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GZ才子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一

今天,听了马丽老师执教的《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后,给我很大的启发。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天山在七月里美丽的景色,激发了孩子们对天山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讲好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看见过那么美丽的山景,天山只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使孩子的能够对天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并利用视频展示了一些有关天山的图片,让孩子们初步感觉天山是什么样子的,加深孩子们的理解。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的非常必要。

其次,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设计了回顾本单元训练重点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齐读“导读”,找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利于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紧紧围绕训练重点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我认为这一点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借鉴。

再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许多美词佳句很有鉴赏和积累价值,为孩子们今后的写作会有所帮助。因此,我建议在课堂上教师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读等形式,强化记忆,更利于孩子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

前几天,我们学了第4课课文,名字叫《七月的天山》,一听课题就知道,这一课描写的是七月那时的天山,现在让我们来进入课文来看看《七月的天山》。

在这一课里,我最喜欢的词语有:寒气、高耸、白缎、闪耀、银链、冲激、洄水涡、原始森林、索绕、绵延、矫健、、、、、、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人浮在花园上,显得格外精神。

天山真美呀!我真想亲眼看一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三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四

前几天,我们学了第4课课文,名字叫《七月的天山》,一听课题就知道,这一课描写的是七月那时的天山,现在让我们来进入课文来看看《七月的天山》。

在这一课里,我最喜欢的词语有:寒气、高耸、白缎、闪耀、银链、冲激、洄水涡、原始森林、索绕、绵延、矫健、、、、、、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人浮在花园上,显得格外精神。

天山真美呀!我真想亲眼看一看。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五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七月的天山》。闭上眼睛,任由思想飞翔,天山中美丽诱人的景色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了是说在七月骑马上的天山,也委婉的说出了上天山的最好时节,为下文精彩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第二自然段中展示了七月天山的诱人景色。进入天山,作者多方位的描写了巨大的雪山、突兀的岩石、气势宏大的瀑布、欢快的溪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这段中的两个“从”和“飞"字,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和灵魂。“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雪水的光亮。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多么形象的比喻啊!鱼群、阳光、浪花,又准确地表现出了天山的勃勃生机的样子。

作者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流淌在文章的每一句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复读了《七月的天山》后,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雪山、欢快的溪流、飞流直下的瀑布,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在花海游,绵延锦缎般的无边花海,胜过春天的花园,我爱天山!我爱祖国的每一处景色,真想插上一对翅膀,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顺着作者的思路“再往里走”,天山密林幽静,翠绿无边,斑斑点点的树影,给人以恬雅舒适的享受。当“走进”天山深处时,天山深处山色柔嫩,五彩缤纷的野花如霞、如彩虹、如海,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课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在这一课里,我也积累了不少的的词语,有:寒气、高耸、白段、闪耀、银链、冲激激索绕、矫健……看见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

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当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六

本单元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七月的天山》,是因为那里的风景非常漂亮,雪水飞泻下来像闪耀的银链。回水涡里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原始森林里的树非常多,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

如果有机会我能去游览这些方,我最想去的是天山深处,因为我最爱那里的花,花长得非常茂盛,颜色也五彩缤纷,那里的山色也非常漂亮,花和山色美得都胜过了春天的花园。学完这单元的课文,我觉得我们的祖国的风景非常美丽,希望有更多的外国人来游玩和观赏!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七

学了第4课《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七月的天山并不炎热,而是像春天一样舒适、温暖,还很美。

作者通过对天山水、树、花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看见了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看到了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看到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的侧重点是如何突破课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难点,我们都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这一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说目标、重难点。

在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为学习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笔。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认为上面的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依托这些,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初步体会作者把景物描写具体的方法,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因为这景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头脑中构建出形象优美的画面有一定困难。

说教学设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进。

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认识,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如难读的字“饮马”、“山涧”、“白皑皑”,通过集体齐读来落实目标。对于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字“美”!野花五彩缤纷,这里像春天一样美;这里的树木繁茂,还有就是凉爽,因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学生也清楚了课文是从水、树、花三方面来描写天山景物的。

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

这是第二层次的读,默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风景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让学生画出来。读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导游,让学生指出导游线路来,即文中的连接过渡句。此时学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点变换的顺序写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了对课文轮廓性的了解后,为加深学生对天山风光的印象,我设计呈现一组天山美丽的风光图,并按游览路线展示,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学生构建天山之美。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读悟”,并不排斥教师适时、恰倒好处地点拨。在以上两个层次的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点拨者。

三、细读,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

虽然是略读课文,要求粗知,但是这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难点更为突出,其教学设计中不排斥有“精”处理,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还是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为抓手,来突破难点。这一环节我还是以读为本,设计了三次读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指名读,了解文章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读后交流。

第二次默读,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想哪些景物影响特别深,体会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画面,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机。

第三次品读,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让学生又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读一读,有感受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

学习略读课文,教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学生认真地读,有独立感悟的时间保证,有了感悟就需要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学习的任务只是为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机会。然后全班交流。我预设学生能体会到文中的写景方法,如:

1、学生可能会说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使我感受到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丽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关注这句话,在这位同学汇报的基础上,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峰的特点。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这句话是通过比喻、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还有像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讨人喜爱啊!

2、交流了这些,教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揣摩、欣赏的?(像用词的巧妙,如:抛、飞泻的用法,还有描写景物有条理,有层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3、最后教师小结: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形容、丰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写具体。

在本段教学中,美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学习第三四段。

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在学习了第二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交流预设:

这两段中,学生可能会找到这句:“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精神、矫健,用词上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

这两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过美读来感受。

在细读这一环节中,第二段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特别是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多读,入情入境地读,自己去感受领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时,我以第二段为例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顺序,三四两段以自悟美读为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三)有感而发,对比体会结尾的好处。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赞美天山的反问句。与《桂林山水》的结尾引用诗句来赞美桂林山水作对比,体会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赞美风景,感受天山之美。这里又一次与精读课文衔接,注重积累与迁移。

四、借助多媒体,升华天山之美。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看多媒体,天山之美逐层深入到学生心中。

1、第一次欣赏天山风景图,提升美感。

这次多媒体展示,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文中描写天山的优美生动的的语言,达到积累佳句的目的。

2、再次欣赏画面,指导学生边看美景边试着背诵相应的句子,边在头脑中构建画面。

学完了全文,让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我设计了两次借助于多媒体中的实景展现,当场让学生为风景图配上优美的语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突破了重难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最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来。

五、课外作业:

课后的延伸,我安排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自己读懂与本文结构类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课堂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得到迁移和运用。

以上是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设计中有这样两个亮点:

1、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而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我能充分与精读课文衔接,努力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得到迁移和运用。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写”,在教学中体现了其层次性,使整个课堂以板块设计,层层推进。对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九

读完《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仿佛走进了七月的天山,真想去那溪边,因为那里的溪水十分清澈,可以看见鱼群闪闪的鳞光;想去天山上那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松塔像撑开的巨伞。

就算再热的夏天,如果走进这“巨伞”也感觉不到一丝的炎热;更想走进天山深处的满是高过马头野花的花丛,如果能到那边玩捉迷藏,一定找不的人。

虽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是读了这篇课文,我已经可以想象到天山的美丽了。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就凉爽宜人,又是另一番天地。

本文通过对新疆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描写,是从天山的水、林、花三个方面来描写的,作者又通过这三个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写出了对天山的赞美,又写出了天山的栩栩如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在这篇文章里,我喜欢写花的部分,因为书上写了这里的花都比马高,人都要骑在马上才能摸到花,我在想,我如果去天山,浮大花海上,骑着马,摸着花,闻着花香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一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同时抒发了作者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二、教法研究。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描写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达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一想,文中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天山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练习填写课文中的表格。

2.深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那些句子写得好,细细地品读课文,读出味道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反问地修辞把天山的美景描画的形象、具体,表达情感。并及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文档为doc格式。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二

本文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了是在七月骑马上的天山,也委婉的说出了上天山的最好时节,为下文精彩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用“移步换景”法在第二自然段中展示了七月天山的诱人景色。进入天山,作者多方位的`描写了巨大的雪山、突兀的岩石、气势宏大的瀑布、欢快的溪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这段中的两个“从”字和一个“飞”,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和灵魂,“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雪水的光亮;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多么形象的比喻啊!“鱼群”、“阳光”、“浪花”准确的表现出了天山的勃勃生机。

顺着作者的思路“再往里走”,天山密林幽静,翠绿无边,斑斑点点的树影,给人以恬雅舒适的享受。当“走进天山深处”时,天山深处山色柔嫩,五彩缤纷的野花如霞、如彩虹、如海,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作者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流淌在文章的第一句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反复读了《七月的天山》后,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雪山,欢快的溪流、飞流直下的瀑布,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在花海游,绵延锦缎般的无边花海,胜过春天的花园,我爱天山!我爱祖国的每一处景色,真想插上一对翅膀,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三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二、对词语的理解。

戈壁滩:

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山涧:

山间的水沟。

洄水涡:

水流回旋。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间身心的美好感受。

写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气扑面、云影飘动的特点。同时描写了进入天山会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在太阳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学峰间投下云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写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倾泻时浪花飞溅,缓流时鱼儿跳跃、清澈见底的特点。同时描写了溪流倾泻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飞溅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缓流时则感受到寂静的天山无限的生机。

写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绿、葱郁幽静的特点。同时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置身其间的惬意和流连。

写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的特点。同时抒发了作者看见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看到那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兰、白、紫,觉得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和骑行其间感到格外精神。

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说天山的无边繁花胜过春天的花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采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充满赞叹之情。

二、教法研究。

1.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描写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达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一想,文中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天山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练习填写课文中的表格。

2. 深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那些句子写得好,细细地品读课文,读出味道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反问地修辞把天山的美景描画的形象、具体,表达情感。并及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五

师:同学们,咱们都生活在江南,美丽的西湖,古朴典雅的苏州园林令人神往。那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天山真美!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师:咱们一起去看看天山的风光。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师:这么如诗如画的天山,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生:(再次默读课文)。

师: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生: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生: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静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课文教学完后,虽自我感觉很痛快,但仔细回忆却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六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七

七月的天山风景优美,让人忍不住想去游玩。那读者怎么看?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七月的天山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天山。

学了第4课《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七月的天山并不炎热,而是像春天一样舒适、温暖,还很美。

作者通过对天山水、树、花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看见了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看到了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看到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天山非常美。山上全是雪,凉风吹来,站在瀑布脚下,各种各样的鱼,飞泻的水流……这是多么有“诗情画意”啊!饮马溪边,七彩的小石子和溪水形成了一对儿,溪流碰撞着石壁,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往里头去,除了白雪还有森林呢!森林里有密密的塔松,它那数不清的枝丫的阴影下点缀着细碎的日影。

读了《七月的天山》之后,我还真想到七月的时候去天山游玩呢!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飞泻下来,在山脚汇成了溪流,溅起的浪花好似盛开的白莲。水珠儿洒在身上,呀!好凉爽呀!此时正值盛夏,可我有一种秋爽的感觉。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向山里“走”去,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溪水缓缓地流着,清可见底。看,鱼儿们正在水下追逐嬉戏呢!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了一串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水珠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鱼儿闪着金光。此情此景,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啊!天山太美了!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天山来,在这里真正地观赏、游玩一番。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一文有这样一句:“融化的雪水,从高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有的人认为“银链”的“链”改为“练”会更好。

从语境来看,这名话是说春水从山涧倾泻而下形成一条条细长的白色瀑布。白布,可以说成“白练”。练,洁白的熟绢之义。

如:练巾(白色的头巾);练衣(白色布衣)江白如练等。“链”,作为名词只有两个意思:一是本义铅矿;二是链条,如:铁链等。虽然“链条”有细长之义,但用来形容山涧瀑水不太合适。至于“练”与“链”的关系,也有把“链”假借为“练”的。例:明朝魏禧《大铁椎传》有“如锁上练”,“练”通“链”,链子的意思。但“练”假借为“链”的情况是没有的。况且这是小学课本中的现代文,语言必须规范,更不谈不上通假现象。

第一、“从语境来看,这段话是说春水从山涧倾泻而下形成一条条细长的白色瀑布。白布,可以说成‘白练’。‘练’,洁白的熟绢之义”。这段话说的是雪水从山涧上向下倾泻不错,但这不是“春水”,课文题目说“七月的天山”、课文第一句话说“七月的新疆”、最后一句话说“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都可以说明。问题不在于课文写的是否为“春天”的天山,我们关心的是作者碧野是否一定要把所看到的景象描写成你所说的“一条条细长的白色瀑布”。《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这样解释“瀑布”: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词典中的解释,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瀑布”需要“远看”,近看恐怕不容易看出来效果。因此,我们说作者没有用什么与“瀑布”有关的字眼是和他的着眼点、他的观察位置有关系的。作者在文章中说“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正好提供了相关的信息,那就是他是相对地近这些水流的,如果他能够看出“布”或者“练”的感觉,那应该是在相对较远的距离、“远看”的时候,可要是“远看”的话,这“千百条”恐怕就不容易分清楚了,远看应该是完整的、分不清细条(特别是“千百条”,这数字可不小哇)的“布”。所以我们说,“练”的改法,恐怕和作者的观察位置、描写内容不相符合。

第二、“虽然‘链条’有细长之义,但用来形容山涧瀑水不太合适”。这个理由,严格说来是不成立的,因为没有提供证据。说“用来形容山涧瀑水不太合适”等于没有论证。在多数人看来,山涧中的雪水在一开始融化之时总不至于像长江大河那样很大吧,特别是在天山上,雪水由少及多,渐渐汇成较大的水溜总是典型的情况,因此,说这些汇成大水溜的小水“细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吧,这应该比说瀑布更合适一些。

进一步要追问的是,“银链”是不是就一定不能修饰、形容山涧瀑水呢?我通过google网站搜索了一下,湖南吉首市有一处瀑布,名曰“银链瀑布”。(闻名华夏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群中就有“银链坠潭瀑布”,也有的文字是“银练坠潭瀑布”,这至少透露出一种信息,那就是“银链”在有的人看来可以修饰瀑布。)另外,一些文人墨客,也在作品中用“银链”来限定修饰水,比如黄火青《毛泽东视察大沽炮台遗址》“海河像一条银链,横在河滩的尽头”。类似的表达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由此不难看出,“银链”是可以形容山涧瀑水的。

第三、“从瀑水的质地来说,‘银链’显得沉重僵硬,而‘银练’则显得活泼柔美”。“银链”显得“沉重僵硬”这个断语,我们不能同意。一个物件是否沉重僵硬,有时不是由其质地决定的,有时它要由和它对比的另一个物件来确认,“沉重、僵硬”要看和谁来比。即便是按纯粹的金属特性来说,学过化学的老师都知道,“银”这种金属质地相比于铜铁来说,要“软”得多。我们说是不是“沉重、僵硬”要看和谁比,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苗家姑娘挂在颈项或手腕上的银链,给人的感觉是既不“沉重”也不“僵硬”,相对来说,还有一种柔和、灵动的感觉。再如和个别民族关系不大的首饰,你像银镯、银手链,都不能说“沉重、僵硬”吧?在高山深谷中流动的细长的雪水,说是“银链”不但不显“沉重、僵硬”,恐怕还要轻柔得多呢!

第四、关于“银练”这个词语。“银练”这个词语,在我所检索的元代以前的材料中没有见到。那时的语料显示,即便是强调“练”之“银白”,也不会用“银”字,而常以“皎、白”代之,比如,“儿家本住南阳县,二八容光如皎练”“又取雄黄及二尺白练绢”,有时“练”与“黄”搭配,不限与“白”相关的词语。我在元明时代的语料中,发现了为数很少的几例“银练”,比如“你看那剑戟如银练,旗幡彩带飘,是好气势也”(《全元曲》),不过,我不太肯定这几例中的“银练”就是“银白色的白绢”,因为,当时的“银链”也写作“银练”,比如“说时迟,那时快,一丈二的绒绳,六尺的银练子,套好了挽手藏在背后”(清《三侠剑》)。当然,就是“银练”能够在文献中使用,这个词语放在“闪耀的”后面仍旧存在问题,因为《七月的天山》作者说的“闪耀”指的是“(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这个“银链”虽然“白”,但还不至于给人有“光亮闪耀的感觉”。而“银链”则不然,金属的“银链”自然可以随光线的照射而反射出相应的光亮,我们在今天都还说“银链闪闪”。天山的雪水能够反射日光,不正像那闪耀的“银链”吗?换句话说,用了“银练”,雪水的灵动就显示不出来了。

最后、我来说说“练”与“链”的关系。你说“‘链’假借为‘练’”,这个话应该调整一下,即“‘练’假借为‘链’”。魏禧《大铁椎传》有“如锁上练”,“练”通“链”这个例子是对的。这样看来,把‘链’假借为‘练’就错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篇课文中用“银链”跟什么“通假、假借”就没什么关系,而且,我们也没有说过这种关系。所以“况且这是小学课本中的现代文,语言必须规范”这话也就可以不去探究了。

综合上面的看法,我觉得,“银链”比“银练”更符合当时所描写的情景,将其换成“银练”是不合适的。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十九

读完《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仿佛走进了七月的天山,真想去那溪边,因为那里的溪水十分清澈,可以看见鱼群闪闪的鳞光;想去天山上那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松塔像撑开的巨伞。

就算再热的夏天,如果走进这“巨伞”也感觉不到一丝的炎热;更想走进天山深处的满是高过马头野花的花丛,如果能到那边玩捉迷藏,一定找不的人。

虽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是读了这篇课文,我已经可以想象到天山的美丽了。

本单元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七月的天山》,是因为那里的风景非常漂亮,雪水飞泻下来像闪耀的银链。回水涡里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原始森林里的树非常多,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

如果有机会我能去游览这些方,我最想去的是天山深处,因为我最爱那里的花,花长得非常茂盛,颜色也五彩缤纷,那里的山色也非常漂亮,花和山色美得都胜过了春天的花园。学完这单元的课文,我觉得我们的祖国的风景非常美丽,希望有更多的外国人来游玩和观赏!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

1.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

2.围绕“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感受天山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4.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作为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略读课文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并以此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二、明确任务,阅读课文。

1.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

(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

三、品读文字,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

交流预设:

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

(4)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

(5)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围绕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自学4-5段,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

四、拓展练习。

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简说: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1、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2、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3、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二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飞泻下来,在山脚汇成了溪流,溅起的浪花好似盛开的白莲。水珠儿洒在身上,呀!好凉爽呀!此时正值盛夏,可我有一种秋爽的感觉。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向山里“走”去,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溪水缓缓地流着,清可见底。看,鱼儿们正在水下追逐嬉戏呢!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了一串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水珠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鱼儿闪着金光。此情此景,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啊!天山太美了!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天山来,在这里真正地观赏、游玩一番。

最热七月的天山的读后感(汇总23篇)篇二十三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的侧重点是如何突破课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难点。我们都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这一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说目标、重难点。

在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为学习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笔。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认为上面的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依托这些,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初步体会作者把景物描写具体的方法,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因为这景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头脑中构建出形象优美的画面有一定困难。

说教学设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进。

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认识,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如难读的字“饮马”、“山涧”、“白皑皑”,通过集体齐读来落实目标。对于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字“美”!野花五彩缤纷,这里像春天一样美;这里的树木繁茂,还有就是凉爽,因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学生也清楚了课文是从水、树、花三方面来描写天山景物的。

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

这是第二层次的读,默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风景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让学生画出来。读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导游,让学生指出导游线路来,即文中的连接过渡句。此时学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点变换的顺序写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了对课文轮廓性的了解后,为加深学生对天山风光的印象,我设计呈现一组天山美丽的风光图,并按游览路线展示,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学生构建天山之美。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读悟”,并不排斥教师适时、恰倒好处地点拨。在以上两个层次的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点拨者。

三、细读,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

虽然是略读课文,要求粗知,但是这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难点更为突出,其教学设计中不排斥有“精”处理,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还是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为抓手,来突破难点。这一环节我还是以读为本,设计了三次读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指名读,了解文章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读后交流。

第二次默读,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想哪些景物影响特别深,体会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画面,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机。

第三次品读,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让学生又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读一读,有感受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

学习略读课文,教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学生认真地读,有独立感悟的时间保证,有了感悟就需要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学习的任务只是为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机会。然后全班交流。我预设学生能体会到文中的写景方法,如:

1、学生可能会说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使我感受到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丽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关注这句话,在这位同学汇报的基础上,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峰的特点。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这句话是通过比喻、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还有像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讨人喜爱啊!

2、交流了这些,教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揣摩、欣赏的?(像用词的巧妙,如:抛、飞泻的用法,还有描写景物有条理,有层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3、最后教师小结: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形容、丰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写具体。

在本段教学中,美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学习第三四段。

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在学习了第二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交流预设:

这两段中,学生可能会找到这句:“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精神、矫健,用词上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

这两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过美读来感受。

在细读这一环节中,第二段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特别是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多读,入情入境地读,自己去感受领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时,我以第二段为例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顺序,三四两段以自悟美读为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三)有感而发,对比体会结尾的好处。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赞美天山的反问句。与《桂林山水》的结尾引用诗句来赞美桂林山水作对比,体会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赞美风景,感受天山之美。这里又一次与精读课文衔接,注重积累与迁移。

四、借助多媒体,升华天山之美。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看多媒体,天山之美逐层深入到学生心中。

1、第一次欣赏天山风景图,提升美感。

这次多媒体展示,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文中描写天山的优美生动的的语言,达到积累佳句的目的。

2、再次欣赏画面,指导学生边看美景边试着背诵相应的句子,边在头脑中构建画面。

学完了全文,让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我设计了两次借助于多媒体中的实景展现,当场让学生为风景图配上优美的语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突破了重难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最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来。

五、课外作业:

课后的延伸,我安排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自己读懂与本文结构类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课堂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得到迁移和运用。

以上是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设计中有这样两个亮点:

1、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而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我能充分与精读课文衔接,努力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得到迁移和运用。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写”,在教学中体现了其层次性,使整个课堂以板块设计,层层推进。对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中学生育儿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小陈分享的一篇旅行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讨论。闲暇中翻阅郡郡的成长

    优秀冷库管理心得体会(汇总15篇)

    写下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2023年个人履职工作总结(通用16篇)

    写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情况的一个客观记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各类不同行业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工作总结提供一些

    专业水电装修合同协议书(模板20篇)

    装修合同的签订有利于明确装修的设计方案、施工进度、付款方式等重要事项。以下是一些装修合同的实际案例,有助于您对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约定有更清晰的认识。装修合同是装修

    实用母鸡萝丝去散步读后感(模板19篇)

    读后感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一种对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美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一天,母鸡萝丝去散步,狐狸看见了萝丝,眼

    精选学生毕业鉴定表自我鉴定范文(17篇)

    写自我鉴定时,可以适当结合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以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鉴定范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自我

    2023年地球日演讲稿大全(20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使用的一种文字材料,可以使演讲更加有条理和有力。通过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热门理财服务协议(案例19篇)

    服务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区和机关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月活动中,不仅有大众参与,还有许多企事业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以下是一些企事

    最新水务集团工作总结大全(16篇)

    良好的月工作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工作目标和方向,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新热爱生命短信范文(18篇)

    优秀作文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