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思想的飞翔,是灵魂的呼唤,是对真理的追求。在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欣赏其中的亮点,还要思考其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一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三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四
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凯旋!”
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五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六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七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八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九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十一。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
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3、800字左右。
十二。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总结:。
对于寓言故事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往往用到提炼本质和道理升华两种方法。提炼本质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例如第十二则材料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禁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道理升华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二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三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四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五
教学目的(目标):
1、训练学生读懂材料,即:能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了解材料的中心或寓意。
2、训练学生找到材料与社会人生的类比点展开联想,确定作文的立意角度。
3、训练学生评述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写好开头段。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找到材料与社会人生的类比点展开联想,确定作文的立意角度。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能围绕自己的立意角度评述材料,清楚明白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六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题目:
离题:1、钓鱼2、阳光。
偏题:3、小议代价。
切题:4、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写作提纲。
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1、用一组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式的阐述什么是诱惑,引出论点:我们要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2、引用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名言、英雄等正面论述论点;用一些反面事例反面论述论点。
3、用一组排比再次强调要拥有毅力,要拒绝诱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痛苦”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在高考中,“关系型”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为此,可以从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等方面去思考。局部也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丽所迷惑”、“拒绝诱惑”,前者从大处可以想到唐玄宗满足于“开元盛世”而迷恋杨玉环,还可想到清朝沉醉于大国等都招致失败的例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孩子第一次看到大山,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高峻!我懂得了高峻!”大山笑了:“你只看到了高峻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懂得高峻!”
孩子第一次来到海边,面对大海,他激动万分:“我看到了浩瀚!我知道什么叫浩瀚了!”大海笑了:“你只看到了浩瀚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理解浩瀚!”
孩子第一次来到草原,他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兴奋极了:“我看到了辽阔!什么叫辽阔?这下我全懂了!”草原笑了:“你只看到了辽阔的一部分,什么叫辽阔,你还没有全懂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无限,求知不止,探索不停,本题的命意在此。对于正在求知中的学生而言,懂得如何求知,知识的海洋有多深;如何探索,探索的道路有多广阔,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命题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时有体现,符合高考命题规律。
【命题指导】这则寓言从整体上说,谈的是“大自然奥妙无穷,我们对它的认识永无止境”。由此整体可立意为认知、成长、求索,永无止境;从局部看,既可立意为我们要努力探索事物本质,也可立意为为人要有虚怀若谷之心,切不可高傲、一知半解。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一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一个智者说:“你太谦虚了。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光耀万代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价值观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核心内容。本题的命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价值在精神层面的意义,有一定的深度。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
这则寓言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根据这句话可立意:
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恒的;伟大与平凡;人生追求:永恒。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
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倒在地板上,碎了。水流了一地。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与这个世界,这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考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让自己的人生不断走向成功。本题的这一命意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这则寓言比较简单,审题时注意“水”的态度和结果。材料的核心思想是:“那些自以为是,一心想高高在上的人,最终只会跌个大跟头,到头来悔之晚矣!”由此可立意为:高与低;站得高未必看得远;态度与成败;狂妄与冷静;位置,等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送葬,经过他的好友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讲了如下的故事:有个楚国郢地人,鼻尖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便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灰削去。石便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向下削掉了白灰。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召来说:“给我试试。”石说:“我以前倒是能削,不过我的搭档早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同我配合了。”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对手,没法同人辩难与讨论问题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可以从多方面去立意,如:从匠石“运斤成风”,用斧子把鼻尖上的灰削去的角度来思考,可以确定“获得成功,需要熟练的技艺”的立意;从匠石不答应宋元君以及庄子说的几句话来思考,可以确定“没有恰当的对手,难以成就一番伟业”“默契的合作,方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主客观相统一,才能创造美”等立意。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本题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命题指导】这则材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落叶的旅程给我们凸现了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落叶意象。飘零的落叶可以飘零出失意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哀叹,飘零出夹缝中生存的人的无奈和辛酸,飘零出随遇而安者维护面子的“精神胜利法”,飘零出某些甘愿做奴隶者的媚骨丑态。
飞舞的落叶在跌落的欢歌中,舞起弱小卑微者探寻生存空间的勇气,舞起芸芸众生俯仰一世的交际艺术,舞起人们身处劣境的乐观豁达,舞起生命回归时的最后辉煌;可悲可怜的落叶映衬出的更是不屈于压力的抗争者,不人云亦云的清醒者,不同流俗的革新者等的不凡;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并乐观地生存。
8、20xx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作文题: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
材料: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命题指导】从修船工的职业精神以及“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角度来写,最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修船工的身上,此外,关注细节,突出细节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好这篇文章。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道德);。
材料内容(关键词):船主,修船工,“顺手”,补船,道谢,大红包,报酬,小事,拯救生命。
材料特点: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补船工因为做了一件“顺手”的小事而拯救了人的生命,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应得的回报。在现今这种社会背景下出这样的作文,也是情理之中的。
分析本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无论是哪个立意,都必须做到言之成理。
第一,可以从“关键语句”入手,抓住文中两次提到的“顺手”一词,看似不经意的“顺手”之小为,却关乎性命之忧。因此,顺手之为可成大善,举手之劳可铸大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举手之劳,我们就会补好很多生命的漏洞,成就生活的和谐和生命的顺畅。
第二,还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莫要舍不得付出些举手之劳。生活中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允许的范围内不求回报地给人以关爱和帮助,收获将会是长远且喜人的!与人尊重,于己尊重;与人方便,于己方便;与人关爱,于己关爱;与人宽松,于己宽松;与人愉悦,于己愉悦。反之亦然;所谓:善食善果,恶食恶果。世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彼此照应”、“双向回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我们还可以看到,修船工不仅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且还做好了“分外”之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都能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基础上,再“顺便”关心关注一下“分外”之事,那么,我们就会把好多的事情都能做好。做事,无关乎分内分外;做人,才能无关乎利己利他。
第四,修船工的“顺手”之为,已化为一种职业的“习惯”,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良善的心念,——心存善念,必有良善之为;心存恶念,必有凶暴之行。道德的行为源于道德的意识,行关乎心源乎心。让我们时刻激发起我们的善念的火花,时刻去泯灭心中不良之意,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c、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d、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e、莫以善小而不为;。
f、小漏洞或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危及整体发展等等。
(2)船主的角度:懂得感恩,做好事者以应有回报,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3)船有象征意义:船、漏洞、出海平安归来共同构成十分积极的象征意义。
9、20xx年高考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指导】所给材料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于现实中富有寓意。而且材料末“妈妈”的一番话更是为材料的解读指明了方向。“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在“妈妈”的这句话语中已经暗示是过多的顾虑,过重的包袱,过繁的牵挂,使我们不能专注不能全心投入,进而影响了我们自身能力的发挥,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能否挖掘更深的内涵,选择更好的形式,运用更巧的材料则决定着文章分数的高低。
10、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材料: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给材料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样式。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等等。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
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二、片段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命题理由】(同题1)【命题指导】。
一句诗就是一个写作思路,一句诗就是一个联想对象。第句,侧重的是对人生之路的探索,表达的是一种执著与追求。第句,侧重的是对前途的自信与开朗,体现的是坦然面对前路的精神。第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仅仅是指现实的路,更具有广泛性,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住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xx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xx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论语》中凝结了孔子思想精华的这五个句子为写作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思考,既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五个句子的语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最重要。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五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20xx年高考(微博),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9道,新材料作文5道。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就形式而言,正在走向三足鼎立。新材料作文应该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以重视。
《两份名单》,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于后天的发展;一次考试定终身,弊端多多,应该改革;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识别人材的机制;仅凭一次笔试或一次面试给人下断语,是以偏概全,等等。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此,才会激情澎湃,才会更有说服力。
5.阅读下面关于“清醒”的警句,根据要求作文。(1)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和清醒的关系一样。(德-歌德)。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4)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5)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亚里士多德)。
这些。
名言警句。
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清醒”的。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他的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纷繁的生活和自我的言行都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说,这是一道展现自我追求、凸现进取精神的作文题。
6、20xx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因为材料简单,内容明确,作文体裁明确,所以江西的作文题写作关键是写出明确的议论文观点。依据材料的引导,可以写出下列观点:
(1)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
(2)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
说透了,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议论类。
1.请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续写文章。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给出文章的第一句话,然后续写文章,这样的命题会在高考出现吗?实际上,这种题目已经在中考中得到验证了。这种题目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抄袭、宿构;二是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能力;三是可以考查考生迅速审题立意的能力。有这三条,足以让命题人眼前一亮了。所以,在未来的高考中,这种题目完全有可能出现。
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关键词,我们需要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比如给出的题目,他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什么东西看起来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这样就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
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当春暖花开、春风和煦的时候你有好的心情出去游玩。在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涌动,时光的轮回。这些永恒存在的东西,往往都必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根据下面的要求,开拓你的思路,驰骋你的想像,展示你的才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求永恒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瞬间即逝,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所谓的永恒也只是瞬间,这种思辩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能够让考生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审题立意。“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据此,就可以想出这样的立意:大浪淘沙与小河的细流;闪烁的真金与沉默的碎石;永恒与瞬间,等等;根据“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绝对的永恒;脆弱的瞬间;用永恒和瞬间量化感情,等等。
四、时政新闻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4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明,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其性命,12次向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刘明明最终命丧狂风暴雪之中。此事前不久经媒体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
12次下跪又能如何?居民拒绝,警车绕道,“120”更是见死不救。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寒冷彻骨,而如此的世情冷漠,则凉透人心。当刘明明的同伴一次次双膝下跪又一次次从雪中失望爬起时,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
“道德与荣辱”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国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成长期的它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素质水平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题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事件本身对考生的思想情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材料最后提到“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是写作的主要方向。应围绕“道德”从个人、民族、国家的不同角度探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xx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真假风波迅速成了娱乐直闻。真老虎还是假老虎?真照片还是假照片?周正龙、中科院专家“拿脑袋”赌照片真假,网友“手把手教你拍摄华南虎”,老鼠年画开始热销涨价;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全都卷了进来,形形色色的人“娱乐其中”
“虎照”是当前社会新闻中的热门主题词,从“虎照”这个词语出发,辐射出了无穷多条线,与周正龙、网友、中科院专家、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等另外一些点相连,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绝好的话题。如代表下层民生的周振龙背后的故事,中科院专家和周振龙的“人头担保”凸显出中国科技发展的尴尬问题,地方政府如果在此过程中付出诚信代价,对民众造成恶劣示范,其消极影响远大于生态宣传的正面意义。此外,外国杂志也卷了进来,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相信在具体严谨的求证面前,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
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应当说北京的这道题很好写,如歌颂和赞扬平凡中的伟大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等精神。
4、20xx年重庆高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9。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俗话说,赠人玖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生活小事件蕴含了社会大道理,值得写。
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读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审读材料,可以多方切入。因为材料是多义的,这就为考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提供了方便。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工人被救,是因为那个门卫,门卫之所以会去寻找他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抓住了这个条理,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
1.回报的角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个工人简单的问候,也许是出于习惯,但不管怎样,就是这简单的问好救了他的命。
2.习惯的角度。门卫习惯了那位工人每天的问好,而突然有一天没有了这种问候,不习惯了,就有寻找那位工人的结果。好习惯让人受益,自然,辩证地说,坏习惯也让人受伤。
5、浙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女儿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但在刘继荣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父亲说,老师曾讲过一句。
格言。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请以“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考生。
从审题角度看,比前几年的作文题都容易,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刘继荣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多考生都熟悉,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五、诗歌类。
1.阅读约翰?唐恩的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这首名诗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篇引用过。你读后有什么感悟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给一首诗歌或一句诗,要求读后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20xx年高考山东卷给了当代诗人雷抒雁的诗,20xx年高考北京卷给了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反响都不错。“诗无达诂。”诗歌的这个特点,为现在讲的“自主确定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命题人给予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信未来的高考仍会有部分省市给诗歌作为作文材料。
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知道谈作为保持整体的重要性,谈人要有同情心,谈人性的弱点,都可以。
2.阅读《笑声》为题的诗歌,按要求作文。笑声。
以诗歌为素材命制高考作文题出现在20xx年山东卷。笔者认为,这种选材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审题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给考生很大的思考的空间,符厶在限制中发展自己”的理念。
根据诗歌本身所蕴涵的深意来构思。诗以赞美笑声作结,暗示作者所说的笑声都是催人奋进、令人难忘的美好的笑声。这些笑声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让我们终生受益。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七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八
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要忘了填写文章题目这一关键步骤。文题选择好了,在起点上你就高人一筹。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二.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1、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立意指导]。
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那么补充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哪些呢?关键点就在于一个“也”字。“也”字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也就是说前面所要补充的材料与“美丽”之间不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补充题目中除了那些公认的美丽的事物美丽的精神之外,需要我们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比如:人们往往对失败、分手、放弃、遗憾、等没有好感,甚至讨厌,由此我们也可逆向立意为“失败也美丽”“分手也美丽”“遗憾也美丽”……其次,需要明确的是“美丽”是本题的题眼,也是文眼。需要深入理解“美丽”—词,那是一种内涵:坚强、胆识、恒心、宽容、大气、尊重等,并非单纯的表象的“美丽”。
补充题目后,接下来就需要认真构思,建议考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宽想。面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并将与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大致罗列下来,从而找到源头活水。
(2)精思。面对罗列的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3)实写。写“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补充的关键词选择相应的论据进行写作。也可以写成抒情。
散文。
采用排比段落横向选材进行抒情或从历史长河中起步进行纵向构思气势磅礴的抒发情感。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把自己亲历之事或耳闻目睹之事用细致的笔墨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分析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审题误区]。
1、“-----也美丽”为题作文。
上文说过,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有的学生不去理解“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命题:“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这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同时这种反弹式的命题,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另外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写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自卑也美丽”“醉酒也美丽”……这样的命题也属于错误命题。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也要成曲调,切不可“乱弹”一气。
[拟题示例]。
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平凡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简单也美丽……。
2、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你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立意指导]。
看到这一题目,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等词语,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另外,要明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指简单的味觉,而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突出“滋味”这个中心。
[拟题示例]。
近视的滋味、得奖的滋味、挨批的滋味、被人误解的滋味、作弊的滋味……。
3、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为题作文。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半命题作文,有了提示语既可能开拓思路,也可圈囿思维。如果没有任何提示或可供选择的项,反而更加自由。
“那一次”既有指向的限定,次数的限定,甚至还有环境氛围的限定。“读懂了”最有可能就是书,还可能有人、生活什么的。“书”的范围很广,教科书、各类名著,但是“想说读懂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书”看来最直接,但恰是最不好写的。而且,写“书”很容易忽略题目的前半截“那一次”。再说,写“书”很难在立意上出新。所以“书”不宜写。
“书”不宜写了,那么还能读懂什么?像“书”一样的事物,需人用心品读的东西。如有一首老歌叫《懂你》,那么不《读你》(也是一首老歌)怎么《懂你》呢?所以读懂的应该是“人”。
确定了写作对象,再来构建氛围,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判断、评价等。文体的选择以记叙为主,辅以其他手段。
4、请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我眼中的”确定了视角,必须是来自“我”的判断与认识,感受与体会。要填的是对象,可以是人:自己、父母、老师、朋友、伟人、明星等;可以是物:鲸鱼、沙漠、香格里拉、世界杯等;可以是事:齐达内“顶”人、丛飞之死、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选材的新颖、有趣是成功的第一步。
[误区警示]。
忽略了“我”的存在。
5、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如静立在门前,望着淅沥的小雨,想起雨的滋润,万物生长,生活中的烦恼……请以“_____的随想”为题(可补充草、烟、月等词)写一篇作文。
[思路指导]。
思路一:紧扣“随想”二字,毫无疑问,选择散文文体最为合适。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花草树木、风雷雨电、鸟兽虫鱼、笔墨纸砚、锅碗瓢盆,无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写这类文章,首先要对横线上所选的事物给予描叙,这描叙要尽量做到细致形象、生动传神,同时还必须将自己融入事物中去思考,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才具备感人的魅力,也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反之就好比眼睛缺少眼珠一样,没有神韵。切记,“随想”的事物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因为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给人以新意。
思路二:这个题目,同样能写成议论文,如当你看到乱扔纸屑的现象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联想到社会上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然后进行分析、挖掘,阐明其危害,得出自己的观点。切记不能空发议论,不然读者不会心悦诚服。总之,求真、求新、求美,方能显出较高的思想性,展现较高的文学性,这就是我们作文应追求的目标。
6、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纪念5·12大地震……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分析]。
“我关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因此,它有话题作文一样的自由。
本命题中,关键词是“关注”,“关注”意味着“关心重视”,这要求你对写作对象了解并有一定的思考,否则难以写出较好的文章。不管你使用什么文体,都要先选择、确定关注的对象,然后再写作文。文章中要反映关注这个对象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何关注,才能将你想说的话表达清楚。
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还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关注”可以是对美好的人、事的关心。“关注”也可以是对消极、丑恶的现象的重视。长在江边的“你”,对汉江很关注,你发现汉江变得浑浊了。你呼吁人们要保护汉江。
总之,考题范围宽泛,选材自由,题材不以大小正反论优劣,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定的思考,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2)补全作文题目.
[思路指导]。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写作的主体是我们,对青少年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青少年群体意识、分析综合能力、把握形象特征能力,都是一个极好的引导。审题没有障碍,考生可以写欢乐、喜悦,也可以写尊严、责任;可以写拼搏、奋斗,也可以写谦让、遗憾;可以让考生更有创造性地描写“我们”的世界,表现“我们”的世界。写出考生在交往、合作和发展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写《我们的名字叫子女》,可以用饱含真情的语言,诉说着同学、自己以及“我们”这一群人对父母的理解和热爱;写《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以翔实的内容写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学、我们在世界上日趋发展的辉煌等,字里行间流淌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真是人人有话说,人人能写好的题目,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我们”这个群体名字的代词所包含的特征特点、特定的事件和场合了。
8、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9、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
相关展示。
【引言】。
从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考虑,从培养学生全面的作文素养和作文能力考虑,各级各类考试中,作文的考查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对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主流形式之外的作文应该作一些补偿性的训练。半命题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填出。要填出省去的部分,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补填写文章的选材,如,“我为________塑像”;二是补填出文章的立意,如“________,我所追求的品质”。从本质上讲,半命题作文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因而属于半封闭半开放性的题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
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
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3.这一事物承载。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九
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要忘了填写文章题目这一关键步骤。文题选择好了,在起点上你就高人一筹。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二.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1、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立意指导]。
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那么补充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哪些呢?关键点就在于一个“也”字。“也”字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也就是说前面所要补充的材料与“美丽”之间不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补充题目中除了那些公认的美丽的事物美丽的精神之外,需要我们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比如:人们往往对失败、分手、放弃、遗憾、等没有好感,甚至讨厌,由此我们也可逆向立意为“失败也美丽”“分手也美丽”“遗憾也美丽”……其次,需要明确的是“美丽”是本题的题眼,也是文眼。需要深入理解“美丽”—词,那是一种内涵:坚强、胆识、恒心、宽容、大气、尊重等,并非单纯的表象的“美丽”。
补充题目后,接下来就需要认真构思,建议考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宽想。面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并将与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大致罗列下来,从而找到源头活水。
(2)精思。面对罗列的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3)实写。写“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补充的关键词选择相应的论据进行写作。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采用排比段落横向选材进行抒情或从历史长河中起步进行纵向构思,气势磅礴的抒发情感。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把自己亲历之事或耳闻目睹之事用细致的笔墨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分析,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审题误区]。
1、“-----也美丽”为题作文。
上文说过,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有的学生不去理解“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命题:“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这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同时这种反弹式的命题,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另外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写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自卑也美丽”“醉酒也美丽”……这样的命题也属于错误命题。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也要成曲调,切不可“乱弹”一气。
[拟题示例]。
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平凡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简单也美丽……。
2、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你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立意指导]。
看到这一题目,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等词语,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另外,要明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指简单的味觉,而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突出“滋味”这个中心。
[拟题示例]。
近视的滋味、得奖的滋味、挨批的.滋味、被人误解的滋味、作弊的滋味……。
3、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为题作文。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半命题作文,有了提示语既可能开拓思路,也可圈囿思维。如果没有任何提示或可供选择的项,反而更加自由。
“那一次”既有指向的限定,次数的限定,甚至还有环境氛围的限定。“读懂了”最有可能就是书,还可能有人、生活什么的。“书”的范围很广,教科书、各类名著,但是“想说读懂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书”看来最直接,但恰是最不好写的。而且,写“书”很容易忽略题目的前半截“那一次”。再说,写“书”很难在立意上出新。所以“书”不宜写。
“书”不宜写了,那么还能读懂什么?像“书”一样的事物,需人用心品读的东西。如有一首老歌叫《懂你》,那么不《读你》(也是一首老歌)怎么《懂你》呢?所以读懂的应该是“人”。
确定了写作对象,再来构建氛围,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判断、评价等。文体的选择以记叙为主,辅以其他手段。
4、请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我眼中的”确定了视角,必须是来自“我”的判断与认识,感受与体会。要填的是对象,可以是人:自己、父母、老师、朋友、伟人、明星等;可以是物:鲸鱼、沙漠、香格里拉、世界杯等;可以是事:齐达内“顶”人、丛飞之死、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选材的新颖、有趣是成功的第一步。
[误区警示]。
忽略了“我”的存在。
5、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如静立在门前,望着淅沥的小雨,想起雨的滋润,万物生长,生活中的烦恼……请以“_____的随想”为题(可补充草、烟、月等词)写一篇作文。
[思路指导]。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典范的新材料作文。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典型素材】。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4)如果乌鸦不叼来石头,那么他永远也喝不到水。——中国谚语。
(5)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较凶猛,不知躲避危险,一旦遇上天敌拼死作战,毫不退让,结果往往成为猎物的美餐;一种较温和,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睬,一味装死,最终得以存活。经过千百年演变,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为了濒危动物;而较弱的蓝甲蟹,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6)施瓦辛格自幼梦想当一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但出身贫穷的他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从那时起并没有钻心于政治研究,而是苦练一身健美的肌肉。随后进军好莱坞影视圈,这之后还娶了一位富豪家的千金。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集聚足够的人气与金钱。此时的他已凭借财富朝着成功迈进。最终施瓦辛格成功登上好莱坞首席卖座巨星的地位,甚至有社会评论家说施瓦辛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强者和力量的化身,是美国人的精神偶像。
(7)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克里斯朵夫·李维,在遭遇一场飞来横祸后成了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瘫患者。但是,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执导的电影荣获了金球奖;他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第一部书就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他还四处奔走,成了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正是在走直线的路上遇到了无法避免、不可控制的困境,于是绕道而行,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8)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但在研究与教学中他发现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能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并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赋,阿西莫夫毅然决定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实,专门从事写作,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条能往成功的道路,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选择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范文1:避让中的前进。
周国平说:“若把人生比作一条逆旅,因了种种限制我们在某点停了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诚然,行走在途中的我们总会与各种难忍的境况不期而遇,沉勇的人誓要扫平它,然却在不经意间被长久滞留住了,而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作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
人生之路多艰,我们势必无法跨越生命中的每一道横沟,因此,当在生活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时,当遇到“恶狗”相向时,人不妨让思维转个弯,绕道而行,这恰是一种变通的智慧。乔布斯曾经被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奇耻大辱,必须坚决抗争一番,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选择再次创业。谈及此事,他说:“这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它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在于他有从容摔倒的勇气,更能在爬起后迅速作出避让与调整。甩掉多余的束缚,在避让与改变中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过程即自我实现的过程。
铸钢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冷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绝处时狂热地发奋一击,而在于冷静地凝结,适时地避让,寻求最佳出路。曾有一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无氧登山运动员,在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渐感体力不支,于是他停了下来,与队友打过招呼后,悠然下山,有人为他惋惜,他却冷静地说:“不,我最清楚,这就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很多时候,把人困在绝地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不甘心就此失败,头破血流也要闯出一条路来,却不知静下心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处境:我真的非做不可吗?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画地为牢,困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总有人以为避让是放弃,是弱者的行为,然而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懂得退让的人要比在障碍面前苦苦坚持的人更加内心坚定,因为他们会谋求一切可能的出路,义无反顾地达到最终的目的地。懂得退让的人也一定比顽固不知变通的人聪明,因为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并不断对自身作出调整,所以他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
教师点评:文章首先引用周国平的话导出话题,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作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接下来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证,最后指出避让不是放弃,不是弱者的行为,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思路清晰,论据典型新颖,论证事理清楚透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给人深深的启示。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一
__年的这场风雪阻挡了多少回家的梦想,大人们在外工作了这么多年,年是回家的期盼,家是永远的梦想。当人们带着多年的期望,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可风雪阻挡了人们回家的道路。留在外地工作的人,有谁不想念家这个温馨的字眼。有谁不想念母亲包的那热气腾腾的饺子,年,也就只有短短的几天。或者有人说年这几天他能挣很多的钱,可为什么,人们能为了这几天赶回家里,因为,春节是中华人民以持续了五千年的历史,节日是生命的盛典。若人们把节日的时间拿来挣钱,那岂不是侮辱了“节”这个神圣的字。
回家过年,不管有没有钱,父母都会欣喜万千……。
过年了!!!过年了!!!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二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道题的任务驱动指令就在于材料列举的十二个关键词,选择三个呈现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考生要注意的是,关键词列举已尽,只能从中选择三个,考生绕过所列举的十二个关键词,都是跑题作文。
该作文解决的核心是:你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中国。注重思维的开放性,考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围绕关键词自说自话。作文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深刻理解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背后蕴含的本质和价值,使作文导向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
一带一路:价值取向可以是:大国的自信,大国的崛起,牵手世界的开放姿态,面向世界发声与规则重建等。
大熊猫:价值取向可以是:展现中国和平、团结、与世界同生共荣的姿态和胸怀(大熊猫经常作为使者)等。
广场舞:价值取向可以是:人们对健康、时尚的追求;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中华美食、长城、京剧:价值取向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等。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价值取向可以是:环境保护。
高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科技中国。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三
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考试内容。而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立意。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题目的要求,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审题立意,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也是考生们备战高考作文的必备技巧。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备战高考作文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审题要准确。高考作文的题目往往只有几个字,但蕴含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在审题时,要细心地品味每一个字眼,探求题目所隐含的意思和要求。例如,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成长”,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成长的经历和感悟,但我通过仔细分析题目,发现其中还包含着“社会责任”和“影响力”的意味。于是,我立即将自己的写作角度拓展到了成长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正能量的主张上。
其次,审题要深入。审题不仅是理解题目需要做什么,更是探求题目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富有内涵和独特见解的作文。在备考的时候,我经常通过思考题目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比如,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公平与正义”,我通过积极思考,明确了公平与正义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地审题,作文的内容很容易变得肤浅和平淡。
然后,立意要独特。审题立意不仅需要理解题目的要求,还要赋予自己的作文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这样才能使作文脱颖而出,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备考的过程中,我经常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分析题目,寻找到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有一次作文题目是“传统美德”,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从大义之下谈传统美德,我却选择了从微小的事情中挖掘传统美德。这样的立意让我从侧面介绍传统美德的力量和影响,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再者,立意要主题鲜明。审题立意之后,要明确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确保作文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作文的立意应该明确,不可背离主题。比如,作文题目是“青春”,在立意的时候,我决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强调青春是奋斗和追求的时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要确保每一句话都与主题相关,这样才能使作文的主题鲜明,思想清晰。
最后,立意要有深度。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该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内涵。立意要有深度,对于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例如,在备考的过程中,我遇到一道题目是“碎片化生活”,我通过与身边人交流和调研,发现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网络时代的影响。于是,在写作中,我就以碎片化生活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心理状态为主线,加以分析和论证。
通过审题立意的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审题立意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只有准确、深入、独特、主题鲜明、有深度地理解题意,才能写出富有思想、观点明确的优秀作文。在备考中,我们应该多加练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为高考作文的顺利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四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五
广义地讲,作文的“立意”也是在“审题”——作为考生,在“读”懂题目的过程中,思想的火花不断闪烁,数分钟内,文章的蓝图即闪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意不仅是在审题,更是高级阶段的审题。
立意要达到什么要求呢?
x年的高考语文“考纲”首次提出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的要求,对“发展等级”,提出了的四条要求(x年仅作了一点“微调”)。这四条要求中,就有两条与立意直接有关——第一条: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四条: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而第二条中的“意境深远”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立意提出的。如果用两个字把“考纲”对立意的要求概括起来,那就是“深”和“新”,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独树一帜”。
为此,考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凭自己固有的狭隘的经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惯性”是保守的,用以认识客观事物,轻则片面,重则出现很大偏差,甚至造成错误。思维定势的存在,对作文的审题是极其不利的。
打破思维定势,可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或通过专门的思维训练,从正面获得,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也可从反面的例子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不蹈他人之覆辙。这里举几个可吸取教训的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鲮鱼是一种凶悍的鱼,天生就喜欢吃鲦鱼。材料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养在一个水池里,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见到鲦鱼即飞快地游去,想吃到鲦鱼,但却一次次地撞在玻璃板上。过了几天,那些鲮鱼都已撞得“头破血流”,再也不向那边游了。这时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抽去,鲮鱼和鲦鱼都混游在一起,而鲦鱼即使在游到鲮鱼的眼边和嘴边,也不去尝试吃鲦鱼了。这是动物产生思维定势的典型例子——思维定势致使鲮鱼得了一种“恐鲦症”。
在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少的。某高校为关爱贫困生,在食堂专门开设了一个贫困生买饭的窗口,哪知事与愿违,光顾此窗口者寥寥。近日多家媒体又报道了某高校创办“爱心超市”之事:超市营业的盈利,用以资助贫困生,营业之外,还广泛收集各种捐赠的物品,陈列出来,等待贫困生来领取,结果,又遭冷遇。对贫困生的关爱和资助,无疑是大大的好事,但好事却不被别人买帐,这究竟怎么了?“凡贫困者,都乐于受助”——这种思维定势忽略了高校里的贫困生与社会上的一般贫困者相比更爱面子这一点差异。
二、发掘材料真金。
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含金量”都是很高的,所含的“金”,或是耐人寻味的寓意,或是深刻的哲理,或是现实生活之光艺术的折射。发掘材料真金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试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例1: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人员把青蛙放进沸水中,受到剧烈刺激的青蛙舍命一跳,蹦出沸水,挽救了自己;而当把青蛙放到凉水中再慢慢加热,青蛙会慢慢适应这样的水温,当它感觉温度越来越高想要逃离时,它的肌肉已经因不知不觉的温度升高而疲劳无力和损毁了,再也不能收缩肌肉奋力蹦出热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防微杜渐”。写作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2:美国有一家大型养鹿场,养了x多头鹿。长期以来,群鹿养尊处优,失去一定的抵抗力。有一次,该养鹿场突然发生疫情,鹿子接连死亡,x多头弱鹿死掉大半。一青年向场主提出一个“引狼入场”的建议,场主采用了他的建议以后,就把20头狼引入鹿场。狼入鹿场以后,弱鹿被食;强鹿奔跑逃命,增强了抵抗力,身体也慢慢强健,鹿场从此恢复了生机。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同样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与前一则相比,青蛙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而鹿子却有了一个凶悍的竞争对手——狼,理所当然,“竞争”就成了“关键词”。
例3:19x年,一批欧洲的传教士在大洋洲北端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在其不远处,有原始部落民族,他们还使用着磨制石斧。于是,传教士送给土著人大批短柄钢斧,旨在提高土著人的生产效率。结果却大出所料,那些钢斧只是增加了土著人的睡眠时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是,其一,观念的更新比工作手段的更新更重要;其二,提高人的素质才是当务之急。
例4: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他的事迹不胫而走,被人们誉为“人桥”。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背孩子渡水,而是到处奔波,还掏出自己的工资……不久,小溪上架起一座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材料蕴含的真金发掘不出,或发掘出来的部分成色不足,立意的“深”和“新”则无从谈起。
三、巧妙选择角度。
角度是人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现实生活中,高明的摄影师都会巧妙选择角度来拍摄出人们喜爱的照片来。我们所观赏到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艺术类的节目,每一幅图象,都是导演在比较了同一瞬间拍摄的角度不同的若干幅图象后优选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写话题作文,选好角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角度会使人耳目一新,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一般说来,有这样一些角度:正面,侧面,反面,多侧面,全景式,探究式,等等。
正面的角度,是从正面直接接触问题,或叙述,或议论,直抒胸臆,不作迂回。正面的角度似写起来难度小一些,但却容易使文章写得来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缺少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正面的角度要出好文,难度还要大些。当然,驾驭能力强的考生,也不妨选择这个角度。
侧面的角度,是选择一个小小的侧面切入,由于角度小,写作起来相对难度小一些,立意的“深”和“新”容易表现出来。x年高考,江苏的作文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既大又雅,写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某考生却能妙选角度,选择了两个历史名城——西安和南京,来进行“山与水的对话”,将泛指的“山”和“水”范围变小,将颇为抽象的“灵动”与“沉稳”变得具体而实在——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西安和南京何尝不能反映“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角度一选好,加上童话式的对话,这篇作文自然便身价倍增了。古今中外,以侧面的角度取胜的佳作极多,宋代的“深山藏古刹”的例子则是到了极至。侧面的角度好处多多,但“小小的角度”的选择却又是相当难的。不过,还是建议考生突破难点,尽可能选择侧面的角度。
反面的角度,即是通常所说的“反弹琵琶”。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就有考生“反弹”——力陈记忆移植后造成的人的堕性的增加,个性的缺失,知识产权的危机,伦理道德的混乱,等等。由于理由充足,文笔优美,而得到了高分。反弹琵琶容易标新立异,但掌握不好火候却又容易“弹”错。
多侧面的角度,即是选取几个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一些考生选择这样的角度写作——一般选取两个或三个不同的侧面。如x年重庆某考生的《菊花飘香的时节》,就选择了“菊之淡”、“菊之傲”和“菊之殇”等三个不同的侧面,立体而生动地诠释了“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的话题。这方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最为杰出的典范。
全景式的角度,即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写作。这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x年一位上海考生一篇《熔炉》,硬是把当年“杂”的话题写绝了。当时,我在读了《熔炉》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炉火纯青”,是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如用此成语评论一篇高考作文,似有不当,但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成语。一则中学生的考场作文写到这个程度——视野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思想之深邃,文笔之流畅——已几近完美;二则作者以“熔炉”为题,以“炼剑”作结点题,意在“锻造一把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剑’”,就更用得着这个成语了。著名学者邓拓倡导“要做杂家”,该考生应是学生中的“杂家”。但是,没有足够的底气,选择全景式的角度来写作,却又是极难的。
探究式的角度,即是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写作。如前面谈到的“高校助困”这个话题,就很值得探究。
角度的选择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因考生自身准备的写作材料而异。前面所举的许多例子,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列出好多角度供选择。
总之,考场上,考生应结合题目的实际,扬已之长,避已之短,磨砺思维之剑,亮出立意的奇招,打出自己独有的旗帜。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六
二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的家乡呈现出仙境般的新面貌。
我是通过时光机来到家乡的,眼前的家乡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去,矮小的建筑消失了,几百栋高层建筑映入眼帘。这座高楼是乘电梯上去的吗?不,在这个时代,电梯已经过时了。大楼旁边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泡泡梯,速度是普通电梯的两倍,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泡泡梯内的空气清新,可以缓解人们一整天的疲劳。
再看看公路。以前都是泥坑,风一吹就扬起一阵尘风。现在在高速公路上,每天都有几十辆保洁车出来轮流打扫。道路两旁种植着茂盛的树木。灰尘少,空气清新。人们再也不用戴口罩出门了。
以前大家都觉得有车出门方便,但是汽车尾气污染也是大家的烦恼。现在人们发明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车,可以充电五分钟,行程50公里。方便环保,成功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
看着高速公路上来往的电动车,感受着迎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自豪感油然而生,家乡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
高考命题审题立意(汇总17篇)篇十七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作文题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
擦亮你的窗子,你会发现更为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没有了过分的张扬,没有了过分的自信,我们可以微笑着看着周围的一切,不再轻易认识一样东西,包括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擦净了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变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变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1)人生也会面对许多障碍,刚开始我们眼前都是那么沉重而无奈,而等到我们鼓足勇气克服掉以后才发现它不过是蚂蚁面前的那道樟脑球防线而已;蚂蚁最终尚且敢于背水一战,人面对困难更应鼓足勇气,敢于克服各种困难,不要给困难吓倒。
(2)在反复“碰壁”之后,蚂蚁才“奋而突围”,“置诸死地而后生”,极大的逆境会激发人的潜能与勇气。
(3)也可从主动出击讲,要勇敢地克服困难和障碍,不要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境界才奋起突围,要有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