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0-22 作者:琴心月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

环保标语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鲜明的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环保标语要具备启发性和警示性,如何设计出能够引起共鸣的环保标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简洁有力的环保标语,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关注环境保护的热情。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一

3.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4.学生寝室文化调查研究。

5.大学生人生格言类型调查研究。

6.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研究。

7.大学生国家认同感调查。

8.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9.当代个性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10.大学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的分析。

11.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分析。

12.打学生课外读书情况调查研究。

13.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

14.校园食品安全调查。

15.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二

内容提要: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需要正确理解。它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强调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与坚持毛泽东思想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对立面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内在精神/时代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理解这一点,还须回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立场上来,即必须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同时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蕴含着多方面、多层次内容的体系,对于这一思想体系,我们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一是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有些具体的问题时过境迁,可以说与我们的现实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了。但是,它所要解决的有些问题却依然是我们的现实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根本问题,比如反腐败问题,又比如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等等。二是从其具体论述来看,有些论述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失去了时效性和针对性,但这也不排除其借鉴性的意义,仍然是我们必须回顾的,“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1];三是从其内在精神来看,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再有就是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我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不会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很重要。只有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着眼,才不至于因为毛泽东著作中的一些具体论述及其所处理的问题的历史性而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内在精神上。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在外延上要大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活的灵魂”是指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除了包含“活的灵魂”外,还包含着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内,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内蕴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按照黑格尔的看法,民族精神“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2](p53);“现实的国家在它的一切特殊事务中——它的战争、制度等等中,都被这个‘民族精神’所鼓舞。”[2](p50)毛泽东思想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事务中的活的民族精神,其时代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毛泽东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毛泽东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思想体系。“中国实际”既包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也包含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对人们现实实践发生影响的活的因素就是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概括,但至少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爱国主义、讲求道德、经世致用。当然,这里面还可以细分,诸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等,而其核心应该说是爱国主义。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谓现代体现,即是说,毛泽东思想继承了民族精神,而又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使之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将爱国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去掉了传统文化中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成分;将传统的道德精神改造成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转换成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所谓集中体现,即是说,民族精神传统表现在我无数中华英雄儿女身上,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试以爱国主义为例,中华民族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在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寇深祸急、瓜分豆剖的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蹈厉敢死、奋起抵抗。然而只有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受屈辱的历史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施拉姆极为重视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在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认为它是引导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特利尔甚至认为:“毛的民族主义倾向是如此之强,以至如果社会主义不能拯救和繁荣中国时,这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圣哲会随时把它束之高阁。”[3](p527)这一说法有所夸张,但从毛泽东早年的立志救国到领导和倡导全民抗日,再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宏音;从反对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到积极主张搞两弹一星,等等,呈现出来的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形象。至于他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国家一天天富强了,但是,如果天天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而将弘扬我中华民族精神视为可笑之举,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如同一个人的精神是人的生命之所系一样。没有了精神生活,人就没有了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同样,没有了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就如同一盘散沙,不管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经济有多发达,也会一触即溃的。而有了这种精神,一遇到民族灾难,不管是外力入侵,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能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抵抗sars就是明证。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此,而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也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那也就等于说民族精神可以不要了。因为在当代中国,你已经很难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分开了。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时代精神之中。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已经化为千百万群众的价值观念,成为几千万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它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之所在。

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现代化之路也就是中华民族自强复兴之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前提就是,它是在外国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侵略的背景下启动的,从而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一开始就面临着双重的任务,既要反对帝国主义,又要反对封建主义。这就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变得异常复杂。我们现在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应该说是由毛泽东开辟而经邓小平臻于成熟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之功,至少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得到说明。一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对于这一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选择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二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道路是照搬外国模式还是注重现实国情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思想路线与教条主义之间的争论和区别。对于这一点,毛泽东主张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端。当然,毛泽东思想没有也不可能提供中国现代化的详细方案,毛泽东本人也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生过各种失误。但是,他所开辟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思想路线,却成为了新一代党的领导人解决现代化问题的源头活水,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相当成功的。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而民族独立是后发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比较一下近代以来殖民地的印度、半殖民地的中国和独立的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就可明了这一点。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有许多失误,但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现代工业体系,为今天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总之,无论是在思想路线上,还是在物质生产体系上,毛泽东思想都为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思想丧失了它的时代意义。

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突出的是在变化着的世界面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的实践中,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的要求。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强调与时俱进,强调创新,是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相矛盾的。但是,从其内在实质和实践要求来讲,则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实事求是,或者说,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应该说,实事求是本身就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意义。实事求是的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它强调的就是注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实事求是就意味着解放思想,意味着与时俱进,意味着创新的实践要求。反过来说,也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为了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实事求是中所内蕴着的解放思想的要求突出出来了,而江泽民为了突出党的理论与工作的时代性,则将实事求是中内蕴着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的要求突出出来了。因此,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思想过时了。相反,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与坚持毛泽东思想,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对立面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因循守旧等等,而它们自身之间则不构成对立面。正因为这样,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江泽民,他们在强调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强调作为毛泽东思想实质的实事求是。

当然,突出和强调实事求是中所包含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的含义,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它在实践上要求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也包括毛泽东思想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关注现实实践,关注制度创新;它在理论上则要求不断总结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的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能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和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和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国际局势变化的新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和创新,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同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一样,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与时俱进和创新强调的是发展,但是,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坚持。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坚持,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参考文献: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

[2]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美]r·特利尔。毛泽东传[m].刘路新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06期第1~3,19页作者:李佑新。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全新的教育形势也为我们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能够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还必须要高度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同时更要符合高校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充分地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育人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可以视为是新一轮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文化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外在体现,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与综合形象。时至今日,文化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考察,不仅要看其经济实力如何,还必须要考虑其文化实力,这种文化实力包括其是否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是否把握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校园文化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与朝气,引领着高校的校风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怎样有效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使其不断地提升文化品位、突出高校特色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高校对于当前主旋律综合文化的重点体现,内容包括了良好的校园学风、校风,包括正规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以及完善的校园服务和全校师生所坚持的行为准则与共同的价值观念。从另一方面来说,校园文化是主要突出主旋律的课外文化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建设和完成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专业化人才。同时校园文化还具备了先进的观念、完善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物质文化。首先在观念方面,包含着高校上下全体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所共同遵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群体观、道德观与治学观等等,它们主要通过高校的学风、校风以及校训来体现,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之所在;其次校园文化在制度方面体现为高校独特的礼仪、风俗、校园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以及社团活动制度等等;最后是校园的物质文化方面,包括高校内部的建筑特色、校容校貌、学生科技、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校服、校标、校歌以及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也是对校园文化的最为直观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而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来自社会上多种价值观念的出现与碰撞,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高等院校自创办之日起,就肩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可靠接班人与优秀建设者的历史使命。而我们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全面加强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让学生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坚定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要切实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去引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明确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的密切关联,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们将自身理想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紧密地连结起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理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更好地推动先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是我国实现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稳定器。高校是我国全面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其更是传播知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院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将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行为标准与价值追求不断代地传授给新一代的年青人,使这种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永生不息。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全新的形势下,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迫切地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从而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能够从大局出发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的体现,其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日益体现出其先进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当前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向高校渗透的情况下,在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指导,那么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无法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最好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反应。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开展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首先要想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建设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不断地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紧扣时代主旋律,要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和丰富高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多元化地满足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精神需求,从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成果,不断地扎实大学生的优秀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要充分地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先进理论的方向性指引作用,高校可以积极邀请或者聘请社会知名学者与社会学专家到校园内开展先进的理论讲座和演讲,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形成学习理论总结,从而在全校上下形成理论学习的新风潮。

(二)要用共同理想强化核心凝聚力,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目标。

共同理想指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利益与愿望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不断地付诸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共同理想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与亲和力,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出共同理想的强大动力,夯实广大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他们的工作与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家园,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追求与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能够突出时代特色、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只有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才能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走歪路,才能体现出校园文化进步发展的本质属性,这也是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的基本要求。运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指导和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高校创建良好的校风,能够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先进的校园精神,更能够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校园文化。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地建设校园文化,从而真正反映出时代发展所需的校园文化内容。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表达,它准确地阐述了当前社会全体成员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更是将先进性与广泛性进行了有机地统一,真正为全社会提供了道德判断的规范与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于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更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是对崇高情操的弘扬,是对和谐发展的追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实现精神追求与真理追求,高校的全体师生不但要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更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和先锋。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地将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从而不断推动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因此,高校必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与教学当中,加强多方面的制度、管理与组织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地强化自身的道德责任意识,从而让良好的思想道德扎根于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文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杨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前沿,2009,(08)。

〔4〕蒋笃君,张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路线,如何更好的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党的建设建立内在联系,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解放思想”作为大会的主题,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好。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包含的党的建设思想。

一、从党的思想路线看。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首先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后来邓小平同志深刻的认识到““””的错误,认为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才可以实现党的路线的拨乱反正,而这一切的开始便是实事求是。同时,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认为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解放思想就是在此前提下要求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也就可以说是实事求是。另外,解放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针对这样一项长期的任务,就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的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从党的发展观点来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党如何永葆青春的问题,为党的建设创新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结束时纠正了党在发展上的错误,他是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先驱,带领人们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把人们解放出来,为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主义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就没有生机,那么比如亡党亡国。因此,我党历史上经历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大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都充分的证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就会大有希望,党的事业就会大有希望!实事求是,说到底是指要认清客观规律,目的是为了客观规律办事情,任何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展变化的理论同发展变化的实践有机结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推陈出新、富有创造性!

三、从党的思想建设同其它各项建设之间的关系来看。

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深刻的揭示了党的思想建设问题与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有了可靠保证。马克思指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都不可能离开党的思想建设,它们都要以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核心。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因此,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在党的全部建设过程中所有体现,另一方面做好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因此,这就要求要充分发挥全党思想建设对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以极其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实际工作经验,正确处理党的思想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一些在当今时代都十分重要的新思想。

但是,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搞好党的各方面的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在党的建设中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就必须明确一些非常重要的新观点、新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搞好新时期党的建设是,我们主要是要依靠的力量来自党的自身。为此,党各方面的建设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结合实际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和科技基本知识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防止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给党员干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在新时期党群干部建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要有组织路线的保证,还要有制度上作保障。邓小平通知曾说,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是民主,““””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决策都是一两人说了算,民主集中遭到破坏,有很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需要有民主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充分发展党内民主,而要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健全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所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解决制度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比较好的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也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党政建设可以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贵荣。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党的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2).

[2]秦宏伟。浅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党的建设[j].今日科苑,2009(18).

作者简介:刘英(1976.08-),山西忻州人,神池县委党校教研室,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五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三大理论成果,而且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其理论源流和思想脉络,各有重点和逐步深入地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接续形成和共同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赋予马克思主义以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内容。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源流、脉络,有助于我们坚定思想信仰和提高行动自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社会进步问题,先后完成了两次成功结合,实现了两个历史性飞跃,解决了两大历史性任务。第一次飞跃,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理论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从实践上指导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第二次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从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践上引领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和中国人民达到小康。中国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内忧外患和半个多世纪的自立崛起,所完成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转折,蕴涵着极为深刻的真理。归结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和人民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成的历史链条和逻辑演绎,说明两次飞跃是一个分阶段的完整过程。两次飞跃各自经历深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不仅决定了本身的成就,也为下次飞跃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而第一次飞跃能否真正实现向第二次飞跃的过渡,同样取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适时国情的正确结合。

第一次飞跃始自上个世纪20年代之前。当时,马克思主义已经传人中国,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且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于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具备了科学的思想前提、坚强的领导力量、雄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单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照搬苏俄成功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整套崭新的革命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们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工人阶级同与其有天然联系的、又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结成最广大的革命同盟军,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中国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条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经济恢复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逐步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至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被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同时,它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准备了思想条件和提供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开始思考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尽管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但是。他已经明确地提出要“以苏为鉴”、不能走苏联走过的弯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找到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成功地开展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根据这样的思路,毛泽东领导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创建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根本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的制度文明基础;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重要的物质文明基础;总结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治国理政思想――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不要迷信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好;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矛盾,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统筹兼顾,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关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独立自主,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等,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有力的精神文明基础。这些思想理论成果,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来源。

然而,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导致毛泽东的探索没有成功。有两个主要问题局限和困扰着他的探索最终走上歧途:一是始终没有明确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二是始终沿用革命思维和斗争方式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问题。结果产生社会问题政治化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偏差。而革命思维、斗争方式与过渡时期思想的融合,便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这样的理论和路线,使毛泽东的探索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渐行渐远,直至伤及和危害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应该说,毛泽东的探索,初衷是正确的,方向是明确的,开端是良好的。即使他的失误,也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积累了重要经验,留下了深刻启示。邓小平说过,在许多方面,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创和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深化,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伟业。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次飞跃始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出现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中国发展主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应时代变迁和人民诉求,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锐意创新,经过30年的伟大实践,逐渐显现出存在价值和发展优势,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相应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熟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相继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大发展,取得了相互联系、步步深入的三大成果。在此基础上,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继组成和共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在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整体性,又有发展的阶段性。

邓小平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初走向系统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从生产力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程度,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矛盾。它用改革思维取代革命思维,用发展方式取代斗争方式。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中国现时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立足点,那么,改革和发展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最基本观点与最核心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六

摘要:长征的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当代的大学生更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来面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克服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从而更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要有组织纪律性。做到以上四点就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你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

关键词:长征艰苦奋斗集体主义价值理想信念。

前言。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所以身为社会主义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是自己获得成功的基石。

一、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不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要有组织纪律性。

严明战斗纪律、群众纪律和组织纪律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又一重要法宝。长征途中的红军,在战斗中,争当先锋、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和群众的关系上,更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亲民之歌”。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现象。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长征谱写出了一首红军战士精诚团结,顾全大局,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英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

当代大学生在培养自身集体主义价值观时要注意,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并不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贯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并努力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四、坚定理想信念。

长征之所以能成功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七

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后,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

关键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群众路线落实。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早在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提了出来;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结为55年来我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6年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结为我们党在执政60年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号召全党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即“公众”,“民”即“人民”,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进行百折不挠的奋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89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在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危难来临,从未压弯共产党人的民族脊梁;风险考验,不能摧毁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豁得出去、冲得上去。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一次次向人们昭示着: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追求特殊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这个有着90年历史、76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62年,目前正领导着空前伟大而深刻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执政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此相反,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背民情、违民意、失民心,最终成了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共产党的垮台就是明证。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这里的“新形势”指的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既是历史性的课题,又是历史性的考验,更是当今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挑战。

这一挑战首先表现为我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致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以防止滥用职权对党的侵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的冲击,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地位观和义利观,构筑起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其次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党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利益构成的,市场经济越发展,利益协调的难度就越大。对于执政党来说,所有的政策措施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其中,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这就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处理好现阶段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最后表现为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发扬人民民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法赋予人民参与选举、决策、社会管理、监督的权利。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便于党和政府及时整合、协调各方利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总而言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呼唤,是我们党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新的形势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上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

首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又包括政治的、文化的。因而,新一代领导集体强调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并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贯彻群众路线,要求全党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坚如磐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千难万难,落实可谓天下第一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天的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日益成为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我们不会忘记,“非典”肆虐,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轻车简从,下基层、进医院,和人民“零距离”接触;淮河洪灾,温风尘仆仆走上大堤,向灾民嘘寒问暖,同吃一锅饭。人民不会忘记,岁末年关,为民妇追讨工钱;新世纪以来,连续8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专为农民增收而发。我们不会忘记,春节临近,中国领导人身先士卒抗雪灾,国家主席寒冬下矿井,国务院冒险“闯”灾区;汶川地震、世界性金融危机、舟曲泥石流……一次次灾难、一次次危机,我们党经受了一次次新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党中央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展现,更让党心、民心空前凝聚。实践一次次告诉中国,也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心手相连,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桩桩亲民、为民、富民、爱民的感人往事,无不彰显出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无不印证着中央领导集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90年的风雨砥砺,我们的党更加坚强伟大,党的机体更加生机勃发;90年的风险考验,我们党更加成熟自信,党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90年艰辛探索,90载风雨辉煌,不管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走向现代化的90年;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

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公众就会支持我们党;我们党“执政为民”,人民就会拥护我们党执政。党――人民,人民――党,这种鱼水相依、血肉相随、声气相通的关系,将产生一种伟力,把中华民族推向到伟大复兴的辉煌峰顶。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八

[摘要]企业文化理论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石,现代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发展。

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它以自发或自觉的态式存在着。中国的老字号同仁堂和瑞福祥正因为有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传承至今。但是,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时尚和热潮。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继人才、物质、资金、知识之后的第五大经营资源而备受企业重视。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科学权威和领导科学权威科特教授预言:未来十年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财富》杂志也曾指出: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胜出其他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不断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凭借企业文化,使它们保持百年不衰。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理论初始阶段代表作,被称为“美国工商管理圣经”的《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比德斯就坦言,绝不再版这本书,因为“现在的境况和当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在中国,企业文化理论虽然起步较晚,也是在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实行计划经济,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都共同宣扬“以厂为家”,而职工则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很少有个性的企业文化,而且这个时期的企业文化均处于自发阶段。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觉地企业文化建设才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但由于思想的局限,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更侧重管理,例如“以职工为本”、“管理出效益”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涌现出海尔、联想、宝钢等一批被世界认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现在,中国企业要想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必须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创建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文化,这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

首先、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

温家宝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曾庆红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所谓以人为本,首先强调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人是世界上惟一具有主体性的动物,人可以根据需要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激发人的能动性。其次就是对人的尊重,人不是机器,而是有独立情感和个性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关心、爱护、尊重每个个体,让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再次,强调个体的价值意义,每个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都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通过劳动表现出来,以人为本就是创造机会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提供条件满足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者主张经济增长的模式靠4个因素:资本积累、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凡是优秀企业的经营都要建立在这4个轮子之上,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主张是有缺陷的,因为他缺少了人,知识经济也就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对人的态度,没有了人才,一切将无从谈起。传统经济重资源,轻视人,而现代经济则重视人,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本。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泰勒制”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的管理,由于“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理论的出现,现代的管理更强调尊重,激励,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不是上级和下级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团结、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尊重的关系。对人才的态度更加宽容,只要你有聪明才智,就给你最大的自由空间。二是在企业外部,以人为本就是以顾客为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使顾客的自我尊重得到满足。“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真正将这种观念内化提升为企业文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其次、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对社会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它是人类以沉痛的代价换来的认识成果,而且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根据联合国组织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持续性原则即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第二、共同性原则,即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的全球性要求全人类通力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第三、公正性原则即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即要求代内公正也要求代际公正。针对目前我国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资源利用现状,现代企业文化应高瞻远瞩,立足人类整体利益,创建绿色生态型企业文化,使企业在谋划全局,制定发展战略、确定新产品开发方向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而且防治污染、回收资源、节约能源的绿色技术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与之保持一致,最终只会走下坡路,被时代抛弃,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欧美许多大企业都带头生产绿色产品,中国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科技,绿色科技要求绿色管理,绿色管理要求绿色文化,但我国的绿色文化远没有上升到企业价值观的高度,可持续发展也没有内化为企业的约束力,更没有成为企业职工的自发约束力。

再次、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重要原则,全面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整体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任何社会的进步,经济是基础,但是仅仅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社会的真正进步,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协调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经济和政治、人与自然、国际和国内、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结构比较合理、速度和效益比较契合的良性运行状态。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体现全面协调发展,不能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惟一的目的,社会效益也是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砝码,体现社会效益的企业文化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企业文化重视利润目标又超越利润目标,注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建设,把企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终极价值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注重并不是相矛盾的,如诚信经营,反对欺诈、恶意重伤、诽谤等恶性竞争手段既是现代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又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在全社会倡导诚实、信用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的资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爱心和情操,更凸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这样的企业文化熏陶的员工自然会团结一心,努力向上,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在21世纪的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力,这是取得共识,毋庸置疑的。所以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就是方向性的错误。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理念,它应该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企业文化虽然是“舶来品”,但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是我们的责任。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九

经过为期多日的前期准备和计划,我们开展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前总以为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很重要,没有认真对待,但是通过这次的团队合作的实践调研,我意识到它不只是一个形式,其目的还是在于能让我们在此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并且能够很好的与被调查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还能够学习那些优秀和流行的宿舍文化。

我们调查的题目是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我们经过讨论和实践后的调查问题深入程度适中,没有涉及到别人的隐私方面的事情,所以人们都能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调查中我发现大多数宿舍是存在流行文化的,例如有些宿舍会自己评比宿舍最佳学生,有些宿舍打造学习型宿舍等等。但是,有些宿舍依然存在着问题,如宿舍安全隐患问题,某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有愁苦、分歧,但更多的是欢乐、团结,所以也有沉甸甸的收获。这次调研活动让我明白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并且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相比于单人的调查,小组形式的调查更能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中享有指挥权和决定性的话语权是可以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同在一个小组里,目的不是时刻展现你的领导能力,而是将一个小组时刻融合在一起,在小组中占得一席之地;有一定的发言权;有灵活的头脑;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有较好的创造力这就够了,我们需要的是每个人都自觉的为这个小组出份力,而不是只听某个人在那里不停的指挥其他人。

经过了我们小组的工作分配,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终于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让我们都感到非常欣慰,这是我们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作为本次调研活动的组长,我在此次活动中不仅仅要去担当发放调查问卷的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搜集信息和进行材料的统计和整理工作,虽然每个人的分工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贡献确实一样的,我终于体会到“众人拾材火焰高”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对于这次实践调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状况总体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继续弘扬优秀的宿舍文化,摒弃腐朽的宿舍文化,丰富宿舍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发展的引导,防止不良宿舍文化的滋长和蔓延,并帮助大学生认识不良宿舍文化的危害,消除不良宿舍文化;大力提倡和鼓励优秀文化,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秀的健康的向上的宿舍文化。

此次我们调研的目的就是解和掌握我校学生宿舍文化生活状况,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质量。针对宿舍现存的问题我们也为学校提出了几点建议:1.改进宿舍管理制度,要加强对住宿生的监管,杜绝夜不归宿的现象而引发的安全隐患。2.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网络娱乐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课余活动,运用得当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方面的影响,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使用网络的习惯至关重要。3.加强对宿舍学风文化的引导。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积极引导,开展一些以舍风促学风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学风。

总结整个调研活动,我觉得收获颇丰,即使我们在调查其中有碰过壁,尽管在发问卷的过程中有被人拒绝,或者是登门拜访的时候被人拒之门外的现象发生,可是还有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的力量很渺小的,然而当把这些渺小的力量结合到一起时便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惊人的力量,这就是团队的作用。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历程,我要把它当做我日后前进的动力,激励自己大步前行。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十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案例呈现:

中国的飞速发展。

联想———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tcl———法国汤姆森公司;海尔———美国美泰公司。

这仅是近一两年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事件,在此之前,首钢曾因收购巴西的铁矿和当地钢铁公司而一举惊世。眼下,国际舆论已经不再惊讶‚中国收购‛,而是议论纷纷,甚至渲染气氛,刻意把中国资本输出行为说成‚洪水猛兽‛。资本输出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在全世界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凭什么对中国‚初出茅庐‛的举动大惊小怪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收购‛,从‚三来一补‛内线作战到资本输出外线作战,即使经济外行人士也不难看出其中的战略性变化。外国人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战略转轨来得这样快。现在外国人也在琢磨,我们自己也不乏忧虑。这一步是否迈得太快了,风险考虑是否充分了?中国资本全面出击时机是否成熟了?应该承认,至少从经验上看,我们是严重不足的。海外收购行为要比在国内‚三来一补‛或深度的合资合作复杂得多,涉及的法律都是我们不熟悉的,加上‚人生地不熟‛,很可能会‚水土不服‛。首钢在巴西的首例收购就曾遇险无数。其次,我们‚财力‛不足,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不仅财力雄厚,而且结构合理,各方面人才,经验都很丰富,尤其在管理和技术两大因素上优势尽占。而我国公司,即使如中石油、联通,中国工商银行这些可以在世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公司,在管理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薄弱环节和劣势。我们收购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其中‚奥妙‛之一,正是以有形资本换取其经验,管理和技术等无形资本。这正是我们的资本输出与当年西方的资本输出本质上不同的一面。因此,一个巨大的风险蕴藏其中: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人才和能力调教好‚海外媳妇‛?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因此,大规模的资本输出还不到火候。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这是‚破冰之旅‛,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开始。失败和教训都是难免的,但这一过程完全可以比西方国家当年资本输出少走许多弯路。一是wto时代,为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铺就了黄金大道。国际经济秩序和环境比20世纪、19世纪、18世纪强100倍。我们只要尽快学会、用好wto的相关游戏规则就行了;二是我们具备发展中国家低成本起步的诸多优势。当前,全世界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加速进行,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轨的速度加快,为‚中国收购‛创造了极好的历史契机;三是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外汇储备极为雄厚,是‚中国收购‛的最大‚担保‛。四是我国企业在与外商合资、合作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多年的反倾销作战也使我们认识到单靠国内市场是难以做大做强,更难以追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上所述,‚中国收购‛利大于弊。当‚中国收购‛逐渐被国际普遍认可,接受并欢迎的时候,中国的国际形象才会全面正面地树立起来,中国的现代化才名符其实,中国的对外开放才算彻底实现,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称得上完美、成熟。

案例思考:1.结合案例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断的加速,海外并购加速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案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收购‛说明了什么?案例解析:

如今,中国大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已不鲜见了,近期的事例就包括:中信证券宣布,与法国里昂证券大股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达成协议,将以12.52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中油海宣布以151亿美元100%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中石化同日表示要以15亿美元收购另一家加拿大油气公司。

不夸张地说,‚中国收购‛时代已然来临。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莱昂斯也指出,‚我们的世界正从‘中国制造’阶段进入‘中国收购’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收购的都是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所派的前去收购的经理人至关重要。该经理人要懂得与社会各阶层打交道,要有洞见,不但会讲当地语言,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他必须既是管理者,又是外交官,可以与当地领导人互动,博取对方好感。

同时,经理人应该有野心,而不是只抱着在异国安顿妻儿,偏安一隅理想的经理人。

遗憾的是,目前央企派驻国外参与收购的经理人,没有雄心壮志者不乏其人,有些人甚至就是为了捞得一些海外镀金的经验,争取回国后借此再往上爬。

文化的融合尚不待言,很多职业经理人的英语水准连日常交流都有困难,对当地人的文化和西方人流行的商业交往模式更是不愿深入了解。

在中国收购时代,经理人还不是关键问题所在。最关键的是央企在进行海外收购时往往个人意识太重,拍脑袋的决定屡见不鲜。有一家央企在收购国外某公司时,都没有到这家被收购的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其后派过来进行收购的小组,也只是到被收购企业走马观花地巡视了一下。这家被收购的企业里面有一些中国员工,他们原以为收购小组会找他们聊天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结果却没有任何来自中国的收购方人员和他们联系。后来才知道,收购小组每天被送到不同的景点游玩,哪有时间真地做些功课。

这个收购小组临走时为了感谢被收购企业老板的热情款待,还赠送了好几箱五粮液。后来收购结束,这家央企的大老板亲自飞过来主持兼并仪式。据知情者说,这家央企付出的收购价格是被收购企业合理价格的好几倍。在收购仪式上,央企老总在上面侃侃而谈,底下行内人嘲讽不断: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由于付出的价格太高,企业自收购之日起就一直亏损,几年下来还没有扭亏。

如果收购之初就有问题,后面派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就是再能干,也很难有办法让被收购企业重新焕发出活力。

教学建议: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介绍了从‚中国制作‛到‚中国收购‛,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的事例。通过本案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必须充分的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性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我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是全方面的,多层次的,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竞争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14‚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15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飞速的发展!

本案例可用于第七章第一节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部分的辅助教学,也可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主要是描述中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教师可以把这个作为讲课的引子开头。也可以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证。但是不要让学生有骄傲的心里。因为目前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面对全世界,仍然还处于不利地位。仍然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引导学生追求更高。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十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

名:学。

号:学。

院:班。

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

邵伟敬。

2010132144。

计信学院。

10级电子1班张寒梅。

2010年5月日。

关键字:大学生,考研,动机。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愈加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追求人生发展的重要选择。那么,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调查,探究大学生考研抉择背后所蕴含的精神风貌、学习目标、人生追求,有利于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从而有的方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对象与方法。

鉴于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次调查采取现代的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照顾到性别、年龄、学科等项目的平衡同时,提高调查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的做到调查对象的全面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大四学生,也有部分大。

一、大二学生和少许的研究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职业发展、更好更多的教育、换专业、家庭要求、朋友影响、随大流、学术研究、为实现自我价值等十项。

二、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具有很高的考研热情。

从文字版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倾向于考研的同学占绝对优势。85人中有53%明确表示考研,23.75%表明不会考研,而是选择就业、创业或者出国留学,23.25%还在犹豫是否要选择考研。从年级看,大二学生基本上徘徊于考与不考之间,仅有16%左右的人坚决选择了不考研;大三的被调查者中有48%的人已经决定考研;大四选择考研的人数过半,表示曾经有过考研意向的人更高达89%。

(二)诸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考研的选择。

从网上问卷的调查来看,有48%是为了以后的就业考虑;22%为了受更好更多的教育;8%是因为职业发展的需要;12%的人想去更好的学校和2%想换换专业;家里的要求和朋友的影响仅各占1%;还有8%是因为随大流;17%是学术研究的渴望;18%为实现自我价值。影响大学生作出考研选择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大学生决定考研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社会因素是大学生选择考研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富有生机、朝气蓬勃,思想积极向上,但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社会。

压力,如就业压力、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与专业的“冷”、“热”变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也成为衡量考研与否的重要砝码,“找到一个好工作”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确定考研的动力和诱因。在社会因素的激励下,部分大学生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长及其人生发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路而只是在压力的迫使下要盲从地赶潮流、不切个人实际地一味加入考研队大军。考研的前提未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上,考研的目的也不是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求发展的正确选择之中,造成考研过程中出现不能良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易形成为共同的学习营造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氛围。

三、积极关注,主动投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对策建议)。

(一)积极关注,引导大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考研行为,通过班会、学生干部会议、深入学生宿舍和与学生谈心等途径,及时了解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心态,掌握大学生考研行动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全面介绍和综合分析考研的意义、考研对不同人的得与失、是否适合个人的长远发展等诸多大学生关心考研的热门话题为媒介,提高大学生对考研热的理性认识,帮助他们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价值选择;通过抓主要矛盾,重点针对占主要因素的考研动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扭转和更正大学生中“为了那一个高学历”而选择考研等各种不成熟、不科学的的动机和心态,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实现其价值选择的科学化、长远化,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与成才、个人的科学发展。

(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考研行动的科学化。

大学生既要准备考研,为考研付出自己的艰辛劳动,同时又要合理规划个人的经济、精力,做到综合与协调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情况的、较为合理的考研计划,既做到考研过程中经济、精力与情绪的健康运行,把考研的各种要素与行动控制在个人的承受能力之内,又能够正确地处理考研与专业学习、考研与个人生活、考研与个人综合发展等各个层次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并进,做到学业与事业的双丰收。同时还要关注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的心理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与心理活动规律,从大学生的选择出发,分析不同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及其产生原因,确立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及时满足其合理的心理与思想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入心、入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主动投入,为大学生考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注视野,为大学生的考研选择提供选择参考;在教学楼开设专门的考研自习室,为备考研究生的同学提高固定、安全、良好的学习地域和学习环境,并以学生干部为抓手,加强考研自习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和大力提高考研自习室的综合功能;邀请已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为即将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分享其考研路上的经验、教训与感悟,回答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的疑问和咨询,使得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对考研有更清楚的认识,在备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多走捷径,较少不必要的精力、经济和情绪的消耗,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清晰的头脑投入考研行动之中。

(四)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而且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传统作风和学术气息转化为环境中大学生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育人的目标。高校应当大力营造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外来文化为补充的校园文化,不但要体现学校特色、注重促进学生发展,以良好的教风、学风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而且还要经常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融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精神、竞争意识,增强其个性发展,增强自我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帮助他们作出更加符合自身科学发展的人生选择。

大学生考研动机问卷动机问卷。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现在就读的科目更偏向于哪一科目a文科b理科c工科。

3、就目前来说,您更倾向于a考研b就业c其他。

4、您是什么时候决定考研的。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5、您现在就读的是什么类型的大学。

a211、985高校b普通一本c二、三本d专科。

6、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前景。

a非常满意b一般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7、家庭支持度。

a反对b一般c支持d非常支持。

8、您考研的动机是。

a3个月b6个月c一年d更久。

10、对现在学校的满意程度。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十二

结业论文。

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姓名:李建。

班级:电气化14-1学号:8031210123。

浅谈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就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说。说到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011年两会除了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的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热点表达更多关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也日益突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久治安。而近阶段,国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热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发展面临着如同公平与效率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的困境。可是,教育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尤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不同的阶段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教育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在教育初步普及后,要注重对教育品质的追求。

对于教育不公平现象--------从宏观上看,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巨大。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巨大。三是师资队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差距巨大。从微观上看,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费。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困难。三是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相差悬殊,择校压力巨大。四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国家必须:

(1)推动公共教育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2)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3)规范管理,从严治教。(4)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就业。

近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大学生就业当前存在三种矛盾即:一般性就业矛盾----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引起的就业矛盾;选择性就业矛盾----扩招前已存在的选择性就业矛盾,扩招后随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结构性就业矛盾----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不适应。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此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努力。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高校也要强化内部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的调整专业设置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三)就业腐败。

近阶段在就业问题上经常出现就业腐败现象。所以要消除所谓的“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增加机会公平;消除“党组成员一致通过”的旧规,严格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以立法方式确认“财政供养人员”的编制员额;加强制度建设,细化管理规章;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改善民生刻不容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下面就主要谈谈关于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就两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来看,民生问题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主要就是就业难。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近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率和大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相当严峻,去年是30:1,今年大约是50: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怕是60:

1、70:1;收入分配问题,是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基尼系数是0.4%,但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医疗费用高、药价居高不下;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征收问题,“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民生焦点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建设和谐社会问题。其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就业问题,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增劳动力、复转军人及大学生等的就业问题。就业直接关系着收入问题,是解决其它大部分问题的最重要一环,就业问题不解决,收入没有来源,其他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和谐社会的建设更是不可能。因此,就业问题无疑是所有问题当中的焦点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在民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财政也大量的往这一方向倾斜,但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并不在其保障的范围之内,从而更是增添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杜绝提前退休现象,鼓励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是不利的,尽管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但对于求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一政策规定就减少了工作的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及退休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赶着往事业单位挤,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

4、当前国家把大量的资金往民生建设中倾斜,但其中对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尚少,如大学毕业生创业贷款难。

三、在整个的社会体系中,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其自身的问题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又有社会的众多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其次大学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

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要有勇于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挖掘、开拓创业市场,转变“靠父母”、“靠国家”、“走公务员之路”的传统就业思想;要积极的打破思想束缚,给自己一腔激情。

2、岗位紧缺,竞争压力大。

数据统计仅八年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在3500万以上,而统计就业率在35%左右,加之以往未就业大学生、高校上报的虚假就业数据,可见就业率是何等的低下。要解决好这些毕业生,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加强优化人事结构、年龄、文化、综合等问题,多给年轻人提供机会,留余足够的空间。

3、学历继续教育问题。

在与全日制大学教育的同时,学历继续教育应得到承认,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补。现在在国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职位限制学历,学历继续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不予于承认,但在进入工作单后却可以凭着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证加工资、晋升。这样的矛盾无疑是对应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业难度、提高就业门槛。国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规。要么统一不认可,要么统一认可。

此次的《报告》已明确指出,要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我想,除了政府在其中的政策引导外,更主要的是从我们大学生自身着手。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我们应始终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业务能力,并同时为周边的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实际应聘中,应符合自身实际,不怕苦,不嫌弃基层工作机会。譬如我们车辆工程专业,虽然近几年就业形势还可以,但我们不能因此放松平时技能的储备,同时,不能轻视基层工作岗位的锻炼机会,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就业。

4、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那?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四、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民生问题带来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深受民生问题的影响,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将其置于民生建设中进行考虑,并根据国家民生政策,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案,从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成功就业。

大学生应正确应对当前民生建设中遇到的机遇和问题首先,面对机遇,我们大学生要努力把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职业定位(1)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从当前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2)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最重要的还是考虑国家政策及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敢于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就业;(3)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把握好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改变自己的就业心态。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大学生择业时,不能将自己定位过高,只选择大城市,选择高薪职业,而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基层、西部去,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又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加宽广的发挥才能的舞台。践行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

2、自身素质的提升(1)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2)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3)要富于创业精神,不仅要做就业准备,更要做创业准备,从而在国家政策创造的良好条件下发挥才干。其次,应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也要采取积极地态度。当前由于我国社会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国家政策多是往社会保障方面倾斜,力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大时代背景下不可逃避的现实,我们大学生那个唯有从自身做出改变,才不至于处于被动的状态。第一,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心态,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跟着国家政策走;第二,要高瞻远瞩,随时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动和走向,关注时事;第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增长自身本领,提高自身竞争力;第四,把握好自身的就业观念,不能一味的认准机关事业单位,要把眼界放宽。总之,大学生就业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抛开当前的社会实际而单独解决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建设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把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放到民生建设当中去考虑,并结合民生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采取相应的方案方法,才能最终很好的解决。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方针政策,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社会时事政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我们应始终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业务能力,并同时为周边的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真正的做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国家社会及其个人有用的大学生。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十三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毛概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20xx年高校毕业人数高达660万,“”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高校的就业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国家也从财政、金融等角度扶持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没有良好的创业与就业环境,会使我们的人才流失,使社会缺乏创新能力,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失去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是国家的宏观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以后工作的要求及对就业问题的理解。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在浙江理工大学及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和寝室进行调研,调查范围具有一定的覆盖性。本次调查问卷共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性达100%。

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就业问题的理解”“不同专业就业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本科学校以及专科学校进行调查以做到尽可能的全面,考虑到大三,大四的学生对这方面了解会全面可靠些,所以针对的同学都是大三,大四及研究生的,经过分析核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虽然只是采取问卷的形式,但是针对性比较全面,而且是对图书馆每层进行随机抽取对象,男女比例相等,使问卷结果更加合理,客观,充足。

(一)、大学生期望工资:

大学生,与同龄人不同的是,他们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在相同的体力环境下,得到的工资大部分会比一般人高,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所了解到的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第一年的工资如下图所示:

由表所知,大学生一般感觉个人素养以及理论能力相对于未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就高一个级别...然而,现今大学生多位于眼高手低的境况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不高却希望找到待遇好工资高并且环境优越的工作,有的吃不了苦,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渐渐扩大...大学生还是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也是鼓励自主创业,一方面,现在就业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自主创业也是把一个人的才能发挥全面的一种方法,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财富,所以社会也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经过调查所知,现在大学生对以后就业方式的选择如下表所示:

由表所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占少数,大部分还是会选择去人才市场去应聘相应职位。所以社会上大学生所需要的职位越来越大,职位的供不应求也给就业难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就业优先考虑因素: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因素很多,不同人的就业优先考虑因素不同。

(四)、大学生求职时对所求职业的了解程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关注较多的是该职业的薪酬和福利,和企业的资金、规模,而较少关注所求职位需要的技能和条件、企业的文化和职业信息。

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比较注重应聘者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从中看出应聘者的态度。比如:面试官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对我们公司了解多少?”,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反映出应聘者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态度是个无形的东西,但体现出来的作用往往大于个人能力,特别是在面试官们还不了解你能力多少的情况下。

所以在确定所求职位后,要先了解你想加入、要应聘、要任职的公司的详细情况,包括性质、市场地位、发展阶段、收入、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招聘要求与方法等。不同公司在这些方面会存在巨大差异,譬如企业文化,有些公司特别强调团队合作,有些公司希望每个人要独当一面。了解目标公司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家公司,并且能够在面试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一)、大学生。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大学生自身来讲,有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以后所参与的工作不对口,认为以后不会从事现在所学专业领域方面的工作。有些认为自己值得更高的薪酬但用人单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还有一些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或者说是毕业生的硬伤:没有工作经验。对于毕业生来说这确实是以后求职过程中经常会被提及的。其他的一些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学历水平和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这也影响了在职业上的长久发展。有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知识,没有什么实用性。

“就业难”并不是大学生临近毕业才突然遇见的词汇,他应该在升入毕业班前,甚至在低年级就早有耳闻。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为就业做好准备,就已经面对就业问题。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家长,甚至在机会面前也表现得畏手畏脚。时下有句流行语“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一些大学生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所以把就业完全寄托在关系上。有些毕业生家长四处托人为他们联系工作,焦头烂额,但当事人却对找工作不紧不慢。当被闻及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时,毕业生们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清楚,只是把就业的希望通通寄托在家人的身上,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严重。

虽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毕业生对于薪酬的心理价位也一降再降,但选择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仍然居多,追求职业的标准仍是安稳、清闲、高待遇、好福利。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对公务员的考试愈发升温,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全然不顾“任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

(二)、企业方面。

企业需要的大学生是要具备经验的。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上不是缺少就业的岗位,企业需要的只是能为他们创造效益的人才,而绝对不会是只会纸上谈兵的高等文凭持有者。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深受教育之毒害,过度沉迷于书本知识,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这样就造成了就业难这一局面。

(三)、社会方面。

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我国一直以充沛、优质的劳动力市场获得世界众多企业的青眯,很多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因此中国成了世界的制造大国,加工中心。这些企业多是一些“三来一补”的企业,他们研发、营销、品牌都设在中国,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些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需要的也是大量的基础人力、一线员工、操作工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国现在对农民工的需求比对大学生要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人员结构的改变,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待遇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的用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优质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这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要理性面对就业形势,平衡心态,要学会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天助自助者”,人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提升和提高,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只要是人才,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就业这个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就业应当不是什么难事。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处理事物的能力,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以适应社会。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才能立足于社会。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只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只要大学毕业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满足社会需求,在相对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中,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企业方面。

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是人才的使用方,最具有发言权,也最具有权威性。但是作为企业并没有真正落实“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参与学校人才建设的企业不多。学校在用人上面是弱势群体,不知道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最后也就只能单打独干、闭门造车。企业要把企业文化、企业的技术、企业的管理与学校有机融合,学校才能真正培养产销适路的学生,大学生就业才不会太难。

企业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环境。人才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用人不能太功利,一味强调要有工作经验,而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企业文化要使高效毕业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三)、社会方面。

这些年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法规,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下基层去当村官,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士官生等。但力度还不够,有些方面更有待加强,如促进公平就业、就业保障、就业待遇等方面。

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人才需求层次。我国正在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和向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转移,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不能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国家要加快产业升级,还要有一批自主的、高科技的、创新的企业吸引人才。我国广东东莞已经提出“腾笼换鸟”的计划,要把一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搬迁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引进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企业。我国要实行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型。只有需求量大了,我们的毕业生才能找到更适合的空间。

建立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社会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让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人到一些合适的岗位上去,而不要靠裙带关系就业。

相信只要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处理事物的能力,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在将来毕业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专业大学生毛概论文(通用14篇)篇十四

学号:090730xx。

姓名:xxx《复兴之路》片场宏大、感人、激动。主要讲述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曲折艰难崛起的历史长河。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9年来中国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观看影片的全过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在这160多年的艰苦历程中,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列强的铁蹄蹂躏着中华大地,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灭亡,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政府……然而,到了20世纪初,华夏大地的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革命之势如星火燎原,到了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要正确走向,真正的走向富强繁荣,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个时代,各种思潮交相激荡,各种主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走“中体西用”之路;自由主义者又欲行全盘西化行日本之强盛之道;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则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此时兴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道: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由此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时光机器走到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运动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端,然而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然而,中国的先进人士向来不惧怕威胁,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结束到新中国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一百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当我看完《复兴之路》后两集,心理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变革的时代已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2008北京奥运、汶川地震到今年的gdp世界第二,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在不同时期,最我们国家的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足以震撼世界。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这就像人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一切变故,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要学会坚强与镇定。

每个人是都是有精神的。从受尽凌辱的弱国到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国,我们从舞台上展现的这条复兴之路中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

每个人都是有理想的。历代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完美展现在《复兴之路》里的每一分钟。历史提示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有一种信念叫理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虽然今天又有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生活方式,但对祖国的热爱却是亘古不变的,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每一个国家存在,这也是每一个人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今天,可以告慰我们的先辈们,我们一直继续着他们的光荣与理想。

我们执着地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和民主,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学习者先人那样为理想坚持不懈,我们坚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书法德育案例(模板15篇)

    梦想是我们心中的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助力我们走向成功。梦想的实现需要智慧和创新,我们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不断创造和突破。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聆听这些梦想总结范文

    专业资助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培训心得的写作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启发。这是一份关于学习心得的精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第一段:介绍资助卡的背景和目的(15

    2023年消防安全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模板19篇)

    好的宣传语能够促使客户对公司产生兴趣并主动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制作公司宣传语时,可以利用幽默、温情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提升记忆度和吸引力。以下是一些成功公司的宣传语

    实用群众工作经验总结(模板13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和劣势,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军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作为监控室的一名

    专业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6篇)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因此是教学发展的关键一环。这些教学反思范文中展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思考和细致分析。20xx年xx月xx日

    专业律师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总12篇)

    质量月是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协作的重要途径,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9.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社区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热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方案(模板18篇)

    最后,调研方案还应该详细规划调研结果的报告和应用等后续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营销策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享。2.在中国,创新就是率

    热门车辆损失协议书(汇总14篇)

    编辑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整理、选择和改善文本。此外,要注意总结的逻辑连贯和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下面是一些优秀的编辑范例,供大家

    实用户外拓展活动报道(通用13篇)

    环保宣传是加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责任的有效途径。如何撰写一篇生动有趣的环保宣传文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深思熟虑的环保宣传语范例,希望能为

    专业履职情况个人总结范文(15篇)

    在经历了艰苦的军训生活后,我们应该来写一份军训总结,以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下面是一些经过编辑和修订的学期总结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言传身教,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