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时间:2024-11-25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农民自办文化是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市文明办以“‘种’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各县(市、区)的村屯,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种”文化作为我市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文艺组织方兴未艾,乡土文化人才得以挖掘,特别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改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级图书馆累计支援各类图书近100万册,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广场、影剧院、小剧场达近百个。如,我们调研的宁江区农林村、乾安县君子村等村屯中,有的小剧场及活动室面积近3000㎡,规模和标准都很高,作用发挥的也很好,已成为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举办农民文艺辅导(表演、乐器演奏、文学创作、民间手工艺制作、书画)短期培训辅导班200期,累计派出下乡辅导人员2500人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7200人,培养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民间手工艺爱好者1000多人,文化热心人6000多人,二人转民间演员450多人,文艺表演爱好者20xx多人,业余文学创作者300多人,礼仪司仪250多人,文化户近3000个,拥有乡(镇)、村屯小剧团、秧歌队、文艺演出队、篮球队等各类农民自办文体组织941个,在走访调研的典型村屯,都有着一批较为专业的“草根”艺队伍和民间艺人队伍,有农民自发成立的小剧团,还有专门为小剧团创作剧本的土生土长的创作者。农民写农村事,农民演农村事,极大的激发了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成果丰硕,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如,宁江区农林村筹拍了电影《笑春》,乾安县君子村的文艺表演登上了央视新闻。

——农民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农民运动会、农民村晚等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百余场次,改编和创作文艺节目1280个,吸引农民累计约140万人次,一批民办鼓乐队、民办小剧团和民间工艺品等民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特别是在乾安县君子村等一些村屯,通过快板、二人转、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意识地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富民政策、农村好人好事、文明新风融入文艺表演中,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促进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形成。如今, 在全市广大农村,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成为最热闹、群众最向往的去处,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村呈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变化,即: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参与打架斗殴的少了;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的多了,酗酒、赌博、搞迷信活动的少了;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谦让的多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在我们调研的典型村中,犯罪率、超生率几乎为零,崇尚科学、创业致富、尊老爱幼、和谐文明等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虽然通过在“种”上下功夫,我市的农民自办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但农民自办文化在很多地方对农村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改善作用不十分明显,农村的盗窃、赌博、打架斗殴,以及不孝顺父母,因经济利益造成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等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现象大量存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市的农村自办文化主要是农民在农闲间的自娱自乐,内容选择以农民的喜好为主,没有把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文明规范以及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知识进行充分植入,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不足,“以文化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演出中,为了活跃气氛,荤段子、低俗的表演也屡见不鲜。二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全市广大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多数以大秧歌为主,形式单一,没有特色,一些传统的快板、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很少,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形式也比较少,农民自办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差距,与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作用的要求还有距离。三是土生土长的乡土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讲的是群众身边的事,说的是农民自己的话,农民创作人才最重要。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村屯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特别是创作型人才非常缺乏,很难保证文化大院切实能发挥其文化阵地的作用,极大的制约了我市“种”文化的发展,制约了农民自办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如,宁江区农林村,在村里较强的集体经济的支持下,农家书屋、健身房等文体设施完善,篮球队、秧歌队伍等农民文体队伍齐全。但是,由于缺乏乡土创作人才,小剧场只能外请剧团来为农民演出,本村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政府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目前各文化大院的维护资金仅够开展一般性活动,多是农民自发参与,或是经济条件好的农民自己购置,资金的短缺制约了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同时,“三下乡”活动存在着与农民需求相脱离的情况。

可以说,当前我市农民自办文化处于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还不适应,特别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度不够,自办文化的层次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拐点,迫切需要在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拓展。

一是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富、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对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跳出娱乐型的“小文化”框框,引入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人文学科、构筑“大文化”框架,更多层面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的特点,以乡土为根基,以传统为依托,以时代为基调,大力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特别是把孝道内容突出出来、融入进去,倡导文明新风。要本着“宜居”、“宜业”的村落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各地不同文化资源优势和保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扶持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开展特色文化乡村建设,着力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县乡、特色文化村组、特色文化团体和特色文化企业,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防止各地农民自办文化单一化、同质化。同时,要通过规划引导,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拓展活动形式。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是增强农村自办文化吸引力的主要抓手,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村农民农闲时机,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体活动相结合,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把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把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多开发举办一些农民运动会、农民艺术节、乡村篮球赛等符合实际、兼顾乡土气息与时代新风的活动载体,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让农民在与中提升素质,提高文明程度。要依托乡镇文化综合站、农民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主要场所,积极开办“农民大讲堂”,以国家政策法规解读、道德宣讲、科技普及、文化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赋予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内容,积极营造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打造农村本土文化创作人才队伍。扎根于农村的文化创作人才队伍,是农民自办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全市文化工作者的素质,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发挥好村级文化组织员作用,以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群众文体队伍,规范和加强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培育和发展乡镇、社区、村以及基层单位的文体团队,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业余文体团队的文化素养和水平。要保护和培养民间艺术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加大对农村业余创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利用表彰、奖励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乡土文学的创作,引导他们在弘扬传统美德、提倡文明新风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农民创作群体的健康发展,带动扎根于农村的民间创作人才的不断涌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要创新培训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乡土文化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乡村文化人的培养,为农民自办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扶持不仅是加快农民自办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松原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关于发展自办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具有较高水平的小剧团、小表演队面向市场,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资源,走专业化或综合发展的道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力度的同时,也应根据农民自办文化的开办情况、规模大小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其步入良性循环与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对发展农民自办文化成绩突出的村、表现优秀的团队,要给予重点扶持,以此带动、提高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打造出一批贴近专业水准的品牌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表彰奖励机制。通过设立文化奖励基金,定期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以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个人、优秀文艺团队、示范性文化大院、文化带头人等进行表彰奖励。要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动“三下乡”活动制度化和科学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做好农民在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调研基础上,探索实施菜单式“三下乡”模式,送农民现实需要的,送农民迫切想了解的,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建立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常效机制,更好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近年来,桂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桂平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桂平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桂平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民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xx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桂平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散精力,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走过场。二是整合社会力量不佳,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创建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有的各自为政,对创建工作不是那么热心和尽力。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不断探索新的创建形式。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创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化村道,绿化、美化村庄,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但由于桂平市财政比较艰难,没能安排创建专项资金,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20xx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xx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20xx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20xx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

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

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奖励激励制度。

一是要按照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进行重奖,让基层感受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镇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等对待。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xx年建设农家书屋56个,20xx年建成139个,共投入390万元。195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现藏书3500册,可容纳30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6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

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

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

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

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

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条示范路、一条精品街、一个小城镇农贸市场、一个示范村、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县各乡镇的路容路貌、小城镇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社区服务中心示范村建设进度得到进一步促进。截止目前县乡村共投入资金x亿元,出动劳动力x万余人次,投入车辆x万余台次,清运垃圾x万方,粉刷墙壁x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xx处、x万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x万余条,修复残垣断壁x处,整治道路边沟x万余米,新垒景观墙x余米,栽植绿化树木x余棵,整修绿化带x米,新建、改建小城镇农贸市场x处,新建、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间,x平方米,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xx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xx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xx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xx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民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xx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xx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散精力,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走过场。二是整合社会力量不佳,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创建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有的各自为政,对创建工作不是那么热心和尽力。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不断探索新的创建形式。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创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化村道,绿化、美化村庄,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但由于xx市财政比较艰难,没能安排创建专项资金,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x:

近期,根据xxx的工作要求,县文明办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就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xx属于农业大县,约有xx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约xx%,有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包含xx个行政村、xx个农业社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推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经验做法

(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充分发动村、社区、家庭参与积极性,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提高清洁卫生文明意识,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助推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健全长效清洁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乡生活品质为目标,以优化全县环境为抓手,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xx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xx个,xx年还将完成新建乡村公厕xx座,改建乡村公厕xx座,改造农村户厕xx座。

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xx年全面完成xx个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治理,并及时销号,消除污染隐患。完成xx%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二)着力提升乡风文明

一是不断开展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抓好文明城市、单位、村镇、家庭、校园“五大创建”。xx村成功承办xx年全省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xx村被评为全省乡风文明示范村,xx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二是广泛选树先进典型。积极推选中国好人、xx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优秀抗疫组织、优秀抗疫志愿者等典型先进个人或集体,涌现了xx位中国好人,xx等xx位省市县道德模范,并在全县掀起学习热潮。

三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深入挖掘xx家规家训家风故事,收集整理xx余条编辑成册、刻写楹联、创作漫画进行宣传教育。先后创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漫画书籍xx册,各类雕塑景观xx余处。成功创建成为xx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全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xx个,市级示范点位xx个,县级示范点位xx个。

着力实施文化惠民

一是加强农村活动阵地建设。建立农村文化院坝xx个、广播“村村响”xx个、“户户通”xx个,大力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室、村部阅报栏屏、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基础文化院坝全覆盖,常年开展文化院坝歌咏比赛、广场舞比赛、劳技比赛等。坚持开展经典诵读和农村书吧建设,注重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二是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千年古县的文脉,打造品牌,形成xx三宝、xx三艺、美食三绝、xx红色文化,xx文化等知名品牌,建立xx讲堂、xx旅游节、《乡约走进xx》、茶叶采摘节、枇杷节、杨梅品鉴会等多种形式展示文化品牌。

三是大力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推广非遗表演:xx花船、xx麒麟灯、xx布艺龙等,开展农民漫画、土陶技艺、蝶画进社区、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坚持“四下乡”活动,全年开展“四下乡”活动达xx多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各村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一些经济基础好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较高,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部分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抱有“不好干”“难度大”“不想整”的心态,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普及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表面,属于号召多,落实少。

(三)农村文化设施普遍落后。受经济条件制约,大部分农村的硬件投入较少,文化阵地少,现有设施老化,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尤其是离县城较远的村镇,一些村的文化场所如同虚设,老百姓想要开展文化活动无处可去。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把文明乡村创建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举措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机制,扎实深入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加强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推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二)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产品创作,着眼于农村群众的精神需求,坚持开展惠民文化、廉政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广泛开展文明村、农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建立乡风文明评议机构,制定完善“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把“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为农户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带动农村社会风气整体继续好转。

(三)进一步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的宣传教育,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党章、党规学习,进一步锤炼党性。加强农村群众思想观念和技能培训,积极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先进思想,引导农村群众建立新的市场观念。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活动,引导农村志愿者带头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逐步形成全民文明的良好氛围。

;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尊敬的公司领导:

一、四个文明同步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1-11月份,今年累计完成原煤65.61万吨,精煤47.33万吨,生产运行平稳有序。

安全质量标准化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二级标准,矿井安全化程度显著提高。今年公司加大了矿井安全设施的投入,先后完善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矿山救护中队等系列建设。

亮化、硬化工程,改善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一年来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我矿结合实际,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党支部年度主要工作部署,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在矿区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形成了党政工协同负责,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全矿广大干部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经营思路更加开阔,工作热情更加高涨,“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和艰苦奋斗、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巩固和发扬。

(二)狠抓学习教育,着力筑牢思想基础

加强班子建设。首先,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在学习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领导驾驭能力。其次,坚持建设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第三,转变班子作风。按照“八坚持,八反对”要求,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等方面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三是抓好《廉政准则》专题学习。利用中心组学习机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廉政准则》,使廉政建设深入人心;四是抓好党纪法规学习。重点学习了《兵团第十二个党风廉政教育月学习资料》,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党纪法规;同时,我矿为每位党员干部下发了廉政桌牌,要求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公司《廉政建设十大禁令》。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截止目前,无任何违纪现象发生。

深入开展“三项教育”。一是班子作风教育。我矿坚持把勤政廉政作为班子作风建设的重点,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一线倾听员工的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广泛宣传当前市场的影响和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强职工群众的紧迫感、责任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三是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以宣贯《七条规定》为契机,加强《规程》学习力度,利用安全生产月,开展了“敬畏生命大讨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召开“如何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座谈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座谈,确保了我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稳中求进,并得到了国家质量万里行、国家督导组、兵、师相关部门的多次好评。

(三)加强作风建设,下功夫强化执行能力和执行力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