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雨中梧

调查报告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系统的数据整理方式,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研究结果。调查报告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解决方案。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一

调查地点:×××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的部分幼儿家长。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调查人:×××。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儿童去幼儿园第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会吃饭、喝水,如果儿童还是一直习惯用奶瓶喝水,就要马上训练会用杯子喝水。第二要学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向成人提出需求,比如他想上厕所,他要会说;渴了饿了也要懂得说,还有冷了热了都要会表达。如果儿童不会说,老师可能会照顾不到,儿童就越发会感到失落,如果这些方面能表达得较好,受到的老师的关注也会多一些,另外,如果儿童需要在幼儿园午睡的话,要学会穿脱鞋子和外衣,开始几天老师可能会帮忙,但肯定要过渡到自己会穿脱的。这个时间也是我们家长训练孩子的时间。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二、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长的都深有感触,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独立性。

教师责任就是协助家长、诱导幼儿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务劳动和自我管理,这不仅是生活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家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提供一定的劳动条件,如:让幼儿自己起床、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等,家长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励幼儿做中学。刚开始是慢一点,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利索得过且过多,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独立性。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达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目的。

2、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有专家研究:人的双手与人的大脑的神经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亲手的操作可以锻炼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针对这点,我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学习生活、劳动技能。通过讲故事、念诗歌、做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等形式教会幼儿简单的自我劳动。并要求幼儿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摆碗筷等。还激发幼儿对折纸、剪纸的兴趣,要求他们回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带到幼儿园供大家欣赏。可是,我发现有的家长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为其代劳,反而让孩子在旁边当观众。虽然作业是做得很好,但是已违背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新年”过后,我在班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随着哨子一声今下,赛手们立即冲上“战场”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个个动作利索,神情严肃,心中想着:“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争第一”,场下啦啦队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加油!加油!”。比赛的热烈场面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和老师,孩子们为同伴出色的表现而骄傲,我为孩子们的自信与能力而自豪!这一场比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每一位孩子都参与比赛。获胜的结果固然令人喜悦,但孩子们最享受的是竞赛过程中的快乐,这样锻炼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己动手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3、家长放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会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困难的能力是必须的。幼儿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导,但父母、老师不可能始终地跟随在他的周围,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处处得到长辈的保护,因此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摆脱对别人依赖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本领,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备,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求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多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二

按照《开展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制定《xx县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xx县政府关于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县学前教育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近阶段我们组织县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对我县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初步掌握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幼儿园(点)220所,其中公办园(点)89所,民办园(点)131所;未经注册登记的民办幼儿园120所;省优质园35所,市优质园22所。现有幼儿园教职工875人,公办在编229人,其中专任教师804人,持有幼师资格证的294人,大专以上学历410人。

1.幼儿生源总量及发展趋势。我县幼儿生源在未来几年将会逐年增加。目前,我县3—5周岁在园幼儿总数为34835人,公办园23242人,民办园11593人,近两年新入园幼儿每年在11900人左右,幼儿入园率为96%。据统计我县出生人口为13148人,出生人口为13006人,出生人口为12030人。单独二胎政策实行后我县新生儿将逐年增加,到—左右到达生育高峰,每年新增新生儿可达800人,届时将有新入园幼儿12700人左右。现在的学前教育资源已经超负荷使用,很难再消化吸收新增数量,而新增加的800名左右待入园幼儿按每班30人计算,每年需新设27个班级,幼儿教育连续三年,由此推断需要新设81个班级左右,对我县学前教育尤其是县城区的学前教育会产生一些压力。

2.城区及乡镇学前教育布局。一是城区学前教育布局较为合理。xx区以机关幼儿园、六一幼儿园、伊山镇城南幼儿园、伊山镇三庄幼儿园、伊山镇向阳幼儿园、第二实小附属幼儿园等公办园和伊山镇幼儿园、钟声伊山路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天乐幼儿园、伊山镇小天使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构成学前教育的主框架;xx区以机关幼儿园新区分园、中专学校附属幼儿园等公办园和伊山水岸幼儿园等小区配套幼儿园构成了县城新区学前教育的主体;东部城区已规划好学前教育建设用地。二是乡镇学前教育布局需完善规划。乡镇学前教育已形成以陡沟中心幼儿园、侍庄中心幼儿园、伊芦中心幼儿园、杨集中心幼儿园、龙苴中心幼儿园、小伊中心幼儿园等1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以杨集镇晓丹幼儿园、同兴镇金跳幼儿园、东王集乡小龙人幼儿园等民办园和各类办园点为补充的乡镇学前教育布局。

3.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逐年得到加强。县教育部门立足实际,多措并举,通过招聘、转岗、定向委培等方式拓宽幼教师资来源渠道。20公开招聘幼儿教师60人,20公开招聘幼儿教师30人,20公开招聘幼儿教师30人,通过与连云港师专联合培养带编的37名幼儿教师参加工作,我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得到不断补充。

4.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情况。一是县城区公办园基础设施基本上满足当前教学需求。2011年以来,我县在县城新区先后实施新区幼儿园、灌云中专附属幼儿园等一批新建工程,这些新建幼儿园和原城区公办园的学习区、休息区、室外活动区划分清晰,活动室、寝室、卫生间、储藏室配套齐全,专用活动室面积能满足幼儿活动需求,园内设有满足幼儿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需要的大型玩具和体育运动器械、器具,幼儿人均用地、建筑、绿化面积均能达到省优质园标准,采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办学条件好。二是乡镇公办园基础设施不足。我县乡镇公办园主要由13家乡镇18所中心园组成,其中有16所中心园为校中园。乡镇中心园建筑面积不足,这一问题在16所校中园中表现尤为突出,幼儿园没有足够的活动区域,教学工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室没有网络,缺乏现代教学设备,乡镇中心园现有条件不能适应乡镇学前教育发展要求。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全县学前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基础依旧薄弱,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一是标准园(成型园)数量严重不足。根据省“以1到1.5万人口设置一所标准幼儿园”的比例,我县至少应有67所标准园(按1.2万人口一所设置),而目前只有58所,缺口9所。二是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三至四周岁)二十五人,中班(四至五周岁)三十人,大班(五周岁至六或七周岁)三十五人,混合班三十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四十人。目前,在我县乡镇中心园xx县城区公办园中,特别是县城区公办园基本上小班超过45人、中班超过50人,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

2.基本办园条件改善乏力。一是民办园基础设施简陋。我县民办园中除伊山镇幼儿园、钟声伊山路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天乐幼儿园等少数省、市优质园外,其他民办园在人均使用面积、现代教育设施、教具购置等方面基本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种现象在乡镇民办园和办园点(民办)表现更为突出。二是小区配套园建管用不到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41号)规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我县的新建小区虽然建设规划上建有小区幼儿园,但均未上交县政府,导致教育部门无法管理使用(伊山水岸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办园主体租赁使用)。上述现象,也是我县幼儿园,特别是县城区幼儿园无法满足正常入园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3.幼教师资力量基础薄弱。一是幼教师资数量不足。我县从1993年至2011年的间幼师队伍只出不进,没有新增在编人员,从2011年开始才逐渐引进人才,截止20共引进157人(无幼师独立编制,纳入义务教育编制数),无法满足我县学前教育实际需求。二是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对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评估要求,公办幼儿教师比例要达50%(指公办园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任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的50%),我县为26%;教师资格持证率达100%,我县为37%;专科学历以上达90%,我县为50%。目前我县在园幼儿34835人,需专任教师2118人,(专任教师指全面负责本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幼儿园一般每班配两位专任教师。按规定,专任教师人数是与在园幼儿数以1:16配备。按现有幼儿数计算全县需2177位,除去两轨以下及教学点可兼任教师需2118位,其中公办园需约1393位,民办园需要725人。公办园按50%比例要求需696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任教师,现有229人,尚需招引696-229=467位。)实际只有804名专任教师,不到需求的1/2,在这804名专任教师中公办幼儿教师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只达到要求的一半,教师资格持证率仅达到要求的2/5。据了解,个别民办园的.教师具有幼师资格证的也只在1-2人之间,其中有为数不少的民办园没有一位教师有幼师资格证。三是合同教师待遇缺乏保障。我县的大部分幼儿园,实行的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幼儿教师的聘用、管理、待遇和退养没有统一的标准,工资标准低,社会保障涉及的“三金”问题更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导致部分幼儿教师因没有归属感而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给我县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不利的影响。

4.小学化教学倾向较为严重。我县部分幼儿园教育方式方法违背教育规律,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教育倾向,这一点在民办园中表现更为明显,办园者为迎合家长的心理和争夺生源,在教学上严重违背幼儿成长的规律,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数等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注重幼儿基本素质和良好习惯技能的培养,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影响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少数民办园,特别是无证园甚至采用“圈养式”管教,把“吃饱带牢”作为唯一工作职责,缺乏科学的施教方法,教学和管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幼儿智力得不到良好的开发。

5.学前教育管理亟待规范。一是民办园管理权责不明。民办园的办学许可证由教育部门核发,监督和管理工作涉及工商、税务、物价、公安、教育等多个职能部门,由于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主体不明确,导致对民办园的管理力度较弱。造成无证办园行为泛滥,乡镇家庭作坊式民办幼儿园大量存在。二是无证园监管严重缺位。虽然我县在出台了《县政府关于开展取缔非法办学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灌政办〔2010〕101号),但实际上基本没有执行,无证幼儿园的数量迅速膨胀,全县120家无证幼儿园大部分是以赢利为首要目的,大部分投资者兴办幼儿园仅是作为自己家谋生的一种手段,不会对幼儿园进行再投资,以不断壮大规模、提升教育水平,对幼儿园的发展也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这些投资者一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中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即可,基本保证孩子的正常生活,在教学质量上没有严格要求和过高追求。

三、几点建议。

1.强化管理,建立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县、乡两级政府为主体,教育等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发展规划,确立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独立法人地位,在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幼儿教师工资问题、查处无证办园行为、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教育部门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组织好全县的学前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县、乡两级政府开展工作。

二是以乡镇政府为主体,着力解决乡镇公办园基础差问题。各乡镇和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乡镇中心园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加快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法尽快解决校中园使用面积不足、教育教学设备落后老化等问题。要明确以乡镇为主体的中心园建设思路,为乡镇中心园的再发展打好基础,逐步提高乡镇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在乡镇公办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按现有在园幼儿数计算乡镇公办园在园幼儿数约0人,按每班30人计算,需要667个班级,现有近400个班级,尚需267个班级,平均每个乡镇缺少267÷13≈21个班级。按省优质园标准班建设每班需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硬件方面),每年每乡镇新建一所双轨制6个班额的幼儿园需投入300万元,如每年每乡镇新建一所双轨制6个班额幼儿园,每乡镇总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只需3-4年就可以基本上满足学前教育所需。在全县撤并学校的过程中撤并学校215所,除去保留教学点、办幼儿园、并入他校、变卖等45所学校不能恢复使用外,闲置、占用、出租等有恢复使用可能的学校170所可以用于建设6个班额幼儿园。如全部用于乡镇幼儿园,则可以减少170所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只需投入267-170=97所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减少大笔投入资金(这些学校的现有状况不同,具体可节省多少投入需逐一详细测算)。要积极引导推动乡镇民办园(点)的规范化建设,尤其是对行政村民办园(点)的管理和建设要加大力度,使之成为乡镇公办园的有力补充。

三是健全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责任落实。教育部门要制定学前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县政府审核备案。县政府根据这一年度工作计划,把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内容,考核各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完成工作计划的乡镇予以一定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计划的乡镇追究责任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强化对乡镇责任人的管理,确保责任的落实,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工作。

2.落实责任,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一是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县政府要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连政发〔〕69号)文件精神,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建立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执行每生每年不低于200元的人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

二是做好人才招引工作。根据《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苏编办发〔2013〕3号)文件要求,县人事、财政和编办等部门要对幼儿教师工作高度重视,给予政策倾斜。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按师生比1:16的比例核定,按现有在园幼儿人数计算缺少的467名公办幼儿教师,如按照2011-年招引平均值40人计算需要11年左右才能满足需求,建议每年招引人数定在100人左右,则只需要3年左右就可能基本满足公办园需求。(不包含人员流动和在园幼儿数增减情况)。

三是加大师训保障力度。参照义务教育培训经费标准,落实好幼儿教师培训经费,认真、扎实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好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每五年完成一次全县幼儿教师轮回培训。在县内实行幼儿教师交流学习制度,相互学习办园经验,逐步提高我县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要加强民办园教师培训,按现有在园幼儿数计算民办园需要725位专任教师,现有50位持幼儿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需招培675位,建议县教育部门每年争取培养320位左右教师获得幼教资格证,在2年左右就能基本上满足民办园需求。

四是扶持民办幼儿园规模发展。要积极引导现有民办园加快发展速度,相关部门可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鼓励和推动其加大办园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办园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加接收幼儿入园能力,民办园的数量、规模、布点要适应社会需求,防止在同一区域内相同类型的幼儿园过于集中,为民办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创新举措,突破学前教育监管瓶颈。

一是化解小区配套园权责矛盾。县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连政发〔2013〕69号)文件中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相关规定,组织规划、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对已建成小区和在建小区逐一摸底排查,严厉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并将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无偿移交教育部门管理使用,使小区配套幼儿园起到其在学前教育发展上应有的作用,缓解适龄幼儿入学压力。

二是加大无证园扶持监管力度。制定详细的民办园准入细则,并向社会公布,严格按照细则办理民办园的相关手续,鼓励无证办园者积极办理相关证件,在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的前提下,监管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方便投资者办理相关手续,严厉查处人为设置障碍行为,对审查通过的要主动帮助其完成相关证件的办理工作,不能达到标准的一律不得开办幼儿园。对不能达到标准而又私自办园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向社会公布证件齐全的民办园名单,公布对无证办园行为的查处举报电话,让全社会进行监督。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四

职业生涯教育即生计教育。生计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计定义来自于舒伯(1976)的论点:生计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计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职业生涯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和理想的形成尤为重要。然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很晚,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还是认为小学教育的惟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近年来,在网站和报纸杂志上不乏各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报告,但大都以具体案例为主,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对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现状进行调研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小学教育中加入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元素,发展了各种生涯教育模式。

对象:本调查对象为在校的3~5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及校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份,回收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6份。其中三年级45人,四年级21人,五年级6人。

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问卷为《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调查问卷》访谈法:对部分学生及教师,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实施情况。

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进行统计处理。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

小学生听说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很少,只有21.4%的人曾经听人提起过生涯教育。很多孩子对职业的概念也不明确,据我们统计,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能准确回答出家长的职业,很多学生把开汽车,开超市,谈生意,卖钢材等作为一种职业来认知。

(二)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意识是指明确自己是怎样的人。对小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自我概念意识以及觉察能力。总体说来,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自我觉察意识。

(三)人际关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是指与人交往,相处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学生而言,人际关系技巧主要是指要正确认识个别和团体的差异,能欣赏别人的优缺点,能与他人合作。

(四)作决策。

简单的说,做决策就是做决定。对小学生而言,作决策是指运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决定简单的事。总体说来,小学生的决策意识并不强,依赖性较强。

(五)工作意愿。

排名前三的职业,三年级学生:科学家、医生、教师;四年级学生:医生、教师、科学家;五年级学生:律师、教师、演员。与前两个年级相比,工作意愿更为分散,出现了更多的职业,如:飞行员,软件设计师,服装搭配师等。

(六)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顺利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对小学生来说,操作技能就是进行简单任务完成的方案设计。当问及:暑假完成的事是否有过规划时,基本上的学生都有过规划,且都顺利完成,其中,五年级的的实施率和完成率最高,三年级的最低,只有五成能顺利完成。

(七)经济意识。

在小学阶段,经济意识建立过程是指帮助学生熟悉经济系统和正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中的社会与经济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活产生的意义。

(八)工作价值。

工作价值意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分贵贱,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务大众。在你觉得厨师与飞行员相比哪个好的问题中,88.1%的学生都认为两个都好,都对别人有帮助,没有明显的职业歧视倾向。

(一)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上的滞后。

小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从出生到14岁左右,这个时期经过游戏、玩耍、电视媒体、家人观察等方式,开始发展自我观念,渐渐了解自己和能力的重要,认识工作世界,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发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强化对职业的认识,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

(二)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上的模糊。

从调查中发现,当问及教师学校是否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时,同一学校的老师回答不统一,甚至有很多教师并不明白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不知道职业生涯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其特有的教育目标、特征及教育内容。

(三)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上的偏差。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各项教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主要以班级或小组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实施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这类活动举办的次数很少,学校也没有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举行的活动争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未引起重视,很多学生既无就业的意识和思想准备,又无就业的技能,对自己兴趣、能力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不能按照社会的需要合理地流向和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因一直以来对职业世界以及自身素质的认识的缺乏,而局限于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了解,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教育上的这些缺陷和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加剧了劳动就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各小学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顺应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律,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努力探索有效的新途径。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五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实习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次实习,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取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近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平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1、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六

本文选择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的戏剧艺术教育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访谈调研,发现目前本市中小学戏剧教育正呈现“教学渗透、社团培养、课程教学、工作坊试点”等四种不同的实践模式,由这四种模式分析和归纳而得目前中小学戏剧教育虽然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精英化的倾向,同时戏剧教育的多重功能尚待开发、教育理念也尚待完善。在调查分析的最后,提出“树立全人教育戏剧观念、加速培养戏剧教师、尽快出版规范的戏剧教材”的建议,期待能够为戏剧教育在中小学的进一步推广做出呼吁和努力。

课本剧扮演、校园生活的舞台呈现、为培养团队精神而鼓励的戏剧游戏,都开始被教育者们接受与运用,以各种方式渗透、参与到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教育戏剧这一概念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引进和推广,校园戏剧活动掀起了一波波小热潮。

本文对上海市的六所中小学和两个戏剧工作室的戏剧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受访对象分别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分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这七所中小学及其区域分布分别为: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徐汇区)、上海市实验学校(浦东新区)、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浦东新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长宁区)、上海协和双语学校(闵行区)、民乐学校(松江区)、育红小学(嘉定区)。

通过对访谈的整理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的戏剧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教学渗透、社团培养、课程教学、工作坊试点四大实践种类,并且这四类在中小学中被利用的频率呈依次递减的塔形分布态势。

(一)文科教学的戏剧渗透。

所有的受访对象都表示会用戏剧的手段来进行文科(主要是语文和英语)的教学。这是目前上海中小学戏剧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注入戏剧元素,让两者互为渗透,达到相关学科教育和戏剧教育的双重目的。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戏剧文学及戏剧元素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课本里的《乌鸦与狐狸》《小马过河》等篇目有故事、有冲突、有动作、有对话,非常接近完整的戏剧。而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相对完善的初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戏剧内容就更多了,《陈毅市长》《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雷雨》《茶馆》《窦娥冤》等剧本涵盖了古今中外最经典剧作家、最经典戏剧作品的最精彩部分。而在英语、德育等其他学科,教师们也会选择情节性较强的篇章来进行戏剧改编,以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戏剧的运用,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角色朗读。

这是运用戏剧手段进行文科教学的常见方法。由老师选择课文,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分角色朗读。一般为念读方式,有的教师为节约时间,就让学生站在各自座位上进行;也有一些教师会选择让出讲台的位置作为舞台,请学生于事先背诵后上讲台以分角色对话的形式进行简单演出。

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这种演出缺乏舞台演出基本的场面调度和角色装扮,并非完整的戏剧,但这算是戏剧元素在中小学教学中最普遍的应用。

2.课本剧呈现。

课本剧,是指把课文中的叙事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课本剧是戏剧与教育结合的典型呈现。

在调查中,笔者得知《雷雨》《一碗阳春面》《哈姆雷特》《项链》《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在各受访学校的课本剧编演的概率很高。同样的,“课本剧”也是在此次调研中受访者提到的高频词汇,师生们纷纷表示非常乐于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来赋予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在欣赏与体验戏剧艺术之美的同时,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二)戏剧社团的兴趣培养。

几乎所有的受访学校都在课外开设了戏剧社团。据了解,戏剧社团的成员招募过程是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对演戏感兴趣的学生自主报名,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条件确定入社成员。戏剧社的活动全部都在课余时间,每周活动次数一到两次不等,每次活动时间平均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与课堂上不甚成熟的戏剧元素相比,戏剧社团的剧目无疑更加完整、精彩,并且具有更强的艺术性,更类似成熟的戏剧演出。戏剧社的指导老师也大都在学生时代参加过戏剧社团,或参加过相关的戏剧培训,甚至还有科班出身的戏剧专业毕业生。

戏剧社的活动成果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庆、学校艺术节等大型校级活动上进行展演;二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区级和市级的校园戏剧比赛。

从戏剧社指导老师的确定,到成员招募的淘汰机制,再到演出剧目的反复排练,都体现了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另一种精英化的倾向。“精英化”的戏剧教育打造出精彩的校园戏剧剧目,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但这注定了只可能是一小批学有余力或具备戏剧潜质的学生才能享受到的教育过程。同时,也因为其活动并不纳入学校的正规体系之中,所以造成参与学生的流动性较大。采访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表示,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学习强度过大,他们最先考虑的就是让孩子放弃戏剧社团。而那些赞同孩子参加戏剧活动的家长则另有打算:戏剧比赛获奖可能会有利于孩子升学或是申请国外的学校。例如,上海实验学校连续几年聘请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表演系教师担任戏剧指导教师,精心挑选优秀的戏剧表演苗子加以培养锻炼,优秀学生课本剧目《商鞅》《药》堪称专业级水准,而好几个优秀的小演员们也因其戏剧才能和获得戏剧类的奖项,而顺利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中小学戏剧社团的精英化教育,比课堂上的戏剧元素渗透来得更全面、更彻底,它让一部分有潜质的学生很早就领会到戏剧的艺术性和舞台表演的魅力,为优秀校园戏剧剧目和戏剧新苗的挖掘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教育讲究的是“有教无类”,如何在普及教育阶段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戏剧教育,如何充分保留戏剧艺术的艺术性、教育性和普遍参与性,挖掘出戏剧教育与学习生活更多的关联,这也是中小学戏剧社团“精英化”教育有待思考和权衡的一个问题。

(三)戏剧学科的课程打造。

戏剧学科的课程打造,是指在中小学中开设戏剧艺术教育专门的课程,把戏剧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就和中小学中有规定课时保证的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一样,当戏剧课成为学生必修的科目,会有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个领域,也会引起更普遍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专门开设戏剧课程的中小学很少,且大多集中于民办和国际学校之中。

20xx年起,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正式开设艺术拓展综合课程。校方把艺术类课程分为声乐、戏剧、舞蹈、外国音乐、民族音乐共五大门类,每门课程都引进了该专业的艺术教师,包括戏剧表演系本科毕业的戏剧教师参与到中学的课程教学之中。五门艺术拓展课程中,声乐、戏剧、舞蹈均属于表演实践类,外国音乐与民族音乐则被分到艺术文化欣赏体系中,但校方还是规定这两门课程的选修学生必须分别学习口风琴和陶笛,也就是保证了所有艺术门类选修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表演实践技能。

据了解,世外中学现有六、七、八、九共四个年级,每个年级11个平行班。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学习中,必须每学年都挑选一门艺术拓展课作为必修课程,且每年不可重复。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前三年可以修习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课程,每门艺术学科的修习时间为一整学年(两个学期),每周行课1课时,每课时40分钟。等到了九年级,学生可以在前三年选过的三门学科中再重复选一门进行精读修习。

据该校戏剧教师介绍,她的戏剧班每学年每个年级的选修人数在20—30人,由学生在校级网络选课系统中自行操作,没有额外的面试筛选。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戏剧课被她称为基础训练,主要教授与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一系列戏剧舞台实践相关必修内容;而她把九年级的班级称为进阶班,这个班每年固定招学生20人,全部都是前三年选修过戏剧课的学生组成,教学目标是在舞台上完成合格的戏剧表演。

该教师还为本调查提供了基础训练班和进阶班的课程大纲。戏剧基础训练课程大纲共分为四个单元,设置四个主题,涉及的表演技能分层递进。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实践训练之前还会有戏剧游戏环节和戏剧常识讲授环节。

而对于进阶班,由于选修的学生已经受过一年的戏剧基础训练,并且也有兴趣、有意愿进一步学习戏剧表演,所以指导教师会为这个班设置两个戏剧表演任务:一是校艺术节上完成一个经典戏剧片段的演出,二是设计戏剧工作坊,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参与到戏剧创作的每个环节,从无到有呈现一个反映校园生活的戏剧小品。

分析世外中学戏剧课程大纲,不难发现这个表演训练体系与高校表演系的基础训练课程基本相似。可见,这种表演实践的训练方法是以培养舞台上的合格演员为目标的,只是在世外中学这种专业演员的入门训练很好地体现了戏剧教育的普及性,每个愿意上戏剧课的普通学生都自主接受,并能够在接受专业的戏剧表演训练后于演讲、交际、即兴反应等方面体现良好的进步。

同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在戏剧课上最喜欢的环节不是照着剧本演戏,而是每一次正式上课前都会进行的戏剧游戏和即兴小品。对青少年来说,戏剧游戏和即兴小品都是没有剧本的表演,是一种本能的自我呈现的表演。在这两个环节,学生的热爱并不是戏剧表演本身,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工具,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宣泄青春情绪的一种媒介。

(四)教育戏剧的初步参与。

上文所提及的课本剧、戏剧社和戏剧课基本涵盖了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的绝大部分实践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每一种都是对于戏剧教育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在戏剧教育的研究领域,这三种模式本质上都属于剧场教育的范畴,主要关注的是纯粹艺术技巧的训练,如表演技巧、声乐演唱、戏剧编导等,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戏剧人才、完成完整的戏剧演出。

在西方戏剧教育的研究中,除了剧场教育,还有教育戏剧(theaterineducation)这个范畴。与剧场教育相比,教育戏剧更多的是寓教育于戏剧艺术的表现过程之中。它的教学重点不是戏剧技艺,而是要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日常生活,用自己的阅历、经验、记忆来判断和确定戏剧人物的选择,从而完成表演任务。表演的结果并不重要,表演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洞察和认知他人、自我与社会。

近年来,教育戏剧从西方被引入中国,在一线城市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引发不小的探讨热潮,同时也在一些专业志愿者的探索之中,以各种形式默默地进行实践试水。

1.创新戏剧探究课形式。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和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是目前上海少数两家把教育戏剧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市三女中于2011年开设相关课程,而进才北校则是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合作实验学校,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教育戏剧的试点。两个学校都把该课程当作创新戏剧探究课,分别在高一新生和初一新生中全面铺开。市三女中是每周1课时,行课40分钟;进才北校是每周2课时,行课80分钟,总共历时都是一个学年。

根据进才北校相关教师提供的课程大纲,我们会发现教育戏剧的课程设置与世外中学戏剧拓展课有着较大的不同。

与世外中学的戏剧拓展课相比,进才北校的教育戏剧课程大幅减少了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表演基础训练课程,对于经典戏剧片段的编演也几乎没有涉及。而戏剧游戏的内容大幅度增加,其演示内容更多地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联,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被大幅减弱,更多的不是决断者,而是学生表演与相关思考的引导者。

2.教育戏剧工作室的公益推广。

教育戏剧在上海尚属于新生事物,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只有上述两所,其余更多的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短期介入到中小学教育实验当中。这种推广大致有两类:一是承接短期的定期培训和演出;二是配合社会团体的公益慈善推广。

首先,承接短期教育项目的定期培训和演出。每年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会有一些专题教育的短期项目,项目推广过程中会有戏剧演出的子项目。例如,上海应戏剧工作室于2013—2014年间承接了上海市松江区和嘉定区教育局关于个人卫生推广的教育推广项目,以教育戏剧的理念设计与“勤刷牙”“勤洗手”等有关的短剧小品在区县所属20多所小学中上演,共计60余场。这样的宣传短剧带有教育戏剧的元素,改变了观演壁垒分明的戏剧模式,增加了大量问答互动内容,颇受小朋友们的好评。

另外,上海戏剧学院的希望彩虹教育戏剧发展中心多年来始终在上海偏远郊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当中开展免费的教育戏剧推广和关怀活动。这些活动并没有通过学校,而是通过社会公益团体来展开。如在宝山区和嘉定区的一些城中村,戏剧教师每周六上午会在村子里废弃的场地上开设教育戏剧活动,就像爱心学校那样,把缺乏家庭关爱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从家里、街头和网吧中聚集到一起,参加戏剧游戏和故事剧场,以戏剧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诊断和辅导,并丰富这些孩子的课余生活。

此次调查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到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地在教育过程中添加戏剧的相关元素。并且,可喜的是,已经有部分中小学把戏剧纳入教育课程之中,把戏剧和美术、音乐并列,传统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被正式地拓展。但同时,戏剧教育在上海尚属新兴领域其推广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发展的倾向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戏剧教育的优势已被认可。

此次调查中,受访师生普遍反映戏剧能够辅助文科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而开设专门戏剧课程的学校领导也表示,戏剧课的开辟是成功的、受到师生欢迎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还表示戏剧应该像音乐和美术一样,被纳入上海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艺术课程体系之中,这是发展的趋势。

此外,戏剧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良好作用,也被普遍认可。对于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上海中小学生来说,戏剧排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每一次的戏剧编排,每一个道具的设计制作,每句台词每个动作的设计调整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也有很多学生表示,在上了戏剧课后,他们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言、演讲,较自如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并且还能注意仪态和措辞。而青春敏感期的中学生们还把戏剧表演当成释放情感和学习压力的工具,他们需要这种情感宣泄来调整和认知自我,同时还能增强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而提出不同意见的声音来自于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当他们在面对孩子沉重的学业竞争压力的时候,和语、数、外等主课相比,戏剧和美术音乐课程虽然重要,但关键时期(如复习迎考)可以被放弃。而那些愿意让孩子接受戏剧教育的家长大部分都有以后让孩子出国念书的打算,因为“国外的学校不仅看成绩,还看学生是否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见,戏剧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推广和普及是个长远的历程,不仅要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还要让并未接受过戏剧教育的家长们也认可其重要性,并且如何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多年博弈中获得发言权,戏剧教育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课堂戏剧的多种功能尚待开发。

虽然课本剧已经普及到受访的所有中小学校,但是大部分学校对于课本剧的功能开发,依然呈现一定的局限,课本剧的教育功能、交流功能、激励功能都尚待开发。

首先,涉及学科单一:目前,课本剧涉及的学科多为语文科目和英语科目,绝大部分的课本剧都是以语文、英语教材为基础,选择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通过种种戏剧技巧加以呈现,让学生看了这些演出后借助形象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但是,如果能更多地开掘戏剧的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戏剧的“体验式的学习情境”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戏剧元素如角色扮演、旁白与对话、道具音效等手段,能变平面的书本为立体的戏剧情境,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中自我认知、自我学习。可见,如果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辅助理科教学,就能突破枯燥的语言和公式实验的瓶颈,把数理化也变得生活化、大众化。比如若能以年轻的科学家牛顿为主角设计一系列故事以阐释力学定律,这种设计应该也比反复背诵公式要有助记忆得多。

其次,即兴互动的缺失:目前的课本剧依然是以最终的舞台呈现作为目的,但如能对课本剧排练的过程加以开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课本剧排练其实本身就是一套即兴式的、反省式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以后,并不会提供完整的、严格的剧本供演出使用。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做即兴发挥,教师再即兴回复,学生可能会成为整个场面的主导者,对于下一步的剧情,师生会通过协商来进行下去。通过反复即兴的讨论和体现,增进学生对相关议题的深入了解。

(三)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的两极分化。

普及教育,是指放低教育对普通大众的门槛,使全民教育的程度普遍提升;而精英教育则特别看重受教育者的能力,强调其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有机会受到精英教育的对象比普及教育的接受者要少很多。普及教育是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而精英教育则更加强调在某个领域的研究能力。

目前的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也在较大范围内呈现出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两极分化的局面。

在课本剧普及的中小学文科教育中,教师通常会把戏剧当成传播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几乎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机会在课本剧中演出一个角色,或是分到几句台词。但由于课本剧的指导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戏剧的训练,所以课堂戏剧往往会出现只会重复一些文学的片段或是无法完整呈现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使课本剧缺乏完整的戏剧性,因而无法彻底贯彻戏剧艺术本身的教育功能。

而精英化则是一些学校或戏剧社团挑选少数经过表演技艺的基础培训的学生,让他们可以有能力在舞台上塑造完整的角色形象、完成合格乃至优秀的舞台表演。但这种开小灶式的精英化戏剧人才培养,忽略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和开放性,偏离了戏剧教育的初衷。

如何调整戏剧教育普及的领域,改进戏剧教育在中小学中推进的方式方法,改变“漂亮灵活的孩子才能去演戏”的传统观念,更良好地运用教育和戏剧的互动关系,保留普遍学生的集体参与性,是戏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戏剧教育教学目标尚待探讨。

无论是世外中学的戏剧艺术拓展课还是进才中学北校的教育戏剧游戏,我们会发现戏剧的基础训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重复性,而学生在两种戏剧教育实践模式中都收获了素质能力的一定提高,例如他们的自我表达都更自信了、团队精神都变强了、情感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和宣泄。然而,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戏剧教育课程都会培养出好的演员:一个是在舞台上的自信,而另一个则是掌握戏剧手段来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是一个演员(社会人)从本能表演到自觉表演的过程,也是戏剧教育渐渐离开艺术探索的领域,不断走向社会化的前进方向。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倡导“全人教育”,是塑造整个人品德、思想、创造力和人格,而绝不只是单纯地掌握知识。长久以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孩子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造成创新思维的缺乏和为人处事的拘谨。所以,戏剧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一种突破传统观念的工具,把学生的单方接受变成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把戏剧艺术基础的声、台、形、表变成学生传达思想和认知的重要媒介。

当然,以才艺表演为目标的戏剧教育和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的戏剧教育,这两者绝非矛盾或替代的关系,这两者完全可以齐头并进、百花齐放。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阶段,笔者期待戏剧的教育功能能够被更多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认知、接受、尝试、开发,那么中小学的戏剧教育必定会渗透到更多的学科教学和教育环节之中,戏剧也会给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修炼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惊喜。

(一)传播戏剧艺术的“全人教育”理念。

英国戏剧教育学家乔治尼兰德兹说过:“一个理想的戏剧教育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需要把王冠取下来,静静放到椅子上然后与学生说,这里并不需要国王,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并承担责任,一起探索、学习和发现。”

这种戏剧教育的观点,提倡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教师是学生探索戏剧、探索世界的同路人,而非灌输者。这和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老师指导学生上台演戏的戏剧教育截然不同。当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最终的舞台呈现,而是把各种教育理念和知识传达融会于戏剧手段之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戏剧教育的天地将变得非常广阔,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也已经远远大于单纯的艺术熏陶。

从根源上来说,戏剧教育等于“全人教育”,这种理念在中小学教育对戏剧的认知中,并没有普及。老师、学生、家长对于戏剧教育认知的局限性,会无法真正落实戏剧教育真正的教育目标,从而造成戏剧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出现一定的偏颇。如果能增强对于戏剧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增加对于戏剧教育手段对于学生人格培育确实有效的成功案例的展示,从微小的试点做起把辐射面扩大,那么全人教育的戏剧观念将会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依然尚在起步阶段,前路探索将是挑战与收获并重。

(二)培养戏剧教师。

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戏剧专业教师资源严重匮乏。除了少数开设专门戏剧课程的中小学聘请了专职戏剧教师,其他大部分学校的课本剧与戏剧社的指导老师全部由文科教师兼任。一旦遇到戏剧竞赛、艺术节等演出任务,学校会另外聘请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老师或艺术高校专业人员协助完成相关演出。这种专业指导绝大部分在特定任务结束以后也不会再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推广戏剧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应该大力培养第一线中小学专职戏剧教师。

戏剧教育更注重戏剧实践的过程,戏剧游戏的开展、戏剧方法的倒入、戏剧情境的构建等才是戏剧教育的核心,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得以进行。戏剧教师要负责在戏剧活动中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诱发建议、厘清规则。同时,他们还是戏剧课程氛围的营造者,要有足够的感染力和组织技巧,能运用戏剧游戏或戏剧活动营造恰当的戏剧气氛,还需要有汇聚参与者注意力及把控戏剧活动节奏的能力。

以上这些要求,对于非戏剧专业背景出身的文科教师来说,要完全践行并非易事。所以,建议从专业戏剧院校引进受过戏剧科班训练的毕业生或是对文科教师加以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加长期的戏剧教育培训。通过不断的戏剧教师工作坊课程的训练,来促成戏剧教师的成熟。如果能够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戏剧教育推广就有了深厚的基础。

(三)出版戏剧教材。

目前,无论是课本剧改编还是戏剧教学课程大纲的编写,每个学校都处于各自为战的“打游击”状态。甚至每个学校每个学期推行的课程内容都在不断调整,随意性较大。且另有一些学校对于戏剧教育课程表达出“有心无力”的态度,不知如何着手。

如果要进一步推行戏剧教育,建议尽快编写一套通用于中小学、具有普适性的戏剧教材,这将有益于戏剧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推行。

戏剧教材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经典编排,把语文课本中的《雷雨》《一碗阳春面》《威尼斯商人》《小马过河》等经典戏剧片段由专业戏剧教师进行编排、演出并录像,同时配合比较详细的编排准备过程文字,制成光盘进行投放。这些“样板片段”可以让那些对戏剧教育没有经验的中小学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对舞台设置、演员表演及戏剧编排达成最初的实践积累,并逐渐熟悉戏剧、熟悉改编、熟悉舞台。

其次,是配合这些经典片段进行基本戏剧常识以及舞台表演实践内容的文字讲解,让初入门的师生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基本的戏剧理论认知,了解戏剧的基本方法。

最后,罗列实用的戏剧游戏及其较详尽的操作方法,帮助教师通过戏剧游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征、心理以及潜质,从而通过戏剧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旦有了相对统一的中小学戏剧教育教材,不但能够让所有的普通中小学都有能力走出戏剧教育实践的第一步。对于推广和研究者来说,也有了一个可供调查、研究和改进的基础蓝本,对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全面开展也有很大的益处。尽管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在上海的中小学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无论是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还是培养理念上依然处于草创阶段,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重。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戏剧会成为一门艺术必修课进入到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我们期待会有更多专职戏剧教师带领更多的中小学生领略戏剧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艺术的体验,更多的是把戏剧当作媒介和工具,让青少年借助体验戏剧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冲突、理念和情境,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完善创新思维。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七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x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我所调查的楚桥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在教学水x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x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x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八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我所去的陈庄镇的爱林二村原来有一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最后学校废止,目前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九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

摘要:在现代社会,农村学校应该吸取现代文化先进要素、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发扬乡村文化优良传统,达到传承与改造乡村文化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乡村文化;乡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这里我以我县乡镇小学为观察对象,谈谈存在的问题,供同行们一起商讨。

一、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

亲子教育,它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它的操作者是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不是其他人。在农村,原来只是留守儿童亲子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得到父母的关爱。自实行“撤点并校”政策,就更加剧了亲子教育的恶化。每次到乡镇小学,每当看到较小的孩子排队打饭,端着饭菜混在一起的饭碗散落在食堂四周就餐时,我的心情总是难于平静。学前班开始就到离家几里甚至几十里之外的中心校寄宿就读,6、7岁的孩子,平心而论,这个年龄段的她们,饭烫了都会哭鼻子啊,他们正是该在父母怀里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处于幼年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不管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照顾和关心多么好,都不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不能够从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孩子一周回来一两天,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农村的家庭疏远,让本就薄弱的家庭教育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而言,爱和亲情成了日常生活中时常牵挂担忧远离的东西,导致家庭情感疏离。

二、村小的衰落。

最直观的表现,首先是学校数量急剧减少。那些利用扶贫资金新修或扩建的农村小学,有的才使用,现如今杂草重生,有的成了仓库间、养鸡场,更多的是空置、废弃,就是原来学校大门上写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几个大字也模糊不清,变成灰白的空墙。尤其对于偏远山区的村落,乡村学校往往是村落中唯一带有文化韵味的标志性建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是当地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村民来说,家中的读书郎,村中的小学堂,不仅能增加乡村生活的人文韵味,更寄托着他们对乡村美好未来的一种希望和向往。在乡村学校被撤并前,一个村子里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还有学校教师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正是基于学校之上的这些活动,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构建了彼此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傍晚的乡村,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村民们互相串门,教师在茶余饭后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表现,村子里一派融洽和谐的气氛。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被撤并了,许多孩子不得不选择住校上学,从此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乡间的自然野趣、民间的故事传说、丰富的节日活动和热闹的气氛、村民间的熟识与亲切感都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乡村社会文化对他们来说逐渐变得疏远与陌生,原本贫乏单调的农村生活越发没有生气、寂寞,更显得冷清。

三、辍学率大幅度提升。

虽然国家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家长们为孩子置办的住宿设备,加上伙食费、来回的路费等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辍学主体迁移至低年级。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尽管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叫停,但木已成舟,校点基本上没有回复。安全问题、心理烦躁日显突出伴随而来的是孩子容易出现精神危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其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过早的寄宿,会引起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诸多不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亲情关系的疏远,常常引发感情脆弱、焦虑自闭、自信心缺失、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过早地寄宿,违反了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给教师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意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中心校的教学质量。但一些调整后的中心校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因班额增加,人数增多,教师工作量加重,住宿及后勤配套设施一时难以跟上,食堂炊事员、寝室宿管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也没有及时调配,教师教学和安全监管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到乡镇中学培训、听课、调研的所见所闻。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实在是令人担忧。那么,在乡村被改变时,乡村小学要如何改变,才能重新获得与乡村的联系,才能重与乡村建立新的“内在联系”中汲取营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撤校并点”一方面改变了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改变了乡村变化的新的力量。但新的集中小学是不是能与其生存的环境重新发展出“内在联系”还不清楚,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当上学路不再是村里的那条小路,当上学路不再连接日夜生活的乡村、家庭和同样为亲人邻居的老师同学时,新的上学路将把孩子们引向何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学贵曾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共同探讨办学的模式,使农村小学教育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一

一、调查的背景:

本课题组以省“xx”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为切入口,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的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二、调查的目标:

以平乡县常河镇中心小学、平乡县西位明德小学两所农村小学为实验学校,对近1100名学生,18个班级展开调查。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初步了解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三、调查的方法:

访谈法:教师交流访谈、实验班学生访谈。

调查问卷法:对两所实验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四、具体实施:

1、教师交流、访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任课教师及家长展开交流和座谈,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常河镇中心小学由王涛和贺庆江负责,西位明德小学由郭巧格和闫震负责。(xx年12月28日上午9:00在西位明德小学进行访谈,xx年12月29日上午9:00在常河镇中心小学进行访谈,29日下午整理材料,将整理好的材料交马军锋。)。

2、学生访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五年级三班和六年级四班,两个实验班共103名学生进行访谈,由马军锋、吴晓敏、王素华负责。对西位明德小学的二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一班,两个实验班共141名学生进行访谈。由闫震、闫祎宁、马宁负责。(xx年12月30日上午进行访谈,xx年12月31日将访谈的结果整理好,形成书面报告,和访谈记录一起交给王涛。)。

3、问卷调查:对常河镇中心小学和西位明德小学近名1100学生,18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西位明德小学由闫震、闫祎宁、马宁负责发放和收集,常河镇中心小学由马军锋、吴晓敏、王素华负责发放和收集。(xx年1月4日发放调查问卷,xx年1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研究办公室,整理调查问卷,做出数据分析。)。

五、调查分析:(xx年1月9日—xx年1月12日)。

(一)学习兴趣和态度:

1、课堂表现:

问题一: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回答问题吗?

a、从不回答b、偶尔回答c、经常回答。

选择:a、0.4%b、64.4%c、35.1%。

2、教学手段:

问题一:你喜欢老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吗?

a、不喜欢b、还行c、特别喜欢。

选择:a、8.8%b、36.1%c、55%。

3、解决问题:

问题一:解题时,你是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a、不是b、有时是c、基本上是。

选择:a、3.5%b、41.9%c、54.4%。

问题二: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a、直接不理睬b、能解决就解决,不能就放弃c、自己动手、动脑力求自己解决。

选择:a、0.4%b、38.1%c、6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二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三

按照《关于开展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四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那么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今年10月份我对黄峤乡几所小学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黄峤乡各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有的甚至建起了楼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黄峤乡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尽管目前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相比一些沿海地区,我们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较满意45.5%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基本够用50%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没有70%。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不充足70.5%无7%。

是36%不是30.5%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一般48.5%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一般38%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个别70%一人一门课25%。

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合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五

本人跟随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在农村小学进行连续三年的假期山区支教,去过山东济南、青岛、枣庄、临沂、潍坊及甘肃甘南的9所农村学校,结合自己的小学教育经历,见证了农村小学整体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儿童数量的急速下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因素。

1.办学条件失衡。

针对山东省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来看,在我去过的10余所小学里,按照办学条件,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青岛市城阳区的古庙小学和大北曲小学,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教学设施较强,通过近几年的普九达标验收,各功能室基本齐备,硬件建设基本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第二类是临沂莒南龙窝学校、潍坊高密冯家庄小学以及济南章丘闫家峪中心小学,教学设施较落后,只有一个微机室,但电脑早已淘汰,学生的微机课只是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室。光盘播放室和卫星接收室的设备在教室安装着,很不方便,设备经常出毛病,不能正常运转。但篮球架,乒乓球案设备基本符合学生需求,有图书而没有标准的图书室。第三类是枣庄滕州鲁能希望小学和济南章丘东八井小学,教学条件更差,其中一处是一至六年级,硬件建设基本没有,只有篮球架和一个乒乓球案,几十本图书放置在办公室的书架上,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翻阅,形同虚设。另一处是一至二年级,没有任何功能室和教学设备,只有两名教师。

从办学条件(硬件)看,这些学校存在着巨大差异,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

2.师资力量薄弱。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且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在我去过的农村小学里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且教师资源紧缺,从而在一、二年级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面对素质教育,面对新事物课改,教师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很少有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3.学生及家长素质不高。

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见少识小,视野狭窄,其本身就比城市的学生劣势了不少。农村学生家中有用于查找资料的电脑几乎没有,一些知识拓展类的任务,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另外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读物,支教过程中在鲁能滕州希望小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120名学生中有课外书籍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几,且一部分是男生喜欢的漫画书,其余都只有几本教科书。目前,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在支教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孩子的课余时间几乎无法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二。突破发展困境的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有效投入。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配置。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在拨款方式和拨款途径上,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费用都用到实处。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可以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另外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争取尽快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在新招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考虑让一部分教师转岗培训,拨专款用于农村小学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师的脱产进修,从而满足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使学校教学设备能有效利用。

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作为教师,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相关部门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3)通过各项调查、研究、评比,根据学校、教师、班级分设奖励机制,以调动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留守儿童”

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方面也要起到积极作用。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张行、王铁军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2、《小学教师修养概论》,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

3、《中国教工》,2005年第9期。

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初中(汇总16篇)篇十六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健全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估和奖惩制度,增强其公平性和科学性。

2.2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有良好风气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有着教师在工作的环境、在教学方面提供的设备、还有也是在班级学习的学习气氛,是创造美好教学环境的重要保障。若是在上述中的都有着好的状态,依据些有保障的做法,就我国一些小城镇的实际条件而言,在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应该精力集中的努力的为学校多争取能够为教学人员创建出一个不受外界条件扰乱的环境,要添加学习设备和项目充分的利用在教学的辅助作用,设备是必不可缺的。设备的精心配制,让教学设备彰显办学;精心使用,让教学设备促进学生成长;精心管理,让教学设备服务长足发展。教学特色在班级学习当中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套具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学情感;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要博采众长,要有特新意识。形成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尤为重要,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优秀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要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改变只用学生分数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观念,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作为教师,要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整合团队智慧,学会系统思考。要搞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问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是人类智慧的伟大传承,而小学教育是未来一切教育的根基,我们只有在错误中成长,持续研究,纠正不当的问题,才能走出现状、打牢根基,使小学教育更加合乎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我想这将是教育工作者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孟庆韬.浅析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2]哈斯巴特尔.新课程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教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15).

[3]司徒秀文.浅谈中日小学教育[j].留学生,2016(06).

[4]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鲁洁.值得每个中国人担忧的教育危机[j].教育实验与研究,1988.

[6]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

[7]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张向中.人在学校日常教育时间中的共同成长—一种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8.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论文(专业17篇)

    调查报告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描述的一种学术成果,它能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

    心理普查活动心得(实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很有必要。如果你对写心得体

    增资扩股方案(热门14篇)

    计划书的编写应遵循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表达准确、语言简练的原则。制定计划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是小编推荐的一些成功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参考。

    中国触动心得体会(实用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日常的琐碎经历转化为有意义的思考和成长。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总结和抽象思维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首先,触动是一种非常独

    科室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模板19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掌控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和安排。通过查阅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你可以了解到行业内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工作

    教育之美的心得体会范文(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示范,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

    大孔雀蝶家族读后感(汇总20篇)

    读后感既是对作品的回应,也是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审视和认知。通过阅读下面这些读后感范文,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本书,拓宽自己的思维。《银孔雀》是安房直子的幻想

    校园足球心得(通用19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进过这次的校园足球培

    观看晚会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绩和失误,从中学习和成长。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古有“人无信不立”可见诚信对于一个国家

    环境污染类论文(汇总19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实践的重要参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典型的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措施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