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陶渊明的饮酒诗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一
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盛世唐朝,登峰造极的不过两样,一是贞观之治,二便是唐诗。
说起唐诗,便不得不说说李白。诗仙李白,可谓唐朝诗作顶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诗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因此,他被誉为“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李白的诗最贴切的写照。我爱他的豪迈,爱他的狂放,爱他不拘于世俗的性情,爱他追求自由的超脱。
李白性情开放,不拘于内心,所以他的诗歌便也承载了他浓烈的激情。在他的诗中,你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他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嬉笑怒骂,无所避忌。
除却李白之外,唐朝的诗人也多得数不胜数,而杰出者更是多得令人惊讶:诗杰王勃,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雄岑参,七绝圣手王昌龄,七律圣手李商隐,五言长城刘长卿。唐诗的辉煌就在这些人身上闪耀。
李白生于盛唐,唐诗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向顶峰,而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生于晚唐,时正值安史之乱,政治腐败,朝堂纷乱不断,忧郁绵长,含蓄婉约的李商隐的诗就这样横空出世,代表作《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朦胧的追忆着已过的年华,只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了。而他的无题诗深情绵邈,微婉蕴藉,情景迷离,辞藻瑰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沉而细腻,寓意隽永。
晚唐过后的宋词元曲兴起,诗歌逐渐走向衰落,诗的造诣不及唐朝半分。待到民国之后,多的则是汪国真,戴望舒之类的散文诗人和现代诗人,更加难以寻觅唐诗的韵味与旋律,诗再也没有唐诗那样的精髓,字里行间的诗气消失殆尽,一切好诗到唐而已,已被作完,其后之作,不过尔尔。
陶渊明的饮酒诗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二
每当听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童年时的傻事。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妈妈总是教我背诵诗歌。久而久之,我能背诵几首古诗。每当亲戚称赞我是“小诗人”时,我的心就好像沾满了蜂蜜。中秋节那天,妈妈教我读李白的《静夜思》,告诉我李白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当他写诗时,他会喝酒。饮酒后,他的诗有“神仙”之气,所以大家都叫他“诗仙”。妈妈在旁边说,我的心在小算盘里:如果我能写几首诗,我就不能出名了吗?我可以在我朋友面前!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计划如何喝醉。
吃晚饭时,爸爸红光满面,边喝着酒边哼着曲儿,样子乐开了花,准是遇到啥好事了。于是,我想了许久,决定采用“迂回战术”。我笑嘻嘻的问:“爸爸,酒好喝吗?”爸爸连说好喝。我急忙说:“那酒到底是什么味道啊?爸爸,你给我说说呗!”眼看我就要把爸爸问倒了,我连忙趁此大好趋势,接着说:“让我尝尝吧!”酒差点儿就到我手上了,只见,爸爸双眼一瞪:“小孩子家的,喝什么酒?去去去!”哎,第一次计划失败。
家里有客人,客人给妈妈倒酒,但妈妈说她的酒量不好,即使她喝雪碧,她也会醉的!当我听到这个,我有一个鬼主意:不要再喝葡萄酒,最好有一个“雪碧醉人”吧!睡觉前,我喝了一大瓶雪碧。结果,我一首诗也读不懂。相反,我整晚都呆在厕所里。这样,我的第二个计划就白费了。
两次失败并没有使我灰心丧气,我依然等待着机会,想着那酒。机会果然来了,爸爸竟叫我去买酒。我一路上又唱又跳,向商店跑去,看着那一瓶瓶啤酒,我兴奋过头,把钱丢下就跑回了家里。我蹑手蹑脚的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也锁上了,我坐在凳子上,轻轻翘起瓶盖。一股醉人的酒香飘了出来,我拿起酒就往嘴里送。哇!好难吃哦,又苦又涩!管他三七二十一,我一口气喝了好几口,喝酒计划成功了。可我总觉得头晕晕的?“哎呀,不好!”随着我的惨叫声,我倒在了床上。
后来,爸爸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撞开了紧锁的房门,把我送进医院,得知我是因喝酒而醉晕的,让他哭笑不得。
我可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此刻还是会小声的问爸爸:“爸爸,我梦里念出诗来了吗?”“没有呀!”爸爸笑道。“啊――”我倒在了沙发上。妈妈见了,不禁捧腹大笑。
陶渊明的饮酒诗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三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地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地。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地清淡而闲适地状态,也是山地静穆而自在地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地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地乐曲。所见地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地岚气,在夕阳地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地美,而成群地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地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地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地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地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地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地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地语言来表达。实际地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地和谐,根本上是生命地感受,逻辑地语言不足以表现它地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地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陶渊明的饮酒诗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四
饮酒其二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揭示了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本文饮酒其二赏析由小编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这是陶渊明田园系列系列组诗的第二首。其原文如下: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饮酒其二翻译:
据说积善有善报,
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
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
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
声名百世怎流传?
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无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陶渊明的饮酒诗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五
人世浮生一梦,繁华纷扰浮沉,听见的声响迷迷乱乱。但——
我听见了,用耳朵用心灵感受到了,世间最纯粹的声响。
那是诗的语言,是诗的声音。
从产生于劳作中最早的诗歌,仅仅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的《弹歌》,又经历历史之船的漫无目的的探寻,我们惊喜地收获了第一本,也是无可超越璀璨文化的结晶诗集——《诗经》。
畅谈男女爱恨,人民苦愁的巨作,就那样悄无声息的结合。尽管已经无从考证其究竟是何人所编,但是,我们无可否认它独特的历史魅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句可谓是朗朗上口,仅仅十六字就表现了君子美好少女的爱恋追求。其中字字的斟酌搭配更是绝妙!虽然最初编出这首诗的人很可能只是出身平民,但是在这首诗的光芒下,当今的众多“才子”们也只能黯然失色,实在是可悲可叹矣。
诗作为最精妙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历史来解读。拥有“诗史”之称的杜甫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从诗的字句标点之间,能看见历史的发展与变化,更能看出诗人当时所想,当时所望,从而推断出当时的文化风貌。即使不是杜甫,很多诗人一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诗作也是值得借鉴的,甚至包括一些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小人物,都或多或少写过一点诗。这种情况在李世民改革科举,将诗经纳入考题之后,尤为显著。所以唐代及它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深层的东西。
我们学习或者鉴赏诗歌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有的时候语言就是那么奇妙,有的句子就那么触动心灵,而这之中很多就出自于诗。读诗、学诗我们不能只是浮于表面地写诗,写一些华丽辞藻堆砌而成的空架子。诗的存在也代表了很多东西。要想解读透一首诗,需要查明和它相关联的各种事实、人物经历等,同时这些记忆又可以成为我们更长久的记忆储备。而从诗里,我们可以借着诗人的眼睛看当时的社会。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从诗中发现语言的变迁。
从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经历了很久的时光,但是当文字真正发挥了表明意思的作用后,诗词就如海浪一般席卷中原。诗词的字里行间之中,更是有着对文字的自我的理解,所以才会有不同文字的出现和演变,才会有语言的不同。
花开花落,自有起因结果,语言的出现和演变,我想也是顺其自然的产物。然而,诗歌却是特殊的,好似无数颗沙砾里璀璨重生的那一颗珍珠。
陶渊明的饮酒诗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六
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悠然洒脱的心境,读出诗歌的情感。
2.将诵读与传统吟诵相结合,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悟陶渊明摆脱世俗名利的羁绊,回归自然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重点:以品带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
难点:理解陶渊明远离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诵读法、吟诵法、品析法、小组合作法。
1.激趣导入:
以酒引入本诗。
2.初读感知,“酒”意微醺。
(1)学生自由诵读。
(2)全班齐读。
3.品析感悟,“酒”后心声。
(1)【小组合作交流】品析诗意,思考如何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朗读技巧:语气、语调、重音、语速。)
预设:悠然_____南山(换字品析)。
描绘写景句的画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请结合理解,为本诗再拟一个题目。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拟标题的方法。教师简单讲解“饮酒”为题目的妙处,落脚朗读要读出酒后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语速舒缓,语气轻松愉悦。)
4.吟诵品味,“酒”韵悠长。
【小组合作读】设计一个诵读或吟诵展示。(个人及小组形式均可)
(几位同学展示其他诗歌的吟诵。)
教师指导吟诵本诗方法: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
(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或吟诵。)
全班一起吟诵。
唐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