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 去括号教学反思(优质9篇)

时间:2024-09-22 作者:笔尘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一

本节课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去括号部分。在教学和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是有一些易错点。

首先我们按整式的加减时的教学模式把括号的情况分了三种情况:(1)正括号,如:(3a+4b);(2)负括号,如:-(2a-3b);(3)数括号,如:5(3a+4b),-3(2a-3b)。在去正括号时括号直接去掉;在去负括号时负号和括号去掉的同时括号里的每一项要改变符号;而数括号就按照乘法的分配律是正数就把正数乘进去,是负数的就把负数乘进去。

这样做降低了去括号的难度,但学生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

(2)数括号的'情形时,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遍乘括号内的各项,不要漏乘.

(3)符号的出错也占了计算过程出错的很大的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强这一块儿的练习和作业的反馈,多利用平台把一些易错点通过一些学生的作业呈现给大家,还有杨老师给我提出来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给需要变符号的项标记出来,变号前后就会有一个对比,不容易出错。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二

课题:小括号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c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小括号.

活动过程: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小括号》。

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括号》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第3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3。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已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试题即可。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和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基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出发,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方法掌握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

让学生了解情景(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2、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汇报)

并能将条件与其他同学的问题完整的说一说?课前预设学生答案:

1、一共剪掉几个星?

2、还剩几个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尝试探究,确定解题思路

后将你列的算式写在纸上,与同桌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学生讨论交流后,组织反馈,进行二次备课。

第一种思路:10—2—3=5(个),让学生说清怎样计算10—2—3=5。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连减,让学生说清楚它的运算顺序,体会不含括号的算式,从左往右运算。为后面含括号的算式的运算做铺垫。

第二种思路:2+3=5(个)10—5=5(个)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找2—3人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小括号的引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认知冲突,理解括号意义

如果将第二种思路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想、自己写,教师巡视。然后提出问题10一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3吗?为什么?所以,学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课前根据学生情况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的解决方法:

(1)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3。

(2)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3。

(3)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3。

(4)画表示先算2+3……

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很好。但让学生思考当他们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他们不说明,别人能看明白吗?(从而引出小括号)所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3。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板书算式并用黄粉笔加上小括号。

并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来写一写。告诉学生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教师领读、学生齐读。通过“小括号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这对好朋友围在一起。”的比喻,加深学生对小括号的理解。明白小括号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强调它改变了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3=5,再算括号外面的10—5=5(师画运算顺序,并指导读法)。

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加了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答)完善学生的答案,并给出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全班齐读: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四

今天教学了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出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学生选择自己理解、喜欢的分步计算或综合算式完成了对此题的解答。对小括号的引出我是这么做的:先让学生理解270-180=90(位),90÷30=3(名)这种分步计算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写成综合算式怎么写。肯定有的学生虽然想的是先做减法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几位游人,但会这样列式:270-180÷30,于是,我引导在这里有除法和减法,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这样的话180÷30求出了上午需要的保洁员人数,而270是下午的游人数,不能减。要想先算减法求出差,应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加上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必要性,理解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新授例题巩固练习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般都能理解、掌握,但在实际计算中却会犯各种错误,比如粗心,不肯列竖式使计算结果错误,少数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对了,而第二步有加法和乘法时候的运算顺序却错了,变成了从左往右计算,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完全掌握运算顺序。因此,在实际计算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做一步检查一步,提高正确率,养成良好的习惯。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五

加一个符号就能改变相应的`运算定律,这就是对小括号的概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括号》的内容。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相应地改变了运算顺序,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我先出示了学生减星星的主题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发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学生思考时,结合“先加后减”的思路,讨论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引入小括号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合适的位置添加小括号,表示先算加法在算减法,在添一添的基础上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告诉学生小括号应该如何进行书写,并且明确小括号的加入可以改变算式的计算顺序。接着学生总结规律,在两步计算中,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式子;没有小括号就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做一做”中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的小括号的书写和意义,但是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应该如何读?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上课就会进行解决,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记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融会贯通!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六

课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认识的作用

掌握带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或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的作用

师:有了,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

问:有了,“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的作用,如果遇到带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探究活动

变魔术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七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投影、小黑板等。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120+25×4)

=300-(120+10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八

本节课的开端,我采用了吴版的教学设计,没有出示书本例题,就是感觉单纯的算式太枯燥,而是结合书本第36页第五题,让学生依据“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来列式,然后在算式“18+18×2+6”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添加小括号,改变它原来的运算顺序,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些情况::(18+18)×2+6、18+18×(2+6)等,然后让学生依据原有的经验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计算,我把学生中一些错误的情况列举在黑板上,让他们自己找错误,效果比较好,从而明确了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在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组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方面的,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可能我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要求高了些,但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题时,以学生熟悉的题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在此期间,我仔细国了下面部分学生的情况,有这样几种错误:一、对于“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居然还有一些学生采用了加法和减法,可见,这几个同学的基础有多差;二、就如书本青椒卡通所列的算式,没有加中括号。据此,我让学生根据算式,分析没一步算式的意义,由此产生中括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且补充了第三十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从课堂作业的情况来看,计算错误明显降低,但是,部分学生对列综合算是解决实际问题有困难,在后面的联系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篇九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ppt、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

(1)180-120÷6 (2)15×9÷6(3)168÷(15+6)

二、自主探究

1、师:去过商店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一家文具店看看。

出示:(图片)

钢笔:12元 三角尺:2元 文具盒:20元

2、师:能看懂吗?能试着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思考,指名回答。

3、现在老师要买5支钢笔和10把三角尺,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解答?请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师:会计算吗?试一试。

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算行吗?

4、师:你能再接着提问吗?该怎样算?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师:对于刚才学习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5、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反馈、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找一找错在哪里,再改正。做完后,同桌交流,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做完后,交流:你的估计正确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师:本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