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的导游词优秀

时间:2024-12-23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西塘导游图篇一

西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亦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是关于西塘古镇的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景区游览推荐线路】

大家好!我叫苏杭,今天由我为各位讲解西塘古镇,希望你喜欢。

【古镇概况】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它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西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242019年前,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而其中的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它是水乡特有的建筑,其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除此之外景区内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西塘的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中外游客。西塘街道大多有廊棚覆盖,使商贾贸易、行人过往无雨淋日晒之忧。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形成了多处“一线天”。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杨茂、张成是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红技法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元代漆器作品的最高水平。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他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顾锡东: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顾锡东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写下了大量剧本,其中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很多明清建筑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之后大多仍保存完好,依然是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大有“小河穿市过,人家尽枕河”的味道。除此,西塘在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就有石桥27座,古弄122条以及千余米长的廊棚。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

【大门-五姑娘主题公园】

新造的大门很是典雅气派,入门后,我们从五姑娘主题公园步行一刻钟左右才能到达古镇游览区。

【沿途讲解】

在西塘流传着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清末时期,塘东村的杨家地主小姐五姑娘与长工徐阿天相爱,遭到了异母胞兄的反对,被迫害致死。后来她的爱情故事被编成田歌,在这里传唱了一百多年。

正月梅花开来是新年,

窑岸村东浜出了一个徐阿天。

阿天哥哥屋里穷来无饭吃,

要到方家浜杨金元拉屋里去做长年。

做长年来话长年,

小小工钿勿连牵。

五姑娘摇手跺脚,

跺脚摇手,

捧出一碗茶来给阿天哥哥吃,

双眼眨眨,

盖碗底下托出两个白洋钿。

根据嘉善田歌改编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

根据这个故事,在古镇西塘西线入口处建造了占地3000平方米具有西塘水乡特色和人文历史的五姑娘主题公园,其中包括五姑娘雕像、独瓦亭、水上舞台等。独瓦亭是徐阿天在当窑工时为表达他对五姑娘的独一无二的爱情,而特意烧制的一片瓦盖成一个亭。在亭里挂有一口钟,上面刻有他们两人在这里相约的情景,和一见钟情的文字。

田歌是西塘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毗邻地区,是中国宝贵的地方音乐文化遗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编的音乐剧《五姑娘》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并且在1954年,由已故的越剧创作家顾锡东改编成越剧《五姑娘》,由浙江省越剧团演出,夏衍看了戏后,非常赞赏,特在《人民日报》撰写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土生土长的西塘人,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写下了大量剧本,他从小爱好古诗词,解放初参加西塘镇宣传队,边演戏边写演唱材料。其中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五女拜寿》还被拍成电影,影响极为广泛。顾锡东不仅为中国越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的戏剧文学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财富,还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尤其是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对嘉善田歌的继承和发展给予了不少的支持。正月梅花开来是新年,窑岸村东浜出了一个徐阿天。阿天哥哥屋里穷来无饭吃,要到方家浜杨金元拉屋里去做长年。做长年来话长年,小小工钿勿连牵。五姑娘摇手跺脚,跺脚摇手,捧出一碗茶来给阿天哥哥吃,双眼眨眨,盖碗底下托出两个白洋钿。1954年,在浙江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以沈少泉为领唱的,有七人组成的田歌班,演唱了田歌《五姑娘》,那小河流水般节奏自由,悠扬悦耳,娓娓动听的歌声,简直把观众带到了青翠碧绿的水乡田野上。那五姑娘与徐阿天纯真的爱情和悲惨的遭遇,又赢得了多少观众的同情和感叹。此后,大型越剧《五姑娘》诞生了,并到北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的献演。接着,有十余个地方剧种移植了《五姑娘》。

田歌,在嘉善源远流长。每到蝉呜初歇,流萤闪闪的夏夜,阵阵田歌声就会从一个个纳凉农民口中自然飞出;每当新秧初绿,春光旖旎之时,首首田歌就在阡陌间飘荡……唱短篇,唱中篇,更喜唱长篇。或三人、或五人、或七人,自成一班。有领唱,有和唱。那四句、八句的短歌,犹如枝头的小鸟呢喃,象岸边细浪低吟;那洋洋洒洒的百句、千句的中篇,象春风绵绵,象稻浪滚滚。有的一问一答,借物比兴,有的十二月伴花名,自成一体一首首田歌,都真切地反映了当地农民群众的苦难和希望。高亢处嘹亮激昂,低回时缠绵悱恻;有的以歌当话,如诉心曲;有的如小河流水,欢乐的叮冬中有凄切的呜咽……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江南一带,由于天荒地自,到处毒蛇狂舞。特别是农民在耘田时,因双脚要跪在下面,面带罩具,因而很难看清秧苗的行距,两手只得瞎摸,时时会碰到赤练蛇,有时咬伤人,有时致人于死命,闹得于活很不安宁。这一带有几个聪明的农民,为了防止这种毒蛇的残害,就在耘田时高声喊叫,想把毒蛇吓跑。有的识字的农民根据古书上一些精采文章的题目、大意,经过自己头脑的加工,形成了一种通俗、流畅、易懂、易记、易唱的歌,并且每一节都有一只有趣的故事,在广大佃农中广泛流传。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地对唱着。有的是一人起头唱一句,其余的人跟着此人重唱这一句;也有的是好几十人对唱轮唱的。接二连三的歌声,震动附近田野,也惊动了毒蛇。当毒蛇潜伏在秧苗内,听到这声音,便惶恐地逃跑了。唱歌既防御了毒蛇,又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田间生活。所以唱田歌的人越来越多。

《五姑娘》可以说是嘉善田歌的代表。它在嘉善县农村几乎是家喻户晓,能唱《五姑娘》的何止千人!传说,五姑娘与徐阿天的爱情悲剧发生在清朝咸丰年间。五姑娘的家在嘉善县洪溪乡塘东村方家浜。她姓杨,父母早亡,家里只有一个哥哥叫金元。因她排行第五,所以叫五姑娘。徐阿天家住下甸庙乡窑岸村东浜,与方家浜相距三里地。他原姓蒋,因为哥哥姐姐出生后就死去,父母就把他过继给一户姓徐的人家,改为姓徐。他家中贫困,以做长工为生。十八岁那年,经人介绍来到杨金元家,在讲工钿时,他与杨金元发生了争执。争执声惊动了杨金元的妹妹五姑娘。五姑娘隔窗一看,立刻产生了一个主意。原来,徐阿天生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而且农活件件精通。据说他捻河泥时,河水可以不会沾染脚上的白布袜。同时还能唱一口好田歌,附近一带很有点小名气。徐阿天上一年在对河的陈家浜做长工时,五姑娘到河边淘米洗菜,隔着江经常见到,心中早有爱慕之情。现在,五姑娘见哥哥克扣徐阿天的工钿,深怕徐阿天生气不做,就急急忙忙走出来,手托了两碗茶,一碗给哥哥,一碗给阿天。给阿天的那碗,在盖碗底下放着两个白洋钿,示意阿天留下。阿天是个聪明人,对五姑娘也早有好感,心中有数,就留下来。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方家浜隔壁的林家埭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周围各村男女老少都去看庙会,五姑娘却装病与徐阿天躲在房中叙私情。五姑娘盛饭时,把剥好的白焐蛋藏在阿天的碗底里,夏天吃西瓜,把最好的西瓜放在阿天的枕头边;做点心时把糯米做的白糖馅团子送到阿天做活的田横头有一次,杨金元突然在临近中午时从洪溪镇上回来,肚子饿了拿起桌上的饭碗就吃。谁知,饭底下有两只白焐蛋,他知道了这里面的蹊跷。有一次,徐阿天从地里回来要进屋调换工具,门锁着,五姑娘正巧在杀鱼,双手沾满鱼鳞。她让阿天自个儿到她胸前的衣袋里取钥匙,又被杨金元看见了。这下,杨金元拿出一把刀,一根绳子,关紧了大门,让五姑娘自己挑选粱上死还是刀上死。五姑娘不愿死,她要活,要和徐阿天一起活着。她想与阿天一道逃走,但是阿天不见了,被她哥哥赶走了。五姑娘悲痛地呼喊:“阿天,快快来吧!”当徐阿天得讯赶到半路时,杨金元已紧闭着大门,把五姑娘活活地勒死了!五姑娘死后,徐阿天化装成一个挑换糖担的卖糖人,半夜里把五姑娘的灵位偷走,供在自己家里。杨金元知道后,又下狠心打断了徐阿天的脚筋。徐阿天丧失了劳动力,只得摇“敲梆船”沿村讨饭,最后在忧伤和贫病中死去。当五姑娘死时,一个姓顾的裁缝师傅,被杨家叫去替五姑娘做落材衣,知道了五姑娘的遭遇,深感同情。顾裁缝又是个有名的田歌手,就用“十二月花名”的形式,唱出了田歌《五姑娘》。于是,很快就传开了。

【护国随粮王庙】

俗称“七老爷庙”,始建于明代末年。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饥荒,饥民累累,当时七老爷督运皇粮经过,看到饿殍遍地而不忍,竟将皇粮尽施于民,他自己知道私自将皇粮散发给民众是死罪,于是就在雁塔湾河里投水自尽,附近一带的老百姓得救了,他们为感念这个清官,而集资为他盖了一座庙——七老爷庙,香火很旺。在西塘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老爷姓金,家中排行老七,人称金七。七老爷投河自尽后朝廷查清真相,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七老爷庙也同时改名为“护国随粮王庙”。 在七老爷庙里还挂了很多形似叶子的香包,称为秋叶,因为秋天象征着丰收,这些叶子都是当地60至70岁的老人家手工缝制的。两侧大柱上的对联:“旱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虽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记述了七老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沿途讲解】

七老爷庙会: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爷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 七老爷庙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生日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会有隆重地庆祝仪式,庙会把七老爷的神像抬出庙门,从晚上11时许出发,经过既定的路线走,每到一处,都会迎来很热烈的欢迎,一路上旌旗飘飘,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直到第2天下午,才回到庙中安歇,于是开始演戏,连演三天。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摇燥船,荡湖船,踏白船等民间文艺活动。

从农历四月初二的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烧头香,有些则是通宵达旦的念经、求神拜佛,祈求岁岁平安,晚上在庙内还有香客自组的社戏表演。出会定于农历四月初三清早,出会时所抬的七老爷是他的"座宫",即七老爷的塑像,出巡前,所有的绶带、轿班都守候在暖阁,时间一到,即由4名绶带抢出暖阁,同时有大批太保助威,出巡时按照既定的路线走,沿途设有"社棚",善男信女们在七老爷休息的厂棚内迎接,"社棚"内还设有供桌,摆有鸡、鸭、鱼、时令干鲜水果等祭食,这叫迎会,另外也有各色各样的役色,如起马牌、开导锣、龙虎将、红、绿、黄、白、黑五营等,各役色分别由各业议定担任,如龙虎将由绸布业,黑营由煤炭业担任,一路旌旗飘扬,调龙舞狮、打莲香等一些民间文艺汇演也会在出巡队伍中。庙会期间,在镇的各条街上,各种当地的文化活动也纷纷展开,打莲香、扭秧歌、调龙舞狮、打腰鼓、荡湖船、挑花篮,人们用不同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守护神。

【醉园】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可以生活在盆景中,你可相信?

我们现在要拜访的这个宅子取名醉园,这里的醉可不是让你喝酒买醉。醉园,有三层含义,一则与他的正厅醉经堂相关,二则与园内景色醉人有关,再则这所宅子的主人王氏父子二人沉醉于版画艺术。来了的人不知道会不会醉,但我是醉了,是被那宅院中的景色幽幽所迷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醉园并不是一个景点而是西塘家庭文化的具体展示,这是一户王姓人家,世居西塘。

这所宅院原本是五进的院子,现在为四进,因为改为景点对外开放,所以大门已然不象一户人家,而上分为了左入右出的通道。开始还真没太把这里当回事,觉得小来小去的一个小院子,只是越往里走越看出点门道来,整个院落的格局很有意思。左侧进入是一个回廊,回廊中陈列着关于醉园主人一家的介绍。原来醉园可非一般人家,从现在的主人王亨往上说,他的祖上是清康熙时代的书画家王志熙,他的父亲王慕仁也是精通书法的大家,所以王家就是我们所说的书香门第吧?透过回廊的窗可以看到一处小花园景观,我想了很多形容这个花园的词,最后还是用了“花园景观”,因为这里太象小儿国了!如果说西塘整体是一个大景观有水有桥,而醉园同样是个小景观,因为这里同样有水有桥,园内有一小砖桥,高约一米左右。虽然桥小,但人可以从砖桥上走过,是西塘具有使用价值的最小的砖桥,这桥只需你一步就可以跨过,他是一种微缩的景观。

目前宅院里住着祖孙三代5口人,几十年来,凭借着自己对版画艺术的满腔热爱,创作了无数版画作品,并先后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受到了专业人士很高的评价,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王小峥也爱上了这门艺术,父子俩的作品大多以水乡为题材,构思新颖,刀法圆润,风格清新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醉园的总体建筑为江南园林式,醉园的名字是主人醉心于四书五经的诠释,体现了西塘人浓愈的文化氛围,园内有座百年历史的古砖台,期间假山、秀水、清苔、古藤,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花园的尽头就是这座宅子的灵魂--醉经堂。我想王氏家族的先人们在修这样一个宅院,并把正厅取名为醉经堂,也许正是寓意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沉醉于这诗书经典之中!

在醉经堂里,有一位老者,头发雪白没有一根乌发,带着一顶毛线帽子,很朴实但精神很矍铄。他怎么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工作呢?呵呵,这位老先生便是宅院的主人王亨老先生,他把工作室设在这里,每天还在进行创作,同时也把自己的作品当做西塘的纪念品出售,王老先生的作用取材基本都是西塘的桥、水、棚廊,月色,小船……所以带上一副回家就如同把西塘的景致带了回来,而且价格很公道,还可以得到王老先生的亲笔签名。墙上王老先生自己的座右铭——钟表的指针周而复始地绕着圈子,而时间则径直向前走去,很值得回味。有思想的老者,可以赢得忘年的朋友,因为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岁月的积淀总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总不由得引人沉思。

【沿途讲解】

镇名由来: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看到这个湖荡风景秀丽,盛产翠鸟和红菱,这两物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间,就以“祥符”两字称呼这个湖荡。

这户唐姓人家,有弟兄两人,在祥符荡边乐悠悠生活,后来分了家。兄居荡东边,人称东唐,弟居荡的西边,人称西唐。后来哥哥这一房逐渐衰落,弟弟这一房,小辈十分兴旺,就象一棵树,生出许许多多树、枝,所以,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唐”字边上加个土,叫做西塘。古镇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塔湾街:塔湾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庙名雁塔禅院,又地处市河转弯处而得名。七老爷最后就是投身于塔湾街的雁塔湾自尽的。这一带在明时酒楼云集,明代有一诗人周鼎写了一首《西塘晓市》来描写这里的繁华: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布褐解市语,童乌识伪钱。参差鱼网集,华屋竟烹鲜。塔湾街上的景点有醉园、七老爷庙等。

【环秀桥】

这座桥叫环秀桥,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当时是根据明代诗人周炳的《环秀短虹》而得名,是西塘镇上27座古桥中最早的一座高桥,所以大家走上桥面时,不妨环顾四周,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石拱形的桥本身就十分的秀美,桥的两头岸边又有几棵高大的柳树和榆树,在皎洁的月色里,水面上倘佯着桥墩、树叶婆娑的倒影,煞是好看。

此桥在1944年突然倒塌,轰然一声,响达数里,压死7人。后建成木桥,解放后修成单孔水泥桥,1997年又重建石级拱桥。是从长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经之桥。这条是扬秀泾河,上游通太湖,下游通上海的黄浦江。站在这座环秀桥上,西塘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可以说是净收眼底。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级拱桥。

沿着石板堆切的桥面往上走,总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石拱桥顶端比较高,在你初登几步桥面台阶的时候,你压根看不到对面的风景,唯有向两边眺望,看到两岸的灯火,你才有似在人间的感觉。但这种情形只维持很短的一瞬,在你登到桥顶时,心境是豁然的开朗。因为站的高,视线所及的地方可以一览无余。远处码头的岸边系停了一溜古朴貌状的船只,那是供人游河的小船,似乎白天太是劳累了,现在正枕着月光在休憩。

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环秀桥的北端就连着那著名的烟雨长廊了,长达几千米的雨廊是古镇西塘的特色。当地人称呼它叫“廊棚”或者是“郎棚”,有人说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我认为它是一种江南平和的文化底蕴成就的建筑。江南多雨的气候使烟雨长廊如鱼得水,更显其魅力。它不仅仅是让人们在雨中来去自由,体现了西塘人那种贴心的人文关怀、而且还构筑了那种平和悠长的美。

【沿途讲解】

西塘的桥:镇区河港纵横,河桥密布。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安善桥、仁桥、五福桥、永宁桥、清宁桥等13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或三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即具有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石皮弄】

西塘的“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到底有多少条,游人数不过来。

这条是我们西塘的西街,汇聚了西塘的众多名点小吃。我们已经见识了西塘“桥多、廊棚多”的特色,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一下我们西塘的弄。有人说西塘的弄堂是西塘人的命脉,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你看,在古镇西塘石皮弄弄口停留,总会让人感觉再等一会儿就会有位婀娜的水乡女子身穿旗袍,手撑油布伞从石皮弄里缓缓走来,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在弄口滞留。

弄堂作为市镇及宅屋建筑的一个部分,也有着它深邃的历史背景,它对西塘人内秀的文化性格有着一定的影响。弄堂按不同的用途来分类,大致有三类:街弄、陪弄和水弄。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称为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称为水弄;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称为陪弄。而弄的名称一般都以弄中居住的大姓家族而命名,如王家弄、叶家弄、苏家弄。弄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以前弄堂的堂可不是这个堂,而唐朝的唐。古人称:屋下小巷为弄,庙中之路为唐。人们后来将街路的支巷或屋边的小路都称为弄堂。

我们现在所看的这条“石皮弄”就是西塘122条弄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弄了,它全长68米,由216块石板铺成,最窄的地方0.8米,最宽也不过1米,如果有两个胖子在弄内交会,没准擦墙贴肚皮也不一定能轻易通过。石皮弄两边山墙8米高。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所以又有“一线天”的称法。因为石板很薄,平均厚度只有3—5工分,下有一条很长的下水管道,所以石板就象皮一样的覆在上面,故此得名“石皮弄”。对面出来,有一种狭路相逢的感觉。走进石皮弄,我们来到的是尊闻堂。尊闻堂是西塘古老的民间建筑。厅内梁柱粗大,雕饰精美,各种龙纹及花卉布满柱梁。更为叫绝的是厅堂主梁镌刻的巨幅“包袱巾”,由一百个“寿”、“万”字及蝙蝠组成百寿图案,所以“尊闻堂”又名“百寿厅”。下面我们去看一看石皮弄最深处的人家━━静怡轩,静怡轩原为王宅的第七进,清朝建筑,现在厅堂及卧室陈设颇具明清风格,集览、食、住为一体,满足您“做一天西塘人”的愿望。

石皮弄因为太有特色,已成为拍电影、电视剧的理想场景,多部电影电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如:《天一生水》、《钱塘人家》、《画魂》、《像雾像雨又像风》、《和你在一起》、《情牵一线天》等。

【沿途讲解】

西塘的街弄: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称为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称为水弄;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称为陪弄。而弄的名称一般都以弄中居住的大姓家族而命名,如王家弄、叶家弄、苏家弄。弄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以前弄堂的堂可不是这个堂,而唐朝的唐。古人称:屋下小巷为弄,庙中之路为唐。人们后来将街路的支巷或屋边的小路都称为弄堂。

走在西塘的街弄里,往往可以看到这里前通新区后通老宅,穿过它就像穿过历史隧道,街弄维系着两个不同的时代。水弄连着河埠,往往是附近不临水人家下河的通道。与街弄和水弄不同的是:陪弄完全在室内。有墙和邻居相隔,没有采光系统,所以许多陪弄的墙上挖有灯孔,就是为了放油盏灯照明用的。久居陪弄的人家闭上眼睛就能来去自如,不熟悉地形的外来客就得像打太极拳那样慢手慢脚探路而行。

古镇大户人家的大门平常是关闭着的,一般只有等家中贵客临门或逢上喜庆节日时大门才敞开。但妇女与佣人们走的永远是陪弄,所以说它是中国封建思想留下的纪念品。陪弄本来是属于大户人家私人的,经过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和房屋改革,这些大宅现在都住进了许多户人家,这些弄也就成为各家出入的公共通道了。

西塘的弄一般宽仅2米,并排可同时行走2人,但西塘镇最宽的弄,可并排走5人,位于烧香巷北李宅的宅弄。而最窄的弄,有人说是李家的小弄,宽度只限一个人侧身而过,而位于环秀桥西的一条野猫弄,确实也很窄,最多30厘米宽,它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西塘镇最短的就是余庆堂内的宅弄,全长不过3米,最长的弄是位于北栅街的四贤祠弄,全长236米。

小说家汪曾祺写过一篇散文《胡同文化 》。他在里面用了一句北京老辈人的话“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在这个时代,要自安,求静心,就得随遇而安,还真不能动气,烦躁,还真要多些忍耐,即便是没落的胡同文化也好。

【王宅】

种福堂又叫王宅,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但伴君如伴虎,王源败落了。王渊遭明受之变,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名为“种福堂”的匾额,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

大家有没有发现,王宅的大门建造得比较小,这种风格是属于先抑后扬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常年有倭寇进犯,王氏家族为了财不外露,故把门面做的比较小。进入这儿是个天井,这里是一个砖雕门楼,在古代砖雕门楼可的都是主任家的家庆,但在这儿王老爷却把自家的福气刻在上面了,在古代何谓福呢?多子才多福,这王老爷确实有福,生了八个儿子,于是把八个儿子的名字刻在两座门楼上。

这“元享利贞”,是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了,分别代表其四个儿子的名字:王元、王亨、王利、王贞;“元享利贞”两边牡丹和灵芝,而在最底下,刻的是一条弯弯的鲤鱼,这鲤鱼寓意的是年年有余,而不是鲤鱼跳龙门了,因为王家的祖辈没落了,这后人对功名已经淡漠了,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好啊。知道了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想必非常有兴趣了解王老爷后四个儿子。走道这儿,你看到在整个建筑“先抑后扬”的扬字就在这儿了。

这座门楼上就是王老爷后四个儿子的名字——“维和集福”。维,就是家合万事兴;最高的地方,你看到的是蝙蝠,这蝙蝠象征福气,设置在门楼上就是五福临门了;而在下面是和和二仙,传说故事中象征和和美美的两位神仙了;在字的两边,是花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但因为年代久远,你看这竹子已经剥落了,但为了保持原貌没有修复;整个地方大门平时是不开;整个天井你还可以看到两口大缸,美其名曰太平缸,那就是古代消防设施了。现在进入的是主人家的第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堂”,种福堂,一个播种福气的地方。而连接第二、三进单元的是陪弄、大墙门、天井。种福堂中心宽12米,有十四扇落地长窗,楼面铺一尺见方的厚方砖。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写名为“种福堂”的匾额,厚重端庄,凛然一股正气,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陈邦彦是翰林学士,皇帝的伴读,整块匾额保留下来也是很不易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福自然得福。此建筑的特色为砖雕门楼精致,有至今西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砖雕门楼。种福堂正厅的楼板非常结实,楼板的上面竟也铺有方砖,说来几乎不可信。原来,主人怕楼板上传下来的声音会惊动尊贵的客人,尤其是楼上女客的方便之声,对客人不敬。楼上的方砖铺得更紧密,砖下还有黄沙和石灰铺底,结硬后相当牢固,用一盆水泼酒在地,也滴水不漏。另外,优质方砖对屋子里的空气湿度有调节作用,空气中水分多时,它会利用微细孔吸附多余的水分,当屋子干燥时,它会释放出贮存的水分,这种堂楼结构是江南居宅的一色,大其他地方很见到。从种福堂出来,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街叫“西街”,如果您留意看一下您就会发现街两侧的弄堂特别多,就是因为我们西塘以前有很多深宅大院形成的。现在我们再来走一条过去老房子里的“陪弄”。陪弄是宅屋的边弄,与建筑主体相连,一般来说这种宅屋较大较深,主人都是大户人家,平常是不开正门的。陪弄的作用是连接边门,让一家人进出。解放后许多大宅作了房改,一座大宅就有好多人家居住,陪弄也就成为宅内住户的公共通道。这样的陪弄在镇上很多。陪弄不见阳光,没有窗户,非常暗,这也是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一种风俗。“银不露白,暗可藏财”。

【沿途讲解】

西塘古宅:最能体现江南古镇的古韵特色。景区内的明清古宅多位于深巷内院,庭院幽深,一切陈设皆为老古董,虽然不临水,但宅院宽大,可深切体会古镇望族的古韵生活。十分安静,价格也是最便宜的。睡着百年雕花床,闻着空气中氤氲着的水乡气息,渐渐沉睡,令人陶醉。西园雅居、慎德堂都是明代典型的江南大宅建筑,是古镇西塘望族王家的宅第,西园雅居在景点西园的西侧,宅内随手拈来都是古董,老板重情讲信,住在西园景观房内,能免费观赏西园景点的美景。慎德堂的堂内乐器遍布,常有乐友切磋;陈家老宅(青年旅社)前酒吧(酒吧临水)后宅院,夜间魅力四射,住宿在酒吧后的院落中,十分安静;尊闻堂本身是个景点,藏在石皮弄内。堂中的“百寿图案”为全国古迹;如意楼客栈是由古宅装修而成的,住如意楼的话,参观“醉园”免费;桐村客栈是建于清雍正年间的老宅,老板为民间艺术家,有双手写字的绝活,这些客栈都是西塘景区内最具有古韵特色的客栈,在驴友中的口碑都不错。

【西园】

西苑是古镇西塘最值得游玩的地方之一。西园原先只是明代朱姓人家的一个普通小花园,弹丸之地,园内的亭台楼阁也很少,曲桥荷池面积也不大。到了民国初年,吴江黎里柳亚子先生与西塘的一帮子文友在此举行了雅集合照,所拍照片被称为“西园雅集第二图”,西园便有了些许名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西塘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也是目前西塘古镇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家园林。

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并与镇上的南社社友在园内吟诗欢歌,鼓吹革命,一时传为佳话。1990年3月,在镇西善兴建了总面积16.6亩的公园,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名为“西园”。

大家进门发现这里的门槛特别高,俗话说“宰相门槛高三尺”,这也印证了此园主人地位确实比较高。进入门厅,迎面是一个“照壁”,一方面说明了江南人家“财不外露”的秉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照壁上面的图案,四个角上画的是四只蝙蝠,在古代,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寓意“四季有福气”;照壁中间是一个“寿”字,整副照壁的寓意即是“福寿双全”。

民国初,园内设茶室、供人游览,当时吴江诗人柳亚子创办的第一个爱国诗社——南社,西塘就有17人参加。西园为江南大户人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民国9年春,吴江柳亚子偕同陈巢南来西塘,与镇上文友余十眉、蔡韶声、陈觉殊等在该园吟叙合影,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朱念慈是我国现代扇面真金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1920年出生,浙江嘉善人,祖居西塘,曾任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并首创真金微楷万字扇,功绩卓著,技艺超群。 “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其中有原“平川十景”(明代镇人周鼎所作的十首诗)、“平川新十景”、西塘八景、西塘的古厅堂、砖雕门楼、桥弄河街、西塘的老字号和民间艺术等。“环秀断虹”“烟雨长廊”“送子来凤”这些原本就已经相当动人的名字 ,被凝固在方寸之间,平添了几分气质,给西塘以另外的一种韵味。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90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气氛的浓厚了。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江雪塍等。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指点江山,评说时政,是当时小镇文人倾向革命的真实写照。柳亚子南下广州以后,逐渐远离西塘诸友,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社友又组织成立了胥社,由江雪塍出任社长,宗旨不变、人员不变,可以说是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他们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西园被毁,原因是西园里的假山石被运到水泥厂轧了水泥,荷池被填,亭阁被拆。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西园已经是一片白场了,专门放映露天电影,但是这里仍然是盛夏时节我们小孩子家玩耍和渴望的地方。现今的西园,早已不是从前旧址上的西园了;现今的西园,也早已不是柳亚子当年会友雅集的西园了。真正的西园是在今天的南社陈列馆的旁边,建于明代,实为西塘历史上最大的私家花园,主人姓柯,历史上有几代文人,为西园留下许多的诗作。

【沿途讲解】

花窗宅弄:花窗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为各种格子图案,也有格子上再雕另外花样或吉祥图案的。这是当地人思想上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体现,在人们刚开始用玻璃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东西和全家的生活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不妥当,但又非常想赶时髦,所以出现了在玻璃窗上再用木格子作掩饰。

宅弄为古镇西塘的又一特色景观,西塘宅弄极能反映出西塘人的性格。西塘一些古宅民居,除了宅园本身的建筑文化和文物价值之外,宅院内部或陈列历史文物:或展示主人收藏的竹雕、木刻、砖石、瓦当:或敞开厅堂、书屋之门,与四方游人切磋琴棋书画。或展示家藏的古籍善本、名家碑帖这种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交流乃西塘古镇极富意趣和潜质的旅游方式。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镇上原有古老旧居,宅深弄长,有的三、五进、七进,住着二三十户人家,都在宅弄里进出。西塘民风醇厚,市场繁华,清逸秀丽,移步换景。古宅如种福堂、薛宅,古庙如七老爷庙、圣堂及名园西园、陆坟银杏,都是玩赏游览之处,都会引出一段与历史交融的西塘佳话。

【薛宅纽扣展】

薛宅坐落在西塘狭小的西街北边,整个薛宅为砖木结构,前后有两埭。前埭临街,共四间,现在开放的是东面的三个门面。后埭是正厅,前后埭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天井前也有门墙,似乎是传统建筑结构的仿照。天井很小,而且左右又留有狭狭的厢房,仿佛是走廊一样。正厅也是三开间,地铺方砖,中立支柱,后半部有长门拦阻,跨过门槛又有半间,通向河桥。与清朝官府建筑种福堂所不同的是薛宅是一个民国时期商住民居,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薛宅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原址为一南货店,遭火毁后由薛姓建造而成。据说薛宅的建造者为薛幼民,当年他买进这块“火烧白场”后建成现在的薛宅,总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由于薛宅处于繁华的商业地段,其格局为前店后宅的结构,前临街道后依河,为本镇典型的商住民居。因此,有人称薛宅是江南传统民居向现代建筑转型过程中的代表。

在建筑结构上,薛宅有几个特点:一是浅,虽说有两埭,但两埭之间连接紧凑,也可以说是一埭,从高处看,回字形的屋中镶嵌一天井,连成一片,从高处往下看,只见回字形的屋中有一个小天井,根本无埭可言。二是简,没有陪弄,一律从大门进出,只是在登楼时有两只楼梯。另外,整个建筑的细部并无花俏的装饰,非常朴素。三是亮,一反传统的以暗为上、暗能藏财的习俗,所有的窗上都配有玻璃,玻璃窗上饰有花形条格。看起来也很顺眼。

走进薛宅,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座砖雕门楼,上刻有“垂裕后昆”四个字,这就表示薛宅的主人希望自己创下的这片基业可以永远保存下去。现在,薛宅正展出着一些由西塘居民私人收藏的民间用品,这些民间收藏品以西塘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苏州区域文化为背景,展示江南水乡民俗风情。薛宅现辟为纽扣展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年产值10亿元,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的40%。纽扣馆位于西街上,共有六个展厅:古代纽扣展示区、近代纽扣展示区、现代纽扣展示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纽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

贝壳钮扣是我国第一代的专业钮扣,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水乡西塘贝壳原料极为丰富。记得过去衬衣上的小田扣就是用江南盛产的蚌壳做的,小小的衬衣田扣,从冲剪、磨光、打孔、漂白、整形,当时的钮扣生产机器大都用人力脚踏操作,完全是手工方式,是一种纯体力的劳动,在“纽扣博物馆”内专门有师傅现场演绎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

钮扣博物馆在纽扣博物馆里你不仅可以观赏古今中外的各式纽扣,游客还可以动手制作纽扣。在二楼的作坊中,几位身着唐装的老妈妈在给游客演示唐装“盘扣”的制作过程,一条条布条在她们手中纠缠,不一会就挽出了一个漂亮的纽扣结,你有兴趣可以亲自动手学一下,如果学不会也没关系,买上几个盘扣回家再仔细研究,同时还可以作为西塘之行的特殊纪念品。同样,在楼下还有一个用蚌壳做成衬衫纽扣的第一代手工作坊,两名老师傅用脚踏手磨方式现场操作,先从贝壳上冲出毛坯,再经过成形、打磨、压花、钻孔、抛光等多道工序制成,不一会,一颗晶莹透亮,闪烁着珍珠一样光泽的纽扣做成了,如你喜欢,作坊的老师傅还会将这些纽扣免费赠送给游客留做纪念。

“胸腹为君添异彩,容颜使妾日憔悴。”这是纽扣博物馆正厅门口的一副对联。通过对纽扣博物馆的参观,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纽扣文化,也会感受到古镇西塘丰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钮扣馆的开馆开创了中国钮扣史上崭新的一页,也为有着钮扣之乡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西塘导游图篇二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境内,往北乘小巴约三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古镇。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之外,更多一份清纯淡逸、恬静自然。

巷口路两边各长一棵千年银杏树,虽然身处两地,但它们下面的根脉相连,所以被称为夫妻树。

走进窄窄的小巷,这条窄窄的青石条铺成的小路窄而长,上面长了许多绿色的青苔。人称“石皮弄”,“石皮弄”西侧的“尊闻堂”就是西塘最古老的民间建筑,整栋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正厅、花厅以及楼厅。中间隔有破天井、山墙。布局严谨,气势恢弘,构筑典雅,年代久远,保存尚好。

西塘老街最与众不同的是河边,青石条砌成的高阶沿上蜿蜒数百米的烟雨长廊,廊沿悬挂着红灯笼,还有酒家的.杏黄酒幌子在风中摇曳。

在小桐街东侧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桥——送子来凤桥。它始建于1637年,为三孔石板桥,传说在建造时正好有一只鸟飞过来,造桥人认为祥瑞,取名“送子来凤桥”。我听爸爸说来凤桥在1997年重建。它的长远造型及结构都很别致,非常适于旅游观赏。为新景点之一。这座桥宽10米,正中有花墙相隔,行人可以各走一边,老百姓俗称“晴雨桥”。桥顶有凉棚,红檐黛瓦,古朴又新颖。桥两边有护栏,还有用方砖铺成的长条座,可以供人休息,更可以观赏河中的景色。

西塘有几十条古街,有以交易行业集中而得名的。如米行街、鱼行街,等等。也有以古代名人学士居住西塘命名的,比如里仁街,那是因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李奇珍居住在这里。这样的街有独特的古朴、幽静韵味。西塘的宅弄深长,有的可达六七进深,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象。

忘记一切烦恼,暂时小隐于古镇之中,在娱乐中体味淳朴的民风,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西塘导游图篇三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镇,它的名字叫西塘。

出发之前,我特意查找了资料,“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这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古镇啊,我顿时对西塘充满了向往。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出发了。盼着盼着,西塘终于到啦!一下车,一幅安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便在眼前展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尤其是那些临河的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即使下雨也可以放心地走遍西塘呢,它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称,叫烟雨长廊。

我们沿着河边的主道慢慢往里走,古镇似乎刚刚苏醒,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游人很少,窄窄的小巷里只有我们三人清晰的脚步声。我忍不住抬头看看,小巷两边是斑驳的墙壁,笔直地站立着。再一低头,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这时候,清晨明媚的阳光已经照射到小路上,古老的西塘仿佛重新焕发出光彩。

西塘导游图篇四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江浙沪三省交界处。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是吴地汉文化的千年水乡古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历史文化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

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

“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西塘现状在西塘,你可以细细品味这里的慢生活,可在茶楼里品茶听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惊艳外衣后,乘上摇橹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来找一点儿古朴中的现代感。即使是站在桥上俯视川流的木船、远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无目的地闲逛也是一种乐趣。古镇内住着不少本地居民,你会看到常有阿婆在河边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西塘导游图篇五

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千年古镇”西塘自驾游。

西塘的早晨,一半阳光,一半黑暗。小镇的居民和游客还在熟睡中,古镇的小河里已经传来划船的.声音。工作人员撑着小船,正在打捞河里的杂物。

西塘的上午,太阳似乎还没睡醒一样,阳光很温和。河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摇摆,发出沙沙声,真美妙!

西塘的黄昏真是热闹啊!天空一片橘黄,倒映在河中,犹如一片金黄的稻田。小巷子里,人山人海,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海棠糕、梅干菜烧饼、奶茶、小口琴、智力玩具、牛角梳子、民族服装等等,数不胜数。游客们看得兴致勃勃,讨价还价,把路都给塞住了。

我留恋这美丽的江南水乡……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与学生演讲为主题的题目模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共青森林公园游记作文优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汇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乡趣小学作文800字 乡间乐趣作文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乡趣小

    游记作文350字大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2023年小学校运动会广播稿100字(精选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小学的运动会广播稿模板(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2023年木头人游戏作文200字(优秀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2023年秋季运动会加油稿50字 小学生秋季运动会加油稿(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春季运动会广播稿100字内(大全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