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

时间:2024-09-13 作者:曼珠

在答谢词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激之情。答谢词需要结构合理,内容鲜明,从而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感谢之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答谢词范文,或许能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一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明月从天山升起,浮在苍茫的云海间,从东到西的浩浩长风,掠过中原大地,横度玉门关而来。这是身在西北边疆的将士们,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景象。征人东望“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边塞特有的自然现象,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怀念家乡的情绪。

“汉下白登道”四句承上启下,展示广阔的边塞征战的景象。因为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的战士,几乎看不到有人能够生还,可见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痛苦。

最后四句写守边的将士们面对眼前景象,个个都因想念家乡而愁眉苦脸,并且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也在不停地叹息。

诗人漫不经心地写出一幅万里边塞图,却把征战的景象和征戍者的心情描写得真实自然,极其深沉地表达了将士们思念家乡的心理,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带来的巨大痛苦。运用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融合思乡别情,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也许只有李白才能做到。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二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莱肴。羞通“馐”。直通“值”。

箸:筷子。

顾:望。

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安:哪里。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济:渡。

译文:

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

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

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

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翻译: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三

《友人会宿》诗仙李白的五言古诗,体现了谪仙一贯的`豪放情怀,也有着淡淡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译文:

真想把千古忧愁涤荡干净,唯一的办法就是留连着百壶好酒。

良宵最适宜清谈,皓月当空,不能入睡。

酒后醉卧倒空山,天是被子地是床。

五言古诗《友人会宿》约作于李白隐居庐山时。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这两句是说,喝醉了酒,我就躺卧在空山之上,天作被子地作枕。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和不拘形迹的风貌。语意自然流畅,似脱口而出,韵味天成。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四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译文: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这两句咏荷花。说秋荷开在绿水之上,荷花有绿水相托,愈显美艳;密密麻麻的荷叶,映在青烟雾霭之中。“冒”、“罗”二字用得妙,“冒”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意,“罗”将雾霭环绕之景象,写得传神、自然,有迷人之感。

评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五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译文: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是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

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李白秋风词〈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為情。」此诗描绘秋夜思人之情状,非惻缠绵至极。

〈三五七言〉据说为诗仙李白独创,共六句三十字,《李白集》和《全唐诗》皆收录之。所谓「三五七言」其实是「杂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兼用三言、五言、七言。因全篇以三言、五言、七言相接,故题。这种打破一般唐诗齐言的长短句,可见李白诗才之超卓,屡屡突破成规、出人意表。

诗人藉物抒情,以落叶尚能聚散,寒鸦犹能飞栖,相较之下,人间之聚散离合令人心惻。思念伊人而相见无期,值此秋风秋月之时,诗人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难為情」有情何以堪之意。

此诗看似思妇企盼良人归来的闺怨之作,其实亦或有李白对於己身不遇之感怀在内。「风清」、「月明」或可视為诗人所期盼的一种政治环境吧!

李白少年时期便「观其书」、「游神仙」、「好剑术」,才能、兴趣极為广泛。成年后,唐玄宗仅让李白待詔翰林,作為文学侍从之臣。性格傲岸不群的李白,自无法忍受如此「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其后遭谗毁的李白离开长安,大多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之忧愤。虽然他始终并未放弃建功立业、成就非凡理想的抱负,但终其一生未能缔造人生高潮。是以,李白或如一般男性诗人假託女子闺怨,以抒发一己之不遇亦未可知。

然而,诗裡既有「风」又有「月」,「风月」二字连用往往暗喻男女情爱。风月自然无情,有情的只是风中月下之痴人而已。视之為情诗,恰如其份。

做為金庸小说「情书」之首的《神雕侠侣》即以咏风月始,第一回题為〈风月无情〉,引欧阳修其中一闕〈蝶恋花〉:「风月无情人暗换珥珥」;至第四十回〈华山之巔〉也以风月终。

金庸引用李白此诗,将郭襄的思慕之情表露无遗,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啊!

可见,「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两句,已直透痴男怨女的相思之情,可谓情之经典。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六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七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想当年汉军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断窥伺著青海湾。自古以来,此地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出征战士奔赴前方,却不见有人生还。守边的士兵们凝望着荒凉的边城,不尽的思归情感使他们无不愁眉苦脸。值此明月高悬之夜,可怜的征兵将士的妻子,因痛感丈夫的远别而叹息不已。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此情此景,似乎可以听到他们一声声揪人心肺的惆怅叹息。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正如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所说的:“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八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旧时的月亮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夜深时月亮还照过那城头的矮墙。

【出自】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群山环绕的故都,四面群山依旧,江潮依旧拍打着空城,带着丝丝寂寞的情绪又退回。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依然是旧时的那轮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冷冷的月光还是从那城上的短墙照进城来。

译文三:

群山始终围绕在故都周围,潮水拍打荒城默默退回。只见当年秦淮河东升起的明月,夜半依然从城垛升起来。

创作背景。

赏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诗人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在形式上,此诗就像是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从创作机制方面分析,它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在诗歌体式上,李白发明的这种“双片叠加式”的“三三五五七七”格式是在借鉴和总结了其他诗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歌辞创作的实践体悟而获得的成功。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留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太华:华山。

微飙:微风。

卖阳艳:在春天艳丽的阳光下卖弄颜色。

长松:喻气节高尚的君子。

桃李:喻逢时得意,谄媚权贵。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这两句是规劝韦黄裳,希望他成为“亭亭凌霜雪”的长松,不要做逢时得意,艳丽而经不起风霜的桃李;受到打击与挫折,仍旧不改初志,这才是气节高尚的君子。以“长松”与“桃李”作比,寓意深刻,劝其作君子之心诚、之意切。

华山上生长高大的松树,巍然挺立,傲视霜雪。天生地长,有百尺那么高,微风哪能吹倒它呢?桃红李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妍斗艳,过路的人都被它们的色彩迷住了。花儿随明媚的春光逝去之后,绿叶也将在秋天掉下来,腐烂在地上。希望你向长松学习,不要做桃花李花。遭受困难和挫折也不要改变决心,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段.首段咏松,次段咏桃李,末段说明诗旨。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太华”指西岳华山,“亭亭”形容松耸立的样子,“凌霜雪”说明松不畏严寒的本质。松高百尺,又长在华山之上,越发显得高挺无比。什么风都不能把松吹折,因此,多大的风对松来说,也只是微飚而已。“亭亭凌霜雪”意谓长松犯霜雪而挺立,“岂为微飙折”把风吹长松写成了“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阳艳”同艳阳,指明媚的春日。“桃李卖阳艳”,意谓桃李在明媚的春日里卖弄姿色。这个“卖”字,把桃李写得轻薄极了。桃李既有姿色,又擅卖弄,“路人”见了,就不免“行且迷”。可惜艳阳天是短暂的,当“春光扫地尽”,春走得无影无踪,桃李碧绿的叶子就烂成了黄泥。当然,桃李的花朵更比叶子先烂成黄泥。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二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释:

1、天骄:即匈奴。详见《幽州胡马客歌》注。

2、阵解二句:言激战结束,天已破晓,阵地上一片空旷。星芒尽、海雾空,皆言天亮。阵解,即阵散,战斗结束。营,本指营地,这里借指战场。

3、功成句:言将军战胜,建立军功后,其肖像被图画在麒麟阁上,以示表扬。麒麟阁,见《司马将军歌》注。

4、独有句:言因立功受褒奖的仅为主将一人而已。霍嫖姚,指西汉名将霍去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索引》:票鹞,劲疾之貌也。

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天骄:指匈奴。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两句是说,在反击外族侵略中,英勇杀敌,图像麒麟阁,功劳最大,获得这种最高荣誉者,首推霍去病。诗句极力称赞霍去病反抗外族统治者侵略的功绩,有气壮山河之概。

译文: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简析:

此诗写汉军将士出征,凯旋而归,但受褒奖的仅上将一人。晚唐诗人曹松《己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诗分三段。前三句为第一段,写出征。骏马如飚,鸣鞭过桥,弯弓辞家,如风驰电掣,轻松乐观。为后文有功不赏作伏笔。四至六句写破敌状。“插羽”句总写破敌,势如破竹。阵解二句写战场景物。战斗直到天亮才结束,星光淡去,晨雾消散,战场一片空阔死寂,透露出战斗的严酷惨烈。末二句言战胜受荣,上将一人,不平之感昭然纸上,与前三句呼应,形成巨大反差。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三

李白的塞下曲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塞下曲。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赏析】。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安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李太白全集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四

李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仙药,金丹满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古诗译文】。

以往孓然一身,手携粮食背负薪柴。

道路悠长食物吃尽,苦口焦唇。

今日酒醉饭饱,乐过千春。

幸遇仙人相识,诱我远学神仙术。

驾凌海上三仙山,周游陆地五岳。

飞乘天龙,目瞻两龙角。

谢神仙授我以仙药,金丹满握。

寒蝉蒙天恩,深愧生命短促。

欲想报恩,恰如强衔一木去填东海。

师道重于天地,轩辕黄帝的老师是广成子。

皇帝的`九五大位轻如蝉翼,还是长生术珍贵。

愚蠢之人嘲笑仙术,如苍蝇声嗡嗡烦人。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五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

1、白马句:言征人戍守于边塞,白马,“骑白马的征人”的借代。黄金塞,地名。处所不详。从下句推断,应指沙漠中的边塞。

2、云砂句:谓闺中人因思念丈夫,常常梦见丈夫所在的沙漠边地。云砂,广阔如云的沙漠。砂同沙。此句的语序是“梦思绕云砂”,源于“云砂绕于梦思”。

3、那堪二句:谓在易动愁思的清秋时节,远忆征人,愁上加愁。那堪,不堪;难以承受。愁苦节,指秋天。《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4、萧飒句:谓秋风吹拂树木,发出萧瑟之声,格外凄凉。萧飒,即萧瑟。沙棠,树木名。

5、无时句:言时时思念而就是不得见。取义乐府古题“独不见”—思而不得见也。

句解: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这两句是说,闺妇思念戍守边塞的丈夫,寒冷的秋夜通宵不眠,窗户上落满了萤火虫,似在嘲弄这孤寒之人;天边的月亮,似乎也在有意迟迟不落,夜真长啊!似在写景,实为写情,景为情使,把思妇不眠的苦情,烘托而出。“迟”字用得妙,月并未迟落,是思妇之思情难耐,心中有事,倍觉夜长故也。

译文: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简析:

此诗写一女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精神痛苦。

诗分三段。前四句写梦思、远忆。白日思念,夜里梦见。远忆是一层苦,逢肃杀之清秋时节又一层苦故曰“那堪”。中四句写秋景,用以烘托思妇的痛苦心情。站在思妇的角度,一切秋景都能引起她的伤痛。萤飞烦人,霜闺凄冷,月圆人离。人心苦,则觉“月度迟”。梧桐凋零,秋风萧飒,使人更愁。末二句直写相思苦。时时思念而不得见,故流泪;流泪人不知,故曰“空自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李白《三五七言》全诗翻译赏析(通用16篇)篇十六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注释:

1、天兵句:谓中原朝廷军队出发往北方遥远的边疆。天兵,即官兵。下,发;进。荒,即荒服,距京城很远的地方。

2、胡马南饮:胡人南侵的委婉说法。

3、从:任随;任凭。

4、衔恩:即感恩。这里指感皇恩。

5、月氏:也作月支,古代西域城国名。见《汉书·西域传》。这里泛指西北边境诸胡。

译文: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简析:此诗写戍边将士的.爱国思想。

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封建时代的爱国往往与与忠君相关联。这首诗的爱国思想就是通过“衔恩”来体现的。“衔恩”是全诗之眼。首二句写胡汉交战。三四句写因衔恩不惧百战。五六句写因衔恩宁愿餐雪寝沙。七八句写希望破敌国,除边患,使天下高枕无忧。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合同协议书版(通用15篇)

    保密协议也是保护企业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份标准的居间合同样本。乙方:景东县锦屏镇左所营村民小组经甲、乙双方共同

    最新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军训心得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特点和潜能,并为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同学们的真实军训心得,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演讲是指与会人员在会议或重要活

    优秀客服工作的简历(汇总18篇)

    经典作品常常被用作教学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当我们阅读经典作品时,要注意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读经典作品的范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表达,更是为了感

    专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通用17篇)

    导游词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名言等方式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导游词的主体部分需要有足够的信息,让游客们对景点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发现好的导游词可

    2023年学校宣传片策划方案(案例15篇)

    广告策划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工作,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对消费者的洞察力是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戏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作为学院的宣传片主题思想是介

    专业小学生手工笔筒怎么做(案例17篇)

    换了新工作,总结一下过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新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证明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让用人单位对我们有更深刻的印象。在就职总结范文

    最新工地安全标语条安全标语条(模板17篇)

    即兴写作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题目或给定的情境,立即动笔写作,不经过修改和润色,以表达个人的文笔和创作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即兴表演中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呢?通过观

    热门掌上综素e社会服务心得体会范文(15篇)

    读书心得是我们与书籍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一些参加培训活动的学员撰写的培训心得文章,对培训内容和效果有

    优秀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实习心得是记录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以及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习经历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工作心得的典型范

    2023年中专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读书心得是一种思维的输出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的书籍。在以下的实习心得范文中,你可以看到实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实习中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