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搜集和整理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一

节日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近年来,我们的节日渐渐淡化了其本来的文化意义,大多只剩下“吃”了。

不过,这还得感谢我们永远健旺的口腹之欲,因为如果没有“吃”,我们可能找不到那仅存的一点线索,来寻觅一息尚存的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就连国庆节,也慢慢沦为商业的黄金周。

我认为,节日精神意义的去魅,缘于我们对节日、精神、国家的内涵认识不足。

明确了节日、精神、国家的内涵,以国庆节为代表的节日的精神意义才能继承发扬。

节日的内涵:

节日的基本内涵是时间性。

“节日”的“节”是时间的关节,也就是说,这个时间不是一般的时间,而是一个特别的时间。

作为特别的时间,是与日常的时间相区分才能称之为特别。

而区分就是中断,即在那个时间发生了特别的事情,从而使那个时间变得特别,以至只有中断日常的时间才能凸显那个特别的时间。

节日由于这个特别的时间发生的特别的事情而得以形成,但获得节日的那个特别的事情早已过去,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去重复或临摹它,但我们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言论或其他方式去庆祝它,并且年年如此,所谓节日就是庆祝之日。

因此,节日时间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同一性。

此外,我们庆祝历史发生的事情今天已不可能再真实地发生了,所以,庆祝的根本特征是非时间化,庆祝时忘记了时间,并陶醉于时间之中,在节日庆祝中,人的时间的当下性是没有时间,当然,这还只是节日的时间性中的现在维度。

节日的另一个维度是过去,对过去的记忆,过去的东西当前化。

由此导致庆祝非时间化,二者互为因果。

第三个维度是将来,即期待,期待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继承节日的精神遗产,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样,节日的将来意义就和精神产生了关联。

精神的内涵。

精神是人的认知、意志、情感合一的一种“现实化”的意识,之所以说它是一种“现实化”的意识,是因为在意志和情感的联合作用下精神必然会设计和创造出一个具体可感的理想蓝图或现实蓝图,而这些蓝图正是精神的“现实化”确证。

精神既包括意识、观念,或理智、思维、理性,又包括意志、冲动、行为。

所以,意识和意志、观念和行为不是精神的两个要素,而是精神的一体两面,是精神对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态度(理论理性态度和实践理性态度)。

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并不是理性和实践二元合成的所谓“实践理性”,它本身就是基于意识和意志的统一的理性和实践的同一体。

精神的肯定性本质是“自由”,精神的否定性本质是“解放”。

自由既能使人从客观自然或人的自然质朴性下解放出来,又能使人从主观自然,即人的个别性的自然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人达到“自由的意识”、“自由的观念”以及二者结合的“自由的精神”。

精神既扬弃自然的质朴性,又扬弃观念的主观性。

精神既是对自己的自然本性的否定,由此获得了主体性自由;也是对个体有限性的否定,由此获得了实体性自由。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精神的实体是自由,就是说,对于他物的不依赖性、自己与自己本身相联系。”

精神的辩证本质是否定性本质,即在对自然的外在性与个体的有限性的否定中肯定自己。

国家的内涵。

对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们并不陌生,扬弃个体的抽象性和个人主义的不合理性的途径就是由个体走向集体。

集体本质上是对个体性的扬弃,它一方面使个体目的成为组织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组织目的成为个体目的。

对一个有效的集体来说,共同目的不仅客观上存在,而且被主观地认同并成为共同行动的动力基础。

“集体灵魂”或“团队精神”是集体内在的和共同的精神气质。

集体要真正具有现实性与合理性,它应当和必须把这些条件统摄起来,而具备这些规定性和品质的概念就是“实体”。

“实体”是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实体”与“集体”虽然有联系,但更有区别。

“实体”与“集体”相比不仅更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而且更具有精神性,当“集体”被赋予健全而现实的精神时,“集体”就上升为“实体”。

黑格尔说:“实体,一面作为普遍的本质和目的,一面作为个别化了的现实,自己与自己对立起来了;其无限的中项,乃是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自在地本是它自己与实体的统一体,而现在则自为地成为其统一体。”

这段话包含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实体是共体,是公共本质或普遍本质;其次,实体的对立物是自我,实体的本质规定既不是自我,也不是普遍,而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再次,实体达到“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最重要的品质和条件是“精神”,只有透过“精神”,实体才能形成,亦即实体本质上是精神性的,它透过精神建构并且只有借助精神才能完成。

而国家就是最大和最高的实体,通过合理的政治组织形式,国家既是一个个体的认知、意志、情感的选择,又是全部个体的选择,亦即国家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国家是通过个体和全体的精神来建构的,这种精神的现实化就成了国家这种实体,这样的国家就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国家的凝聚力就是民族精神。

没有精神的国家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异己的统治机器,精神性是判定国家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最重要的标准。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心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

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

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

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文档为doc格式。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二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逼上梁山”的。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为了反抗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据此,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前委按照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前委按照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三

1920xx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

口号。

和政纲。

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

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0xx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0xx年8月底,南昌起义部队在朱德、贺龙等指挥下,经过彻夜强攻,一举占领了瑞金,取得了南昌起义后第一次攻城战役的胜利。瑞金,这座赣南山区小城,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震惊了蒋介石、汪精卫。他们立即从江苏、安徽、湖北调集数十万大军向南昌反扑。鉴于敌我实力悬殊,从8月3日起,起义军开始撤出南昌,向南挺进。但是,起义军撤出南昌后的20多天,一路居然没有遇到任何阻拦,顺利通过临川、宜黄、广昌、宁都等地。

南昌起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召开紧急会议,时任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中共地下党员叶剑英利用反动阵营的内部矛盾,建议张发奎不要追击起义部队,让他们南下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火并。此计正中张发奎下怀。于是,起义部队在撤离南昌后没有遭到追击,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一路平安地来到瑞金城下。

建军节是为了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和艰辛历程,激发将士们扞卫国家的斗志,节期在每年的8月1日,通常这天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建军节的习俗一般是机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形式各样的拥军活动。每年建军节,部队都组织盛大的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

各级政府,也组织隆重的军民联欢晚会或座诫会,邀请老红军、军队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及烈军属代表参加。同时,还要组织拥军优属活动,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检查优抚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历来把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作为纪念建军节的“保留节日”。

中学团组织可以在建军节前后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通过“军营一日”体验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带领中学生为军烈属上门服务,感受军人和军人家庭为祖国和人民安宁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培养中学生的国防意识和长大保卫祖国的公民责任感。

首个节日的庆祝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傍晚,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入口处,边舞边唱。庆祝活动分阅兵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阅兵式在十七点到十九点半进行完。

十七时,阅兵式开始,军乐奏起,礼炮齐鸣,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第二项是宣誓。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块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

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革军委领导分别给各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着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中央政府和各党、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红军第二团第五团第三十七团第四十团等方队在一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坚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尘土,踹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把“81”两个大字嵌入史册。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色,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0xx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规格(按照总参1951年1月颁布的条令执行):军旗可以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授旗时可以举行仪式。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尊严。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四

节日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近年来,我们的节日渐渐淡化了其本来的文化意义,大多只剩下“吃”了。

不过,这还得感谢我们永远健旺的口腹之欲,因为如果没有“吃”,我们可能找不到那仅存的一点线索,来寻觅一息尚存的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就连国庆节,也慢慢沦为商业的黄金周。

我认为,节日精神意义的去魅,缘于我们对节日、精神、国家的内涵认识不足。

明确了节日、精神、国家的内涵,以国庆节为代表的节日的精神意义才能继承发扬。

节日的内涵:

节日的基本内涵是时间性。

“节日”的“节”是时间的关节,也就是说,这个时间不是一般的时间,而是一个特别的时间。

作为特别的时间,是与日常的时间相区分才能称之为特别。

而区分就是中断,即在那个时间发生了特别的事情,从而使那个时间变得特别,以至只有中断日常的时间才能凸显那个特别的时间。

节日由于这个特别的时间发生的特别的事情而得以形成,但获得节日的那个特别的事情早已过去,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去重复或临摹它,但我们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言论或其他方式去庆祝它,并且年年如此,所谓节日就是庆祝之日。

因此,节日时间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同一性。

此外,我们庆祝历史发生的事情今天已不可能再真实地发生了,所以,庆祝的根本特征是非时间化,庆祝时忘记了时间,并陶醉于时间之中,在节日庆祝中,人的时间的当下性是没有时间,当然,这还只是节日的时间性中的现在维度。

节日的另一个维度是过去,对过去的记忆,过去的东西当前化。

由此导致庆祝非时间化,二者互为因果。

第三个维度是将来,即期待,期待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继承节日的精神遗产,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样,节日的将来意义就和精神产生了关联。

精神的内涵。

精神是人的认知、意志、情感合一的一种“现实化”的意识,之所以说它是一种“现实化”的意识,是因为在意志和情感的联合作用下精神必然会设计和创造出一个具体可感的理想蓝图或现实蓝图,而这些蓝图正是精神的“现实化”确证。

精神既包括意识、观念,或理智、思维、理性,又包括意志、冲动、行为。

所以,意识和意志、观念和行为不是精神的两个要素,而是精神的一体两面,是精神对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态度(理论理性态度和实践理性态度)。

在这个意义上,精神并不是理性和实践二元合成的所谓“实践理性”,它本身就是基于意识和意志的统一的理性和实践的同一体。

精神的肯定性本质是“自由”,精神的否定性本质是“解放”。

自由既能使人从客观自然或人的自然质朴性下解放出来,又能使人从主观自然,即人的个别性的自然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人达到“自由的意识”、“自由的观念”以及二者结合的“自由的精神”。

精神既扬弃自然的质朴性,又扬弃观念的主观性。

精神既是对自己的自然本性的否定,由此获得了主体性自由;也是对个体有限性的否定,由此获得了实体性自由。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精神的实体是自由,就是说,对于他物的不依赖性、自己与自己本身相联系。”

精神的辩证本质是否定性本质,即在对自然的外在性与个体的有限性的否定中肯定自己。

国家的内涵。

对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们并不陌生,扬弃个体的抽象性和个人主义的不合理性的途径就是由个体走向集体。

集体本质上是对个体性的扬弃,它一方面使个体目的成为组织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组织目的成为个体目的。

对一个有效的集体来说,共同目的不仅客观上存在,而且被主观地认同并成为共同行动的动力基础。

“集体灵魂”或“团队精神”是集体内在的和共同的精神气质。

集体要真正具有现实性与合理性,它应当和必须把这些条件统摄起来,而具备这些规定性和品质的概念就是“实体”。

“实体”是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实体”与“集体”虽然有联系,但更有区别。

“实体”与“集体”相比不仅更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而且更具有精神性,当“集体”被赋予健全而现实的精神时,“集体”就上升为“实体”。

黑格尔说:“实体,一面作为普遍的本质和目的,一面作为个别化了的现实,自己与自己对立起来了;其无限的中项,乃是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自在地本是它自己与实体的统一体,而现在则自为地成为其统一体。”

这段话包含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实体是共体,是公共本质或普遍本质;其次,实体的对立物是自我,实体的本质规定既不是自我,也不是普遍,而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再次,实体达到“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最重要的品质和条件是“精神”,只有透过“精神”,实体才能形成,亦即实体本质上是精神性的,它透过精神建构并且只有借助精神才能完成。

而国家就是最大和最高的实体,通过合理的政治组织形式,国家既是一个个体的认知、意志、情感的选择,又是全部个体的选择,亦即国家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国家是通过个体和全体的精神来建构的,这种精神的现实化就成了国家这种实体,这样的国家就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国家的凝聚力就是民族精神。

没有精神的国家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异己的统治机器,精神性是判定国家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最重要的标准。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心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

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

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

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五

建军节是为了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和艰辛历程,激发将士们扞卫国家的斗志,节期在每年的8月1日,通常这天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建军节的习俗一般是机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形式各样的拥军活动。每年建军节,部队都组织盛大的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

各级政府,也组织隆重的军民联欢晚会或座诫会,邀请老红军、军队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及烈军属代表参加。同时,还要组织拥军优属活动,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检查优抚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历来把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作为纪念建军节的“保留节日”。

中学团组织可以在建军节前后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通过“军营一日”体验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带领中学生为军烈属上门服务,感受军人和军人家庭为祖国和人民安宁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培养中学生的国防意识和长大保卫祖国的公民责任感。

首个节日的庆祝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傍晚,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入口处,边舞边唱。庆祝活动分阅兵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阅兵式在十七点到十九点半进行完。

十七时,阅兵式开始,军乐奏起,礼炮齐鸣,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第二项是宣誓。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块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

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革军委领导分别给各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着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中央政府和各党、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红军第二团第五团第三十七团第四十团等方队在一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坚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尘土,踹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把“81”两个大字嵌入史册。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六

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姿态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而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1、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为达到爱国的目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进而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同时,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不怕流血牺牲,为实现理想而苦苦追求,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姿态是辛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五四运动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反帝方面,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在反封建方面,运动表现了“内惩国贼”的坚强决心。斗争后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迫使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2)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走上了为民主、科学而斗争的道路。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另外,五四运动还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最终认识到:要想医治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唯一的药方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精神早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壮大而进入新的时代。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以此为动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破除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七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全面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和途径。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大的书籍。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返回目录。

时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8年2月以德文在伦敦发表,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宣言》不仅对西欧而且对世界,不仅对发表的那个时代而且对当今时代,都产生影响。《宣言》科学解答那个时代的基本问题。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之后,经历长时间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进入狂飙突进阶段;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基本实现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双重转型。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农业,工业社会真正来临。在社会结构上,与传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阶级和阶层日益没落,与机器大工业相联系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主要阶级。

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年版)》。

〈〈〈返回目录。

宣言结构。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言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分为1、反动的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返回目录。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八

经济: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治理制度,6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奉献无法估计。

社会:在社会领域,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步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保护王朝稳固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纯熟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九

1920xx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

口号。

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0xx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瑞金。

1920xx年8月底,南昌起义部队在朱德、贺龙等指挥下,经过彻夜强攻,一举占领了瑞金,取得了南昌起义后第一次攻城战役的胜利。瑞金,这座赣南山区小城,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叶剑英妙计“调虎”南下。

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震惊了蒋介石、汪精卫。他们立即从江苏、安徽、湖北调集数十万大军向南昌反扑。鉴于敌我实力悬殊,从8月3日起,起义军开始撤出南昌,向南挺进。但是,起义军撤出南昌后的20多天,一路居然没有遇到任何阻拦,顺利通过临川、宜黄、广昌、宁都等地。

南昌起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召开紧急会议,时任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中共地下党员叶剑英利用反动阵营的内部矛盾,建议张发奎不要追击起义部队,让他们南下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火并。此计正中张发奎下怀。于是,起义部队在撤离南昌后没有遭到追击,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一路平安地来到瑞金城下。

1920xx年8月25日下午,在朱德、贺龙等的指挥下,起义军在瑞金北部的壬田镇,展开了起义部队第一次攻城战。陈上海告诉记者,进攻瑞金的主力是贺龙率领的第一、二师,周逸群率领的第三师作预备队。经过彻夜激战,敌“讨共第八路军”右路总指挥钱大钧所部5个团被击溃,向会昌方向逃窜。26日上午,起义军占领瑞金城。这是南昌起义部队首次攻占城市。不过,这一胜利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起义部队第九军参谋处长冉国平、二十军一师三团团长余愿学光荣牺牲,官兵伤亡数百人。

1920xx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之后,已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毅然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不顾反动阵营的威逼利诱,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前后,他多次向20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周逸群表达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周逸群将这一要求转达给了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8月26日,起义军占领瑞金后,周恩来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一致通过了贺龙的入党申请。随后,在瑞金绵江中学,举行了贺龙、郭沫若和彭泽民三人的入党宣誓仪式。贺龙激动地表示:“党为了考验我,培养我,整整有三个年头,直到‘八一’起义后,党才批准我参加。由此可见,当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是很不容易的,是要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参加党之后更要经得起党的长期考验;绝不是一参加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就不再要党的考验了。今后,党叫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叛党!”历史证明,贺龙同志忠实地履行了这一诺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当年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

重视形式转为重视缔约人的'意志,从而使商品交换从繁琐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现代合同自由观念的历史渊源。

《周礼》对早期合同宋、元、明、清各代,法律对合同的规定也越来越系统。还有一种说法,现代的合同都写有一式两份,因为以前民间订制合同时就是一张纸,写好后从中间撕开,一人拿一半,有争执的时候在合起来,所以就有了合同和一式两份的说法。最早的时候,合同被称作“书契”。《周易》记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书”是文字,“契”是将文字刻在木板上。这种木板一分为二,称为左契和右契,以此作为凭证。“书契”就是契约。周代的合同还有种种称谓:“质剂”,长的书契称“质”,购买牛马时所用,短的书契称“剂”,购买兵器以及珍异之物时所用;“傅别”,“傅”指用文字来形成约束力,“别”是分为两半,每人各持一半;“分支”,将书契分为二支。“判”就是将分为两半的书契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够看清楚契约的本来面目。现在代词汇中的判案、审判、判断、批判等等都是由此而来。“合同”即合为同一件书契,这是“合同”一词的本义。今天签订的各种合同都是在纸张上,在古代却是实物。由此看来,古今意义上的合同已不可同日而语。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一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扩展资料:

遵义会议[1-4]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5]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6]。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背景。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二

1、您是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给我生命,把我哺育,教我做人,护我成长。您的爱,伴我一生。母亲节,真心祝愿亲爱的妈妈永葆青春,健康长寿,幸福无忧。

2、母爱如天空般蔚蓝,给了你我翱翔的空间;母爱如太阳般温暖,给了你我人生的灿烂;母爱如海洋般深湛,给了你我停泊的港湾。衷心祝我们的母亲节日快乐。

3、表表我的孝心,弥补您多年的劳心,让您永远开心;敞开我的真心,去除您无名的担心,让您永远放心。妈妈,您多年的付出只为我健康的长大,母亲节到了,谢谢您所做的一切。

4、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5、妈妈,虽然我老跟您发脾气,但我真的爱您!

6、母亲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祝亲爱的妈妈健康快乐、

7、妈妈我感谢你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永远爱您!

8、妈妈:这十几年来您辛苦了!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祝您健康长寿!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9、捋开额前的细发,便可以惊见星星点点银丝,孩子,是我的青春转嫁到了你的身上么?

10、辛劳一辈子的您虽已银发如雪,可您在我心目中仍是那么的青春靓丽!妈,祝您永远年轻快乐!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三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四

建军节不是法定节假日,是属于部分放假的节日,所以建军节对于我们公民来说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并不会放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什么,欢迎借鉴参考。

1920xx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0xx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于8月1日即南昌起义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的前身。从此,8月1日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同年的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并且当日傍晚在瑞金城南竹马岗举行。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

建军节是为了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和艰辛历程,激发将士们扞卫国家的斗志,节期在每年的8月1日,通常这天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建军节的习俗一般是机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形式各样的拥军活动。每年建军节,部队都组织盛大的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各级政府,也组织隆重的军民联欢晚会或座诫会,邀请老红军、军队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及烈军属代表参加。同时,还要组织拥军优属活动,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检查优抚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历来把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作为纪念建军节的“保留节日”。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五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每年的八月一日举行,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建军节放假几天,欢迎借鉴参考。

八一建军节属于我国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现役军人8月1日可以放假半天,其余的公民不休息。

建军节属于部分放假的节日,所以建军节对于我们公民来说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并不会放假。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六

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夏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涿鹿战争后,黄帝则乘战胜之余威,继续对四方大事征讨。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华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华夏族,就是被华夏族同化。在华夏族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今天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

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七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和意义(热门18篇)篇十八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19—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1976年)曾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稼祥(19—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

刘伯承(1892年—1986年)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李富春(1900—1975年)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林彪(1907年—1971年)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18—1992年)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1898年—1974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1907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李卓然(1899年—1989年)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

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当时应无常委之说),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相关范文推荐

    2024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记录(专业13篇)

    范本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和目标来确定,最好选择与自己写作类型相类似或主题相关的范本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三顾茅庐读后感报告大全(20篇)

    写读后感是加深自己对书籍理解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锻炼。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读后感摘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学历史心得体会的重要性(优秀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所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经验和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总结委员(实用16篇)

    在每个月结束之际,写一份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并制定下个月的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员工的月工作总结,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写一篇

    2024年大精神心得体会展示(通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写心得体会,我更加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找到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

    幼儿园教师心得感悟范文(13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学习、写作或者研究中,作为参考或者样本的一种文本材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希望这些范文范本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教育行业的工作总结和计划(模板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工作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

    党支部会议记录参考(精选20篇)

    通过总结范文范本的共同特点和写作思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写作规律和技巧,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汇总14篇)

    范文范本是对不同题材和类型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分类,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中医药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和经验的记录和整理,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