射带动整个农村,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力争在5—内,使长岭镇17个行政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的关系,从长远着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同时要围绕改善民生,解决好农民最急、最盼的问题,使长远发展和当前工作统筹兼顾。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真正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处理好坚持标准与突出特色的关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带动型、旅游景区型、文化生态型等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新农村。四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也要抓好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和民主法制建设,更要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五是按政策办事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在认真落实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十四

一年来,我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委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以“稳增长、保稳定、促和谐”为主题,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针,把综合治理工作做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大力开展“平安创建”,积极组织开展治安乱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活动,不断深化“平安荷香桥”、“和谐荷香桥”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治安环境。

今年以来,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59起,破获52起,刑事拘留19人,逮捕xx人,移送起诉13人,打击处理排名居全县第八。受理治安案例37起,结案30起,行政拘留28人(吸毒共xx人,强制戒毒6人)。全镇基本实现了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上访,无群体性械斗,无安全事故发生,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抓防控建设,着力提升防控能力。

1、强化技防。对我镇原有的视频监控进行了补光联网,新增加9个视频监控进行了通电联网应用。各村各单位配齐橡皮棍、钢叉等巡逻器械,并在重要地段架设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十户联防”工作顺利推进,对所有村(居)干部进行培训试用,并按照要求对村(居)内进行电话号码的收集工作。

2、强化人防。我镇实行镇、村、组三级联防巡逻机制。镇成立一支12人的巡逻队分两组在城区轮流巡逻,各村分别成立一支xx人的红袖章小分队不定期巡逻,村民组3--5个组联合群防群治。督查方面,镇由派出所、综治办配合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巡逻和检查督促。

二、抓排查调处,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1、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镇村二级人民调解委员作用,注重调动社会组织、热心人士积极性,主动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邀请专家举办作风建设讲座1次,法制培训2次,镇村二级干部受益匪浅。我镇“两代表、一委员”有90人被吸收参与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中来,全镇59个党小组全参与到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2、抓源头排查。牢固树立抓早、抓小的理念,坚持把矛盾化解的重心下移。以群众工作站为载体,对基层矛盾纠纷统一受理,把群众工作站建成服务百姓的“直通车”。狠抓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建设,做到二个统一:统一办公场所,集中办公,便于群众来信来访;统一人员要求,建成集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社会管理于一体的工作平台。村级比照镇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室。同时采取措施强化中心及村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对档案和台账管理,做到受理的每起案件、每件纠纷和每道程序都有据可查,记录客观清晰,反馈及时准确,存档一案一卷。今年成功处理了向阳庄园艺场承包经营纠纷、阳火庭要求解决优抚待遇等两起信访积案;早发现、早调处建桥、伏龙两村因饮水纠纷、红叶和伏龙两村因饮水纠纷、伏龙和光冲坟山纠纷等矛盾纠纷156起,避免群体性的事件发生;快速成功处理突发事件12起,避免了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发生。

三、抓平安创建,深化平安荷香桥建设。

1、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镇党委政府把综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细谋划、重落实,先后4次专题研究综治工作,研判综治形势。分解责任,细化到单位,明确到个人。与各村、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分别签订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确定完成镇党委、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出台了镇村民调奖惩规定,落实了风险押金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对平安创建、“三联两访一帮”活动、“一站一扶”、中小学生“争章”活动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督查,发出通报3期,有效促进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全面开展“三进三争”活动,扎实落实“守法模范”、“平安家庭户”等群众性评选工作,全镇全年共评选“守法模范”、村级“平安家庭户”达到50%以上,评选出镇级“平安家庭示范户”220户,全部通过公示并予以授牌,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对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抓校园整治,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1、完善校园各项制度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校园七个方面的安全预案,并且打包成册,从1月开始,各校开展针对性的预案演练2次,每所学校都通过严格的程序聘请了保安,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护能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形成了学法、讲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镇派出所民警、联防队和镇巡逻队也根据情况分配到各个学校进行巡逻,保障安全,提高见警率。

2、加强校园周边秩序综合治理。针对校车、食品、生产安全,镇党政联席会成员实行联系包保制度,镇综治办和安监站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督办,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安全漏洞的环节,下达整改通知,勒令限期整改,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安心乐业、社会和谐。由综治办牵头,镇派出所、城建办、安监站、运管所、文体卫站、工商所、学区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行动共开展了5天,查处了无证经营摊点5家、商店3家、无证运营校车3家,查获了一大批有害商品,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抓重点人群,加强社会创新管理。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结合社情民意大走访工作及“一进二访”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清了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辖区刑释解教人员90人、矫正对象14人、涉邪人员4人、精神病人182人(其中易肇事肇祸精神病46人)、信访隐患8人),全部建立了台账,落实了责任包保,实行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通过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预防犯罪工作。通过法制报告会、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六、抓舆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优质综治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案例15篇)篇十五

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遗憾。为了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城区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区政协城环委对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状况进行了精心调研。

1、规划管理体制。

(1)规划编制。*年时,两路镇、龙溪镇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编制。*年起,这两个镇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与*县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从*年两路城南开发开始,各开发园区、新城管委会分别编制其辖区内的开发建设规划。

(2)规划管理。*城区规划管理经历了三个时期。

县管时期。*至*年,*城镇规划工作由*县计划建设委员会管理。*年成立*县城建局后,由其所属的城建股具体管理。*年城乡建委成立时设规划科,按照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地块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建设活动实施规划管理,城区规划管理工作逐渐加强。

市县共管时期。*年,*县建委与*市规划局联合成立龙溪镇规划办公室,共同实施在龙溪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两路城区建设规划仍由*县管理。20*年成立*市*区规划分局,城区建设部份规划职能从区建委转移出来,由区规划分局负责龙溪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市管时期。从20*年起,*市规划局不再委托*区管理规划工作,由*区规划分局对城乡规划进行一体化管理。

(3)规划审批。*城区建设规划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从20*年起,两路镇、龙溪镇城市建设规划、*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须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后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20*年,为了把好全区规划建设审查关,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规划建设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规委会主任,在区人大和区政府决策之前进行审查把关。各开发建设主体的局部规划由区规划部门、区规划委员会、区人大、区政府逐级审议或批准后才能实施。

县城乡建设委员会。20*年将*区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区建设委员会。目前,区建委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建筑管理、开发企业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建设工程招投标、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施工许可审批、初设审批、勘察市场监管、建设市场秩序规范、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城建档案管理等工作。20*年分别成立了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港投公司和建龙公司,分别负责两路地区和龙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融资和项目建设,区建委不再直接从事城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只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园区、公司等实施主体的建设工作。

(二)*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运行状况。

1、行政审批管理现状。上世纪60年代,规划建设行政审批尚未诞生。从70年代开始,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实施行政审批。在*开发建设早中期的行政审批中,有建设工程,选址意见通知书等22项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在整个行政报建流程中,共需提供各种资料1000余项,其中多数为重复提供,企业负担重,行政审批效率低下。*年后,区建委不断调整和改革行政审批和制度,使用“*市*区建委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软件,将诸多审批项目进行整合,减少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等8项。

《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前,无论是划拨用地还是出让用地都必须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规划行政许可手续。《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要向规划部门申请选址意见,经核准备案后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则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行政执法管理。规划行政执法只对行政区划范围内的行政审批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违章建筑物进行认定。自20*年开展规划行政执法活动以来,基本没有违规项目开工建设。建设执法主要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无证施工、无资质或超资质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签订阴阳合同、不履行监理职责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区建委在*年成立建筑执法队以来,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导企业抓内部管理,壮大企业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现有国家一级建筑企业有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35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全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形成了以龙湖地产等为龙头的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城区发展定位演变。

1、龙溪城区发展的.定位。龙溪地区现在建成区面积为16.19平方公里。龙溪城区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主要承担市级商贸、行政、居住功能,也是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将龙溪城区的发展定位为*主城区的汽车销售城、美食娱乐城、商贸流通城、高档住宅城。

2、两路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年的两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界定为“*的航空门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商贸、会议、旅游为一体的卫生城、花园城、旅游城、会议城。20*年,两路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双龙湖街道、双凤桥街道、回兴街道、悦来街道、木耳镇、原王家、石坪镇。规划两路城区的主要功能是: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最佳生态环境宜居区、都市风貌展示区。

1、*城区板块规划编制及建设状况。*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了城市形象设计工作,编制了《*空港新城城市设计》和《*龙溪地区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目前正在开展两路“空港广场”,及老龙溪镇区域旧城改造策划。两路及周边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已通过评审。对城区教育设施、环卫设施、市政排水系统、加油加气站、消防站等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做了合理规划。

20*年*城区建成区(不含北部新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其中两路城区面积由*年0.5平方公里扩张为现在的31.6平方公里,龙溪在一片农田上崛起一座16.

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客观地看,*城区整体规划建设水平处于较低档次。

2、城市功能规划与建设现状。*城区现有城市道路210余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已投入使用。城区配套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档次较高的公益设施。基本配建水、电、气、道路、公厕、路灯、垃圾场、桥等基础设施。*区共规划建成小游园11个。截止20*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达38.2%,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达标率90%,干道绿地率大于25%。20*年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区。

1、规划管理网络不健全。各镇街无相应人员编制,由市规划局、区规划分局、乡镇规划办构建的三级规划管理网络还难以真正向镇街延伸。规划管理缺位,导致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建设现象大量存在。

2、规划编制审批监管缺位。市政府及市规划局、区人大、区政府、区规划委会和区规划分局等规划编制审批机关,对各类规划几乎是一审了之或一批了之,没有相应监管规范和查处机制,从而助长了以权破规,以情乱规歪风。

3、未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监管机制。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由于缺乏法律依椐和监督权威而显得苍白无力。

(二)规划建设的法律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1、与新的《城乡规划法》配套的*市地方性城乡规划法规还不完善。

2、现有规划管理法规对违法违规建设的处罚偏软。开发商可以从违法违规建设中攫取巨额利润,现行法规难以起到有效遏制开发商违法建设行为的作用。

3、*区细化规划法规不够。现有规划法规体系对道路标准、居住建筑间距等的规定较为简单。对山地条件下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指标的规定,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出台具有操作性的细化政策。

(三)规划实施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1、城区建设规划不够科学。从总体来看,*城区发展战略定位缺乏前瞻性;规划方案缺乏大气势;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风格;对产业规划、房地产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公共事业设施规划,政权建设设施规划等缺乏统筹,普遍存在重大漏项。

2、城区规划没有权威性。一届班子一套规划,换一个人就改一次规划,一年可以调整几次规划,甚至领导一个电话也可以撼动一个规划。此外,规划执行单位也往往从某种利益出发,常常自乱规划。有的开发商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地冲破规划。

(四)城区规划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有209万元,在区级财政收入中可以是忽略不计。

2、*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区财政每年只有8%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之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资金缺口大,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所项目缺钱上马,导致城市功能不完善。

(五)城市建设品味不高。

城市形态塑造不精,环境品质有待提升。*是*国际空港所在地。在规划设计手法上应与其它地区城镇明显不同。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来控制和引导,城区建筑物格调单一低俗,公园游园文化底蕴不足,雕塑小品没有精品,城区风貌特色严重丧失。城市的整体感觉就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森林,城市开敞空间严重不足,竖向景观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街头户外广告设置混乱,整体形象不佳,离空港国际新城的城市品质差距较大。

(一)规范规划管理,严格规划监督。

1、完善规划管理机制,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一是要确定*城区规划编制的标准。一般地讲,*城区建设总规、区域板块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筑重大专项规划应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标准,50年或更长时期不会实施旧城改造。二是提高规划编制审批水平。区内规划编制人员和审批人员,必须具备与规划编制的国内外专家在相同平台对话的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区内规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改革区规划委员会。应把规划委员会定位为“为政府决策服务的高层次专家议事咨询机构”,并按此定位优化规委会人员组成结构。三是规划编制审批应该经常化。规划编制应成熟一个审批一个,不能让规划审批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制障碍。

2、健全规划监管机制,严防实施乱作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完善和强化区政府对规划分局的年度城区规划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完善城区规划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区政府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有关规定。完善城乡规划巡察员制度。强化市区人大、政府、政协对城区规划实施的监督,定期开展城乡规划工作调研、检查。对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专项规划,如行政中心的选址、组团隔离绿带规划等,应尽快报请区人大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并保障实施。要注重强化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依法保障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严格规划决策和实施效果的监督制约,对各级各部门严重违反规划的行为,要启动问责制。对不经过原规划审批机关批准,擅自废止、调整规划情节严重的,责成纪检监察机关予以严肃查处;对以规划谋取私利的,应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部队机务个人工作总结(案例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将工作经历转化为知识和智慧的方式,只有将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工作质量。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优秀观看档案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质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热门组建少先队中队方案(通用16篇)

    在编写计划书时,我们应该详尽地列出我们的目标和计划,并确定实施的步骤和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路。不同行业、不

    优秀福建我家乡(模板17篇)

    福建的人民热情好客,拥有着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民间文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福建特色美食,让大家品尝正宗的福建味道。我的家乡在寨里,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生机

    最新村卫生室总结报告(案例14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事物。每一篇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写作思路和技巧。20xx年12月26日至27日,在

    精选基层税务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便日后回顾和回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基层税务工作是指

    最新中学生参加艺术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推荐阅读以下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它们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高中时光,是一个充满了学习和培养

    专业部队立功申请书范文(14篇)

    转专业申请书需要突出自己在原专业的优势,以及转入目标专业后能够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为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转专业申请书的写作要求,以下是一些申请者的成功经验和范文分

    优秀差生辅导工作计划大全(17篇)

    差生的存在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差生学习进步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本班共有学生1

    精选历史的温度读后感(汇总13篇)

    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评价,更是对作者思想和意图的思考和发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