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报告 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优质5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温柔雨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报告 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篇一

导语:关于物流信息的整合与共享的物流师考试内容你知道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针对企业现状,以物流部为核心,实施节约成本、优化系统策略,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现代物流的特征:及时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网络化。

企业外部信息网:对若干家企业进行远程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以最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物流信息及个性化服务、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以低成本注册就能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2)综合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将成为生产制造商、销售商、中间商及物流供应服务商共同关注的焦点。

扩展功能:5)智能配送功能6)货物跟踪功能7)库存管理功能8)决策分析功能9)金融服务功能。

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

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报告 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篇二

摘要:高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在精神层次建设、文化层次建设与文化层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不利于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舆论宣传作用,树立特色体育文化品牌的理念,设立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主题,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从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文就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重难点策略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学校校园文化直接体现在学管工作严格、科学、有效,班风稳定、校风和谐,毕业生整体质量高。

在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学校能够始终保持进口旺(招生)、出口畅(分配),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作用

2.1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既厌烦上体育课,又喜欢体育活动。

这种奇怪现象是因为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术学习所造成的。

该校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针对职业教育生源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客观事实,借鉴基础理论课的教改经验,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愉快体育教学和分层教学,使体育教学收到实效。

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要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点,在公共场合使其得以展示,体现学生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降低标准,只要坚持跑下来就是进步,从而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对“游戏”、“玩”的本能需要,以学生心理、情感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实施教学。

使不同组、不同“层”学生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境的设计、组织形式和教法的选择以及教材创造性运用,都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同时,通过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民主,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内在动力得到充分调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圆满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2.2通过组织与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体现校园文化理念

要想组织好全校性的、大型的体育活动,这就需要加强多部门的团结与协作。

而往往这些活动,又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加强养成教育,体现班集体凝聚力,反映班风、学风、校风的重要学校体育工作,比如: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每天的课间操组织工作等等。

学校田径运动会,作为一项全校性的体育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多部门的协作,分工明确。

根据学校场地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比赛项目。

其中,每班10男(每人跑200m)、10女(每人跑100m)的20人3000m大接力项目深受师生喜爱。

通过运动会,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2.3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创建文明校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体育课程、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和对外体育交流等多种形式。

2.4“育德于体”,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素质普遍下降,不单纯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还表现在思想品德等方面。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是非常普遍的特点。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他们团队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世习惯,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虽然每个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但务实精神、法制精神、公正精神是职业道德中共性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提供了现实的活教材。

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报告 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篇三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地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都会切实发展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

为了理解和重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该研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建设,开展了基于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探究,以对此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1育人功能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对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视,先后颁布了众多文件予以促进。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体育内涵的表现,对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确立,体育行为的实施,体育活动的参与具有帮助作用。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驱动下,大学生通过参与、融入,增强了团结、协作、坚韧等优良品质。

同时,对于其承受挫折、正确对待压力的能力也有所帮助。

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1.2凝聚功能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凝聚能力。

一方面,学生通过积极加入体育运动队、体育社团,与队员、会员形成了团队,并加强了队伍、社团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能够带给学生本校荣耀感,更加地维护本校良好地形象,形成了全校层面上的凝聚。

最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尤其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地融洽、凝聚。

1.3娱乐功能

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和释放自己的激情、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状态,是体育的魅力之处。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必然包括体育物质层面,如体育场馆、雕塑、标语;也包括精神层面,如运动队的荣耀、体育社团的展示等。

在这些组成内容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娱乐功能。

比如体育社团的展演,运动队的比赛等,学生在观看或者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体育美学,调节自己的学生生活。

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带动学生去关注体育,享受体育,进而享受快乐。

1.4引导功能

高校体育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积极可为。

在学习课程之余,大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释放激情。

而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激情与潜能的释放,可谓是最佳途径。

另一方面,网络的发达,致使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深受危害。

为此,团中央开展了大学生三走活动,即“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旨在对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

在这期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便能够为此积极发挥作用,起到引导大学生走向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

1.5创新功能

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个人有所作为。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身兼着祖国未来的发展重任。

创新意识,是国家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之一。

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能够对大学生的创新作用有所提高。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产生改进、提高的想法,甚至于产生了创造的灵感,这些都很有可能。

再者,广大师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他们对校园体育发展密切关注,对不良现象有所思索,势必创造出新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以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2.1健全完备的制度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有完备的制度以作基础。

制度的.建立能够从源头上对体育文化建设所需的物质、精神构件提出要求。

在这一制度中,对于体育工作的发展,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学校体育事业目标等应有明确的指出。

将体育文化的构成要件涵盖在内,合力形成体育文化的良好局面。

在这一方面,许多高校存有不足,如召开全校体育工作大会的次数少、周期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等,实际上都对体育文化建设产生了制约。

其实,这些方面只要学校建立良好地发展目标,不同部分同力配合,再加之制度的刚性要求,便可以顺利化解。

2.2加大经费的投入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首要的是投入经费。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

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中,如体育场馆、设备、器材等需要体育经费的支持。

其次,精神层面的确立需要在运动队、体育社团,体育赛事等方面着手。

通过培育运动队,提升运动队实力和影响力,能够提高学校声誉;通过组建体育社团,能够展示学生的才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开展体育赛事能够满足展现学生的运动技能,塑造班级、院系凝聚力。

而这些方面的建设、提高,均与经费投入密不可分。

因此,各高校在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认识到此问题,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

2.3强化营造的观念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能凭空而来,需要管理者有营造的观念,进而采取营造的手段,达到营造的目的。

首先,校级领导层面需要强化营造观念,不能任由校园体育文化自我培育。

学校领导对于学校工作的开展,有着总览全局的功效,是学校体育文化最顶层的营造者。

其次,学校体育委员会,要有加强营造体育文化的观念。

通常情况下,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具体由校体委负责,具体又有学校的体育学院、体育部等落实,所以这一层面的领导也需要加强营造观念。

最后,学生要强化体育文化营造观念,因为他们是学校体育文化最大的受益者。

此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建议、学代会等积极建言献策,以提高校园体育文化。

2.4特长项目的引领

许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总是感觉无从下手。

其实,此方面可以从学校体育特长项目入手。

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凸出效应明显,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

利用特长项目不仅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

当然,就全国而言,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毕竟是少数,这就需要从学校自身传统特长项目、优势项目上着手确定。

比如一些工科院校的球类项目,在地方或者本校都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或优良成绩。

通过运用这些特长项目,积极开展多样性的赛事,引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2.5精品赛事的助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的精品赛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品赛事能够吸引大部分人群的参与,并且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对精品赛事进行培育,比如运动会、篮球赛、体育达人赛等。

根据学校存在的体育项目的优势,将此做大、做优,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符号和精品赛事,以此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与此同时,在学校领导积极出席,赛事组织有序合理,赛事奖励丰硕等方面加以促进,将精品赛事的“精品”内涵充分展现,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利助推器。

当然,精品赛事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高校做好长期开展的规划,并做到延续性的连贯,切莫一时兴起。

3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抓手。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促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帮助作用。

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凝聚、娱乐、引导、创新等功能。

采取措施对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建设,也有利于高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全面优秀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2: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摘要:高校运动会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运动会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

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必然会对学校体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形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文中主要分析了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改革;体育文化;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学校运动会模式已经难以承载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因此,改革传统的高校运动会模式,对运动会进行创新,注重运动会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通过运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全员参与成为运动会改革的方向。

从整体上看,运动会作为校园体育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校园运动会的这种改革方式,势必也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广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校园文化快速发展。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高校进行文化建设时,体育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的理念。

校园文化以校园作为主要的空间,并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主要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文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体育文化中不仅具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结构,同时还具备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文体活动。

从整体上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3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上的体育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教学方针、价值观等方面。

在这之中包括了体育意识传播、内化以及体育文化创新,高校体育文化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以及体育健康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二是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它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精神层面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主要包括学校自然环境、体育场馆建筑的布局,以及教学中使用的各种器材设备、体育教材等方面。

三是高校体育实践方面的文化,其中不仅包括了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条例,还包括高校的各种体育行为方式,例如高校开展的体育科研活动,以及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效果。

2高校运动会与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高校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相互影响,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能够对高校体育事业带来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形态,对高校体育文化产生影响。

同时,高校体育文化同样会给运动会的开展产生影响。

因此,可以说高校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高校体育运动能够从体育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3个层面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会时也会在3个方面受到体育文化的深刻影响。

首先,在高校投入时间和精力举办体育运动会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例如高校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

其次,在体育运动会举办的过程中,丰富了体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在体育运动会当中,学生会受到体育价值观念、体育审美以及体育思维方面的熏陶,提高了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再次,通过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能够有效加强校园体育制度建设,如学校在进行体育建设时颁布的涉及体育教学管理、体育运动会管理以及进行体育社团管理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最后,通过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会能够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学校开展的运动会学校能够发现更好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

同样高校体育文化对高校运动会具有互动的影响。

在高校举办运动会时需要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的支撑,否则高校运动会就无法顺利开展。

同样高校的体育管理制度会直接影响高校举办的运动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会对高校运动会的开展带来深刻影响。

而体育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会对体育运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整体上看,高校运动会和高校体育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

高校运动会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以及功能。

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报告 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篇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统筹规划的“八大经济区”中的普通高校,包括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佳木斯大学、黑河学院、东北石油大学、鸡西大学共九所高校的体育资源和相应周边的2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图书馆查阅与高校体育资源整合、社区体育建设及高校体育社会化等相关的论文、书籍和相关政策法规等。

(2)专家访谈法:走访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内的九所普通高校的体育管理部门领导和教师,针对本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走访和交流。

(3)问卷调查法:在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中随机抽取20个社区的管理人员和居民200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就黑龙江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96.8%。其中375份有效,有效率为93.6%。信度检验: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抽取部分调查对象并在间隔15天后对同一对象重测,将前后两次的调查结果输入spss19.0在windowsxp上进行处理,计算出每个题目前后两次的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为0.851,因此问卷内容具有一致性,信度较高。

(4)逻辑分析法:运用了归纳、演绎、比较、综合等逻辑方法,对课题中出现的概念、论点及相关文献资料加以判定和分析。

(5)数理统计分析法:将原始问卷的数据运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在windowsxp上对数据主要成分进行因子分析、数据结构模型分析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制约黑龙江省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分析

2.1.1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资源是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健身文体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对黑龙江省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问卷调查可知,有70%的居民是在街道两旁、公园空地和小区门前等非正规体育场地健身锻炼,还有45.31%的居民其住宅区周围没有体育活动场所。此外,在被调查的社区中仅有20%的社区场馆会对外开放可供社区居民使用,并且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陈旧,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周边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健身场馆和设施,可惜的是并未对外开放。有限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和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因此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匮乏和开发利用不合理是制约黑龙江省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2.1.2缺少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指导社区体育健身、组织社区体育赛事、传播社区体育文化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黑龙江省被调查的20个社区中仅有三所条件较为优越的高档社区配有专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而被走访的高校教师中约有76.5%的教师从未从事过社区体育服务工作。“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快速发展,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一些为了满足健康需求而开展的社区健身活动,由于缺乏正规、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指导健身活动,社区居民在练习时不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导致运动损伤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社区居民的锻炼积极性。此外,由于社会上的健身指导员培训机构较多,但普遍资质不高且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短期培训,致使黑龙江省健身指导员近年来,数量激增但专业水平不高,其中绝大多数为非专职、专业的从业人员,据调查这部分人群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能知识。由此可见缺少专业优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龙江省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贯彻全民健身计划,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

2.1.3社区居民体育文化意识淡薄

居民是社区体育健身文化建设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他们的参与对社区体育健身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2]。然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各地区受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也是良莠不齐。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普遍缺乏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管理意识,另外一方面由于社区居民受经济基础、文化层次、年龄以及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健身文化的认识也千差万别。大多数人还仅停留在以锻炼为目的的初级阶段,缺少对科学健身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对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健身文化意识较为淡薄。

2.2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

2.2.1高校具有优质的健身场所

高校大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黑龙江省30所高校共计拥有129个体育场馆[3]。近年来由于教学评估和学科建设需要,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大。同样本研究在对我省9所普通高校的场地设施走访调研得知,九所高校共计拥有53块场地,其中室内21个,室外体育场32个,尤其是高校内游泳馆、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美操室、健身房等体育场馆和设施较为完善,而且平时学校的体育场馆除了正常的教学和比赛训练外,其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高校体育场馆基本不对外开放,这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匮乏形成鲜明对比。

2.2.2高校具有优质的技术资源与师资力量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其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程度高。高校体育教师对组织各种体育赛事、指导社区居民健身、引导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加强心理疏导、预防运动损伤以及保健康复和科学膳食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指导社区居民健身,如通过网络平台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和发布健身信息,引入前沿健身知识等。高校体育教师有能力和时间从事社区健身锻炼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这些资源是社区急需且不具备的。将这一高校体育资源优势系统整合分阶段分步骤服务于社区体育建设必将极大地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2.2.3高校体育具有优质的人才资源

高校体育对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进程具有相应的影响力,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子系统,承载着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体育教育。高校是培养优质体育人才的摇篮,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也是各种体育社团、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和各种体育赛事的积极参与者。大学期间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从属于庞大的社会群体,在校期间培养大学生结合所学的体育知识深入社区服务社会,如协助组织体育赛事,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帮助社区制作健身知识宣传栏等提高其社会实践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每年有数以万计大学生毕业后要步入社会,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在校期间所学的体育技术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使其成为社区体育的组织者和宣传者,对构建和谐社区宣传社区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高校体育资源整合服务于社区体育的对策

3.1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服务于社区体育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开发是社区体育建设的重要基石,是社区居民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和保障。黑龙江省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陈旧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龙江省社区体育的发展。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各行业系统体育场馆分布不均匀,65.6%的场馆集中在教育系统,22%的场馆分布在体育系统,29.2%的场馆开始对外开放。相对而言,高校设备齐全、场地充足,与社区体育相比,优势极大。这与我省情况相似,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系统评估,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都是新建的,非常完备;然而,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仅在教学、训练和比赛时对学生开放和使用。这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匮乏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合高校体育场地资源优势,通过对社区居民开放健身俱乐部、开放各种体育场馆和设施、联合组织大型赛事等,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休闲、娱乐环境,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一方面可以解决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维护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缺口问题。

3.2人才资源服务于社区体育

高校之中体育人才济济,合理加以整合利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解决健身指导员不足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常年从事一线体育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经验,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素养,且高校中不乏热爱体育运动的高素质学生,以黑龙江省高校人才资源为依托,面对社会及在校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水平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体育专项技能培训班,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健身教练和社区健身指导员。通过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组织各类比赛、俱乐部、健身知识讲座、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宣传健身知识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指导健身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促进黑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科学、有序地发展。

3.3高校体育文化资源服务于社区体育

高校具有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传播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培养体育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进入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文化知识和修养[4]。依托高校将体育教育文化资源服务社区体育,培养社区居民科学的健身观念和健身行为,规范社区体育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越的健身环境,形成科学有序的健身文化,促进社区居民身心的和谐发展,带动我省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4结语

黑龙江省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面对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资源的迫切需求,通过资源整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体育发展。建立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改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匮乏、健身指导员不足和社区居民体育文化意识淡薄等瓶颈,依托高校体育发挥高校体育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优势,服务高校周边社区的体育建设,营造浓郁的健身文化氛围。高校体育只有融入到“社会体育”中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培养的目标,才能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加快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从而更加有力地服务于社区体育建设。

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报告 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篇五

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利用体育的文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为学生的价值提供多样化选择,是实现和谐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但是高校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重难点问题,影响建设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实际建设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与发展校园文化,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第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摘要:体育文化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通过论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进而探讨其功能,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向前进步,养成师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特征;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划归为校园文化的范畴,又可以划归为体育文化的范畴。

它既可以帮助学校养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也可以帮助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与助推师生身心健康成长。

但是,当下部分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发展体育文化,造成体育文化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而这主要归因于高校尚未认清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没有足够重视体育文化建设。

因此,各高校应该认真解读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层涵义,科学把握其特征、功能,以更好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文化[1],师生广泛参与其中,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的文化类型;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文化一样,具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界定。

广义上来说,它被限定在了高校之中,以师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相关的各项活动,如体育赛事,来达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创造出来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如:体育精神、学生心理素质等)都属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2]。

而从狭义上来说,它专指精神方面的内容。

笔者在该文中采用广义上的概念界定。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虽然隶属于校园文化这一大的范畴,但是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特征。

2.1内隐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来讲,摆脱不了自身的文化特质。

它以内隐的形式,隐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产生与之相一致的行为。

一旦高校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于提升集体荣誉感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2.2时代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其他类型文化形态没有本质的区别,来源于时代,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是不能规避的事实。

时代在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文化也随之得以丰富。

高校是教育工作开展之主要场域,也是重要场域,属于社会文化大系统,必定会受环境影响。

高校这一特殊场域孕育出来的体育文化,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其他社会因素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当下体育精神的时代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高校体育文化,使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2.3多样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开展各项活动,而且高校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师生都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令人可喜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单靠一两节体育课是远远不能够的,必须将课内与课外的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

课外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有体育课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很高,有利于全新健身、终身教育的实现。

与此同时,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2.4全面性

高校校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自主能力等多层面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集体的荣誉感、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感以及完成体育项目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美学素养与审美价值的养成。

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只是针对体育这一方面的内容,它更注重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全面性教育。

2.5层次性

在不同分类依据下,高校体育文化有许多种层次划分。

从内容来看,有专业性与一般性之分;从活动类型来看,有竞技型和健身型之分;从形态上来看,有以耐力、速度、力量、平衡与协调、锻炼与提升智力等不同衡量标准的体育文化。

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项目,这一特性也使得越来越多师生参与进来。

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校逐渐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通过体育课教学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能力,以最大限度展现出体育文化的功能。

3.1教育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业余文化[3],会潜移默化地将体育知识与能力作用于学生。

很多人将体育限制在了狭隘的竞技性活动,而忽略了它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架构。

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教育占据一定地位,学校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养成一定体育能力。

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体育课的教育教学。

相关课程的安排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其次,环境熏染。

高校完善的体育场所与设施、器材等物质文化,以及其他的制度、精神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环境的熏染,营造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最后,一旦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活动,那么就会一生受益。

3.2健身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只不过将体育活动限定在了高校这一特殊场域,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体育文化范畴之内,其具备健身功能不言而喻。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项目与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学生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达到更高层次的健身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健康保障[4]。

3.3美育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与追求美两者间并不矛盾,而且两者间联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体育运动并不缺乏美——优美的动作、健美的身材等都可以达到美的享受,甚至激发对运动美的追求,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另一方面,师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也可以使自身达到运动美的目标。

3.4导向功能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体育运动除了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以外,更重要的影响在于社会影响力,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将在高校形成的体育意识与能力带给其他人,促进整个社会体育氛围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

3.5创造与超越的功能创造与超越是体育文化中最具文化意义的功能。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竞技型的体育活动必然存在打破记录——这一现象就是对原来记录的超越,同时也创造了新记录;健身型的体育运动中也存在个体自身的超越与创造。

同时,这种精神养成后,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超越自己,创造更高价值。

4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为校园文化之表现形式,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与知名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高校应该科学认识其特征与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展示全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