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

时间:2024-09-01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作品或者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概括的一种参考材料。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一

摘要:介绍了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通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丰富教学手段。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有机化学的内容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实现,是有机化学的最终表现形式。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基本技能操作、性质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牢固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熟悉性质实验,在综合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老师在实验前先进行讲解,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实验的反应步骤、反应现象,甚至连实验结果都写的清清楚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即使不预习,也清楚如何操作,即使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也能清楚有何现象,即使不认真总结规律,也知道会有什么实验结论。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对这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1-2]。

1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老师为主体,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实验预习阶段、实验讲解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报告撰写阶段、实验评价阶段。实验预习阶段。提前一段时间(2周左右)将要做的实验通知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分析各实验方法的优劣,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列出相关注意事项等。实验讲解阶段。老师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挑选3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方法,让同学就自己所优选的实验方案进行讲解,最终通过讨论、问答,确定2套理想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实施阶段。根据确定的2套实验方案,把学生分成2个大组,再将大组分成合适的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大组采用其中的一个实验方案,对2个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比较实验的时间、现象、结果等内容。实验报告撰写阶段。要求同学根据实验方法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写出自己的实验体会,也可以通过跟另一大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以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异。实验评价阶段。老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时间、现象及结果进行统计,结合实验中的创新性对2个实验方案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打分,也可以把实验方案的采用及实验方案评价结果计入实验成绩,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优选实验方案。这样在实验进行的所有阶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性。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包括3部分内容,基础操作、性质实验、综合型实验。我们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遵循减少性质实验、保留典型的综合型合成实验、增加与生活相关实验的原则进行实验的安排。例如,对于合成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是有机合成实验的经典,必须保留并进行强化,这些实验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操作,并有助于学生把有机化学理论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为创造性的发挥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了天然有化合物的提取实验,如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等。牡丹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而丹皮酚又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化合物,学生的兴趣瞬间提升。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实验,主要是利用丹皮酚的理化性质符合水蒸气蒸馏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传统的水蒸气蒸馏实验常采用苯胺或肉桂酸作为分离对象,使用的药品毒性较大,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高。改用牡丹皮做实验原料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极为显著。学生能够对实验原理透彻理解,对实验中现的现象认真观察,积极讨论,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原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对实验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就会更更认真,更能容易独立思考和积极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验报告的讨论中更为认真的进行了实验经验的梳理。因此更利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能力的培养。

3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进行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

要在课题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灵活多变的实验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例如可以在传统实验教学的时间之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选题选导师,到实验室进行srt的实验,就是我校近年来开展的一个极有意义的实验项目。学生在查阅文献后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法和路线,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这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就是把学校教给你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创新能力则属于剩下的内容!

参考文献。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二

摘要:有机化学主要通过实验对各种假设、原理以及结论进行验证,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本文从学生认知能力、课时教学量、实验条件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阐述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提升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有机化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使原有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扩展,扩大学生知识储备,简化多媒体有机化学的抽象概念和重难点,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营造轻松的学习分为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一、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产生的变化,从科学角度理解物质变化过程、成因、宏观现象以及微观现象。通常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设备只能将动态化学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教师讲解书本知识,学生想象立体空间发生的物质变化及运动过程加深对知识理解难度。由于课堂人数众多和仪器装置操作复杂,教师无法空出多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还可以通过生动立体的内容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层次感较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有限课时内扩大教学量。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对课题重难点具有简化作用,可以省去教师大量的讲解时间和板书时间,提升教学量。例如,“熔点预定”,讲解毛细管法测熔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热分析仪、测熔点方法、显微熔点仪,为学生播放显微熔点仪的具体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在传统有机化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开阔视野并扩大知识储备。

性质实验并未对学生操作技能提出严格要求,属于验证型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每进行一次验证都需要大量昂贵实验试剂,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废弃实验物质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如液溴、硝基、亚硝基化合物以及苯是芳烃性质实验中的必要物质,同属于致癌物。而多媒体技术能够避免学生及教师处于污染环境中,教师通过视频、动画、课件、语音等使学生明白实验原理,构建绿色实验新通道,为有机化学实验提供良好条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制作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powerpoint、3d、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机化学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简单、直观、结构清晰、易修改、易操作、充足信息量、视觉效果良好的特点,将静态化学概念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通过三维立体图形讲解立体化学,将分子化学结构等知识点进行细化,以动画及图文配合的方式播放,化解以往教学中学生难学和教学难讲的尴尬局面,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化学实验课利用多媒体对相关机理进行描述,具体剖析抽象知识,增强学生易读性,树立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技巧是决定多媒体教学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合理恰当的教学手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感染力,运用风趣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合理划分知识层次的重要前提,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倍。另一方面,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就重难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设置思考题目,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深化理论知识。

3.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板书或问题进行修正,不仅浪费课堂时间,同时还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是预先设计完成的,学生看到的终极结果是条理清晰的知识内容。学生可根据多媒体课件对书本重点内容进行标记,节省笔记时间,利用更多时间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课堂重难点的理解程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同时在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基础上增加了信息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屠兰英.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广东化工,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三

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除外),简称有机物。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塑料、橡胶等。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简称合成材料。

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蚕丝,羊毛,天然橡胶等。

1.棉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2.羊毛:主要由蛋白质构成。

3.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1、棉花: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含量高达90%以上。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用它制成的衣服具有耐磨并能在高温下熨烫,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穿着舒适的优点。

2、羊毛:羊毛主要南蛋白质构成,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织物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

3、蚕丝:蚕丝是蚕结茧时形成的长纤维,也是一种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顺、导热性差、吸湿透气性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丝织物的国家。

4、天然橡胶:天然橡胶是指从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同、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的弹性固状物。天然橡胶是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成分中91%~94%是橡胶烃(聚异戊二烯),其余为蛋白质、脂肪酸、糖类等非橡胶物质,是应用最广的通用橡胶。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四

摘要: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规范学生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我们以有机化学实验《蒸馏》课为例,探讨了将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此探讨的开展,进一步揭示多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途径,将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以及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1-4]。然而,由于有机化学实验所涉及操作较多,学生经常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操作错误,例如蒸馏操作时忘加沸石、温度计的放置位置不正确、冷凝管出水和进水的接口弄反等等,这些不正确操作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学生生命安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能巧用教学方法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降低实验失败的机率[2]。本文以有机化学实验中《蒸馏》一章为例,将重点介绍讲授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讲授法。

一谈到有机化学实验,大多数学生的脑海里都会不禁以有毒、危险等词来描述化学实验。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有必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将要进行实验的基本知识,克服他们心理对实验的恐惧。这其中,讲授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可以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解释概念、叙述事实、论证原理、阐明规律和描绘情境的教学方法,其包括讲述、讲解和讲演[3]。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大多数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我国实验教学中最早使用和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师进行《蒸馏》实验教学之前,有必要借助讲授法给学生讲解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蒸馏实验”、“蒸馏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仪器”、“仪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蒸馏主要有哪些方面应用”、“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和“蒸馏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内容。通过这些讲述,可以让学生对蒸馏目的与原理等有大致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克服实验的心理压力和恐慌,从而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机率。

2演示法。

通过讲授法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蒸馏目的和原理,可是对于初入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还是会恐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蒸馏过程中的大致步骤与流程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演示,使得学生对蒸馏有个更直观具体地了解,从而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做起实验来就不会那么手忙脚乱。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做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与讲授法联合使用,它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发展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5-6]。在《蒸馏》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蒸馏装置搭设(图1),并同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仪器的名称、用途、搭设装置先后顺序的原因以及搭设过程中易错之处,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蒸馏装置搭设过程及实验中各项操作的原因。大量实践表明,演示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其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这些有益之处对于实验教学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将呆板的实验教材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

3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学生讲解和演示实验,从根本上来讲,这锻炼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更达不到我们设置化学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当教师进行完讲解和演示教学后,教师有必要采用实验法进行具体教学,给学生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验水平与科学素养。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使用一定的材料与设备,通过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现象的改变,通过观察这些实验现象的变化来获取一些新知识或验证某些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化学、生物、地理、物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法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与手段。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经过学生细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讨论和踊跃思索来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7],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将一些实践知识同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以此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探索知识能力及解决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例如,在《蒸馏》实验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会忘记在烧瓶里加沸石防爆沸,这时教师可以在旁提醒学生们互相观察各自实验装置的异同,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会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沸石的作用。大量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法是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方法,是奠定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具体实验,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

4启发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被动的不加思考的接收课本上的知识,这会让学生在学习上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这样达不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不能如此。所谓教学,就是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缺一不可。在有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不费力[8-9]以由一讲一练、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体现,同时可以通过教师具体生动的讲述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联想,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来实现。启发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例如,在《蒸馏》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蒸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时,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蒸馏的原理与之前在高中的学的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的区别在哪些方面,可以用来提纯哪些混合物?”让学生思考或与同学讨论蒸馏方法的局限性,并让他们在实验报告上把这些问题作为思考题来回答,并提交上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5结论。

本文以《蒸馏》实验为课例详细探讨了如何将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启发法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应用于有机实验教学中,来克服学生实验时的恐惧心理、规范学生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揭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3]李丽稀.浅谈讲授法[j].新课程(下旬),(7):80-82.。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有机化学得到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机化学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期,相关科学家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有机化学,并取到了非常好的成绩。

当前关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还在不断继续,而且也开始研究有机化学和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主要对我国当前有机化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阐述了当前有机化学和其他学科的交互关系,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有机化学;发展趋势;现状;特点。

化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学科,而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

迄今已知的近1800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有机化合物。

两个多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

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材料、人才、环境、国防计划的实施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

在对重要的天然产物和生命基础物质的研究中,有机化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维生素、抗生素、街体类、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肤、核昔等的发现、结构测定和合成,为学科本身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人类的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高效低毒农药的开发,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昆虫信息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有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系统地分析一下。

1.1我国有机化学所取得的良好成果。

第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性,使得研究有机化学的人才逐渐增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国际有机化学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地位,其中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这不仅增强了我国有机化学研究人员的自信心,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

第二,当前有很多高校和科院院所都开始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并聘请专业的研究人员定期讲座,同时也创新出更多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目前来看已经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工作条件方面相差无几。

第三,当前关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获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更受到了世界级专家学者的肯定。

第四,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了关于有机化学的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而且论文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有些论文已经得到了其他国家相关研究人员的肯定。

第五,在有机化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融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提高了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该领域的发展,这也是研究有机化学能够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有机化学的整个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有机化学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加强对有机化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重视。

第一,对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旧主题,缺少更加鲜明更加新颖的研究主题,研究面比较窄,深度上也不够,跟风现象比较严重,研究体系也缺乏创新性,研究的论文形式上大同小异,内容上万变不离其中。

例如,当前有很多有机化学的研究论文都是通过合成的方法,也就是说把不同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重新描述一下,对论文的实用性并不重视。

第二,作为有机化学的研究者应该在研究有机化学本身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研究成果对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是否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只有少量的针对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对于有机化学的未来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的预估。

第三,由于针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并没有建设一支高精尖的研究队伍,而且存在着研究队伍逐渐缩小的情况,这种情况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第四,虽然有机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但是当前的研究人员并不重视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只是单纯地在有机化学领域进行研究,这对于有机化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此外,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我国针对有机化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的论文数量比不上发达国家,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评价机制,使论文质量得到提升。

2.1发展趋势。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六

常说“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在有机化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有机物的结构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碳原子之间通过什么方式成键,与其它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如何等,都是有机化学结构的关键点。同学们要借助球棍模型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利用空间想象掌握典型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上,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要善于利用这一性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理清联系,融会贯通。

掌握了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后,还要理清各有机物之间的联系,熟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如,烷烃通过取代反应可以转化为卤代烃,烯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制得卤代烃,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又可以转化为烯烃,若经水解反应则可制得醇,醇也可由烯烃与水加成制得,醇可以氧化为醛,醛可以进一步氧化为羧酸,羧酸和醇又可以反应生成酯,而酯能水解重新得到醇和羧酸。苯环上的烃基也可发生上述类似的转化。这是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往往也是有机框图推断题的突破口,同学们可围绕这条主线整理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辩证分析,灵活运用。

同系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往往相似,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也能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据此可使繁多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在考虑事物普遍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特殊性,由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各有机物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如,苯及其同系物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但苯却不能。再如,醇、酚、葡萄糖和羧酸都含有羟基(—oh),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由于与羟基所连的基团各不相同,结果使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又有明显的差异。如,醇和葡萄糖溶液呈中性,不能与碱和盐反应;苯酚溶液呈微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羧酸溶液呈明显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学习有机化学时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物质、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灵活应用。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七

第一,要用化学键的理论来理解有机分子组成。如甲烷的分子组成为ch4,为什么不是ch2或c2h6或其它呢?乙烯(c2h4)与乙烷(c2h6)的分子组成相差2个氢原子,在成键上有什么不同呢?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成键的种类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ch4、c2h6与c2h2的分子构型不同,跟成键是什么关系?等等。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理解有机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我们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

第二,要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来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来理解有机反应。如,加成反应,什么键断裂?什么键形成?消去反应,去什么?生成什么?什么键断裂?形成什么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有机化学反应。

第三,要把有机物通过结构变化所反映的性质变化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系统。

第四,要灵活掌握一些技巧,如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书写。

第五,要重视有机实验,尤其是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第六,要做一定量的练习,有机题做少了,解题就是无思路。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八

有机化学教育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也经历了不断的教学改革,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多数农业院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没有因专业不同而不同,当然也有些院校的药学专业开设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有制药工程和动物药学专业,以前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完全一样,用同样的教材,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各专业没有区别。但是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点化学知识对于药学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本就不够。生命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的领导与化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一起探讨、协商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问题。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已做了调整,采用单独的教材、教学进度、教学大纲,增加学时,单独考核。根据制药学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定位,在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我们都做了充分论证,选用倪沛洲主编的《有机化学》作为教材,教学大纲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2]。教学内容在保持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前提下,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反复研究,力求使该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更贴近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例如立体化学、手性化合物、杂环部分,对于农科各专业,只讲授比较基础的内容,不作过高过深要求,但对于药学专业讲的内容要多、要深,要重点要求;再比如碳负离子的反应,在农科有机化学教材中并没有单独列出一章,只是在相关章节中介绍了几个简单的反应,而在倪沛洲主编的《有机化学》中单独列出一章,这部分内容在药物合成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所以要重点讲授,重点要求。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学生课下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办法。我们重点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提炼出符合药学相关专业共性的教学方法,又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学生的知识储备,任课教师做出必要的调整。即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探讨符合学生实际、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采取问题探究、类比归纳、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的部分内容及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提出具有普遍性、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讲旋光异构时,可以从同分异构现象出发,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让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综述、查阅学科前沿,比如“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的多种合成方法简介”等,在课堂上加以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化学涉及微观世界的内容较多,如电子云的空间形状、轨道的杂化过程、化学反应机理、旋光异构体、立体异构、共价键的形成等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针对这些内容我们开发了多媒体课件,课件力求形象、逼真,通过课件对抽象的反应过程、分子形状、分子构型进行宏观模拟,变静为动。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再现了药物生产的工业过程,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突出专业特点,又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准用制度,保证授课质量。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立体化学等也运用模型进行讲授。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实验内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改革是同步进行的,由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所以在实验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动,除了开设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内容之外,还陆续和准备开出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综合实验内容,如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比如冬青油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制备等。此外,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院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申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使之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四)提升课程实习质量。

学校确定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课程实习环节。目前,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习场地和实习组织难度较大,课程实习有被削弱的倾向,甚至有被毕业实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所替代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课程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有助于了解工业生产流程和劳动纪律,进而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所以课题组着重研究了课程实习的整体设计方案,提出课程实习注重时效性,即将课程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的前期或中期,以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课程实习注重合理的规模,将学生适当分组,避免走马观花。课程实习要加强组织,做到要求明确,指导到位,考核科学。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仍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所以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隐形指挥棒,适应课程特点、培养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法是我们追求的。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办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验单独考核、注重过程、方法多样、随时调整。即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出勤率、回答问题、上课纪律、平时测验、课程实习、专题研讨报告等实际状况在合理的区间内设计平时成绩的比重,进而强化过程考核。鼓励任课教师进行多种考核模式探讨,比如同一门课程内根据内容设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微课程考核模式等等。教师设计的考核模式如果科学,可以定期调整考核办法。

(六)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

自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改革,我们立即组建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组建教学团队的原则:除了注重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之外,注重考虑了不同科研方向教师的合理搭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配备。使得任课教师均有多年授课经验,职称、学历高,经验丰富,同时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听课、外出培训、国内访学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使之迅速成长,使该课程教学团队更加稳定,结构合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21世纪是药学迅猛发展的一个世纪[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更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有机化学课程是基础,是重要基石,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4]。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九

有机化学是化学知识中一个重要分支,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两大板块。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学科思维方法。但在中学化学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课时较少,内容较多,如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这部分知识涉及中学有机化学核心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复杂且多变,正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自然就很高。这就对有机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各种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最重要。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学习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些重要思维方法的渗透,如有序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提高化学思维能力。

虽然思维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养成的,但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注意诱导、启迪、培养和训练,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同时,能力的提高不能离开知识,脱离知识的能力是不存在的。要有较高的能力首先要熟练所掌握的有机知识,然后,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教学中,抓住有机物的物点,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挖掘自身潜能,以碳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官能团为主线,以性质和制法为桥梁,建立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除了以官能团的典型性质为纵向线索外,还有以反应类型(加成、取代、氧化还原)、与特定反应试剂(如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相同的反应条件(如硫酸为催化剂、水浴加热)、酸性比较等横向为线索,它们共同编织成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由于线索太多,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有序记忆,并配以强化的针对性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纵横交错,交织成网,便于学生有序记忆和应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转化为多种信息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多向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联系越多,发散越广。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储存的有机知识,将有机化学实际问题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有机知识得以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了“多糖”内容后,会分析吃干粮时细嚼慢咽,在口腔中咀嚼时间长些,能体验到味道变化的道理;还可联系很多饮食保健的道理,如饭后不能喝过多的水,有些食物能帮助消化,有些食物又阻碍消化等,这样对淀粉的水解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有一定思考性、多角度联想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跨学科发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目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

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习中要从物质结构特点的关系去认识性质的关系。如乙醇分子、苯酚分子、乙酸分子、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它们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烃基不同,乙醇溶液、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而乙酸溶液呈明显的酸性。再如,甲苯等苯的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则不能,这就是因为其分子中侧链受苯环影响的缘故;甲苯比苯容易取代,则是因为甲基能影响苯环的缘故。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辩证关系还有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依据事物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做出判断,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所谓逆向思维,即有意识地从顺向思维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学生掌握起来深感困难。如果没有一条很清晰的主线将有机知识串联起来,学生所学的知识只会是零散的,解决问题时容易张冠李戴。因此,需要建立有机物网络系统知识。但在建立网络系统知识时,如果按照教材顺序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只会形成简单的重复记忆,学生兴趣不大;如果继续按照顺向思维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学生的思维显得单一。因此,在形成有机网络系统知识时,教师可打破传统,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由最后学的酯类物质去反推以前所学的酸、醛、醇、苯酚、卤代烃、炔烃、烯烃、烷烃等物质,推断时紧紧抓住官能团间的转化关系。这样做,学生既复习了有机知识,又巩固了由此及彼的反推能力。有机化学中的合成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在教学中,通过有机合成训练,使学生掌握“逆推”方法,打破通常的顺向思维定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习题课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将问题按照内在联系,让学生进行抽象归纳、推理、想象、分析、综合,找出问题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思维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对中学有机化学有一个整体认识,能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层次较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适应性,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并努力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有机化学的学习还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认识,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既要抓双基训练,深化知识点,又要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还要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

师范院校面临的客观真实情况是招收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于选择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更是因为在为应付升学这一迫切需要的前提下,怀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采取突击式的技能提高方式,用“打快拳、强训练”的方法,强化自己选学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们并非是有音乐特长或乐于学习音乐的。那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音乐专业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对待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阐明的道理正是对学生乐于学习与学校效果的正比关系。

二、打好音乐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能力。

对于在师范院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应当涉猎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很多的,但由于学制使然学期有限,因此,需要对学生们的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才能确保所输送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准确的发音方法,这是尤为重要的基础。唱歌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天性,但是把歌唱好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比如说,每个人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音域”状况,之后按照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歌曲或定下演唱的基调,这样才会确保“腔圆”的效果,这是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再比如,要学会掌握“发音”的技巧,这样演唱者和听众才不会感觉到累,演唱才会焕发出吸引他人的无穷魅力,演唱才会取得成功。在这两点的培养上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在教会学生们应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应当帮助和监督学生们认真刻苦的加强修炼。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识谱技能,这是尤为关键的基础。

要把学生们学唱歌曲的能力从“在听唱中学”到“用识谱来学”的层次转变,而且不仅要让学生们能够准确识别简谱,还又能够熟练把握五线谱的识谱技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应当讲求“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效能,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准确应用所学到的技能,并且采取启发式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们能够科学整合灌输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为确保学生们能够培养出优雅的音乐节奏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当让学生们掌握灵活创作的技巧,这是尤为紧要的基础。唱别人的歌是需要用良好的悟性参透歌曲寓意,这样演唱才能够出神入化,才能够达到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和原创的“貌合并神合”,这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作积淀。同时,在实际的教学需要中,如果授课的音乐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教会学生们应当掌握的知识,那么这对学生们来说一定是具有深深的吸引力的,教课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以上两点情况看,在师范学习阶段为学生们锤炼创造技能是紧迫和重要的,是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一个可利用的“亮点”。应当让学生们掌握运用指挥的能力,这是尤为必要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幼学校的教学工作,那么他(她)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将是一个或几个团体,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加之面对以中、小、幼学生为授业对象的情况,就需要在课堂的环境中、课中的时限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整体演唱歌曲的情况就会是一种常态。这些现实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掌握指挥的能力,从而能够将学生们合理组织起来,科学实施教学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锻炼。

应当让学生们掌握乐器演奏的方法,这是必需的基础。歌曲的演唱以及音乐的传播是离不开乐器的陪伴的,一名音乐老师如果不能掌握一两种乐器的使用技能就不会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师范院校应当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使用乐器能力方面有计划地培养,从西洋乐器到民族乐器要通晓基本乐理,还要掌握一两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确保能够使学生们在吹拉弹唱上都能够具有相应的造诣。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可能在走上社会后身为人师,身为人师者就必须有相应的专业造诣,否则就不会适应岗位需要,就会影响到对他们的学生的培养质量。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一

(1)教学方式不够丰富。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应用性。在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把物理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呆板。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科研上,对教学缺乏足够的热情与精力投入,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对知识获取的欲望下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依旧采取“一支粉笔讲到底”的方式,缺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不足: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这点显然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利。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只是单一地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之间缺少关联,难以迁移和学以致用,也不便记忆,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2)学生物理基础不均。大学物理的课程内容与中学物理之间的知识联系尤其紧密,中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物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物理开始阶段的`学习。如何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高等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如微积分),对物理思想和物理规律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应用,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而言尤为重要。部分学生由于微积分掌握得不牢,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不深刻,很多时候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会出现想不通、吃不透等问题。此外,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的主动性差异性也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动脑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探索,在长期的累积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他们顺藤摸瓜地去研究新的问题将产生很大帮助,所以对物理规律的认知要深刻一点。反之,有些学生本来物理基础就薄弱,主观能动性还比较差,因此对物理定理的认知也不会太深刻。(3)没能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套路。应试教育还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这是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现行的物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侧重于笔试、解题等方面的考量,缺乏对老师教学创新性、课堂吸引力、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考查。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提升实际操作考核所占的比例,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与mooc课程改革,就是有益的尝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就平时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小作业,在线答题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对学生整体掌握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改进教学的方法与更加合理的考核形式。

2实现行之有效的大学物理教学。

(1)丰富教学手段,课前充分准备。如果想让大学物理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丰富教学方法,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要求教师能够在散乱的知识结构中找到主要线索,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的广泛性和多样性,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删减,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做一个系统的归纳,精心做好课堂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让二者能够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知识的引入和衔接有良好的接触面等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益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益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地位。而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2)实现分层次、个性化教学。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其所处的环境是有很强的关联性的。同样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有的人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有的人却不行,这与其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学生们的高中物理基础不同,有的文科学生甚至都根本没有学习过高中物理,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网站上以小视频的方式将各个教师的不同风格教学风格充分展示,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所能接受的教学风格,做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除了立足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对有潜质的学生(或者根据部分专业掌握物理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开放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创新性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不同学生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完成。(3)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平台,实现素质教学。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通过在不断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和形成的。大学物理实验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赖以滋生的优质土壤和成长所需的丰富养料。新修订的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我校将理工科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与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关联课程都排在大一阶段开课。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高级程序语言课程相融合,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的一个实践课题,将两门原本关联不大的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强化了教学又提高了效率,是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比如: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实验中磁滞回线的绘制,需要学生利用自己所学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自己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图形的绘制。实践的结果表明,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恰当结合运用所学到的高级程序语言进行数值计算、模拟仿真与图像绘制,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实验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及科学性,提升学生程序编写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如果说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应用,那么提出一个新问题则必定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校连续多年在大学物理课开课的同时,开设了演示实验。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如何设计与实施实验的演示及教学。如:介绍电磁学中的传感技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电源、电阻、传感器、放大电路等电路基本模块具有初步的认知,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组装实际电路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也更加深化了物理思维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我校还连续开展了五届“江苏大学物理及实验创新大赛”,将物理实验教学与实践创新学分挂钩。使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了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不再觉得物理学是和自己无关的。要求大一年级学生按3至5人组成一个团队参加比赛。比赛既包括实验环节的设计,也包括实验仪器的改进和物理教学内容的创新。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益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锻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物理及实验创新大赛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出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佳绩。综上,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基础不均、考核方式单一等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实现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分层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作用,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作用;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多媒体教学实践平台和mo-ocs、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注意促进全面和综合的物理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完善,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根基,李永辉.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2]张志颖,付申成.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1).

[4]吴永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二

(1)强化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根据行为心理学原理,思维是人以事物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而进行的分析、综合、比较、联系等。而分析、综合、比较等应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否则,思维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是天方夜谭。例如,要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时差问题,务必清楚时差的概念、时差的划分以及我国和英国的地理位置。要了解两个国家的地形、地势、气候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就应了解双方的地形、地势、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否则,对地形、地势、气候等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模棱两可,问题就没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其实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这种思维活动,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思维活动借助于自身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

(2)对分析的对象要有足够的表象认识。学生虽然进入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但毕竟空间想象力还有一定局限,而地理学习中,一些地理现象的结构、分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等,引导学生观察、获得感性材料,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形成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比如,平原和高原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分析、比较是基础。可以让学生观察平原与高原景观图片,根据图片造成的视觉、感觉的不同等等,而感知平原和高原的不同。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平原”即“平”为主要特点,根据已有知识,平原给人一种一望无际的感觉;而“高原”以“高”而与“平原”的“平”相对而论。再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获得直观性的感受:平原上呈现“笼盖四野”,绿油油之姿,水好像要渗出来,海拔低;而“高原”给人一种伸手可摘云和月之感。这样,从表象的认识和感知,进而得出平原和高原的差异的结论,符合逻辑判断和认知学的原理,也是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3)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始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培养主要在于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如关于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按传统教学,教师给出答案,学生背诵,制约了学生思维力的发展。而现代教学中,借助于一幅漫画:北方的井越挖越深。让学生结合这幅漫画,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教师所应该做的,就是传递“为什么”的信息,而不是“是什么”的描述。

(1)联系———思维。简言之,就是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表象之间的联系,纵向、横向、多向、多维度、多层次地分析与归纳,旨在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如何想、怎么想。像“地中海气候”的教学,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给出,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哪些地区,具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步步逼近、层层深入,加深学生的理解度。再如,对于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等的分析,让学生触类旁通是解题的关键:降水的形式不同,但原因相似。这个问题的分析,既需要学生求同也需要学生求异,求同和求异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2)规律———思维。根据哲学原理,任何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更是如此。因此,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用这种哲学原理———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社会现实进行分析。首先,刚刚解放,万事需要振兴,粮食问题和农产品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再者,“北大荒”若原始湿地被破坏、林地被侵占,则可能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野生动物失去栖息的家园而濒临灭绝。一次次的洪水灾害发生,警钟长鸣:我们应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

(3)地图———思维。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地图的作用不能忽视。地理教师应巧妙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解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深刻性。关于我国的气候特点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包括各类专题地图,比如地形图、气候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是多少,气压带、风带等的具体情况,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等,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借助于地图,培养学生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地理知识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地理普遍被学生们认为是比较难学的学科之一,其抽象性、思维性强,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往往需要“由表及里”的本质的高度概括。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格外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要让思维助力地理学习,让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绽放。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三

摘要:文章对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创新思维能力现状的阐述后,分析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差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技巧和方式。

关键词:创新思维;现状;原因;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因素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又可以归结为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发展迅速,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校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外语教育得到了恢复和重视,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批外语专业和普及性人才。但外语教育的现状与效果还远远不适应改革开放尤其是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态势的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一直偏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直到,一些外语教学权威人士首次强调了创新思维。他们对21世纪外语人才的定义为:“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复旦大学英语学院院长陆谷孙教授曾说过:“过分刻板机械,只求与未来职业接口而往往偏离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题海战术和技能训练,已使一些学生思维萎缩,修养更遭到忽视。”这也就是为何现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抱怨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老师抱怨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都是内容单调,没有自己的观点。这种状况与高校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言应试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外语教育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已经日益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刻不容缓了。而创新能力是外语人才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创新能力差的原因。

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创新型教育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创造根植于每个人的思维深处并表现在每一个人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态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有更多的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应树立创新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求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法设法培养其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教师还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由的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真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勇于创新,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为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勇于创新,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可通过问答式、讨论式、演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vcd及直播课堂去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一张一弛之间轻松学到知识。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灵活地运用和发挥教学技艺与方法,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课件形声结合,图文并茂,这样可创造意境,使学生从直感形象的演示中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多媒体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提供知识,能把课本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声像并茂地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结合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但只有经过科学设计,大胆创新,详略得当,大学英语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锐意创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外语人才是当今外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与新标准,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育具有实验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人才。基于此,本文拟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三方面入手,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

有机化学实验是医学、材料、化学等多个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更是实验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教育途径之一。通过开展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不但能够深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操作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工作的实事求是与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形成客观观察与推理、分析与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一)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针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操作与验证试验过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现状,在制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过程中,必须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制备、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以及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等进行优化与充足,并根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现有硬件设施等条件,对实验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与布置。[1]与此同时,还要合理提升综合性实验的比重,重视理论与实验的衔接,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二)开设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从本质上讲就是要突破传统实验方案与固定思维模式,即在一系列特定条件与要求下自行设计出全新的实验步骤与方案,让学生自身去分析、思考与设计相关实验,最终让教师进行归纳与分类。实施这种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技能,尤其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实验能够进一步深化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实验教学基础设施是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与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等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与装备,确保各种有机化学实验都能够顺利进行实施。比如,增加对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引进现代化的核磁共振、普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将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红外干燥器等设备应用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从而推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要逐步改变教师从主角向导演、学生从观众向主角的转变,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有机化学教师在讲授实验课程时,不仅要简明扼要、突出重难点,而且要做到生动形象与富有启迪性。[2]同时,教师在讲解化学实验课程时,还要尽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对有关规律进行总结。

(二)重视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必须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认真备课,不但要掌握并讲解清楚与实验相关的基本原理等一些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实验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的难点与问题。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新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现状,更要高度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备课质量,以此弥补新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或者有机化学实验技能水平偏低等不足。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有机实验新课程的预习,促使学生养成述写预习实验报告的习惯,让学生提前对实验课程内容有基本的认识与掌握,进而确保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融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特别是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于一体的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板书教学的枯燥乏味特点。但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并非是彻底取代传统板书教学模式,而是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对一些实验基础原理或者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点,可以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以此突出重点内容。

(一)平时有机化学实验成绩。为全面反映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严谨细致的考评方法。其中,对于学生平时的有机化学成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且要将这部分成绩纳入到综合成绩的考核之中。具体而言,学生的平时有机化学实验成绩比例可以占据40%,将课程出勤、实验操作、预习报告等作为考核项目,满分定位100分。

(二)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成绩。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成绩是实验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验经验总结,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成绩可以在总成绩中占据40%的比例,[3]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报告与实验结果等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

(三)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成绩。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成绩可以占据到总成绩的20%。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按照本学期开展的实验教学内容,合理挑选考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操作考评标准,最大程度测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即从仪器设备的选择、应用、安装、拆卸顺序以及具体操作的规范性等一系列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只有全方位服务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培养,才能确保教学改革取得切实的成效。根据教学实践证明,根据以上改革措施推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顺利实现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标准,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五

有机化学是理科生物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这样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有机化学内容丰富,化合物种类繁多,反应条件复杂多变,反应历程比较抽象.同时,近年来,有机化学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样大大充实了有机化学内容,而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压缩明显,讲授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感逐步激发和培养,打消学生的疑虑,同时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有机化学知识,是生物专业有机化学主讲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借鉴同行教学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尝试提出了改进方法.

1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直接反映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有机化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与多门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物专业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几年来,我们选用汪小兰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例如将“周环反应”、“分子轨道理论”和“光谱法”等与本专业关系不强的内容删去.把有限的教学课时充分分配给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基本知识、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学习.熟练把握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一般了解,重点需要精讲、强化,一般了解的一笔带过.这样集中精力抓住了重点,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通过讲透有机化学中三大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衍生出来有机反应,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有重点地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内在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穿插着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著名化学家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成长过程、有机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2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1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知识,应结合生物专业知识背景和生活实际案例多举例,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有机化学知识规律的能力.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从基础开始,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集中评讲或个别辅导等方式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引导学生把握体系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加强理解,提高记忆效果.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联想式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抽象知识的讲解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对于疑难知识点,尽量运用贴切的比喻、例证等方法去描述.浅显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加深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另外,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可以根据相关理论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作出解释,帮助理解,结构又决定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影响着有机化合物的用途,在有机化合物进行合成时可通过机理来进行控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比较容易地使学生把握有机化学学习的特点.同时,有机化合物之间不是孤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同反应物可以转化成不同的产物.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化合物转变的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的产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性质、合成、用途等方面的联想比较,沟通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多而复杂,结构的空间表达困难,有机反应机理抽象、难懂.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方式是教师依据教材照本宣科,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不论从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都比较单一,呆板,缺少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化合物的空间构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立体化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杂化轨道、键的断裂与形成和对映异构等.其次,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walden转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利用原子模型,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球体代表卤代烃的原子或基团,通过动画模拟,把整个反应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产物的构型发生了翻转.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动画,配以简练的文字解说或教师讲授的声音信息等,可以很好的演示微观世界里的有机化学反应,使抽象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有效地调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要想学好有机化学,就必须要做好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理论课的有效辅助和补充,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而言,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掌握情况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步反应、后处理麻烦的复杂实验的成败.因此首先对学生要加强基本操作训练.作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基本操作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学生掌握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以及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基本操作也是有机化学实验的重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扎实的实验技能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学习,包括了解仪器性能、使用操作顺序、洗涤与干燥以及维护的方法,常见危险品的基本知识介绍,酸碱及化学品灼伤后的应急处理事项,产率的计算,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等.我们还精选了蒸馏、分馏、重结晶和柱层析等基本的操作实验.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操作的要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安装操作和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多次动手练习.通过这些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科学研究工作.选择乙酸乙酯的合成、甲基橙的制备等典型合成实验,使学生可以验证和复习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巩固了实验操作,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

4完善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考试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总是希望通过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有些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前开始突击,背课本和笔记,考试结束后课本和笔记不知扔到哪里.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后果,不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才素质.在大学期间,学生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如果只是通过单一的闭卷考试,在一定情况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考试原有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学的要求,采用教与学统一、和谐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包括作业,阶段性小测验,“研究性论文”模式等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对某一具体章节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抄袭显现时有发生,这样巩固学习的训练就起不到作用.为此,我们把作业作为评分的内容之一,发现抄袭现象按零分计算,促使学生独立完成.阶段性小测验是在我们完成两到三章教学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随堂练习,通常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重要的有机反应.阶段性小测试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以保持,同时教师也能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研究性论文”模式可作为考试的有效补充.通常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进行.选择平时知识掌握不错,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同学,给他们一些课题,当然这些课题要结合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查阅相关文献,独立对问题进行总结论述并写成“研究性论文”.这种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动态,提高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生物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根据生物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了重点,强调了难点,节约了课时;改变教学策略,传授学习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围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尝试,有机化学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六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钢琴基本功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一点钢琴功底都没有,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钢琴弹奏能力,在示范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钢琴基本功的教学,这样才能为以后的钢琴技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掌握钢琴基本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钢琴的构造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原理。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坐姿、合适的手型、手指的支撑以及在键盘上跑动的技巧。正确的坐姿指的是坐姿要端正,还要注意把握身体的重心尽量在两脚与琴凳之间,这样才能在弹奏时保持平衡,让身体和钢琴如融合在一起一般,收放自如。另外,手型也是弹钢琴的关键,正确的手型能够让弹奏者的手灵活的穿梭在钢琴键盘之间,让演奏更加流畅,否则手掌会十分僵硬,不能完美的演奏。在正式教授学生钢琴演奏之前,要让学生熟悉钢琴的发音,体会钢琴发出的优美音色,其次,让学生熟悉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协调钢琴演奏时左右手以及身体的配合。学生要充分利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同时手指尖的重量和高度也是钢琴演奏的关键。练习钢琴的基本功,首先要练习“跳音”,其次才是“连音”、“半连音”、“颗粒性”的弹奏方法,这样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钢琴演奏才能让学生不会有抵触心理,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会慢慢地掌握掌关节的灵活运动以及手指肌肉的收放自如,弹奏起来才会更加流畅,为以后的深造奠定良好的钢琴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以及感情投入。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要注意因材施教,通常听到有人说弹钢琴是需要天赋的,这句话不完全对,但是也不是不对,应该说不同条件的人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因此,作为钢琴指导教师就要注意区分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习钢琴更有效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说有些学生的力量较差,教师就应该让这些同学注重训练重力自然的运用。再如,有些同学的右手弹奏自如但左手却略显青涩,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注重加强左手的训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乐感不强,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让他们平常多锻炼乐感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弹奏根据通俗歌曲改编的、带有伴奏的通俗钢琴作品。因材施教就是让这些学习钢琴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有自信。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音乐作品,这样资质较差的学生就不会因为比其他同学的演奏能力差而自卑,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最终达到较好的演奏水平。此外,作为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并不像专业钢琴演奏教学那样严格,所以,对于一些技术类型重复的、超高难度的钢琴音乐作品就可以恰当的舍弃,从而专心去练习必学作品,提高钢琴练习的质量。培养学生演奏时的感情投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钢琴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带着十足的兴趣去练习弹琴,琴声也会透露着欣悦之感,如果学生带着厌烦的心情去练琴,琴声也会变得机械无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积极的去演奏。培养学生的感情投入就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要由浅入深。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钢琴教材和课外书籍初步接受钢琴所需要的情感因素。其次,让学生去听并认真感受一些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体验钢琴演奏过程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优美的音色、感人的意境。在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将体会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几次的训练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去演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作品去演奏,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加以评价,给学生一个称赞,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提高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不仅要传授钢琴技能,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将自己学到的钢琴技能传授出去,这才是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想进行钢琴教学,首先自身要对钢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想作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找出问题,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的,如果一名钢琴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找不到有关钢琴教学的问题,教学过程要如何进行呢?其次,师范钢琴教学要注重课堂实践。进行钢琴课堂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自身学到的钢琴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师范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给学生的一个教学师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七

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参与,采取以学生为主,养成学生的探究心向和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又是素质教育培养思维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的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这样的对策:

(1)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的新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2)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说这不能、那不能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展开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3)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学生对什么都想动一动、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动手要求。让学生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新意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与建议,提出问题,发生争执乃至错误地回答等,无论是言语方式的表达,还是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资源。

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价值的思维,如果教师不理不问,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熄灭,这样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显然是一句空话,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抓住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异端”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众人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很好体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闪现时,不要轻易忽视这种火花,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一些想法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时,则是留在课余时间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能简单应付。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火花转瞬即逝,也许永远就这样消失了,因此,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都要重视,并且都要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久而久之,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喷涌而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正是这一点。

三、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一方面要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等方面下功夫,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电阻的串联”一节内容后的“思想”看,把三个电阻r1、r2、r3串联起来,总电阻是多大?把若干个电阻r1、r2……串联起来,总电阻又是多大?这是在教材内容两个电阻串联起来计算总电阻的基础之上延伸到三个以上电阻的串联情况。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议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教材上的理论和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并与生产、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应用中加深理解理论知识。

例如,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成倒立缩小实像规律(如照相机),哪些地方用到了成倒立放大实像(如投影仪),哪些地方用到了成正立放大虚像(如放大镜)等,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这样才能对知识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以上实践证明:“问题、探索、思维”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识,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长期坚持为学生创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学生一定能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究者,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科学,感受到科学的趣味,体验到科学的魅力,这样才能真正巩固科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八

摘要: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反应机理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具有较为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课程教学应该有一些特定的规范。本文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和改进措施。

基础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生物及医药等专业大学生进校后较早接触到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和学科意义不言而喻。它应在学生具备了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学好基础有机化学课程能够对后续各专业课程、选修课及实验课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稳步变革,有机化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社会对于有机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也相应发生着全面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整[1-5]。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具有特殊的知识背景,学生高考成绩普遍偏低,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同时由于地方师范院校较为陈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些教学中的问题逐渐凸显,迫切需要进行改进。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的教授经验和心得体会,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学生知识背景的多样性。

根据最新的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一”、“化学二”、“化学反应原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6]。此外,学生还应在四本选修课本中选择一本学习和了解。其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存在于“必修二”第四章和“选修五”中。在“必修二”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中,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浅显,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则是对“必修二”内容的拓宽和提高,两本教材的主干知识虽然是相同的,但是难易程度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大学里学习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这个模块的,想要学好有机化学也需要一些方法,需要授课老师想办法给学生补上相关知识,否则学生容易在一开始就听不懂,形成畏难情绪,影响后续学习和理解。绝大多数大学老师不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还是根据旧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了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脱节。如何解决这一历史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深入理解与吃透教材,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上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化。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解,并与之沟通,并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等。从学生的角度看,需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课后多花时间恶补相关知识缺漏点。

2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的陈旧及不合理设置。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反应复杂,立体化学问题普遍,反应机理抽象,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旧的教学大纲设置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机化学需要以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知识为基础,但是很多专业设置有机化学课程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此时,学生没有基本的无机化学基础,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在很多原理理解上存在问题,有时候甚至需要老师额外花时间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非常耽误本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的设置就应该是将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在大二两个学期,学生具备了无机化学,高数等相关知识,理解更加容易。同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也应该注意相应的侧重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有的放矢,比如上学期的卤代烃、烯烃等章节,下学期的醛酮、羧酸的衍生物等章节,都是学习、考试和理解的重点章节,应该重点阐述,承上启下。

3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内容丰富,反应复杂,立体化学问题普遍,反应机理抽象,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者念ppt式教学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幸的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大部分老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教师仍然坚守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连ppt都不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首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7],包括ppt,flash动画,微课视频,慕课及网络在线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相关知识。有机化学中有较多的机理,普遍难以理解,利用flash动画能够生动形象的解释整个机理的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有机化学上学期的重点知识中,sn1和sn2反应是两个重难点,很多同学容易记不清楚两者的差异,我们通过flash动画制作了清晰的动画文件,在上课讲解中学生能够很深刻记忆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各种差异。其次,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互相加强讨论,相互学习。最后,我们还应当适当给学生一些练习作业,很多知识点在练习当中能够得到强化。教师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特点、教学课时、教师对教学结构的安排、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

4有机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常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不是同一位老师,而且很多时候做有机实验的时候还没有学到有机化学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章节。这样的排课及教学设置造成了学生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脱节,学生做实验就只是练操作,完全照搬老师给的实验方案,而很多时候对于实验原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也很难在理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或者根据理论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有机化学实验课无法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改进的方法首先要尽量设置同一个班的有机化学理论课老师和实验课老师是同一个人,这样老师能够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实验课进度安排上一定要做到实验课适当落后于相应的理论课学习进度,才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加深体会,同时也能反过来促进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

5理论学习未与师范专业就业有机结合。

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特点就是要培养将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现在从课堂上学习知识,未来走上教师岗位,则需要把知识更加有效地传播给他们的学生。所以对于师范类学生还应该更加注重在平时上课中引导他们思考,将自己换位到教师的位置,你将如何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多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互动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来讲课,提升他们的授课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理论学习未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有机化学既然是实验科学,学生要想学习得更好,就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来,光靠有机化学实验远远不够。而且有机化学实验通常比较粗放,学生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根本不关心完成的质量。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们就需要在课余主动参与到相关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培训。这对于大部分有志于将来读研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研究生来说,考试成绩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对于想要从事化学行业工作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科学研究培训会非常有助于提升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

7结语。

本文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针对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提升学生在有机化学这门课中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张淑蓉,郭爱玲,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4):362-364.

[2]韩满意.浅析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27-28.

[3]于青,王忠卫,刘蕾,等.基于教学研讨会的有机化学教学感悟[j].大学化学,,33(2):18-21.

[4]龚树文,潘兆岭,史阳,等.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实践[j].广州化工,2018(7):153-155.

[5]万梅秀,朱辉,刘鑫,等.论课堂交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广州化工,,44(24):96.

[6]刘世娟,于蕾,刘春玲,等.提高大学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探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7):102-103.

[7]刘国清.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9):168-169.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十九

自古以来茶艺表演伴随着曲调温柔的背景音乐,符合自然的特性,与茶叶内敛柔和内涵相一致。因此茶文化背景音乐的旋律极具特色。一般茶艺表演中常见的背景音乐包括《春江花月夜》、《寒鸦戏水》、《柳青娘》等,通过茶艺的表演融合古典歌曲,描绘出一幅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曲径通幽的画面并营造安逸祥和的品茶氛围,最大化的发挥茶艺表演的别致典雅、独特韵味。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时引入旋律学习,可通过实践对比,模拟教学课堂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茶事文化,切身体会每个流程的细节感受表演节奏与特点,并在此过程中欣赏与感知背景音乐的独特旋律,以实际理解为依据,充分将教师所选曲调融合到茶艺表演节奏中,对旋律进行感知与体会,并感受原有节奏背景选曲的契合程度,择优选择最佳的曲目。实现利用对比教学教会学生感知旋律,相比于直接教学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茶艺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在融入音乐背景后,更是带来韵律美感,使得茶艺表演兼具视觉听觉双重美感。因此,这也要求观众有更高的审美水平,可利用审美素雅欣赏茶艺表演的不同艺术价值。因此,在进行茶文化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将审美教学情趣培养融入教学之中,利用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欣赏,体会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情感美等,通过感受音乐与表演的融合提升审美情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情境增加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训练,利用欣赏背景音乐,改善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学习欣赏绿茶表演的茶艺背景音乐学习时,教师可选择古筝或者笛子演奏的伴奏乐器,笛子或古筝等,将此类型曲调定为背景音乐基调。一般会选择自然活泼的曲调,这样才符合绿茶清新自然的特点。在对红茶表演的茶艺背景音乐学习时,可利用西方音乐做为背景感受红茶的浓醇香甜,通过此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不同茶种茶艺表演的理解并感受背景音乐蕴含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强化教学实效性。

2.2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的创新展望。

自古以来,茶文化背景音乐多是清新脱俗、曲调柔和的形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现代化音乐形式相结合。在茶文化音乐教学中,勇于创新用流行音乐配合茶文化展示,探索茶艺表演与时代结合新艺术形式。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因此茶思想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可以用来引导与指引音乐教学的发展,更有可借鉴的内涵与经验,可在茶文化视角下,感受音乐教学的不同韵律。利用茶艺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传承茶文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茶文化传承队伍中。在研习茶艺音乐教学时,为使茶艺音乐与音乐教育更加契合,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纳,促进音乐与茶文化的深层融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茶文化渗透,积极引导传播茶文化知识,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欣赏茶艺、欣赏民谣采茶歌等形式,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创作力,在探索音乐的路途上,感知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将茶艺表演融入音乐教育,也能将以往相对较为死板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加以理解,并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主动投身到音乐茶文化学习之中。同时,由于茶艺表演往往较为含蓄,学生通过赏析能够更好对其产生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理解茶文化和音乐文化之中的内涵,真正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更好做到了茶文化教育与音乐文化教育相融合的目标,并为学习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感悟能力,教师也能较好落实综合性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娜,王魁.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研究[j].音乐时空,(22):115.

精选有机化学与生活论文(案例20篇)篇二十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合作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近期,我参加了一项关于合作的活动,

    最新做网店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其中涵盖了不同方面的思考和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一个网站设计师和开

    优质骨干谈发展的心得体会(案例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精选参观故宫的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作。因父母工作原因,我从小就跟

    最热幼儿园班群总结(模板20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一种文体的要领。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

    精选大班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14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一、班级情况分析:悠闲的暑

    2023年全面依法治警心得体会及收获(案例15篇)

    心得体会是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的珍贵财富,对于个人成长很有帮助。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供读者参考和借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纲

    最优二年级语文风娃娃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风娃娃》通过风娃娃既乖又

    最热疫情期间停工申请书(案例23篇)

    申请书是通过书面形式向对方传达我们的目的和意图的重要工具。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尊敬的xx方:xx向贵公司承

    专业党史党史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9篇)

    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