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经清净句子(优质10篇)

时间:2024-09-14 作者:文轩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佛经清净句子篇一

佛经,就是指佛学中的智慧灵感,书店与佛经,是智慧的象征。

代表这是你渴望得到的。

不久有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大脑分泌的这种荷尔蒙极其微量,但倘若经常生气动怒,精神总是处于紧张激动的状态,这种剧毒的荷尔蒙会导致疾病,加速衰老甚至早逝。

工作状态回复平稳,态度变得踏实。虽然创意性下降,但是执行力度提升,可考虑接受较重要的任务。

不要让心中的不满不知不觉显现在脸上。不仅让人一下看透你的情绪,也让人想敬而远之。这两天你该控制好脸部表情,适当隐藏自己的情绪。

佛经清净句子篇二

1.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运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3.人生无须过于执着,尽人事安天命而已。选择了,努力了,坚持了,走过了,问心无愧就好,至于结果怎样,其实并不重要。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过程,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意些什么?失意些什么?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如行云般自在,像流水般洒脱,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4.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苦酝酿着甜,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的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而尝到幸福的甜蜜。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

5.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虚荣心无限膨胀,蒙蔽了真实的自我,分不清什么是需要和欲望,把别人的眼光当做行为的最高标准,把别人的恭维当做人生的最高奖赏,完全迷失在世俗的迷宫中。把面子拿下来揣在衣兜里,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没那么沉重。

6.看淡得失人无忧,看破生死自从容。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又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又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

7.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跨不过的门坎,不要硬跨,跨过了是门,跨不过就是坎;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一生的前程。

8.慢慢的才知道:人这一辈子,要经得起谎言,受得了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是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与其华丽撞墙,不如优雅转身。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更是回眸一笑的洒脱。

9.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你若不恨,苍天有暖。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别把人生搞得太复杂,让一切变得简单些,喜欢了就争取,得到了就珍惜,错过了就遗忘。在历经许多偶遇和分离后,总会懂得,没有抓不住,皆是放不下,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你容得下世界,世界才会接纳你。

11.人生四大境界:一是痛而不言。话,妙在说与不说之间。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和惨痛。二是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四是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12.人生如花,淡者香。花的颜色越浅,香味越浓;颜色越深,香味越淡。做人,侧重于外在美,难免流于俗气;多注重内在美,方显雅致。对人,咄咄逼人必招怨恨,宽宏大量常得人心;对己,心事过重伤人伤己,心态淡然自在优雅。人生,从内到外,保持质朴淡雅的气质,才能悦人悦己。

13.幸福的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人生的答卷没有橡皮擦,写上去就无法再更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真正属于你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在,只有握得住当下,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只有相信未来,相信自己,今天的你才能成就明天的你。

14.人生的许多平凡、平淡、平庸,常归因于一个字:怕。怕得到的会失去,怕转身了就是永别,怕摔跤后再也起不来,在怕中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人生就是一条路,走一步有一步的景观。上帝不会眷顾谁,你有勇气放弃,才有机会得到。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哪怕败得彻底,就当赶上命运的另一盛宴。

15.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看不透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经的精彩、不逮的岁月,居高时的虚荣、得意处的掌声。三是输不起。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16.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人生,就是一种糊涂,一份模糊,说懂不懂,说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人生看不惯的东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伤心。给生活罩上一层薄雾,不是自欺,而是对自我的保护。凡事太认真,苦了心,累了自己。

17.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乎表面上的吃亏,他们看重的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佛曰: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

18.人生是一种平衡,拥有了这样,必然会错过那样;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往往会失去更多。不要奢望人生中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就如天平的两端,一端的付出越多,别一端才能承载更多的希冀。所以,在我们处于波谷的时候,不必太过悲观,总有一天会朝上走;而置身波峰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总有一天还要下来。

佛经清净句子篇三

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充满智慧和启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智慧,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清晰和明亮。在学习佛经故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段:信仰的力量

佛教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信仰的故事,例如《楞严经》中的“唯识三法印”和《金刚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的义利”,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和生活态度,使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更加充满希望和勇气。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体验,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我会借助信仰和祷告来帮助我度过难关,从而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第二段:慈悲的力量

佛经中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佛陀自己的慈悲和智慧,在帮助众生改变他们的人生时给予他们的帮助。例如,佛陀曾经度化恶龙,他通过慈悲、善良和智慧,流露出了对众生的深刻关怀和关爱,使那个恶龙受到教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怒气和仇恨,得到了圆满的解脱。在我看来,慈悲不仅是一种感情,还是一种行动,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善良和慈悲,去影响周围的人和事物。在我们身边,总会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妨多给一点时间和关心,共同为周围的人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三段:观照内心

佛经故事中还有关于观察内心的故事,在《法华经》中讲到“法华经四种因缘”,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内心的作用,了解能让我们开心幸福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观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情况,我们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避免被繁琐的生活环境所干扰和影响。这样,我们才能将心态保持稳定和平静,放下杂念,让自己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第四段:缘起的重要性

佛教强调生命本身是缘起的,所以佛经中有很多关于缘起的故事。例如,《法华经》中的“因缘成佛”,让我们明白了一切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生命不是孤独的存在,在人际关系和环境中我们能够出生、生长、成长、老去、死亡。所以,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对别人的影响多作一些思考,从而让自己更加成熟和自律。

第五段:妥善处理烦恼

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佛陀如何妥善处理烦恼。许多佛经中包含的故事表明,痛苦和烦恼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接受和面对它们,而不是逃避和否认它们。只有正视自己的烦恼,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它们,才能摆脱这些负面情绪和状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舒适。

总结:佛经故事是一道引人深思的光芒,它们让我们开阔了思想,提高了自我修养和智慧,在内心世界里成为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他们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各种人生困境,并从中获取修行的领悟和成果。我相信,经过学习,我们选取其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人生和环境,我们自己也会得到更加美好的回报。

佛经清净句子篇四

佛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其中包含了佛陀的言教和经典故事。无论是信仰佛教的人还是研究佛教的学者,都会通过研读佛经来寻找灵感和智慧。我也是其中之一,在研读佛经的过程中,我深受启迪,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体悟,分享一些佛经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

在佛经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修行和修心的教诲。佛陀告诫我们要保持慈悲心和善念。慈悲心是对一切众生的温暖和关怀,善念是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当初步入佛门之时,我总觉得修行需要很高的修为,可佛陀却告诉我们,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我们能保持慈悲心和善念,即使只是微小的改变,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慈悲心和善念,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对他人也更加宽容和谅解。通过修行,我明白了善良的力量是那么的强大。

佛陀在佛经中也强调了舍与不舍的境界。舍是指无私的付出,让我们能够放下贪欲和执着,与财富和名利无关。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逐物质的享受,贪恋着功利和权力。然而佛陀却告诉我们,这些追逐只会导致内心的苦痛和纷争。我通过佛经的教导,开始学会舍弃一些物质,将关注点转移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上,这让我意识到财富和名利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真正的富足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对他人的关爱。

另外,佛经中还有关于“缘起”和“无常”的教诲。缘起是指一切现象都是由原因引起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无常则是提醒我们一切都是暂时的,生死和离别都属于自然现象。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无常性,我们就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荣与辱。这个觉悟给了我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让我学会珍惜和感恩眼前拥有的一切,让我更加珍视与亲人、朋友的相聚。

最后,在佛经中,佛陀也告诫我们要学会从内心寻找快乐。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把快乐寄托在外界的物质和瞬间的刺激上,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常乐。佛陀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而不是外在的瞬间享受。通过冥想和默观的练习,我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加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我发现,快乐并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内心的把握和净化。

佛经给予了我很多关于修行和生活的启示,在学习和实践佛教的同时,我也渐渐发现了生活的真谛。从佛陀的言教中,我学到了慈悲心和善念的力量,舍弃功利和财富的追求,正确看待一切现象的无常性以及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这些体悟不仅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也使我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的善意和温暖。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牢记佛陀的教诲,努力修行,我们就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真正洞察。

佛经清净句子篇五

1、一切法从心想生。

2、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4、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5、六字洪名更能破地狱。

6、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7、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8、缘起性空,真空妙有。

9、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0、才入信门,便登祖位。

11、发上等愿,享下等福。

12、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13、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14、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15、念佛愈能熟,处事愈精详。

16、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17、离一切诸相,即一切诸佛。

18、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

19、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0、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21、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22、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23、成功不是偶然的,失败必有原因。

24、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25、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26、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27、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28、释迦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

29、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0、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31、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32、世间事无非是幻,世上人何必认真。

33、莫道地狱无人见,人间便是大地狱。

34、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35、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36、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37、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38、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39、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4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41、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2、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43、具足信愿行,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44、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45、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46、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47、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48、妄认四大假合以为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49、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0、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51、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

5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53、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底平等,则大地平正。

54、地狱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55、诸佛大事者,所为救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

5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57、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却是伤痕累累。

5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59、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

60、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61、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63、三点如星布,弯勾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64、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65、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6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7、随缘开妙法,教众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68、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9、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70、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71、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72、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73、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74、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75、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76、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77、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78、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79、心里放不过自己是没有智慧,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没有慈悲。

80、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81、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82、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83、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84、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85、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86、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87、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88、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89、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90、休夸年少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临明镜看,面皮底下是骷髅。

91、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92、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93、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94、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95、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净无烦恼。

96、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97、说尽大藏非有字,道通三世本无文。一句圣号老实念,密中之密禅上禅。

9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99、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100、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101、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102、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03、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04、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105、信愿念佛即是无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菩提心。

106、莲公净语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107、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108、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9、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110、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

111、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买衣须要美,买田须要阔。若教买命放,一毛不肯拔。黄迫途路险,失脚恐难脱。

112、女色多迷人,人惑总不见,龙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人呼为牡丹,佛说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113、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14、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吾心,吾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115、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动曰因缘,非也。业境相随,互为流转,夙生魔障未消,还来亏损其德尔。

116、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117、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

118、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即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119、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120、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是男子。

121、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122、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23、世间人业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业障重到这个程度,都没有办法消除的,最后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得掉。

124、也就是,这个人啊,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才告诉他这个法门。如果他成佛的机缘还没到,佛告诉他这个法门也没有用,因为他不是成佛的材料。

125、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126、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128、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129、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30、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131、他永远没有恭敬众生的心,永远轻贱众生,所以永远得不到尊得不到贵,永远被人辱,被事辱。他永远没有柔顺众生的心,所以他永远没有顺的果报,命运不会顺他,众生不会顺他,工作不会顺他,一切生活琐事不会顺他。

132、日轮渐渐短,光阴一何促。身如水上沫,命似当风烛。常须慎四蛇,持心舍三毒。相见论修道,更莫著淫欲。淫欲暂时情,长劫入地狱。纵令得出来,异形人不识。或时成四足,或是总无足。可惜好人身,变作丑头畜。今日预报告,行行须努力。

133、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佛经清净句子篇六

摘要:

佛教是一种以“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佛经故事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佛经故事的研读,可以深入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揭示出人生的真谛,提升自我修养。本文将以五段式结构,以自我修养为角度,探讨佛经故事的体会与启示。

第一段:

佛教以“解脱”为宗旨,佛经故事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经故事主要围绕菩萨、佛陀等佛教形象展开叙述,涉及人生伦理、心灵修持、生命意义等课题。本文将以佛经故事中的“不执着”以及“影响他人”为切入点,对佛教核心思想进行探讨。

第二段:

佛教非常强调修持,而修持的核心之一就是“不执着”。佛经故事中的“三饱”故事,告诉我们执着会使自己痛苦,只有放下执着才能体验真正的解脱。佛教中的“无常”,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通过学习佛经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接受这一真理,达到超越执着的目的。

第三段:

佛教注重人际关系,而佛经故事中的“利他心”概念,更是对于我们现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佛经故事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指佛陀的菩提心。这一概念教导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应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而应时刻关注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使他人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第四段:

佛教注重心灵修持,而佛经故事中的“捧水月”故事,向我们介绍了怎样跨越物质的层面,体验到真正的心灵世界。有时候,在物质的拥有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贫穷;在物质的失去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自己内心的力量。佛经故事推崇利用心灵力量的方式,启发自我,也影响他人,实现真正的修持。

第五段:

综上所述,佛教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佛经故事是佛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研读佛经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佛教核心思想,明确自己内心所需,探索人生意义。同时,佛经故事也在启迪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修养。

结论:

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文化,赋予我们希望与力量。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佛经故事中寻找自我的方向,以“不执着”和“利他心”为方向,用心灵力量驱动自己的成长。通过理解佛经故事中隐藏的真谛,我们才能真正的修持成长,达到最终的解脱。

佛经清净句子篇七

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4、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4、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2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2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0、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8、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42、那么往生究竟有多难呢?

4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7、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9、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0、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65、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8、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6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1、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7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73、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佛经清净句子篇八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经里面的名言,大家有多少的感悟呢?

1、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9、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0、一切皆为虚幻。

1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5、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6、一切皆为虚幻。

17、不可说,不可说。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21、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3、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4、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25、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26、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7、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8、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3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31、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32、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3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3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35、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7、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8、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39、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0、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41、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2、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4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4、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4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46、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47、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48、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0、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51、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2、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53、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4、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55、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57、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58、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59、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60、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61、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62、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6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6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65、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佛经清净句子篇九

佛经故事是佛教的经典特色之一,它们教导我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准则,有助于培育人们健康、平和的内心和正确的行为方式。这些故事并非仅是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具有普适价值和永恒意义的生命启示。本文将探讨我从佛经故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感悟,希望能与读者分享。

第二段:佛经故事之“空杯”

有一则名为“空杯故事”的佛经故事,说的是一个学生在拜访一位名师时,先来了一杯满满的茶,师傅却将茶泼到地上,然后再来一杯茶,却只倒满一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对知识和经验充满自信时,我们可能无法收获新的想法和思考,因为我们的杯子已经装满了。这时候,我们需要像空杯一样保持谦虚,打破自我认知和习惯思维,才能真正“空杯”的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

第三段:佛经故事之“菩提树下”

许多人熟悉的佛经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菩提树下”的故事。它讲的是佛陀在菩提树下坐冥思静想的历程,最终达成了“菩提(悟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借鉴佛陀的冥思静想的方式去寻找内心中的真谛。同时,这个故事也是激励我们在人生中要不断前进,探索自我,勇于直面内心的故事。

第四段:佛经故事之“慈悲为怀”

还有一则名为“白鹿洞中”的佛经故事,讲的是一位轮回转世的善良僧人,在面对恶龙时选择宽容和慈悲,最终化解了危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慈悲和怜悯是超越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如果我们以这种情操对待他人,我们就能产生内心的和平和快乐,创造更多的美好。

第五段:结论

因此,佛经故事中的经历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走向一个更善良、更有智慧和更全面的存在,培育修养,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些故事,体会其中的意义和经验,将其贯穿到我们的行为中,以创造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佛经清净句子篇十

佛经名言

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4、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4、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2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2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0、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8、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42、那么往生究竟有多难呢?

4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7、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9、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0、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65、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8、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6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1、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7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73、佛经名言

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4、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4、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2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2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0、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8、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42、那么往生究竟有多难呢?

4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7、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9、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0、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65、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8、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6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1、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7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73、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v。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v。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第一次工地会议施工单位发言(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软件测试员述职报告(优质10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

    2023年创业项目资金计划及盈利预测 创业计划书心得体会三千字(优秀6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我给

    工程估价心得体会(大全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

    最新安全工作百日攻坚简报 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工作总结(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2023年美术生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美

    设计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模板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

    2023年助人为乐的句子(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最新护士求职自我介绍有力 护士求职自我介绍(优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2023年经典暖心短句感恩(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