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大全9篇)

时间:2024-10-06 作者:雨中梧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感能力素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能力素养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能力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在能力素养教育中,学生被鼓励主动探究和思考。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支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还能更好地解决团队中的问题。

再次,能力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记忆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在能力素养教育中,学生被鼓励思考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在能力素养教育中,学生被要求在实践中体验并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更加关心他人,更加珍惜生活,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综上所述,能力素养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体会到能力素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能力素养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能力素养教育所带来的改变和意义。本文将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体会中分析能力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远离传统纸上谈兵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被灌输大量的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如今的社会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仅仅知道理论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能力素养教育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其次,能力素养教育提倡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传统的学科教育将知识分门别类,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学习时很难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能力素养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中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更加完整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在我的课堂上,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通过科学、文学和艺术等多个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问题,并培养出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再次,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现实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我的课堂上,我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促进和学习,形成共同进步的氛围。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最后,能力素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能力素养教育,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综合思维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跨学科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些能力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能力素养教育的实践在我的教学中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和意义。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实践能力、跨学科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能力素养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更加重视能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就更宽广的道路。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财经素养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财经素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于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商业运作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也接受过财经素养教育,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财经素养教育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解金钱和财富。在过去,我将金钱看作是生活的全部,获取财富成为了我生活的主要目标。然而,通过财经素养教育,我意识到金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财经素养教育强调了人性的贪婪本质,提醒我们不要为了财富而牺牲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家庭、友谊和人际关系等。现在,我已经明白了生活不只是为了追求金钱,而是要寻求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其次,财经素养教育让我了解了金融投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过去,我对金融投资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进行投资。然而,通过财经素养教育,我学习了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了解了不同投资工具的优缺点。我学会了如何制定投资策略,分散风险,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在个人财务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影响了我对经济运作和商业决策的理解。

此外,财经素养教育培养了我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和能力提升。在过去,我对个人财务管理没有太多的关注,往往随意花钱,缺乏理性规划。然而,财经素养教育告诉我,理性的财务管理是获取财富和确保经济安全的关键。通过学习财务管理的核心原则和方法,我现在能够更好地预算开支,合理规划投资,节约金钱。财经素养教育让我明白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培养了我对财务管理的兴趣和能力。

最后,财经素养教育还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对待商业运作和市场竞争。在过去,我对商业运作和市场竞争缺乏理解,往往以为商业活动只是利益最大化的手段。然而,通过财经素养教育,我学习了商业道德、市场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明白了商业运作应该注重公平、诚信和社会责任,而不只是追逐利润。财经素养教育让我更加理解了市场竞争和商业运作的复杂性,也增强了我在商业领域的眼光和判断力。

总之,财经素养教育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学习财经素养,我更加理解了金钱和财富的意义,学到了金融投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了个人财务管理能力,了解了商业运作和市场竞争的规则。财经素养教育不仅使我在经济领域更加有竞争力,还培养了我对金钱和财富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我相信,财经素养教育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更多人提供经济知识和技能,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财务素养。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接受能力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意义和对我个人的影响。

首先,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通常在黑板上讲解知识,而学生只需要听讲、抄笔记,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能力素养教育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渐领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不断探索和思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冲击,如何辨别真假信息、正确判断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能力素养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我们学会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在我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常常提出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自己发表意见,不仅检验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我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轻易陷入盲从和误区。

再次,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拥有独特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能力素养教育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许多有关创新的活动,如科研项目、创业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挖掘问题、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不仅拓宽了我的思维,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最后,能力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要与他人合作。能力素养教育意在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我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承担责任、协调各方利益。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与同学们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课程设计或实验,我要与组员讨论问题、分工合作,并且有时还要带领小组向整个班级展示。这样的经历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让我学会了时刻与他人合作,更好地完成任务。

总而言之,能力素养教育在我个人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帮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并且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能力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在能力素养教育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份文件的出台,也意味着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考进入了更深刻的层面。今天,我们就与您分享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陈云龙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博士后、副编审吴艳玲的解读与思考。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1. 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教育正在被软化、弱化的现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定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 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综合育人理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意见》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明确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教育与劳动分离,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不能健康成长。因此,《意见》强调劳动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4. 新时代劳动教育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当今社会,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意见》强调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特别强调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5. 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

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目标定位、内容体系、实施途径、落实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1. 加强纵向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系统设计

近年来,各地和大中小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意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渐进性,对大中小学各学段贯通设计,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构建进阶式一体化目标体系。《意见》规定,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要注重劳动知识、技能的掌握,高中要注重丰富职业体验,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工匠精神和热爱劳动的态度,高等学校要注重创新创业。在课程体系上,统一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整体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设置上,各学段有共同要求,同时又各有侧重,根据学生特点科学确定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在劳动教育方式上,将知识、技能、观念、品格等劳动教育各要素综合贯穿于各个学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同时,强化考评和保障机制,切实为劳动教育提供政策支撑。

2.促进横向贯通,独立设课与学科渗透教学有机结合

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在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德智体美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劳动教育课程地位较为弱势。劳动教育课时经常被挪用,课程地位明显不足。一些学校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要么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一般性活动,只注重活动体验而忽视劳动素养培养;要么过分强调知识灌输,缺乏与实践的融合,现状不容乐观。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明确劳动教育的课程地位,确保底线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

《意见》指出,要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规定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劳动周、劳动月等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应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坚持独立设课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打破学科之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边界,创新课程形态,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实现课程育人的功能。

3.拓宽实施渠道,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

由于对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认识不足,当前的劳动教育还存在片面依赖学校的倾向,家庭、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现在的家长多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独生子女,自身参与的劳动实践比较少,加上应试教育的精英化倾向,一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包办家务或是雇人代劳。社会上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思想有所蔓延。这些情况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现象时有出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链条,压实各主体责任,强调要以学校为主阵地,统筹协调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资源,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其中,家庭在劳动教育中起基础作用,家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生活技能展示、节假日社会劳动等鼓励孩子积极动手,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树立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应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集中与分散结合灵活安排,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社会在劳动教育中起支持作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应充分利用自有资源,通过开放实践场所、增加劳动体验等方式为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提供保障。各方主体相互补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努力画好劳动教育同心圆,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育人合力。

4.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教育的具身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劳动教育质量。反观当前的劳动教育现状,各地、各学校劳动教育形式较为单调,课堂内以教师系统讲授劳动理论知识为主,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来源有限、类型相对单一,大多是来自于社区、传统手工业或机械制造业中的传统劳动项目,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不够紧密,吸引力不够强大,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

新时代劳动教育深入推进大中小学与企业之间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融合,着力解决劳动教育缺抓手、缺载体、缺场景的突出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倡导通过共享、联建、创建等方式多措并举拓宽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深度挖掘现代企业劳动教育新元素,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使劳动教育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紧密结合,为学生在现代企业中参与劳动体验、实习实训搭建平台,使学生在具体劳动实践中领悟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激发创新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一定储备,提升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5.依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常态实施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统一要求,增强劳动教育的规范性和计划性。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发展不一,仅靠国家的统一管理较难实现劳动教育的落细落小落实,各地、各学校应积极转变观念,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应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挖掘自身可利用的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多元化的劳动实践项目。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排一些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以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学校可以完善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建设,高等学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形成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可见,党和国家已经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详细绘制了劳动教育的资源图谱,切实提高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引导大中小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科学地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体系,是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方式的重大举措。新时代劳动教育至少有三方面价值。

1.培养有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寓理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认清劳动的本质、理解劳动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鼓励学生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认可劳动、主动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熏陶,为学生提供依靠劳动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价值典范。努力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怀,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习惯,在劳动体验中涵养德行、升华人格,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和综合育人功能。

2.培养有专业本领的时代新人

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门类更加多元,劳动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劳动新业态、新样态日渐增多。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既为大中小学生施展才华、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全面提高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时代劳动教育把劳动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深刻印证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兴邦”的道理。广大学生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重任。新时代劳动教育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强调以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相关的知识、技能、思维等的学习,“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做到学思用有机结合,提升本领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未来奠定基础。

3.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依靠劳动为人类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思想。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每位大中小学生都是书写者、创造者。《意见》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描绘了设计蓝图,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职业体验和各种实习实训,在实践中学习,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强化使命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意见》明确要求,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理解新时代、适应新时代,才能引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精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和价值,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中小学生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应然之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20xx年9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xx省组织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研讨会,整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阅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最注重的就是兴趣,当一个人对阅读有了兴趣,那么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孩子、学生、成人、老人,每个人都需要阅读,都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目标。

读书需要兴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纵观国外的大小图书馆,每天都是人声鼎沸,来看书的人络绎不绝,光凭这一点就值得让我们国人深深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利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特殊的家庭阅读教育。校长的儿子是一个理科生,对语文没有太浓厚的兴趣,因此校长一家三口制定了一份寒假计划——每天背诵一篇古诗词。刚开始校长的儿子对这个计划没有什么兴趣,后来在校长的引导下,他们把读古诗慢慢地演变成了诵读,再把诵读慢慢的变成了朗诵,古诗的每字每句就在这个男孩的.嘴里,铿锵有力的读出来,让人听了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最后校长三口人决定利用录制视频的形式配乐朗诵古诗词来评选出家庭中完成最好的那位成员。这样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份非常专业的家庭阅读作业。这个例子向我们诠释了家庭阅读需要一定的氛围,更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够爱上阅读,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并不是为了考试那么简单,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把读书的目的搞得更加宽泛一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个人素质!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财经素养教育是培养和提升人们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以及经济活动中的能力和意识的过程。这种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关于财经素养教育的培训课程,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下面将进行分享。

第二段:重视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财经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在现代社会中,金钱对于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地对待和管理金钱。通过财经素养教育,人们能够理解金钱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和保存它,从而避免过度消费、浪费和负债问题。

其次,财经素养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投资能力。投资是实现财务自由和财富增长的关键,但是正确的投资决策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财经素养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投资方式和风险管理模式,从而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三段: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财经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通过学校课程或社会组织的培训课程,向年轻人传授金融知识和应对金融问题的方法。此外,互联网也提供了大量的财经素养教育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博客和社交媒体获取相关信息。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广财经素养教育,提高人们的金融意识。

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个人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避免个人破产和金融困境。其次,对社会而言,更多人掌握了财务和投资知识,整体的经济环境会更加稳定和繁荣。此外,掌握财经素养的人们还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退休金和投资组合,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经济保障。

第四段:个人经历与启示

在参加财经素养教育培训课程后,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制定了更合理有效的理财计划。我学习了主动规划个人预算、合理分配收入、控制消费欲望以及正确使用借贷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些启示让我成为了一个更理性和负责任的消费者,同时也开始关注投资,提高自己的财富水平。

第五段:结论

通过财经素养教育,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提高投资能力,并且有效地管理个人财务。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方式,通过学校、社会组织和互联网等可以提高人们的金融意识。财经素养的提升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到财经素养教育中来,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从综合实践活动到德育教育

从研学旅行到传统文化教育

从劳动教育到体育教育、美育教育

无不体现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怀与关注,诸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的下一代接班人。

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培育下一代的核心素养?

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教育依然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之一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节日反映着民族传统习惯,凝聚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培育下一代核心素养的优秀载体。

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 劳动意识又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的教育方针的落实都离不开劳动教育。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一种精神上的熏陶,更是文化生活的典礼和仪式,劳动教育让学生作为劳动的主体之一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教育的过程,能对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深入的思考。时代在发展,劳动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变化,作为学校需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感受、感知、感悟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

春节期间可设定勤劳节俭主题

在过好传统节日的同时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清明节确定缅怀亲情主题

在端午节确定爱国进取主题

在中秋节确定亲情团圆主题

在重阳节确定尊老敬老主题……

人的本质是劳动的、是实践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因为有目的的劳动成就自身,同时因为有价值的劳动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精神养成价值不只局限于文化熏陶和耳渲目染,更在于在劳动中养成的文化传承、劳动观念、公民意识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课堂,在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让青少年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劳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育文化自信和劳动意识,是培育下一代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本站一直关注范文分享,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更多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本站。

工厂实践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工厂心得体会2021

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工作心得体会感悟2021

党课心得体会2021年最新版 党史教育心得体会2021

2021军训心得体会 2021军训心得总结

劳动素养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有专家指出,劳动教育区别于劳动,也区别于劳动技术教育。它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了解劳动场景程序技术、科学享受劳动成果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课程赋能:从“课”到“育”不能为劳动而劳动

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性是其首要属性。参与体验劳动模式不能只注重引导学生获得劳动体验,更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真实劳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劳动感悟或理论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劳动实践中去。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效果,要看学生是否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是否增进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否涵养了奋斗精神,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劳动而劳动,而要发挥劳动的育人作用。

劳动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程,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学生不仅能获得新知,更能在劳动体验中增强心智,提升对自我、生活、社会、未来和生命的认知高度,反哺学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时代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与收获的内涵,明确“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事业”的劳动价值。

学科赋能:从“单一”到“融合”打破课堂边界

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专家徐长发从劳动教育的特点阐释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他说: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它的实践性特点,“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做中学”“学中做”是其常规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往往与技术教育结合,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与“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结合,与科学教育结合,与学科教育融合。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家庭实践、校外实践、社会实践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劳动课程只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放大它的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不能囿于课程开发的层面,应跨越课程之“界”、学科之“界”、学段之“界”,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全方位、诸领域、各要素之间的深度耦合。

评价赋能:从“拍照打卡”到“多元评价”劳动清单成果可视化

老师带着学生到劳动基地收收蔬菜、摘摘果子、挖挖土,其间拍拍照、走走形式,完成“劳动教育打卡”,如此就能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吗?不少劳动教育呈现出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轻“素养”, 重“形式”、轻“体验”的问题。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或简单地把劳动教育当成“体力劳动”,这都是错误的现象。

改进结果性评价、凸显过程性评价、注重增值性评价、健全智慧综合评价、改革评价反馈方式,形成智慧多元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一体化评价机制对应不同阶段学生劳动成果的奖励,能给学生带来满满的荣誉感。

劳动教育应坚持成果评价可视化原则,把科学的想法做出来、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成果意识、成效意识和劳动精神,防止做事不认真、不计成本,图热闹、一窝蜂,无果而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