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育改造工作总结篇一
(一)抓组织领导,农村改厕工作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强。
一是面对改厕工作数量大、技术高、时间紧等实际,迅速建立了以分管书记为首,镇科教文办为主体,镇卫生所、建管站、水利站等部门全力配合的全镇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村居建立调整了由丰富工作经验同志组成的领导班子,并落实专人负责,加大了领导力度;二是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村制度,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了对改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二)抓宣传教育,农村改厕工作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结合创建卫生村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深入持久的改厕宣传教育活动。各街道、村居通过有线电视、广播专题播出健康卫生知识;向每家每户发放公开信,宣传改厕的重要性。同时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强大的群众基础。二是坚持以各村(居)为依托,通过派员蹲点、卫生宣传日等方式到村居入门入户宣传,变“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自觉投入改厕工作。
(三)抓政策配套,农村改厕工作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经费不足是改厕的一大难题,为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村改厕工作的顺利实施,采取“上级政府补一点、镇政府贴一点,村集体配一点”的办法,保证资金投入。全镇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保证了改厕的顺利实施。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增强改厕技术力量。以村居为单位举办多次改厕技术培训,确保各村居有熟练技术的改厕专业人员。镇领导多次到各村指导、督促改厕工作,有力保证了改厕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抓督查考核,农村改厕工作的进度进一步提速。
为确保改厕任务保质保量的推进,镇政府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改厕过程中,镇政府与具体实施改厕工作的村签订了责任状,要求村领导负责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协调现场矛盾,限期推进改厕任务,并将工作实绩与工资、奖金挂钩。通过各村自查、镇级督查、市级验收等方式督促改厕工作的进程。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做到改厕质量与进度同步。
(五)抓典型示范,农村改厕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推广。
建立“全镇有示范村、各村有示范户”的工作模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调动村民向好意识,全面铺开改厕工作。城南村、许庄村落实专人组织改厕班子,在通过对村民走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村民住户相对集中的原则选址,统一采用“三格式”新建公厕,在新建处配备灰箱,便于村民堆放生活垃圾,同时落实公厕专人保洁。新建公厕交付使用后,原村民旱厕全部拆除,此举得到村民赞同,并在全镇得到推广。
二、农村改厕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组织,强调一个“精”字
为打好农村户厕改造的攻坚战,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把改厕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当做一件大事来抓。针对改厕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分布广的特点,镇、街道、村居迅速行动,都及时建立了农村改厕工作小组。同时,镇政府下发了《__镇农村改厕普及村标准及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排出进度,挂图作战。建立镇机关各部门联系村制度,形成全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良好态势,全镇农村改厕工作得以整体推进。
(二)掌握实情,力求一个“准”字。
多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及农村拆迁,农村户厕数据变化较大,为进一步摸清改厕底数,各村居落实专门队伍,对农村户厕进行调查摸底。从各村农村人口数到变化后的户厕数,从原有的三格式、水冲式、卫生厕所、简易式、公厕户各类数据到每口厕所的长度、宽度,都做到准确测量、分类统计。城东村是此次改厕任务最重的村,他们落实专人统计摸底,每天顶着烈日走遍每家每户,仔细统计,准确测量,做到统计一户不漏,尺寸一户不错。细致精确的调查摸底为全镇农村户厕改造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热情宣传,注意一个“广字”。
各街道、各行政村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多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镇科教文办将《__镇农村家庭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注意事项》下发到每家每户,明确改厕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关系,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责任意识,增强群众改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搞好组织推动。4月份,镇政府组织各村的支部书记到南通市崇川区参观学习他们改厕的先进经验,5月初在仙鹤村先行搞了10户试点工作,并于5月22日在仙鹤村召开了改厕工作推进会,增强改厕工作的紧迫意识,动员全镇打响改厕攻坚战。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动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全力以赴打好农村改厕这场硬仗。镇政府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及至村领导干部纷纷带头做起,为群众树立榜样,有效推动了群众改厕的积极性。
(四)狠抓落实,做到一个“快”字。
农村改厕工作直接影响到创建卫生村进程,更直接影响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进程与实现。镇政府充分认识到改厕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千方百计加快工作进度。红星村、城南村采取与具体改厕实施部门(到组)签订责任状,工作实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及通过听汇报、看台帐、查现场、访群众等方式督促改厕进度。仙鹤成立专业队伍,分成6个施工组,首先放样试点,各组在短期内落实专人从事改厕工作。红星村在改厕任务下达后,三天内落实了四个工程队,分组实施。改厕测量统计工作于一周内完成,十天内就完成了三十多座三格式改厕样板,为全镇改厕工作树立了先进典型。
(五)规范运作,坚持一个“质”字。
本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全力推进农村改厕。为保证改厕的质量,镇政府对各村居的分管领导、分管人员,改厕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组织了多场技术培训,通过集中辅导、现场技术人员狠抓质量。改厕队伍深入到农户、定好点、选好型、购好材,注重科学改造,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为保证改厕任务落实到位,镇、村、居分别出资,保证资金到位。红星村投入50余万元,对全村599个私厕进行了改造,目前全村无害化三格式卫生厕所达97%以上,并改造公厕2座,新建公厕1座。城南村全村500座户厕均改成卫生厕所,对已划红线征地的一、五、八~十二组住户也进行了改厕,改厕面达100%。同时,镇政府严格质量检查监督,随时组织“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改造一口,达标一口,有效保证了改厕的质量关。
经过镇、村居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每日顶着酷暑,走遍每家每户,耐心动员、仔细测量,不辞辛苦推进改厕工作,目前我镇已达到改厕创建指标,其中各村的改厕普及率均已达到90%以上。全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面得到提高,农村卫生环境和农民卫生习惯得到较大改善。
三、下一步的目标和要求
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长期性的工程,不能仅以达到创建目标为根本目的,而要将其做为一项民心工程来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从认真实践_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改厕工作的认识,把改厕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牵动性项目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进一步发挥镇、村、居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改厕工作纳入本职工作中,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基层,加强对联系点的指导与督查,切实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改厕积极性。继续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深入持久的改厕宣传活动。结合“非典”和“禽流感”、“猪链球菌”防治工作,开展改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报刊、宣传画等方式,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
三是要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狠抓建设施工。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切实结合改厕用户不同需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试点实践,解决改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加大开展改厕技术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专业施工队伍,同时注重建设施工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的发展。
四是要建立社会化动员机制,强化使用管理。将农村改厕工作与创建卫生村工作相结合。坚持改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点帮扶制度;坚持并切实发挥基层党团干部、医务人员、教师等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推广卫生厕所的使用管理办法,深入农户培训、教育和引导正确用厕和管厕,使改厕户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改厕工作的发挥。
五是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各街道、村、居及时向镇政府汇报改厕动态,镇政府及时向市爱卫办上报改厕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沟通。相关单位、部门也应将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纳入年度考核,高度重视改厕工作,并在改厕经费上予以保证。
教育改造工作总结篇二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顺利推进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常务副组长,主管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及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油篓沟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小组和办公室。每个工作小组负责1个重点区域的工作,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组织实施。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中各项任务的落实以及信息的搜集、传达、整理、上报等工作。同时,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的职责,确保工作如期有效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层层动员部署,营造浓厚氛围
组织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特别强调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并对行动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将全体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为行动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此外,利用广播、标语、传单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特别是重点村庄进行大力宣传,发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倡议书,形成全体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烈氛围。同时,工作小组深入到曹碾沟、兴隆村、喜顺沟、狼窝沟等重点村,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为每个村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改造提升行动提供指导。
三、突出群众主体,因地因村制宜,打造特色村庄
在今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始终将群众作为主体,从规划到施工都在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坚持因地因村制宜,在对每个村的村情进行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聘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科学规划,为改造提升行动搭好框架。整体规划设计从村庄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尽力体现村庄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成环境、生态、文化、人情相互交融的独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全乡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点村有5个,即曹碾沟、兴隆村、喜顺沟、狼窝沟、黑土沟。其中,曹碾沟、兴隆村为省级重点村,喜顺沟为县级重点村,狼窝沟和黑土沟为后进支部转化村。曹碾沟共谋划实施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垃圾处理、村庄绿化、改厨改厕、村民中心建设、院墙整理、村民活动广场建设8个项目,总投资384万元。目前,2000米道路硬化已完工;1225平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已建起并配套健身器材;村庄绿化已完工,共栽植各类树木100050株,并打造了10个篱笆墙农家院。兴隆村共谋划实施村民服务中心建设、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垃圾清理、自来水入户、改厨改厕、村庄绿化、排水沟建设8个项目,总投资万元。目前,已清理垃圾5000方,拆除残垣断壁200多处,完成13户农户的自来水入户。喜顺沟共谋划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改厨改厕、院墙改造4个项目,总投资13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200米,栽植树木1000株。狼窝沟共谋划实施泄洪沟整修、排水渠整修、道路建设、路灯安装、垃圾清理、村庄绿化、村委会阵地建设6个项目,总投资188万元。目前,已清理垃圾3700方、残垣断壁540延米,绿化500平米。黑土沟共谋划实施村委会阵地建设、道路硬化、村委会院落绿化3个项目,总投资37万元。目前,村委会院墙已整理,绿化已完工,栽植各类树木300株,并新建村委会房屋2间,完成道路硬化100米。
四、注重建章立制,培育文明村风,巩固改造成效
为巩固改造成效,在改造提升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培育文明村民,培树和谐村风,彻底改善农村面貌。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以工代赈等上级部门帮扶项目,并与群众沟通,按照“向上争一点、政府补一点、群众拿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多元投入机/ 4 制,确保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各重点村都成立了专业保洁队,雇佣专职人员对村内公共卫生进行日常清理。同时,实行农户卫生“门前三包”制度,每户农民负责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三是建立评星定级制度。建立了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制度,每月开展评选一次评选活动,评选出勤劳致富、孝顺老人等星级家庭,引导农民争做文明村民,树和谐村风。
教育改造工作总结篇三
今年,我区列入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三沿”重点村8个,含1个沿京石高铁村和7个沿京港澳高速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区把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提到主要议事议程,坚持“非干不可、不干不行、必须干好”的原则,成立了区党政“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连续层层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强势启动了此项工作。坚持半月调度、周督查、工作组日报告制度,保证了行动稳步推进。
(二)广泛宣传发动。将发动宣传工作部署到最基层。先后印发明白纸5万余张、悬挂标语横幅300余条;大力开展了“党员一句话承诺”、“党员示范街”活动,以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建设,让百姓充分加入到主行列中来,成为此次行动的主体,激发了村干部、村民的动力和热情,踊跃投工投劳,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力促工作落实。区级包村领导经常性下村现场调度、现场办公,为所帮扶重点村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力推进了行动进程。帮扶部门通过资金支持、与其他牵头部门协调联动,分类指导,有效提升了行动实际效果和项目建设。驻村工作组指导重点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门前三包、卫生户评比等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四)落实资金保障。区财政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集中用于重点村“四清”、“四化”和项目建设,另又拨付233余万元专项资金,对进展迅速、成效明显的重点村进行分类奖补。广泛动员村集体投资500余万元,村民筹资146万元,群众投劳510人次(折合资金万元),保证了行动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五)坚持规划先行。遵照“因地制宜、避免浪费”的项目建设原则,坚持依照规划设计实施改造提升项目。为此,区规划分局主动协调和沟通,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于8月19日完成了重点村的相关编制工作,确保了改造提升项目的顺利实施。
该情况,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向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交了关于调整郭辛庄和何辛庄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的书面申请,已获得省批复,批复内容为:两村不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四清”,整治好村庄环境。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继续认真按照省、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相关安排部署,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改造提升工作迅速推进,坚决实现“年内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当前,一是先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后再循序渐进,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务求实效。二是实行源头治理,在“四清”、“四化”基础上,重点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处理、饮水安全等难题,真正从源头上进行改造提升。三是推进倡导乡村文明之风的文化墙建设,让和谐乡村文化融入道改造提升的精神文明领域。四是根据村情,做好秋冬季村庄绿化工作,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活环境。
教育改造工作总结篇四
张村镇位于平陆县西25公里处,辖28个村,全镇总户数6654户,总人口2。7万余人,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人均不足一亩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310元,苹果为主导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风平公路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耕地较少,部分农户收入偏低,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窑洞和土坯房中。
20__年,按照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200户,涉及全镇28个村,已完工200户,完工率100%。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办、国土资源所、会计核算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制定了《张村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群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危房改造的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是注重审核,选准危改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统一的标准,确定了“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种补助类型。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房屋极度危险、家庭极为困难农户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设。
四是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程。
二是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镇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转变了农村群众的居住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镇农村住房从建房面积、质量、美观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建房观念的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建房的积极性。
四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五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老百姓变富裕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贴近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二是农村危房改造户名额少,不能满足危房户需求。
三是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这些危改户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建房上,导致部分困难危改户生产的发展无力投入或投入不足。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危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扶助贫困人口安居工程的重要项目来抓紧抓好。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选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使真正的贫困家庭受益。
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先急后缓、逐步推开的原则,着重先解决极度危险、极度贫困的农村危房户,力争明年底全面解决全镇农村危房户改造。
四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引导危改户发展新产业,尽快脱贫致富。
教育改造工作总结篇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村镇位于平陆县西25公里处,辖28个村,全镇总户数6654户,总人口2。7万余人,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人均不足一亩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310元,苹果为主导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风平公路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耕地较少,部分农户收入偏低,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窑洞和土坯房中。
20xx年,按照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200户,涉及全镇28个村,已完工200户,完工率100%。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办、国土资源所、会计核算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制定了《张村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群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危房改造的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是注重审核,选准危改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统一的标准,确定了“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种补助类型。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房屋极度危险、家庭极为困难农户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设。
四是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程。
二是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镇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转变了农村群众的居住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镇农村住房从建房面积、质量、美观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建房观念的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建房的积极性。
四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五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老百姓变富裕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贴近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二是农村危房改造户名额少,不能满足危房户需求。
三是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这些危改户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建房上,导致部分困难危改户生产的发展无力投入或投入不足。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危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扶助贫困人口安居工程的重要项目来抓紧抓好。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选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使真正的贫困家庭受益。
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先急后缓、逐步推开的原则,着重先解决极度危险、极度贫困的农村危房户,力争明年底全面解决全镇农村危房户改造。
四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引导危改户发展新产业,尽快脱贫致富。
20xx年,县分配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共80户,其中第一批50户,第二批30户,全部为危旧房改造新房。至20xx年12月20日,全镇实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户,其中五保户6户,低保户18户,残疾人9户,其他贫困户47户。全部通过了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的初步验收,特别是森岭、乔联村16户危房改造工作任务都能按时完成,多次受到挂点县、镇领导的好评。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
我镇党委政府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办实事、惠民生、得民心的主要工作来统筹安排。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布置会后,马上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调整充实了xx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驻村干部入户宣传督促,对督促未到位、没有按时间和任务完成的干部,启动责任追究与问责制,与年终评先评优考核挂钩。
(二)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1、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准确掌握我镇农村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在各村自查的基础上,镇组织包村工作队调查组逐村一一调查核实,对自愿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有了初步了解。
2、认真筛选确定危房改造项目对象户。根据上级下达给我镇的任务数,严格按照实施标准和条件,对筛查后的危房户逐一进行核实,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按照“五保、贫困优先”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县审批”6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危房程度等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补助标准。使危房改造工作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1、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2、加强督促,确保改造工程质量和进度。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对象确定后,镇危改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了解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沟通县危改办技术人员,及时向建房户传授建房知识,深入建房点查看建房工程质量,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整改,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3、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各部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国土部门在宅基地审批上,做到特事特办,不但简化办事程序,而且给予减免费用,镇直各单位都为危房改造工作开绿灯,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规范运作。严格按照县规定要求,直接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打入对象惠农补贴存折,12月20日前拨付40%的资金,12月31日前拨付剩余资金。
5、建立档案。为方便查询,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电子档案,将全部危房改造户的资料录入软件。同时建立了一户一档。
一是我镇贫困面大,贫困度深,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除国家补助外,个别危改户自筹的资金大都是靠借贷来建设,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
二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资金投入单一,而且农村危房改造数量大,而上级指标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危房改造户需求。
三是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得到了改善,但配套设施投入不足,跟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0xx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原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农民的居住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东桥镇位于xx区东北部,辖15个行政村、1个街道。20xx年末,全镇总户数8816户,总人口3.7万人,总面积10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20xx年全镇财政收入3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现有劳动力2.1万人,贫困人口1800人,因灾返贫人口700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年产水稻3.6万吨,小麦0.6万吨,油菜0.9万吨。全镇现有村级道路50公里,其中砂石路20公里,水泥路5公里,柏油路13公里,镇道李三路和合六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0xx年我镇按照《国家危房鉴定标准》调查统计,全镇现有农村危房786户,约占全镇农户总数的8.9%。其中,需要拆除重新建设的一级危房413户,占全镇农户数的4.7%;需对局部构件进行更换维修的二级危房286户,占全镇农户数的3.2%;需要更换个别构件或轻微维修的三级危房87户,占全镇农户数的0.1%。
20xx年,按照市、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10户,涉及油坊、金桥两村。其中五保户6户,低保户4户。上级补助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16.95万元,动工率为100%,已完工10户,占任务数的100%。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我镇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为镇的主要工作之一,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财政、民政、国土、建设、扶贫、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同时制定印发《东桥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危房改造的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是注重审核,选准危改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小组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统一的标准,确定了“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种补助类型。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房屋极度危险、家庭极为困难农户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设。
四是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镇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东桥特色,对建房的设计式样、颜色、施工标准和质量要求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是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改正,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规范运作。试点村实施危房改造以来,共改造农村危房户10户,共投入资金26.9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万元,农户自筹16.95万元。为加强对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我镇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建立了严格的报帐制度和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危改资金安全高效安全运行。
七是建立信息档案,完善危改资料。为方便查询,我镇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数据资料档案库,由专人负责,做到完整、真实、准确。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的收集,分类存档(包括房屋报建审批资料、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房屋竣工验收表格等)工作。
一是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按照现在的改造速度,坚持2—3年将有效解决农村的危房,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困难群众基本可以告别危房,因自然灾害而发生居住不安全的情况将有效减少,实施危房改造是一项德政工程,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一项民心工程。
二是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镇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转变了农村群众的居住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镇农村住房从建房面积、质量、美观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建房观念的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建房的积极性,农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民参照生态文明家园图纸和标准建造房屋。四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五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老百姓变富裕了,老百姓的心和干部更贴近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上本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二是由于农村危房改造数量大,镇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
三是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农村消防、群众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发展需要。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危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强化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扶助贫困人口的重要项目来抓紧抓好。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选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使真正的贫困家庭受益。
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先急后缓、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着重先解决极度危险、极度贫困的农村危房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解决全镇农村危房户改造。
四是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
五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以缓解群众自筹资金压力和完善配套设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引导危改户发展新产业,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