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时间:2024-12-17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要求和规范,提高文档撰写的准确性。接下来是一些有关主题的范本,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一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最好?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户。

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可真不少,谁能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起来。

生1:我看到图上画了五层楼房,每层有8扇窗户,“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户。

老师进行引导,用手指大门。

生1:(大声说)三十九扇窗户。(老师对他翘起大拇指,奖励他一颗大星星,全班同学一起夸他。)。

生2:我觉得“有多少同学”这个问题好像不能用口诀来解决。

师:如果每班的人数都一样时。(拖长调)。

生:可以用乘法。

师:怎样用乘法?

生:还要数数有几个班。

师:每班人数都一样吗?

生:每班人数不一样时要用加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班的人数(指着黑板旁的问题库),怎么办?

生:放在问题库里。

生3:你如果告诉我每层楼有几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层楼房高约3米。生齐呼:“三五十五,楼房高15米。”师指着“约”,学生们又说楼高约15米。

师: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吗?(学生们拿出本子来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19页第3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在干什么?

生1:小熊买玩具汽车。

生2:小象是售货员。

(课件显示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5元,1张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以后,同桌分别扮演小象、小熊进行对话。

师: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钱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给小熊找钱。

生4:每辆这样的玩具汽车价钱都是25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诀。现在快快把这个过程写在本子上吧。

师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3×5=15+10=25(元),随即把它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3×5≠25。应分步列式:3×5=15,15+10=25。)。

(这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教材第24页练习一第1题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1)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师:把你的计算口诀告诉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和口诀。)。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能用乘法口诀算出我家住的楼有多高。

生2:我买东西能用乘法口诀算账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题了。

……。

师:这节课你们学的东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诀运用得又快又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点评〗。

执教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创设出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使枯燥的数学变得亲切、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编者点评〗。

这是一节巩固和应用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课的主题情境与练习第1题,是熟练乘法口诀的口算练习,练习第2题至第5题是解决问题。教材中口算题一共34道,在本课中每个学生独立口算了其中几道呢?是不是太少了点?这节课用在“蝌蚪找妈妈”与“接力赛”的时间不少,但每个学生的有效练习却很少,这类练习的组织方式不宜提倡。

至于解决问题的练习,是否应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呢?如果对练习题中的问题解决,都采取班级讨论、集体解答的方式,就会掩盖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障碍,课堂表面上可能很顺利,但真正有成功感的学生恐怕不多。所以,应该让学生先做,碰碰钉子也无妨,然后再针对学生遇到的障碍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全班或小组交流。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二

教学目的:

1.巩固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一背学过的2、3、5的乘法口诀.(先指名背诵,再同桌互相背一背.)。

2.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这句口诀相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汇报.)。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上18页的主体图,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生:愿意.

教师把书放在实物投影上,指着左图说:这是小青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图意.

生:一个小男孩把捞到的一些小蝌蚪放回了水中,池塘里的青蛙妈妈正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生:放回池塘里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帮小蝌蚪找到妈妈.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直尺在书上自己先连一连,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趁学生交流时把写有“6、12、18”的青蛙贴到黑板上,集体交流时把写有乘法算式的蝌蚪发给同学,请这些同学帮蝌蚪找到妈妈,把蝌蚪贴到妈妈的身边,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两只青蛙妈妈在河边开展了有趣的过河比赛.请同学们看右图,谁能说说这次比赛的规则.

生:这是两座数学桥,小青蛙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向前跳一步.

生:它俩谁先到对岸得到红旗,谁就赢.

师:小青蛙做数学题可慢了,我们帮帮它们吧.在比赛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请同学们把这些数学题的得数写在书上.师这时把数字桥贴到黑板上,请8名女生、8名男生到黑板上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做的又快又对的一组,师每人奖给一面红旗.)。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三题是什么?谁能给大家读读.(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独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书上19页第1题.

你能1分钟做对书上这9道题?师记时生做题.开火车形式汇报.

2、每层大楼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5×3=15(米)。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

3、这辆汽车多少钱?

5×3=15(元)15+10=25(元)。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4、开放题: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如:(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四、课上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小知识: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日捕虫120只左右,年吃掉1万至1.5万只小虫,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

板书设计:

(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4×5=20(元)。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三

晚上,我读《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一书对我很有帮助,感想很多。

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所以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很有必要。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包括:。

(1)教学目标。

在新理念下,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两个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

(2)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

一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第一,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第二,要正确认识教材,

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是极其宏观性的一个蓝本,覆盖着非常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但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使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材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消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事实上,对初中生来说,喜好数学问题,对有关的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心,这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首要前提和发展动力。

(3)教学思路。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必须附设计说明。

(4)教学反思。

主要针对如下一些问题开展反思:

了解了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我们以后教学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更多精彩的读书笔记尽在unjs读书笔记网!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四

教材第18页的内容及第19页“练一练”的地1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的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试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互相背2、3、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说口诀的下半句。

(二)基本练习。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8页的“连一连”。

(1)说图意。

(2)独立在小试卷上连线。

(3)汇报结果。大屏幕显示。

(4)看者这幅图,你知道什么?

2、多媒体出示含有两只小青蛙的两组题,即教材第18页“比一比”的画面。

老师:青蛙兄弟想过河去捉害虫,河里的每片荷片上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于是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谁先到对岸。

说明:做完一组题就是到了对岸。

男生做左边的一组题。女生做右边的一组题。(学生做,老师巡视)。

汇报、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说口诀。

3、出示教材地18页的“算一算”。

老师:现在,我们帮青蛙妈妈算一算: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1)读题。

(2)独立做。

(3)汇报、订正。全作对的学生,老师可在大屏幕上出示微笑的青蛙妈妈以示鼓励。

4、小青蛙找家。

“有只小青蛙呀,去呀去找家,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发,小青蛙找到了家!”

多媒体随声音出示:

(三)思维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五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一)、

图形与变化、

表内除(二)、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nb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和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与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六

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变式教学的功效。

1.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培养思维深刻性。

教师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形式,引申拓展,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只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针对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调设有层次、有坡度的,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习)题。学生在讨论归纳中,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在不断探索解题捷径的过程中,使思维主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并渐入佳境。

3.克服思维的保守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保守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

4.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教学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1.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度,即是变式设计不能过繁荣适量,即是变式内容设计不宜过多。要求过繁,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卡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我解决,降低学习效率,长期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内空过多,不但会再次造成是题海,还会增加无效劳动,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持续的兴奋强度降低。过繁过多的变式设计不仅对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没有帮助,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为此变式题要精选,要以不太难、不太繁但要学生动脑筋思考为度,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

2.充分有效的原则。

抽象的知识不仅要通过熟悉的、广泛的、众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而且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维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常态的标准材料,还要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即提供充分的事物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否则,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是容易造成知识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三、变式教学的方式。

1.概念课中的变式教学。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不仅学生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教师应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西为乐趣。

2.例题课中的变式教学。

有的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例题变式教学这中,所选用的“源题”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它。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它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中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联题成片。

四、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变式数量的确定。

数学变式的数量确定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原因是:第一,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客观条件促使我们必须考虑问题变式的数量;第二,即使将数学学习时间拓展到课堂以外,我们也不可能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变式,我们也没必要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所以,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体验有限变异这样一个过程学会面对未来变异的本领,其实这种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早有体现,如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解有限道题的练习获得解无限道题的能力就是这种理念的早期提法和朴素表达。

2.变式问题的合理性。

由于变式数量的有限性,因此必须选择好的问题进行变式,这里所说的好的问题主要是指:一是问题必须包含合理的变异,所谓的合理,既指形式上的,又指内容上的,还指变异数量上的,形式应是有所变化的,内容应是能够接受的,数量应是恰如其分的;二是问题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再重复的变异,只有这样,有限的问题才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变异,从而就构成有效的问题变式。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变式训练,起到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应该是一名数学教师努力和不断的追求的远大目标。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七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八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灵武市第一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体会成功的感觉。教学重点、难点:

1、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题。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

2、方形和正方形都是_______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它们都是______。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它们的角都是_______;长方形相对的_______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呢?大家猜猜看?齐读课题。

2、学习例2:

(3)出示,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计算。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3、练习:打开书看42页第一题,你肯定会做,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能用三种方法更好。叫学生板演。

5、学习例3(1)出示:求它的周长就是求几个5的和,[口答算式](2)小结: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三、

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请打出手势]。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就等于它的边长。()。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4、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12厘米。()。

(二)填空题。

1、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

4、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_它的边长应当是________。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长是_______厘米。

四、能力拓展:[如果你能闯过这一关,就说明你是最棒的]。

1、用两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五、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

3、书44页第二题,量出它的长与宽,求出它的周长?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九

高三×班现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作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较差,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进入文科全年级前50名的学生有__人,总成绩在400分的学生有__人。

二、工作要点。

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往届高三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习,向第一看齐。

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拼搏。

2.加强规范训练,即让学生养成:

(1)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题要认认真真地改。

(2)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对,凡是要求记住的都应该牢记在心。努力做到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切实打好基础。

(3)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严格的学风,不仅应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而且应该坚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的学风应始终如一。

3.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新大纲、新教法”的特点,依据高考形势的变化,要在总结学习以前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高考最新形式,认真研究教学管理的新对策,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学生在突出语数外的同时,综合科目要在应用和学科渗透上下功夫,特长科顺其自然。

(2)加强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实行分层推进。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学法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主动认知的能力。

(4)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养成一种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5)当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搞好师生配合,建设一个师生和谐的班集体,为教学、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4页例1和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课件。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二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

杨红霞        。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5分。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2)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87%=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四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五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六

北师大版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81÷9=916+12=2825+15=409-9=028÷7=4。

(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

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

(评析问题的出现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

师:好,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先算29+25,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试写并展示:

29+25÷9(29+25)÷9。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数据和运算符号一样。

师:观察的非常认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展示得数后讨论:

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新符号——“()”小括号(板书)。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现在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评析结合具体情境,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

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3: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出示:小括号,本领大,

算式有你就变化。

改变顺序少不了,

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儿歌的编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印象。)。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说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

18-9×2(18-9)×2。

2.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学生说说算法)。

3.我帮妈妈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七

通过与青蛙有关的问题练习乘法口诀。

创设动物参与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活动准备头饰,小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蝌蚪找妈妈。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片段。

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

2、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小蝌蚪找妈妈,比一比,谁最先找到妈妈?

师扮演青蛙妈妈,头饰写着“12”,几个学生扮演小蝌蚪,脖子上挂着写有乘法算式的卡片,随着音乐找青蛙妈妈。乘法算式的得数要与12相同。

3集体交流:谁找到了妈妈,找到对了吗?

4、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

活动二:比一比。

小蝌蚪们都长大了,变成了青蛙了,他们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游到对岸?

1、活动规则:两个小组同时比赛,每组四人,每人做两题,先排队,做完的同学后退,后面的同学接上。

2、比赛开始。

3、评选取优胜小组。

活动三:练一练。

1、青蛙最喜欢吃什么?

2、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注意3x9=27与3x9=12的比较。

同桌讨论:“这座大楼高多少米?”

主要解决共有几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作业:找一个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反思: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八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数学教师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九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一、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寻找信息:每条船限乘4人。

3、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4、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a.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坐一船。4×5+2=22。

b.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各坐3人。

4×4+3×2=22。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2、巩固练习:p11~12“练一练”的第1~6题。

其中,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为什么而不是只能做8套衣服,而不是9套衣服。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木工工资支付承诺书(专业21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下面提供的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的写作过程。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拖欠

    洗浴合伙经营协议书(实用13篇)

    合伙协议是合伙人共同达成的约定,旨在保障各方的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伙协议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合作有所帮助。甲方:身份证号码:乙方:________

    汽修专业的职业发展大全(24篇)

    范文是对某一种文体、体裁或主题的典型表达方式的概括和总结。范文范本是学习和研究写作的重要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规范和要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

    七年级学生代表发言稿(热门18篇)

    无论是大型会议还是班级活动,发言稿都是演讲者必备的利器。范文九:让我们合力用这次演讲,建设一个和谐、积极和进步的社会。敬爱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叔叔阿姨们:您们

    医生的卫生建议书范文(16篇)

    通过研究和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范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烫伤事故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写教师心得体会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并能为他人提供经验和启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

    种植回收合同: 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大全(22篇)

    环保是指人们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减少废弃物、节约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等。环保工作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接下来是

    最佳旅行目的地(优秀21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规范我们的写作,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感

    体验独特的文化活动(汇总23篇)

    范文范本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经验,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孙子兵法城建造的

    助学金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汇总18篇)

    范文范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我们写作的启示和指导。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摘要:面试,就是当面考试。懂得礼仪的人能在面试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