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

时间:2023-11-11 作者:纸韵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评估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情况,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效果。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主要参与了客户服务和售后支持工作。通过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积极维护了客户关系。在未来,我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一

“三会一课”制度是基层党支部长期坚持的一项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近年来,我们根据党员的实际状况,坚持与时俱进,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创新“三会一课”形式,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各项税收任务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一、构建“三大学习系统”,创新“三会一课”形式。

针对“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存在的学文件、读报纸,形式单一,党员不感兴趣的情况,区局党支部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着力构建反思、反馈、共享三大学习系统,加强工作和学习的融合,创新了“三会一课”的形式,增强了“三会一课”的吸引力。

1、构建反思学习系统,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反思是最重要的学习。区局党支部通过支委会、支部大会和党小组会,引导党员开展“照镜子”活动,进行不同层次的反思,以变革党员的思维。支部结合国税工作的实际,先后开展了“依法行政、廉洁从税,党员如何做”、“怎样实现服务让纳税人满意的共同愿景”等专题反思,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待遇、正确认识组织,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岗责体系、工作规程赋予的权限、职责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在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中一马当先,做到执法让共和国放心,服务让纳税人满意。支部还开展了党员先进性论论坛,组织党员“找差揭短”,找准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

2、构建反馈学习系统,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性。我们从组织、支部、个人三个层面,建立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学习系统。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及时进行情况汇总,在“三会一课”上进行通报,进行整改。我们及时组织党员学习、讨论从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反馈的问题、意见,提出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由党员带头加以落实。我们组织党员开展“外源”学习,如组织党员参观南京监狱,听犯罪分子“现身说法”,旁听检察院组织的庭审,警示党员增强工作责任感、珍惜工作岗位、珍惜手中权力、珍惜集体荣誉、珍惜个人前程、珍惜家庭幸福;组织参观特困企业,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自己的待遇、知足常乐、爱岗敬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组织参观茅山、沙家浜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党员不断进取、奋发工作、无私奉献。

3、构建共享学习系统,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广泛性。我们搭建共享平台,健全共享机制,建立了以共享为基础的学习系统,促进知识经验的增值。一是运用网站平台进行共享学习。区局党支部利用内部网站为载体,建立共享系统,帮助大家实现即时共享。建立了“组织生活”、“党员先进性”、“廉政建设”等专栏,及时反馈最新党建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网上交流、学习。二是组织团队学习。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围绕“团队决策与个人决策不同”主题开展“海上遇难游戏”,进行互动式讨论,在强调个人学习、个人修炼的基础上,以“推进组织修炼”为重点,激发群体智慧,增强组织凝聚力。三是开展拓展训练。组织党员参加“背摔”、1“翻越生死墙”、“高空跨板”形式新颖的户外体验式培训活动,进一步熔炼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党员应对挑战的潜能,培养了党员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围绕“三个贴近”,丰富“三会一课”内容。

1、贴近党员思想,使党员党性意识更强。一是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干部思想分析会。客观分析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使思想分析会落到实处。例如针对极少数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的问题,党支部开展了“党员先进性”和“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主题征文、交流活动,使党员受到了一次自我教育。区局党支部坚持“四必谈”,即在党员职务和岗位变动时、遇到生活困难时、工作出现失误时、廉洁自律方面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既肯定成绩、鼓励先进,也批评错误、指出不足,又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更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二是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区局坚持每年有针对性地列出专题,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作“党员先进性讲座”、《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学习党章增强党纪观念”、“预防渎职侵权”等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素质,拓宽了工作思路。三是开展递进式系列主题教育。连续开展了“如何认识文明、责任、组织、待遇”,“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执法”,“如何提升品德修养、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团队精神”,“如何增强学习力、免疫力、凝聚力、竞争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对党员提出“四带头、四提升”工作要求,即“带头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带头开展工作调研,提升主人翁意识;带头完成工作任务,提升责任意识;带头廉洁自律,提升国税形象”,强化了党员为国聚财、开拓创新、赤诚奉献、甘为公仆的精神。

2、贴近国税工作,使党员作用发挥更大。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支部紧密结合国税工作实际,提炼“双六条”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并将之落实到国税工作中。如在组织收入上,面对玄武区税源大户少、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外迁、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滑等不利因素,支部开展“党员联系纳税户”活动,深入税户,解读政策,落实政策,培植税源。又如在文明服务上,组织党员开展“啄木鸟”活动,倾听纳税人呼声,帮助纳税人解决难题,并通过“三会一课”评比、表彰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之星等,推动全局“服务型机关”的建立。

3、贴近服务社会,使党员服务范围更广。区局党支部始终坚持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一是组织党员“送政策进企业”。实行党员联系纳税户,建立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走访重点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开展税收咨询,听取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融入基层,永葆先进”活动。区局支部与孝陵卫街道钟灵社区党支部结对,赠送税收政策书籍,春节前访贫问苦,为社区办实事。三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党员长年坚持缴纳特殊党费,为“南京国税春蕾班”捐款;参加交通文明劝导等公益活动,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三、实现“三个促进”,提升“三会一课”效果。

1、促进了党员素质的提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三会一课”,使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力和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先进性得以体现。去年春节期间,在完成总局下达的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调查工作中,党员同志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任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去年区局一名年轻的党员腿部骨折,在家病休,而一位纳税人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想尽早办理出口退税手续,找到了她,在得知消息后,这名党员忍着疼痛,由其丈夫背着上下班楼,为纳税人办理审核手续,纳税人深受感动,给市国税局写了表扬信。

部制定、形成重大决策坚持上下结合,党内公开,让广大党员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如推荐积极分子参加培训、确定发展对象、发展党员、推荐优秀党员等,采取推荐、公示制、票决制等方法。二是党建工作电子化。支部把有关“三会一课”安排及开展情况及时在网上发布,增强了及时性和周知性,提高了党建工作效能。三是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支部按季抽查党员纪实手册,对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拟写自学笔记和学习心得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实时通报。近几年,区局党建目标管理工作,在系统考核中,年年名列前茅,支部连续多次被市局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促进了国税任务的完成。创新“三会一课”,强化了党员党性教育,促进了党员在以组织收为中心的各项税收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05年,区局党员坚持依法治税,服务经济,确保了收入任务的完成,全年组织税收收入74588万元,税收收入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实现了高基数上的第十二年连续增长。此外,广大党员还在组织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和“办税e站”服务品牌创建等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为区局荣获系统“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先进理论学习中心组”“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玄武区创建学习型机关”、“市局学习型组织推进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苏省总工会创建示范单位”等荣誉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市玄武区国家税务局党支部)。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二

最先发现海尔在管理会计领域新突破的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长期以美国企业的实践为主要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早就发现传统管理会计在美国遇到非常大的挑战,而海尔的创新探索可能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所以,他们一直跟踪研究,和海尔一起探索。

海尔在管理会计领域的突破是把企业损益表转化成每个自主经营体,甚至每个人的损益表,这个表不是以企业为索引,而是以人为索引。

这一创新探索是在海尔整个商业模式创新大背景下实施的。

互联网时代,营销的碎片化对企业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原来企业的大规模制造必须转变为大规模定制,即从原来的先造产品再找用户变为先创造出用户再造产品。在这个背景下,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必须转变为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海尔探索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人单合一双赢的本质是,员工有权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员工有权根据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自己决定收入。在这里,“人”是员工,“单”不是狭义订单,而是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即员工和客户是利益共同体。这一模式创新带来了两个颠覆性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从正三角变为倒三角,企业的核算体系从资本主义变为人本主义。

传统企业核算的体系是事后算账,见数不见人,见果不见因。海尔创新的以人为索引的核算体系,把传统财务报表转化为每个人的四张表——损益表、日清表、人单酬表和流程表。传统损益表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于利润,而海尔的损益表是战略损益表,在这样的损益表上,不是先创造用户再造产品的所有数都是“损”,因为这样的数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员工也得不到价值体现,企业也不能因此持续健康发展,这也就是当前工作的差距。日清表的任务是关闭这些差距,“关差”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机制、流程、平台、团队,把这些创新的工作形成每天的预算,每天进行根据预算的日清。人单酬表把员工的报酬和他为用户创造的价值紧密结合。

海尔的这一模式创新引起越来越多欧美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海尔的创新突破了科斯理论的天花板,将是未来管理会计的新出路。

西方管理界认可海尔探索方向。

管理大师加里·哈默致力于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他说,如何让企业全员面对市场、服务用户是全世界企业的难题,也是管理界的难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几个公司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并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海尔推进的自主经营体创新是超前的,也相信会取得成功,并希望本人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美国管理界,更多的专家关注并参与到海尔创新实践中。来自世界著名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的马歇尔教授自2003年起就跟踪研究海尔的管理创新,他的观点是,海尔的管理模式超越了西方代理理论,创造了“超级团队”的新模式。“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海尔的创新实践是有竞争力的、创新的,也是充满吸引力的。他说,海尔的战略思路非常清晰,张瑞敏更是了不起的战略思想家。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则代表了实践领域。

海尔:从技术标准到管理标准。

创业26年来,海尔已经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将来,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品牌。海尔已经创造的业绩是抓住机遇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海尔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国际标准的垄断,主持或参与了51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27项标准已经发布。将来的海尔,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其根本保障来自于能否创新出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德鲁克的最后忠告》作者伊丽莎白·埃德沙姆两次访问海尔,通过调研和交流,她得出一个结论,“海尔创造了管理的标准”。

当然,吸引学者们研究兴趣的,除了海尔对传统管理理论的突破,还有她自身追求管理创新带来的积极变化。目前,海尔的库存周转天数平均是5天,应收周转天数为4天,另一个衡量现金流的重要指标营运资金周期(ccc)达负的10天,这样的指标不光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有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2009年,海尔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5%,而今年前三季度,这一增幅高达67%。就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心暨海尔管理创新研究会召开前夕,权威的全球著名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公布,海尔蝉联世界白电第一品牌。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四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的精神,将创新教育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团委特设立“包头医学院共青团科技创新小组”和“包头医学院共青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小组”、“创新基金”),用以管理和资助我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小组”组织形式。

各单位成立共青团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各团总支(分团委),办公室主任由各单位团总支(分团委)负责人担任,可设1到2名办公室成员。

各单位以各自学生总数为基础,每200人中至少组建一支创新小组(不足200人的单位需至少组建一支)。创新小组每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每小组需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咨询专家。2名指导教师中至少1名为青年教师,1名咨询专家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教师和咨询专家由各单位自行配备。

创新小组成立后要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并要将活动日常化、规律化。各创新小组每年至少自行设计或承担一项“挑战杯”项目。项目可参考每年的“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选题,并按时完成比赛。

创新小组工作运行需常态化。各院部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并逐步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小组成员的遴选方面应考虑届次化,创新小组实行年报备制度,每年10月报备。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在实验室等硬件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四条“创新基金”来源。

团委每年从活动经费中划拨专款建立“包头医学院共青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各院部系团组织需从各自活动经费中划拨各单位专项“创新基金”。本基金同时接受个人、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捐赠,该基金的运行范围仅限于包头医学院。

第五条“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为我校共青团科技创新小组专项课题。“创新基金”项目分设资助和无资助课题两类,()资助金额由评审组根据项目的情况而定,研究期限原则上一般为一年。各单位需按照团委“创新基金”每项课题资助额度至少1:1比例匹配各自“创新小组”的专项课题经费。

第六条本“创新基金”由团委进行宏观管理并负责本“创新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和成果评定。各院部系团组织对各自已获审批的.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确保各自匹配资金落实到位,各院部系团组织具体负责各自创新小组项目的跟踪管理、结题验收、经费使用等。团委定期检查匹配资金的发放、申报、监督和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第七条项目的实施。

通过评审的创新小组项目,团委要与项目主持人、指导教师签订项目立项书,同创新小组所在团组织签订任务合同,并根据项目类别划拨经费。

课题立项后,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应立即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并以开课题报告会的形式明确工作任务和研究进度。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合同,按期报送阶段性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保持课题组成员的稳定性,所有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第八条项目结题。

本基金所有项目应按期结题。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主持人要及时提出结题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提交结题申请表和项目相关科研成果。结题的科研成果一般为论文、调查(咨询)报告、科技产品(制作)、专利等。

项目结题采取成果认定或评审的方式进行,由各单位组织专家组验收,团委组织专家组对已验收项目进行成果评定。

第九条经费使用与管理。

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采取报销单据的方式支取,单据必须符合学校财务报销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到团委和各单位团组织处报销。

第十条奖励与惩罚。

对按期完成计划、结题的创新小组和指导教师,在下一轮评审中优先资助其项目立项。其成果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品及奖金归创新小组(或成员)所有,团委根据资助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创新小组(或成员)相应的表彰、奖励。对于完成项目并在包头市、自治区和国家的相关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创新基金”将给予奖励。未按要求提交阶段性成果的,将缓拨、减拨或停止划拨经费。

项目验收合格者按照立项审批经费全额报销;不合格者最多只能报销经费的50%或不予报销。

对因故需要延期的项目,须向各单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团委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3――6个月。对无故未按期结题或自行中止的项目,除收回剩余的经费外,取消该项目负责人或指导教师三年内在本基金的申请资格。

各院部系共青团创新小组运行情况和项目列入年终考核。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团委负责解释。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五

(一)狠抓学习教育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并学以致用抓发展。镇党委把政治理论学习摆上重要位置,以“抓学习强素质提高班子决策能力”为宗旨,按照“以学习强素质,以素质定决策”的思路,狠抓镇村两级班子的理论学习。

(二)开展“三严三实”活动。通过多次组织学习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十严禁”、“十不准”、市委“十项规定”和县委“六项规定”。2016年7月召开以“三严三实”为主题的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长坝镇党委书记以“三严三实”为主题为全镇干部上了一次党课,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使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积极配合县纪委、监察局的办案工作,大力支持镇纪检监察工作,2016年诫勉谈话4人、约谈23人,查处党员违反计划生育案件1件,开除党籍1人;民生案件4起,警告处分4人。

(三)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坚持标准、注重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16字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16年发展党员总数为5名,其中入党积极分子10名,预备党员5名,转正党员17名,全镇有党支部18个,党员432名,其中预备党员17名,女性党员60名,占党员总数的%,少数民族党员258名,占党员总数%,35岁以下党员107名,占党员总数%,大专以上学历党员86名,占党员总数%。

二、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一)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长坝镇党委坚持优化党组织设置,将全镇分为18个党支部,狠抓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开展“三个培养”工程,即,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今年,长坝镇向各村下派大学生学历的干部挂任支部副书记、主任助理,在不断壮大干部队伍的同时,更为村干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充实了村级后备干部库。长坝镇党委全面落实村级办公经费和离任村干部补贴,2016年共计投入元.(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长坝镇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改变在职党员在社区处于“隐形”状态,发挥在职党员的政策、能力、资源优势,通过开展三十多次民情家访、三十余次社区活动、二十余次政策宣讲、镇干部每人认领一个“微心愿”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开展后进党组织整顿工作。长坝镇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常态机制,对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5月28日,由镇党委书记文桂任组长的5人工作组,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谢窝沟村的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情况进行集中整顿。通过整顿,2016年合医和养老保险筹资达到100%,其余各项工作按照长坝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圆满完成,谢窝沟村班子更加团结,群众满意度提高。

三、实施“村有其家阵地建设突破”工程,完善便民服务体系。

长坝镇为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化,以财政投入为主,镇自筹为辅,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今年,又有周坝、万古两村村级办公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共计11个村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室内场所功能齐全、方便群众,室外设施完备、美观大方,计划2017年全面完成15个村(社区)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届时全镇将建成一批标准高、质量优、规范化的农村党员群众“新”家。

四、实施“阳光党务”工程,推进基层民主管理。

(一)加强基层民主管理。长坝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村务公开“五步”工作法,全面推行村级发言人制度,增强党务、村务公开透明度;认真落实“三会制”,长坝镇党委每月开展一次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组织开展一次“双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发挥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的主体作用;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开展一次群众民主评议党员,促进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每一季度组织一次党务知识学习和法制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提高了基层党组织书记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和依法治村工作水平。

(二)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长坝镇党委深入推进县乡党代表年会制,全年共开展2次党代表视察龙门新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国林绿纯专业合作社产销发展模式、枫香坨石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脱贫致富领军作用、刘场坪生态茶叶园区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以及通村公路管护和返乡创业情况。通过视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活动,发挥了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纽带作用。开展3期“党代表风采”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组织开展2次党代表民主恳谈会。

五、实施“增收带动”工程,促进农村同步小康。

(一)深化干部驻村工作。自20xx年2月思南县委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长坝镇党委采取重点村全覆盖、示范村挂帮联系等方式,下派驻村干部、第一支部书共30名镇干部到村开展各项工作,规范建设15个村(社区)“四室一堂”,并认真做好驻村工作的督查。积极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基层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办理了一批实事好事,全年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15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76起,化解率达100%。长坝镇党委严格驻村工作管理规定和督查、通报、约谈、问责、考核、激励六项机制,实行半年述职考核、年终评先评优制度。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林业确权工作全面完成,积极发展规模种养殖,以退耕还林为契机,为尖山村茶园发展、柑橘种植分别新流转出土地392亩、76亩,丁家山村夏桃种植流转土地350亩,发展蛋鸡规模养殖场1个,獭兔规模养殖场1个,山羊规模养殖场25个,房屋交易50起、宅基地交易265处、山塘水库使用权交易3起;全面完成合医筹资工作,2017年合医筹资已完成%。

(二)抓好干群连心室建设。长坝镇党委按照“地点好找、环境好看、有话好说、有事好办”的要求和干群连心室“八个一”标准,长坝镇全面完成干群连心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功能兼容、一室多用的原则,深入推进全镇15个村(社区)四室一堂建设。

以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位”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家庭档案”、“村情信息库”和“小康信息库”信息内容。长坝镇2016年举办一期新选派驻村干部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驻村工作职责和“民情信息系统”使用。

近年来,县委提出了“一业振兴”,大力发展旅游业,长坝镇党委结合长坝镇实际,以“科学打造石林名片,奋力构建旅游强镇”的主题,提出了抓学习强素质提高班子决策能力,抓党建强队伍提高干部服务能力,抓项目强基础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抓特色强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抓制度强法制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的“五抓五强五提高”载体。

长坝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实训基地培训计划,每月开展1次培训,6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每年至少到实训基地参观培训学习一次。同时,长坝镇党委加大对党员志愿者招募工作,及时完善更新党员志愿者数据信息,引导广大党员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志愿服务。

七、2016年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抓党建工作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

二是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是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

四是农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好,党支部的“三力”还有待加强。

五是培训经费紧缺,难以更广泛地开展培训,使农村党员和农民都难得到培训、学习。

六是技术力量薄弱,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技术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难以全面开展培训。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2017年长坝镇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确定的工作部署,以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好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机关文化建设和支部自身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为推进长坝镇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建设幸福宜居的长坝作出积极贡献。

2017年长坝镇党建工作初步打算: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支部书记上党课、读书会、演讲会等学习活动,以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结合大讲堂、民主生活会、大讨论等活动形式,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积极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挖掘、培育、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按照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党建、带队伍、促业务。不断创新和完善“四议两公开”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和完善村务公开“五步”工作法,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创新活动方式。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取集中培训、工作交流、学习考察等方式,开展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指导、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

第三、加强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加强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调入调出、党费收缴等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对所属党员实有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和规范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提高考核效果。

第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党课教育、读书活动、新老党员谈入党感受、主题党日和自主选学等形式,不断创新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新途径。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做好民主评议党员。严把党员“素质关”、“程序关”和“监督关”,注重从基层岗位、生产一线发展党员,从程序上确保党员的好中选优,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队伍建设。

第五、完善群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动员和组织全镇机关干部职工围绕全镇中心工作献智献力、创造一流业绩。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走访慰问和帮扶困难职工等活动,拓展工作覆盖面,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活动。

第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督促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岗位廉政教育、示范教育特别是反面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筑牢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继续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党内民主决策、党内民主监督、党员定期评议等制度,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体作用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六

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企业家的发展理念。根据xx区企业的发展现状,成立了全市首家企业家俱乐部,采取交流研讨、考察调研、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开办与复旦大学合作ceo(总裁)高级研修班、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40万元与国务院国资委合办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等,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落实人才工作各项措施。通过对企业家的学习培训,使广大企业家树立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进步之路的发展理念,并在企业家中形成了走创新之路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8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著。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七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八

年以来,柳河社区认真贯彻区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部署的精神,深刻领会党的xx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实质,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大力实施和推进党建项目创新工程的通知》的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一居一特色”工程,着力实施和推进社区党建创新工程工作,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在不断改革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全面提升,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实施和推进党建项目创新。

如下: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造福民心的工程,社区党组织十分重视和提升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创建工作与当前党中央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按照中央文明办领导在福州调研时对创建工作提出的要求,切实提升思想认识,以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为宗旨、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2.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活动中携手社区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社区党员在创建活动中主动靠前指挥,自觉奋战在创建工作最艰苦的第一线,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个个争当创建楷模,为创建工作尽心、尽力、尽责。充分展示了社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良好形象,参加创建活动的社区共产党员累计达170余人次。

2)指导监督小区的车辆停放实现规范、有序;

3)梳理、规整小区管线,及时配置更换毁损的公共设施;

4)平整圆挡街、芍圆里和柳河路等路面坑凹约350平米;

5)对小区排水沟道实施全面清理疏通,同时铺设沟面水泥板共200多平米;

6)修剪绿化带约200多平米;

7)为小区小公园修缮铺设水泥地面200多平面米;

9)粉刷小区外墙400余平米、修补、油漆拦杆约600余平米;

10)聘请区园林局工作人员为小区树木修枝剪叶计30株,修剪路面绿化树木300多棵,实现了小区环境硬化、亮化、净化和绿化的整治目标,让无物业管理小区旧貌换新颜,切实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11)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中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共投入资金4.5万元。

4.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拆除辖区违章建筑30余间。

5.开展辖区餐饮业普查工作,取缔无证照经营企业15家。

6.广泛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和社区环保志愿者坚持每月周末卫生日公益活动,积极开展辖区环境卫生整治、维护辖区环境保持整洁、优美,每周参与该活动的党员和群众计200余人。

7.每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除四害”活动。月售鼠药400余公斤,灭蟑、灭蚊药7000多包,每月请专业消毒人员对辖区下水道实施喷药灭杀,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了蚊虫、蟑螂和老鼠的滋生,有效改善辖区的环境卫生。社区根据市爱委会的部署,每年开展辖区室内烟熏灭蚊、灭蟑活动。

8.依托社区市民学校,不断加强对居民群众卫生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每月授课、每两个月出一期卫生健康专刊以及不定期向居民群众发放有关居民健康和环保的宣传材料,激发和增强广大群众爱护生态环境、提升健康生活的意识。

9.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积极开展“寻找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的活动,营造“讲文明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今年8月4日由市文明办和福州日报社主办的“文明社区行”活动来到了柳河社区,福州日报社为社区群众送上了数百份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材料,福州日报社的记者还现场采访了社区的文明创建情况,对社区里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进行了报道。社区还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依托市民学校开展“五情教育”、“知荣耻、讲正气、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24场,积极营造了“人文奥运”的浓厚氛围。

10.20xx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绿色奥运和友好型社会,与绿色同行------携手共创绿色未来”公益活动在金牛山公园拉开帷幕。柳河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环保服务志愿者计1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为办好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天,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环保志愿者自金牛山公园出发,骑单车环绕江滨大道至乌山西路。一路宣传支持绿色奥运,共建宜居家园活动。弘扬了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良好的社会风尚。通过宣传,使广大市民意识到珍爱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行为准则。广大社区群众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大力节约资源、善待环境,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福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11.今年以来为配合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需要,社区广泛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对当前福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的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5000余张,经初略统计居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达94%。显示了广大社区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可和支持。

12.文明城市呼唤文明,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

“20xx年奥运会前夕,社区组织市民学校开展“迎奥运、讲礼仪、创建文明城市知识讲座,对“如何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公民”、“提倡文明言行,要着力纠正哪些行为?”、“如何保持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的十六个字是什么?”“日常交际有哪些礼节?”等社会生活礼仪知识。让广大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倡导从我做起,多为城市添光彩、争当文明的践行者。

13.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在创建工作中社区始终坚持“创建为了百姓、创建依靠百姓、创建成果由百姓共享的理念,统筹兼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创建总体思路、夯实文明城市的民生基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全力参与,形成了政令、民心、民力的良性循环。

14.认真负责地做好创建文明城市的测评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达标。

根据测评标准和分解的任务要求,逐项梳理存在的问题、细化条块的责任,切实做好测评自测。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测评检查,基本达到创建工作要求。

15.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广大群众和驻区各单位、各部门齐心协力,合力共建,促使创建工作得到有序推动和开展。同时,在实施和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党建项目创新工程工作中,我们得到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促进项目创新的组织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九

论文摘要:学分制的推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了学分制改革下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工作经验系统地阐述辅导员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式,结合书院管理模式,借助各种平台拉近师生关系,有效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采用前苏联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得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才人领域中呼声日盛,但学年制教学计划统得死,教学方法满堂灌,教学过程模式单一,忽视学生志趣和个人差异,知识面窄等弊端,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改变这种状况,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学分制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备受重视和推崇,我国高等院校在适应新的情况、顺应时代发展中,教学体制也逐渐由学年制向灵活多样的学分制转变。我院作为江苏省完全学分制重点改革院校,在近几年里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集合导师制和书院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重要的改革成果,使得部分优秀的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完成了本科教育,真正实现了弹性学分教育,这将对学分制的推广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分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该制度的实行要求改变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等。本文将就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只要修满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即可毕业,而不明确规定其修学的年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需求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自由安排学习进度,自由选择任课老师[1]。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的核心,并保证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是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辅导员工作难度加大。根据调查分析,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典型问题大致如下:

1.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压力增大。以班级为载体组织学生活动的失效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当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能得到保证的主要因素。在学分制条件下,选课的差异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很难统一在同一时间、空间,要想完整地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几乎不可能,而辅导员面临管理幅度在200人左右的状况下,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另外,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据调查问卷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有66.1%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取决于是否真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否引发学生对当代问题的思考[2]。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工作、考研、恋爱等问题,对学生进行解惑,引导学生对时代的思考。

2.辅导员工作模式不再适应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根据对辅导员进行的调查发现,80%的辅导员表示,随着学分制的推行,无法将所有学生组织在同一时间、空间里开展班级工作。而因为无法开展班集体活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随着下降,数据显示90%的辅导员认为在推行学分制之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淡化[3]。大部分的辅导员表示,当前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纪律性明显较之学年制时要差,学生个体事件明显增多,管理的随机性大为增加。

3.辅导员难以应对学分制下学生思想、观念的差异化。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辨别是非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然而,学分制下,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从而导致思想、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些多元化增加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难度。

4.师生交流日益减少,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较低。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不仅是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谊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推进工作的开展,而工作上结成愉悦的师生关系又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当前学分制下,由于选课的泛化导致了学生组织的涣散,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时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场所超过82%在办公室和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关系淡化,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不认可。

为了使辅导员工作适应学分制改革,我院相应地采取了书院制的管理模式。把辅导员的办公地点搬到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群体,这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下面仅从我在辅导员岗位上的一些经验,浅析辅导员工作改革的对策。

1.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素质是基础,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除过去家庭、性格等因素的差异之外,还由于学习差别所导致的思想多样化,这必然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程度。为此,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人格修养等多方面,扩大知识面有利于辅导员解决学分制下学生成长的各种困惑,提高能力尤其是创新力是解决学分制下学生小个体事件的必然要求。方法是关键,学分制条件下,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育。主动接触学生,施行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从实施对象上看,需要鼓励优等生,并在学生中间为其树立威信,使他更优秀;同时主动接触成绩较差,或思想负担较重的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上主动提供帮助,使其不掉队和离群。从时间上看,需要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增加接触次数,辅助学生在学期初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期末及时进入考试状态。为了保证学分制的顺利进行,我院多次聘请全国优秀辅导员来院开展讲座,并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2.划分辅导员岗位,紧抓学生干部。学分制下,班级概念的弱化是必然的趋势,这显然对辅导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要在此情形下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掌握学分制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让每位学生干部联系负责几位普通学生,要求他们每月上交自己所联系同学的动态汇报,包括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学校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快捷联系,了解相关学生的实时思想动态信息,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个体事件。学院通过细化辅导员工作,把传统的年级辅导员改变为区域主管,使得每个辅导员分管不同工作,管理相应的学生会工作,这样确保辅导员同时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可以充分保障学生自治的有效性。我院把辅导员职责分为学业主管、社区主管、教育主管,分别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这样可以细化辅导员工作,同时还可以贯穿不同年级,使得管理工作具有持续性。

3.推行宿舍办公,拉近师生距离。学分制条件下,改革现有学生公寓楼栋以年级划分的做法,建立以院系划片区的管理方式,专业和行政班级相对集中安排。学校降低学生工作重心,把学生工作的触角伸向学生宿舍;院系派出专职辅导员住进学生公寓,执行和落实学校和院系学生工作任务和管理措施,具体负责社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在全校建立一个有形和无形、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立体体系,从管理方式上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开拓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通过深入宿舍、社团和网络这三个阵地,可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纪律、兴趣、特长与爱好,从而能正确引导、教育和帮助学生,也有助于辅导员改进工作。在学分制下,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更少,如何走进学生、有效交流就更显重要了。一方面,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宿舍功能。另一方面,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有60%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会经常性接触网络。辅导员建立的论坛、博客、qq、飞信等网络平台在学生中得到普遍应用,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与学生分享一些心理,还可以发布消息,有助于打消学生与教师沟通的障碍、拉近师生距离。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愿意通过网络的方式与教师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4]。

三、总结。

学分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的前线,应该主动适应学分制下学生管理的一些变化,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同时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辅导员工作途径的创新,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校园。高校辅导员工作既是教育工作,也是管理工作,既要讲究科学还要讲究艺术。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学生,分析新问题,探寻新思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既为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更是各高校面临的改革趋势。西南科技大学在2004级学生中全面实行学分制,打破原来的学年学分制的做法,培养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为了创造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在考察了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基础上,目前西南科技大学正在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新体制。

一、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它把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学分制以选课为前提,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分制不仅仅被理解为标准修业年限的上下浮动,它被看作是一种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保证修业年限的灵活性和所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必然要改革过去我们长期实行的具有显著计划特征的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同时还涉及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涉及到学校招生、收费、学籍、毕业就业等多方面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我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初步实践。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校从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向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推进,要求各系(部)在制定教学计划增加其灵活性,当时各专业所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经济类一般在170学分左右,工学类一般在185-200学分左右,1个学分对应16个学时。实施学年学分制后,相应地改革了教学管理工作,如实行学分绩点制、主辅修制等相关制度。

学校颁发了《制定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科大发[2002]146号)文件在制定新的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时要适合完善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在课程优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培养方案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同时体现各学科专业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管理模式。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形势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教学管理“宽进严出”的必然走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高函[2004]12号《关于组织申报进一步深化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申请我校参加20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并获批准。

根据学校有关深化学分制精神,2004级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是:培养方案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要适应当前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转变以往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培养方案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同时,要求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拓宽专业口径,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推出了以深化学分制为核心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实行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等等。

三、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制定适应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基本原则和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形势,对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提出:。

(1)加强基础教育,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驱动,体现办学特色和优势。

(3)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4)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5)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6)加强计算机、英语教学,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7)因材施教,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8)充分利用符合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授课实效,增大单位课时信息量。

(9)实行弹性学制。

(10)各学期课程分步比较均衡、合理。

2.知识体系。

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四年学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为进一步落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划分如下。

(1)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基础、集中实践训练体系。

(2)专业教育。包括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集中实践训练体系。

(3)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素质教育体系。

3.学分要求。

四年之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最低毕业学分一般为:工学、理学、农学类180-190学分,经济、管理、法学、教育类175-1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约占91%左右,综合教育约占9%左右;理论教学约占80%,实践教学约占20%左右。

四、学校深化学分制的主要措施和进一步的改革思路。

1.实行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1)自主的选课制。即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课程、选修时间和顺序。在遵守选课的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自身学习状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可多修、少修、免修有关课程,可提前或滞后毕业。

(2)推行全天排课。实施学分制后,为了有利于学生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以及学生辅修专业的完成,学校改革了原有的排课方法,实行全天排课,从早上8:00到晚上9:00,可以排12节课,以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地选课。

(3)灵活的弹性学制和重新学习制。实施学分制后,学制也相应发生变化,不再只是单一的本科四年学制,即学生注册入学后,只要获得专业毕业最低学分,同时达到学校毕业有关规定,可提前或延迟毕业,学习年限为3-6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得的.自由度。

重新学习是指对不及格的课程,经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一次免费补考仍不合格,如需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需参加选课重新学习,并可多次选课重新学习;对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学生可选课重新学习,也可改选其它课程。

2.严格考试制度,强化教考分离。

学分制强调目标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考试是当前最主要且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考试实际上是“教”和“学”的指挥棒。我校在考试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对考试的过程管理,严格监考、巡考与举报制度,打消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我校对大部分基础课、公共课进行了教考分离,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3.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

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四川各高校(主要是成都市内高校,具体高校待定)优质、特色和品牌教育资源的作用,探索各高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新模式,拟在高校之间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和支持各高校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形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有利于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形成各高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五、实施学分制所取得的人才培养质量成果和效果。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人才培养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我校走出学年制的统一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学分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如下。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分制实施后,根据学校教学运行实际情况,教务处自行开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系统,组织师生积极开展网上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活动,形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品牌专业评估、品牌课程评估、学院本科教学评估等一系列自我评价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对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发和完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确保学生选课成功进行。

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核心工作是完成学生选课。要完成在校学生大规模学生同时选课成功,必须要有适合学校教学管理的选课系统。为了确保我校2万多学生选课成功进行,教务处按照学分制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学生网上选课、排课排考、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教学质量监控等功能。经过近几年的选课实践,我校自行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完善,至今已可完全满足我校学生的选课工作。为学校学分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成功运行。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籍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务部门在20多次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干部、专家、教师、学生对学分制下学生学籍、考试管理办法等办法进行研讨和修订。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经试行及修订后,现已完全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为规范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推进我校学分制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4.推行导师制,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西南科技大学同步实行了导师制,每个专业配备若干个指导教师,一个导师指导10-15名学生。导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指导性培养计划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选课、选择科研方向、完成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等。实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完善主辅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本科阶段实行主修和辅修是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趋势。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辅修专业的课程。目前,主辅修制已成为我校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按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40左右学分即可获得该专业的辅修结业证书。经过辅修专业的学习,学生扩大的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化学分制改革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把握好这次改革,不断解决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学校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使学分制的实施逐步提到完善,我们的学分制改革必将得到深化,最终取得理想的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庆均,石玲,胥江河.探索学分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4期.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927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建起了严整的党组织体系。“支部建在连上”,是把党指挥枪原则落实到基层的根本制度保证。xx市财政局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始终坚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从政治上谋划推动各项财政工作,积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支部建在连上”的智慧和经验,创新打造党建工作“四大模式”,为财政党建工作再添新活力,确保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创新打造“一科室一支部”的管理模式。

市财政局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积极推进“将支部建立在科室上”,在去年3个在职党员党支部扩展为8个在职党员党支部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进行拓展,设立了21个在职党员党支部,做到一个科室一个支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推动解决“大支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创新打造“一肩挑”的责任模式。

市财政局积极践行“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理念,原则上科室的科长(主任)均兼任党支部书记,成为党建和业务的双“带头人”,实现党支部书记与科室负责人“一肩挑”,全力破解“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进一步压紧压实“一岗双责”,提高科室负责人抓党建、带队伍的能力,实现做事、管人、促廉的有机统一,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创新打造“双挂钩联系支部”的指导模式。

市财政局积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上下联动、深度参与,在今年通过换届选举重新调整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局班子成员、机关党委委员(机关纪委委员)”挂钩联系支部的指导模式,局班子成员、机关党委委员(机关纪委委员)每人挂钩联系一个支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非所在或非分管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不断加强对支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压着一级推,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确保党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财政局始终坚持以政领财的工作方向,坚持“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党建制度与业务制度同步完善、党建知识与业务知识同步学习、党建考评与业务考评同步推进,贯彻以财辅政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党务、政务、业务“三务合一”,深度融合,切实让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从“两根筷子”变为“一根麻花”,进一步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前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xx财政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十二

论文摘要:学分制的推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了学分制改革下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工作经验系统地阐述辅导员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式,结合书院管理模式,借助各种平台拉近师生关系,有效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采用前苏联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得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才人领域中呼声日盛,但学年制教学计划统得死,教学方法满堂灌,教学过程模式单一,忽视学生志趣和个人差异,知识面窄等弊端,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改变这种状况,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学分制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备受重视和推崇,我国高等院校在适应新的情况、顺应时代发展中,教学体制也逐渐由学年制向灵活多样的学分制转变。我院作为江苏省完全学分制重点改革院校,在近几年里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集合导师制和书院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重要的改革成果,使得部分优秀的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完成了本科教育,真正实现了弹性学分教育,这将对学分制的推广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分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该制度的实行要求改变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等。本文将就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只要修满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即可毕业,而不明确规定其修学的年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需求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自由安排学习进度,自由选择任课老师[1]。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的核心,并保证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是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辅导员工作难度加大。根据调查分析,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典型问题大致如下:

1.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压力增大。以班级为载体组织学生活动的失效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当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能得到保证的主要因素。在学分制条件下,选课的差异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很难统一在同一时间、空间,要想完整地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几乎不可能,而辅导员面临管理幅度在200人左右的状况下,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另外,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据调查问卷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有66.1%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取决于是否真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否引发学生对当代问题的思考[2]。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工作、考研、恋爱等问题,对学生进行解惑,引导学生对时代的思考。

2.辅导员工作模式不再适应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根据对辅导员进行的调查发现,80%的辅导员表示,随着学分制的推行,无法将所有学生组织在同一时间、空间里开展班级工作。而因为无法开展班集体活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随着下降,数据显示90%的辅导员认为在推行学分制之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淡化[3]。大部分的辅导员表示,当前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纪律性明显较之学年制时要差,学生个体事件明显增多,管理的随机性大为增加。

3.辅导员难以应对学分制下学生思想、观念的差异化。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辨别是非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然而,学分制下,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从而导致思想、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些多元化增加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难度。

4.师生交流日益减少,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较低。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不仅是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谊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推进工作的开展,而工作上结成愉悦的师生关系又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当前学分制下,由于选课的泛化导致了学生组织的涣散,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时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场所超过82%在办公室和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关系淡化,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不认可。

为了使辅导员工作适应学分制改革,我院相应地采取了书院制的管理模式。把辅导员的办公地点搬到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群体,这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下面仅从我在辅导员岗位上的一些经验,浅析辅导员工作改革的对策。

1.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素质是基础,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除过去家庭、性格等因素的差异之外,还由于学习差别所导致的思想多样化,这必然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程度。为此,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人格修养等多方面,扩大知识面有利于辅导员解决学分制下学生成长的各种困惑,提高能力尤其是创新力是解决学分制下学生小个体事件的必然要求。方法是关键,学分制条件下,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育。主动接触学生,施行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从实施对象上看,需要鼓励优等生,并在学生中间为其树立威信,使他更优秀;同时主动接触成绩较差,或思想负担较重的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上主动提供帮助,使其不掉队和离群。从时间上看,需要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增加接触次数,辅助学生在学期初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期末及时进入考试状态。为了保证学分制的顺利进行,我院多次聘请全国优秀辅导员来院开展讲座,并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2.划分辅导员岗位,紧抓学生干部。学分制下,班级概念的弱化是必然的趋势,这显然对辅导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要在此情形下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掌握学分制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让每位学生干部联系负责几位普通学生,要求他们每月上交自己所联系同学的动态汇报,包括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学校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快捷联系,了解相关学生的实时思想动态信息,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个体事件。学院通过细化辅导员工作,把传统的年级辅导员改变为区域主管,使得每个辅导员分管不同工作,管理相应的学生会工作,这样确保辅导员同时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可以充分保障学生自治的有效性。我院把辅导员职责分为学业主管、社区主管、教育主管,分别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这样可以细化辅导员工作,同时还可以贯穿不同年级,使得管理工作具有持续性。

3.推行宿舍办公,拉近师生距离。学分制条件下,改革现有学生公寓楼栋以年级划分的做法,建立以院系划片区的管理方式,专业和行政班级相对集中安排。学校降低学生工作重心,把学生工作的触角伸向学生宿舍;院系派出专职辅导员住进学生公寓,执行和落实学校和院系学生工作任务和管理措施,具体负责社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在全校建立一个有形和无形、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立体体系,从管理方式上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开拓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通过深入宿舍、社团和网络这三个阵地,可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纪律、兴趣、特长与爱好,从而能正确引导、教育和帮助学生,也有助于辅导员改进工作。在学分制下,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更少,如何走进学生、有效交流就更显重要了。一方面,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宿舍功能。另一方面,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有60%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会经常性接触网络。辅导员建立的论坛、博客、qq、飞信等网络平台在学生中得到普遍应用,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与学生分享一些心理,还可以发布消息,有助于打消学生与教师沟通的障碍、拉近师生距离。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愿意通过网络的方式与教师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4] 。

学分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的前线,应该主动适应学分制下学生管理的一些变化,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同时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辅导员工作途径的创新,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校园。高校辅导员工作既是教育工作,也是管理工作,既要讲究科学还要讲究艺术。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学生,分析新问题,探寻新思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十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优化治安环境,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深入推进管理模式创新,以提升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一、建立月末排查机制。为了确保信息数据库与变化了的实际相符,使流动人口底数达到月清季明,针对流动人口数量的动态性和流向的不确定性,采取定期排查,及时采集补录的办法,把每月的最后一天作为流动人口排查日,由乡镇村组干部逐户进行访视登记,随时把握动态,全面了解流入、流出及回流情况,及时报送并变更相关数据和档案资料,对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这样,一方面强化了源头控管,把流入、流出人口及时纳入了管理视野;另一方面保证了信息采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确保了数据库数据的真实和完整。

二、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按照居住时间长短、职业、收入、流向、活动等情况,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划分为劳务型、经营型、公务型、社会型及盲目型,通过细化流动人口类型,区别对待,因人施策,使街道、社区在流动人口工作中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根据城区辖区范围,结合社区区域规划,划分责任区,并绘制流动人口分布图。每个社区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站,实行联席办公,按照工作职责要求,每月对所辖区内居民小组、家属楼院、社会经济组织的常驻人口、()流动人口进行清查登记和信息采集,分类统计、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归口管理,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为了加强区域合作,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信息的畅通,在接到兄弟单位的查询及外省要求协查事项时,平台操作人员必须当天予以处置和情况反馈。当天难以解决或把握不准的,必须于一周内予以答复,不得推诿拖延,从而保证工作高效和信息的畅通。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十四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要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引进机制,创新发展,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延着健康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位置。这种片面思想,直接影响到对预防工作的整体部署。把重点骨干力量布置到办案上面,而临时找几个人来搞预防,使预防工作应付差事,流于口头,流于形式。随着预防部门的单设,个别地方出现了打防脱节,打击不管预防,甚至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专职预防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的倾向。我认为,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工作对职务行为执法的两个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打击本身不是目的。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警戒、威慑作用,惩一警百,预防贪污贿赂的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没有预防的打击是漫无目的的打击。只打不防,就会出现打不胜打的情况;只防不打,则会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要做到打击的同时抓预防,预防的同时抓打击。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中,正确处理好打击和预防的关系,摸索打防结合、打防一体化,办案预防一岗双责的做法和体验,使检察机关的专门预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

育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要终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层层负责制。将预防职务犯罪任务目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干警。对预防工作开展情况与个人的总评动态检查考评机制联系起来。及时解决预防工作中的问题,适时总结推广职务犯罪预防的好经验,新方法。预防工作由案件联络和预防调查、预防宣传和预防咨询、检察建议四部分组成,对检察院的反贪、渎职、监所、控申、批捕、起诉、民行等相关科室承担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分工,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融入到具体检察业务工作各个环节,形成了以预防科为主,结合自己的检察业务职能搞预防的整体预防工作体系。另外还要建立机构形成社会化大预防网络,坚持“依靠党委,结合职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服务大局”的预防工作原则,加大预防网络建设,启动各系统的预防机构,全方位开展预防工作。通过具体的预防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工作,以行业预防为支干,以检察机关为纽带,形成纵横交织的预防网络,使点的力量和线上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变零打碎敲式的预防为整体推进式的预防。

建议是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开展预防工作的基础手段,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属于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检察建议效力和权威性决定着检察建议的作用和效果,关系并影响建议单位与受建议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因此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一些单位、部门,如监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有关单位甚至个人,都可以提出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内容、形式不同,效力和效果也就不同。比较而言,检察建议具有最大的优势和权威性。笔者认为,检察建议的权威性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口头争取,而是源于法律监督职能,源于检察机关长期的预防工作实践积淀下来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检察建议的优越地位、价值和权威性提供了保障,这是其他任何机关和部门所无法或者说很难达到的。

面,缺乏针对性,从而严重制约了预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纵深发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预防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全面提升预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预防机构中除了有法律方面的人才以外,还应配备金融证券、工商、建筑、会计等方面的专家,来共同参与预防工作。当然,限于编制,专家也可以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类似于检察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动灵活地开展预防工作。此外,预防部门本身也应该挖掘潜力,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投身“争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活动中去,采取各种形势提高预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最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者的理论和发展者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为检察机关一个新的工作亮点,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的预防职务犯罪网络格局,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实用模式创新工作总结报告(案例15篇)篇十五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我校的办学思想是“强化艺术特色,传承优秀文化,丰富教育内涵,创建优质学校”.以上办学理念及思想,无一不体现我校追求特色发展的道路,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以艺辅德,以人为本”是我校的校训,也是引领我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确定以艺术教育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达到对学生的以“热爱家乡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特色中队文化”为主题的集体主义教育,以“艺术技能过关”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教育.这样就形成以“艺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中队文化建设”、“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为表现形式的德育特色教育新模式.

“一条主线,三项内容,三种氛围,一大特色”.

一条主线:以校训“以艺辅德,以人为本”为主线.

通过对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同德育内容的有效整合,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兴趣,创建艺术特色中队,传承和创新家乡传统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模式.

三项内容:1、以“热爱家乡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2、以“特色中队文化”为主题的集体主义教育;3、以“艺术技能过关”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教育.

三种氛围:1、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2、以特色中队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氛围;3、以学生评价为主题的个人发展氛围.

一大特色:初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方位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1.完善艺术制度,整合德育内容.我校专门对艺术教育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之纳入学校的整体德育工作计划中,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德育课题研究制度,20xx年科研课题“艺术修养与学生品行的关系”被市教科所确定为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

2.引入民间艺术,传承优秀文化.20xx年,我们提出了“弘扬民间艺术,传承优秀文化,丰富教育内涵,创造优质学校”的德育工作理念,将民间艺术形式首先引入学校兴趣组活动中,然后使之扩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组建了灯笼秧歌队,扇子秧歌队,霸王鞭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等民间艺术团队,邀请社会民间艺人走进学校进行指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艺术种类固定年级,不固定学生,这样学生小学六年就会获得六种艺术技能,不但引导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而且形式多样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立志对家乡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品质.20xx年学校申报的课题《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成为区级课题.

3.艺术特色活动,开发德育功能.我校坚持实施“每日艺术教育特色活动”.即早上的“每周一曲”,每节课前的“课前一支歌”,课间操的“艺术体操”,每天下午的“学生才艺展示”,每周二、四下午的“民间艺术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特色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和自信教育、学会展示和欣赏的教育、陶冶情操和努力学习的教育等.

4.创建特色中队,营造艺术氛围.各中队以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的品格,艺术家的精神为主要内容进行特色中队建设,以中外艺术家的名字命名中队名称,提炼其精神、作品、成长历程等因素进行中队建设指导,建设艺术特色型中队,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艺术,了解祖国和世界优秀艺术文化成果,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构建艺术型校园,更好地营造校园艺术氛围.

5.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德育内涵.我校针对学校德育特色发展方向,相继开发了一二年级使用的《艺术入门》,三四年级使用的《民间艺术》,五六年级使用的《艺术鉴赏》校本课程,并计划制成宣传版面,在新校园进行悬挂,一方面达到校本课程的显性化和直观化,另一方面也使艺术校园文化课程化和理论化.这样既丰富了德育内涵,又使得德育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6.艺术技能过关,实现全面发展.我校实行学生艺术技能过关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艺术技能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绘画四项,每学期评价一次,结合学生的品质表现和学习成绩,构成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努力学习,锻炼意志的教育.

三、取得成效:。

1.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和拓展了其德育功能.

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教育、努力学习教育、自信自尊教育、表现自我教育、学会欣赏教育、磨练意志教育等,而且使各项德育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我校被评为“郊区全面育人先进集体”,“郊区艺术特色学校”,“郊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等.

2.以艺术教育为表现形式,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我校的艺术校本课程,艺术宣传版面,民间艺术活动,艺术特色中队等表现形式,为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形象的素材,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其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无形中会得到升华.

3.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我校每天的常规特色艺术活动,有效的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丰富的课外民间艺术活动,有趣的艺术校本课程,多彩的个人才艺展示,再加上每周一曲、课前一支歌和艺术体操的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创造力随之增强.我校连续六年是“郊区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是“郊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

四、努力方向:。

新教学楼即将投入使用,我校作为20xx年全市唯一一所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学校也即将开展活动,我们将充分利用此契机,探索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和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力求通过有效的研究,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挖掘德育教育的多种实施途径,科学地整合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将我校的德育工作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下去.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药品调剂的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经验、认识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中,有些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有些是关于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的思考,还有一些是关于

    最优先锋岗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9篇)

    总结范文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文体。希望以下的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并在写作时有所借鉴。共产党员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

    最优推广普通话初中大全(16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思路,还需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小编特意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最优供电局实训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心得体会是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的珍贵财富,对于个人成长很有帮助。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

    最优成功之路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做事情的回顾,对未来的规划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成功之路团团同心,即团队的合作与协作,是成功的基础

    实用起诉分割遗产起诉状(案例15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编写文章内容。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以下小编准备的范文范本,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被告:xx男19x

    热门法布尔的昆虫记读后感(汇总21篇)

    读后感是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对于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思考的产物。通过阅读别人的读后感,我们可以窥探到不同人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精选刊物策划方案范文(21篇)

    策划方案中应当包含详细的步骤和时间安排,以便对整个工作或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以下是几个策划方案的实际运用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七夕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由于

    最热勤工俭学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一种总结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精选工作个人总结(案例17篇)

    个人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里自身所做事情和取得成绩的概括和回顾。如果你对个人总结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下面的范文,启发一下你的写作思路。在这一年中,我时时处处以一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