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一些优秀自我介绍的范例,希望对你写自我介绍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一
儿童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史学、鉴赏等多种学科相融的复杂学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是很难懂得。即便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亦或是书画名家,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知识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我从91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今,在这二十余年的教育旅程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和教育观念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使教学质量过硬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我总结出三条经验:
(一)教学内容既要专业性强,课堂气氛又要不失生动活泼。
(二)教学课程既要内容丰富宽广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深度。
(三)教学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发展所需又不能随波逐流,丢失自己的特色。
所以艺恒培训每个学期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安排都必须坚持以上三条原则,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阶段精心设置安排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这需要消耗老师很大的精力,因此老师施教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和繁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二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教师的示范在国画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画技法复杂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了解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泼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冲墨、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可以极大的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国画初学期,教师不需对绘画内容做过多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只关注学生对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当学生对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师便可教学生画些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这些练习简单易学,可以为学生灵活操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丝瓜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丝瓜的藤蔓加以想象。丝瓜的藤蔓宛转弯曲,学生可能会把藤蔓想象成龙、蛇、虫,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约束的,况且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对传统的国画技巧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正所谓“实践才会出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往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盲目的指导学生去创作。一味的去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反倒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画作多是随心所欲的涂鸦,缺乏对颜色的掌握,画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因此显得呆板而单调。而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的不足。首先国画讲究对画面构图的掌握,注重画面的层次和景物的取舍。经过前期名作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具备了构图能力。其次,国画讲求线条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学生从墨色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勾勒线条描述事物。并且国画创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众多实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又学习和体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三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在《摸一摸 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 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四
美术课上老师要不要做示范?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就不主动思考探究了,绘画、制作时照搬老师的范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认为应当作示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业,毕竟版面有限,数量少。老师现场做了示范,学生兴趣特别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美术技巧。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强调课程的本位性,,不强调技法,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要学习。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不示范,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是中锋、侧锋,什么是斧劈皴,什么是荷叶皴,这些专业术语只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教学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观清晰,具有过程的展现性、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表现自我。
其次,老师示范的目的意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表现的难点,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想。因此,示范时力求”活“与”精“,只示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范要有正反两方面。在美术课堂上,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时正反举例,更直观。如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老师不能只出示正确的透视范画,还可以出示几张错误的透视图例,比较之下,学生更容易掌握透视知识,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第四,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对于技法、重难点要全面示范;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不能直接画在学生作业上;修改示范要及时,又不能太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住方法。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示范。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中的示范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积极探讨示范方法,彰显美术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寓教于乐寓教于玩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英语老师教学论文随笔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六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受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七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篇八
或许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这句话很有道理。
由于参加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比赛的原因,让我对美术课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对很多看法或许心里能明白,可是却不能运用很好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这次上的内容是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而且这节课也是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领域,而新课标里“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亮点,但是“实在”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回归课题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课题,而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亮点而亮点,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里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上完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想怎样,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可是想想,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能在这节美术课里学到什么?还是打个疑问。
理所当然,我们的美术课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完整节课后,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且还能够创作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
美术课堂的实质有效,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美的课堂设置环节,或者有多么的死气沉沉,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并且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他们美好的情操。当然,老师设置的环节让学生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地为这节课服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两张的协调关系往往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要么是有新鲜的环节亮点来吸引学生,要么是按部就班的传授,我的美术课题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不段地去学习和完善,既能够有亮点又能够把美术课的课题实效性表现出来,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谢,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过后我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远远比成绩来得更重要一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