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念青松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几位先哲对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历史进行了梳理,如胡适先生,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写出了一本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在这里,有一个人是我们不能回避和跨越的,他就像一座大山般横跨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正是这个人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了“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个阶段,这个人将《论语》称为中国的圣经。

他就是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家之一,曾于19赴美国留学,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除了这里提到的《中国哲学简史》,还有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以及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建构的“新理学”体系等多部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过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又经其学生涂又光据英文翻译为中文。中国哲学简史,顾名思义,就是一本简述中国哲学史的册子,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具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随精而语焉犹详也。”

虽说是简史,但是冯友兰先生却也把两千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在书中铺开,如一幅小的画卷,画中,但凡可以在中国哲学史上留名的人、著作、思想、学派,无不在画中留下一笔。一幅小小的画卷,却也勾勒出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与思想发展的线索。

全书,冯友兰先生用了二十八章。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铺开,依次论及诸子百家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新道家、佛学、新儒家及现代的中国哲学。其中有详有略,但都论及了其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一部哲学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与思想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本简史,但是却有许多的人物与哲学流派要提及,并要能阐明其思想,因而著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流派都详加论述,简洁扼要就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二

中国哲学概论是一门借助于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索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中国哲学概论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中国哲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哲学重视和强调人的关系,注重和谐、均衡的发展,而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理性思考和个人自由。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使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与社会和谐共处,追求完美的境界。

其次,学习中国哲学概论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自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反思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孔子的“修齐治平”和庄子的“道”等思想,我意识到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只有在个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并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三,学习中国哲学概论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独到之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仁爱”和“仁心”,强调为他人着想和关爱他人。这种关注他人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和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还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通过学习这些智慧,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

第四,学习中国哲学概论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丰富的内涵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概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有了更强的认同感。我深深悟到,只有通过对自己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才能真正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学习中国哲学概论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深刻而丰富,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概论,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希望能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探索传统智慧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概论,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学会了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开始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智慧与独到之处,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同。此外,学习中国哲学概论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这门课程让我得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之路。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三

中国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中国哲学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对中国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对我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展开,来分享我对中国哲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中国哲学概论课程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通过学习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的哲学思想,我逐渐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和博大精深。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孔子提出“人”的道德修养是人生的最高追求,而老子则倡导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真理。这些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概论,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且对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有了更加细腻的理解。

中国哲学概论的学习也让我对自我人生的思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内在修养,强调“道德”的作用和重要性。我逐渐认识到,人的一生不仅仅应该追求物质财富和成功,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和的心态。中国哲学鼓励人们以“仁爱”为核心的互助关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善良。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概论,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理念的重要性,并开始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做到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与善良。

总结而言,中国哲学概论的学习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通过学习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我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和精神追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另外,中国哲学概论也启发我对自我人生的思考和反思,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哲学概论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思考的启示。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概论,我深入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智慧和人类的探索精神,这对于我个人以及我们整个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我相信,随着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四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深受启发。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哲学的深邃与智慧,以下是我在这次讲座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首先,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讲座中,讲师首先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追求道德与道德教化的完善。同时,儒家儒学也提倡家庭的和谐,强调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是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行的起点。在整个讲座中,我不禁深深地思考起一个问题:中国哲学的关注焦点何在?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哲学关注的主题十分丰富多样,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理念,这在当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其次,中国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概念打动了我。仁,就是人们要互相关爱,互相扶持,互相理解,最终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普遍表现出竞争和冲突,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通过参加这场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仁”对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讲座中的故事和案例告诉我,只有通过心灵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此外,中国哲学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在讲座中,我受益良多地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定了他的品德和行为,进而影响着他的家庭和社会。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展现出更高的道德品质。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做一个修身养性、追求卓越、以德为本的人,才能真正引领社会进步的潮流。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开放与包容。在讲座中,讲师重点介绍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道家强调自然万物的道教育,倡导以自然之道为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佛家则主张放下尘世的执念,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智慧。这些思想旨在让人们超越个人的欲望与执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开放。中国哲学中的这种思想观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哲学的魅力和智慧。中国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个人内心修养以及开放与包容。这些思想观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将这些中国哲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五

在学校号召下,有幸拜读了《中国哲学简史》,感触颇深,受益非浅。这之前,总感觉“哲学”是个很崇高的名词,是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中国哲学就是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先生用英文撰写并由其弟子赵复三先生翻译的《中国哲学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中国哲学殿堂厚重的大门,让我们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领略到中国哲学那浩瀚而深邃的智慧思想。李慎之先生有言,“如果说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或许能够说明该书在世界上的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

对我们教师来说,学点哲学的意义更是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中,每天都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所以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我们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学生打交道,有很多问题和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用哲学的观点来对待,其实就会容易很多。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了解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明白儒学之所以成为民族主流文化的根源,清楚各家思想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而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这里想重点谈谈与我们教师息息相关的孔子。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六

另外一点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其实很多哲学并不是“原教旨”的,而更多是一种阐释和再造。或者叫做“修正”。就拿孔子来说,“原教旨”是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你怎么解释它才是重要的。孟子是一种阐释方式,荀子又是另一种阐释方式,但却一个是性善论一个是性恶论相互矛盾。不论是哪一派,也都在被后世继续阐释继续再造——程颢程颐都是同一个妈妈生的,生理上他们是两兄弟,哲学上他们是拜孔孟,却能发展出理学和心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哲学就是一棵大树,从最基本的那个根部不断分出枝桠最后形成郁郁葱葱的绿荫。

而且原来截然不同的学说系统都被人为了功利的目的不断糅合嫁接,产生种种怪胎。西方也一样,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被宗教人士用来为教义作支撑,于是就有了圣·奥古斯丁和圣·多玛斯的神学……这就导致了两种学派的冲突和矛盾,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其实就是“原教旨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争论,可见“修正”这种东西也是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与时俱进”,弊的一方面就是一般都是曲解或附会前人的东西,以配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往往这种“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烙颖,越是时髦的东西就越容易过时,(伟大的辩证法!)还不如什么都不解释,一本《论语》放在那里,让你们自个儿猜去吧!另外,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这种矛盾在西方同样存在,文艺复兴其实就是一种古文学派的突围。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佛家的三论宗,也叫二谛义,相当好玩。佛家认为,真理有两种,一种叫俗谛,一种比较牛逼,叫真谛,但是俗谛和真谛是会转化的(再一次歌颂辩证法的伟大!),主要是看你是处于那个境界。在第一个level里面,第一种真理是“万物皆有”,是个人都能理解,也就是唯物主义的论调,一切都是真的,物质第一性,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人的意识只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而牛逼真理是“万物皆无”,人生如梦,都是人心的活动,类似柏克莱的观点,意识才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些真理统统都是第一个level而已,根据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这时候会出现一个boss把以上两种观点统一起来然后秒杀之,这就是“万物非有非无”,类似于笛卡尔的二元论,意识是真的,物质也是真的,俩人都没错。

但是这也只是一种俗谛,而第二个level的真谛是什么呢?非“非有非无”!很绕吧,简单来说,就是说我们没必要执着于万物是“有”还是“无”,还是“非有非无”这一点,因为万物是不可以用“有”和“无”来描述的,因为“有”和“无”只是我们人类意识的概念,是我们意识的枷锁,而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并不能简单用“有”“无”来描述,它已经超越了我们能想象到的概念,就好像处于三维空间的人脑不能理解四维空间一样,用康德的话来说,它跟“上帝”一样,属于一种“超验”的东西,要想理解“万物”的存在方式,你自己首先不能处于“万物”之中,你必须跳脱出来,你做不到这一点,你不是上帝,所以你永远不能理解万物是怎么存在的。这才是第二个level的真谛。天碍…那么第三个level又是什么?对不起,没有了,第三个境界理应是终极的真理,但是这已经超越了人们概念的极限,也当然超越了语言,只能靠自己的顿悟了,而且即使悟到了,也没办法用语言告诉别人,只能“不可说”了,只能“拈花微笑”了,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翻开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我仿佛打开了一本“天书”。什么佛家的独尊,什么道家的复兴,都是类似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我很难看懂,也不想读懂。因为我对哲学的兴趣的确说不上高涨,也许更多的应该是漠然或不以为然,因为哲学在我看来就是太玄太妙太空,太不可捉摸,太大而无当。但是这一次为了完成任务,我必须硬性要求自己把这本书读完。然而,就是这次的“无奈之举”改变了我对哲学的傲慢与偏见,嘲讽与调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哲学的理解和态度。于是我不再漠视它,而是如数珍宝似的品读着书中的每一句话,并颇有体会。

黑格尔曾把哲学喻为“庙里的神”,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个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如果让我来比喻的话,哲学就相当于人的灵魂,人如果没有了思想和灵魂,那么人只能称得上是一具行尸走肉。此书内容令我顿悟最深的就是“同自己谈话”这部分内容。很多人的确缺乏同自己谈话的能力,缺乏对自己审视、怀疑、反省和忏悔的能力。所以会经常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虚耗和损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伤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人是很难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人一旦没有了自知之明,就会变得妄自尊大,最终变成别人取笑的对象。所以人在学会与别人交流的同时,也要学会同自己谈话。也就是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和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特的个性。当你学会了真正地发现自己时,你会在你身上找到许多隐藏很深的连你自己都不曾知道的东西。所以人有时真有必要把自己解剖开来,变成一个个分裂的个体,然后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这正是一个人的内省过程。正如真理愈辨愈明,在各个自我之间的诉说、解释、劝慰乃至激烈的辩论中,人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就可能浮出海面。

我很感激这本书,它改变了我的生活,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已经被繁忙的时代所导致麻木的头脑又一次学会了惊讶;它让我这颗原来只会跳动的心脏变成了一颗鲜活而敏感的心灵;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忙碌的信息时代,仍然需要有一个哲学的头脑。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有些人可能不会相信一本书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价值取向,但我相信:一本好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少它改变了我。以往的假期我每天都是早晨睡到八点钟,吃口饭之后便拿起遥控器以电视为伴,直到有些困意,然后按照我的生物钟规律我又开长达三四个小时的午睡,醒来后再拿起遥控器一天过得还算“充实”。整个假期几乎都是被这样复制着。等到临近开学的时候,方有点儿浪费青春的遗憾,但一打听同事,他们也和我大同小异,我也就很自然地不为自己的“虚度年华而悔恨了”。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变成了一个“追星族”,变成了许多大哲学家的“粉丝”。因为他们的渊博,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底蕴,他们的深遂,让我无时无刻不在为之折服,为之感叹。然而追逐过后我便深深的思索起来: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独到的见解?为什么他们可以揭示人类和自然最深处的奥秘?为什么他们可以抛开世俗站在另一个高度来审视人生?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博览群书”。因为只有在阅读中我们才能接受思想的熏陶,才能理解哲学概念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与哲学家进行思想对话,在思想的交锋中,才能磨砺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智慧。所以曾经从不出入书店的我,也开始学会在那里驻足;曾经最吝啬买书的我,也会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曾经在图书馆里只是走马观花的我,也学会了安静地欣赏。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有神奇的力量,它真的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谈话使人敏捷,写作使人深刻。”练习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有条理的连贯思维和深入分析的习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人们往往改变了许多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好习惯,有的人学会了坏习惯,有的人则丢到了好习惯。我以前在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写点儿东西,绝不放过任何的灵感和激情,所以那时我很自豪地被同学称为“才女”。然而,毕业以后经过了岁月的磨砺,它洗刷了我所有的热情和豪迈,而变得懒惰和平庸。有时我也会扪心自问,我还是以前的那个我吗?我难道就这样随波逐流一直下去吗?于是,我也想力图改变,但每次都是行动拖决心的后退。今天,《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不,应该是无数位中外的大哲人唤醒了我的斗智,让我开始去重新寻找过去的影子。于是,我又开始了尝试写一些东西,一点心得,一种感受,一丝启发,一种疑问尽管手中的笔已有些陌生,尽管脑中的词汇已有些匮乏,但我庆幸我又开始培养写作的习惯了;我又可以用笔来传递我的思想和感情了;我又拥有一颗鲜活而敏感的心灵了;我又有一双可以发现美和感到惊讶的眼睛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没有惊讶的心理状态,你就发现不了新的东西,也就将永远生活在一个没有变化、没有发展、毫无新意的世界之中。由此可见,哲学使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所以说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哲学,感谢创造哲学的哲学家们,更应该感谢上级领导的敦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让哲学成为了我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让我从哲学里边获得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养料、观点的启迪和思维的力量。我要把这本书变成我的起跑线,施令的枪声已经打响,我会目视前方,竭尽全力,一直向前冲!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抒情诗人雪莱,以多情、忧郁的笔触,假以自然和美的万物风光,生动的再现了这一主题。

淙淙细泉汇入江河,滔滔百川泻入大海;脉脉清风从耳边、鬓角轻轻滑过,拨撩起诗人深长的情丝。世界万物如此融洽、和谐,我们沉浸在诗人所勾画的旖旎风光之中。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景况便急转直下:“为何你我独不然?”乍看,来得突兀,实则正巧、正妙,诗人的忧愁、慨叹,凭此一笔,全部展现出来。这不由使我想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词人用了大量笔墨,着力渲染上元佳景,流光溢彩;但结尾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这所有景色都是为了那所谓“伊人”而设。这玲珑一点,足使我们忘却全部美景,而只为词人的痴情感动。两位诗(词)人,一古一近,一中一外,结构安排竟如此不谋而合,可见,诗(词)人的灵感是相通的。

诗人雪莱还运用了奇妙的想象,把山峰、波涛、花儿、日月全都拟人化。诗人把自己的情感付诸草木,显示了一种“博爱”精神。沉醉在幸福中的人,看周围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困陷于悲哀中的人,看一切都是灰暗的;痴迷于爱情的诗人,看自然万物都是有情的。再联系下一句:“这般柔情有什么意义,如果你不吻我。”不难看出诗人的弦外之音:如果心目中的爱人并非钟情于“我”,那么这份感天动地的柔情便毫无意义。诗人的情意借助于自然,表现得更富活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诗写到:“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援上升。”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不老的情感。中国诗词中亦不乏这样的例子,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晏殊的“槛菊愁烟兰泣露”,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以物喻情,创造了一种出神入画的意境美。

由于语言的阻碍,我们无法领略诗人遣词造句的炼字美,无法领略诗中一咏三叹的韵律美,这是一大遗憾。但通过译作,我们仍能感受《爱的哲学》中奇妙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所带来的意境美。

雪莱的诗,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动人心弦。大家所熟悉的《西风颂》、《云雀歌》、《自由颂》等,无不弥漫着浓厚的抒情气息。虽然雪莱的生命似流星划过,但他的诗的精神却如恒星般光耀诗史,熠熠生辉。

此书开头就非常吸引我,“反科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反“形而上学”的,它似乎是站在了一个现代哲学的立场上言说的,比我过去所看到的一些有关音乐的著作更为亲切。

本书一开头,就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来自火星的音乐”,以往很多音乐哲学家都妄图研究纯粹音乐,妄图剥离“现实”来谈音乐,这种做法就是形而上学的做法,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迦达默尔《20世纪哲学基础》中所说的,当人们在建立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时,不去反思自己体系的基础所在,因而整个理论体系就像空中楼阁一般,其实对于音乐的研究也是如此。

“……好像把音乐假定为火星来客:它突然在我们的'书桌上,不知来自何方,它的形式完美,却整个得是一个神秘现象,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对于这种方式研究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是方法论上的,一则是理论上的,这两个原因又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

方法论上:“来自为理智考察设定一个特定的模型的考虑,因此,也就是来自一种特定的客观性的思想。”这种方法是科学主义的方法,我们这个时代是以科学为准绳的时代,但是仔细反思之后,其实科学并不是一切。“科学主义是一个信念,即凡是适合于自然科学的标准,也同样适合于每一种其他类型的研究,这一信念乃是一个缪误。”“客观性是指一件事情,即恰当地确定的对象,”“把客观性与科学的客观性混为一谈,认为后者掩盖了前者……科学主义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音乐,但是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我们不可能把音乐放到实验室里面,然后剥离一切号称不属于音乐的元素,提取一个不存在的音乐的纯净物来观察。作为“纯净物”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因而所谓之客观的音乐绝对不可能是实验室中的“客观事物”。他必然是包含情知因素,必然包含诸多社会因素与历史因素的。所以我们如果除去那些因素来谈音乐,我们看似得到纯粹的音乐,实则我们失去了音乐。

理论上的原因,我觉得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音乐理论体系看作是没有支持点的形而上学的东西,音乐被认为是“纯然自洽的”,“既然是纯粹的自身,有意味着其他一切。”,但是把音乐当作“形而上学”的产物,只不过是历代音乐哲学家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是没有经过考察的,瑞德莱这本书就是要考察这个决定,向我们展示一个非“形而上学”的音乐,一个非“科学主义”的研究手段。

《中国哲学简史》是由冯友兰先生19__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时,将英文稿整理改编成的书,这本书较之于其他的哲学理论书显得更加浅显易懂,总的来说,这本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像西方的那样成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是在激烈的思想观念碰撞中产生的,渐渐的,持有不同思想的学者被分成不同的派系,因而古时有百家争鸣这样的现象,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基于前人得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将古代“百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他们分别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冯先生对这主要的六大派系进行了诞生背景的介绍,各家主要的人物的介绍,谈论了各家的主要思想成果以及对各家思想上的冲突进行对比和辩证,除此之外,对各家思想的功能性也做了评论和比较,其功能性包括该思想在它所处的时代中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以及在当下该思想能够起到的作用。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也是由冯先生经过整理前人的文献,再加上自己的独到的观点整合而出的著作,评论性的著作一般都带有作者自身的主观思想,这种形式其实跟古时候的一些学者为一些名著做注解是一样的,基于自身原有的理论基础,通过学者自己的认知将其解读。事实上,个人主观或多或少的也会对原著本身想要表达的意志造成一定的曲解,对于解读中国古书籍更是这样,中国古文较之于西方语言显得更加晦涩难懂,仅仅几个字往往能表达出一定的人生道理,之乎者也在不同的情景下用法也大不相同,一字的多义可能会让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也都深藏于此。

相对来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更多的尊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客观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派系的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辨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这是冯先生对古代六个主要的思想学派的评价。我以为,儒家为百家之首确实有其内在的理由,儒家的思想较之于其他学派在社会层面上有更多的服务性,孔子提倡“仁义忠恕”,就是提倡人要有德并且行使这种德,与道家的“无为”正相反,道家用“避”和“隐”的方式出世,儒家则强调积极入世,相比之下,我更欣赏中后期的儒家,这段时期的儒家思想更加睿智和符合时代需要,比如儒家对“葬礼”的理解就很有趣,礼葬是对逝去人得一种送别仪式,本身具有一定的鬼神色彩,然而这个时期的儒家是理智的,可以算的上是无神论,但却仍然注重“礼”,外人看来这是自相矛盾的,在儒家的解释来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情感能感知,身边的亲人去世,在感情上需要寄托,这个时候强调理智就显得很不人性,礼葬刚好能够给悲痛的人一个释放的出口,以一种仪式去对逝者告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情感的需要。

儒家经典中有两部是专讲“礼”的,《礼仪》和《礼记》将原本礼中含有的迷信和神话净化,将其中的宗教成分都转化为诗,不仅将其美化而且显得更加科学和理智。儒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刚好杜绝了中国本土宗教的诞生,从另一方面来看,儒家是以哲学形式存在的宗教,它没有西方宗教繁琐的教义和神话般的人物,儒家的内在任务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来较之于其他派系就要显得更加有现实意义,这可能是几千年以来儒家学派遭遇很多变故仍经久不息的原因,也是儒家思想在当下仍然能给人以启示的原因。

除了儒家,道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在,能对人的心态有很好的影响。墨家显得攻击性太强,名家就显得有些滑稽,公孙龙的《白马论》在我看来虽然有一定的内涵和思维逻辑在,但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从书中举得名家例子中,更让人觉著名家的言说有很浓烈的诡辩的味道。

这本书所介绍的各家学说在当下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一些现象也跟古代思想有些关联,比如书中说,庄子以为,在辩论中,什么也不能够决定。他说,即使有人获胜,胜者未必正确,败者未必错误。但是在后期墨家看来,庄子说这番话,正是表明他不同意于别人,他正是在和别人辩论。他若辩赢了,这个事实不就正好证明他错了?庄子又说:“大辩不言。”还说:“言辩而不及。”所以“言尽悖”。庄子还进一步认为,万物各从自己的道,自己的意见来看,都是正确的,这个不应当批评那个。若是照这样的言论来说,在当下有一位学者的思想观念与庄子的很像,就是网络上人称“打假英雄”的方舟子。方舟子以不管我是对的还是错的我都是对的这样的观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与他有过节的辨者,实属当今网络一大笑话。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虽然已经是哲学书中的浅显版本,但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的陌生的名词,古文的理解上也有些吃力,若是多年以后重温这本书,我想它会给我更多更深层次的感悟。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七

中国哲学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人们的关注。作为中国人,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哲学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深刻影响。在学习和思考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珍贵的体会和心得。通过这篇论文,我希望能够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哲学教给了我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这些思想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己的内心平静与和谐。在中国哲学的引导下,我学会了从内心寻找答案,而不是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外部成就。这种思考方式使我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尽量避免他人的干扰和诱惑。

其次,中国哲学使我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中国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内圣外王",强调个体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要担负社会责任。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和提升,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这种综合思考方式使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正直、诚实和勇敢,同时也关心他人,努力做出对大家有益的事情。

第三,中国哲学教给了我尊重和谦卑的价值观。中国哲学强调"和"的思想,即通过平等、尊重和谦虚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我认识到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并且珍视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时刻牢记这种价值观,努力避免冲突和争吵,并始终保持善意和友好。

第四,中国哲学使我对世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哲学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国家,我在学习和思考中国哲学的过程中也更加了解和接纳了其他文化和价值观。这样的体验使我意识到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价值标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相互借鉴和包容,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最后,中国哲学使我更加关注自然和和谐。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关爱大自然。在现代社会,我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和不稳定。中国哲学教给了我拥抱和平衡自然的重要性。我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地球,同时也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找和谐的生活方式。

总之,中国哲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思考中国哲学,我不仅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思考方式,也对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国哲学教导我们尊重、谦虚与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中国哲学使我对世界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这些体会和心得将继续指导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并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八

中国哲学是我国自古以来文化传统和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中国哲学的讲解活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领悟,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个人的启示。

首先,我意识到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以和为贵、兼容并蓄的思想。在讲解中,我们学习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发现它们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儒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道家强调自然和内心的和谐,墨家强调公平和和平。这些不同的思想观点互相补充,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风格。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抱持包容的心态,寻求协调和平衡的发展。

其次,中国哲学强调人文关怀和个体价值的尊重。在讲解中,我们学习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概念,以及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原则。这些思想都强调了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强调了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往往会忽视了个体的需求和尊严。中国哲学提醒我们,应该将人放在中心位置,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追求人的内心生活的和谐和平衡。

第三,中国哲学注重万物的自然和谐。在讲解中,我们学习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念,它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学会从自然界中汲取智慧,学会尊重并保护环境。如今,人类面临着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许多环境问题,中国哲学告诉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持久的繁荣。

第四,中国哲学强调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在讲解中,我们学习了儒家思想中的“以德治国”的原则,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中国哲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度的道德品质,才能处事公正、善待他人。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利己主义盛行的问题屡见不鲜。中国哲学提醒我们,应该弘扬正义、宽容和爱的价值观,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最后,中国哲学教会了我认识自己,探索内心的重要性。在这个喧嚣忙碌的世界中,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自己内在的声音。中国哲学告诉我们,培养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总之,中国哲学讲解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和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思考自己、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我们追求和谐、公正和幸福。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哲学,将其智慧应用于生活中,以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九

中国哲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学习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悟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之处。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强调个体与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修身养性,佛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舍弃贪欲。这些思想成为社会稳定和个人修身的指导,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第二段:体悟到中国哲学的应用于现实的价值。

中国哲学不仅仅是古代智者的臆想和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和仁爱观念,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孝道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家庭的文化和价值观,在现代家庭中,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对亲情的回报和敬爱之心。仁爱观念则强调对待他人的宽容和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仅指对亲人和朋友的关怀,也包括对陌生人和弱者的关怀。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哲学中强调修身养性和个体内心的培养,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干扰,精神和心灵上的寄托变得越来越匮乏。而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思想强调顺时而动、顺应自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内心的平衡。学习和借鉴中国哲学的思想原理,我逐渐认识到人们应当从内部找到自己的力量,与自然相融合,提升自己的内心修养和生活品质。

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现代中国社会中,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中国哲学的思想正在经历着重新审视和弘扬的过程。例如,生态哲学的提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对于当代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哲学中的精神修养和道德规范,对于治理和社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段:对中国哲学的持续学习与思考。

学习中国哲学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任务。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仅仅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是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的。下一步,我将持续学习中国哲学,不断思考其中的思想和智慧,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同时,我也会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哲学的精神和价值观,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不仅仅受益于其中的智慧和思想,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和中国传统思想的伟大意义。中国哲学的思想和理念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社会和谐以及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力量,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作出贡献。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

中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思想体系。日前,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在听老师讲述中国哲学的种种精妙之处的同时,我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进行了一番思考。下面就让我从讲座的内容、我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对中国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中国哲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的内容丰富多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学派。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中国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等。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沉和博大。而讲座重点解读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兼爱等核心概念,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哲学的精髓。此外,讲座还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演变,并探讨了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内容,我对中国哲学的全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参加本次讲座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哲学是一种注重人伦与道德的哲学体系,关注人的本性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儒家强调“仁爱”、“礼”的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和谐共处,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道家则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认为顺应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墨家则强调兼爱和以和平为目标的主张。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哲学注重和谐、和睦、和顺的价值观,我从中也领悟到了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

最后,在当代社会中,中国哲学对于我们仍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个体幸福和社会和谐的追求日益强烈,而中国哲学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社会利益的平衡以及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等都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同时,中国哲学对于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哲学的思想,我们才能够有力地回应当下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挑战。

总而言之,本次中国哲学讲座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讲座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学派,并从中汲取启发和智慧。同时,中国哲学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国哲学,我们能够有力地回应当下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挑战。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国哲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一

中国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有幸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智慧精髓。本文将从道家、儒家、墨家、名家和兵家五个方面来讲述我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强调天地间的悠长永恒,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通过学习道家哲学,我了解到“无为而治”的思想核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过于追求功利和物质,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和身心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而道家的理念提醒我们应当减少纷扰,放松心情,顺其自然,以达到内外的平衡与和谐。

其次,儒家哲学注重对人伦关系的思考,强调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以仁爱、孝顺、仪式和忠诚为核心,强调要以身作则,以善行感化他人。从儒家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这种关爱和奉献的精神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第三,墨家的思想注重了公平和普惠的价值观。墨家追求“兼济天下”,主张要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这种对公平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非常重要。人们常常面临着贫富差距的问题,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屡见不鲜。墨家的思想提醒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公益,并努力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以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

第四,名家以纷争和逻辑思考为特点。名家哲学强调辩证的思维方式和争论的重要性。通过对名家思想的学习,我了解到辩证思维的价值。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个面向,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成为常态,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最后,兵家思想注重策略和实践的重要性。兵家思想强调灵活变通和以实际效果为导向。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兵家的策略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制定可行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这种实践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中的管理和战略规划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以上五个学派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哲学的广大和博大精深。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和策略思维。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自我和发展。同时,我相信中国哲学的智慧和价值观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未来的世代。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二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启发。在本次讲座中,我们探索了中国哲学的起源、特点和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这次讲座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下是我从这次讲座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的开篇让我意识到中国哲学的悠久历史。中国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遥远到令人难以想象的五千多年前。对我来说,这个历史时间跨度是非常惊人的。这表明中国文明及其哲学具有广阔而深远的根基。讲座中提到的“老子”、“孔子”、“庄子”等重要哲学家承载着这个悠久的传统,并为中国哲学流派奠定了基础。

其次,讲座中强调了中国哲学的特点之一是“自身修养”。与西方哲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论体系不同,中国哲学更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从古代儒家思想到道家思想,中国哲学一直关注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达成,致力于提高人类品质。这一特点让我深思,相比之下,西方哲学似乎更倾向于追求理性和知识的扩展。我认为这种不同的重点反映了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思考方式。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演讲嘉宾将重点放在中国哲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上。中国哲学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思考生活和道德价值观的框架,也为其他国家和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念。例如,讲座中提到的“中庸之道”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强调了相互合作与共存的重要性,并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些思想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也使我们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融合的重要性。

在四分之四,演讲嘉宾探讨了中国哲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他谈到了中国哲学对于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并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哲学原理,以求提高心智和信仰。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哲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社会角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鼓励人们始终保持公正、谦恭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最后,在讲座的结束部分,我们有机会与演讲嘉宾互动,提问和讨论。这使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中国哲学,并与他人分享我的见解和困惑。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意识到中国哲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学科,而是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迁不断发展和演进。这一点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探索充满了希望。

总的来说,这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使我对中国文化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意识到中国哲学的悠久历史、独特特点和与现代世界的关联。同时,讲座也唤起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国哲学的兴趣,并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中国哲学对于个人、社会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希望将这些哲学原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与中国哲学保持亲近,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三

西哲课上我们就曾被“残酷”的告知:没有认真阅读过哲学的著作就不要说自己学过哲学,只能说暂且听过哲学课而已。扪心自问,哲学方面的书籍我确实涉猎得少,少到除了那本编得不算好的课本外就很难想到第二本了。所以,我这个听过中国哲学课的人也就只能浅谈一下认识了。我打算说一下道家。

过去,一说起道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青城山那帮会算命的道士,或者就是武当山上那一票靠教授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太极拳赚钱的“真人”。初尝中国哲学智慧之后才发现以上说的那一套其实和哲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翻开之前上课的笔记,凌乱的字里行间里我发现一个大大的“道”字,看得出我当时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大概是被课堂氛围所感染了。道家说的道即是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之所以说道即是无,是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和宇宙相对立了,没有参照物的存在当然也就很难证明其本身为何物。这是我认为道家理论体系里面最难被人所了解的地方(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记得当年理论物理学的泰斗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里面也曾有类似的表述。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宇宙?为何我们无法精细的预测宇宙的走向而只能看到一个很混沌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找到一组完整的公式来描述宇宙的初状态(宇宙的开端)。这好像很奇怪,怎么就不可以呢?那是因为宇宙的开端就是一个质量无限大的点,在此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因而今天我们所秉承的那一套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东西就都不适用了,毕竟过去的一切公式定理都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没有时间概念,自然科学体系也就土崩瓦解了。所以说:道即是无。这和道家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虽然说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来揣度哲学的意境得出的.结论就不纯粹了,会显得很低级,不过,对于一个理科生而言,这样总能找到一点儿心理慰藉。时常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借此聊以道:原来我离哲学也挺近的嘛。

继续翻笔记道家的另一个主张是无为而治。因而不知从何时起,道家思想家在我眼中也就变成一群不思进取的人了,总觉得这种主张有些消极。而后课堂上的学习纠正了我这一看法。这里的无为而治其实是无先为,指的是不要干扰民众的生活,就像现在提倡政府应该做服务型政府一样。况且春秋时期的统治者大都是一些无能之辈,让他们有所作为必定就免不了百姓受罪,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就很有现实意义了。接下来说一下这学期上中国哲学智慧课的感受。始终觉得中国哲学不像西方哲学那么纯粹,不是单纯的追求终极认知,其中的功利色彩多了些。在另一方面,这又正好印证了中国人的普遍特点—外圆内方。内心始终有自己的操守,但外在却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刚好回避了哲学是高贵的清醒的痛苦这一命题。所以,当个中国人其实挺幸福的。

好像还想说点儿什么,哎,还是不说了吧,毕竟道可道,非常道嘛。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四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思想渊源。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力,给我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体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哲学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国哲学教会我对世界的看法和人生的态度。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类与世界万物的联系。通过阐释道、儒、墨、法等不同学派的思想,中国哲学呈现出一幅关于个体与整体、人类与宇宙和谐共处的完美图景。这种看法使我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意识到人类只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应当尊重并与之和谐相处。同时,中国哲学也教会了我一种平和、和善的人生态度,即以善待他人为中心,并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其次,中国哲学教会我思考人类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中国哲学强调人性的完善和修养,注重人的精神层面的提升。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诚信,道家思想追求自我修养和境界的提升,佛家思想强调修行和悟道,这些都给我提供了对人类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人应该精神、情感、理性等各个层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追求自己内心表达的真实和谐,同时也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和他人。

第三,中国哲学教会我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寻找平衡。中国哲学强调社会责任和家庭伦理,强调个体应该为社会、家庭做贡献。与此同时,中国哲学也强调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中国哲学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被视为一个动态的平衡。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意识到自我实现和他人贡献的双重价值的重要性,明白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第四,中国哲学教会我对时空和变化的理解。中国哲学中的“道”和“理”概念给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对时空和变化的理解。中国哲学中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宇宙万物相互影响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通过对“道”的理解,我开始对宇宙的运行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有了更多的开放和包容。这种理解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更加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

最后,中国哲学教会我珍惜生命和追求内心的幸福。中国哲学中强调人的健康和身心的和谐。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修炼,我逐渐认识到只有拥有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幸福。同时,中国哲学也告诉我要珍惜生命和时间的重要性,要充实每一天,充分利用时间去追求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总之,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我学会了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思考人类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平衡,理解时空和变化的本质,珍惜生命和追求内心的幸福。中国哲学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给予我深深的启迪和指引,使我对自己、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会更好地把中国哲学中的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五

读这本书居然还给我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前段时间,我读毛姆的一些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之类的。里面的主人公都抛弃了世俗世界的道德标准,没有寻找工作,没有娶妻生子(或者抛妻弃子),去追求生命的其他意义。对于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无法完全赞同,更不能体会主人公的心境。

追求事业与婚姻是社会告诉我们应当做的事情,那么的理所应当,以至于很少有人会想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要是粗浅地一想,事业带给我们地位和收入,婚姻带给我们心灵的安宁,这可能是一个美满人生应有的样子。

再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从最根本来说,人生追求的并不是事业和婚姻本身,而是通过这些事情,发现的人生真谛。毛姆的主人公因没通过寻常路找到真谛,而受到了大家的歧视与非议,但是他们比一般人都要快乐。

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忘记了寻找真谛的初衷,而是停留在了发展事业和维系婚姻的表象。尽管现在我依然不能全盘接受小说人物的决定,但至少有了思考与探索的方向。哲学的存在帮我反思,使我检视了生命中很多「不必要的」假设和与生俱来的设定。

十分庆幸,这本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简史而不是简介,书中更强调的是哲学思想的渊源与脉络。正如书中所说:

哲学史的作用是告诉我们:过去的哲学家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这些话时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们认为这些话应当意味着什么。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六

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体系。作为一位学习者,我一直被中国哲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视角所吸引。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五个关键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中国哲学让我意识到时间的无限价值。中国哲学中最受人瞩目的是道家和儒家,这两种思想体系都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的节奏来生活和工作。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和谐以及个人责任。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学习中国哲学让我不再滥用时间,而是更好地利用它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中国哲学给了我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在中国哲学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强调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我的心态,让我更加容忍他人以及他们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我学会了在冲突和不和谐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以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学习中国哲学提醒我要关注自己内心的平衡。中国哲学强调了身心的协调和平衡。道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这些思想,我明白了只有我们内心保持平衡,才能在外部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中国哲学启发我积极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以实现一个更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

第四,中国哲学告诉我要珍惜现实的重要性。当代社会普遍存在对物质追求的偏执,中国哲学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道家和儒家都强调虚无、淡泊名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中国哲学让我明白,我们可以更加珍惜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核心价值和简单的快乐。它教会我要追求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无休止地追求物质的满足。

最后,学习中国哲学让我意识到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儒家强调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思想教导我要更加关注自己如何与世界连接,并且要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对整个宇宙产生影响。学习中国哲学让我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而言之,学习中国哲学使我更加重视时间的珍贵、拥有平和宽容的心态、关注内心的平衡、珍惜现实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这些心得体会的影响远远超出我只学习中国哲学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中国哲学是我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古老而丰富的文明。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七

翻开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我仿佛打开了一本“天书”。什么佛家的独尊,什么道家的复兴,都是类似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我很难看懂,也不想读懂。因为我对哲学的兴趣的确说不上高涨,也许更多的应该是漠然或不以为然,因为哲学在我看来就是太玄太妙太空,太不可捉摸,太大而无当。但是这一次为了完成任务,我必须硬性要求自己把这本书读完。然而,就是这次的“无奈之举”改变了我对哲学的傲慢与偏见,嘲讽与调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哲学的理解和态度。于是我不再漠视它,而是如数珍宝似的品读着书中的每一句话,并颇有体会。

另外一点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其实很多哲学并不是“原教旨”的,而更多是一种阐释和再造。或者叫做“修正”。就拿孔子来说,“原教旨”是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你怎么解释它才是重要的。孟子是一种阐释方式,荀子又是另一种阐释方式,但却一个是性善论一个是性恶论相互矛盾。不论是哪一派,也都在被后世继续阐释继续再造——程颢程颐都是同一个妈妈生的,生理上他们是两兄弟,哲学上他们是拜孔孟,却能发展出理学和心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哲学就是一棵大树,从最基本的那个根部不断分出枝桠最后形成郁郁葱葱的绿荫。

而且原来截然不同的学说系统都被人为了功利的目的不断糅合嫁接,产生种种怪胎。西方也一样,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被宗教人士用来为教义作支撑,于是就有了圣·奥古斯丁和圣·多玛斯的神学……这就导致了两种学派的冲突和矛盾,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其实就是“原教旨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争论,可见“修正”这种东西也是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与时俱进”,弊的一方面就是一般都是曲解或附会前人的东西,以配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往往这种“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烙颖,越是时髦的东西就越容易过时,(伟大的辩证法!)还不如什么都不解释,一本《论语》放在那里,让你们自个儿猜去吧!另外,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这种矛盾在西方同样存在,文艺复兴其实就是一种古文学派的突围。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佛家的三论宗,也叫二谛义,相当好玩。佛家认为,真理有两种,一种叫俗谛,一种比较牛逼,叫真谛,但是俗谛和真谛是会转化的(再一次歌颂辩证法的伟大!),主要是看你是处于那个境界。在第一个level里面,第一种真理是“万物皆有”,是个人都能理解,也就是唯物主义的论调,一切都是真的,物质第一性,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人的意识只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而牛逼真理是“万物皆无”,人生如梦,都是人心的活动,类似柏克莱的观点,意识才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些真理统统都是第一个level而已,根据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这时候会出现一个boss把以上两种观点统一起来然后秒杀之,这就是“万物非有非无”,类似于笛卡尔的二元论,意识是真的,物质也是真的,俩人都没错。

但是这也只是一种俗谛,而第二个level的真谛是什么呢?非“非有非无”!很绕吧,简单来说,就是说我们没必要执着于万物是“有”还是“无”,还是“非有非无”这一点,因为万物是不可以用“有”和“无”来描述的,因为“有”和“无”只是我们人类意识的概念,是我们意识的枷锁,而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并不能简单用“有”“无”来描述,它已经超越了我们能想象到的概念,就好像处于三维空间的人脑不能理解四维空间一样,用康德的话来说,它跟“上帝”一样,属于一种“超验”的东西,要想理解“万物”的存在方式,你自己首先不能处于“万物”之中,你必须跳脱出来,你做不到这一点,你不是上帝,所以你永远不能理解万物是怎么存在的。这才是第二个level的真谛。天碍…那么第三个level又是什么?对不起,没有了,第三个境界理应是终极的真理,但是这已经超越了人们概念的极限,也当然超越了语言,只能靠自己的顿悟了,而且即使悟到了,也没办法用语言告诉别人,只能“不可说”了,只能“拈花微笑”了,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八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中国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现如今,中国哲学的研究与传承依然深入人心。而在我阅读中国哲学著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国哲学的深邃智慧和其对于人生的启迪。以下是我对中国哲学的阅读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让我受益匪浅。在我阅读《道德经》和《论语》等经典著作时,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天人合一。这种观念告诉我们,人应当顺应天道、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与大自然的联系,沉迷于人造的物质世界中。但中国哲学告诉我们要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与之相融合,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其次,中国哲学教导我们要追求内在的修炼和真理的追寻。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的思想都强调个体的内在修炼和追求真理。例如,《论语》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观念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才能影响到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再比如《庄子》中的“道法自然”,告诉我们要以天地自然之道为师,从而达到个人的塑造和完善。这种内在修炼和真理的追寻对于我来说,成为一个提醒我不贪图外在成功与名利的人生准则。

第三,中国哲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中国哲学中,人际关系和社会义务被视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对待父母、师长、朋友和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有明确的道德标准。这种观念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承担自己在社会中的义务和责任。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深刻认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通过哲学思考来改善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第四,中国哲学教导我们要保持平和与谦逊。中国哲学强调“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在道家哲学中,“无为而尽,无言而教”,告诉我们要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佛家的观念中,追求“般若”即智慧,即从放下执着中获得解脱。这些观念都教导我们要以平和与谦逊的态度对待事物和他人。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经典,我深刻体会到了平和与谦逊对于内心的静谧和心灵的安宁的重要性。

最后,中国哲学让我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与灵魂的追求,这种追求使人们从内心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在我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我不断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存在的意义,对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使我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有了更好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的经典著作,我体会到了中国哲学深邃的智慧和其对人生的启迪。中国哲学引导我们修身、修心、修行,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念。它教导我们要顺应天道、追求内在的修炼和真理的追寻、重视人际关系、保持平和与谦逊,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我的个人成长和生活中,也在我与他人相处及社会交往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十九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想我们得讨论一下“物”与“生”。“物”即为物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物质的影子,如:金钱、名利、地位、珍贵的物品等,他们都是物质。物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能否行驶更大的权力,能否满足自我的虚荣心等这些都与物质息息相关。假设说,物质消失了,那么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寸步难行。于是,“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生”。“生”很好理解,那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没了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就仿佛是失去水源的鱼,失掉了一切,自然也包括“物”。

由此可见,“生”的确比“物”更重要。那么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是从何而来了。只是,我对此仍有点异议。我认为,还有比“生”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顾患有所不辟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还有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所以有些灾祸我不躲避。这里孟子所说的比生更贵重的东西,就是指“义”。“义”的解释繁杂多样,每个人的心中都不尽相同,但肯定会有相同的一点——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假使让一位有“义”的人去为了生命而做一些卑微苟且,违背他们内心的事,那么他们一定会觉得生不如死。故此,在这种情形中,“义”更重于生。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都应该是心中的道德底线。国家的耻辱,灭亡,使得屈原纵身投入汨罗江,这也是屈原“义”的体现。所以,我对于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不认同。

当“生”与“物”出现了碰撞时,“生”比“物”更加贵重,那些因钱财的短暂失去,偏激之下自杀了断的人,死的并不值得;而当“生”与“义”擦出了火花,那么“义”要更领先于“生”,那些因更好的物质生活而背叛了自己的灵魂的人,也不值得!

我们应该做到“轻物重生”,但更应该做到“轻生重义”!这就是我的观点。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二十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对这本书没有产生好感,而老师也说这本书是要“啃”读的,然而这样的书完全不对我的口味。改变是从某些同学的摘录开始的,或许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开始感兴趣,也没有想把这本书的每个字都研究透,但我还是有了一些不多的.感想。

ok,那么我们开讲。

首先是儒家的一些我看到的东西:积极入世。“积极入世”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整个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加上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仍渗透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是著名的“守仁格竹”。

接着就是他的悟道之路。自他被贬后他父亲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明朝那些事》)。

我想表达的是,关于哲学,不能一味的去盲信追求别人所想的观念,真正的悟道还是得通过自己的悟性。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二十一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可能有!

“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平衡是局部的、暂时的。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

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水的一条自然规律。也是水在常态下的一种运动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热就会变成气体,会往高处跑;再如:水在太空可以悬浮,这是由于水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两种现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规律所能涵盖的。由此可见:自然规律也是有条件的。同一件事物,时、空及环境改变了,规律也会随之而改变。这就是“规律”的规律了。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官,全面认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二十二

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传世名作。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的了解大概就仅限于神秘、晦涩与深奥了——当时的我,甚至以为哲学是各门学科中最无用的一个。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中国哲学简史》。

有人说,好书就是会让你在看后反思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说,好书就是会让你在看到中途时便大彻大悟;但这本书不一样,我在翻开它第一页的目录时,便醍醐灌顶了。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的确!

哲学,其实就是一个人过完一生后,想要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总结时发现的规律总合。而由于一个人他不可能不活在生活中(或许有人会说庄子的“丧我丧耦”不活在生活中,但我认为其实那一种“人”已不再是人了,他只是大道的一种具象化的体现),因此,哲学离我们其实并不远,甚至无处不在。

第一页的醍醐灌顶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很快,我便开始研究起了目录——于是我便知道了为什么这本书被历史学家陈来先生赞誉为“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盖因首先,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将所有的哲学学派、理论、观点都收集、理解、展示出来的书了,光是这点,便可以胜过其之前的任何古代哲学书;其次,它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将东西方的哲学观念进行比较、讨论、融会贯通的书了,这一点也同样使它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一座巨大的里程碑。

翻开里页,我又一次震撼到了!如果说上面所述两点只能让冯友兰成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的话,那么现在,他可以说是开山鼻祖了。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清楚阐述了各个哲学观念,还对其进行了延伸探讨以及比较讨论,例如:在第九章介绍《老子》思想时,他不仅将《老子》所谓道解释为了哲学家们为了进一步解释“名”而所假设带来的结果,还与西方“形而上学”进行了比较分析,看完不禁觉受益匪浅。

最优中国哲学心得(汇总23篇)篇二十三

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而深邃的思维体系。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体会到了其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所在。以下是我对中国哲学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思想提倡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以无为而治,谋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我来说,这个思想很有启发意义。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人们常常追逐物质的欲望和利益,忽视了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努力寻求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更好地与自然相处。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儒家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提倡以德治国。这一思想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关系的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误解和矛盾。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及互相合作和协调。这种思想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在团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国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哲学源自古代的天命观念,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命,追求与宇宙的和谐。中国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们的道德修养,力求达到心灵的清静。这种思想对于我个人来说,提醒了我要守住初心,保持天人合一的状态。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通过修炼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坚定。

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着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对立又统一的属性。阴阳思想强调了事物的变化与平衡。在我个人看来,这个思想告诉我要认清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要过分好坏分明,而是要在理解事物的多面性的基础上,加以平衡和调和。

最后,中国哲学的思考方式深具启发。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更注重和谐、平衡和整体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儒家思想强调德治为先,这些思想都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追求平衡和谐,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利益,也要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通过把握整体和平衡的思维方式,我更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

总结而言,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思想以及平衡和整体的思考方式。这一系列的思想和观念对我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坚定。中国哲学的智慧与思考方式,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建筑行业工作计划范文(18篇)

    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将工作内容和时间合理分配,避免工作重复或遗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工作计划模板和结构,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如何编

    最新给环保局写防治雾霾倡议书范文(21篇)

    环保不仅关乎我们的个人生活,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未来世代的幸福。环保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乎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为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环保总结,

    最新学生入党的介绍信(案例16篇)

    介绍信的开头应该清晰明了,介绍自己并说明写信的目的。这是一封写给某大学院系主任的介绍信,通过详细描述被介绍对象的学术成就来表达赞扬和推荐。___________

    最热中学生演讲稿爱祖国爱家乡大全(13篇)

    演讲稿在演讲比赛和学生干部选拔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是学生展示个性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果你正在为中学生演讲稿的写作而烦恼,不妨看看这些优秀范文,相信会给你很

    精选暑假在服装店打工的心得体会(通用20篇)

    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后,我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秘诀,希望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优秀幼儿教师接新班的体会大全(17篇)

    幼儿教师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他们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幼儿教师的教学心得,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的

    精选大班户外活动教案体育器材范文(18篇)

    作为语文学科的专家,我整理了一些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欣赏。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

    精选大学应届毕业生自我鉴定(模板14篇)

    毕业生是校园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将把知识与智慧传递给下一代。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毕业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四年大学时光,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收获

    最优冬季婚礼的庆典主持词说(案例14篇)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出席今天的会议,我将尽力做好主持工作,为大家带来一场成功的会议。主持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主持词范文,供大家

    最热猪场产房工作心得体会(汇总23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领域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