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蓝图,它可以指引教师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和分析他人的教学计划,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重点】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有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个十六音符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刻画了青海女儿热情、豪迈的性格。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主题,说说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刻画了青海女儿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
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面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
6.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两首作品的异同。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二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第一环节:导入:
1、播放歌曲《宁夏》;
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
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三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
教学目标:
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对新疆音乐感兴趣。
2、聆听三首乐曲,能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新疆各种乐器;
2、感受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喀什的春天》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及其弹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新疆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青春舞曲(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深感受:
(1)掌握新疆民歌的节奏型
(2)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一、课前准备
1。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2。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二、导入
1、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2、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三、展开
1。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2、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3、学习作品的风格
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好铺垫。)
4、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四、深入
1、学习作品的结构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2、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拓展
1、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
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六、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
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五
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音乐,以宽广的胸徽接纳、了解、吸收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
1、本节音乐课将以非洲近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喜欢非洲的音乐文化,增宽音乐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创编优秀乐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一、确立主题
本人以“快乐的非洲之旅”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乐曲,因此我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战之舞”和中国的“击缶而歌”等。
三、在感受、体验、理解非洲鼓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非洲音乐的特点。
本节课以聆听非洲鼓乐作品为主线,对比中国鼓乐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1、新的时代为音乐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世界音乐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认识乐曲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通过合作演奏,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1、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一、导入
1、播放中国音乐“击缶而歌”片段,提出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
2、接着通过播放非洲音乐“战之舞”片段引出课题——“快乐的非洲之旅”。
二、感受认知
1、鼓室非洲最普遍流行的乐器。
(1)、看,热情的非洲朋友正在友好的问候我们哪。(播放非洲鼓乐片段视频)
让我们热情的做个回应吧。
2/4xx x | xx x‖
(2)使用的是什么乐器?
结论:鼓是非洲最普遍流行的乐器。
2、鼓是非洲人最喜爱的乐器。
(1)、介绍非洲鼓的种类。
(2)、非洲为什么有这么多鼓得种类?
(3)结论:非洲人非常喜爱鼓,并且用途广泛。
3、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
(1)、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非洲的鼓都有什么用途?
(2)、结论:鼓在非洲主要有四种用途音乐性、实用性、象征性、宗教性。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被称为“非洲传统乐器的灵魂”
4、感受探究非洲音乐的灵魂-------节奏
(1)、这种只有简单音高的乐器靠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情绪哪?
(2)、结论:靠得时节奏、力度、变化。在非洲,节奏被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
5、感受探究非洲节奏最重要的特点------复杂多变
(1)、教室演奏鼓乐片段,请同学们探究非洲鼓乐的节奏哟什么特点?
(2)、同学们亲自尝试敲非洲鼓。
(3)、结论: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是复杂、多变。
三、体验探究
1、感受探究非洲节奏最典型的特征----跨节奏
(1)做“跨节奏”联系。
沙锤2/4xx x | xx x ‖
响板2/4ox ox | ox ox‖
铃鼓2/4o xx | o xx‖
(2)、这种方式被称为“跨节奏”是非洲音乐最典型的特征。
2、通过欣赏“啊伊亚”探究非洲歌曲形式的特点-----乐句短小,经常重复,多声部。
(1)、播放“啊伊亚”片段。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为什么?
结论:第一句是歌曲的主题,一直在重复。
(2)、模唱训练。
(3)、重复的时候有无变化?
结论:非洲歌唱的特点是,乐句短小、经常重复,常为多声部。
(4)全曲都是非语义性的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论:表达思念,相互呼应的心情。
四、归纳总结
总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a、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是鼓,被称为传统乐器的灵魂。
b、非洲音乐中最突出的因素是节奏,其特点为复杂多变。
c、非洲音乐中歌唱的乐句较短,常做反复,常为多声部。
d、非洲音乐最典型的特征是“跨节奏”。
四、结束部分
五、播放一段关于非洲鼓在中国演出的情况视频
1、播放视频
这段视频是由几段不同的地方演出组成,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结论:都是非洲鼓乐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都喜爱并热烈参与到演出中。
2、这个情况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想?为什么?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六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案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了解传统风格特点。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为了突出学生在教案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案活动中。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方法。
一、播放视频
感受京剧(约5分钟)
(生:敢)好,那我们开始啦……
(一)播放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教师演唱
生: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答对了,那我再唱一个,你们来说一说是什么。
(二)播放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伴奏
生:这是《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段。
师:又答对了,同学们还真厉害啊,那我就再来一首,听好了。
(三)播放京剧《猛听得金鼓响》伴奏,教师继续演唱。
生:这个没听过……不知道……
师:不知道了吧,我还以为得再唱几首呢。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是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不唱歌,不欣赏乐曲,我们一起来唱京剧!
二、知识拓展
了解京剧(约10分钟)
(一)了解京剧起源、行当,基本功
师: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京剧文化,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播放欣赏视频,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
生:认真观看视频,小声讨论并自由回答观后感受。
师:说说你对京剧的了解,或者说一说你想了解京剧的哪些知识?
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想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脸谱等。
行当。人物有忠_,美丑、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在京剧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就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夸张的颜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谱式绘成了美妙多变的图案,这就是脸谱。
(二)京剧脸谱欣赏
教师简单介绍脸谱颜色的意义)
师:从色彩上说,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金、银等色。
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敌,如关羽。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性格,如包拯、张飞。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_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
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等。
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典韦等。
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三、体验尝试
学唱京剧(约25分钟)
(一)了解《穆桂英挂帅》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穆桂英挂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生:自由回答……
师:哦,同学们说对了一半,看来大家都看过苗圃和罗晋演的《穆桂英挂帅》了,我们学的这次“挂帅”和你们看的可不一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次“挂帅”的故事(课件出示《穆桂英挂帅》故事简介)
(二)播放视频,欣赏《穆桂英挂帅》唱段。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名家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唱段,此唱段唱腔属于西皮中的流水板试,简单的说就是跟1/4拍很像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随音乐练习节拍。
(三)讲解京剧发声特点:音色圆润明亮、发音位置靠前。练习发声。
师:唱戏和唱歌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吊嗓子”。
(四)课件出示曲谱,教师弹琴,逐句教唱《猛听得金鼓响》。
(五)学生小声跟琴演唱,思考这一唱段表现了一个怎么样的情境?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一唱段豪气冲天,表现了穆桂英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六)随教案伴奏,手打节拍,完整演唱《猛听得金鼓响》
师:唱最后一句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适当的地方换气
(七)学习简单京剧身段步法,再次感受京剧艺术。
师:了解了京剧,学唱了京剧,接下来,老师再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京剧身段步法,同学们能更近一步的了解京剧的魅力。
云手与山膀这是“手”法中的一个程式动作我们来练习一下。
老师示范,同学们学做。(强调精气神和亮相)
生:练习并在演唱中运用上“手”法……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的演唱,还学唱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由衷地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期待同学们下节课出色的表现,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七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进行游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的家。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呀?这可不是普通的口袋,它很神奇哦,可以给小朋友变出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要吧!
师:要魔法袋变东西时,要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它才会变哦!你们会说吗?
“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长的什么样子呢!
2、师:小朋友,图形宝宝都认识吗?刚才魔法口袋告诉老师,它想送一份礼物给小朋友,想要吗?闭上眼睛。
“小朋友,看看你桌子底下有什么呀?”!
“小朋友,自己说说找的什么图形宝宝。
3、师:图形宝宝说他今天看到小朋友都这么聪明非常开心,想和小朋友来做做游戏!
师:图形宝宝边走边唱歌,然后找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游戏。
师:老师的是什么图形宝宝师:老师找他做好朋友呢?
师:你们会找朋友了吗?谁来试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啊?
师:看一下你的好朋友找对了吗?
师:哎呀!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带他们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会儿了。
4、游戏《图形找家》。
(1)师: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他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他回家吧。
师:图形宝宝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小朋友真棒,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吧!
5、幼儿操作。
(1)师:今天帮图形朋友找到了家,它们真开心啊!
师:“早上老师去过图形宝宝家,发现图形宝宝家的地板破了,看看破了哪些图形宝宝的小洞洞呢?找一块相同的形状把它补好。
(2)幼儿每人一份补地板。
6、展示补好的地板。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帮图形朋友补好了地板,表扬表扬自己。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八
1. 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2. 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3. 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4. 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5. 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6. 新课程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7. 辅以相应的音乐,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高雅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
8.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9. 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
10.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
11. 把直观形象的模型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几何体由直观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12. 让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
13.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14. 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1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16. 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的必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17. 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极有帮助。
18. 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19. 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习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
20. 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1. 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2.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23.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培养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24. 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25. 落实新知与方法,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26. 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7.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
28. 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9.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30. 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31. 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九
教材分析能够帮助老师有效的把握课程的进度与节奏,所以在正是内容开始之前我想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清晨》选自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朝夕》第一课。g大调,四二拍。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以第一部分的轻快活泼和第二部分的抒情优美形成对比。通过清晨的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早晨的美好时光。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受时间的可贵,引导学生对时间的珍惜。
二、说学情。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任,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对学生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处于小学高段。热情、好动、富有表现力是他们的特点,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面对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歌曲学生会很高兴接受,但是对于歌曲当中所想表达的珍惜时间的意义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而且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还要注重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下三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大自然清晨的美景以及时间的可贵。并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自主学习歌曲的演唱,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情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加伴奏丰富音乐层次。
3、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流畅自然轻快活泼的歌声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唱准其中的大六度音程。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流畅自然轻快活泼的歌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画面。
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大六度音程,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才用的教学方法为:聆听法、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法、设置情境法、启发法。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用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钢琴以及三角铁、碰铃、双响筒来辅助我的课堂更好地完成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下面我将从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探究学习、巩固延伸、小结作业几个方面具体的来阐述。
1、新课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在导入的环节我将采用设疑、情景模拟的综合导入手段。
首先我会在黑板上画上太阳和正在鸣叫的公鸡,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是在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段。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们,一天当中哪个时间段我们会听到公鸡打鸣呢?公鸡的打鸣声是在向我们诉说什么呢?我预设学生会回答:是早晨、是在叫我们起床去上学。紧接着我会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我的语言描述带领同学们进入早晨的那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场景中。顺势导入到我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清晨》当中来。(回头板书)。
2、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学生欣赏音乐的前提,在整体感知的部分我将会让学生通过两遍的聆听来分别感受《清晨》这首曲子的情绪情感以及通过歌词的内容感受画面。学生一定会通过音乐感受到旋律的活泼欢快以及清晨美好的景象。紧接着我就会启发同学们思考: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歌声唱出这种轻快活泼的感觉呢?从而进入到我探究学习的环节。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
1.在学唱《雪绒花》的过程中,学习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出的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热爱。
2.在歌唱活动中感受歌曲和声的魅力。
3.学习四三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重、难点。
在歌唱和指挥活动中感受体验四三拍的韵律美感,并学习、应用歌曲中的创作手法。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doremi》音乐,律动进入教室。
教师:刚才我们进教室时听的音乐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导入新课内容。
师:它是哪一部影片的插曲呢?
学生回答:《音乐之声》。
3.学生欣赏歌曲范唱。(教师播放《音乐之声》中《雪绒花》视频。)。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呢?咱们再听一遍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看《雪绒花》谱例。
教师播放歌曲《雪绒花》音频。
1.再次聆听歌曲(教师指曲谱)。
2.教师和学生一起轻声哼唱曲谱(边唱边指谱,一起打四三拍的节奏,演唱中注意半拍休止符)。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完整地演唱曲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唱谱。
4.学唱歌词。
师:雪绒花是哪些国家的国花?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教师出示雪绒花图片)雪绒花也叫火绒草,原产欧洲的高海拔地区,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之一,被誉为阿尔卑斯山的名花。有着“世界花园”之称的瑞士,把火绒草定为国花。奥地利也以火绒草作为荣誉和友谊的象征,把火绒草定为国花。
学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开始时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同时向学生强调要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注意换气的地方。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声部谱例及哼鸣hm。(声音优美有感情)。
6.学生随《雪绒花》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二声部的声音要和谐优美)。
7.巩固好二部合唱,可以变换演唱形式,更加优美地演唱。
三、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1.请学生看曲谱,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教师可提示:歌曲旋律进行中,有什么相同的乐句?掌握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指导学生学习四三拍指挥图示,随歌曲《雪绒花》练习三拍子的指挥。
启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热爱。
四、体验歌曲的情感。
1.教师播放《音乐之声》,学生了解影片中的歌曲。
(1)再次欣赏《雪绒花》视频。
(2)学生试着感受影片主人公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热爱。学生随着影片演唱歌曲。
(3)再一次随音乐《雪绒花》伴奏,完整地演唱,要充满感情,注意高音处深吸气并做到打开口型,用动听的声音演唱。
(4)口风琴吹奏《雪绒花》,教师讲解跨指指法的运用,学生用弱的气息轻声吹奏。
2.欣赏《doremi》视频片段。
师生共同讨论,歌曲《doremi》与同学们演唱的《雪绒花》歌曲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第一首欢快活泼,第二首优美抒情……。
3.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会了这首很好听的《雪绒花》,我们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歌声可以表达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宣泄人们不同的思想。课后老师希望大家,用口风琴好好练习吹奏自己承担的声部,下一课我们要全班合奏,更好地完成歌曲。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一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中班主题活动《好朋友》中的一个课题活动,它体现小朋友之间一起说说做做,嬉戏追逐,唱歌演奏等共同活动的快乐。在幼儿对歌曲旋律较熟悉的基础上,让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及肢体动作,通过律动,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及音乐的节奏感,引发幼儿的预知经验学习新经验,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从而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本着既能让幼儿掌握知识,又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演唱时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
2、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体验并享受与同伴歌唱、跳舞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即兴地创编新歌词,并能根据歌词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感情(高兴、快乐)地演唱、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进行歌词创作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图谱一张;钢琴简谱一张;。
2、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布偶各一个;。
3、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帖纸若干张;录音机;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1、导入:在律动《郊游》中边表演边进教室。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舞会,小朋友们要紧跟纪老师,不要迷失在森林里。
2、欣赏歌曲。
师:嘘……听,森林里传来了动听的音乐声。肯定是小动物们在玩游戏。
(播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小朋友们,刚才都听到了谁在玩游戏?
(教师出示洋娃娃和小熊布偶)。
师:洋娃娃邀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可是小朋友们还不会唱这首歌,等我们学会这首歌后再跟洋娃娃和小熊玩吧。
(教师出示图谱:图谱由洋娃娃和小熊的贴图构成,直观形象,同时留有空余的地方让幼儿改编歌词。)。
3、学唱歌曲。
(在钢琴伴奏下,教师指着图谱,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听到老师唱什么啦?
师:他们在跳什么舞?
师:小熊是怎样跳的?
师:洋娃娃看见小熊跳舞,她有什么样的表情?
(教师适当地表扬幼儿)。
(师幼一起演唱歌曲)。
(教师小声带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将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师:纪老师发现小朋友刚才唱歌的时候,声音有点小,纪老师喜欢小朋友用美美的声音唱这首歌。
(老师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歌唱,并帮助幼儿找出唱的不足的地方,纠正错误,幼儿基本掌握歌曲后,采用分组接唱的游戏方式,巩固歌曲。)。
(给2分钟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候教师走到幼儿身边,参与、指导幼儿的讨论,并请几位幼儿表现自己创造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去找洋娃娃和小熊一起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洋娃娃、小熊布偶)。
洋娃娃:小朋友,欢迎你们跟我们一起玩游戏。
(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洋娃娃或小熊的角色,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4、创编歌词。
洋娃娃:那小朋友们,你们等一等,我这就去请我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游戏。
师:洋娃娃去请小鸡和小鸭来玩游戏,小朋友们是不是应该唱一首歌来欢迎他们呀?
师:我们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的歌词改一改,欢迎小鸡和小鸭。
师:恩,小朋友们现在开动小脑筋,认真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改呢?谁想好了,我就请谁来做小小创编家。
(给小朋友思考2分钟)。
(教师请2到3个幼儿来回答,引导幼儿改编歌词,创编动作,并将小鸡和小鸭的图纸贴在图谱上。改编玩歌词后,教师提示小朋友等一下小鸡和小鸭来到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将这首好听的歌唱给他们听,教师出示小鸡、小鸭布偶)。
小鸡(老师扮演小鸡):小朋友们好!我和小鸭是洋娃娃的好朋友,我想跟你们一起玩游戏,好么?(钢琴伴奏下幼儿齐声唱改编后的歌曲)。
小鸡: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也想玩。
(老师出示小鸡、小鸭、小熊、洋娃娃头饰,让幼儿自己找一个小舞伴,分配好角色。)。
老师示范:洋娃娃和小鸡跳舞,跳啊跳啊,叽叽叽…(在助教协助下,边唱歌边做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想请谁来跳舞呢?邀请你的小舞伴来表演一下吧。(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游戏)。
5、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森林的其他地方邀请其他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舞会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学习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贴近幼儿生活,又能体现一定挑战性的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节奏鲜明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趣味性很强。此歌曲是简单而生动,易于接受,符合让幼儿身心愉悦的教育初衷。
针对此歌曲的特点,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适宜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比如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布偶各一个,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帖纸若干张;录音机;洋娃娃、小熊、小鸡、小鸭头饰若干等。考虑到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与参与的兴趣,我还准备了很多的小礼物,奖励能干的幼儿。虽然按照儿歌结构很简单,念起来也琅琅上口,但想要幼儿富有感情(高兴、快乐)地演唱、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进行歌词创作和动作创编却是非常难,所以我把它作为重难点来突破。
整节歌唱课,生动而活泼,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分明,张弛有力,能恰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放学和手段,采用适宜的知道策略,形成有效的互动。我采用故事讲述导入,将幼儿带进歌曲的情景当中,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实现学中玩,玩中学得最终目标。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亲切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把活泼可爱的一面展示出来,感染着幼儿,因此幼儿还是很乐意学习歌曲、创编歌曲,都能欢快的唱着、跳着,精神奕奕,俨然一个个热情而又调皮的小可爱。在教学过程中,在和小鸡小鸭打招呼的时候,我关注到了每一位幼儿,强调全体幼儿和小鸡小鸭打招呼,向小鸡小鸭问好,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幼儿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对学习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等浓厚的兴趣。幼儿能够有兴趣的、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所以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便能够自然地、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还主动地来为歌曲进行了表演,并进行歌词的创编,他们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同伴交往,甚至和同伴合作。最后,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我为幼儿创造条件,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将幼儿的激情进一步调动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幼儿注意力很不集中,时不时会若无旁人地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但我能够关注到他的表现和反应,并鼓励和支持的语言、眼神把他吸引到我的课堂当中。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二
1.理解歌词内容,唱准“嘀嘀嘀嘀嘀嘀——嗒”乐句。
2.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活动准备。
图谱《小篱笆》、歌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声,调动幼儿情绪。
1.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发声练习,幼儿用唱歌的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2.练声曲《向风儿问好》。
“美丽的春天来了,风儿轻轻的吹着,小朋友,让我们来向风儿问个好吧!”
(二)引导幼儿倾听、感受歌曲。
1.教师播放音乐一遍。
“这首歌曲好听吗?”
“猜一猜,风儿在唱些什么?”
“它唱出了春天的哪些变化?”
2.幼儿回答自己的想法。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看图谱学说歌词。
1.请幼儿看图谱学说歌词。
2.老师有节奏的带领幼儿学说歌词。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唱歌曲一遍。
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歌词最有意思?”
2.教师用摘句的方法,将幼儿最感兴趣的一句歌词摘出来,和幼儿一起学唱。
3.教师弹奏,幼儿跟老师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4.重点学唱“嘀嘀嘀嘀嘀嘀——嗒”乐句。
5.幼儿再次完整地听歌曲一遍,学唱歌曲第二段。
6.在幼儿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幼儿分组自由地编动作,并进行小组交流。
7.分组进行表演唱。
(五)活动延伸。
春天除了给小篱笆的周围带来了许多的变化,还会给我们的周围带来什么变化?请小朋友把这些变化创编到歌曲里,下节课时来一起演唱!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三
1、小魔术,老师与学生一起做绕手腕的魔术,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2、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魔术。
1、管弦乐队讲的故事,你想听吗?你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2、音乐响起,老师配上讲述词。
这是一位怎样的魔法师?(突然强的旋律片断)。
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铜管乐器,很明亮的音色,震撼了一切。魔法师威力无边。
3、这是一把怎样的小扫把?
小扫把的旋律是怎样的?(活泼的)。
它的乐器属于哪一类?是铜管还是木管?
它是大管,看一看大管的图片。
哼唱扫把的主题音调,用bong来唱、
看谱子中哪些音乐要素使得这段音乐显得更活泼?(顿音记号——音乐更加跳跃;休止符——音乐更加短促)老师指导:八分音符也给人短促的感觉。
再唱一唱扫把主题,用人模仿小扫把的样子走步子,原地做。
4、有一个小徒弟,偷听到了一句咒语,接下来他会怎么做?
5、小徒弟试一试咒语,小扫把有反应吗?
(学生根据音乐说……)。
6、听到了打水的声音,倒水的声音了吗?(老师指导下行音乐是倒水的声音)。
7、说一说小扫把子神情。
8、听:小扫把的.主题反复了几次,请同学们用手指来表示。
每次都是一样的吗?
乐器?力度?(大管——小号——管弦乐;力度也是越来越强)。
你好像看到了水越来越?
9、小结:这里用到的音乐表现手法是——主题反复。
10、水越来越多,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说)。
11、你听到水流的声音时请你做出流水的动作。(学生听并做动作)。
12、水流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拉弦乐器)。
13、拉弦乐器的图片。
15、小弟子劈碎了小扫把,听一听小扫把怎样了?
(死了———怎么又起来了,走起来了,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学生讲一讲。)。
16、师父来了,一切归于平静。
1、根据音乐,学生走一走小扫把的走步(只走主题第一次)。
2、听到水的声音做一做水的动作。
3、很多小扫把复活了,音乐的力度与速度怎样的变化?大家再走步。
1、在从小弟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指名说,一两句话就行)。
2、作品简介。
3、交响诗与交响童话简介。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四
活动背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杏树、桃树、梨树都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还带着淡淡的甜味和清香呢!野花遍地都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花丛中蜜蜂正在忙着采蜜,蝴蝶们翩翩起舞。小燕子也被这迷人的春色深深吸引,从南方飞了回来,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着、唱着,是那么地欢快,那么地动听!
《小燕子》这首歌曲是一首传统经典的歌曲,旋律十分优美动听,歌词也比较简单易懂,很多幼儿都听过也会演唱。歌曲虽以燕子切入,实则要表达的是春的美,抒发的是对春天的热爱。如何透过这优美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来帮助幼儿理解个却的深层含义——春天的美丽和多姿?对此,我们进行了实践研究,我带领幼儿跟随着可爱的小燕子一起去寻找、发现和感受美丽的春天。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并尝试用各种动作来表现。
2.在寻找春天的情境中,感受春天的美,萌发对春天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幻灯一套。
2.场景布置:柳条、桃花、小河、草地等。
3.《小燕子》音乐(纯音乐和有歌词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听,谁来了?为什么要来?(第一遍欣赏单遍)。
——小燕子为什么要来呢?我们再来听听(第二遍欣赏)。
——原来小燕子觉得我们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它才飞来的。
2.欣赏音乐。
——我们跟着小燕子一起去寻找春天好吗?看看春天什么地方很美?(欣赏幻灯,播放音乐)。
——你觉得春天美吗?哪里最美?(着重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
——从色彩、形态等方面讲述,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3.尝试创编动作(通过动作来感受)。
——小燕子看见这么美的春天,它会做什么事情(动作)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学学小燕子飞翔的动作(根据幼儿的动作加以引导和讲解,教师哼唱歌曲)。
——美丽的小燕子,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吧?(播放音乐,自由表演)。
——你刚才看到什么美丽的东西了?你是怎么做的?(请个别幼儿表演,教师提升并美化动作并哼唱歌曲)。
——小燕子们,我们再去找找美丽的春天吧!(鼓励幼儿找空地方飞翔,不要碰撞,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如:花朵、大树等)。
活动反思:
1.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并在活动中分解和细化。我觉得此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还是比较恰当合理的,活动中我也能注意到把目标渗透在各个环节中,从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给予相应的引导。
2.活动中创设的春天情境很能吸引幼儿,从幻灯的欣赏和现场实物的布置,再加上优美的歌曲旋律,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绚烂多姿。活动中我还引导幼儿以“小燕子”这一身份去寻找、感受和表现春天的美,始终投入在这一情境中。在这种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下,幼儿学得很轻松、愉悦,就像在玩一样。
3.在幼儿用动作表现春天中美丽的事物和小燕子飞翔等动作时,我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提炼,而导致了幼儿两次表演都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没有提升。可以再进一步地引导,用语言提示或是自身的动作演示,让幼儿的动作有所提升,也更具美感、更为丰富。
4.在后面的表演环节,幼儿的动作比较随意,没能听着音乐表演。在这里老师可以提醒幼儿听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而不是丢弃音乐,这样也更能让幼儿注意到动作的优美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集体歌表演活动。
3.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树苗。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树苗头饰若干。
2.幼儿歌曲:《摆摆头、伸伸腰》。
活动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第一段。
教师和幼儿共同拍手,同时教师边跟着音乐唱《春天在哪里》的第一段。
2.帮助幼儿初步熟悉《摆摆头、伸伸腰》歌词。
教师将歌词变成故事的形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小树苗睡了整整一个冬天,春风一吹,小树苗睡醒了,他摆摆头、伸伸腰,觉得有点口渴了,喝了喝水说:“我要长高。”春姑娘听见了,轻轻吹了一口气,啊!小树苗长出了嫩芽,太阳公公知道了这件事也来帮忙了,把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树苗身上,小树苗看到太阳公公来帮忙,高兴地对着太阳公公哈哈笑了,小树苗真的长高了。
3.教师检查幼儿掌握歌词情况。
教师提问:小朋友,刚刚老师讲的故事里都有谁呀?
幼儿:有小树苗、太阳公公……。
4.看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故事里讲到的小树苗,这是故事里讲到的太阳公公,小朋友看,春风一吹,小树苗睡醒了,小树苗的头怎样了?幼:摆摆头。
师:小树苗的腰怎样了?幼:伸伸腰。
师:小树苗喝了喝水然后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树苗的身上,小树苗哈哈笑了小树苗长高了吗?幼:长高了。
5.引导幼儿理解小树苗怎样长高的。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树苗是怎样长高的吗?(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教师边指着挂图边讲解:小树苗的生长要靠温暖的春风、充足的阳光还有适量的水分。
6.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歌表演。
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表演。
给幼儿戴小树苗头饰,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蹲下表演小树苗睡着了,唱到“睡醒了”站起来,然后把手放在嘴上当杯子喝水,唱到“要长高”把手上举,唱到“对着太阳哈哈笑”做出笑的样子。)。
带领幼儿进行第二遍表演。
小树苗还想邀请小朋友来一起跳舞,谁想来和小树苗了一起跳个舞呀?全体幼儿一起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小树苗想邀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表演一遍。
7.教育幼儿从小要爱护小树苗。
师:小朋友跳了一会儿舞都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小树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从小要爱护小树苗,不能用手去摇晃小树苗,也不能在小树苗的身体上荡秋千,这样小树苗会痛的,也会使小树苗长不高的。我们要常给小树苗浇水、施肥、松土,让小树苗快快长大。
8.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不光小树苗现在穿上了绿衣服,有好多的植物都穿上了绿绿的衣服,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还有哪些植物穿上了绿衣服,好吗?”
9.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是变绿了,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叶子变绿的原因。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六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正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但本文蕴含的世态人情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应该让学生多诵读、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描写已经基本掌握,但对于细节描写的了解较少。通过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在细节方面的鉴赏能力。
课时分配。
2课时。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七
别看我们小,我们的幼儿园生活可是非常忙碌的,基于这种情况,开展了《忙碌的早晨》活动,为了加强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的管理,提高教师组织晨锻活动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晨间活动内容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正确选择活动内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讨论并制定晨间计划,知道哪些事可以快快地做,哪些事可以慢慢地做。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每天早上玩哪些晨间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孩子们知道要珍惜时间。
环境准备。
每人一张调查表、白纸若干、笔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课题。
你每天早晨几点起床?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和别人是一样的,哪些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二、通过与同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懂得怎样调整和合理安排时间。
你的晨间活动快乐吗?为什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很匆忙很着急?
三、通过讨论,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调整调查表中的内容,为自己制定晨间计划。
早晨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快快做的?做事拖拉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晨间计划呢?请你来说一说好吗?
四、教师总结。
我们要想让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就要让上肢、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交替得到锻炼。从下周开始我们就按照自己制订的活动计划行动吧!
延伸活动:
1、日常晨间活动中,提示幼儿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选择游戏内容。
2、根据幼儿列表中关心的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并调整晨间相关内容。
3、健康角共同收集有关运动后身体发展的资料。
4、家园共同组织幼儿运动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设计出自己的“一周晨间活动计划”,每个孩子设计的活动内容都不单一,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活动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总之本次活动比较_。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意图范文(18篇)篇十八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及其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
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
xxx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而且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员很好!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不愿意跟别人接触。
不爱干净。
不耐烦。
清风日报:《多愁善感的贝多芬》。
黑色地带报:《自强不息的贝多芬》。
百分百报社:《把健康的耳朵还给贝多芬吧》。
终点在望报社总编:《意志与理想》。
梦想蓝天报:《对贝多芬的感想》。
执著。
热爱音乐。
伟大、坚强。
奉献。
头号种子报社:《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马报社:《过于沉迷音乐的贝多芬》。
3、小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到什么?
4、师生交流:这种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是否有好处?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综合性学习示范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员之间合作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班上展示,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堂课就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很巧妙。模拟各大报社采访贝多芬的情景,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陆续展开各小组的汇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演欲很强,和积极参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