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篇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富国强民的重要战略决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篇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李丹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只有九个字,但其含义及其丰富。“全心全意为人民”,就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基本观点;以热爱人民、勤奋学习、勤恳工作,甘当人民公仆的行为准则;以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为神圣职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己”、“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利益问题上,我们只能获得制度和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反对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与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手中的权利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重要地理论指导,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是我们要努力实践的方向。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时刻记住并付诸实践的信念。
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情为民所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我们要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情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力量源泉。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队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人心换人心,情感换情感。每个共产党员心中只有时刻装着群众,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安危、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至上,切实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就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任何一个党员,如果只想着个人捞好而不顾群众利益,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作为党员或是积极分子,还必须要做到的四点是:
一、必须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原则
二、必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三、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必须坚持不懈的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透彻地阐明:“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和利益。”
这就是说,共产党的性质要求它不只是代表某一个民族的利益,而是代表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不只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革命时期的任务,就是要领导人民群众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制度,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任务,就是要带领群众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八十多年的实践深刻说明:始终不渝地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党的条件下,都是我们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环境下,我们党特别重视党群关系,自觉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执政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了以往那种生死考验,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变,但是,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仍是保持的党的生命力和获得力量源泉的关键所在。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巨变的教训已深刻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被人民唾弃,就会丧失执政的地位,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党能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宗旨,不仅仅关系到党的性质,而且执政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也寄于此。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和保卫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党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化解各种困难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性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决定着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在于领导人民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和压迫,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第一线,取得推翻剥削制度的胜利。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则是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并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应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用“三个代表”来建设新时期的党,通过“三个代表”,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集中体现于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党一方面要依靠人民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始终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又是这一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另外,党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在思想和作风上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要在实践中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 进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党的执政才能为群众所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正如群众总结的那样,“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领导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归宿。人民群众才拥护共产党,才做到民心所归,我们党才能团结、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
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每一件事情本身又是一个利益矛盾。各种社会事物所体现的利益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利益矛盾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事物的利益矛盾总是处于不同的层面,党和政府对各种事物、利益矛盾的处理不可能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党善于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处理急需处理的问题,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样做本身就是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经济利用、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时间上来划分,还可以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因此,严肃地指出,“这始终是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口号,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p280)党和政府要正确的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人民群众也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党之所以为党,就在于它既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引导人们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需要
在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私有化、资本化。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可以用来做好事,造福社会;另一方面,权力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也可以用它来干坏事,造孽于社会。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干部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地位的变化,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一个新的极大的考验:能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的运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远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为人民服务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人民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公仆”。因此,“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领导为民排忧解难,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老百姓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这不仅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就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4](p1128)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领导必须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认识到权力背后所凝结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绝不允许只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第三,公仆就是奉献,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的思想。我们党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党的干部做人民的勤务员,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这里,公仆意味着牺牲与奉献,因此,作为公仆,就必须廉洁奉公,就要肯于付出,勇于牺牲,积极维护人民的利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是人民民主观,它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严治党,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当前,从严治党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反对腐败、提倡廉洁奉公是坚持党的宗旨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反对腐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反腐必须廉政,廉政必为人民。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是当时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政府。边区老百姓把边区政府看做自己当家作主的政府,敬赠“人民救星”、“爱民模范”、“民主政治”、“廉洁政府”的锦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边区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来防腐倡廉,为民尽责。1937年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就及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边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政权和民主政治。1938年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严格规范权力的运用。同时制定了《政务人员公约》,约束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强调公正廉洁、奉公守法是我们公务人员应有的品格。边区政府的行为反映了当时我党的整个精神面貌。因此,当1945年黄炎培先生担心共产党执政后会逐渐腐败,陷入由兴至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同志充满自信地回答,共产党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就是民主,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显然,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依靠人民群众是根本,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执政的重要经验。惩治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为标准。
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党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前,既能解放思想,又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永远保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就可以克服腐化和特权思想,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使党成为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形成任何风浪都摧不跨、打不散的铜墙铁壁;就能抵制和克服自私自利,营私舞弊,软弱涣散,故步自封,萎靡不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坏作风,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斗堡垒,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因此,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篇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只有九个字,但其含义及其丰富。“全心全意为人民”,就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基本观点;以热爱人民、勤奋学习、勤恳工作,甘当人民公仆的行为准则;以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为神圣职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己”、“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利益问题上,我们只能获得制度和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反对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与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手中的权利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重要地理论指导,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是我们要努力实践的方向。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时刻记住并付诸实践的信念。
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情为民所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我们要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情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力量源泉。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队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人心换人心,情感换情感。每个共产党员心中只有时刻装着群众,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安危、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至上,切实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就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任何一个党员,如果只想着个人捞好而不顾群众利益,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作为党员或是积极分子,还必须要做到的四点是:
一、必须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原则
二、必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三、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必须坚持不懈的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篇三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透彻地阐明:“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和利益。”
这就是说,共产党的性质要求它不只是代表某一个民族的利益,而是代表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不只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革命时期的任务,就是要领导人民群众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制度,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任务,就是要带领群众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八十多年的实践深刻说明:始终不渝地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党的条件下,都是我们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环境下,我们党特别重视党群关系,自觉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执政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了以往那种生死考验,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变,但是,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仍是保持的党的生命力和获得力量源泉的关键所在。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巨变的教训已深刻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被人民唾弃,就会丧失执政的地位,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党能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宗旨,不仅仅关系到党的性质,而且执政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也寄于此。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和保卫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党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化解各种困难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性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决定着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在于领导人民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和压迫,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第一线,取得推翻剥削制度的胜利。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则是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并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应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用“三个代表”来建设新时期的党,通过“三个代表”,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集中体现于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党一方面要依靠人民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始终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又是这一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另外,党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在思想和作风上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要在实践中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 进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党的执政才能为群众所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正如群众总结的那样,“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领导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归宿。人民群众才拥护共产党,才做到民心所归,我们党才能团结、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
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每一件事情本身又是一个利益矛盾。各种社会事物所体现的利益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利益矛盾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事物的利益矛盾总是处于不同的层面,党和政府对各种事物、利益矛盾的处理不可能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党善于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处理急需处理的问题,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样做本身就是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经济利用、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时间上来划分,还可以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因此,严肃地指出,“这始终是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口号,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p280)党和政府要正确的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人民群众也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党之所以为党,就在于它既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引导人们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需要
在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私有化、资本化。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可以用来做好事,造福社会;另一方面,权力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也可以用它来干坏事,造孽于社会。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干部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地位的变化,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一个新的极大的考验:能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的运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远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为人民服务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人民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公仆”。因此,“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领导为民排忧解难,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老百姓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这不仅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就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4](p1128)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领导必须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认识到权力背后所凝结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绝不允许只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第三,公仆就是奉献,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的思想。我们党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党的干部做人民的勤务员,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这里,公仆意味着牺牲与奉献,因此,作为公仆,就必须廉洁奉公,就要肯于付出,勇于牺牲,积极维护人民的利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是人民民主观,它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严治党,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当前,从严治党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反对腐败、提倡廉洁奉公是坚持党的宗旨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反对腐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反腐必须廉政,廉政必为人民。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是当时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政府。边区老百姓把边区政府看做自己当家作主的政府,敬赠“人民救星”、“爱民模范”、“民主政治”、“廉洁政府”的锦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边区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来防腐倡廉,为民尽责。1937年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就及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边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政权和民主政治。1938年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严格规范权力的运用。同时制定了《政务人员公约》,约束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强调公正廉洁、奉公守法是我们公务人员应有的品格。边区政府的行为反映了当时我党的整个精神面貌。因此,当1945年黄炎培先生担心共产党执政后会逐渐腐败,陷入由兴至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同志充满自信地回答,共产党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就是民主,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显然,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依靠人民群众是根本,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执政的重要经验。惩治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为标准。
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党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前,既能解放思想,又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永远保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就可以克服腐化和特权思想,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使党成为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形成任何风浪都摧不跨、打不散的铜墙铁壁;就能抵制和克服自私自利,营私舞弊,软弱涣散,故步自封,萎靡不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坏作风,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斗堡垒,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因此,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篇四
在书记的报告中,“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标准”等执政理念话题几乎贯穿始终,作为一个普通网民,通过聆听报告,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党要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党员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作风上过硬不过硬的分水岭。只有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党要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绩,就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全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古人曰:“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一个领导干部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简单地说就是在具体环境、具体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模范行为。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党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真正做到操守可比寒梅、品格赛过修竹、气节重于泰山,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简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个政党。
回顾党的历史,党的成立与建设充满了不易和艰辛。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先是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后又面临国民党的多次迫害与围剿;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由于党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几次险些将党的事业推向悬崖边。面临着这些挑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最终存留下来并成为我们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多次脱离实事求是,大搞“大跃进”、“共产风”,但由于没有真正脱离人民群众,没有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在自我反思中渐渐的成熟了起来,并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致富道路,这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他还在另一篇文章说,“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而在当今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对它的理解,还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求、权为民所用。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
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屡次提出之因
在当今时代,为什么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进行多次地提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党员时刻铭记这一党的宗旨。
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很难有生存的可能。但是,在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党的地位、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逐渐丧失了战争年代那种与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态度,也逐渐地淡泊了群众观点。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在一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中滋长了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衙门作风,这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突出。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种利益和政治、经济权力的诱惑下,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逐渐走向了腐败的道路。他们渐渐地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的唯利是图思想。在这样的不良思想之下,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所作所为渐渐地远离了人民群众,许多政策和工作不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了,他们不再怎么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而更加关注的却是自己的生活和利益及权力。刘少奇于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深刻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有自己个人的特殊利益,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坚持群众标准,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准则,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通过以上的论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屡次提出的现实意义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一个是给已经入党了的党员提个醒,让他们千万不能忘记党的宗旨,另一个是为了端正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引导他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入党的最大的动机。总而言之,在这样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抛之脑后的时代,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进行多次提出是有其重大必要的,这关系到我党的健康发展问题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每一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刻铭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并付出自己真实的行动,我党才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保持其纯洁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党员和党员干部也不会轻易走向腐败的犯罪道路。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
对于每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每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首先要爱人民群众,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一员,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些抽象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党员和党员干部能够付出具体措施。鉴于对我国当今社会现状的理解,笔者在下面将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对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和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对党员和党员干部关于如何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点阐述。
第一是经济工作。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要强调发展经济,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当时看来,毛主席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时代意义的,而在现代,经济工作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20xx年,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从这一讲话中,我们看出了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很大的重视,强调了自主创新能力,也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加快科技进步,牢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讲话,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使中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科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推进,使得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然而,经济工作仅仅做到上面两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党中央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是,我们在将蛋糕做大的同时出现了发展成果由少数人共享的现象。城乡发展差距被逐渐拉大、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虽然邓小平曾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后消除贫富差距。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逐渐被拉大,虽然有人说,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然而,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孙立平已经告诉我们“要警惕转型陷阱”,这也道出了我国当今的经济秩序和发展成果仍然是有少数人把持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三个代表”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两个统筹”:一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使农民也能真正走向富裕的道路;二统筹区域发展,注重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人均收入差距、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从而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另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是我党和政府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下所应该去做的。
第二是政治工作。毛泽东认为,在政治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实行民主政治,维护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党的xx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我国,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建立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是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它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最直接的形式,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兴衰。以下笔者就以基层民主为切入点谈谈我党如何在这一方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晚很多年,但它的建立使得我们国家的民主进程得到了大大的推进。那基层民主在我们国家的含义是什么呢?基层民主,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值得一提的是,基层民主制度基本确立后,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乡镇企业法》等法律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我们的基层民主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诸如财务管理不明,监督不力,民众基本权力没有得到充分行使,群众民主权利意识淡泊等等。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党和国家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改进和规范财务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逐步确立民主监督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都应该公开,只有做到公开,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才能使监督机制得到有效发挥,各党员和党员干部才能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群众民主意识。一方面,进行普法宣传,使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深入到群众和干部的头脑,强化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建立健全保障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规章制度,激发群众的参政热情、提高群众的参政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公民。而这些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基层建设,推进我国政治民主进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应该也是必须做到。
另外,我们党还要把民主和法治进行有机地结合,正如孙立平在《打造公平正义取向的改革新共识》中所说的,“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在推进民主进程中,要让法治紧跟上去。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产业向公益性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创造出更多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再者,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相结合起来,并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在这一点,毛泽东做得比较好,他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以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政策,例如他那“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就是将儒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成果。
优秀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党必须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发展优秀文化,使优秀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是社会建设。毛泽东认为,在社会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搞好社会管理。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党和政府要以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公平配置;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让教育成为底层人民向上流动的一种机会和方式。其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为有意创业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务,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再者,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低收入者。同时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孙立平教授在《以重建社会来造就经济》中指出:“中产阶层就是市场,耐用消费品的市场。”虽然孙教授在这里强调的是中产阶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建立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是符合大众意愿的,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加快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但是,单纯将这些制度建立起来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是不是得到有效地实施,人民群众是否从这些制度中真正获得益处,其中的益处又是否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这些都考验着党和政府能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艰难困境中间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政党组织,要保持其执政地位和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其化为实际行动,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并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和壮大,迎接党的顺利召开。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篇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它有坚实充分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属性也要求它必须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工作当中,总有人将这句话作为对他人,对集体的承诺。而我也将这句话作为一种崇高,一种高尚。在党课学习中,我重新理解了这句话。这句话,似乎并没有那般耀眼,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课堂上,老师细致地将这些宏观的理论智慧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打比方,从我们每个人的亲生生活体验上来证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中“服务”二字的必要性和其中道理。为他人服务,这是一种道德方面的行为,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付出,更加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方法。每个人都有为他人服务的必要性,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能收获自己需要和成长,服务他人会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一种满足。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当我们在为某一个体服务时,中国共产党则喊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将服务的对象上升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雷锋。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焦裕禄等等党员都是最有力又最普通的实践者。他们用行动有力的证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指导他们行动的准则,同时,他们也是共产党这个组织中最普通的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在争取自己进步的过程中,为人民,为他人服务的空间是广阔而现实,从周边的小事做起,也可以践行这一宗旨。时时不忘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会让自己变得有责任感,让自己每天都有好心情同时给他人也带去快乐。或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无论带给他人的帮助有多大,都将是我的一种努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