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某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来自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一
同学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容易吗?不容易,它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尤其是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的8.6万多人减少为3万多人,这是多少生命和鲜血呀.
在长征的路途中,会有敌人在前面堵,后面有敌人追,天上有飞机炸,红军只好一边行军一边打仗,很多人都阵亡了,有时候,红军无吃的,无喝的,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好吃野菜,吃树皮,吃泥土,甚至连自己的皮带也煮了吃.还会在爬雪山时从山上滚到山下,被冰冷的雪盖住,活活地冻死.
这么艰苦的生活,红军不像是个缩头乌龟一样,见到困难就退后.他们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阻力,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辽阔无垠的草原,这种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地显示了中国工农红军无比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现在长征虽然过去了,可是,长征精神是永远过不去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长征精神就会来激励我.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可把我给难住了,它像一座火焰山,挡住了我的去路,也像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让我难以战胜,还像是一座高大的珠穆朗玛峰,让我难以攀登.我想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想出来,我正准备放下手中的笔.明天早上找个同学一抄.就在这时候,我想起了长征的事:红军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来学习,没有课桌,就用石头当课桌,没有笔墨,就用树枝当笔墨,没有本子,就用沙子当本子.在一次战斗中,一位红军见一本教科书要被炸弹炸坏,他连忙扑到了书上,自己牺牲了,而书还是完好无损.我有书有笔,有纸有课桌,难道我还能输给他们,我认真的想啊,最后我终于想出了这道难题.长征精神真像是一个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也像是一位超人,帮我战胜了高大无比的巨人.还像是一架飞机,带我飞过了珠穆朗玛峰.
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激励我,它还在生活上帮助我.有一次,我早上跑步,可我跑到半路上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休息一会儿再跑.可我想起了红军渡黄河的情景:红军手握铁链,一前一后地攀爬过去.对面的敌人还用枪打他们,可红军并没有逃跑,还是继续攀爬,有的被子弹打中了,可他们没有松手还是一个劲地向前攀爬.我跑步难道有红军渡黄河那么累?这一点累算什么?”我双手前后的摆动着,脚使力的蹬,一边跑一边想:今天我要是跑不到家去,我就不是中国人.”我跑啊跑啊,终于跑到了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困难还有很多,我要用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二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他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华民族在不断创造辉煌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思想理论,并转化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唤醒了民族觉醒;另一方面也推动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意味着民族精神发展能否得以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得以存续。这一结合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惨烈的就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_开始长征。
然而,也正是长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基因得以彻底唤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实现重塑,让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论上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时还锻造了能够践行与承载这一民族精神的领导核心与组织队伍。由此,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焕发生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我们要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弘扬长征精神,你们的。
心得体会。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
诗词。
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时期血雨腥风,红军处境艰险,毛泽东也是九死一生。然而,这恰恰刺激了毛泽东的创作欲望。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对陪同前往的苏联人尼·费德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了。”
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这里主要是从共性方面去梳理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波澜壮阔的长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
20xx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畅谈实现中国梦。他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诗词作品像纪实文学、像电影或电视连续剧那样全景式地呈现长征的整个过程或者各种细节。
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开阔的视野、浪漫的情怀、深厚的功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长征诗篇。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胜千里雪,翻越六盘山,“切尾巴”战斗,等等。
毛泽东的这些诗词的确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苦难辉煌的真实写照,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为我们深入解读长征和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
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来自山区,与山有不解之缘。他有不少作品以山为题,写山的诗句则更是不胜枚举。长征诗词中,毛泽东描绘最多的也是山,比如娄山关、五岭、乌蒙山、岷山、昆仑山、六盘山等。
毛泽东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最典型的就是《十六字令三首》,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度,反衬红军飞越高山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山是客观的,是审美的对象,更是征服的对象。
《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化静为动,强调山的宏大。他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宛如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在这里,山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形象,是审美的联想。
《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把天捅破了而自身完好无损,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山,无私无畏、无坚不摧,真可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俨然就是救国救民的红军队伍的化身。在这里,山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红旗这个意象。比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既代表红军,代表红色政权,又代表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南征北战,红旗就是他的生命。
而毛泽东又常常把山与红旗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等。
山加红旗意象是毛泽东长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为了追求知识走出韶山,为了思索救国救民真理而登临岳麓山,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引兵井冈山。毛泽东的人生道路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成功之路是在山里寻求到并延伸出来的。
长征时期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也有山加红旗的这个意象,“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昭示着万里长征的革命性质,也是红军战士革命意志的艺术再现。
坚定执着诗言志。
“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创作指南。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奋斗足迹,也形象地寄寓了他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长征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彻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一个是迅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有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征的这两个目的。
第一句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本意是指凶神恶煞。毛泽东1958年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中,对苍龙的具体含义专门进行了说明:“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很显然,抵抗蒋介石是万里长征的当务之急。不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自身难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行动,直接抒发了英勇红军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坚强决心。
第二句是《念奴娇·昆仑》中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昆仑山常年积雪。夏天冰雪溶化,会导致水灾,危害中国。于是毛泽东决心倚天抽剑把它劈为三段。然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还东国”原作“留中国”,1958年,毛泽东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侵略中国,而毛泽东在分配昆仑山时却还能想到要照顾日本人民,这是何等的博大胸襟!“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但是,只要还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一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念奴娇·昆仑》的寓意十分深刻。毛泽东想改造昆仑山,其实质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1958年,他在解释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风烈”“离天三尺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六盘山上高峰”“山高路远坑深”等就是具体体现。长征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一个个鬼门关,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他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别以为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勇红军一越而过。“五岭逶迤腾细浪”,横亘于南方数省之间的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毛泽东看来只不过是小溪流中翻滚的几朵浪花,简直是不足挂齿。
“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毛泽东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充其量也就是在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到达六盘山,吃尽了苦头,可毛泽东屈指一算也只有二万里行程,实在很不过瘾,感觉意犹未尽。
英雄群像真伟岸。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这一英雄形象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
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长征诗词所描写的任何军事行动,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的统一行动。
毛泽东不少诗句中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就是作者本人。但在长征诗词的“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当中,“我”就不光是作者本人了,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既是作者,也是红军。
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这个字了。表面上“我”已然淡出,可明明又身处其中,只是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小我”已经完全被红军队伍的“大我”所涵盖所替代,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
毛泽东经历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然后走向“忘我”,最后变成“无我”的过程。“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四
83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华夏大地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红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的胜利,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所以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对于广大青少年重温长征历程,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同时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成材不可或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本报从今日起开辟“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栏目,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挖掘感人的长征故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
连日大雨,江西于都河水势日涨,车过渡江大桥,5分钟抵达对岸。
85年前,8.6万余人面对于都河,争分夺秒,整整3天,渡河远征。
历史跨越85年,涛涛于都河,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在——193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
往哪里去?该怎么走?无论是战士还是老百姓,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情,但都有一个信念:跟着党走。
当年于都河畔,寒气袭人,人山人海,为尽快搭设浮桥,群众把门板、床板甚至寿板都拿了出来。老乡们一面跟着红军走,一面将鸡蛋、糯米团等往战士口袋里塞,久久不愿离去。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杨得志后来回忆:“寒气很重了,我们回首眺望对岸打着灯笼、火把为红军送行的群众,心里不禁有股暖融融的感觉。”
出于都县城一路向东,一个多小时方才抵达段屋乡寒信村。
肖东洋老人拿出一本浅红的烈士簿,一页一页翻过,最小的才14岁,1934年后再无音讯。寒信村当年百人参加长征,最终回来的只有一人。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路采访,一路感动,有时不得不停下笔,擦拭涌上来的泪水。出发前夕,于都人民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仅仅一地便补充兵员2万多人;于都人省下自己的口粮,仅1934年5至8月便帮红军筹粮79390担,段屋乡围上村铜锣湾村村民段九长,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红军。
铜锣湾,红一军团长征出发地,也是红一军团军部所在地,段九长背着发报机过草地的故事,十里八乡耳熟能详。
村民段春华向我们讲述了爷爷段九长的故事:“动员会开完,爷爷就当了红军。”因为身高体壮,时年39岁的段九长抬着发报机跟随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身边,近10名保护发报机的战士陆续牺牲,最后只有他和另外一位战友,历经千辛万苦把发报机抬到了延安。解放后,段九长回乡务农,一次进京看望毛主席,主席留他住下。临走时,段九长谢绝了钱物,只带回老家一坛酒。之后,毛主席听闻段九长仍住在茅草屋内,便寄来300元钱。段九长这才盖起了几间矮房,却又将省下的120元寄回了北京。
“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段春华介绍,村干部来慰问,老人家总说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可有的事他却特别热心。虽然过雪山时脚趾冻掉落下残疾,可只要村里和周边学校需要,老人总会去给大家讲长征故事。86岁高龄时,段九长还带着年轻人,为村里和周边几个村拉电线。“看到通电,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段春华说。
如今行走寒信村,700多平方米的游客接待处即将落成,村民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党和政府没有忘了我们老区人民,这两年搞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保守说都上了1.2万元。”村支书肖福春说不出的自豪。
正值高考结束,肖福春告诉我们,每年高考后,村里都要在祠堂摆下学子宴,第一句话便是要告诉大家:“勿忘党恩,勿忘先辈,走好新的人生路!”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六
长征是世界最艰难的行军,意志不坚强是走不过来的,这是一种为人民求解放的力量,一种永远的长征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弘扬长征精神。
心得体会。
范文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为学习领悟长征精神,进一步让新入职营销人员在工作中树立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与立党为公、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7月13日,股份公司内训师、销售公司党群工作部党务干事李东涛同志与黑龙江、吉林省区新入职地聘人员共同学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专题党课。
党课内容主要从长征的背景、经过、意义以及长征所体现出的精神,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走草地过雪山”等重要长征历史事件为线索,将红军长征的故事呈现给大家,使听课同志在深刻感受这段伟大历程的同时,也明确了新时期如何结合汾酒营销工作实际发扬长征精神。
党课中提到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即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指战员表现出的革命理想、对党忠诚、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和顾全大局、维护统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正是新时期全体共产党员及营销人员所需的革命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
通过党课学习,黑龙江与吉林省区新入职地聘人员纷纷表示,作为汾酒新时代的答卷人,每一名汾酒人都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大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优的工作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创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实现新目标,在汾酒复兴发展的新时代书写新的绚丽篇章!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其艰辛的程度,用困难、坎坷、挫折等再多的词汇都难以形容。
自然条件恶劣,道路条件差,所经之处形势险恶,要通过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天堑,还要翻雪山、过草地,途中非战斗减员严重。
敌人力量强大,围追堵截,给红军带来重大伤亡,使红军的转移更加困难。
红军自身因素,长征早期目标不明,思想、路线不统一,又携带大量非战斗物资与非战斗人员,影响转移速度。
当九死一生的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长征是世界最艰难的行军,天上有飞机轰炸,底下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啃草根吃皮带,意志不坚强是走不过来的,这是一种为人民求解放的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没有信仰的力量,面对那样困难,是坚持不下来。现在是到了改革攻坚阶段,要发扬长征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岁月和恶劣环境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信念和决心,及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死,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智慧、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革命气节。
人只要有了信仰并且坚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虽然这个成功的过程困难了些,艰苦了些,但是这样艰苦卓绝的的长征之路都能成功了,以后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得到我们呢!这样的信仰就应该植根到柳铁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中,伴随柳铁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成长成国家的栋梁!
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如今,虽然少了生与死的命运抉择、血与火的种种考验,但成就人生梦想、攻克发展难关、破解改革难题,哪一项不需要意志的支撑,哪一个不需要精神的指引?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与82年前的那场远征相比,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程更长、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长征精神。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七
大以来第二次江西之行。此次行程,__深入企业、老区、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
稀土资源有效利用,以“创”谋长效发展。
稀土号称“工业维生素”“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涉及面之广、需求量之高堪称现代产业中的“至尊vip”,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考察中,__认真听取了企业发展运营以及稀土产业发展现状,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技术创新关键在“创”,中国共产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席卷中华大地后,每一步的成长与收获,都与“创”字息息相关。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就做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万里长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创举”,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搞经济建设,促经济事业蓬勃发展的“创业”时代来临,虽然“创”时代之路我们走得并不顺畅,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屡“创”佳绩的。和中国共产党的“创”时代之路一脉相承,我们从上到下所有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同志都能够时刻把“创”字镌刻在心底,科技达人、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优秀党员代表以“创客”身份大隐隐于市;组工干部、纪检干部、乡镇干部等以做“创新”型干部为荣,历经一线磨砺,努力成为__所希望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勇于创新”的新形势下的好干部。
来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85年前,红军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从于都河畔出发,将濒临绝境的火种保存了下来,我们这一代的火种传承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刻刻向自己发出振聋发聩的“灵魂三问”:我们的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这群党的基层工作者该怎样追随革命前辈的脚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策献力?在这里给出了我们答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现在站在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美好河山上,更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所有共产党员的理想和追求!共产党员要坚持四个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继续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爱国为民、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勇敢面对国内外各种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在工作中能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现在所走的路,不就是新时代的“长征之路”吗?重温长征的历史记忆,并不是非要让党员干部用脚去丈量革命前辈走过的漫长征程,而是要用心、用灵魂来感悟领会不屈不挠、砥砺奋进的长征精神,坚定我们的初心与信仰。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区人民不能忘。
饮水思源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干事创业作风,__在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后指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鼓足干劲再加一把火,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也能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红利。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时,要时时做到“饮水思源”,才能不忘初心,坚信自己的奋斗必将为中国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要时刻做到“忆苦思甜”,才能居安思危、珍惜现在,在工作生活中才能实现严于律己,不被灯红酒绿迷失本心,要给自己划好底线,要求自己不踩红线。党员干部要在攻坚克难,实现老苏区人民脱贫攻坚路上,加强党性锤炼,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按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引导党员能够对标照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切实做到讲党性、守纪律、站位高、执行强,用情感相引导,将所有奋战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党员同志的心,团结凝聚在了一起,让他们从“不忘初心”“饮水思源”的情感共鸣中找到共同的人生追求、价值导向,使之形成强大合力,在各领域各行业大放异彩,在“创”时代新征程中争当行业先锋、勇夺时代楷模。
欲寻长征源,问道赣江边。我们的“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能否披荆斩棘顺利向前,还是要靠组成共产党员这只庞大队伍的每一位党员同志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我党始终永葆青春活力、始终是时代“弄潮儿”的诀窍,我们要永不停止思想上的“补钙”,永不停止“长征精神”的锤炼,才能使我们不惧任何巨浪,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八
热爱劳动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辛勤劳动创造了中华名族的辉煌历史,造就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是铸就名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长征精神是中华名族自强不息的名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劳动兴趣、磨炼青少年意志品质、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经研究决定,结合青少年劳动教育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革命传统教育,在全校广泛开展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精神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积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
中国梦.劳动美。
三、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市委、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
1、读书活动。
阅读是读书活动的核心。号召广大青少年和共青团员广泛阅读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劳动最美》和《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等相关劳动教育读本、红军长征史料书籍,在全社会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精神。
2、教育实践活动。
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让学生深刻体会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社会、家长、学生的参与热情。现将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主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高二年级远足活动。
时间:2017年3月18日(周五)全天。
地点:宜昌七中---官庄水库。
参与班级:高二年级各班。
3、组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周一)17:30前上交到团委曾书记处,主办成以“劳动最美”为主题的宣。
传栏,供全校师生交流学习。
17:30前上交到团委曾书记处,主办成“纪念长征81周年”宣传栏,供全。
校师生交流学习。
(3)将在高二年级各班评选出本次实践活动中体现长征精神的代表性照片3~5。
张,3月23日(周三)17:30前上交到团委曾书记处,主办成图片展,供。
全校师生交流学习。
(4)3月25日(周五)德育课全校各班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
为主题的德育课。
4、竞赛活动。
为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市组委会将在读书活动基础上举办征文比赛、诵读比赛等系列竞赛活动。安排如下:
1、2017年5月,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各类比赛并选拔优秀选。
手参加市组委会组织的复赛。
2、2017年6月,市组委会组织开展各项比赛决赛,并召开总结表彰。
大会。
3、2017年7月,市组委会组队参加全省第十六届读书教育活动决赛。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纪念长征胜利81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到此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活动方案,确保此次活动有效开展。
(二)广泛参与,注重实效。
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到纪念长征胜利81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在浓厚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内化为学生的精神需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九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也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堪称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在红军长征中,蒋介石纠集重兵,“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死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惨重损失,湘江一战,全军折损过半,由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使得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后来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长征中的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但是,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了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先后到达陕甘地区。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静宁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3/5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历史已经走过7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5/5。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_周年。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长征胜利_年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发掘红军长征题材的美学内涵,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为世人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宏伟长卷,极大地弘扬了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长征题材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给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启示。
其一,应充分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素材,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长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是中国当代文艺对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的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以其独具的思想艺术魅力,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_反复要求今天的文艺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创作者自说、自讲、自看,特别是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文艺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欣赏方式、接受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文艺生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既要自觉地遵循唯物史观,正确地把握历史,又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丰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源和创作资源、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思维,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其三,努力探索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推动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尤其需要文艺评论界和批评界的积极参与。批评应关注、重视和研究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评论的一些独特的规律。既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衡量,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推动作品的生产创作;又要把评价的目光超出艺术之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野中对作品进行考量,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上“评论家”的状况下,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适应这样一种新状况、新变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批评既推动创作,又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尚。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一
同学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七律。长征]是一首豪迈,大气磅薄的革命交响曲。[七律。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光魂丽推出,毛泽东对长征的重大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请欣赏诗朗诵《长征》。
1934年10月11日,日华革命军事委员会实行战略转移命令中共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红二,六军军团红四方军先后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路上3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征途。请欣赏歌曲《过雪山草地》。
1936年十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在漫长征路上,有乌江天险、有弯弯东水、有大度激流。据美国记者期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各省份,占领过62个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追击的中央军。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7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中国这个古老的名字在东方这条路闪闪发光。中国已是一个强胜的国家,我们永不忘记老一辈的革命历史。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二
80多年前的长征,既是世界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也是我们党和军队从挫折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与胜利的历史转折点80多年前的长征,既是世界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也是我们党和军队从挫折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与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我们中央红军和其他各路红军浴血奋战,突破重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丰碑。
80年来每忆长征,我都心绪难平。昔日领袖、首长、战友们鲜活的身影,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长征的亲历者和幸存者,深感那段不平凡的历程,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思、记取。
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竭的精神动力。我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在人民军队里长大,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历程。仔细想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最为艰难困苦和惊心动魄的当属长征,因为它关系到红军的生死、革命的成败。对于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一路遭受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红军来说,流血、牺牲、疾病、伤残、高寒、缺氧、沼泽、饥饿,哪一样没遇到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哪一道不是坎啊!我常常思忖:当年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看最关键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等继续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又使红军兵力损失大半。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极端危急时刻,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毫不动摇,才使得红军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常人无法想象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不管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围堵,还是征途饥寒交迫、疲劳伤病,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多少战友在我们身旁倒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斗争,这就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壮丽的事业。他们都抱定这样一个决心,信念永存,坚持不懈,胜利和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着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红军指战员用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是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铸就的。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使我们这支军队无往而不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习发扬长征精神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先辈们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理想和信念,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就一定能把红军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中央红军和其他各路红军浴血奋战,突破重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丰碑。
80年来每忆长征,我都心绪难平。昔日领袖、首长、战友们鲜活的身影,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长征的亲历者和幸存者,深感那段不平凡的历程,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思、记取。
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竭的精神动力。我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在人民军队里长大,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历程。仔细想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最为艰难困苦和惊心动魄的.当属长征,因为它关系到红军的生死、革命的成败。对于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一路遭受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红军来说,流血、牺牲、疾病、伤残、高寒、缺氧、沼泽、饥饿,哪一样没遇到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哪一道不是坎啊!我常常思忖:当年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看最关键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等继续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又使红军兵力损失大半。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极端危急时刻,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毫不动摇,才使得红军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常人无法想象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不管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围堵,还是征途饥寒交迫、疲劳伤病,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多少战友在我们身旁倒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斗争,这就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壮丽的事业。他们都抱定这样一个决心,信念永存,坚持不懈,胜利和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着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红军指战员用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是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铸就的。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使我们这支军队无往而不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习发扬长征精神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先辈们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理想和信念,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就一定能把红军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模板13篇)篇十三
亲爱的党啊!岁月助力推变迁,在时间长河中画一条曲线,这点是我,那点是你,中间唯美的线条是令人荡气回肠、无法忘怀而永远存留的“你的传记”-----文献史料。对它,我虽了解不多,但仅知的那部分已足使我的心情激荡、久久难以平静。然“知一角便欲观全貌”,而求知欲甚强的我更是如此。哦!我是多么想听它讲你的故事,像儿时卧在爷爷膝畔听他讲神通广大、本领非凡的诸神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般痴迷。
亲爱的党啊!您是在中国工农红军正确领导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光鲜力量,您撑起了人民的蓝天,挺起了中国的脊梁,您的强盛是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您的未来是举国上下的宏伟梦想。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望过去,不禁想起了80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略大转移。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惊天壮举,也是世界史上的光辉一笔。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粉碎了敌人的毁灭性进攻,从此扭转了战略格局,挽救中国革命于危亡之际。毫无疑问,他是传诵千古的佳话,更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同时,它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笔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先辈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革命军坚定信仰、永不放弃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也是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紧密团结的顽强互助精神。
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口子,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这一艰辛过程被永久保留在中国历史上,时刻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茫茫的草地上,有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他布袋里的干粮早就吃完了,仅剩下班长留给他的一个馒头,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时,他看到前方躺着一个饿晕过去的中年士兵。他急忙跑过去把那个士兵扶起来,他知道,仅存的一个馒头能够救士兵的命。于是,小男孩毫不犹豫的喂他吃了下去。那个士兵醒来后向他连声道谢。并且士兵看小男孩面黄肌瘦,问他食物够不够,而那个小男孩却拍着满满的布袋说:”我的食物还多着呢!“于是,士兵离开了。当他牵着团里唯一的马来接小男孩时,才发现小男孩早已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了,士兵急忙把他抱起来,这时,一个个丰硕饱满的石头从他的口袋里滚下来。士兵顿时明白了一切,热泪盈眶,直到最后一刻,小男孩仍握着士兵的手用尽仅存的所有力气对士兵说:“活下去!”这是一个革命战友情的典型事例。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却有着几十岁人的担当与气魄,相比之下,如今社会上十几岁的青年都在干什么呢?玩手机、逛网吧、沉醉于小说和游戏。噢!难道先烈的牺牲想要换来的仅仅是这些吗?绝非如此。因而,我们应当扛起自己的责任,弘扬长征精神,继承先辈宏愿,接过历史的火炬,奋发向前。
80年前,条件的艰辛不可言喻你,生存与毁灭仅在一瞬之间。在那个时刻有战友牺牲的年代里,身体的饥饿与痛苦和精神上的强烈打击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然而,工农红军却以不可摧毁的顽强意志长驱数万里,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这不仅仅是路途上的万里长征,也是精神上的万里长征。作为21世纪的当代青年,我们有义务继承它,有责任发扬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绝非历史上一个简单的标点,而是人民心中永恒不灭的追求。它需要的不仅是肯定,更是全社会的共同实践。
历史长河掩不去曾经的英雄气概,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深入贯彻学习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它的继承者与实践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