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大全(14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一

清宵明月下

幻想正踟蹰

何幸有一人

所思仍在汝

竖琴织指触

草地播佳曲

芳心因汝满

消息付于汝

佳期指日到

犹深延滞苦…

还是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并作些笔记。

有人说道:“所谓名著,就是人人都说应该看,但谁也不看的书。”我对这句话特别不认同。或许应该这么说:所谓名著,就是人人都说应该看,但很少人真正去看,看了又后悔没有早看的书。看名家名著,你会不断惊叹于他们对人心世事的洞悉,对生活爱情的思考和见解,对生命本源的追寻和探索;你的心会跟着书中人物跌宕起伏,你会为他们的命运悬着一颗心,你也会因为作者的精彩描述让你有共鸣而开怀大笑。总之,体验非常愉悦,这是与读那些劣质书籍或刷微信极为不同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决定认真写一下读书笔记。

《战争与和平》,篇幅宏大,围绕着四大家族展开:别竺豪夫家族(彼尔),包尔康斯基家族(安德烈,玛丽),罗斯托夫家族(纳塔莎,尼古拉)及库拉金家族(伐西里王爵,爱伦,阿纳托尔)。巨著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特别吸引我的是托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心理描写,太准确太传神了。战争与和平,涉猎太广。托翁似乎给了不同家族以特定的个性。别竺豪夫比较慷慨大度,但却脾气暴躁没有毅力。包尔康斯基家族的人充满理想,理性自律,追求精神上的卓越。罗斯托夫家族的人性格各有不同,但都比较世俗善良,对生活有本能的直觉,对环境适应力比较强。而库拉金家族的人性格卑劣自私是写在骨子里的,他们会本能地作对自己有利的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别人的伤害完全没有内疚,还觉得无辜。

巨著太过博大,不敢妄论。在这里,我只谈爱情,只从纳塔莎与安德烈和彼尔的爱情说起。

纳塔莎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真性情的女子。小说从1805年她十三岁开始描写,她一出场就带着笑声,好奇,不受约束,敢于尝试,又有着一般女子的虚荣心,主动向包力斯索吻。她就按着她的直觉生活,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从大人的谈话知道哥哥尼古拉受伤的消息,也了解桑尼亚和尼古拉的恋情。然而,她后来又想不起包力斯的样子,迷上了舞蹈。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德烈王爵到她家中拜访她父亲,晚上住的房间在纳塔莎的楼下。纳塔莎在窗口看美丽的月夜,跟桑妮亚说她想飞入天空。这新奇的想法展示的一个全然清新的少女形象深深吸引了当时觉得生活了无生趣的安德烈王爵。

安德烈王爵出场于安娜·巴甫罗夫娜的舞会上,与众不同。“安德列·包尔康斯基王爵,小王爵夫人的丈夫。他是一个很英俊的青年,中等身材,生有刚强而清秀的面貌。他周身一切,从他那厌倦的无聊的表情,到他那安静的匀整的步子,跟他那活泼的小夫人形成极端鲜明的对照。”虽然出身贵族,善于与贵族周旋,他却不喜欢上流社会的虚伪,甚至后悔结婚,因为他的妻子是个喜欢上流社会的稍嫌浅薄的漂亮女人。为了逃脱这一切,他把怀孕的妻子留在乡下父亲身边,去参与了军队,在父亲的老同事总司令库图佐夫身边当传令官。安德烈聪明,有上进心,勇敢果断,正直,深受库图佐夫的器重。他也希望像他崇拜的拿破仑那样立一番丰功伟业。但军队的一些勾心斗角也使他厌烦。

在奥斯特里齐战役中,他勇敢地跑在前面,想建功立业,却被子弹打中了。在他倒下的刹那,他看到头顶的天空,“那崇高的无限的天空”,即使拿破仑在他面前,“他知道那是拿破仑——他的英雄——但是在那一刹那,比起那时在他内心和上面飘浮着云团的崇高的无限的天空中间的变化来,他觉得拿破仑是一个非常渺小的不重要的生物。”

“在那一刹那,比起他先前看见的懂得的那崇高的、公平的、仁慈的天空来,他觉得拿破仑所萦心的一切兴趣是那么不足取,他的英雄自身怀着他那无聊的虚荣心和得胜的快乐显得那么下流。” 他领悟到:“除了我所了解的一切东西的不重要外,除了某种不可解但十分重要的东西的伟大外,没有一样东西是确定的,完全没有。”

他侥幸地存活下来,回到童山家里时正好目睹了妻子难产死去给他生下一个儿子。

战争的残酷,妻子的离世让他意兴阑珊,躲在乡下盖房子,祈求平静的生活。他对彼尔说:“我过去为名誉生活。——说到究竟,名誉是什么呢?也就是爱别人,愿意为他们做一点什么,愿意得到他们的赞许。——我照这样为别人活着,并非几乎乃是完全毁掉了我的生活。自从我开始专为我自己活着以来,我变得平静一点了。”

然而,他的外表“变得更瘦,更苍白,也更倔强了”表明他并不平静。

和彼尔的一场谈话让他的信仰发生了改变,“自从奥斯特里齐以来,他第一次看见他躺在战场上时看过的那崇高的永在的天空;于是睡了很久的一种东西,他内心最好的一种东西,突然在他的灵魂中醒过来,欢喜而且年轻。”

“安德列王爵一连在乡间过了两年。

他非常富有彼尔所缺欠的那种切实际的韧性,这一种韧性使他不慌不忙地把事情办起来了。

在料理庄务、阅读多种书籍以外,安德列王爵这时忙着对我们上两次不幸的战役作批评的探讨,也忙着起草一种改革军队制度和法规的建议。”

1809年春天,他去视察他儿子承继的利阿赞的庄子并拜访了纳塔莎的父亲。

路上生出嫩叶的老橡树,被夜间的美撩动了的纳塔莎美丽少女形象,柔美的月夜,所有这充满生气的一切忽然扰动了他的心弦,让他对生命有了渴望。他似乎明白:“除非他把他的全部人生经验用在一种工作上,再度在人生中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他的全部人生经验就必然归于无意义的浪费了。”

另边厢,纳塔莎出落成16岁的少女了。她再次遇到包力斯,尽管并不是真喜欢他,她却很愿意与他调情,搞得包力斯神魂颠倒,后来是她母亲伯爵夫人制止了。

在1809年的最后一天,纳塔莎去参加生平的第一次大型舞会。安德烈王爵邀请她跳了舞。”从纳塔莎身上,安德列王爵领会到一种在他是完全陌生的,充满他前所未知的乐趣的、稀奇的世界。 他爱上了她,想和纳塔莎结婚,尽管他们年龄差了15岁。但是,他的父亲老王爵反对,只同意先订婚,一年后再结婚。他只能遵从他父亲的意见。纳塔莎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求婚,只是对一年的期限觉得很难过,虽然安德烈说在这一年内她是自由的。

在这一年时间,安德烈接受医生的建议到欧洲修养他被战争摧弱了的身体。纳塔莎在他最初离开的日子,尽量让自己过得平静快乐。后来,就开始想他,为青春美好的日子悄悄流逝却没有跟他在一起而难过。但她不擅长在信中倾诉她的思想,她的信总是枯燥乏味。

在一年将近的时候,安德烈因为健康原因又推迟了几个月。

那年冬天一月尾,老劳斯托夫伯爵带着纳塔莎和桑妮亚去了莫斯科。在那里,纳塔莎见到了安德烈的父亲和妹妹玛丽王爵小姐。可是,她和他们的相处尴尬而不自在,这让纳塔莎很难过,也让她更加思念安德烈,怨他不在她身边。

在这样心境下,她参加了莫斯科上流社会的一场舞会,遇到了阿纳托尔.库拉金。后者漂亮俊秀,善于讨好女人,又不断跟纳塔莎献殷勤,没有经验,没有母亲在身旁指导的纳塔莎不由自主地被勾引。她对阿纳托尔有一种感觉-因他对她的赞美而得到满足的虚荣心,以及他们中间没有道德的遮拦的恐惧心。她陷入了一种被情欲支配了的爱,没了自我,失去理智。居然要和阿纳托尔私奔,好在被桑妮亚识破了没有成功。

阿纳托尔是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享乐的没心肝的人,当纳塔莎知道他已经结婚还来勾引她,她绝望了,一病不起。

彼尔,作为看着纳塔莎长大又喜欢她的监护人,作为安德烈王爵的好朋友,作为阿纳托尔的内兄这时被卷进来为这件事情善后。

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别竺豪夫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著名的贵族,小说详细描述了他快死前各利益方的各种勾心斗角。最后,彼尔继承了他的遗产,成了上流社会的宠儿。

彼尔性格温和善良,不太受各种礼仪约束。安德烈说他是“圈子里唯一的活人”。但同时,彼尔性格也很懦弱,意志薄弱。伐西里王爵设法把女儿许配他,他虽然心里不喜欢她,觉得她愚蠢堕落,却受了她美貌的诱惑,稀里糊涂地和她结了婚,之后还因为她和朵罗豪夫的婚外情而决斗,并离开了她和她分居。他一直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觉得自己过着一种卑劣的、懒惰的、不道德的生活而不安。后来他加入了共济会,信了上帝,梦想着可以过积极的道德的生活了。

彼尔本着教义,去南部周游他所管辖的庄子,想去帮助改善农奴们的境况。但是,因为他的惰性没有毅力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反而被庄头们摆弄,表面糊弄他,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到农奴们。不过,他借机去见了他的朋友安德烈,并向他宣讲了共济会的理念,给了安德烈启发。

在纳塔莎背叛她之后,安德烈怀着对纳塔莎的怨恨请彼尔把她的书信和画像还给了她。

彼尔去劳斯托夫家执行安德烈交给他的使命。纳塔莎的自责和难过引起了他的爱怜和柔情,他甚至对他说:“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好的人,并且是自由的,我一定趁这时跪下来向您求婚和求爱了!”于是,许多天来第一次纳塔莎流下感激和热情的眼泪,并含着泪投给他温柔的、感激的一眼。

彼尔觉得,他的心灵受了感化,受了鼓舞,正在进入一种新生活。

上集到这里结束了。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二

《战争与和平》中已显现出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一个重大事件(如:战争)看似是精心安排并依从于人的意志而发展,这是事物的表层;内层的世界,是由不确定的、偶然的、多元的等因素综合有机作用后发展到如今的状况,这种状况或许暗合人的意志,于是人们用各种理性理论观点阐释计划方案的科学完美性;或许异于人的意志,于是人们把计划方案的科学与否归因于个人的歪曲不遵从既定的路线图。

在第一部第四节,以蜜蜂为例,表征了对某特定对象理解的多元性,从每个个体出发而理解的意义都不相同,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统一含义。正如作品中所言:“人类在揭示这些目的的智慧发展得越高,最终目的的不可理解也就越加明显。”

整部小说,书中以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以及库拉金四大家族的际遇兴衰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大背影中,其中主要以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夫的人性变化为主要脉络。人性或灵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复杂多样的形态不断运动变化着。这种变化源于外在环境以及内心活动双重因素的化合。

如果从因果论来分析四大家族命运,博尔孔斯基老公爵脾气很臭以及个人修养的不足,从而致使儿子和儿媳妇双双早逝,当然难能可贵的是儿子死前灵魂得到净化归于宁静;老公爵的女儿玛利亚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一位,天随人愿地嫁给了罗斯托夫。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位从内心放低身段,鄙视贵族虚伪社会的贵族。他的灵魂一直在忏悔、反思、净化,他的亲赴前线、被俘等遭遇,使他的心灵更加纯洁。因此,他如愿以偿地保有了战后的家业并娶上了娜塔莎。罗斯托夫老伯爵为人行善,有同情心又有点软弱,虽然待他病逝后,家产尽失且欠下重债,但其儿子尼古拉罗斯托夫重操家业,娶了家资丰厚的玛利亚公爵小姐。这个家族中尼古拉和娜塔莎都幸福美满,老伯爵夫人也安享晚年,但让我遗憾的是彼佳罗斯托夫的早逝,痛心于他那年轻的生命和执着勇敢精神的殒灭。尼古拉享有了彼佳的善果,虚伪而投机参军的尼古拉从未真正意义上为了卫国战争奉献自己,而彼佳做到了,但事与愿违。最厌恶库拉金家族,瓦西里库拉金势利、虚伪、自私自利,所以他的这个因让他后代吃了这个果——阿纳托利被截肢,另一儿子战死,海伦不守妇道,终而早逝。

最后皮埃尔与娜塔莎、尼古拉与玛利亚分别成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安德烈的儿子尼古卡尼,作者以该视角来评价皮埃尔和尼古拉二者,前者善良聪明又思想,后者与之相比就相形见绌。

人物角色中,男主角皮埃尔和女主角索尼娅为我最爱。前者是一个一直走在灵魂救赎道路上的良心者,他所追求的内心宁静自由以及灵魂洗礼净化救赎是我所尊爱,也暗合了我的追求,我原谅他在爱情上对海伦的失责,那是时势所迫而又左右助推的结果,无自我主张的皮埃尔被绑架上一段众人所认为的婚姻,因此他的不成熟使他为这段不能幸福的婚姻买单。人性方面,他善良、正义、有责任心、同情心等。后者索尼娅让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对尼古拉罗斯托夫一直不离不弃,同时她的包容、担当、贤惠、温顺让我感动和欣赏不已。娜塔莎,我只能对她尽可能的理解,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因为她未曾真正走到我的心,未曾引起我的共鸣,未曾让我感动。

《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自从和妻子吵散以及与妻子情夫决斗,内心经过强烈地思想斗争,以及入同济会,他的心灵开始走上救赎悔过觉悟的道路。安德烈公爵自丧妻,以及在皮埃尔的劝说以及自己对生命中种种细腻情感的反思,他也走上了心灵救赎的道路。罗斯托夫自从与情敌赌牌后,面对家人给予他四万卢布偿还欠款,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内心的内疚自责也让罗斯托夫走上忏悔心灵救赎的道路。《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也是走上心灵救赎道路的人。托尔斯泰的作品很多人物角色是经过奢华荣光的生活惬意后开始放纵自己,最后因此而造成诸多矛盾和恶劣后果,正式后来对这种后果的反思和内心煎熬,开始走上心灵救赎的道路,托尔斯泰在现实生活定然也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中,当一些让我们快乐放纵的心灵受到自己酿下苦果的撞击后,才会觉醒幡然醒悟。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三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法国作家莫泊桑称为俄罗斯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非常有名,而我今天又阅读了这部《战争与和平》。

故事讲的是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儿海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祖霍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当时他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保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丽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祖霍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窥视别祖霍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联合别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儿——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皮埃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海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皮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罗霍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陶洛霍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回到了妻子身边,但妻子依然放荡如故,令皮埃尔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生活中。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丽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我明白站在时代的路口上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道路。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这部长篇巨制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说从家庭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入手,站在宏观视角,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

首先,小说人物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战争与和平》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语言来劝勉世人。并不写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说中,有渐渐由有许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蜕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比埃尔;也有在国难当头只是仍然寻欢作乐,沉浸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的艾伦等贵族。

在描述他们的时候,作者是想通过描写来表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景的,但是他还是会从一个人不成熟的一面写起,这样也更加的真实动人。也许有人会说,像小说描写的比埃尔参加决斗,娜塔莎甘愿离家出走追求所谓的爱情是一种不好的,不应该写的东西。那就有失偏颇了。我国近代的学衡派,观点保守,他们也认为西方一些小说描写一些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这样是令人作呕的,是不良的。但是大家细看小说又会发现,其实,在比埃尔参加决斗之后,又描写到他的对手其实在家中是个孝子,是个对待自己姐妹很和善的人。小说中还写到比埃尔在决斗前后内心的斗争与挣扎……这写情节真切地反映出,描写不良的事情,有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真实的、诚实的思考,托尔斯泰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作家只是单纯描写不良的事情,而命运在之间穿插或者是引导读者作出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样的作品就只能是一种宣扬腐朽、落后文化的载体。

描写出他们渐渐“成长”的一面,这也使得小说的任务形象更加丰满。小说中的人物娜塔莎据说原型是托尔斯泰的母亲,但是在小说中,也写到娜塔莎遇见所谓的爱情时迷失了自己,无法理性进行判断,险些被恶人诱拐,差点就酿成大错。比埃尔呢,在小说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贪图享乐,脾气暴躁的人,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下苦工夫改变自己,使得自己的性格更加趋于完善,也许,他是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其次,这部小说还在分析历史的成因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用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的成因以及历史人物活动与历史演变的关系,而不再是用以往其他人的那种唯心主义的眼光片面地看待历史的演变过程(小说中提到的英雄人物决定历史进展显然是唯心的、不合逻辑的),这又是它与其他小说不同的一点。悲伤而有冷静,欢乐而不是风度。它从一个全面、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虽然这部小说被划分在浪漫主义小说中,但我觉得,《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比较好的作品。

从小说的写作方面,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善于设置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性格。《战争与和平》中刻画了两种人物,借用哈代小说的说法,一种就是灵肉性人物。比如娜塔莎;还有一类肉性人物,比如艾伦。这两类人物,在平静的生活中展现人物性格仍远远不够,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更能浓墨重彩地展现人物性格并展现当时社会文化特点。小说通过这种渐进的过程给读者的冲击更加强烈,就像平静的海洋亲眼见到波浪时,还是会被那壮阔的景象所深深折服。

第二,小说善于描写恢弘的场面,给人以壮阔之美。和《德伯家的苔丝》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故事情节属于半封闭状态,似乎与外界的联系很少,无论是某个小说人物遭到非议什么的,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对其产生非议,而不是所谓的“当时社会上”的人。这就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会引起其他社会上的人的反应,而不是单纯地只是几个人在那里发议论。我认为这是《德伯家的苔丝》在叙述中出现的不足。因为作者他已经将故事情境和人物遭遇做了较为真实的处理,而单单在社会环境这一方面处理成与世隔绝的状态,显然有逃避现实之嫌,就像在编织一个梦一般的童话。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将人物的一举一动放到“当时的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在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是作品的意义更加特别。据说,俄国人是喜欢《战争与和平》的,因为他里面塑造了别佳、安德烈等几个安国人物形象,他们为他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使得“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过度,为当时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宣扬了爱国主义思想。但是我觉得,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应该有的,而且,引申开来,小说这种渐进的叙述方式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看看小说中的人物别佳,他不在战争的场面中时,更多展现为是一个关心周围人的人。当他请求参加军队时,当他冲锋陷阵时,他展现出的更多的是爱国主义。我就在想,如果只会空谈爱国主义,是无法达到使被教育者真真正正地培养出爱国主义思想的。只有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关爱周围的人,在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会热爱他们的祖国。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五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拿破仑与莫斯科战役。但他不仅描写了战争,而且把相当的笔墨放在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变迁的描述上,多了几分温情,同时加剧了悲剧色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不能深入骨髓得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我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不过我宁愿我一直停在这个阶段。但从电影展现的几个并不血腥的镜头中,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原来不流血也可以令人战栗不已。

拿破仑波拿巴的野心太大了,已经占领欧洲的他,想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臣服与他。于是盲目出兵莫斯科,20万的士兵,同样的野心勃勃,一路上所向披靡,这更膨胀了拿破仑的野心。在俄国阵营中,老将库图尔克顶着所有压力,下令撤离莫斯科,留给法国人一座空城。拿破仑的确占领了它,但他没有打败俄国人。随后,严寒饥饿像魔鬼一样附在了法国士兵身上,蚕食着它们的士气。拿破仑只好撤兵回国,但在过河时,他遭到了俄军的反击,无数年轻士兵,魂断在这离家20xx英里的皑皑雪地上。

撤军的过程不是几个词可以形容的,艰辛?悲苦?还是惨壮!在雪地上没有任何遮掩,寒风渗入骨髓,路上不是泥泞不堪就是积雪深厚,每走一步都是一个胜利。早上能醒来就是上帝的恩赐了,跟不上队伍的就地枪决,而他的衣服马上就会被别人拿走。茫茫的雪地里,人变得无比卑微。

我看到这一场景内心很痛。我不愿意相信历史上发生过这么残酷的事情,而且这只是电影,真实的历史肯定比电影残酷万倍。人是最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是最丑恶的,因为人的野心,可以将数万同胞的生命视如草芥。在司令部,军官们把战争当做一场游戏,因为他们不在最前线,他们最后才受到伤害,或许还不会呢!

拿破仑眼看着他的军队被围困,被消灭,眼睛里闪出了泪光,他是在为同胞的死难过?还是为自己霸业不成而伤心?在国旗燃烧跃动的火焰中,他的法兰西帝国,他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即将灰飞烟灭。只因一份无法满足的野心。多少悲怆,多少悔恨!只能有历史回答。

战争,给妇女和老人小孩的伤害同样巨大。女主角娜塔莎悲伤地在士兵出征前的检阅上说:“又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到战场上送死了!”出战前,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活着回来,一次告别,也许就是永别了,让我想起了杜甫的“爷娘弟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同样令人心痛欲绝。国难当头,总会有有志青年希望为国出力,亲赴前线。娜塔莎的弟弟就是如此。没有任何经验,结果一上战场就被敌人射杀了。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不仅丢了性命,更给家人带来了无可愈合的创伤,这不值得啊!当我还是为他的死感到伤心。

最后,战争结束后,人们回到莫斯科,由于法国人的践踏,已成一片废墟。但是在这一片废墟之上,仍有绿色的生命,生命不会因战争而枯萎!和平的一刻,是不用担心没有明天,是和亲人团聚在一起,是面对困难险祖仍不失勇气和信心。

只要热爱生活,希望就会延续,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六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本事;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本事,更侧重于道德梦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当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期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我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向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可是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感情。

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欢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研究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终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欢乐的微笑。这一段异常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十分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能够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

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七

之前利用煮饭的时间大约把这名著大约听了一遍,但听得不够仔细。后想对其中的一些章节进一步了解,就去找书看。结果找到一本陈亚峰编译的,内容删减很多,大为逊色,很是失望。之后才又找到这套董秋斯翻译的上下集译本,也才找到读托翁著作的感觉。董先生的译本虽然是从英译本翻译而来,却非常流畅有神韵。书中还有董秋斯夫人凌山作的序,并对开头几章作了注释,且附了大事年表,帮助我们了解故事背景。董先生的翻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连书中提到尼古拉唱的歌他都用诗一般的语言翻译出来:

清宵明月下

幻想正踟蹰

何幸有一人

所思仍在汝

竖琴织指触

草地播佳曲

芳心因汝满

消息付于汝

佳期指日到

犹深延滞苦…

还是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并作些笔记。

有人说道:“所谓名著,就是人人都说应该看,但谁也不看的书。”我对这句话特别不认同。或许应该这么说:所谓名著,就是人人都说应该看,但很少人真正去看,看了又后悔没有早看的书。看名家名著,你会不断惊叹于他们对人心世事的洞悉,对生活爱情的思考和见解,对生命本源的追寻和探索;你的心会跟着书中人物跌宕起伏,你会为他们的命运悬着一颗心,你也会因为作者的精彩描述让你有共鸣而开怀大笑。总之,体验非常愉悦,这是与读那些劣质书籍或刷微信极为不同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决定认真写一下读书笔记。

《战争与和平》,篇幅宏大,围绕着四大家族展开:别竺豪夫家族(彼尔),包尔康斯基家族(安德烈,玛丽),罗斯托夫家族(纳塔莎,尼古拉)及库拉金家族(伐西里王爵,爱伦,阿纳托尔)。巨著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特别吸引我的是托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心理描写,太准确太传神了。战争与和平,涉猎太广。托翁似乎给了不同家族以特定的个性。别竺豪夫比较慷慨大度,但却脾气暴躁没有毅力。包尔康斯基家族的人充满理想,理性自律,追求精神上的卓越。罗斯托夫家族的人性格各有不同,但都比较世俗善良,对生活有本能的直觉,对环境适应力比较强。而库拉金家族的人性格卑劣自私是写在骨子里的,他们会本能地作对自己有利的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别人的伤害完全没有内疚,还觉得无辜。

巨著太过博大,不敢妄论。在这里,我只谈爱情,只从纳塔莎与安德烈和彼尔的爱情说起。

纳塔莎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真性情的女子。小说从1805年她十三岁开始描写,她一出场就带着笑声,好奇,不受约束,敢于尝试,又有着一般女子的虚荣心,主动向包力斯索吻。她就按着她的直觉生活,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从大人的谈话知道哥哥尼古拉受伤的消息,也了解桑尼亚和尼古拉的恋情。然而,她后来又想不起包力斯的样子,迷上了舞蹈。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德烈王爵到她家中拜访她父亲,晚上住的房间在纳塔莎的楼下。纳塔莎在窗口看美丽的月夜,跟桑妮亚说她想飞入天空。这新奇的想法展示的一个全然清新的少女形象深深吸引了当时觉得生活了无生趣的安德烈王爵。

安德烈王爵出场于安娜·巴甫罗夫娜的舞会上,与众不同。“安德列·包尔康斯基王爵,小王爵夫人的丈夫。他是一个很英俊的青年,中等身材,生有刚强而清秀的面貌。他周身一切,从他那厌倦的无聊的表情,到他那安静的匀整的步子,跟他那活泼的小夫人形成极端鲜明的对照。”虽然出身贵族,善于与贵族周旋,他却不喜欢上流社会的虚伪,甚至后悔结婚,因为他的妻子是个喜欢上流社会的稍嫌浅薄的漂亮女人。为了逃脱这一切,他把怀孕的妻子留在乡下父亲身边,去参与了军队,在父亲的老同事总司令库图佐夫身边当传令官。安德烈聪明,有上进心,勇敢果断,正直,深受库图佐夫的器重。他也希望像他崇拜的拿破仑那样立一番丰功伟业。但军队的一些勾心斗角也使他厌烦。

在奥斯特里齐战役中,他勇敢地跑在前面,想建功立业,却被子弹打中了。在他倒下的刹那,他看到头顶的天空,“那崇高的无限的天空”,即使拿破仑在他面前,“他知道那是拿破仑——他的英雄——但是在那一刹那,比起那时在他内心和上面飘浮着云团的崇高的无限的天空中间的变化来,他觉得拿破仑是一个非常渺小的不重要的生物。”

“在那一刹那,比起他先前看见的懂得的那崇高的、公平的、仁慈的天空来,他觉得拿破仑所萦心的一切兴趣是那么不足取,他的英雄自身怀着他那无聊的虚荣心和得胜的快乐显得那么下流。” 他领悟到:“除了我所了解的一切东西的不重要外,除了某种不可解但十分重要的东西的伟大外,没有一样东西是确定的,完全没有。”

他侥幸地存活下来,回到童山家里时正好目睹了妻子难产死去给他生下一个儿子。

战争的残酷,妻子的离世让他意兴阑珊,躲在乡下盖房子,祈求平静的生活。他对彼尔说:“我过去为名誉生活。——说到究竟,名誉是什么呢?也就是爱别人,愿意为他们做一点什么,愿意得到他们的赞许。——我照这样为别人活着,并非几乎乃是完全毁掉了我的生活。自从我开始专为我自己活着以来,我变得平静一点了。”

然而,他的外表“变得更瘦,更苍白,也更倔强了”表明他并不平静。

和彼尔的一场谈话让他的信仰发生了改变,“自从奥斯特里齐以来,他第一次看见他躺在战场上时看过的那崇高的永在的天空;于是睡了很久的一种东西,他内心最好的一种东西,突然在他的灵魂中醒过来,欢喜而且年轻。”

“安德列王爵一连在乡间过了两年。

他非常富有彼尔所缺欠的那种切实际的韧性,这一种韧性使他不慌不忙地把事情办起来了。

在料理庄务、阅读多种书籍以外,安德列王爵这时忙着对我们上两次不幸的战役作批评的探讨,也忙着起草一种改革军队制度和法规的建议。”

1809年春天,他去视察他儿子承继的利阿赞的庄子并拜访了纳塔莎的父亲。

路上生出嫩叶的老橡树,被夜间的美撩动了的纳塔莎美丽少女形象,柔美的月夜,所有这充满生气的一切忽然扰动了他的心弦,让他对生命有了渴望。他似乎明白:“除非他把他的全部人生经验用在一种工作上,再度在人生中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他的全部人生经验就必然归于无意义的浪费了。”

另边厢,纳塔莎出落成16岁的少女了。她再次遇到包力斯,尽管并不是真喜欢他,她却很愿意与他调情,搞得包力斯神魂颠倒,后来是她母亲伯爵夫人制止了。

在1809年的最后一天,纳塔莎去参加生平的第一次大型舞会。安德烈王爵邀请她跳了舞。”从纳塔莎身上,安德列王爵领会到一种在他是完全陌生的,充满他前所未知的乐趣的、稀奇的世界。 他爱上了她,想和纳塔莎结婚,尽管他们年龄差了15岁。但是,他的父亲老王爵反对,只同意先订婚,一年后再结婚。他只能遵从他父亲的意见。纳塔莎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求婚,只是对一年的期限觉得很难过,虽然安德烈说在这一年内她是自由的。

在这一年时间,安德烈接受医生的建议到欧洲修养他被战争摧弱了的身体。纳塔莎在他最初离开的日子,尽量让自己过得平静快乐。后来,就开始想他,为青春美好的日子悄悄流逝却没有跟他在一起而难过。但她不擅长在信中倾诉她的思想,她的信总是枯燥乏味。

在一年将近的时候,安德烈因为健康原因又推迟了几个月。

那年冬天一月尾,老劳斯托夫伯爵带着纳塔莎和桑妮亚去了莫斯科。在那里,纳塔莎见到了安德烈的父亲和妹妹玛丽王爵小姐。可是,她和他们的相处尴尬而不自在,这让纳塔莎很难过,也让她更加思念安德烈,怨他不在她身边。

在这样心境下,她参加了莫斯科上流社会的一场舞会,遇到了阿纳托尔.库拉金。后者漂亮俊秀,善于讨好女人,又不断跟纳塔莎献殷勤,没有经验,没有母亲在身旁指导的纳塔莎不由自主地被勾引。她对阿纳托尔有一种感觉-因他对她的赞美而得到满足的虚荣心,以及他们中间没有道德的遮拦的恐惧心。她陷入了一种被情欲支配了的爱,没了自我,失去理智。居然要和阿纳托尔私奔,好在被桑妮亚识破了没有成功。

阿纳托尔是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享乐的没心肝的人,当纳塔莎知道他已经结婚还来勾引她,她绝望了,一病不起。

彼尔,作为看着纳塔莎长大又喜欢她的监护人,作为安德烈王爵的好朋友,作为阿纳托尔的内兄这时被卷进来为这件事情善后。

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别竺豪夫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著名的贵族,小说详细描述了他快死前各利益方的各种勾心斗角。最后,彼尔继承了他的遗产,成了上流社会的宠儿。

彼尔性格温和善良,不太受各种礼仪约束。安德烈说他是“圈子里唯一的活人”。但同时,彼尔性格也很懦弱,意志薄弱。伐西里王爵设法把女儿许配他,他虽然心里不喜欢她,觉得她愚蠢堕落,却受了她美貌的诱惑,稀里糊涂地和她结了婚,之后还因为她和朵罗豪夫的婚外情而决斗,并离开了她和她分居。他一直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觉得自己过着一种卑劣的、懒惰的、不道德的生活而不安。后来他加入了共济会,信了上帝,梦想着可以过积极的道德的生活了。

彼尔本着教义,去南部周游他所管辖的庄子,想去帮助改善农奴们的境况。但是,因为他的惰性没有毅力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反而被庄头们摆弄,表面糊弄他,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到农奴们。不过,他借机去见了他的朋友安德烈,并向他宣讲了共济会的理念,给了安德烈启发。

在纳塔莎背叛她之后,安德烈怀着对纳塔莎的怨恨请彼尔把她的书信和画像还给了她。

彼尔去劳斯托夫家执行安德烈交给他的使命。纳塔莎的自责和难过引起了他的爱怜和柔情,他甚至对他说:“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好的人,并且是自由的,我一定趁这时跪下来向您求婚和求爱了!”于是,许多天来第一次纳塔莎流下感激和热情的眼泪,并含着泪投给他温柔的、感激的一眼。

彼尔觉得,他的心灵受了感化,受了鼓舞,正在进入一种新生活。

上集到这里结束了。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八

一位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部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是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华西里四大贵族的家庭生活展开的。记载了1805年至1820年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潜质;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潜质,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生。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其中,有两个人物个性耐人寻味,他们的性格变化得十分快。彼埃尔---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和社交界的宠儿。获得遗产后的彼埃尔一开始贪图享受,之后献身于慈善事业,最后又想当兵打仗。娜塔莎----罗斯托夫公爵的女儿,她起初喜爱保尔。康斯基的儿子---英勇善战的安德烈,之后又爱上了阿那托里,最后又跟彼埃尔结婚。

《战争与和平》让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和平是多么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得幸福!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九

《战争与和平》中已显现出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一个重大事件(如:战争)看似是精心安排并依从于人的意志而发展,这是事物的表层;内层的世界,是由不确定的、偶然的、多元的等因素综合有机作用后发展到如今的状况,这种状况或许暗合人的意志,于是人们用各种理性理论观点阐释计划方案的科学完美性;或许异于人的意志,于是人们把计划方案的科学与否归因于个人的歪曲不遵从既定的路线图。

在第一部第四节,以蜜蜂为例,表征了对某特定对象理解的多元性,从每个个体出发而理解的意义都不相同,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统一含义。正如作品中所言:“人类在揭示这些目的的智慧发展得越高,最终目的的不可理解也就越加明显。”

整部小说,书中以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以及库拉金四大家族的际遇兴衰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大背影中,其中主要以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夫的人性变化为主要脉络。人性或灵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复杂多样的形态不断运动变化着。这种变化源于外在环境以及内心活动双重因素的化合。

如果从因果论来分析四大家族命运,博尔孔斯基老公爵脾气很臭以及个人修养的不足,从而致使儿子和儿媳妇双双早逝,当然难能可贵的是儿子死前灵魂得到净化归于宁静;老公爵的女儿玛利亚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一位,天随人愿地嫁给了罗斯托夫。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位从内心放低身段,鄙视贵族虚伪社会的贵族。他的灵魂一直在忏悔、反思、净化,他的亲赴前线、被俘等遭遇,使他的心灵更加纯洁。因此,他如愿以偿地保有了战后的家业并娶上了娜塔莎。罗斯托夫老伯爵为人行善,有同情心又有点软弱,虽然待他病逝后,家产尽失且欠下重债,但其儿子尼古拉罗斯托夫重操家业,娶了家资丰厚的玛利亚公爵小姐。这个家族中尼古拉和娜塔莎都幸福美满,老伯爵夫人也安享晚年,但让我遗憾的是彼佳罗斯托夫的早逝,痛心于他那年轻的生命和执着勇敢精神的殒灭。尼古拉享有了彼佳的善果,虚伪而投机参军的尼古拉从未真正意义上为了卫国战争奉献自己,而彼佳做到了,但事与愿违。最厌恶库拉金家族,瓦西里库拉金势利、虚伪、自私自利,所以他的这个因让他后代吃了这个果——阿纳托利被截肢,另一儿子战死,海伦不守妇道,终而早逝。

最后皮埃尔与娜塔莎、尼古拉与玛利亚分别成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安德烈的儿子尼古卡尼,作者以该视角来评价皮埃尔和尼古拉二者,前者善良聪明又思想,后者与之相比就相形见绌。

人物角色中,男主角皮埃尔和女主角索尼娅为我最爱。前者是一个一直走在灵魂救赎道路上的良心者,他所追求的内心宁静自由以及灵魂洗礼净化救赎是我所尊爱,也暗合了我的追求,我原谅他在爱情上对海伦的失责,那是时势所迫而又左右助推的结果,无自我主张的皮埃尔被绑架上一段众人所认为的婚姻,因此他的不成熟使他为这段不能幸福的婚姻买单。人性方面,他善良、正义、有责任心、同情心等。后者索尼娅让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对尼古拉罗斯托夫一直不离不弃,同时她的包容、担当、贤惠、温顺让我感动和欣赏不已。娜塔莎,我只能对她尽可能的理解,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因为她未曾真正走到我的心,未曾引起我的共鸣,未曾让我感动。

《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自从和妻子吵散以及与妻子情夫决斗,内心经过强烈地思想斗争,以及入同济会,他的心灵开始走上救赎悔过觉悟的道路。安德烈公爵自丧妻,以及在皮埃尔的劝说以及自己对生命中种种细腻情感的反思,他也走上了心灵救赎的道路。罗斯托夫自从与情敌赌牌后,面对家人给予他四万卢布偿还欠款,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内心的内疚自责也让罗斯托夫走上忏悔心灵救赎的道路。《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也是走上心灵救赎道路的人。托尔斯泰的作品很多人物角色是经过奢华荣光的生活惬意后开始放纵自己,最后因此而造成诸多矛盾和恶劣后果,正式后来对这种后果的反思和内心煎熬,开始走上心灵救赎的道路,托尔斯泰在现实生活定然也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中,当一些让我们快乐放纵的心灵受到自己酿下苦果的撞击后,才会觉醒幡然醒悟。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十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机会是探索俄罗斯社会的出路,但我总觉得这种观点太片面了。在我看来,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是局限于一个小目的。从《战争与和平》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学、经济学、军事科学甚至宗教研究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从结构安排上来说,要处理这么庞大的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但托尔斯泰却能用他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穿去。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写战争、舞蹈、宴会等艰难的大场面。他可以用很短的话说出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杂乱无章,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无法企及的。

在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着质朴而有特色的风格。不算旗帜鲜明,但内涵深刻,让人知道是托尔斯泰写的,比莎士比亚写的强多了。

《战争与和平》也是人品出众。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角色,包括那些不重要的配角,比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斯,都有自己的角色。其次,书中很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比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前到二战中期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到释放,从事业初期的青春容颜到后来急于揣摩,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不可阻挡的状态。他每经历一件事,就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自觉地完成自己的转变。再比如安德烈,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很大的变化,参军、受伤、丧妻、爱娜塔莎、变心、死亡。与皮埃尔相比,他的性格变化突然,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和他自身的特点有关。娜塔莎变化最大,尤其是嫁给皮埃尔后,她从活泼、快乐、会唱歌跳舞的姑娘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甚至吝啬的母亲,以至于杰尼索夫惊讶地再次见到她。但是,不管这些人物的变化有多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觉得他们有道理,不能提出任何异议。好像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无论他们如何改变,皮埃尔或皮埃尔,娜塔莎或娜塔莎,安德烈或安德烈,他们与生俱来的根本特征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托尔斯泰的天才。他总能从客观的高度客观地描述和观察人物,而不是因为任何主观因素而刻意塑造。

《战争与和平》是什么工作?托尔斯泰曾说:“它不是传说,不是长诗,更不是历史编年史。《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表达的形式,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他说的是实话。孟子曾经有一句类似的话:“我只言片语。”文字可以表达意思,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形式,它远不如内心的灵魂重要。后人在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往往称之为史诗,其实违背了椿的意愿。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它是思想的结晶,而不是文学。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十一

最近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值得重读精读。

其中有句经典的语句深深的吸引了我:“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会,不局限于一隅的小说,场面的波澜壮阔,是他成为经典的原因。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彼埃尔、安德烈、尼古拉等等,仿佛只要穿越时空,仍然可以触摸到,那些热血,那些真正的悲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生下来,人的各种欲望、丑恶一面尽情展现。情欲、贪欲,更多。库图拉夫也是一样,毫不在意地听别人说他是独眼龙,在军事上,兢兢业业,为国家效忠,尽犬马之力。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不满,军权移交。却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也许,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别多的那个苹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爱的那人。

和平的前奏,总是需要流血和牺牲换来。明天太阳是否能依稀升起,没有人知道。狭小的车间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宽恕。当战争结束,拿破仑的时代彻底过去,奥军取得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黎明,终于来临了。是的,来临了,经过战争的洗礼,这和平的曲调奏响之时,那旋律格外的欢快和动人。

婚礼举办,生儿育女,这是人之常情,这是真正的和平时代了。最后一句话,让人感触颇多: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令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那是小尼古拉的感慨,那个十五岁的瘦削少年所说的话。是的,既然已经和平了,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而已。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十二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法国作家莫泊桑称为俄罗斯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非常有名,而我今天又阅读了这部《战争与和平》。

故事讲的是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儿海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祖霍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当时他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保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丽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祖霍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窥视别祖霍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联合别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儿——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皮埃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海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皮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罗霍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陶洛霍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回到了妻子身边,但妻子依然放荡如故,令皮埃尔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生活中。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丽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我明白站在时代的路口上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道路。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十三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拿破仑与莫斯科战役。但他不仅描写了战争,而且把相当的笔墨放在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变迁的描述上,多了几分温情,同时加剧了悲剧色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不能深入骨髓得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我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不过我宁愿我一直停在这个阶段。但从电影展现的几个并不血腥的镜头中,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原来不流血也可以令人战栗不已。

拿破仑波拿巴的野心太大了,已经占领欧洲的他,想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臣服与他。于是盲目出兵莫斯科,20万的士兵,同样的野心勃勃,一路上所向披靡,这更膨胀了拿破仑的野心。在俄国阵营中,老将库图尔克顶着所有压力,下令撤离莫斯科,留给法国人一座空城。拿破仑的确占领了它,但他没有打败俄国人。随后,严寒饥饿像魔鬼一样附在了法国士兵身上,蚕食着它们的士气。拿破仑只好撤兵回国,但在过河时,他遭到了俄军的反击,无数年轻士兵,魂断在这离家20xx英里的皑皑雪地上。

撤军的过程不是几个词可以形容的,艰辛?悲苦?还是惨壮!在雪地上没有任何遮掩,寒风渗入骨髓,路上不是泥泞不堪就是积雪深厚,每走一步都是一个胜利。早上能醒来就是上帝的恩赐了,跟不上队伍的就地枪决,而他的衣服马上就会被别人拿走。茫茫的雪地里,人变得无比卑微。

我看到这一场景内心很痛。我不愿意相信历史上发生过这么残酷的事情,而且这只是电影,真实的历史肯定比电影残酷万倍。人是最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是最丑恶的,因为人的野心,可以将数万同胞的生命视如草芥。在司令部,军官们把战争当做一场游戏,因为他们不在最前线,他们最后才受到伤害,或许还不会呢!

拿破仑眼看着他的军队被围困,被消灭,眼睛里闪出了泪光,他是在为同胞的死难过?还是为自己霸业不成而伤心?在国旗燃烧跃动的火焰中,他的法兰西帝国,他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即将灰飞烟灭。只因一份无法满足的野心。多少悲怆,多少悔恨!只能有历史回答。

战争,给妇女和老人小孩的伤害同样巨大。女主角娜塔莎悲伤地在士兵出征前的检阅上说:“又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到战场上送死了!”出战前,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活着回来,一次告别,也许就是永别了,让我想起了杜甫的“爷娘弟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同样令人心痛欲绝。国难当头,总会有有志青年希望为国出力,亲赴前线。娜塔莎的弟弟就是如此。没有任何经验,结果一上战场就被敌人射杀了。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不仅丢了性命,更给家人带来了无可愈合的创伤,这不值得啊!当我还是为他的死感到伤心。

最后,战争结束后,人们回到莫斯科,由于法国人的践踏,已成一片废墟。但是在这一片废墟之上,仍有绿色的生命,生命不会因战争而枯萎!和平的一刻,是不用担心没有明天,是和亲人团聚在一起,是面对困难险祖仍不失勇气和信心。

只要热爱生活,希望就会延续,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300字篇十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本事;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本事,更侧重于道德梦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当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期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我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向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可是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感情。

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欢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研究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终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欢乐的微笑。这一段异常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十分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能够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

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领导慰问敬老院讲话稿(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2023年《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案一等奖大全(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

    副校长春季开学典礼讲话稿 副校长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实用(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2023年教师获奖感言(优秀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

    带教老师的自我评价通用(十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消防月活动总结物业(通用十二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简报16篇(优质)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

    2023年小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

    2023年农村管理工作总结(优质16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

    最新工作总结,工作展望8篇(模板)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