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学习和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不妨多收集一些。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之路上的指南,为我们规划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一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中央发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广西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们既面临乘势而上、实现农村全面脱贫、补齐发展最大短板的重要机遇,也面临资源不足、配置不当、措施不力、错失良机的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相互转化,认清了抓住了就是机会,看不清抓不住就会落伍。近年来,河池市结合自身实际,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保持头脑清醒,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努力实现两不误、双促进、共发展。
脱贫规划与乡村规划统筹衔接,注重相融共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工作是互相关联、辩证统一的整体。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乡村建设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重要路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统筹衔接、同步推进。河池市注重从实际出发,在脱贫攻坚规划中,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有机衔接乡村建设相关工作任务,深化拓展相关工作内容。同时,将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俗文化特色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同步实施,着力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在制定河池“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建设美丽河池”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与农村面貌改善,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工作举措上,把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提出“锁定目标、分段推进、基础提升、产业带动、能人带动、科教引领、保障支撑、易地发展、连片推进、生态维系、责任保证、健全机制”的工作思路,制定以村为单元、以屯为基础、以农户为对象、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规划,做到扶贫项目与乡村建设项目覆盖到村、屯、户和人。在发展贫困地区生态产业中,强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走出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在推进移民搬迁脱贫的同时,突出把移民搬迁安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与石漠化治理同步实施、与特色城镇同步建设、与整合政策资源同步深化、与民生保障提升同步推进,创造了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连片推进与多点开花统筹衔接,注重点面齐推。
在脱贫攻坚上,河池市大胆突破零敲碎打旧办法,变“点式开发、点状发展”为“连片开发、连片发展”,集中力量支持连片贫困的村域、乡域、县域整体推进开发扶贫工作,率先在广西探索实施整市推进扶贫产业建设、“整乡推进”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和连片推进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发展,核桃种植面积从20xx年的13万亩增至241万亩,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大安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该乡2.1万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2978元增长到20xx年的5500元;贫困人口从20xx年底的9116人减少到20xx年底的1503人,减贫速度是往年的4倍以上。坚持以大安为示范,要求11个县(市、区)每年各建设1个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示范点。在乡村建设方面,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体推进”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巴马国际旅游区6县(自治县)、革命老区、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连片推进城乡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坚持以规划为导向、以产业为重点、以特色为抓手、以增收致富为目标,依托六宜高速公路、河百高速公路和红水河、龙江河、盘阳河为纽带,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特色城镇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统筹衔接,注重合力共推。
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都是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覆盖面广、任务繁重,在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更离不开群众的主体力量。为此,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种资源、形成推进合力是关键之举。河池市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密切沟通联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确保主体力量有效凝聚,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为便于更好开展工作,河池市将脱贫攻坚指挥部和“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安排由市委一名领导主抓,并建立两项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工作良性互动、有序有效开展。同时,加强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驻村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群众参与建设的主体作用,探索创新“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模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全市各村屯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屯党群理事会,通过党员带头,党群理事会协调,采取党组织引领、充分放权、民主决议、群众评议等办法,深化拓展屯级党群理事会党领民办基层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减少了工作的阻力,破解了工作难题。在资金整合上,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统筹、跨部门多领域的资金整合机制,注重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坚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原则,将扶贫开发、乡村建设、石漠化治理、移民搬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中,并采取“财政配套、项目整合、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的“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真正打破资源“条块分割”管理现状,突破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投入无章、建设无序、浪费资源的困境。此外,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攻坚、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东西扶贫协作、强化定点帮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贫困村的产业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全力破解资金短缺问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注入活力。
完善机制与督查问效统筹衔接,注重成效保障。
检验工作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必须用成效来衡量。在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中,河池市制定出台了科学、规范的保障机制,以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责任倒逼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两项工作不断档不停步、持续有效推进。实行最严厉的惩戒问责机制和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绩效考评范围,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的考核权重。建立完善“大督查”制度和月季督查通报制度,促进督查问效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同时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将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果作为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全力把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三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全面发挥老兵、排头兵、督察兵、特种兵的“兵”精神,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
当好政策解析的“老兵”。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随着脱贫战役的不断深入,党中央的扶贫政策也会下发至基层,为了让这些惠民政策发挥作用,切实助推脱贫攻坚,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各类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区本村的实际,将政策落到实处,将措施精准分析,精准帮扶。同时,扶贫政策大都语言严谨、字句精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政策红利的明白人,做到了解深、理解准、掌握全,才能将其转化为群众一听就懂的地方语言,确保人民群众享受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
争做脱贫致富的“排头兵”。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是走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主动上门传授科学技术,提供致富方法,激发群众致富动力;积极培育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让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为脱贫攻坚引入源头活水;积极引导优秀企业家到村任职,充分利用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致富办法,用企业家之水,浇灌乡村振兴之田。
筑牢作风建设的“督察兵”。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心中有民、忠诚于民,时刻心中有戒、忠诚于党,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用风清气朗、清风化人的工作氛围来赢得群众的信任,用坚决查处不正之风、贪赃枉法的决心来赢得群众的拥护,用一心为公、真心为民的时代担当来赢得群众的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培养多种能力的“特种兵”。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新上任的村“两委”教育培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积极融合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振兴,以党建带发展,以党建强素质,让基层干部掌握相关的扶贫知识,掌握各贫困救济政策,搭建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谱写扶贫先扶志扶智的主旋律。同时,注重干部的专业化培养,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并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特长,定制学习方案,不断提高基层干部高素质专业化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了贫根的真因,增强治疗贫疾的能力。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脱贫攻坚工作任道重远。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真正扎根基层,真正服务基层,真正战斗在基层。坚信随着20__年的脚步临近,我们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攻坚克难,狠抓政策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绝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好比一名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刚刚取得了60分的成绩,如果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回到起点。不仅仅局限于脱贫,要的是能稳定脱贫,能持续增收致富,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任务还很艰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潮流,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水平,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加大扶贫力度。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即使脱贫了也有可能走回头路。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强监测,保持政策稳定。开展“两摸底”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严格考核,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管理,科学引导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成色,结合巩固提升期工作特点,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展督查巡查,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五
甘肃省乃至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陇南市,把贫困群众作为全面小康的关键人群,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举措,聚焦特困片区、紧盯特困人群,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积累了大量扶贫攻坚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
一、瞄准对象,“精准滴灌”扶真贫。
为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实现精准扶贫,要精准定位扶贫区域。从全市扶贫重点乡镇、重点村中,筛选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历史欠账最多的乡镇、村等划分为若干个特困片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特困片区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干小片区,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分步骤、有计划地扎实开展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真正做到精准聚焦真扶贫、扶真贫。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严把入户调查、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关口,精准识别扶贫人群,建档立卡,建立翔实的数据资料库。对贫困人口坚持分类指导,对症施策,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贫困人口进入退出机制,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整合资金,“并拢五指”破难题。
项目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质的飞跃,也是造成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原因之一。为此,注重打好涉农项目资金组合拳,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把扶贫整村推进、以工代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安全人饮、文化和教育卫生、双联部门帮扶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有效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多地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支持农户贷款、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以奖代补扶持群众发展产业等方式发放,为扶贫开发撬动更多资本。注重加快融资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简化程序,积极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缓解贫困群众资金短缺难题,实现补助资金直接到户,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盯住短板,“综合造血”强筋骨。
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空间狭窄,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不解决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提升致富本领“拔穷根”,积极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实现输转劳动力、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中青年农业劳动力和自由创业者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长效产业。强化基础支撑“换穷貌”,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统筹推进贫困地区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破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导致脱贫难的链条。开展易地搬迁“挪穷窝”,针对特困片区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实际,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拓宽群众发展空间。
四、创新举措,“多轮驱动”出实效。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理念打好组合拳,促进扶贫模式转变。推进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把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把电商培训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支持引导全民开办网店,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商等为骨干的电商队伍。推进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生态扶贫项目。推进交通扶贫融合发展。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扶贫开发和乡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积极争取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立项建设的同时,大力整合交通扶贫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农村畅通工程建设,打通通户路、产业路。
五、激发潜能,“社会齐唱”聚合力。
坚持把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注重帮扶力量的合理搭配,尽力做到联村单位职能与贫困村的村情相适配,干部联户能力与特困户扶持难度相匹配,实现贫困村全覆盖联系、特困户全覆盖对接、工作队全覆盖进驻。妥善制定帮扶计划,完善发展规划,逐乡逐村建立帮扶台账,逐户逐人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注重用好对口帮扶资源,统一确定帮扶重点,积极创造帮扶条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职能优势,帮助群众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注重用好社会资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投身扶贫攻坚。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加强监督扶贫项目,积极树立推广先进典型,鼓励支持群众实施自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六
扶持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党的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脱贫进入攻坚时期,兵团应该走这一决战决胜性战役的前列。
一、更加明确脱贫攻坚目标。
任务近年来,兵团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受历史、自然、人文和社会等因素制约,兵团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和边境一线地区,呈现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工作的艰巨性不言而喻,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兵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潜力,出台《兵团党委兵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分为“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进一步巩固提高”两步走。具体是到20xx年率先在西北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团场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兵团平均水平,确保兵团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1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确保剩余的30个贫困团场基本摘帽;第二步,到20xx年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稳定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团场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发展瓶颈问题得到解决,交通出行、电力保障、安全饮水、上学就医、住房安居等困扰职工群众生活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教科文卫发展质量和水平与兵团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产业三大体系基本建成。
二、精心实施“五个一批”
工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发挥兵团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一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一团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抓好标准化、规模化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和果园、温室大棚、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促进贫困群众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转移。二是以特色企业为龙头,与团场、群众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公司+团场(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群众”的新型经营体系,提高贫困团场群众抵御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使贫困人口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收益。对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经营、带动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在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良种良法、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城镇化建设机遇,吸引和支持内地企业到贫困团场发展二三产业,开发贫困团场资源和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等。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居住在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等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一是稳妥实施脱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本着“实施一个项目、安置一方群众、实现一方脱贫”的思路,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有效的安置方式实施移民搬迁,先脱离贫困环境。二是配套搬迁政策。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三是统筹规划布局,用好城镇化机遇。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团场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安置搬迁贫困人口,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四是营造脱贫致富良好环境。整合交通、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政策资源,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和迁出区生态修复。五是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脱贫。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
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针对因履行维稳戍边使命所需要而不能实施整体搬迁的自然环境较差、规模较小、发展较慢的三类贫困团场,要坚持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强民生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拴心留人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施荒漠化综合治理、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土地平整等重点生态工程,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二是引导支持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果、林菌、林菜、林禽、林畜等复合经营模式,探索绿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生态扶贫新路。三是支持建设生态公园。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开展贫困团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团场建设生态公园,让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强化就业培训。“订单式”培训和劳动者个人自愿选择培训相结合,加大对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指导生态移民依靠科技和自身技能增收致富。
教育培训脱贫一批。坚持教育扶智、就业培训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团场子女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快推进贫困团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团场倾斜。一是全面改善贫困团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优化贫困团场学校布局,支持贫困团场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加快普及贫困团场和贫困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支持建设综合高中或特色高中。二是优化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团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三是免除贫困家庭高中生学杂费,实现12年免费教育。完善定户、定人的教育精准帮扶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入学到毕业就业进行全程资助、全程扶持。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致富计划,落实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五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六是政策倾斜。加大贫困团场劳动力培训力度,确保每个外出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务工就业技能。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重点加强贫困人口社会保障。
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和保障功能,建立全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化解贫困团场因为贫困带来的社会风险,健全因失业、疾病、工伤等新增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险。
二是确立最低生活保障的援助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其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在贫困团场加大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拓宽保障领域,提高保障标准,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全面实施大病保险,缓解贫困团场参保群众和生态移民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制度规范社会保障秩序,确立严格的审批程序,真正做到低保资金用于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避免低保资金被挪用和占用,确保资金真正扶持受困群众。
四是多部门合力。财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安排社会保障资金、就业专项资金、救济资金、优抚资金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时,对贫困群众给予重点倾斜;逐步提高贫困团场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剩余保险覆盖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重度残疾人,财政给予缴费补助;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加强防灾减灾、社会福利等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三、着力强化脱贫工作执行力。
在中央扶贫会议上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抓顶层。加强组织领导和项层设计。一方面,健全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着力提升领导力、执行力和问责力。另一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将脱贫工作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有效的脱贫计划和措施。
2、立制度。兵团先后出台了《新疆南疆三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兵团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xx―20xx)》和《兵团党委兵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系列文件,必须把这些制度落实、落细、落小。
3、明职能。坚持行政主导、分级负责。一方面,主要领导切实担负起脱贫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脱贫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另一方面,把脱贫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作为综合考核重要指标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逐级签订责任书,跟踪监督检查问效,通报情况,实施问责。
4、共参与。社会参与、合力推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动员各部门支持脱贫,充分发挥城镇、经济发达团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人才、智力资源支持,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与贫困团场结对帮扶,形成“专项、行业、社会、援疆”四位一体扶贫格局;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手段,提高特困人群扶贫效率。重视群众主体地位,激发脱贫愿望和信心,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和信心。重视实施“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激发脱贫内生活力。
5、夯基层。扶贫先强基,要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的主心骨和引擎。加强贫困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坚持好人好马干脱贫,通过“访惠聚”、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贫困单位,带领大家脱贫致。
6、强队伍。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脱贫更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要始终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扶贫,切实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发挥好示范作用,集中力量抓好集中连片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全力帮助下,经过全省上下特别是干部群众三年的不懈拼搏,“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闯出了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新路子。要大力弘扬“精神”,认真总结推广“试点”的好做法,坚定信心、综合施策、共同努力,推动我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是落实扶贫政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和扶贫开发政策,近期还将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工作会议,研究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把政策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努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找准发展路子。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对我省来说,致富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农业农村发展不能再走“穷”路子了,要坚持“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努力走出一条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这条路子,方向是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主线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路径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目标是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菜篮子满起来。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我们的优势在山地特色农业上,出路也在这里,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三是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过去“穷”,“穷”在交通上,路不通;“穷”在教育上,人的素质低。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希望在教育,在下一代年轻人身上。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孩子们都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割断贫困的世代传递,才能拔掉穷根。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和“9+3”计划,力争用三五年时间,使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要注重改善农村学校师生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一支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教师队伍,强化尊师重教的意识,为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建好三支队伍。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选好带头人是关键。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批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要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把最适合的同志选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岗位上,把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配好配强,真正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堡垒。充分调动农村能人的积极性,为他们创业搭建平台、给予支持,发挥带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作用。全省各级党委都要关心基层干部,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对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要定期表彰,有的村干部还可以选拔进公务员队伍,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工作上有动力。
五是坚持艰苦奋斗。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既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需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百万的农村老百姓都想着发家致富、千方百计发家致富,农村就有了活力和动力。上级党委、政府会加大投入力度,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也要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解放思想动脑子、调整结构找路子、勤劳奋斗富日子,靠我们自己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改革实践中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二、抓住中央实施精准扶贫重大机遇,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精准扶贫的理念,就是中央立足新形势、适应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来讲,实施精准扶贫,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省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的地方。要按照县为单位、动态管理、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制定实施办法和动态监测管理办法,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要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要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可以实行产业扶贫的地方,要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对于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的群众,要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实现异地脱贫。要实行专项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保证扶贫投入真正用于贫困人口,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们提出“六个到村到户”,这是精准扶贫的抓手。大家的调研情况表明,这个抓手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我省实际、符合群众愿望。下一步,要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工作内容,通过精准扶贫促进加快脱贫、稳定脱贫。
第一,“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主要是强化扶贫责任。要建立完善省负总责、市州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集团帮扶的组织、示范和带动作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范围,实现定点扶贫全覆盖,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结合起来,组建同步小康工作队,发挥好三万驻村干部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长效机制。
第二,“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主要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把扶贫开发同产业园区发展结合起来,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着力打造集“产、加、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扶贫体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探索“特色基地/规模园区/专业村群+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式扶贫”新机制。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扶贫项目的自主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
第三,“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主要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加强农民适用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养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好营养餐计划,千方百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第四,“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主要是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深得群众拥护。要抓住中央加大支持力度的机遇,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视家庭收入情况、人员构成,合理确定建房面积,逐村逐户建立档案,让困难农户真正受益。要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寨异地改造,与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农村居住区,为农民提供宅基地,逐步形成统一的集中居住区。
第五,“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主要是解决异地扶贫的问题。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人口发展问题。要坚持农民自愿、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鼓励探索的原则,积极稳妥,稳扎稳打,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第六,“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主要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加快形成畅通美化、安全便捷的“小康路”,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小康房”,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的“小康电”,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小康寨”。
三、注重健全制度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更加安全高效。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这些年来,国家通过扶贫专项和转移支付,向我省贫困地区注入了大量资金,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抓住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的改革契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探索了一些符合中央精神、体现地方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扶贫开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扶贫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有的是管理上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扶贫资金的绝对安全高效使用,使其发挥更好、更大的效益。
第一,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做到符合政策。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在确保落实国家“70%资金用于产业扶贫”要求的同时,将增量资金主要投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各地都要严格执行中央和我省有关规定,财政扶贫资金不能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不能用于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能用于弥补企业亏损,不能用于修建楼堂馆所及职工住房建设,不能用于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不能用于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不能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不能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不能用于为企业担保贷款,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第二,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要做到科学高效。一些地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计划分配、无偿使用资金的模式,导致了“不要白不要”的思想和重争取、轻效果的现象;二是扶贫工作资源分散、管理分治,存在碎片化现象,形不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围绕解决这两个问题,各地都在进行积极探索,有很多好的做法。刚才大家的发言中,也谈到了不少好的思路。要充分利用竞争手段,按照“资金有偿使用、项目滚动发展”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市场经济理念,大胆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效益的最大化。要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开展“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第三,在扶贫资金分配上要做到简政放权。要坚持积极、审慎、稳步推进的原则,按照财权与事权对等的原则,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实行报省备案制,把扶贫项目审批权逐步下放到县。改进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办法,大力推广“一事一议”,探索群众直接申报项目的模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扶贫项目符合群众意愿和脱贫致富的需求。从今年开始,中央和省扶贫资金的50%直接分配到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大行动计划、信贷贴息、培训等资金直接分配到县,由县级政府围绕年度减贫任务,根据“两个50%”(50%主要用于改善县域内一类贫困村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50%由各县自行发展扶贫产业)的要求安排项目。
第四,在扶贫资金监管上要做到绝对安全。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省、市两级政府要将工作重心转到强化资金和项目运行的监管上来,管好用好资金。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加强外部监管,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让受扶持的扶贫对象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各地使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严厉问责。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全省各级干部都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仅对扶贫资金使用不越界、不越轨,还要切实加强对党章和党内政策法规的学习,严格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靠学习和实践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我们要立足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抢抓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机遇,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加快减少贫困人口,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八
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从很大程度上讲,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一个地域的发展,思想决定了创新的维度、攻坚克难的强度,只有思想跟进了,才能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找准方向、引领发展。而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领会其重大意义,立足基层和自身实际,认认真真学,扎扎实实做。无疑是凝心聚力推动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脱贫攻坚精神力量的强大合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毋庸讳言,在扶贫攻坚中各级党员干部肩负重要责任,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遵循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才能不断增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落实责任,实现目标。
诚然,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扎实的基层实践。而要打赢脱贫攻坚,除了凝集精神力量,更得在落实上下足功夫。又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更当以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人为镜,积极发扬公仆本色、奉献精神,当好“领头羊”,勇做“孺子牛”,团结带领群众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所有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吃透精神实质,学思践悟,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程,开展学习教育,锤炼务实作风,增强干事本领,在扶贫战场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和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打赢扶贫攻坚战,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显然,深刻领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自身实际,也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实践课堂。只有务实的学、扎实的做,方能推动扶贫开发攻坚各项部署落地落实,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到20xx年消除绝对贫困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这也正如欧书记强调所言:“这次学习教育关键是把学与做统一起来,基层党员只有做有品行的表率、做真勤劳的表率、做会带富的表率,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代表性。”其实,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扶贫开发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理论法规、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勤劳致富,方能更好的引领广大群众增强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但与此同时,也得把“精准”做到位,既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位;扶贫对象的识别、扶贫项目安排“精准”到位;扶贫资金使用、扶贫措施到户“精准”到位;更得把“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做到位。或许如此,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的辅助,定能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相信通过深刻领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定能为脱贫攻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使他们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羊。在实际工作中争做创新发展的表率、狠抓落实的表率,给身边的群众带来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大家一道实干,为甘肃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从而吹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九
同志们:
根据县委常委会的安排,由我先讲,接下来曲书记还要作报告,最后请县政府高级顾问卢水生教授给大家作专题辅导。今天县委扶贫工作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继去年6月12日全县动员大会后,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国家扶贫政策和上级精神的学习理解,以及对乡镇(办事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的情况,从认识上、措施上和责任上先谈三点意见。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会议,认识上能有所提高,工作上能有所改进,责任上能有所提升。
一、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要高之又高。
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去年中央的扶贫工作会议跟农村工作会议是同样高的规格,并且明确提出贫困地区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固始作为一个人口大县,需要脱贫的人很多,情况非常复杂,我们面临的任务、压力和责任只会更大。这里,我要强调三句话:
一是任务"从天而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按照国家的要求,要在20xx年之前如期建成小康社会,要对贫困人口全面进行兜底。按照省委、省政府给固始下达的具体任务要求,固始要在20xx年年底前脱贫,并且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这个要求,到20xx年底,固始县最多还存在17个重点贫困村,最多还存在3.85万贫困人口,其余的都要实现脱贫,最终20xx和20xx这两年要实现全面脱贫,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基本任务搞清楚。而且20xx年我们还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这是县委、县政府跟省委、省政府签订的军令状,也是一个庄严承诺、一个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二是压力扑面而来。固始县总人口17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数量在全省县级排第二,但从某些方面看我觉得任务量可以说是排第一。兰考、滑县和信阳新县都被要求今年脱贫,我们和新蔡按要求20xx年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压力确实是扑面而来。今天早上我又翻了一下《摆脱贫困》,这本书是20xx年9月份我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时得到的。它收录的是1988年9月到1990年5月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写的29篇文章,重点是对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如何加快发展等的思考。书里有四下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先进理念、思路和方法,也有他对扶贫工作做出的早期探索和实践。越是对照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越是能感觉到我们的压力巨大。
三是责任油然而生。前段时间,原固始县人大主任张桂远同志主编了《固始革命老区三十五年》,这本书记录了固始县1980年以来"八七"扶贫攻坚包括老区建设的点点滴滴和脱贫致富变化的历史过程,读了之后确实让人非常感动,也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做好脱贫解困奔小康工作。在我看来,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是"予",是"给"老百姓。怎么给,怎么给得好?就是要把党的阳光雨露洒给老百姓。在座的各位同志,包括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局委的负责同志,都从事过乡镇的基层工作,都知道当年"三提五统"我们是怎么收的。当年是向人民群众"取",现在到了向人民群众"予"的时候了,如果"予"做的比"取"差,那么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上级党委政府对老区建设、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这就是我们身上担负的责任!就个人而言,我与固始扶贫工作还存在着历史的缘分。1992年我在信阳地委机关工作时,参加了地区组织的扶贫奔小康工作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和地委宣传部、地委讲师团的两个同志来到固始县南大桥乡董营村,记得当时从南大桥乡政府到董营村还是泥巴路,董营村全村连一台黑白电视机都没有,我们三个队员每人凑两百块钱给村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那支工作队虽然没给董营村上太多帮助,但是我们留下了对当年董营村贫困状况的记忆,也留下了对董营村的一份感情。20xx年年底,我又去了董营村村部,惊喜的发现通过20多年来的扶贫攻坚,通过固始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董营村以及千千万万个董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历史的责任又落在了我们这些新一轮扶贫攻坚干部的肩上,所以说,大家的责任都是油然而生的。在《摆脱贫困》中提到,地方再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只要存在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就脱不了贫也奔不了小康;弱鸟可以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部署,都在积极行动,而且社会在行动,政府在行动,乡村在行动,人民群众也在行动,近几年基本上在以每年实现30个左右重点贫困村、3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的步伐前进。前段时间我将全县乡镇(办事处)分为四个片区进行调研座谈,发现乡镇(办事处)都在积极做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研究措施,思考办法,许多外面成功人士也回来投身扶贫事业,很多地方工作都很扎实。昨天,我接触了草庙乡外出成功人士张勇董事长,他主动提出要回草庙和郭陆滩做乡村扶贫。平时接触的一些县内企业家,也纷纷表达了帮扶自己的家乡或别的贫困村的意愿,姿态都非常高。另外,国机集团、省测绘局、省中医药学院、省国土厅、农林学院等上级单位的领导都亲临联系的贫困村调研指导、捐款捐物。固始检察院检察长聂家君带领院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对口帮扶的张老埠乡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我在自己联系的番城办事处仰庙社区学堂组调研时,查看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档案,发现县发改委从主任李世民到各位班子成员,"一对一"包保联系的贫困户名单都历历在目。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这也是从基层的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家正在做、正在行动,这也是我们做好这两年扶贫攻坚开发工作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我市的脱贫工作从“平时”转入“战时”。战前开会就是政治动员,是首要的大事,是夺取决战胜利最基本的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一靠战略,二靠战术,三靠战士,这是兵家常识。
一、找准脱贫攻坚的问题。
打仗最重要的是,弄清跟谁打仗、谁是我们的敌人。脱贫攻坚也一样,问题就是我们的敌人。
一是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多年来,好干的、容易干的,都基本干完了,剩下5.9万人的脱贫任务,虽然只占全市总人口的7%,但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17%,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这些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很大。有的因孩子多,而且同时上学,负担重,东借西凑,日子过得紧巴巴。有的因先天疾病,长年患病,拖垮了整个家庭。有的因意外事故,还有因打核桃摔伤摔残的,家里失去顶梁柱。有的没有固定的营生,靠打零工养家糊口,收入不稳定,随着年龄增大,也干不动了。有的村上,生产道路没有修通,特别是山上的梯田,大型机械设备进不了地,农业生产效益低。有的自然村多,贫困户居住分散,几里地只有几户人,给集中搬迁扶贫带来难度。有的家底本来就不厚实,给孩子娶媳妇的彩礼就压得多年翻不了身,甚至有的娶不起媳妇,尧生镇岭里村就是个典型,成了光棍村,劳动力得不到补给。有的穷争气,行门户不量力而行,一年几个门户就是不小的支出。有的因智障,扶不起来。有的家风不好,孩子眼高手低,好吃懒做,成人了还靠父母。有的不务正业,赌博的、吸毒的,弄得倾家荡产。有的靠天吃饭,一场自然灾害就让本来家境不好的人致贫,这几年气候异常,因倒春寒导致宜君核桃产量不高,部分区域一场冰雹,苹果、玉米就收成减半,甚至绝收。有的买不起、用不起农机化肥,还有套牛耕地的,导致农业收入不高,长期贫困。有的老年人无人赡养,又无劳动能力,依靠低保生活。
二是我们的工作还不精准。对贫困面、贫困程度我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扶贫、民政等口径不统一,现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底子不清,贫困人口没有精准到人头,虽然逐步建档立卡、建立数据库,依然存在“该进的人没进、不该进去的进去了”,存在虚报冒算、虚报冒领等问题。
三是各级的责任还没有砸实。存在“扶贫只是扶贫部门的职责”的错误认识。扶贫责任没有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基层干部不知道怎样落实,贫困群众不知道找谁帮扶。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问题,不能及时足额落实扶贫资金。部分乡镇执行扶贫开发政策、实施项目拖沓不力,致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余,甚至在账面上“睡大觉”。
四是硬办法不多、没有形成合力。比如,在现代农业发展上,中、省出台了很多关于设施建设、技能培训、市场开发的政策,在落实环节衔接不紧密,以至于许多政策成为摆设。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多家管,有的只建不管,投入一轮又一轮,缺乏系统规划。比如,在低保、就业等民生政策上各自为战,平台共享、信息共享渠道不畅,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果。比如,对扶贫缺乏刚性考核,部分行业部门不认真研究落实,用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来敷衍。还比如,社会扶贫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社会力量有意愿、贫困群众有需求,但对接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五是一些干部与群众感情不深。一些干部怕苦怕累,在农村住着不习惯,不安心在农村工作,更谈不上扑下身子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带着群众一起干。有的驻村联户扶贫流于形式,有的用慰问来替代,如送棉被,一袋面,一壶油就算扶贫。
我们是革命老区,亲自来视察,中省都非常关注。我们还是转型城市,转型成果要体现在脱贫攻坚上。这是政治任务,完成不好,走不在前列,无法向省委交代、向铜川人民交代。
二、战略战术上要系统精准。
战略是制胜根本,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八路军抗日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赢在战略上。战术体现在技术措施环节,必须创新创造,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主动出击,各个击破。
战略上,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政同责。党政同责是抓工作、抓发展的举国战略,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和政治优势。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经济工作,必须党委、政府同担责、齐上手,重大问题同研究、同推进。脱贫攻坚必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仅要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更要深入一线抓落实,“往前冲、跟我上”,要成为我们队伍的统一口令。
二是坚持联动发力。赢得全胜关键在于联合作战。扶贫工作涉及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纵向联动,责任要联动、工作要联动、措施要联动。部门与部门之间要横向联动、互补互促、正向给力,要努力形成市级牵头抓总、服务协调,区县分工负责、扛大梁,乡镇阵地作战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拿下全胜首要在于局部取胜。抓住照金地区、铜罕沿线、金锁西片、洛河西岸等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集中力量突破。要盯紧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重点贫困区域集中。要以钉钉子精神,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消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贫困在减少,年年有变化。
四是坚持点面结合。夺得全胜核心在于系统作战。要抓“面”,更要抓“点”,既推进镇、村整体脱贫,又抓好贫困个体脱贫,要关心“平均数”,更要关心“个人差”,防止“重村轻户”“重平均轻短板”“重人均收入、轻生活质量”,防止村组“单打独斗”,防止搞“数字游戏”。面上的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造成的,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弥补社会事业欠账,壮大特色产业引擎。点上的贫困问题,要因地因人而异,找准穷根,扶到根上,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战术上,要突出三个关键:
一是底子要清。底子不清就会盲目蛮干、浪费资源,还会造成不公平。要深入开展走村访户,全面摸清贫困现状,决不能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上,一定要到贫困的前沿阵地,蹲在战壕一线指挥,研究解决问题。要搞清谁最穷,精准找到脱贫对象,抓住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要精准建档立卡,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动态管理、规范管理。要搞清为什么穷,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二是办法要实。就是要实打实、出实招,落实好“五个一批”的工作措施,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住房建设与产业开发并举,多条战线作战。一抓住房扶贫。当前我市农村还有一批人住在危险地带、危旧房中,有些地方还存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群众的住房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心里都不安。这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群众意愿,能整体搬迁的就搬迁,不宜搬迁的,就地改造、就地建房,不能因搬迁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在异地搬迁中,要优先将地质灾害、地方病区村户纳入搬迁范围。二抓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果吃果。产业形成有一个过程,原有的产业要提升规模效益,不能盲目另起炉灶。要坚持项目扶贫,放大照金效应,加大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景区建设相结合。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充分用好“互联网+”资源,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完善网上销售供需对接机制,让农产品易销售、卖上好价钱。三抓基础设施扶贫。要着力加强生产道路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实施。四抓社会保障扶贫。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等社会保障措施要全面跟进。要格外关注残疾人、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注贫困家庭孩子就业问题,给予特殊政策关照,不能让贫困学生刚毕业就失业,杜绝贫困代际相传。还可以在农村贫困家庭选一些认真负责的人,当护林员、保洁员,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这样就能实现就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五抓脑袋扶贫。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扶贫先扶智,要强化造血功能,拔穷根。科技人员要送技术到村到户到人,要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扶贫更要扶志,激发群众艰苦创业,尤其是要让农村里的懒汉有事干、忙起来,不等不靠,把日子过好,既富口袋更富脑袋。
三是政策要用足。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铺开,我们要在承接落实政策的同时,拿出针对性的配套办法,把弹药备足,武器用好,政策项目到乡镇、到村组。特别是要用好扶贫资金,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口援助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捆绑统筹使用,但决不能“撒胡椒面”,搞区县、乡镇平衡。要把全市压缩的“三公经费”和公车拍卖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关于城市扶贫工作,要按照赵正永书记强调的有房住、有工作、有医保救助的要求,确保城市贫困居民安居乐业,特别是要做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套。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是------乡------村第一书记,县委农工部干部------x。根据大会安排,我就------村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x年由------x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是我县“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辖------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户------x人,贫困户------户------人,其中:20__年已脱贫贫困户------户------人,20__年预脱贫贫困户------户------x人。村有生态公益林------万余亩,是------x生态保护核心区域。
二、所做工作。
主要采取“四个突出、四个抓实”的办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是突出调查研究,抓实脱贫思路。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的专题调研形式,对全村自然资源、劳动力现状、基础设施现状、产业现状、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进行了集中调研,充分结合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实际,认真探究贫困根源,找准致贫原因,重点围绕改善住房条件、解决收入来源、后续产业跟进等难题,------发展瓶颈。提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载体、辅以乡村旅游、淡水养殖、特色养殖、全覆盖发展光伏产业、加大生态补偿等脱贫路径,为整村推进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是突出思想引领,抓实群众主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户主代表大会、外出参观、分组讨论等方式,层层进行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经常与贫困户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其生活状况、现实困难,通过谈心、交朋友、拉家常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在理事会的组织下,仅用x天时间就完成了------x亩的土地流转,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突出资源禀赋,抓实产业培育。结合优势资源,加强与中国台湾海峡农经科技交流协会的招商对接,引进厦门神丁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x余万元兴建------“两岸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中国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立体开发,种植恐龙柠檬、中国台湾大蜜枣、无花果等中国台湾新奇特品种,建立澳洲龙虾、黄金鲷养殖区及中国台湾新奇农产品试种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超市模式,把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社员,吸收贫困户成为基地工人,确保贫困户脱贫。同时,充分发掘山水资源优势,将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村庄整治向休闲旅游方向过渡,成立旅游合作社,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努力将------村打造成农产品采摘、农家食宿、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探索生态发展与整体脱贫的相融共生新模式。
四是突出人居环境,抓实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队伍对村庄进行高起点规划,统一按照客家建设风格开展村庄民房整治改造。有序拆除现有------万平方米的危旧土坯房,彰显新村新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庄整体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洁化,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咬定目标,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村脱贫攻坚工作。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二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脱贫奔康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我们巴中老区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开启了脱贫攻坚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巴中老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在印发《指导意见》中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我们要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及老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老区开发建设。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互助合作等形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巴中老区投资兴业,同时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留住乡愁,为生养的故乡贡献聪明才智和开辟财富源流。
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培育壮大老区文化事业,加强老区新闻媒体建设,加强老区精神的挖掘整理工作,不断创作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持续不断推动老区精神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结合红色旅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升老区精神传播能力,不断开创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老区精神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持久永恒的。在“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更需要用精神的力量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我们必须把老区精神与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鞭策各级干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成为推进老区开发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确保到20xx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
老区精神必定成为加快脱贫攻坚的核能动力,老区精神也必定点亮全面小康的希望之炬。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xx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xx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三
4月12日,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在贵阳召开。部署会结束后,黔西南州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州委书记张政要求,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从严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取得实效。
张政指出,经过一届接着一届干,黔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提速,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一直在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好黔西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陈敏尔书记、孙志刚省长的重要讲话和孙永春部长的工作安排,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好“两学一做”凝心聚力,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从严从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张政要求,要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要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全州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按照党章党规,按照的要求武装自己,才能把工作做好,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做,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信仰缺失,宗旨淡化,精神不振,行为道德不端等问题,讲政治、守规矩、守纪律,在党言党,爱党护党,认真履责,主动作为,以优良的党风换取民心;第二,要解决好目标在哪里的问题。陈敏尔书记特别强调,脱贫攻坚是考验各级干部的主战场主阵地,我们“两学一做”的目标在哪里?就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这个主战场主阵地,前段时间,在调动干部和群众这两大主体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我们发布了战区一号令,进入了脱贫攻坚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抓产业;二是抓规划,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找准工作目标,在这场输不起的战役中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第三要解决好重点在哪里的问题,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主战场主阵地一直延伸到村支部,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各个支部,五人小组和村支部要实行共建,把支部会开到老百姓家中,开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把党组织的温暖直接送给有困难的群众。当前,要迅速开展全员进村行动,一问计策,二送政策,最终拿出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一村一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发展倍增;第四要解决好什么是合格党员的问题,合格党员首先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真正明白核心在哪向谁看齐,才能明白要向中央看齐、向看齐,和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自觉主动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做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围绕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开好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让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让党员领导干部做表率,同时,党组织要关心党员,爱护干部。
张政强调,我们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要第一时间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又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明确好自己的主战场主阵地的主要任务,明确好我是谁,怎么做一名合格党员,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在实处,引向深入,为黔西南的发展,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贡献力量。
杨永英主持会议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好省、州会议精神,既要交好学习的成绩单,又要交好发展的成绩单,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来检验和推动今年各项工作的完成。
州人大会主任贺登祥,州政协主席汤向前,州委陈国芳、杨光杰、邓家富、张世荣和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班子成员,州直各部门负责人,中央、省驻州单位负责同志在州主会场参加会议。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四
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到20xx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工作重点。
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一)以支持贫困老区为重点,全面加快老区小康建设进程。贫困地区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老区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把贫困老区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与条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相关资源要素向贫困老区优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贫困老区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贫困老区优先布局,尽快增强贫困老区发展内生动力。
(二)以扶持困难群体为重点,全面增进老区人民福祉。切实解决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打破惯性思维,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办好老区民生实事,使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三)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动老区开发开放。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是首要条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生态环境是发展底线,老区精神是活力源泉。要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工作思路,选准主攻方向,发扬“钉钉子”精神,使老区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大力推进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布局一批铁路项目并设立站点,积极布局一批支线和通用机场,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加快港口、码头、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老区所在地级市高速公路通达、加速铁路基本覆盖。加快推动老区电网建设,支持大用户直供电和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自备电厂,保障发展用能需求。增加位于贫困老区的发电企业年度电量计划,提高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大老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实施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老区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乡村”工程,加大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支持老区重大水利工程、中型水库、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大贫困老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支持老区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安排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时予以倾斜。
(二)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切实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勘探开发老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等资源。在具备资源禀赋的老区积极有序开发建设大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基地,着力解决电力消纳问题。支持老区发展生物质能、天然气、农村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利用。增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对贫困老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支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
(三)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推进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支持老区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选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扶持、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大型零售超市与贫困老区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加强老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邮政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老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的支持力度。依托老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挖掘老区山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利用老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振兴传统工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加大跨区域旅游合作力度,重点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维护,有计划抢救影响力大、损毁严重的重要革命遗址。支持老区因地制宜开展“互联网+”试点。积极发展适合老区的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老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优先安排贫困老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支持老区开展各类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老区开展国家公园设立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秸秆、地膜、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研究将贫困老区列入下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加快推进老区工业污染场地和矿区环境治理,支持老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
(五)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解决老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电力保障水平。加快贫困老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剩余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对贫困老区予以倾斜支持。加快老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尽快补齐老区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农村中小学校设点布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配备,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贫困老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中等、高等职业学校,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老区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贫困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渠道。加强老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贫困老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和大病救助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老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老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标准相关政策。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新华书店等为重点,推动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六)大力促进转移就业,全面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结合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老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功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贫困老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转移输出组织化程度。支持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老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中长期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老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人口脱贫。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致富。积极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支持老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加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老区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老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创业扶贫新模式。在贫困老区优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务时予以倾斜,完善后续生产发展和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老区加快落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的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支持老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以及大宗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老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化补偿方式。推动相关老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老区转移。支持老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老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鼓励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老区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等给予资助。拓展老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老区发展,优先支持老区项目申报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老区培育和发展会展平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边境老区开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中长期规划时,对老区予以重点支持,积极谋划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优先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全面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快落实规划项目和政策。推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探索建立老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核准审批进程,对重大项目环评工作提前介入指导。
(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向贫困老区倾斜。增加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贫困老区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实现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对老区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合理扩大贫困老区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加大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对贫困老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贷资金投向老区的激励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老区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老区特色优势农作物保险产品,支持贫困老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强化土地政策保障。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老区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解决老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所需建设用地,对不具备开展增减挂钩条件的,优先安排搬迁安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贫困老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
(四)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适当增加贫困老区光伏、风电等优势能源资源开发规模。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强化资源开发对老区发展的拉动效应。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逐步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提供生态产品的老区与受益地区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启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还湿。
(五)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继续提高“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生活补助标准,研究其遗孀定期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好老无所养和伤病残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研究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严格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优抚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优抚对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或农村危房改造的,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安排。加大优抚对象家庭成员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面向老区定向招聘辅助人员。
(六)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推进贫困老区与发达地区干部交流,加大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与贫困老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研究实施直接面向老区的人才支持项目,支持老区相关单位申报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单位帮扶资源,逐步实现定点扶贫工作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老区优秀青年入伍,引导优秀退役军人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建立省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省内发达县市对口帮扶本省贫困老区的工作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区开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级财力和各类资源,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影响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加大对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力度,实行年度报告和通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为老区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对推进工作不力的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不断加强老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选派一批思想政治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老区党政领导班子,优先选派省部级、厅局级后备干部担任老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推动老区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长期在老区工作的干部要在提拔任用、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服务群众、村干部报酬待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保障。做好老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老区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区开发建设。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引导一批大型企业在贫困老区包县包村扶贫,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严格落实税收、土地、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开展多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老区扶贫开发。
(四)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利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不断推动老区精神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积极支持老区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结合红色旅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育壮大老区文艺团体和文化出版单位,扶持创作一批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加强老区新闻媒体建设,提升老区精神传播能力。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开创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五)全面落实各项任务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加大政策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年年有总结部署、有督促检查。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具体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要负责牵头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同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单位加强对意见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充分发挥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监测评估作用,适时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本意见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五
新时期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扶贫办“万企帮万村”脱贫出成效、民政部城乡低保与扶贫攻坚双轮驱动、商州区开设陕西省首个脱贫攻坚电视频道……各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精准的选人用人。
兰考县作为河南省有名的贫困县,率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有赖于选人用人上的精准发力。该县先后选拔345名年轻干部,派驻115个贫困村实施精准帮扶,严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有毅力、有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借鉴。
脱贫攻坚是持久战,拼的是耐力,更是能力。扶贫干部要选择有冲劲、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对扶贫攻坚有想法、有策略、有智慧、有期待。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把有能力的人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兰考县正是在选人用人上精准发力,才助推了脱贫的进程。
脱贫攻坚要赢得民心,就必须用“心”帮扶。扶贫干部要用真心、细心、耐心、关心去取得群众的信任,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摸清致贫原因,对贫困户立档建卡,实行一对一帮扶,把群众当成亲人、当成朋友,用真心换取脱贫信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汇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让这场战役早日得胜。
扶贫攻坚不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更是精神上的扶贫。党员干部在扶贫过程中,要重视精神上的扶贫,既扶志又扶智,善于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向群众宣传新思维、新理念,让群众转变观念,提升脱贫意识,主动脱贫,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脱贫工作始终,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而党员干部则是引领者、启航者。广大基层扶贫干部作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坚定生力军,是将扶贫攻坚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保障。我相信,只要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找准人、用好人,发挥扶贫干部优势,挖掘扶贫干部潜力,脱贫攻坚的实际效果一定会不断显现,早日实现全面小康一定不是梦想。
弘扬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范文(16篇)篇十六
宁陕县强化举措,将“两学一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学党章党规,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该县要求全体党员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基本功,认真研读、学深学透,深入思考、铭记于心,让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通过学习党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把宗旨意识贯穿脱贫攻坚行动始终,引导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担当作为;通过学习党规,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明晰履职尽责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把扶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坚之志、激发拼搏之力,攻坚克难啃“硬骨”、以一贯之挖“穷根”,不打赢脱贫攻坚战誓不罢休。
学系列讲话,树立脱贫攻坚“目标靶”。该县要求全体党员把系列讲话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脱贫攻坚中,该县把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系列理论当做推进工作的“指明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学习领会系列讲话与推进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群众矛盾化解等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掌握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扶贫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确保“一年见效、两年攻坚,三年脱贫”。
做合格党员,当好脱贫攻坚“突击手”。该县广大党员干部将“做合格党员”作为“两学一做”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落脚点,把“合格”的标准落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主动入户排查、有效对接谋划,积极排忧解难、真诚帮扶解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瞄准目标干、盯着问题改,在“做”中炼就精准识别的火眼、强化脱贫攻坚的本领,当好地方发展“主心骨”、群众脱贫“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