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4-10-28 作者:薇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一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二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xx页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知道了“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 )是( )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 )的( )%。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 60% 42% 100% 95%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四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 (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 (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 9%读作:百分之九 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 (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 百分数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五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六

《认识厘米》是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挺多,要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尺量1厘米的长度。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体会测量长度必须要有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但是由于各人的差别,量的结果也会不同,让学生明白测量单位不统一,测得的结果自然不一致,从而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后来人们发明了测量长度单位的工具,尺子的长度单位是统一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用厘米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具体方法的知道,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学生在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自己比划1厘米是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线开始,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就产生了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 兔子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

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图)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

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部分木桩图)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6、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师:如果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

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

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四、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

-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

-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追问: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

b、 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五、拓展规律: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请同学们再看这一题和上面一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上一题是在河堤的一边栽树,这一题是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那答案一样吗?(同桌交流)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5,74)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

人教一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篇八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 (2/5+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 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