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篇一
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热爱生命》这篇小说里,我读到了人性的顽强与坚韧。“这个人”的经历让渺小如同草芥的人在自然的世界里得到无限的放大,而“这个人”也就成了整个人类的形象代言人,而其中的“狼”便象征了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力量,它阻碍着人类行进的脚步,甚至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呲牙咧嘴肆无忌惮。可在杰克伦敦的笔下,有些细节却让我玩味而欲罢不能。
病狼之“病”
小说中一个重要形象“狼”,这个与“人”对峙并强烈的威胁到“人”生存下去的力量,却被作者安排成了一匹有病之狼,而且病得不轻,以至于“这个人”能感受到威胁的存在又不至于被吞噬。也许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样的安排是为情节的发展服务的,如果是一匹健康的狼,那么强大的力量必然很快毁灭“这个人”,而让小说情节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或者是为后文的对峙作铺垫。这当然很有道理。
不过,我以为这里杰克伦敦安排狼之“病”应该另有深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威胁和阻碍是无时不在的,对于个体的生命而言,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也是相伴整个人生过程而行的。人类的行进也正如“这个人”一样精神强大而力量弱小,而这些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力量却很强大,但它们都像这“病狼”一样,看似强大而实则孱弱,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正如毛主席说过: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换句话说:一切威胁人类前进的力量都是病狼!
比尔的骨头
小说中另一个人物形象比尔——事实上只是一个配角,小说只是用比尔的自私贪婪来衬托“这个人”的形象。
我认为永不只这么简单。理由有两点:
当“他”发现了比尔的骨头和那袋金子的时候,他开始嘲笑比尔,嘲笑比尔至死都带着金袋子,甚至用牙咬着不放。“他”到底在嘲笑什么?小说作者塑造他的主人公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当然主人公的价值取向也就可说就是作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他”代表了杰克伦敦在嘲笑人类的自取灭亡都源自于贪婪!说到底,是贪婪害了比尔,是贪婪让比尔抛弃了“他”——人类因贪婪丧失了良知,进而无视同胞的生命,无视自然,最终走向灭亡。
当“他”听到病狼的“阵阵惨嗥”时,他不笑了,“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这毕竟是同伴,到底是同属于“人”,人类本不应该互相嘲笑,本应该共同面对“狼”的“惨嗥”的,本应在生命的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的.。
其二,“比尔抛弃了他,但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在这里,作者笔下的比尔已经成了一个掠夺他人利益并踩在同类的尸体向上爬的人物形象了。这也许指向了那些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血淋淋的残杀掠夺,也许指向那为了自己阶级利益而无视同为人类的百姓生命的统治阶级。
作者在这里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在呼唤人类的道德良知,在呼唤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尊重,尊重每一个卑微的生命。最近热点新闻《挟尸要价》,无论是谁在撒谎,都是在践踏人性!
只有尊重同伴的生命,敬畏生命,才能让这一顽强求生的故事升华,而求生的路上不可以不择手段。孟子说: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篇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是一曲悠扬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第二册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倾听、欣赏、感悟春天,结合主题单元的特点,我如此设计了第一课时:
1.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要求:认真听,从歌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
(展现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妩媚、动人。)
3.激趣:你听到春天的声音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自由读、默读、配动作读……)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把喜欢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画一画:美丽的春景图
2.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3.唱一唱:学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通过学习,跳动着生命力的春天感染了孩子们,他们高兴地叫着:春天在校园里? 校园的花儿盛开了,草儿绿了;春天在家里?妈妈换上了绿色的窗帘;春天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他们开心地画着:一片片绿绿的草地上开满花儿,小鸟在枝头欢唱;多彩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们兴奋地唱着: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春天是迷人的,是催人奋进的,它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习的乐趣。
借助教材的编排特点,用第一课时的时间为学生统讲要学习的一组内容,不仅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即将学习的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还有效帮助部分学生消除“假后”心理障碍?厌学、怕学等情绪,为具体学习本组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篇三
……)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你们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大家纷纷发言,如称象的曹冲、砸缸的.司马光、让梨的孔融、《鹅》的作者骆宾王……)这些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同学们都惘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板书:伤仲永)
二、介绍作者
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师最后总结: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进士,世称荆公,死后谥号文,故后人又称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注生字词。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学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师适当指导,指出并出示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四、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思考: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 “忽” “即” “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 “泯然众人矣”?
2、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情初露时的的情景?
(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明确:“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
五、体验反思
活动一:辩论
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
(学生通过辩论明确“受于天”与“受于人”的关系,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
六、教师小结,情感激励
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片段,余音中结束本课。)
七、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悲剧给了你什么启示? 形成文字写下来。
八、教学反思: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怎样使学生读懂并喜欢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想学。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我由学生喜欢的话题——神童、天才导入。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神童、天才都会大有作为,反而会对不成大器者表示疑惑,借着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入本课,也给学生一个大大的警示,后天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二)、学习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故事复述出来,接下来,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直到能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探究,理解言语文意。
为了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我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1)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文中哪些词或句子可表现出来?
(2)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情初露时的的情景?
(5)、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才是读懂课文。)
(四)、成功之处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篇四
这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与自己的妹妹相依为命,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男孩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男孩的这份爱是沉重的,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这堂课下来,我觉得遗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一堂课是否精彩,并不是看老师的教案设计得有多精彩,老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而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时间,比如“男孩犹豫了一会儿”,他为什么犹豫?他在犹豫什么?“抽血时,男孩静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他静静地可能在想什么?这些问题,我都只是蜻蜓点水,学生说了一两个答案,便又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如果给足时间,相信他们的答案会是精彩的,感受也会更深,男孩的形象也会更鲜明。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话显得太多。
二、老师的感情不够投入。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感动,尽管我也尽量通过我的过渡语言营造一种氛围,但几乎都是一个基调,该高亢的地方没有高亢,该低沉的地方没有低沉,没有通过我的情绪感染到学生,所以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情的共鸣。比如结尾的时候,我指着板书总结的那一段话,本来是很感染人的,如果我的语调高亢一点,一定会达到课堂的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刻。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尽管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有些地方学生总读不出感觉,这时我却置之不理了,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其实学生读不好,老师完全可以范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学会朗读的技巧,才能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摸索、磨砺、修炼,才能得以提高。而公开课就是一个炼炉,每上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尽管遗憾很多,但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带了什么呀?(计算器)今天计算器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特殊而有趣的数学课。出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1、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人们为什么要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计算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当人们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计算不仅准确而且速度快、节省时间,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很多同学已经使用过计算器了,对它一定有所了解,想不想把你知道的和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谁愿意当一回计算器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指名学生在投影上介绍,其他学生补充。(重点让学生一起来操作一下开机和关机以及改错键的使用)
教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计算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计算器外型不一样,功能也不全都一样,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它们都是具备的。计算器一般包括显示屏、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在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掌加减乘除这些最基本的运算就可以了。
2、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了,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我们一起来看:
(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千米。它们的面积一共是()万平方千米。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千克的水。
(3)学校9月份用电3496千瓦时,10月份用电3485千瓦时,11月份用电3502千瓦时,三个月一共用电()千瓦时。
让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
3、辨证看待计算器
大家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器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最快算出这些得数。
3363÷27=
0×4586×23=
300—3=
25×77×4=
72+129+28=
比赛结束后,让获得第一名的同学介绍得胜秘诀。
通过这轮比赛,你对使用计算器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到计算器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据,可以用学过的口算和简便运算来解决,遇到数目比较大的计算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1、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看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
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142857乘上不同的数,积还是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只不过它们的排列发生了变化,这个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呢?142857是一个特别的数,大家留心一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
2、数字“1”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1111111×1111111=?
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算一算。
交流结果
提问:为什么你们得到的结果有不同呢?是不是计算器出错了呢?
指出: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不是正确的结果。一般只能显示8到10位的数。
出示:
1×1=
11×11=
111×111=
教师:这个算式的特点是7个1乘7个1,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些和它类似的、比较简单的算式,再想办法得到它的结果。
算一算这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得数,说说发现。
提问:如果是6个1乘6个1结果会是多少?8个1乘8个呢?
指出:当我们遇到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入手,化难为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去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只要你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更大的乐趣!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篇六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课文通过捕捉飞蛾、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课教学中我成功地体现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新课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很大特点。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书,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如,一入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阶段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创设了师生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最后老师的反诘追问:小瓜子你拼命地冲出外壳,冒出地面,可只能活几天,你这样做值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命的价值。学生进入情境,发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对《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