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文如读经典,每一篇范文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一
2月18日晚8时,“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登上颁奖台,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7年来,第16个获此殊荣的河南个人或集体。在全省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无私奉献者应得到尊崇和褒奖,我们要深入学习张玉滚精神,争做出彩教育人。
“张玉滚同志扎根乡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高贵师德、师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实至名归。”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说,在我省160余万人民教师队伍中,不乏张玉滚、李芳式的好老师,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全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说,张玉滚老师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我们要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区教育工作者,围绕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张玉滚校长扎根深山,为师为父,用行动和爱为孩子点亮求学道路,是校长、老师的榜样。”郑州市纬五路二小校长焦憬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岗位、树立坚定信仰,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许昌市襄城县屈庄中心小学老师周旭丹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要学习张玉滚老师高尚师德,学习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担当,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学习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为乡村的孩子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亚倩说,张玉滚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他不断学习,将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师……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准人民教师”,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争做像张玉滚、李芳一样的好老师。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二
每个人的儿时都会有一个梦—“军人梦”,每个青年干部都想成为一种人—“焦裕禄”,作为青年干部,我也有过军人梦,现在焦裕禄也是我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榜样,甚至让自己成为其他干部的榜样,从张富清同志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忠诚于国家。张福清同志在部队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他英勇无畏、衷心为国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不磨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有张富清的忠诚,坚持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不做政治上的摇摆人、“两面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危险时刻不畏惧、不退缩,英勇向前,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
二是忠诚于人民。到地方,张富清同志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造福,他是另一个真实的焦裕禄,是另一个真实的孔繁森,是人民的好公仆,国家的好干部,是我们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不慕名利,一心为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刻把人民需要放在心头,落在工作,切实担负起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做好新时代的张富清。
作为党员干部,网红不是我们的榜样,物质财富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有自己该有的学习榜样,那就是焦裕禄、张富清等人,做为新时代的干部,做人就要做张富清。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三
回想其最近一次观看《感动中国》还是在四年前的高中观看的,好像是为准备考试而被老师临时加的一节难得的观影课。
《感动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的,该栏目从20xx年创办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在此期间,它一直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丰富了我们思想境界,开拓了我们新的价值观。经了解到,感动中国的不仅仅可以是那些名人、科学家,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在普通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
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43年前,普普通通的朱丽华因伤而导致失明,失明后她曾一度不肯外出,而后毅然决然的下定决心要出去感受一下久违的阳光。也许正是她的一举动彻底改变了的她的生活状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走上了盲人中医师的道路,并且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诊所。同时她也坚持做慈善。直至目前,她资助贫困学生人数达到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积达373万元。不仅如此她还免费招收盲人学徒,教授他们按摩的手法和技巧,这无疑让更多的盲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为家庭幸福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增添了一砖一瓦。
就像颁奖词中写道:“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也许这就是一件事坚持到底,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敬畏的、敬仰的。
还有四川森林消防员,他在接到消防通知时,来不及和妻子告别急匆匆地奔向火场,一心只想救下火灾。在海拔高达4000米的山脊上与无情的浓烟和聊聊火焰展开战斗,出乎意料的是火情受到迎面的吹来的强风导致火势暴涨森林爆燃,最终。
他们平均年龄仅有23岁,最大年龄也只是38岁,最小年龄仅为18岁。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然我们向人民英雄致敬,向全国奔赴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感动中国》以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传递给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真谛。“感动中国”留给我们的主题是一种品质,这品质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民族性格和中国风格。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四
朱老师的课总是那样自然流畅。她的课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环节之间都有自然的过渡,一句句的过渡语言都浑然天成。如在检查预习情况后,她以一句“那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儿呢?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秋天的?”把孩子们带进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即使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她的教学语言也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毫无突兀生硬之感。如在引入新课时,她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秋”字,这既是开始进入新课的内容,又是在给孩子们作写字的示范。接着,她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在孩子们根据生活的经验,展开了充分的想象后,她又问:“同学们,除了想到秋天的景色,你们还想到别的什么吗?”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学过写秋天的古诗,齐声背诵《山行》。这一设计是以前学习内容的一种巩固,也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拓展。然后,她说:“看一个‘秋’字引发了我们这么多的联想。在这个‘秋’的季节里,朱老师把你们带进一个美丽的世界,一起走进——”孩子们随着老师的板书,一齐朗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就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朱老师的课总是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何谓语文味?国内最早提出“语文味”概念的是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副教授。他说:“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认为,说得通俗简练一点,所谓语文味就是突出语言的认识、朗读、感悟、积累和运用。看朱老师如何教“荒”字。她说:“北大荒在我国的东北黑龙江省一带。看老师写‘荒’字”。她一边在黑板上给孩子们示范写“荒”字,一边通过语言引发孩子们的想象,理解“荒”的字义和字音:“没有人耕种,长满了野草,所以是草字头。注意中间是个死亡的‘亡’字。”接着,她请孩子们用“荒”字组词。孩子们昨晚预习过,很快就组成了荒地、荒凉、荒无人烟、荒山野岭、天荒地老等词语。在组织孩子们读过这些词语后,她又让孩子们说说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过渡到对“北大荒”地名的理解和对北大荒以前景象的想象。朱老师借助“荒”字这个激发点,激活了孩子的生活积累,激活了孩子的想象,激活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们掌握了“荒”字的音、形、义,积累了以“荒”字组成的词语,体会了这些词语的意味,积淀了语感,整个教学过程中,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五
王娅,1976年成为一名电力工人,1986年进入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现国网天津检修公司)工作,先后在220千伏北郊变电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长,20__年5月退休。在王娅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学习,求知探索,勤奋钻研电力专业技术。她参与编写的《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问答》作为变电运行专业培训的基础教材,在全国电力系统使用了十几年,她参与主持编写的《监控中心现场规程》等技术规范,在天津市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变电运行一线,一丝不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累计执行操作票3100多张无差错,仅在退休前一年时间里就发现并紧急处理了7次设备缺陷,实现了26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展现了一名优秀变电运行职工的风采。
二、学习她扶弱济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捐款捐物等活动,用大部分积蓄捐资助学,情暖寒门学子。1989年“希望工程”刚刚发起时,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娅就捐出100元。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__年汶川地震,从南方水灾、西南旱灾到青海玉树震灾、甘肃舟曲地质灾害,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到天津市慈善基金会,王娅爱心捐赠的足迹从未间断。退休后的17年里,她把捐资助学当做毕生心愿,累计捐赠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扬社会公德,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善行天下,大爱无疆。
三、学习她淡泊名利、大爱无声的人格力量。
王娅为人谦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举在退休多年之后才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个受捐助者,处处为别人着想。中央电视台《朗读者》邀请她录制公益节目,她到场支持但婉拒出镜,说“不要给孩子们带来心理负担”。当时一名受助学生就坐在她身后,她始终不肯相认。在她病重时还跟随兴华青少年基金会远赴甘肃山区家访,浑然忘记病痛折磨。她朴实无华的仁爱之心、默默无闻的奉献之心,体现出一名普通职工的高尚品行。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六
一个平凡的人,在美好的桃李年华坠入无边的黑暗,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红船旁的党员朱丽华不但在黑暗中前行、在逆境中奋起,更用一颗大爱之心谱写生命的华章。
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为22万人次患者缓解病痛……一串串数字,拼凑出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不平凡的人生,也让她获得无数荣誉和关注。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印发《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
榜样一直在身边,学习一直在路上。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失去了光明,却给许多人带去了光明,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嘉兴市“十大红船先锋”等荣誉称号。
《决定》指出,朱丽华是我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代表,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学习朱丽华同志坚守初心、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朱丽华同志听党话、跟党走,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她月工资只有58元却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时又捐款1万元;,她响应党中央抗震救灾号召,用辛苦积攒的现金,为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救灾建设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讲政治、顾大局,对党忠诚、听党号令,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朱丽华同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朱丽华同志18岁时因意外事故造成双目失明,但她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努力,潜心学习掌握推拿按摩技术,获得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并自筹资金开办诊所,为22万多人次解除疾病痛苦,闯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朱丽华同志说过,“我没有视力,但却不能没有事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挫折不气馁,勇往直前,顽强奋斗,以过硬的党性和扎实的作风,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朱丽华同志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朱丽华同志始终秉持“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的理念,生活俭朴,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她常年资助寒门学子,主动为其支付学费,几十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仅结对的大学生就达46名,一次性支付资助费36.8万元。同时,她还一直为现役军人提供义务推拿,如今已免费服务超过3000人次。“只要工作一天,就要奉献一天,哪怕是生命!”除了资金捐助外,4月她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为打造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贡献力量。
学习朱丽华同志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崇高追求。朱丽华同志主动投身残疾人事业,除了在自己诊所安排13名残疾员工外,还通过免费传授推拿技术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自担任市盲人协会主席以来,朱丽华同志注重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工作走上正轨,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始终保持争先创优、追梦奔跑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能力素质,为嘉兴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锋、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而不懈奋斗。
《决定》要求,把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七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她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到目前为止,朱丽华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
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朱丽华是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也是嘉兴首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入党27年来,她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
“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我对党感恩”
朱丽华出生在中医世家,但天有不测风云,两次意外让不满20岁的朱丽华双目失明。从光明坠入黑暗,朱丽华一度消极沉沦,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1983年,她从广播中听到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事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决心追逐中医师梦想。
在嘉兴市民政局的帮助下,1985年,朱丽华参加了浙江省首届中医推拿培训班,学成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在她的悉心治疗下,4名脑瘫儿童竟然都站了起来。
1990年,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舍筹建,嘉兴开展“我为南湖增光辉”捐款活动,“当时我还不是党员,但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我对党感恩,捐款时是毫不犹豫的。”朱丽华当即捐出整整两个月的工资——116元。
生在南湖畔,长在红船旁,朱丽华一直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想法,然而,想到自己的盲人身份,她又有所顾虑,怕自己达不到共产党员的标准。通过捐款活动,嘉兴市福利院领导知道了她的想法,通过找她谈心,打消了她的顾虑,坚定了她的入党决心,不久后,朱丽华正式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1994年10月8日,朱丽华站在南湖之滨,面朝党旗,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
“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从入党第一天起,朱丽华就这样告诫自己,这份质朴的初心,她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践行着。
在工作上,朱丽华刻苦钻研医术,1998年,她从中医士晋升为中医师,成为嘉兴市首位盲人中医师,2008年,借着体制改革的春风,她又创办了自己的丽华中医诊所。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掌握谋生技能,有能力立足社会,从1992年起,朱丽华就开始招收符合条件的盲人为员工,免费教导,包吃包住,在教学时,朱丽华甘当“小白鼠”,让员工们在自己身上练习技术。多年来,朱丽华先后带出了100多名徒弟,绝大多数人从原来的家庭“包袱”成为了家庭支柱。
在生活中,朱丽华对自己极为“抠门”,她至今没有购置房产,一直住在诊所的小房间里,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一个收音机,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家当,一件朴素的白大褂,一双十几元的布鞋,她一穿就是好多年。
和朴素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在慈善事业中的“挥金如土”:1991年,她第一次听说“希望工程”,月薪58元的她拿出140元,资助了云南的两名贫困学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她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她还参与了嘉兴市民政局的“暖巢行动”,一次性捐出53万元,帮助53户贫困家庭改造房屋;2020年疫情来袭,她拿出13万余元,通过嘉兴市残联为嘉兴市1.1万名低保残疾人购买了11万只口罩……如今,朱丽华各类捐款总额已达454万余元。
“我还在追梦路上奔跑着”
因为身体原因,朱丽华很少离开嘉兴,但去年10月,她却不远千里前往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为那里的67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15.41万元助学金、67床鸭绒被。多年来,朱丽华资助的贫困学生已达587人次,在她的资助下,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了命运。除了捐资助学,朱丽华甚至把自己也“捐”了,早在2018年,她就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对于自己的“归宿”,她也做好了安排,“等以后干不动了,就把诊所卖了;等我走了,把钱全部捐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朱丽华自强不息、热心慈善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她先后收获了“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第六届道德模范等荣誉。作为一名27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朱丽华还有一个特殊的心愿想要完成,那就是结对一百户贫困家庭,朱丽华觉得,建党_年之际,这样做特别有意义。一生跟党走,终生报党恩,在年过花甲的朱丽华心中,信仰的光芒丝毫未随岁月流逝而黯淡。“作为一名党员,夕阳路上我照样还能奋斗,我还在追梦路上奔跑着。”
“既然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爱岗敬业在诊所,乐于奉献在社会,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将把此生献祖国。”10月31日下午,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举行,同济浙院校长、党委副书记董琦,副校长、党委委员周亚夫,党委副书记林冶出席报告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新民主持报告会,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领导到会指导,全体教职工参与了此次学习。
浙江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_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嘉兴市“十大红船先锋”、嘉兴市丽华推拿诊所所长朱丽华同志以“我的初心,我的梦”为主题展开演讲。她的情怀之伟大,谈到,“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333万元捐赠款、救治22万多人次,双目失明的她在33年中将爱心与决心发挥到了极致。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的她心有大爱、一心向党、勇于担当,让人们相信心中有光的人,永远拥有光明。全体参会人员仔细聆听了朱丽华同志的先进事迹,都认为伤痕背后振翅飞翔的故事感人至深,经历挫折后迸发出的顽强力量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朱丽华曾经的同事、嘉兴市社会福利院护理部主任胡慧娟同志赞美她:“朱丽华同志把关怀当成恩情铭刻于心,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把自己献给了党的事业。以大爱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朱丽华资助的学生叶慧敏也来到现场,她说,朱阿姨对她们的爱和关心都是毫无保留的,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八
为进一步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志愿者证有什么好处,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经过推荐评审和社会公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周秀芳等28名同志“浙江省道德模范”称号,义工证有什么优惠政策,别出心裁的志愿者活动,并予以通报表彰。
“支教奶奶”周秀芳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__年以来,年已古稀的她心怀支教梦想,不远千里深入溆浦边远山区支教助学。她在宁波、上海、杭州发起爱心接力,将数万市民的爱心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山区,为山区孩子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已建成启用18所,创设了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被溆浦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搬运工”。
近年来,周秀芳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主要媒体和湖南、浙江两地媒体报道,志愿者活动心得与收获,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周秀芳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浙江人”“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最美湘女”、宁波市道德模范、怀化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并已入围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据悉,“浙江省道德模范”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主办,共设“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五类,周秀芳获评“助人为乐模范”。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九
朱老师的课是注入了情感的课。因为职务的关系,常常听教师的课,经常在校园里巡视教师上课,我始终感到不同教师的课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眼睛发亮,兴趣盎然;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似听非听。即使以同一份教案让不同的教师去上,也会呈现出这样的不同状态。产生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是否具有上课的激情。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一个缺乏激情的教师是很难将工作做好的,是很难上好课的。朱老师的课注入了她丰富的情感。她的课上孩子们总是眼睛发亮,兴趣盎然。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话说就是“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这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情景。朱老师的嗓音略带沙哑,并不是那种银铃般悦耳的声音,但因为情感的注入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也深深地感染了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课上,朱老师不时微笑着看着孩子们。课上有一个环节,朱老师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读给全班同学听。第一个孩子选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写天空的那一节。孩子读得比较平淡。朱老师并不急躁,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如果你带上微笑去读,会读得更美。”朱老师的微笑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最真诚的期待。我不相信,有哪一个孩子能够拒绝朱老师的微笑和微笑背后的鼓励及期待。我在学校一直倡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本质是把对学生的感情写在我们的脸上,把我们对职业的热情、对人生的热爱体现在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样的课堂学生如沐春风,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生命的成长。朱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课堂。她的课是她和孩子们共生互享的课,是渗透了她的生命体验的课。
做朱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帕尔默说,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深情款待。做朱老师的学生,每天都能受到朱老师所创造的好的教学的深情款待。现在,朱老师带的这一届孩子已经升上三年级了,孩子们已经受到了两年多的深情款待,并且还要继续享受这一份款待,真是莫大的幸福啊!今天的课上,孩子们始终高度地投入学习,没有一个分心,也不见一个走神,表现出良好的听课、读书、答问、写字的习惯。只要朱老师一提问,孩子们总是那样踊跃地举手,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课上,孩子们有很多机会读词、读句子、读段落、回答问题,朱老师的提问面很广,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孩子站起来朗读过或回答过问题。总体上,孩子们的朗读流畅而富有感情,反映出两年多来朱老师朗读教学的显著成效;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清晰而又有个性化的理解,体现出孩子们比较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不管是朗读还是答问,孩子们的声音都清楚响亮,显得很自信。我一直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我听的只是一节课,但从这节课上反映出来的孩子们的素质却是一个带班教师持续多年教学的综合成绩。这个班是朱老师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今天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是朱老师两年多来教学成绩的综合反映。这种成绩并不容易用统计数据来反映,其重要性却远远高于平时我们所关注的优秀率、合格率(以前还有平均分)。
做朱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好老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运。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教育学者、诗人张文质先生说:“遇到好教师不仅是孩子的福分,甚至也是一个家庭的福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福分,我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方向感和一种可以汲取的并能最后转化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会始终围浸在人性的光泽之中。”古人说,“幼无良师、长无良友、壮无盛事、老无令名”是人生四大遗憾。其中第一句话“幼无良师”反映的就是人们对好教师的强烈期盼,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热切期待。我们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个人都应该像朱老师那样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使孩子们遇到我们成为他们一辈子的幸运。
我听过很多的课,听过很多老师上的不止一节的课,朱丽华老师是我每次听她课都深感满意的教师之一。不管是她精心准备的研究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只要走进她的课堂,我每次都留下了非常愉快的记忆,深感她这样的教师十分难得。希望我们的学校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像朱老师这样的教师!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
黑色的眼睛只给她带来了黑夜,但是她依然寻找光明。她就是六十二岁的盲人朱丽华。
命运对这位老人是极不公平的。在朱丽华十八岁那年,一场意外导致了她的双目失明,从此她的世界只剩下了黑暗和绝望。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里,阴影始终笼罩在她的心田。直到1983年,在收音机里她偶然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她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相同的命运,却有着不同的态度。朱丽华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唤醒了自己早已麻木的灵魂。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拍,心灵的残疾才是可怕的,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张海迪的事迹使朱丽华顿悟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选择了顽强地站起来。1985年,她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盲人推拿培训班,学会了这项技能以后,嘉兴市福利院给她安排了工作,她开始用推拿治疗脑瘫病儿。看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朱丽华心中萌生了尽其所能帮助他人的想法。
1985年,福利院安排了一处诊所让朱丽华经营,她招收学员的标准是必须是盲人,而学员的学费吃住都是免费的,她让那些以前是社会累赘的残疾人变成了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1998年,朱丽华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中医师资格,从此以后,她开始走上了为贫困失学儿童捐资的漫漫长路。从1991年到20xx年,她帮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累计捐款达到了373万元,而这几乎是朱丽华诊所的全部利润。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本该是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却尽其所能在帮助他人,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啊!她在努力地回报着所有善待她的一切人和事,回报着党和政府对她的关爱。
通过朱丽华的事迹,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无私,也感受到了她的执著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被别人需要的感觉是美好的,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和荣幸的事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的人心中总是充满着快乐。我相信朱丽华老人的世界从她帮助别人的那一刻起便不再黑暗,而是充满着光明和绚丽多彩。
上帝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却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这正是朱丽华老人的生动写照,她是我们身边自带光环的既普通而又伟大的人。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一
连日来,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张富清同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学习张富清的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不仅要学习张富清的精神,更应该用张富清精神指导工作,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为退役军人服好务、尽好责,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退役军人的心中。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基层工作人员,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要以张富清为榜样,坚守为民情怀,认真履职尽责,把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百姓当亲人,踏实做好信访工作。
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工作完成有信心,政策解答有耐心,服务管理是真心,任务完成有决心,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近期,总书记对__洋县籍革命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深深感动于张富清同志一生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为党和国家付出自己的一生的宝贵精神。突然想起来,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确,人的一生极为短暂,那么就应该把有限生命作出更多对社会和人民有意义的事情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革命老前辈的宝贵品格,将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目前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做好自己所从事的精准扶贫工作,好好的带领村上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的追求和目标,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国家现在的繁荣昌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张富清同志这样的先进人物的默默付出,才赢得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席之地。见贤思齐,主动对标,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砥砺奋进,栉风沐雨,让自己的人生更出彩。同时,也应该主动去影响身边的同事,主动宣传各种先进事迹,感染身边人,让身边的同事也一心工作,不要在浑浑噩噩的混工资,毕竟人生短暂,总是要做点对党和人民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二
20__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黑色暴雨一般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当人们还沉浸在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悦气氛中时,新冠病毒就张牙舞爪地向人们发起了“闪电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可就是在人人惊恐、躲在家里自保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逆人流而动!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冲到抗疫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抗击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剃掉秀发的白衣天使,容颜依然美丽;带上口罩、护目镜的战士,眼神依然坚定;防护服下医务人员的衣服虽被汗水浸透,背影却依旧挺拔,一刻不停留地奔波于病人间的脚步,却还是如此从容……他们是最美的人。厚重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面庞,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最美的背影。
长夜怕什么,黎明马上就会到来。风雪怕什么,没多久,春天就会回归!
正是这些白衣战士以命来拼,才让那些患者重新看到希望,才让我们这些后方的百姓,心有所依。我相信,在国家科学防控部署下,在钢铁般坚毅的白衣战士的捍卫下,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能所向披靡,战胜疫情!致敬最美的逆行者,愿你们保护好自己,凯旋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三
昨天一大早,丽华诊所里就繁忙一片。
身穿白大褂的吴阿姨正笑眯眯地给患者推拿。在诊室里,她的推拿床就在朱丽华的推拿床旁边。她们已经相伴28年,如今,吴阿姨和朱丽华就住在诊所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
吴阿姨和朱丽华有很多相似的经历。1990年,从来没出过嘉兴的吴阿姨去杭城学习推拿技术,“我没读过书,怎么也学不好。”
1992年8月18日,一筹莫展的家人带着她去市福利院找朱丽华。同是天涯沦落人,朱丽华毫不犹豫就接纳了她。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的人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在工作上,她是我的师傅,在生活上,她是我的姐妹。”在吴阿姨的回忆中,朱丽华总是倾尽所有帮助她。
吴阿姨对推拿不熟练,掌握不好力度,朱丽华就把自己当“小白鼠”,让吴阿姨在自己身上练手法。吴阿姨没按对经络,朱丽华忍着痛指点她,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百次。
经过朱丽华一年多的指导,吴阿姨技能大增,也开始在福利院推拿了。后来,朱丽华自主开了诊所,一直把吴阿姨带在身边。
吴阿姨今年61岁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诊所里,工作不但让她自立自强,还收获了患者的尊重。如今推拿已经难不倒吴阿姨了,朱丽华总是让她多学习,学会用手机,“盲人也要跟上时代。”
“朱医师比我的兄弟姐妹还要亲。”这两天,吴阿姨心跳特别快,有时候一分钟心跳90多下,朱丽华时不时就和她聊聊天,并想治疗。
每天晚上睡觉前,朱丽华都要再三嘱咐吴阿姨:“不舒服的话一定要叫醒我。”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四
10月24日下午,市属教育系统举办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朱丽华及其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与会人员感受到了这位身残志坚、心存大爱的“朱大姐”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坐在台下,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刘玉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0月16日在嘉兴大剧院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我就深深地被她感动,再一次聆听,受到了更多激励和鼓舞。”他告诉记者,以前就听说过朱丽华的无私奉献,但没想到她有这么多令人敬佩的故事,特别是在28年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数额333万元,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报告团中还有受助学生代表,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语让人动容,同时,朱丽华的事迹,也影响着学子们的成长,让他们有了更多前行的动力。”
在刘玉成看来,作为嘉兴教育人,要宣传好朱丽华先进事迹,引领更多的老师、学生不断向前,“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争先创优、追梦奔跑,为高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奋力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不断贡献力量。”
和刘玉成一样,这几天,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经开分局局长谢斌在听了朱丽华先进事迹后,也深受影响。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丽华说的‘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这句话。她身残志坚,靠刻苦学习成为盲人中医师,令人敬佩;她资助400多名寒门学子,用爱心为他们点燃希望,令人感动。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对于谢斌而言,朱丽华先进事迹有着鼓舞和振奋人心的作用,“我们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需要与群众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改变以往老百姓的观念,把管理变为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这是我们要一直去努力的。只有每一位市民都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我们的城市才能变得更美好!”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五
朱丽华曾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浙江人”“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慈善奖”等荣誉。她以南湖畔切实的奋斗与奉献,映照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生动地诠释了红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朱丽华双目失明,却为他人带来光明未来。28年来,她捐款373万元,资助了寒门学子480人次,还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
朱丽华的感动故事(通用16篇)篇十六
因为眼睛看不见,朱丽华很少出门,可在的8月她却出了趟远门去了龙泉,那里有她资助的5名大学生。朱丽华坚持到龙泉,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有奋斗的目标。
“我没上过大学,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我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放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们替我圆了大学梦,我很高兴。”
朱丽华在资助贫困学子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成长,希望自己对他们的精神鼓励多过金钱资助。平时,朱丽华从不主动联系这些受助的孩子,“我给他们提了一个小要求,在学期末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告诉我学习情况。”
她还让孩子们把她拉进微信群,“他们有了困难我好第一个知道,有些孩子瞒着我不肯考研,要被我骂的。”虽然从未见过这些孩子,但是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在朱丽华的心里。
每年给孩子们开个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动态;结对的时候跟每个孩子握手,传递温暖与爱心。
“我要感谢这些孩子,他们的青春给我带来活力,他们的困境促使我不断前进。”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总是心怀感激,朱丽华在不断给予中收获幸福。她也相信,这些受到过资助的孩子们也都心怀大爱,一路前行,一路播撒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