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词的演讲稿篇一
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以下就是小编收集的立秋古典诗词,欢迎鉴赏。
立秋古典诗词11、《立秋》
作者:吴藕汀
檐果栏花落叶惊,瑶池仙种正滋荣。
立秋欲试鸣虫候,砚北先听蝈蝈声。
2、《立秋》
作者: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3、《立秋前一日览镜》
作者: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4、《早秋客舍》
作者: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5、《立秋日》
作者: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
6、《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作者: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7、《岳州看黄叶》
作者: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8、《霜叶飞》
作者:方千里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
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
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
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
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
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
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
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多少。
9、《落叶》
作者: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0、《和杜录事题红叶》
作者: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11、《一叶落》
作者: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立秋古典诗词21、《次韵张慵庵立秋有怀》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西风一叶未为稠,积雨寒添客思秋。
试以物情观燕垒。可无心事寄菟裘。
砚何堪办三钱水,竹岂能逾十稔楼。
真是先生有归兴,不应如我雪盈头。
2、《六月二十三日立秋喜闻贼平镇将凯回归府官俱》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3、《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4、《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5、《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6、《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7、《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8、《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9、《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10、《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古诗词的演讲稿篇二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古诗词的演讲稿篇三
1、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2、月中相思人,杯里断肠魂,离恨昨日梦,无言难回绵!
3、鸳鸯枕上梦相异,龙凤被中心相离。了却前世今生事,娶得天涯陌路人。
4、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一切借口均属废话 都是用以掩饰不愿牺牲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3、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6、嫣然一笑,不饮三杯,怎知伊那桃李兮!
17、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18、谢谢你给的.、你拿走的一切。
19、相思一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0、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21、梦里看花花满楼,姬妾从良;亭间学琴琴弦断,无尽凄凉。
22、漠思回首,明月当头,只是晚风不识愁,无语寄风流。
23、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24、且恁红妆千裳,也不敌汝独饮觞 。
25、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8、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29、梦不瞒忧,酒难湔泪,愁来无计相回避。蕙炉香袅断肠纹,倩魂摇曳风灯里。
30、落叶坠,百花美,繁华落地,唯有轮回…
31、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32、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应声!
3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4、花已选择归宿、绿叶却还未知零落到何处、陌路心意碎
35、花蝶围花蜂,花蜂不知情。 但愿天长久,陪你到永久。
3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7、独立小桥人未识,一星如斗看多时。红楼隔雨相望冷,竹帛飘灯独自归。
38、豆蔻年华,藐视心跳,乱了思绪画离骚。
39、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40、当你凯旋归来,我们并肩看天地浩大。
古诗词的演讲稿篇四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诗词的演讲稿篇五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古诗词的演讲稿篇六
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忧患意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理性地认识自已,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日本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举国一致的“忧患意识”,他们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写着“日本国土狭小,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要亡国”,正是这种意识,给日本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并创造了今天的奇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有无强烈的忧患意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在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鉴赏课在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中的作用。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普遍存在于中国艺术、美学乃至史学、哲学之中,在诗歌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在诗词讲授中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的内涵
忧患意识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较模糊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所谓“忧患意识”,亦即人们基于对陷入困境抑或对于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利情况所引起的一种情感反映,它蕴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中各种不合理因素的尖锐批判。也有人认为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嘲蒋寅先生把忧患意识区别为忧和患两种情态,认为前者侧重于对既成事实的愁怨哀伤,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既成、更多是未成事实的忧惧或焦虑,并举例说“如果说‘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是忧的话,那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患了。”由此认为“前者是较感性的,后者则较理性;前者是消极的,后者则是积极的。这样的区分有点生硬,实际上两者密切结合在一起。忧是患的前提,患由忧而生。正是经过无数次忧的具体体验,人们才形成了患的意识,把消极的情感转化为积极的富有实践精神的意向”。虽然学者们对忧患意识的内涵理解有分歧,但普遍认同忧患意识来自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
二、古典诗词中的忧患意识
修养,由此将忧患意识化为个体人格内在的历史责任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自然成为历代知识分子自觉肩负起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传统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天下意识。
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古诗词忧患情结中十分重要的一类,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黍离》篇,据传说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黍离》篇开创了中国古代忧患诗词的先河,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我国文学史上涌现了无数爱国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励诗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抗争,写下了众多充满忧患意识,激荡着爱国情感的不朽诗词。屈原、杜甫、张元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秋瑾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对民生疾苦的悲悯
忧患意识的另一类重要表现是对民生疾苦的悲悯。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价值是“民本论”所以忧患意识是一种天下意识,诗人不仅关心国家的命运,对民生之苦也多有关切,充满同情。这一类诗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怨刺和批判,二是对民生疾苦的的悲悯。二者往往表现在同一篇诗词中,密不可分。《诗经》中的《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蹲沓背憎,职竞由人。”其精神实质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屈原曾“哀民生之多艰”,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感叹“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还有自居易、杜牧、陆游、张养浩等等。可以说,这一传统从未中断过。这其中,忧民意识最突出的是杜甫和自居易。
(三)对人生苦痛的感·既
忧患诗歌的另外一类是对生存之痛的感慨。相对永恒的大自然来说,人的生命是短促的;相对于强大的政治社会来说,个体的存在是脆弱的。生存的焦虑、生命的追问是一个千古话题。从古诗十九首到元曲,对生存之痛的忧患之情随处可见。
1.怀才不遇的愤懑
怀才不遇是封建社会文人的普遍现象,现实的黑暗与诗人的理想存在着极大的反差,悲时伤世,哀叹人生多艰,就成了一种渲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这类人生忧患蕴涵的是封建社会文人们山河含恨、吴钩空握、岁月流逝、壮志空怀的忧郁、苦闷。
2.忧生之嗟
忧生之嗟重点表现为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感叹。这方面的忧患意识在古典诗词中表现 的内容比较复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2)珍惜生命,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永恒价值的积极进取态度。有的人是明知人生有限,在生命的紧迫感中,雄心不减,更加渴望建功立业,赋予有限的生命以不朽的价值。曹操、苏轼、辛弃疾等就是这样的英雄。曹操《短歌行》在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时,想到的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苏轼在苦闷:“人生如梦”时,向往的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渴望为国建功立业。辛弃疾哀叹“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时,梦想的仍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由于把个人与社会联系了起来,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个体的忧患就上升为一种社会责任感。(3)把个人的生命融人历史的长河中,超越个人忧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想真正超越忧患,必须换一角度来看待人生。在这方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真正体现了人生的智慧。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短暂的人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了终极价值。
三、忧患教育的实施
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凝练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长久的探讨、回味;其博大精深的忧患意识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掘其中的精华并加以继承。
(一)把忧患诗词作为一个单元,精选其中的代表作,集中讲授
中国古典诗词流派众多,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讲授时应该进行整体设计,把忧患诗词归入一个单元,集中讲授。忧患诗词的总论部分讲解忧患意识的内涵和古典诗词中忧患意识的发展、特征,使学生对忧患诗词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精选其中的代表作分类讲授,使学生在对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的欣赏中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把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二)联系现实,重点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等,某一方面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因此,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把增强“忧患意识”这一重要命题,摆上了党的议事日程。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美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经过千百年历史风雨冲洗和陶冶过的优秀篇章,以其丰厚的思想美、艺术美曾吸引过教育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因此在古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在讲解忧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时,应引导学生联系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他们明白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便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回归,使他们真正能承担起复兴中华的伟业。
忧患意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个人、个体对于人生前景不确定的焦虑感,是一种个体内心的紧迫感。这是由于人作为生物体的脆弱和大自然与社会无比强大及其不可预测性而导致的。然而,正如没有阻力,生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样,没有忧患,人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生命的力量和强度只有依照阻力的大小才有可能表现出来,与之相同,只有忧患和苦恼才有可能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返回他的自我,而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个体的忧患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一种人生智慧,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法。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生存压力大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压力,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责。我国古典诗词忧己意识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对这类诗词进行鉴赏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因势利导地对大生进行挫折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人永留低谷,人在顺境,要居安思危,积蓄足够的能量,准备应付逆境的到来。人在逆境则要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九死不悔的勇气,坚信顺境就在前方,唯有奋斗才能赢得生机和希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体的生命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才能突破狭隘的个人主义,跳出个体的忧患,积极进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