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一
作为一名初中生,每个学科都有着自己的难点和易错点。而对于我来说,化学是其中最难的一门科目。然而,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和自己的努力下,在这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
一、术语记忆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学中,常常要掌握一些术语。这些术语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离子式、氨基酸、化学平衡等等。这些术语的记忆对于化学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则,对于不懂的术语,就会使整个学习内容一片模糊。因此,术语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记住它们,背起来!
二、实验是拓展印象的有效方法
学习过程中,我们印象深刻的往往是经过亲身实验验证的知识和结论。实验可以拓展印象,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并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其中,班级做实验的过程是相当令人期待的。化学实验内容相对较多,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规范,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对实验结果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平常功课不可轻视
平时课堂上的作业、考试内容和复习时候的积累都是很重要的,这为考试中的临时抱佛脚和临时变法提供了有效支撑。考试中的各种题型和道道都是与平常做的题目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在平常要认真对待老师讲解的内容,并自己总结归纳,不可轻视平常的功课。
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化学学科也是一个需要用科学思维的学科,我们体会到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的方法。解题过程中,应该根据“题面、分析、推断、验证”等步骤进行思路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思想指导,很大程度上提高考试的得分。
五、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
学习过程中,一直与老师互动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的不足之处。与同学合作是促进自己对学习的进一步理解的重要途径,这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既可以有提升自己的机会,也能为同学的提高创造机会。
总之,初中化学的课堂让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语言、术语、实验、思维、参与和合作等重要方面。这些体会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相信通过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学习,会在化学学科中继续取得更高的成绩和进步。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中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自已发现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1、创设情景: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
2、活动探究;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运用新知: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交流收获: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三
化学是一门玄妙的学科,它研究着世界上的所有物质和它们所发生的变化。而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还领悟到了很多课堂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课前预习是成功的关键
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预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预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浏览教材,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再结合实际场景进行思考,不断地推理和假设,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在课堂上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第二段:课堂互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化学课堂上,老师有时会开展一些互动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加强了我们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例如组成团队进行比赛、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等等,都是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段:实验教学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魅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且可以增强我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验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自己动手操作,有时则需要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这些让我们亲身体验了科学的魅力。
第四段:重视思考和提问,有助于深刻理解
化学知识很多,有时难以掌握其中的精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思考和提问。通过思考,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通过提问,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把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第五段:强化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变化,而这些变化是通过各种反应来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巩固,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学习起来既有趣味又有挑战性。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预习、互动、实验、思考和练习,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许多有价值的课堂心得和体会。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四
1.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三的化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要上完下册,另一方面要进行中考总复习,而且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2.有的学生对化学课有较大兴趣,但有的同学思维较慢,题目一但灵活变通,就束手无策。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期的教学要注意加大督查力度和辅导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本学期完成下册的学习,有计划地复习。(1)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几种常见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知识,(3)化学实验(4)化学计算。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通过系统地,全面的复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为升入高中在本学科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考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1、开学前1个多月学完下册内容,随时进行巩固练习 。
2、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复习,将首先进行引导、归纳总结出每一部分的知识网络,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最好以练习的方法进行巩固。
3、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我将结合大纲,指出复习重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复习,并用列表的办法,把性质、用途、制取进行归纳总结。
4、对于化学实验,仪器的用途采用讨论相互检查法进行复习;化学实验操作及物质的制取主要以具体实验题进行练习来复习巩固。
5、化学计算的复习将采用典型例题讨论分析,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再辅以强化练习的方法来解决。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二
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主要回归课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基础复习并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第 九 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二、三周 第 十 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四、五周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六、七周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七、八、九周 上册各单元重点内容
第九、十、十一周 下册个单元重点内容
第十二周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第十三周 专题训练二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第十四周 专题训练三 化学用语
第十五周 专题训练四 化学计算
专题训练五 实验基本操作
第十六周 专题训练六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推断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五
通过一年教育教学本人认为:人教版《化学》(必修)的专题内容安排不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
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先后提出了“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电子从a处定向移动到b处”、“什么样的物质能失去电子,什么样的物质能得到电子”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中得出结论: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放在两处,用导线连接,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实现电子定向移动的前提。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的参与,但却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思考,有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一改先做实验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能量转换方式”、“原电池对反应类型的要求”的印象。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些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呢?我们高一备课组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大胆设想、积极讨论,总要想出一些生动恰当的比喻来降低教学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我们用组织同学登山,从一侧的山脚爬过山顶到达另一侧山脚来比喻完成一次化学反应,怎样能让单位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让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变多。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多派一些人来爬山”(增大浓度)、“爬山的人补充一点力气”(升高温度)、“将山铲低一点”(使用催化剂),由此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外界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这样该知识就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中了。在将要学习的《化学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设想好一个比喻:劫富济贫。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探讨该史话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远远多于我们预计的,如“氯气的制取方法”、“氯气的部分物理性质”、“科学研究应有献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盲目迷信权威”等。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例如在《化学必修1》课本p44的“科学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应。学生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无论铝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会蜷缩变红,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滴落?有致密物质包裹;什么致密物质?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致密的氧化膜;新物质为什么不滴落?新物质熔点高。我们又提出“怎样才能让铝在o2中燃烧”的问题,让学生课外讨论思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回来后我们又集体认真研究讨论了《新课程标准》,这不仅帮助我们对整个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课堂上随意延伸。
例如在《化学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并未将选修中的“热化学程式”和“盖斯定律”随意引入拓展。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引入,更不敢将“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的兴趣很高,求知欲也正强,我们大胆将《化学必修2》中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金属冶炼方法”和“铝热反应”等知识融入到该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对胆大但粗心的同学我们侧重培养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则加强对胆小或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的鼓励和指导。在分组讨论时,我们的目光较多地停留在不善于交际的同学身上。对一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则让他们分别扮演工人、环保官员等角色进行现场辩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注意课下和学生加强交流。每一次阶段测试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写一封《致化学老师的一封信》,这就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信中,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也写下来,这就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从来信上,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建议,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和激情。也有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改进、激励、展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使评价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而新课程则提出了全新的课程评价的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
在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社会,教育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应当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应该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我们能很好地秉承高级中学优良的校风、我们每个工作日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几乎每一堂课前我们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效果,甚至讨论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每次考试我们都流水阅卷,我们之间也互相听课评课,甚至会分析彼此学生的试卷,互提意见,共同进步。
1、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3、手头的资料不完善,配套练习很难跟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4、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5、新课程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应试的要求。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六
20xx年9月25日——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精品课程《普通化学》的高校师资网络培训。在这里领略了同济大学吴教授的风采,严谨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授课经验、以及独特的授课艺术,让我深受感触,收获很多。
本次培训以分机构为中心,以班级为团队进行在线讨论,大家分别创建bbs课程论坛、班级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这里自由的交流,传授课程经验、提供经典教材、理出关键问题、吐露教学心声,在这里大家擦出了教学上的火花。网络的盛行让大家没有了距离,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大师面对面,与专家面对面,从更深层面理解了普通化学相关内容。同时大家也把各自对本课程的看法也进行了相关的表达和阐述,让我们对本课程有了新的见解。
我从xxxx年开始给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学生讲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大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求知欲也很强。作为一名教师,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有很大的压力,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但课后总觉得这堂课效果很差,对课程内容的讲授不够清楚、深入,没有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培训给我提供了思路,经过思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以后工作中做到几点:
最后,采用辅助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教案、各方面的素材、习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此外,也尽可能的将化学的相关知识,如化学前沿发展、热门研究领域的一些报告ppt或文献等资料也放在网上,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动态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最后衷心感谢吴庆生教授的辛勤授课和精彩的讲解,同时也感谢组织这次培训的所有工作人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七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指导的作用,它规范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以高一化学人教版为例,“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主要强调的是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并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相比较旧版教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等降低了要求。如教材对“强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只作了基本要求;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一内容只要求识记18个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没有系统性的介绍; 又如“有机化学基础”则强调了基础,并在课题设计得合理、新颖。教材在“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带领我们学习“乙烯”和“苯”的性质,要求我们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常用化工原料和不饱和烃及芳香烃的性质,体现了教材突出化学实用性的一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所以新版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非常之合理,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
因此在教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更新观念,把握好教材的“度”,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因材而宜”去制定准确和明确的有效教学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是能特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化学的真正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先做好演示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演示实验能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其次,实验课堂可将学生分组,这可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之——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习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如此的实验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而走向“主动”;由“消极”而走向“积极”;由“低效”而走向“高效”。
高中生是易躁动也易塑形的特殊学习阶段,学习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表现在看而不听,听而不写,写而不全;有的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作业不认真、抄作业、不交作业、练习册空题过多等。为了能够纠正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学案教学法。
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改变过去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使主导和主体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八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师的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1、在教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钠等化学式不会写,什么是离子以及离子符号如何书写也是一窍不通,对酸、碱、盐和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见初三与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识拖节。
3、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6、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虽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很差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趁机玩耍。随堂实验课也增多了,虽然课堂的气氛活跃,但是大部分只注重实验过程而不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特别是这次期中考中连最基本的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7、苏教版《化学必修1》很多问题和结论大都没有直接给出,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自学甚至看不懂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一节,这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打击学生自信心。
化学课心得体会初中篇九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一、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注意: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思考讨论:
1、 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是否相同?
2、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3、 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