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

时间:2024-09-09 作者:笔舞

编辑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流畅,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编辑时应思考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确保文章的可读性。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编辑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启发。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一

镜子是学生熟悉的普通的日常用品,学生在课下很容易收集到实物,并且从镜子的把玩中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样子。所以我在教这一课时,以指导学生探究“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为重点,把握学生好奇的心理,用万花筒的奇妙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在玩中猜想、在玩中设计、在玩中实验、在玩中应用。活动环环紧扣,在快乐的游戏中使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镜子,知道不同种类的镜子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各种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感官和设计实验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善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镜子都可成像,镜子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4、课下学生搜集镜子的图片和资料。

5、搜集各种各样的镜子。(凸面镜、凹面镜教师适当准备)。

6、教师准备好课件、万花筒、演示温度计、制作万花筒的有关材料。

7、按学生的喜好合理分组。

(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

教师展示万花筒的神奇,引起学生的好奇,当众揭开谜底,“原来里面是几面普通的镜子!”

老师:同学们喜欢玩具吗?

学生:喜欢!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玩具,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分发万花筒,引导学生玩万花筒。(尽量多准备万花筒)。

“看到了什么?漂亮吗?”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你有哪些猜想?”

学生1:我想知道这些奇妙的花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2:我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老师:你想怎样研究呢?

学生:课下我想问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查资料。但现在我想拆开看看!

老师:那就拆开看看吧!

学生(喊):原来里面只有一些碎花纸和几面镜子!

老师:是纸在起作用吗?

学生:不,是镜子!

老师:看来,镜子还真奇妙!

(二)展示镜子:“同学们在课下搜集资料的时候,都是在哪里找到镜子呢?”

学生1:家里的梳妆台上有镜子。

学生2:楼房的客厅里有镜子,它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学生3:汽车上有镜子,开车时不用回头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情况。

学生4:公路的拐弯处也有镜子。

学生5:厨房里光滑的汤匙可以算是一面镜子。

……。

(三)玩镜子: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与平时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真让老师高兴!把我们带来的镜子展示给大家好吗?让我们玩一玩镜子,看看镜子里有什么秘密!看谁发现的最多!

教师和学生一起玩镜子,教师巡回并做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

老师引导: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游戏中了解到哪些关于镜子的知识?

学生1:镜子有圆的有方的,样子多种多样。

学生2:镜子有玻璃的有铁的,我还知道古时候的镜子是铜的。

老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2:我是通过查资料知道的。

老师:你真行,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

学生3:镜子的表面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凸出来的、有的是凹进去的。

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请你帮它起个名字好吗?

学生3:平的叫平面镜、凸出来的叫凸面镜、凹进去的叫凹面镜。

老师:你起的名字真好。我们还把一面凸一面凹的镜子叫凹凸镜呢!(教师展示)。

学生4:镜子可以照出人的样子,还可以照出其他物体的样子。

老师:(怀疑的)是吗?

学生6:平面镜照出来是正立的、凸面镜照出来也是正立的、凹面镜照出来却是倒立的。

老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

学生7:老师,我还发现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数量不一样呢?相同条件下,从凹面镜里看到的比平面镜看到的东西少,并且不清晰,从凸面镜里看到的比平面镜里多。

学生:汽车上用上镜子用来反光。

学生:公路的拐弯处用上凸面镜可以看到后面的更多的物体。

老师:大家知道的真多!你有什么启发吗?

学生:在我的自行车上安上一个凸面镜,我就不用回头了,这样安全。

……。

老师: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课下试一试好吗?

学生8:我还发现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可以反射光线。

老师:你是怎么做的?演示给大家好吗?

学生在教室里调整好镜子的角度,把阳光照到黑板上,一片光亮。

老师:用它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我可以做一个潜望镜、还可以……。

(四)用镜子做游戏(设置疑问,启发探究)。

学生:温度升高。

老师:科学是不能凭空想象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来验证呀?

学生齐答:实验!

老师:让我们各小组展开讨论,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先设计好实验方案,然后再开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某些材料和仪器都可以到前面来拿,如果需要到外面去,你可以去,但要注意安全。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做适当的指导。各小组陆续展开实验。教师限定时间十分钟。

交流汇报:

老师:现在每个小组都回到了教室,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好吗?让我们共同分享。看哪个组的方案和实验更精彩!

一组:我们的方案很简单,就是用多面镜子反射光线照在少量的水上,想知道水有什么变化。

老师:结果怎样呢?

一组:水很快就干了,这说明水的温度升高了,加速了水的蒸发。

老师:你们组的实验很有特点,值得表扬!

二组:我们组用多面镜子照到同学的脸上,看看同学的脸有什么变化。

老师:怎样了呢?

二组:一会儿同学就受不了了,脸通红通红的。

三组:我们的方案是用镜子反射光线照在草叶上,看看草叶有什么变化。

老师:你们有什么收获?

三组:经过一段时间后,草叶不象原先那样鲜嫩了,有些枯萎。说明温度生高了。

老师:你们组的实验也不错!

四组:我们是把光照到雪糕上上,看看雪糕化的快慢。

老师:经过一段时间后,怎么样了呢?

四组:镜子少的时候,雪糕的变化看不出来,但我们增加了镜子之后,发现被反射的阳光照到的那块雪糕化的很快。

老师:你们组的想法真有创意!

五组:我们组和其他各组比起来实验有点复杂。

老师:那是怎样做的呢?

五组:我们用三面镜子、七面镜子、八面镜子反射光线照在温度计上,结果发现镜子越多,温度计的读数就越大,说明温度变化越大。

老师:你们组真了不起。你们的想法可真好!

六组:我们组用多面镜子照在火柴上,想知道火柴有怎样的变化。

老师:怎样了呢?

六组:经过一段时间后,火柴发热了。但没有燃烧。!

(五)用镜子:

老师小结:看来镜子的作用还真大!万花筒是用镜子制成的,让我们做一个万花筒好吗?看哪个组做的好做的快!

教师分发材料,各小组合作,教师参与指导。

作品完成后展示,评价,学生分享快乐。

(六)小结、拓展:

这节课同学们对镜子进行了悉心的探究,真不简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咱们班哪些同学表现最好?(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对同学和小组评价)。

关于镜子,你还想继续研究什么呢?带着我们的问题,让我们课下研究吧!

1.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我展示万花筒,既利于组织教学,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当众揭穿谜底,“原来里面是几面普通的镜子!”把学生从对镜子的好奇心引导到镜子的探究上,帮助学生确定了探究的主题,也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个万花筒),作了精心的铺垫。

2.摆正了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我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如:在探究“多面镜子反射阳光照在物体上,物体的温度发生怎样的变化”时,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教案,我预想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很单一,只会用教材上提示的方案去分组实施。实际却大出我的预料,学生各组设计的方案都不相同。我放手不管,尊重了学生的猜想和实际,并把实施的探究过程带到了大自然,达成了科学和人文的有机融合,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3.小组合作在设计方案、实施活动、动手制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每一组的方案的实施没有全组的通力合作是完不成的。在合作中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感,分享到了合作的快乐。

4.评价注重了多元化。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整体和个体的评价,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5.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校外延伸,使知识得到扩展。本节课之所以顺利完成,这与学生课前的准备和课下的探究是分不开的。另外教室并非探究科学的唯一阵地,让探究深入生活、探究生活中的秘密,从而改善生活才是我们科学人的真正目的。

5、这节课活动多,教师巧妙的安排了教材,调整了教材。学生看似在玩,其实在玩中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展示了“猜想——设计——方案——探究——交流——应用”这一完美的过程,也使这节课上得更有活性。

1、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些欠缺。

2、学生讨论流于形式,很多小组讨论基本上是一个人在说,缺乏争辩。

3、“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引导的不够,要更多的引导学生用镜子造福社会和为社会服务。

4、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做万花筒时间不够,可以作为课下的一个实践作业。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二

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极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

但是,这与开设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初衷相背离。

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

因此,这样的教学策略更加不利于科学课程的开展。

2.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政策需要被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见许多学校依然没有将学生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

由于教师硬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使得其产生抵触心理。

由于学生的不配合,所以,就使教学工作不能够顺利地开展。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争取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其主动学习知识的想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用酒精等加热试管时,教师可以通过酒精灯所发出的蓝色火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其燃烧时所发出的蓝色火焰进行讲解。

因为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燃烧时就会发出蓝色火焰。

这样一来,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之后再进行生动的讲解。

这样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不但能将理论知识牢记于心中,更能记住实验现象,以便为后续的科学数学学习做铺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从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是小学生的观察意识非常薄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帮助其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

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力。

例如,在教学液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

具体步骤则是分别用烧杯称取100ml的水与酒精。

然后让学生将其同时放入另一个大烧杯中进行混合摇匀,随即让每位学生说出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时就会发现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0ml,而是少于200ml。

随后教师告知是因为两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0ml。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后续的科学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其善于观察的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落实这两点工作内容。

作者:包洪水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二小学。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六年级共有4个教学班,280多名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六个单元。由28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介绍能量;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介绍能源。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3、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四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至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黄继光[,来自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135团第二营通讯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主题】。

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体验其中的乐趣,促进更有效地学习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

【案例背景】。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科学中一节探究型的课程。“声音”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的物体,而在这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且通过几个小实验体会乐趣,把抽象化为具体,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案例片断】。

片段一。

师:“同学们,讲台桌上有鼓、锣、橡皮筋、钢尺,请问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

生:各抒己见,运用各种方法使这几样物体发出声音。

……。

师:“说的好,我们发现拉长橡皮筋不会发出声音,拨动它会发出声音;按压尺子不会发出声音,放在桌边弹动它会发出声音;按压鼓不会发出声音,可是敲打它会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一下在发声的物体都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发现拨动橡皮筋的时候发出声音的时候,橡皮筋在左右晃动,而拉长它时没有在动。”

生:“我发现拨动钢尺的时候发出声音的时候,钢尺在上下摆动,而按压它时没有在动。”

……。

师:“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发现在发出声音的物体都会有什么现象?”

生:“来回运动”

师:“对,物体在振动的时候才会发出声音。”

片段二。

师:“接下来我们来观察几个发生物体,来验证一下物体发出声音时是否都在振动。刚才敲打小鼓发出声音,可能看不清楚鼓是不是在动,那么我现在在鼓面上放上几粒绿豆,请同学来敲打鼓面,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生:体验小实验,观察现象。

生:“我发现我们在敲打鼓,发出声音的时候,绿豆神奇地跳动了。”

师:“我们没有敲击绿豆,为什么它会跳动呢?”

生:“因为鼓面在动,使得绿豆也跳动了。”

师:“这就证明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在振动。”

……。

师:“接下来的小实验,请每小组在用正确的方法敲击音叉,并且快速地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生:体验实验,观察现象。

生:“敲击音叉发出声音,快速地将音叉放进水中,水面有波纹,甚至还会有水溅起。”

师:“水面为什么会有波纹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是音叉动使得水有波纹,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动。”

片段三。

师:“原来物体发出声音真的都必须要在振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人也能说话发出声音,请问这个发声器官在哪儿呢?”

生:(指着自己的喉咙)“在我们的喉咙里。”

师:“对。在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就叫声带。用手轻轻触碰声带,在说话的时候会发现它在振动。”

师:“还有我们有时候能发现周围有苍蝇在飞动,是因为我们听到了“嗡嗡嗡”的声音,请问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是苍蝇的翅膀在振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理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力目标:能运用观察、比较、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能对观察事实进行假设性解释。

情感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乐于和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钢尺、橡皮筋、音叉、鼓、锣和装有一定量水的水槽、表格。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小溪流水还是微风习习,以及我们身边的任何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师:我们按照平时的学习小组分组学习,每组都有一面鼓和锣,还有橡皮筋和钢尺。怎样使这些物体发生声音呢,你有什么办法,试一试。组长要把组内想的办法记下来,一会汇报。大家注意:老师想知道的不是哪组里的声音响,而是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多。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用各种方法试验,并试着完成表格(附表一)。

生:组长汇报各组用过的办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假设性解释。

生:物体自己不会发声,可能是我们对它们用力做了一个动作,它才发出声音的。

师:说得太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的结论总结一下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

师:那么现在,我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很严密。大家注意看,老师用力按压刚才的物品,也用了很大的力,物体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生:产生疑惑,想把问题弄个明白,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二)观察发声的物体。

1、仔细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区别。

生:发现水面起了波纹。

生:讨论变化产生的原因。

师:为了启发学生,再将没有击打过的音叉放进水槽,让学生观察。

生: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生: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用力击打,音叉发声在动,才能使水面起的波纹;没有受力击打的音叉,没有动,所以水面没有变化。

师:也就是可以说,发声的物体在动,对吗?

2、揭示声音产生的科学原因。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发现太有价值了。但是科学概念是严密的,我们再做一个试验,会让我们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

生:用刚才的橡皮筋,和同学合作,让一根发出声音,另一根保持不动,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皮筋的不同。

生:发现一个在不停地做来回的往返运动发出声音,另一个静止不动没有任何声音。

师:一个物体重复做往返运动叫做振动,能不能再重新组织一下我们的语言,更准确一些。

生:物体振动就可以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能发出声音。

生:完成表格(附表二)。

附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物体名称。

方法。

结果。

我们推测物体的发声和()有关。

附表二:观察发声物体。

物体名称。

发声时现象。

不发声时现象。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听听声音》一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声音,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而这恰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1.经历探究实验活动,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

3.培养协作、合作进行研究活动的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师准备:队鼓、钹、音叉、吉他、橡皮筋、钢锯、乒乓球、绿豆。

学生准备:学生自带1——2样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2.对于声音我们并不陌生,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板书课题。

倾听。

1.同学们,对于你的猜测能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来证明吗?

出示钢尺、皮筋,你能想个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讨论。

(1)对比发声前和发声后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4.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不到物体在振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物体也就是“媒介”来证明这个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5.下面我们继续做实验: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8.你有什么办法让发出声音的物体马上不发声?(演示锣、皮筋、钢尺)。

做实验。

阅读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并交流想法。

小组汇报交流。

鼓发声时,观察上面的米粒。

引导学生经历声音由钢尺、皮筋发声时的可见现象到鼓发声时候的不可见,意在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利用媒介来证明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解释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来造成学生们的认识冲突。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先推测,再验证。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类得出声音发声时是在振动。在交流中分享各组的观察、互补经验的不足,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突出科学的本质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对观察实验所获得的事实进行概括整理,突显本环节的教学目的。

1.演示: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你听到声音了吗?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你能想一个办法证明音叉在振动吗?

3.小结:同学们,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演示钢尺发音时在振动、皮筋发声时在振动)。

4.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物体都是有形状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固体,(师板书:固体)你瞧,老师这里的水槽里面有一些水,你能想办法使水发出声音来吗?为什么会有声音了呢?(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板书:液体)。

其实发声的物体有很多很多的,比如说刮大风的天气我们都能听得到呼呼的响声,下面你能把矿泉水瓶吹响吗?(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板书:气体)。

观察:把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小球有什么变化?(敲击音叉放到学生分组准备水槽内)。

击打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变化的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音叉的振动才引起了水面的波动。这组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从而加深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来的”概念的理解。并延伸到液体、气体振动,意在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物体概念。

1.在实验当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实关于声音还有好多秘密呢,比如在我们人的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呢?(耳朵)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去了解,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就会揭晓更多的秘密!就会有更多的小小科学家诞生!

交流。

在结尾处让学生谈谈在实验当中还有哪些发现,并进一步想要了解哪些知识,意在延伸,为后面的几课打好基础。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五

生:我可不可以说自然学上的?我在看科学时报的,我在科学时报上看到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特殊位置太阳系外的行星,它的轨道像水星,可是体积像木星。

生:就是缺水,就是那边严重缺水。

师:什么灾难?

生:缺水。

师:这个叫什么?

生:旱灾。

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什么叫旱灾?

生:就是没有,好几年没有下雨了,大地已经裂缝了,这种叫干旱。

师:哪些小朋友告诉我们,有关水,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地球上有70%多的水在地面上盖着,但是淡水却及其稀少。今天下的大部分都在南极大陆。

生:人要是没有水,生命就维持不了几天,因为就是没有水的话,人的生命最多是7天,要是有水的话,人的生命就很长,很长。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六

知识目标:认识理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力目标:能运用观察、比较、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能对观察事实进行假设性解释。

情感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乐于和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钢尺、橡皮筋、音叉、鼓、锣和装有一定量水的水槽、表格。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小溪流水还是微风习习,以及我们身边的任何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师:我们按照平时的学习小组分组学习,每组都有一面鼓和锣,还有橡皮筋和钢尺。怎样使这些物体发生声音呢,你有什么办法,试一试。组长要把组内想的办法记下来,一会汇报。大家注意:老师想知道的不是哪组里的声音响,而是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多。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用各种方法试验,并试着完成表格(附表一)。

生:组长汇报各组用过的办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假设性解释。

生:物体自己不会发声,可能是我们对它们用力做了一个动作,它才发出声音的。

师:说得太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的结论总结一下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

师:那么现在,我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很严密。大家注意看,老师用力按压刚才的物品,也用了很大的力,物体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生:产生疑惑,想把问题弄个明白,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二)观察发声的物体。

1、仔细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区别。

生:发现水面起了波纹。

生:讨论变化产生的原因。

师:为了启发学生,再将没有击打过的音叉放进水槽,让学生观察。

生: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生: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用力击打,音叉发声在动,才能使水面起的波纹;没有受力击打的音叉,没有动,所以水面没有变化。

师:也就是可以说,发声的物体在动,对吗?

2、揭示声音产生的科学原因。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发现太有价值了。但是科学概念是严密的,我们再做一个试验,会让我们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

生:用刚才的橡皮筋,和同学合作,让一根发出声音,另一根保持不动,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皮筋的不同。

生:发现一个在不停地做来回的往返运动发出声音,另一个静止不动没有任何声音。

师:一个物体重复做往返运动叫做振动,能不能再重新组织一下我们的语言,更准确一些。

生:物体振动就可以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能发出声音。

生:完成表格(附表二)。

附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物体名称。

方法。

结果。

我们推测物体的发声和()有关。

附表二:观察发声物体。

物体名称。

发声时现象。

不发声时现象。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七

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体验其中的乐趣,促进更有效地学习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

【案例背景】。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科学中一节探究型的课程。“声音”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的物体,而在这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且通过几个小实验体会乐趣,把抽象化为具体,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案例片断】。

片段一。

师:“同学们,讲台桌上有鼓、锣、橡皮筋、钢尺,请问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

生:各抒己见,运用各种方法使这几样物体发出声音。

……。

师:“说的好,我们发现拉长橡皮筋不会发出声音,拨动它会发出声音;按压尺子不会发出声音,放在桌边弹动它会发出声音;按压鼓不会发出声音,可是敲打它会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一下在发声的物体都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发现拨动橡皮筋的时候发出声音的时候,橡皮筋在左右晃动,而拉长它时没有在动。”

生:“我发现拨动钢尺的时候发出声音的时候,钢尺在上下摆动,而按压它时没有在动。”

……。

师:“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发现在发出声音的物体都会有什么现象?”

生:“来回运动”

师:“对,物体在振动的时候才会发出声音。”

片段二。

师:“接下来我们来观察几个发生物体,来验证一下物体发出声音时是否都在振动。刚才敲打小鼓发出声音,可能看不清楚鼓是不是在动,那么我现在在鼓面上放上几粒绿豆,请同学来敲打鼓面,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生:体验小实验,观察现象。

生:“我发现我们在敲打鼓,发出声音的时候,绿豆神奇地跳动了。”

师:“我们没有敲击绿豆,为什么它会跳动呢?”

生:“因为鼓面在动,使得绿豆也跳动了。”

师:“这就证明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在振动。”

……。

师:“接下来的小实验,请每小组在用正确的方法敲击音叉,并且快速地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生:体验实验,观察现象。

生:“敲击音叉发出声音,快速地将音叉放进水中,水面有波纹,甚至还会有水溅起。”

师:“水面为什么会有波纹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是音叉动使得水有波纹,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动。”

片段三。

师:“原来物体发出声音真的都必须要在振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人也能说话发出声音,请问这个发声器官在哪儿呢?”

生:(指着自己的喉咙)“在我们的喉咙里。”

师:“对。在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就叫声带。用手轻轻触碰声带,在说话的时候会发现它在振动。”

师:“还有我们有时候能发现周围有苍蝇在飞动,是因为我们听到了“嗡嗡嗡”的声音,请问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是苍蝇的翅膀在振动。”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八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师:想看看荷花吗?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及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a.“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师:你能学学吗?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通过朗读来表现)。

师: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师画外音: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资的荷花亭亭玉立,他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师: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背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九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课文,初步认识“谚语”这种文体。

2.教师范读。

在教师范读过程中,学生解决遇到的字词,能够读准字音。

1.读课文,说说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边读,边用笔画上本课的生字,不理解的可以小组讨论。然后说说自己想知道哪些问题。)。

2.各小组提出问题,师生整理,达成共识。

(1)什么时候是圆月,什么时候是娥眉月?

(2)怎样看北斗辨方向?

(3)什么是江湖畔?

(4)大雁排着队南飞,说明天气怎样?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共商学习策略:可以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来学习,再不懂的问题问一问老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利用多媒体出示圆月和娥眉月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认识生字“初、眉”。

(2)结合实际生活了解:早晨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北斗星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利用北斗辨方向?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北斗星,告诉学生:北斗星在北边,相反的方向是南边。最后指导朗读。认识生字:辨、斗。

(3)学生汇报第三句谚语时,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理解“江湖畔”一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明白在自然界中处处都有科学。”指导朗读,读出韵文的韵味)。认识生字:湖、即。

(4)在理解第四句谚语时,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大雁的相关资料读给大家听,开阔视野,有图片的可以展示。懂得大雁南飞说明天气转寒。(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大雁和燕子这两种候鸟,说明它们的共同点)。认识生字:雁、归、转、寒。

1.出示本课生字,去掉拼音,指名认读。

2.游戏“我是小老师,我要考考你”,巩固生字。

3.指导书写。(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

4.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向大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谚语。

2.课后作业:把这些谚语读给家长听,讲给小朋友听。

(阜新市实验小学赵淑君)。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十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读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红马驹成功的原因,教育学生学习红马驹坚持不懈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红马驹成功的原因。

理解并学习红马驹坚持不懈的品格。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3课时。

1.出示马驹图片。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说说它们的样子?

2.板书课题。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哪位同学能把课文朗读给大家听?读后评议。

4.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1.自学生字词。

2.交流讨论:

(1)你从本课中学会了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2)你从本课中积累了哪些新词?

认读生字词。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哪位同学能给强壮换一个词?

4.小结:白马驹、黑马驹和红马驹长得都一样强壮,都想长大成为一名赛跑冠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交流讨论: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绵羊说了什么?谁能表演撇了撇嘴的动作?

(3)指导朗读。表演读,感受绵羊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4)听了绵羊的话,白马驹是怎样做的?、

(4)白马驹能成为赛跑冠军吗?

3.齐读。

1.交代学习任务。

(1)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黑马驹和红马驹是怎样做的?

(3)你认为它们做得对吗?

2.小组合作学习。

3.检查学习情况。

4.开展朗读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回忆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3.下面我们来一次读书、背诵比赛,看谁读书最认真,看谁的记性最好。

1.认读要写的字,并给他们找朋友。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重点指导旁、奖、插生字的识记。

4.学生练习写,老师巡视。

1.白马驹、黑马驹和红马驹三兄弟,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你想对它们说什么?

3.请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理想,你准备怎样做?

4.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老师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你们的理想将来一定会实现。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十一

一个学期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将要结束,在教学中我感到新课程下的教材,大多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富有童趣,给学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许多创造的空间。在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我们教师探讨。我们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改编、拓展、深造教材,使教材更能充分、有效的为教师服务。

1、用好教材。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一幅生动的图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动物园。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多少?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老师适时地指导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他们非常认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5”所表示的物体,如“一头大象”“一位老师”“一个太阳”。经引导又说出“一幅画”“一个动物园”等多种答案,使观察更深入。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再如,“10以内的连减”教材例题图是4只小鸡站在一位小朋友面前,另外4只两批离开,一年级的同学不容易看出总数。教学时就可以把静态的小鸡做成动态的,这样学生就能自然的说出连减的算式和步骤了。

2、改编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虽然是经过专家精心打造,编者们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与情境。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改编出合适自己班级学生的的例子与情境,使其更加的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小明的一天。这里的作息时间未必符合教师所在班级的作息时间,所以我根据自己学校的作息来重新安排这里的时间点,并把学生在校各个关键时间点的照片放于多媒体中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无形的渗透时间观念。能让学生明白什么12时等,到底是一天的什么时候。

再如,“1—6的认识”,教材中认识3、4、5、6数后,分别出示用小棒摆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学时我改为让学生用指定数量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也可以模范课本摆。由于答案多样化并且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操作中就表现的趣味黯然,有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性。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我大胆突破教材束缚,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纸鹤的情景图,而是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和橡皮,创设了将两部分铅笔和两部分橡皮合起来的情景: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所看到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景,不仅因为这两种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几次“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把两部分物品合起来要用加法,这样结合具体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3、拓展教材。

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伸。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6=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我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新理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但是,不是说是每一位教师可以随心所欲的改编教材。教材凝结了大多权威专家的智慧,我们应该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教材,开发教材。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读。

3.教师出示词卡,检查正音。

4.用夏、台、桃、瓜口头扩词。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3.指名读。

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2.请说说夏、梅的笔顺。

3.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1、春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从南方飞回来了。

2、夏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忙着捉蚊子。

3、秋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熟了,__________在唱着动听的歌。

4、冬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冬眠。

学生对夏天的了解颇多,喜欢夏天。

1、认识7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了的两种读音,认识1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归类背韵文。

夏天的天气特征。

夏天的水果。

2、口头扩词。

夏()()()瓜()()()。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虫和雨这两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生字,播放轻音乐。

1.学会了本课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了新偏旁。

2.通过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学习完后了解了夏季的特点,积累了词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师语言描述。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春天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春天吧?谁来向大家介绍春天呢?指名说。

1、过渡:

春姑娘忙了一个春天,夏姐姐来接班了。我们一起去红红家的小院看一看吧!(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喜欢夏姐姐吗?那就先来认识一下和夏姐姐有关的词语朋友吧!

2、出示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再读,要求把词语读连贯。

4、检查:

(1)你能读准哪些词语了,能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领读。

(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

(3)去拼音,开火车读。

(4)齐读。

5、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夏天,更好地认识夏姐姐,和夏姐姐交朋友吧!

6、听音乐(播放台风、雷雨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7、交流:你见过台风、雷雨吗?能向大家说说吗?

看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厉害的台风、雷雨呀!谁来读一读?齐读。

9、根据学生的回答打开瓶子出示词语学习。(三组词语的顺序由学生的回答而定)。

(1)学习桃子梅子西瓜。

(出示图画、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呢?回答后出示词语、认读。谁能来给它们和图画配配对呢?指名学生上台连线,评议。

你最喜欢谁?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读,师评议,再请学生评议。齐读。

小结:这是一份什么礼物呢?引导学生说出水果。

(2)学习蝈蝈青蛙知了。

听音乐,说说你听到了谁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画、文字。

青蛙: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知道的青蛙吗?谁来夸夸青蛙?指名读。

蝈蝈:你见过蝈蝈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知了:你知道什么?谁能和它打招呼?开火车读。

齐读一行词。

小结:这份礼物是--动物。

(3)学习葵花茉莉荷花。

出示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你认识谁呀?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花。

齐读一行词。

小结:归纳出--花。

10、出示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我们小朋友送来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了朋友呢?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先自己读、同桌读、推荐读、看书齐读。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3、范写、学生练写。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十三

在这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师的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较好的学风的形成。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灵活的教学思路,不但考虑知识的相关联系,而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既突出重点,又突出难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既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考虑学生的实际,突出层次性,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多的认真分析,集体讲评。

总之,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每一位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每一位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这一学期,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方面、信息基础教学的应用方面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上等。今后我将取长补短,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点,力争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好令人满意的成绩。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十四

平遥实验小学左彩霞。

缘起: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并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的体验与陶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融会起来,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十五课《放小鸟》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美散文,不但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而且准确妥帖,耐人寻味。课文通过描写“我”关养小鸟与放归小鸟的经过,告诉人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护小鸟、让鸟自由飞翔的童心。在教学中,我通过课文插图,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陶醉于故事情节中,再设身处地地为小鸟着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案例: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的着急心情。)。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

师:请小朋友们看着图,做个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生:笼子里的小鸟可能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我再也不想在这儿呆了,快救我出去吧!”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快救我,我一分钟也不想在这儿呆了,我想回家。”

……。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妈妈可找到你了。”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妈妈找了你好久了。别怕,我这就来救你。”

生:窗外的那只鸟还会说:“孩子,妈妈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来,你被人抓住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要乱跑吗?你就是不听话!”

……。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要读出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体会与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喜欢想象,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上述案例中,执教者着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想、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而学生在这不断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思维也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例范文(15篇)篇十五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永远的学校》。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一天,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你上了四、五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案例思考】。

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挖于?深?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立足?实?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涛声依旧?,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攻在?恒?处。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最棒的玉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采摘,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他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的种子。

在教学中,我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抓手,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评读,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在品读的过程中能有所启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实录]。

师:是啊,此刻我们也感受到了最后的玉米难受的心情,它已经没信心了。谁能读读最后的玉米所说的这段话?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个别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师:面对心灰意冷的玉米,你能劝劝它吗?

出示填空:面对心灰意冷的那个玉米,我微笑着劝它说:“________”。

生交流。

……。

师生合作读课文2、6、9、13节,生读玉米说的话,师读旁白。

师: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个别交流,师板书:对自己要有信心。

师总结:是啊,最后的玉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不管什么情况下,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

[分析]。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文之后有所感悟,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低年级的说话训练是写作指导的基础。说话的训练离不开文本,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畅谈感受。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们能用新鲜、柔嫩的心灵,到处感知着生活,通过语言训练,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

我在设计学生说话训练之前,作了一个小铺垫,让学生先感受最后的玉米此时此刻难受的心情,要求学生用难过语气来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随后再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品位文章、说话练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了启示:任何时候都要自信!让他们入情入境的体会玉米的自信和感激,这是本课要力求达到的一个效果。

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把“教育回归生命”,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对生命意义和规律认识以及道德层面的“敬畏生命”的教育。在既担任着教书又肩负着育人重任的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更投入的去顺应学生对本文的解读,激活他们的心灵,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的火花。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投标委托书公司委托个人范文(17篇)

    竞聘是一个能够考验我们沟通和表达能力的过程。竞聘材料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展现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潜力。接下来,我们将浏览一些优秀竞聘者的简历和

    最新网络安全报告(案例14篇)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反思和总结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辞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专业纪检工作人员个人剖析材料大全(18篇)

    典礼是一种庄重隆重的仪式,通常用于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庆祝特殊的节日。同时,要安排好参与者的座位和入场顺序,确保整个典礼的组织和秩序。在下方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典

    专业检查卫生的心得(案例13篇)

    在培训结束后,撰写一份培训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宿舍卫生是大学生

    实用听党话和党走(通用16篇)

    征文是一个让我们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思想的场所,也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写征文时,要注重段落的衔接和逻辑的连贯,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里有一些经典的征文

    2023年电力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案例15篇)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怎样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谐相处,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

    2023年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大全(20篇)

    即兴表演可以激发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创作力。即兴表演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的技巧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即兴是指在没有提前准备

    实用爱访谈心得体会和方法(模板16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我们为您提供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

    实用交通拥堵论文(汇总14篇)

    导游词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述,以引导游客参观和了解景点的方式,帮助游客更好地体验旅行中的美好和独特之处。导游词的撰写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描绘景点的人文风情、自然景观和

    最新医院保密协议书(模板15篇)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思考和总结过去的经验。一个有效的开场白应该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