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解读和感悟。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一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o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二
带着敬畏的心情,我认真地将《规矩和爱》读了两遍。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涛博士一段段肺腑之言震撼了我的心灵,仿佛夜航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中的方向,也解开了我心中的重重困惑。
从小,我的父母对我很严厉,我对"规矩"一词并不陌生,这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使我能约束自己,力求上进。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常有被忽略的感觉,也因此产生莫名的自卑感,不敢肯定自我,追求创新。而我爱人恰恰与我相反,从小在外婆家长大,"隔代疼"加上经济优裕,自然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受不得半点委屈和否定,个性十分张扬。两个不同教育模式下成长的我们有了宝宝后,欢喜和矛盾接踵而至。因为我们家在合肥,我在合肥上班,爱人在上海上班,婆婆家在蚌埠,要照顾公公和小叔子不能过来,"孩子由谁带?"便成了核心问题。
本来,我想在自己家中请个保姆和我父亲一起照顾孩子(因为我父亲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可是婆婆和老公都极力反对,坚持要把孩子留在蚌埠。为了"和平",我只能妥协。一家三口三个地方,每周往返于蚌埠合肥之间,疲于奔命,对孩子总抱有歉疚的心理,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直到一件小事彻底让我醒悟。那是一个星期天中午,快到吃饭点,我在蚌埠突然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让我赶回合肥制作一份报表。此时家中饭已烧好,我胡乱扒了两口饭就去收拾东西,嘴里吃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过了一会,突然听到宝宝一阵大哭,我赶紧跑出来看,只见他跺着小脚对我说:"妈妈是个坏妈妈,把我最爱吃的鸡心吃掉了,我要把你的肚子割开,再把鸡心拿出来!"而旁边的婆婆居然还在笑!我的心一下子给刺痛了。回合肥的路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这样奔波劳碌,是想给孩子和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明天,可是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又怎么可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明天?如果教育孩子失败了,那我们今天的成功又有什么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辞去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带。不少朋友为我惋惜,看到书中p6页写道:"如果经济许可,选择孩子!",我不禁为我当初的行为点赞。
接下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孩子已经四岁半了,某些不良习惯已经形成,此时做规矩让他无法接受。我首先从吃饭立规矩,自己吃,定时吃,不准剩。一开始也担心他吃不饱,可后来发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正因为在家有了严格的训练,才使他在幼儿园立于不败之地,身体反而好起来了。接着,我又开始规定玩的时间,要有节制地玩,不能看电视、玩游戏弄起来没玩。最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很庆幸我们上了一个好的小学,经典颂读让我们全家爱上了阅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正当我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时,我发现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差了。孩子开始有逆反心理了,怕我、疏远我,有时也顶撞我。我一下子懵了,这可是我们小的时候不敢有的呀!直到读了《规矩和爱》,我才明白过来。
原来,我们的规矩不统一。我的严、老公的松、婆婆的溺爱,都给孩子不一样的标准答案,让孩子无所适从。同样是看电视超时这件事,在老人眼里很可爱,在老公眼里是没关系,到我这却是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是妈妈在故意找他碴,还经常打他,他肯定就不和妈妈亲近了,有时还变成个"两面派"。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迅速又上网买了两本《规矩和爱》,一本快递到蚌埠,一本塞进老公的包里,让婆婆和老公一起通读这本书,尤其是p144页《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然后我们进行一次沟通和交流。
首先我很尊重老人的教育经验,并欢迎她参予我们的家庭教育,但是请她明白: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接着,我又和老公商量谁成为教育孩子的"头"。由于老公在外地上班,我自然承担了这项任务,那么他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
最后,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经常带着怒气打孩子。书中p115~125页详细地介绍了"为什么打孩子?"、"怎样打孩子?"这一系列问题,其中"怎样用爱打孩子"发人深思。书中说道:"为人父母需要有谦卑、敬畏的态度,教育的孩子的过程,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但我还是决定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当孩子闹情绪,抓狂的时候,不能忙于和他讲道理,先控制好大人愤怒的情绪,不去急着训斥,训不好就武力解决。而是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并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上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
这种教育的转变很难很长,是对我们爱的检验,但是真的有效!渐渐地,孩子明白了,妈妈是因为爱我才打我,妈妈愿意陪我一起去改错。笑容重新绽放在孩子脸上,人也变得听话、懂事了!回家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经常帮我捶背、按摩,前段时间自已制作时间表,让我陪他共同执行。我静静地享受着孩子这些点滴的进步,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和孩子一起长大了!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三
首先,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十分有幸,在陕西省名师高秀琴名师工作室的推荐下,我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要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要先掌握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好的工作。身为一个母亲,身为一名老师,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博士说:“当孩子闹情绪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受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要真正的做到,做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对于我来说,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在书中,我还学习到,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习二点:一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简单的说,就是爱;二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训。要建立正确的规矩,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要先理解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宽容,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矩的背后是有爱的。而不是让他感觉冷冰冰,是跟他作对,让他受苦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
其实,无论是规矩还是爱,无论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沟通,总会寻求出适宜的方法,相信我们合理的方法,也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四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王涛的著作《规矩和爱》里贯穿的一条主线,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呆板的居高临下的束缚。
这几天读了这本书,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三十年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女儿小的时候,忙里偷闲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读物,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严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母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母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母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女儿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次对她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女儿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坏了一个碗,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张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学做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
1、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现在80后和90后的的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受宠于自己的父母,还不知道怎样做好父母的儿女的时候,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有的就把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往往在初为父母惊喜中,感到自己的幸福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做父母得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有的家长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当初我就多余生你,现在恨得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学习,父母本能的爱会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而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趁着这份本能的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越来越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2: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摘自于本章节的篇首)。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也有的家长以自己的工作事业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老人代管,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特别是母亲)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3: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事最多的岗位,它的岗位重要,专业要求也很高,可以我们上岗前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培训,我们缺失的是学习意识、缺失的是谦卑的态度和缺少父母教育的资源。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了,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了生理上的生育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们中国式的妈妈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直至大学毕业了,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四体不勤,四六不懂都不是毛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4:为人父母要谦卑。
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自然、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
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5: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他们都在接受,怎样和他们交流?怎样引导他们?都是崭新的课题,无论《三字经》还是《朱子家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懂得传统教育的原理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孩子,不同环境时,创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发扬光大。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6: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圣经》的《箴言》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君王所罗门写给自己孩子和世人的训言。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不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可惜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教育便是水到渠成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五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一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他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吗?
所有的孩子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六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只爱而不知教也。”这句话是出自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也是我读《规矩和爱》一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身为人母,为了女儿的教育问题,我曾翻阅了不少书,如《斯波克育儿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在左管教在右》等等。在阅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我从未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像读《规矩和爱》一样,边看边记边思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需要写一篇感想,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总结一下在对女儿教育中的得失。
爱而知教,教之以义方,然何为义方?在书中,在生活中,亦在感悟中。总结我对辛雨的教育,有成功也有失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放羊”式的教育,教会辛雨独立自信。在我看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然天成的个性、思维与行为模式,作为家长,只要遵循成长规律,适时给予正确指导就可以了。所以,从小我对辛雨是,她能做的事情让她自己去做,愿意尝试做的事情鼓励她去做,遇到困难首先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她在一次次的锻炼中,逐渐肯定自己,慢慢的建立了自信心;同时,自理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二是身体力行慈善助学,培养辛雨感恩爱心。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辛雨也是同样的问题,6+1的家庭模式,长辈的无条件溺爱,让她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不懂关爱帮助他人,不愿为他人付出。为了纠正她这样的行为,我和他爸爸想了许多办法,说了一堆道理,但是效果均不明显。后来,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我们听取了一位家长的建议,参加助学活动。让她在双手传递的爱心中,懂得无条件去爱,去奉献的意义;让她在宽松的生活状态下,学会去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三是片面注重个性发展,忽视辛雨规矩的培养。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在我忽视对辛雨规矩培养的几年后,她已经形成了是吃饭、说话、做事的随意性,上学后就直接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拖沓马虎,再立规矩纠正起来已是事倍功半。书上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都远远不成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规则、原则的爱,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爱也体现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规则中。现在的我,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开始了给辛雨立规矩的漫漫长征。
四是带情绪暴躁管教,造成辛雨逆反心理。我的个性有些急躁,说话做事都讲求效率,在对辛雨做错事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会很着急,跟她大叫大嚷发脾气。当有一天,辛雨也跟我大叫大嚷,而且就是不认错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很难教育成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那么在对待辛雨做错事上,现在的我已经学会改变说话的方式,放慢语速,改直接指责为婉转提醒,并且给她辩说和回嘴的机会。还原事情的原貌,了解事情的发展,明白她心里的想法后,再理性的从多角度分析结果的对与错。对在一时一刻她所不能理解,且坚持己见的情况下,压制住自己的情绪,推迟或隔天讨论。慢慢的,辛雨的脾气也开始收敛,会跟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也会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并且道歉。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还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耐心和信心。借用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让我们在开始的立志、过程的挑战和坚持的结果中,为培养独立自信、团结合作、积极乐观的孩子而共同努力。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七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是现在普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都说现在的孩子家长不只是有两个。应该是六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孙子和外孙更是心尖上的宝贝疙瘩,所以说这本书更是现在家长的一本指导书,学校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一直很排斥,以为又是枯燥的理论学说,当这本书到我手上的时候,翻看看确是再也丢不下了。
整本书,将规矩和爱交给了我们,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这是规和矩的意思,而规矩的意思是一定的标准、成规与指老老实实,恪守本分的人,而这里的规矩指的就是我们的爱建立在标准与成规上,这是一种大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父母常常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这样的错误行为的根源就是父母自己没有建立对规矩的敬畏。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书上说,如果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会给你做规矩;孩子今天给你做了规矩,明天就要对这个社会做规矩。做规矩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敬畏既是修身之道,又是伦理道德之底线,敬畏自然就是幸福之保障。在家庭中孩子能够敬畏规矩,长大立于社会,方能敬畏法律。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不管你多有财富,请记住:再富不要富孩子。
不管你多有权贵,请记住:再贵不要贵子女。
记得看《离婚前规则》上母女两个交涉的一段话,女儿说,都说我们这一代是被宠大的一代,其实我们不想被宠着。听到没,其实不想被宠着,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孩子们其实不想被宠着,我们对孩子或是学生,都不要溺爱他,溺爱到最后,不仅害了孩子还会害了自己的,而我要反思的是课堂上如何建立起规矩和爱共同能存在的一种规则和尺度,规矩和爱能培养出谦卑而自信的孩子,课堂纪律性是优秀课堂的保证,所以,我们要一边爱着孩子一边制定下规矩,这个课堂想想就美好。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八
这本书在我刚请好假,拉着行李走出门的那刻来到的。我带着它开始了我的旅程。没有网络,但是这本书却让我的生活充实了许多。感谢喆妈和各位义工们。
不知道看到我的题目,会不会有人发问:这本书是写给父母的,为何你却文不对题的来句:带着敬畏去爱呢?不如让我谈谈我的感受吧。先借用书中引用的一首纪伯伦的诗: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父母这个重要的岗位也是别人不可替代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环境时,创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发扬光大。”
“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没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老师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能和孩子一起在爱中成长的父母一定不是一个好父母。”
“孩子不仅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也是对一个旧生命的救赎。”
如果认真去审视这份爱,你会发现,只有在规则中的爱,才是理性和更好的爱。不宠溺,不娇纵;不粗暴,不专断。
而这份规则,其实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规则,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共同营造的规则。爱中陪伴着孩子,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唯如此,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而孩子所带着的神圣使命也才能更好地体现,父母也才能圆满地完成这份抚养的义务。
中国人把一个美满的家庭形容成:天伦之乐。——其意义不也正是如此吗?伦,人与人的关系。天伦除了指父子、兄弟等关系外,还被演化成天理。其对规矩,伦理的敬畏之意也深深蕴含在了其中。
所以,很有幸,能读到这本书,让我再次反思自己小时候的亲子关系,在释然中成长;并以此为契机,寻求对自己孩子亲子关系中的位置,在敬畏中,探索规矩和爱的轨迹。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九
首先,感谢钟老师推荐这本书,真心感谢!
在翻开第一页之前,我首先自问:我的孩子是个守规矩的孩子吗?我是个很称职的妈妈吗?然后,开始认真仔细地阅读。整整看了三四个星期才看完,每个章节都是受益匪浅!
这样的妈妈要怎么给他的宝宝定规矩呀?好在,宝宝的爷爷奶奶真的很棒!有丰富的抚养孩子的宝贵经验。于是,上岗后的我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喂养我的宝宝。他的一天天成长,我需要学习的知识日益倍增。开始看相关的教育书籍;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反省自己。教育他的同时自己也是在不断地学习。
不知不觉我的宝贝已经是一位快上三年级的小学生啦!他能每天定时起床、定时吃饭、定时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喜欢看课外书,从来不乱吃零食,偶尔会跟奶奶争吵为什么不能都做他爱吃的菜。而我们每次都会告诉他:奶奶每天做饭已经很辛苦,而且每一餐都是精心安排的饭菜,不可能每次都只准备他一个人喜欢吃的饭菜,他也要考虑其他人。
他也很迷恋玩游戏,经过沟通,我们共同协商后的结果是:只有周六周日可以一共玩两个小时,每次半小时。虽然坚持下来不容易,但他一直都在坚持,真的很棒!
他也时常问我:为什么他的同学可以有零花钱,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我会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我觉得的不太好。我家的宝贝也是可以有零花钱的,而且他的零花钱完全是自己争取的(他每次做得很棒的时候都可以获得小奖牌,奖牌是可以用来兑换钱的,经过累积,兑换的钱可以买文具可以买玩具等,但不可以买零食。中间的细节都你让他自己先来制定,然后我们再和他一起沟通协商,大家都同意后开始执行。)。于是他拿出之前自己换取的五元钱,但他什么都没有乱买,我想应该是因为他的这个五元钱比我口袋里的五百元更珍贵。
看完这本书后,我在想:以上种种能算是我潜意识里给他定的规矩吗?想到这,我又想起了那次冲动地错误地做规矩。
大概是因为受“聪明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观念影响,我们也是经常给他夸奖;后来发现,如果我们针对他的行为提出异议,他几乎是很难接受的,而且,还没有等我们说完,他就开始反驳,在我看来,就是有些强词夺理。终于,有一次,我没有继续保持冷静,很冲动地打了他,虽然不重;但当时儿子立马就哭啦!我是永远都不能忘记当时他看我时那么陌生的眼神!我们都没有说话,他爸爸打破沉默,跟他解释为什么妈妈会打他,没有说太多。我想:他也心疼了!晚上睡觉之前,儿子指着他的心跟我说:“妈妈,我这里好难受!”我努力压制自己想道歉的想法,紧紧抱着他,摸摸他的头。结果,夜里孩子还发起了高烧。自己一次冲动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事后我不断的反省自己:那次的起因是孩子不对吗?我有没有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过这件事?如果我是他,会不会也这样做?如果这样做真的不对?我本应该怎么跟他沟通,他才能接受?之前出现同样情况,虽然有沟通,但是不是沟通的不够好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唯一觉得控制住自己没有马上向孩子道歉的行为是对的。
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心疼!仍然后悔!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如书上所说:在开始做规矩之前,你要做很多的准备。首先要好好分析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解决。可是我什么都没有考虑。宝贝,妈妈欠你一次真诚的道歉!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一
经王心怡老师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先生的《规矩和爱》这本书,读后受益匪浅。虽然平时也经常读书,类似的育儿类的书也偶有涉猎,但大多读来感觉以说教,讲大道理居多,丢下书后好像啥也没记住,导致后来再也不想看这一类的书。但这本《规矩和爱》读完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与感动,尤其是那句经典的`“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现就我对本书最有感触的一点小小感想分享如下:
首先就是关于“规矩和爱”,王涛先生认为,规矩和爱是教育的核心,规矩和爱是统一的,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都需要学习。看到此处脑海中就会不断浮现出我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当孩子听话乖巧时,我们表现的和蔼可亲,各种友爱,很多时候还是无原则的爱,什么规矩都已经抛之脑后。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那张愤怒表情的脸和高分贝的声线,何曾想过用爱的方式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呢,想来实在是汗颜。此时的我们已将规矩和爱完全分离,看来作为家长的我对规矩和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其次是关于“规矩和敬畏”,王涛先生认为,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人类需要敬畏,孩子需要规矩,规矩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害怕父亲而是让他们敬畏规矩,为此父母自己先要敬畏规矩。是的,人类需要敬畏,敬畏规矩,敬畏自然,敬畏一切未知。否则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天不怕、地不怕”,无视一切规则,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子不教、父之过”,要想培养孩子敬畏规矩,首先要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最好的教导就是率先垂范,今后我也会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自觉排队等。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时刻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每一位父母: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怎样的一个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未来的一个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二
今天,我读了小蜜瓜的九月的`第三篇日志要守规矩。文中主要讲了,小蜜瓜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心兰老师训练大家要守规矩。主要有,不准在走廊里跑跳,不准在教室打闹,不准大声讲话,不准乱丢废纸、如果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品。
但是,班里有一个最不守规矩的是花伦同学,他老是腿放在桌子上,还不停的摇晃。老师让他放下来他都不理会,所以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训练坐姿。小蜜瓜不和花伦同学一样,他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可以得到奖品了。所以小蜜瓜上课做的端正、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也站成一排,格本要插队进来,她也很谦让(谦让的意思是礼让,不计较)。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三
今天我读了小蜜瓜的“要守规矩”规矩有很多条比如在走廊里不能跑跳要站成一排轻轻地走路在教室里不准打闹不准大声讲话不准坐在桌台上不准乱丢废纸等等。花轮不守规矩老师就惩罚他下课后训练坐姿我在学校就非常的.守规矩老师也表扬了我很多次我很喜欢老师表扬我我以后要继续努力!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四
今天看了小米瓜九月的第三期《检点》。本文主要说小米瓜进小学的第一天,蓝欣老师就训练大家守规矩。主要是,走廊不准跳,教室不准打闹,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乱扔废纸,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拿奖。
然而,班上最不守规矩的.学生之一是花轮,他总是把腿放在桌子上,不停地发抖。老师叫他放下,他不理,老师就叫他去办公室练习坐姿。与花轮的同学不同,小米甜瓜如果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获得奖品。所以小米瓜上课表现很好,举手回答问题,下课站成一排。葛本只好插队进来,她也很谦虚(谦逊就是礼貌,毫不在意)。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五
今天看了《一年级的小蜜瓜》第三章《守纪律》。蓝欣老师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在走廊里跑跳,不能站成一排,走路要轻;不打闹,不大声说话,不坐在课桌上,不在教室乱丢垃圾;上课举手,得到老师认可后再答题。我们班有些规矩:不许打架;考试期间不抄袭他人;注意安全等等。
蓝欣老师批评花轮,因为他上课时一只脚放在桌子上,不听老师的话。
为了得到蓝欣老师的奖励,小米瓜一直在努力表现的.很好。
谦虚就是谦虚礼貌,不在乎。
小蜜瓜被小布踩了,小蜜瓜觉得真的伤到骨头了。但是我原谅了布布。
小蜜瓜的好感觉是希望蓝欣老师好好表扬他。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六
身为人父,我读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其中有些是教导教育方法的,有些是介绍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父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赵校长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坚定给孩子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起来,并时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1、规矩的根源是爱,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把感性的爱上升到理性上来。因此规矩的建立要本着遵循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大原则。具体规则则依据孩子年龄,让孩子做自己能负责的事(比如5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碗筷,整理玩具和书籍,按时吃饭不磨蹭等等)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宽容。
2、在立规矩和培养孩子规矩意识时(也就是管教时),不是出自自身的情绪,而是出于规则本身。即违反规则时管教,而不是自己需要发泄情绪时管教。这点很重要,情绪管理是很多大人都未完成的任务。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则背后的爱,而不是感到规则是冷冰冰的,是跟自己作对的,是让自己受苦的。这也是懒妈友童跟我们分享过的:管教是温柔的坚持,即持一种负责任的、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坚定的态度进行。管教时父母要有内心的力量,要树立权威感,让孩子意识到,我管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比你更知道什么对你好,你在界限里是安全的。
3、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父母先改变自己。因此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同时,大人也要遵守规则,给孩子做好榜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王涛博士所说的早教原则之一――共同成长原则。
4、关于打孩子。王涛博士的观点我很认同。可以打,但不能发怒时打,要带着爱打,打前要沟通,打时要用一种仪式化的东西进行(比如一根杖)。另外,在孩子青春期时不要打孩子,那时候孩子很叛逆,用这种方式教育效果不好,更多的用谈心的方式。(其实我感觉小时候给予充足的爱和规矩,青春期应该过渡得顺利一些)。
5、用规矩和爱发展孩子的兴趣。作者举了郎朗的例子,也提到了虎逼迫孩子、“股神”巴菲特不逼迫孩子,他们的孩子最终都得到了成功,这些也是规矩和爱的结合,也许在尺度的把握上,虎妈更注重规矩,而巴菲特则更偏重于爱的感染,但是任缺其一而目的达不到。
6、情商和幸福。情商要素之一: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情商要素之二: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商要素之三: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情商要素之四: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情商要素之五;交往合作的能力。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却在实际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了孩子的学业技能等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培养,从侧面来说也反映了父母的低情商,要想培养好孩子,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一个人能否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商,高情商的父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也知道如此能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自信成功乐观的高情商的人。
7、规矩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律,走向成熟。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为爱而定规矩,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圆满的未来!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七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o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自由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八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从教也将近30年,但是怎样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心里却是没底。读了《规矩和爱》真的令我大开眼界,感触良多。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宽严相济,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的法则。
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慈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亲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亲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亲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亲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一次对孩子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碎了一只水瓶,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亲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在收拾书包时,摸摸这摸摸拿,基本是10几分钟都收拾不好。后来发现他是收拾书包时,一会儿想起这件事,一会儿又拿起玩具看看,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和孩子妈就给孩子制定了规矩,书包必须在5分钟内收拾完,且中间不许打岔。起初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就站在一边盯着他收拾,偶尔也会给他一句督促,偶尔也给予鼓励。也让他感觉到爸爸妈妈对这件事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渐渐地孩子学会了收拾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