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念青松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目标。这次实习经历让我明白了职场的竞争和挑战,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这段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一

小时候,除了春节,便是最爱这端午。免去一天的忙碌,聚成一堆,笑着乐着玩着。阖家欢乐。

儿时爱惨了老家。每次过端午,我永远是第一个迈出家门的。趴在车窗上,往外望。记忆中的绿粽叶浮现在了眼前,粽香萦绕在了身边。外面的街道空无一人,处处耸立着如同鸟笼一般的高楼大厦,将人情味紧紧的锁在了里面。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说城市是鸟笼,那农村便是森林。每一到过节的时候,便最是热闹的时候。

爷爷家有十多口人。聚在那一个小小的正间里犹如下饺子一般,挤挤碰碰,笑声四起。女人们在庭院里包粽子。奶奶总愿意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洗鸡蛋,说是在那天就应该做那事,太早太晚都不好。男人们在正门前抽着烟,谈论着家乡事。最得意的没过于我们小孩子了。将十五没有点的老鼠灯拿出来,先上演一出老鼠赛跑,跑跑停停,欢歌笑语。但最遭殃的也是我们这群孩子。大人们凑在一起最爱讨论的便是孩子的成绩,每一听到这一溜烟儿那一小群便奔回自己家,帮着母亲包粽子,洗鸡蛋。

每到端午,奶奶一定会讲这个故事。听了千百回了,却总是听不倦。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味道。

进来帮忙抬哟!来喽!一声叫唤,一声应。一个个绿油油的粽子上了锅,中间摆上几个鸡蛋,盖上盖子准备煮了。老家还有一个令我欢喜的那就是灶台,那可是要真正生火的。往里弄上干柴,取一个包水果的纸点着,待燃的差不多了,就扔到里面。这扔也是讲究方法的。要往里扔,往小木头上扔。这才好点。

粽子很快就出锅了,揭开盖子,一大锅水汽向上冒着。打开门,热气开始向外冒,细长的云雾遮住了屋顶,仿佛天上的白云跑到家里来了。整个厨房都是云雾缭绕,如踏仙境。

水汽要等一会才散,可粽子却等不及了。伸出一双双小手,等待着我给他们扒衣服。爷爷很严格,没到点绝不准吃。可奶奶很照顾我们这群馋猫,总是偷拿出粽子和鸡蛋给我们解馋。哪怕爷爷看见了,奶奶也给我们打掩护,让我们跑的远远的,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粽子格外香甜,糯糯的口感和咸甜的味道萦绕在口腔,勾起了内心一阵阵的酥麻。咬到蜜枣的时候,总会甜的牙疼。但每次哭过后,都会去咬下一口,然后再哭。那时候哪家孩子哭的时间最长,哪家的粽子就越甜。端午节成了唯一可以哭的节日。

粽子锅里的鸡蛋味道也很棒。鸡蛋在粽子锅里游过泳后,穿上了一件褐色的外衣。轻轻咬一口,粽叶的香味充斥着口腔。鸡蛋是要蘸糖吃的,甜丝丝的感觉在舌尖上跳舞,在心尖上畅游。无与伦比。只可体会而不可言会。

午饭过后,最让我兴奋的事来了。绑五数。那是由五种彩线编成的一个小绳,分别绑在人的五个地方。颈,双腕,双脖。小姑娘爱美,小时候又没啥饰品,自是最爱绑这东西。看着奶奶的手上下穿梭着,像是织女下凡一般的灵巧。挑。捻。系。转。扣。一个小小的五数就出现在了掌心。小巧玲珑。连父亲也闹着要绑一个。

彩虹般的五色线系在身上。孩子们都争相出街,比一比谁的更漂亮。这个比赛没有冠军,因为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的最漂亮。大人们也都乐在其中。

母亲每次端午节下午都会煮银耳汤,象征着甜甜蜜蜜。可银耳汤刚煮出来的时候并不好喝,又热又酸。让人忍不住将五官皱在一起。每次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都会笑着跟我说:孩子,万事开头难,有时需要等待时机。

到了晚上。男人们还在饭桌上把酒言欢,脸上都有了红晕。女人们在炕上闲聊,扯着家常。孩子们则在外面,将灯点上,四处嬉戏。偶尔有个孩子摔倒了,也都利索的爬起来,继续追逐打闹。

星火点点,每家都冒着袅袅炊烟。明月高挂,家人一起把酒言欢。欢歌笑语,坐在一起扯个家常。醒世铃音,鼠灯中的嬉戏玩笑。

有一种美,叫家乡的风俗。有一种爱,叫故乡的节。有一种人,叫乡人。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二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当大街上孩童们唱起了这首歌谣时,我就知道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了。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给我包粽子吃,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已经忙开了。

你瞧,奶奶先把粽绳、粽叶煮好洗净,剪去粽叶两头,然后把米洗净,把红豆、红枣和糯米混合。奶奶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边做示范动作边说,“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我认真地听着,眼睛盯着奶奶变魔术般的双手。最后,奶奶在中间放了一颗红枣,用线绳缠绕两三圈,系成活扣,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奶奶包得那么得心应手,我也忍不住想露两手。奶奶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温和地说:“玲玲,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细看着点,跟我一块儿包。”我愉快地答应了,心想:包粽子一点也不难。

奶奶先把粽叶平放在左手心,然后用右手捏住粽叶的边,向里翻转卷成冰激凌蛋筒形状。“放糯米,压紧!”,还没等奶奶说完,我的米“哗啦”一声撒了一地。顿时,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奶奶微信着对我说:“遇到困难,不能轻易低头,每件事从不会到会总要有个过程。”听了奶奶的话,我继续包起来,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里乐开了花。

粽子出锅了,满屋皆是清香四溢。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感觉更是香甜无比!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三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端午节作为我国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于20xx年5月20日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于20xx年9月30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罗江平静的水面旁,一位爱国诗人怀着无比的悲愤,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江而死,那位爱国诗人就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

当地百姓闻得屈原投江后,立即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楚国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洞庭湖,可还是没有寻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恐江里的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取来米饭,用叶子包着,用丝线扎着,以免松散,然后把米团撒入江中,口中唤着“鱼儿,鱼儿,莫伤亲人”,后来渐渐地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风俗大同小异,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习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儿头上用雄黄画“王”字,驱五毒,挂艾草、菖蒲、榕枝,饮雄黄酒,吃“五黄”等。

端午节有许多不同的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又如解粽节、菖蒲节、浴兰节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让我们品着粽子,闻着艾草菖蒲的清香,听着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收获知识,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快到20xx年了,过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们用真诚的笔墨,描绘出这些美好的记忆吧!

今年的端午节,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里包的粽子来到学校,这是送给老师的。同学们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粽子,谁带的最大、最多,谁就是最受同学的称赞和羡慕的人。

到了学校,大家纷纷把一袋袋香喷喷的粽子堆到讲台上。看着这么多香甜软糯的大粽子,我心里美美哒!大家都期待着老师快来,猜测着老师看到这些的高兴样,猜测着老师会说什么。“老师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赶紧坐好。

一进教室,老师便被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吓了一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老师动情地说:“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大家的心意老师心领了,可是这么多,老师也吃不完呀,该怎样处理这些大粽子呢?”看着同学们瞪大眼睛等待结果的样子,老师笑了,“咱们一块儿吃掉它们吧!”

这怎么行?同学们都说:“不行不行!这是我们送给老师的,怎么能自己吃呢,回去怎么给爸妈交代啊?”老师开始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师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这么多,老师的确是吃不完呀。你们就当帮帮老师的忙,顺便也都尝尝、品品别人家的味儿,互相点评一下。好吗?”同学们都被老师说服了,不由得纷纷点着头说:“行!行!行!”

我们开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吃着粽子。看着我们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来的分明是母爱!

同学们都说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学在一起觉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吃比在家里吃更香、更甜!这就是和无话不说的“亲人”在一起所有的独特情谊吧!

粽子的香气弥漫了整间教室,这就是真挚的友谊和浓厚的师生情谊呀!这份“粽情飘香”的美好会永远留存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它是最美好的,最快乐的。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五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有的地方还要划龙舟。今天我就在萧山日报小记者活动里好好体验了一把包粽子的乐趣。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粽叶长长的、宽宽的、青绿色,带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先把两片粽叶略微交错重叠在一起,然后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这“漏斗”里面就可以装米和馅啦。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包一个红豆馅的粽子。老师拿来一盆拌好的粽子馅,里面有糯米、红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刚才包了一半的粽叶,右手舀了满满一勺馅料,正好把刚才的“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师发下来的粽绳在粽腰处扎紧并打结。哇!一个还像那么点回事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啦!

接着的第二项任务是包一个肉粽。有了刚才初次成功的经验,现在我就“轻车熟路”了:拿上两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猪肉馅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粽绳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嗯!这回比上次那个包得更好看一点了!

我兴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个粽子,还是个肉粽,因为我喜欢吃肉粽。而且我觉得,端午节学习包粽子,既体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又锻炼了巧手能力,还品尝了美味,真是一举夺得啊!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六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每当粽子的清香在家家户户弥漫之时,端午节就快到了。

于是我们一边品尝着粽子,一边倾听着姥姥轻声细语的述说,于是从老人家哪里,我们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更认识了一个伟大的人物。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它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一个流传千古的爱国英雄,他的身体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思想却透露在他的心血——《离骚》之中。短短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便道出了他的心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的真实写照。可惜,天妒英才,他怀才不遇,投身汩罗江殉国。他的死,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他的死,是百姓的损失。他是为苍生而死,他是为国家而死。但他的死并不代表正义的灭亡,更多的是有志青年都被他的鲜血唤醒。以前我很好奇,一个不去利用自己的有用之躯在有生之年多做着贡献而去自杀的“懦夫”,凭什么能受到人们如此尊重呢?现在我明白了,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屈原的死,是一颗赤胆忠心的见证!如今,屈原可以瞑目了,他已达到了他所想要的结果,爱国英雄一代接一代,数不胜数,但人们只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英雄为苍生而付出了生命。

又是一年粽子香。相信屈原会在水底默默的观看着,然后静静的流着泪,毕竟人们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说过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楚,软弱时变得坚强,骄傲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进取,迷茫时变得自信。让我们心怀感恩,胸怀远大理想,朝着“为中华之崛起”远大目标好好学习吧!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七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欢乐喜庆的春节、粽叶飘香的端午节、美好圆满的中秋节、登高望远的重阳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内涵,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爱国英雄屈原抱着石块沉入了汨罗江。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就把糯米放进竹筒里,煮熟后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要包很多的粽子,有:蜜枣的、蛋黄的和咸肉的,我最喜欢甜甜的蜜枣粽。包粽子前,奶奶会把糯米放进清水里泡上四到五个小时,同时也会把芦苇叶放入开水中浸泡。这样,芦苇也就有了韧性,不易裂开。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先拿出两片一般大小的又长又宽芦苇叶卷成漏斗状,放入一小勺糯米,接着均匀地放入蜜枣或者蛋黄,然后再放入一勺糯米,最后用剩下地芦苇叶把糯米包裹起来用细线紧紧地捆扎好,一个可爱地三角粽子就包好了。奶奶把包好得粽子放进锅里煮,馋得我口水直流。大约一个小时,芦苇叶的清香混合着蜜枣的甜腻就飘进了各个角落。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体现,我们要把每一个节日都要办得热热闹闹,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节日推广到全世界!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八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日记300字:端午粽飘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吃粽子。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动手,包美味的'小粽子。

花生、豆子和米被妈妈掺在一起泡好了,叶子也放在开水中煮好捞出,泡凉水了。我按捺不住兴奋,顺着一个方向开心的搅拌起米来了。哦!对了,还有蜜枣。告诉大家,我妈妈其实也不会包粽子,她请了位阿姨当帮手。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以后就可以包粽子给爸爸妈妈吃了。

阿姨超级厉害。只见她拿起了三片叶子,就跟变戏法似的,一下就窝成漏斗状了,抓了一把米,又在中间放了一颗枣,接着又放了些米,直到填满为止,只见她用手指压紧实,又把口封好,打了个结。就这么几下,粽子就包好了。

长的三角粽和短的锥型粽,包法其实差不多,三角粽只是粽叶卷成漏斗的时候多转一圈,身型因此比较细长,其实包粽子外观不是最重要,不管什么形状,最要紧的是一定要包裹紧,不能让原料漏出来。

我有模有样的学着,可怎么也不会弄。阿姨告诉我手不能松,一定要压紧,这样才不会松散而且口感会更好。在阿姨的帮助下我终于包好了个三角形的粽子,样子怪怪的,可我还是特开心。

闻着家家户户飘出的粽香味,我感受到了传统端午节魅力。煮好的粽子如果吃不完,可以在冷却后放到袋中放冰箱冷冻室,吃的时候拿出直接蒸或是煮熟就可以了,味道是一样的。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九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就快到了,艾叶绿起来了,集市里热闹起来了,外婆的手也忙起来了。

乡下去,小溪旁,石桥边,满是大片大片金黄的向日葵。年久的老木屋孤零零的站立着,门前的藤椅吱呀、吱呀的左右摆动,似乎在诉说着那无尽的往事,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

连绵树荫下,小草青青,百花嘤嘤,外婆架起一把木椅,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她将淘好的糯米端出来,洗尽的艾叶绿的发亮。再端出煮好的红豆沙,顿时香甜扑鼻。小时的我,常常忍不住豆沙的诱惑,趁外婆不在,总要偷偷尝它一口。外婆可真似个魔术师,那半成的粽子在她手中来回翻转,折叠,便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三角体了!如此娴熟的技艺应该唯外婆一人独有吧!外婆拿来麻线,娴熟地在粽子周围来回缠绕,不一会儿,一个粽子便完成了。她总是说,红色的线用来扎纯米粽子,而黄色的线用来扎红豆粽子,这样便于区分。

时间飞逝,转眼已夕阳西下,外婆也完成了一天的劳作。她将粽子分门别类,放到不同的竹筛里,进了蒸笼。

刚出炉的棕,香气扑鼻,外婆搬来一把藤椅,让我坐下,在这儿看夕阳,刚刚好,她笑着,又将粽子端了出来,我们就在黄昏落日下,一老一幼,度过了一个盼望已久的、温馨的端午节。突然,我脱口说道:外婆的粽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外婆笑了,脸上的沟壑深深浅浅,我,也笑了。

端午的热闹从未停息。

外婆的棕香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底。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正好今天就是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去姥爷家吃粽子。

到了姥爷家,姥姥马上端出一大盆粽子,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形的。三角形的粽子是用青青的芦苇叶包的,长方形的粽子用的是棕色的菠萝叶包的。拨开一片片紧紧包裹着的粽叶,粽子发出了一阵阵清香,我忍不住惊叹道:“这比大白米饭香多了。”姥姥问我:“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妈妈却胸有成竹地说道:“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他是个爱国人士,人民为了纪念投江自杀的屈原,于是包粽子扔进河里,这样,那些鱼虾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了。于是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哇,原来端午节还藏着这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不仅吃了美味的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真是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的这天,妈妈包好了粽子,就放进大锅里足足煮了一晚上,煮粽子的锅里飘出一股股清香,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里就全是粽子的香味了。我闻到了,嘴角边不禁掉下了滴滴口水。

妈妈掀开锅盖,从锅里拿出了各种形状的粽子。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角形的。解开绳子,粽叶轻轻地舒展开,米团从细腻而光滑的粽叶上慢慢滑下来,沾一点糖,轻轻咬一口,啊,那清香便从我的嘴中传了出来,粽子,实在是太好吃了!

这时,弟弟循着香味过来了,他看见剥开的粽子拿起来就往口里塞,左手一个,右手一个,狂吃不已,妈妈被弟弟逗笑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弟弟用小手摸着黏糊糊的嘴角,开心地说:“啊,真是太好吃了!”“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当然好吃了!”我大声告诉弟弟。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一

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最为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上山采青,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挂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我们家乡人包的粽子,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别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点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粽香,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二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让人的心情不能不好起来。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他买一个小兔子,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许多美好的祝愿。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端午这天,我们会在鼻子、耳朵、额头上抹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可以免受虫蛇伤害。用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三

端午要到了。端午都吃粽子。每到这个时节我都会想起母亲跟婆婆。

我走出校门到23岁成家前不会包粽子。这可不是母亲失职不教,母亲什么都想我离开她时都会做,我,就偏不学,任她打骂,我自半分不改倔强。没办法,母亲是怀着教女无方的愧疚心情把我嫁掉的。我还看得出来,老人家不光是愧疚还有忐忑与不安,总是怕被人退掉她这愁嫁的女儿。不然为什么我每次抱怨接收我的人这不好那不对时,她都很少顺我意说话?结婚后我也十几年都不会包粽子。但是我很虚心,十几年每年端午都不厌其烦的学习。我求知的态度那就是古先闲的名言:孺子可教也!可我真的不好教啊!我跟婆婆一起住了整整十七年,第一年我没张罗端午应节的吃食,从第二年开始到婆婆去逝前两年里,十四年的时间,我从默默地看老人家包到底气十足的跃跃欲试,我心想凭我这玲珑心性,纤纤巧手包个粽子还不是手到擒来?事与愿违。事与愿违啊!我和婆婆围着糯米盆,手里一张粽子叶在手,抬头看婆婆先把粽叶根子这边往里弯在根部围城个圆椎漏斗样的椎体,一手轻轻的把泡好的江米填进粽叶围好的圆椎体里,每次填米都带里点水,水的作用是让粽米实诚,合上棕叶,再用煮泡好的马莲叶拦腰系好,这就算包好了一个。

怎么样算是一个好看又结实的粽子呢?我看会了要领,觉得一点都不难,首先粽子不能包太紧,紧了粽子中心的米不易熟,而且就算是压力锅压熟的,这样的粽子也缺少那种粽子独特的软糯口感,就跟焖干饭水少了的口感一样。也不能松,松了煮的时候易变成一锅粥,由于煮粽子所需的火和煮粥不一样,这锅粥很难下咽的。至于怎么样算是包好了,只能用成果来检验,操作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可参考。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厨艺精深与神秘,流程一样,量多量少,火候需要在不断的操作与学习中把握。但凭经验与灵性。所以吃也是一门学问——那叫饮食文化。

我看得明白想得透彻,但却没包出一个成型的粽子,还好像小孩子不懂事捣乱一样。水呢弄湿了地,我自己还好似雨淋湿了一样的狼狈。那时,市面上卖的粽叶宽的很少,我买的又是那种三四张才能包一个的叶子,很见功夫的。包时我的笨手不是把叶子弄皱了就是弄坏了,彻底用不上了,眼看着叶子就要不够了,婆婆说,你这回可别包了,你就看吧,多看几回就会了,不急。也是,都浪费了,还没处买了呢。

第一回在婆婆面前就没干好活,但是奇怪,我没像在母亲跟前那样不快,也没感到有多囧。机会好多呢,来年接着学!

这一学就是五六年。我是没半点长进。宽的窄的粽叶我都买过,草成几个稍有点棕子形状的作品,但经不住水火的考验,偶有能端上饭桌的又像个另类:三只角。又有一样,脸皮愈来愈厚,看着那些残次的作品竟然不会脸红了。时常在糯米盆前笑的腰都直不起来。而我笨成这样却没听到过婆婆当面旳指责与申斥,看着我越来越没正形她的笑有跟母亲一样的.怜爱。这点我不是自恋,那么多年我学不会包粽子的笑话,我没在别人那里听到过传言。曾经就有一个做婆婆的在外人面前把儿媳妇包咸了饺子,说成是怕给别人吃故意弄咸的。而我婆婆那时候还很贤德的。我念她曾经的好,对她后来对我的态度始终恨不起来。我喜欢做事有始有终。当初她喜欢我时说我是个善良好心的媳妇,我就照着她的意愿始终不变的做,一个心眼看别人的改变,却怎么也学不会改变自己。被人误解也不解释。我就在那里守住我一颗不变的心。

我还是每年跟婆婆一块包粽子过端午。这一年,我正跟婆婆捣着乱呢,三嫂来了,一看我手拿粽叶一招一式学婆婆动作,她上来轻轻拍我一下:你可别跟她学了,一辈子你也学不会。我听她的意思,我学不会这事责任全不在我,立马有了自信。说说,怎么意思。三嫂笑着让我看婆婆怎么包粽子的。我使劲瞪着眼睛瞧,瞧不出啥来,老人家包粽子的动作多熟练呐,两只手灵活翻转间一只粽子就成形了,且绝对是免检产品。三嫂说你再看,把你自己的手跟她好好比对一下,这句话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我笨呐,三嫂急了,你看看你拿粽叶的手跟她是同样的吗。这一说我猛然发觉,真不一样。老人家左撇子!我左手拿粽叶,右手填米,她正相反。等填好了米,合上棕叶那一环节偏差就出来了。我左手该动时我须看她右手动作,但是由于我没发现我们不是同侧手做一样的事,她的动作怎么完美我也找不到学习的点。这教学不同步。几年来都是徒劳啊。

三嫂和我一样都是用右手干活为主的人。她教我我就学会了,婆婆也很高兴,说终于吃到我包的粽子了。我夸下海口说从明年起,您就擎等着吃现成的吧。这一回给母亲送粽子时我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母亲夸我真是进步不小啊。

可是,再包时,我面对婆婆又忘了怎么包法了。使劲回想着三嫂的动作,眼里看的又是婆婆的手,不觉间我不知道我哪只手是我干惯了活的手了。心急得不行,又想把自己干活的习惯忘掉,干脆学婆婆就使左手了。学到半道,左右手都不听大脑指挥,不知该怎么用手了。整个一个邯郸学步啊!

接下来的几年,我是金庸笔下的段誉,凌波微步,飘渺虚幻,时有时无。你越是特别想要展示时千呼万唤怎么急也不会;放下一颗急切的心,不知不觉间又手到擒来。就是一句话,别真把我当成手艺人。我只是偶尔能玩出几个算得上粽子的造型。还是只有劳累婆婆了。

然而婆婆年纪越来愈大,坐着不动包粽子,腰腿受不了,零八年时,我就决定自己包。由于没有多大信心,我是趁着中午都午睡,不会有串闲门子的人,躲在厨房里一个人偷偷地包。弄皱了好几个棕叶还是包不成样子,有点泄气,要么还是等婆婆睡醒了让她包?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儿子从外边回来,问我:妈这东西有这么难弄吗?我说不难,你包一个?一会我又对他说,我不学了,看人家西院你姑啥也不用自己做,粽子都是儿子准丈母娘给包好送来的。等你找女朋友时也挑那丈母娘给包粽子的。儿子听我说完笑着气我:妈,那人家要找个婆婆给包粽子的呢?我这是落了口实给这小子了啊?还气不得,我不就是那等婆婆包粽子的媳妇吗?我这也学学周教授不蒸馒头蒸口气。——我比较超前了。但那时真不到有个周教授。

要么说人还是要有志向呢。我自己跟自己较量的结果是,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四个角还很有灵气呢,松紧还适中。起锅时,锅里水汤清亮,没有几粒漏出来的米,看那一大锅粽子,绿绿的飘着竹子混合糯米的清香,陶醉,自豪。没出息,我馋了。

婆婆和母亲吃到我完全自己包的粽子时,跟我一样激动,都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吃到你包的粽子真是不容易。临死还真吃着了。

第二年婆婆就走了。母亲比婆婆晚走一年,她吃到两回我包的粽子。

我想给她们包好多好多的粽子。

我学会的太晚了。

好多事情都让人始料不及。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四

又是粽叶飘香时,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包着粽叶的粽子的模样。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户户是要腌制鸭蛋,浸泡粽叶的。因为妈妈工作忙,加上她对这些传统的节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从未见过自己家里有这些迎接节日的准备,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会托人送来煮熟的粽子和咸鸭蛋的。

端午节总是在上学,是没有机会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买来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净粽叶,挑出破损的叶片,撕成条状,搓成细绳备用。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务,把木盆端到堂屋,准备好粽叶和装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了。

她是怎样随手就把粽叶在左手中完成一个圆锥形的样子的呢?尖尖朝下,大头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叶里,然后双手像变魔术似的,就几下,手中出现一个饱满的、被捆的五花大绑的三角形的立体的粽子。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烧一大锅热水,放进刚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净的鸭蛋,不一会,蒸汽袅袅,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样子,等烟雾散去,灶台上,装好汇成商学院一盆粽子和鸭蛋。

下午,这些粽子和鸭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妈妈浸泡在凉水里,静待第二天的到来。那含着奶奶手指血丝的粽子,到底会被谁吃呢?这并不重要,因为每一个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来我吃过很多种类的粽子,有同事的妈妈亲手包的,有学生家长亲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尝过一些所谓“天价”的粽子,但总是没有小时候,我吃过的那一两个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贴。

没有爷爷奶奶的小镇,能算故乡吗?没有奶奶亲手包的粽子的端午节,算是端午节吗?

又是粽叶飘香时……。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五

这是去年飘雨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满了馨香,今儿把艾香散飞,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那时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们最为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上山采青,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挂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这种传统,到今天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都会像以前那样,到青草凉茶铺买来给我们弄叶子水来洗澡,只是现在没有以前的那种采摘的乐趣了。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别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点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家乡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热门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六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五月初五——端阳节。

回想过往,记得有一年端午节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清早,一阵浓郁的糯米夹杂着粽叶的香味把我从梦中唤醒了,来到客厅,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材料,有粽叶、棉绳、鲜肉、花生、蜜枣……真让人眼花缭乱,馋得我口水直流。

只见奶奶将两片粽叶重叠在一起,将大的一头圈成一个漏斗的样子,然后放入米,再把多余的叶子顺着漏斗包裹起来,最后将绳子横在三个角之间,绑好两个角,这样一个粽子就诞生了。我在奶奶旁边耳闻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

开始动手,我拿出一大一小两片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里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比想象中顺利地完成一大半。可是,当我再把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了,接一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掉一点点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总算到了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看我大显身手,我接过棕绳,先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又打了一个蝴蝶结。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下绳短的部分,“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目瞪口呆,又无可奈何,只好跟着步骤又重新包了几个粽子。当锅中有热气时,我终于吃上了我的可口粽子。

包粽子太不容易了!回顾过往,我想起了老师的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前人劳动得来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一定要学会珍惜一点一滴,努力拼搏,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人生!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戏剧表演实训心得体会范文(2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值得大家仔细阅读和思考。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

    优秀诈骗法制教育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绩和失误,从中学习和成长。接下来是一些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伴随着温度的升高也迎来了我们五月份的

    专业图书馆员培训心得体会(汇总23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通过个人对培训过程和内容的思考,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150字

    最新读詹天佑有感读后感(案例14篇)

    读后感是通过文字记录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而产生的一种写作形式。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优秀运营管理工作计划及目标范文(16篇)

    通过写工作计划范文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从而更好地执行和完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工作计划范文的实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计划起到一

    热门高中生免学费申请书大全(16篇)

    在申请书中,我们需要举出相关的例子或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能力和经历。申请项目资助需要一份令人信服和有说服力的申请书,以下是一份得到资助的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

    优质稻草人里小白船的读书心得(模板19篇)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整合和梳理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文章,供大家参考和欣赏,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精选鉴定珠宝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写心得体会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有助于我们学以致用。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

    优质北京收获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工作后,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随后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作者所写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023年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党员心得体会能够反映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思想、观念和态度的变化与提升。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些党员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xx年3月22日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