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构筑理想课堂》的读后感500字 构筑理想课堂的困惑与思考篇一
- 《理想国》读后感 推荐度:
- 《理想国》读后感 推荐度:
- 《理想国》读后感 推荐度:
- 《理想国》读后感 推荐度:
- 《理想国》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最近,利用寒假的时间,学习了《构筑理想课堂》一书,书中介绍的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由于近期也在进行新学期的教材解读工作,看了本书,我想就教材解读的意义结合自己实际谈谈看法:
教材解读到底应该解读什么?
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定材料。因此,它被认为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最重要工具。任何学科的教学,不能轻易地置教材于不顾,或者肆意地篡改教材。
但是不是作为教师,我们就没有主观能动性了呢?非也。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更不能等同于师生实际的教学实践。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将教材看做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是展开课程的一个载体,而不能是唯一资源。
就语文学科而言,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对文本进行解读,更重要的是对单元思想、主题、内容、形式的`重构,甚至是对整册教材,乃至年段及更长远的教学目标在本册、本单元、本课中要渗透的内容的思考。这样纵横交错地比较,从微观走向宏观再回到微观的思考方式,才能让我们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整合好教材内容。老师站的高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当我们将教材有效地利用好了,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也才能拓展思维,语文课堂才真正能够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很多时候是借助教参来理解课文的,但是,教材和教参分析得再详尽,却永远都不能代替老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为我们要深入研究的,不仅是文本,还有教学实际,怎样将教材与本班学生实际结合得很好,这是很难的,所以只有我们潜心钻研教材,才能真正构筑起理想的课堂。
s("content_relate");【《构筑理想课堂》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浅谈通过软性构筑有效语文课堂06-23我的理想课堂随笔10-11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11-04我的理想课堂作文03-26我理想的课堂作文04-25谈理想的课堂教育随笔11-09语文《理想》课堂教学实录06-27构筑爱与情的伊甸园散文09-17理想的读后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