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便教师能够系统有序地进行教学。下面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教学计划实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一

在成教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尤其是在讲课的方式中,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要把握住“度”。比如,函数的概念在各个教材中对函数的定义写得都比较抽象,那么在面对成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学生们抓住函数定义的关键词“唯一”,对于自变量的任意一个取值,因变量必须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所以在理解函数定义的时候,最关键就是理解“唯一”两个字[3]。在授课过程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放在首位,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必过分追求高等数学的严密性。又比如讲解导数定义时,可以引入物理学中速度的相关知识,从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入导数的定义,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导数的概念。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降低知识的难度。

当代的高等数学知识已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比如工科、经济学、管理学,但是绝大多数高等数学教材重理论轻应用,对于高等数学在应用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高等数学的讲授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讲授的侧重点不同,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仅掌握数学知识,对其他专业课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与该专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比如对于经管类学生,当讲到函数单调性判别的时候,应把该节内容与价格策略的制定相结合,把经济学中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函数单调性的判别相结合,以此为根据,制定价格策略,并可以把此概念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结论,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如电脑、手机,应该适当地提高商品的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如粮食、商品房,应该适当地降低商品的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即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

3.1.3把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运用于教学。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软件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如matlab、lingo等,对于数学上繁琐的计算,借助于数学软件更容易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到成教的课堂上,并借助数学软件来实现,可以让学生们见识到数学强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在面对成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把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运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2.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成立小组讨论等方法。根据笔者多年在成教授课的经验,多种教学方法的搭配,不仅增加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成教学生,可以启发他们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习方法上,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联想沟通各个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

3.2.2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在多媒体出现之前,高等数学的教学仅仅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多媒体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而且能够形象生动地讲解高等数学概念,比如导数的几何意义,仅仅借助于黑板加粉笔,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尤其是导数的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极限,而极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曲线的割线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改变量而趋向于零,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又比如定积分的概念,由于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完全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去描述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可以运用数学软件设计动画图像,动态地描述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以更加深学生们对定积分定义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当然,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可少,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应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这样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3.2.3通过互联网建立答疑系统。

由于成教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抽象的高等数学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题目的解释,而忽略解题的思维过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师对题目的解答经验放在互联网上,建立解答系统,并定期更新,不断地丰富解答方法和思路,使学生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相关知识,并建立“解答问题聊天室”或者是通过“yy语音”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解答问题聊天室”中有很多题目同学们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就可以得到答案,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即可,这样不仅把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使得同学们通过讨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成绩、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不同的教学过程来实施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4]。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很多学科中都有分层次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将分层次教学运用于成人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相关的理论叙述很少。鉴于全日制学生和成教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直接把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运用于成教高等数学教学中,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必须结合成人教育的特殊情况,针对成教学生设计更适合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比如,针对不同数学基础的成人教育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改革分班授课的传统模式,引入分级分班授课。

4结束语。

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对于成教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不仅仅要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应该“因人施教”,成人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作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始终将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日常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质的科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芯蕊.浅谈成人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j].高校教育研究,,(4):177—179.

[2]黄翔,李开慧.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116—118.

[3]邵志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6—37.

[4]冯保平.成人教育中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6):121—122.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二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1、2、3。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秤钩秤东西,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来割草,8像葫芦爬上房,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象,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请出大数字宝宝1、2、3(出示数字大卡片),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个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

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七、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加强对字形的感知和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分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

(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小桶、盒子;数量是2的:苹果、香蕉、梨子;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做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片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三

从实际出发,七年级数学教师如何制定教学计划?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

如下: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

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月:第五章三月:第六、七章四月:第八章。

五月:第九章六月:第十章七月:总复习。

四.复习考试。

好的耕耘,好的收获。教学工作有喜有乐也有苦。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本学期教学工作有进步。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2

页,当前第。

1

1

2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四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8、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

五、补差措施。

1、教师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对学困生在教学中做到:“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因此,特制订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补差内容:全册教材。

2、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对象:优等生:王钊君张煜轩刘婉婷肖润钰叶家宝。

后进生:王瑞王丽张子豪陈峰杜昭王梦凡。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学习,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同时,在每天放学后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本两个班共有学生64人,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为目的。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宗旨。

三、培优对象:王凯、董兆林、李润禾、庄庆哲、贾文超、李凡、高子涵、苑子奇等。

补差对象:张森博、王鑫、李可欣、胡怡博、马恩新、马若宁、马可欣、刘思宇等。

四、培优措施: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去抓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己的新课程理论学习,为及时写反思和教学随想打好基础,向专家型的教师靠拢。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我觉得在教学用书上坚持写出自己的得与失,加上多年得教学经验,我想应该能为教好这几个班积累有用的方法,更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做好各时期的计划,有松有驰,把握进度,力求活动课、研究课、多媒体课、试验课,多种教学形式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吸引到课堂上来。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一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在此基础上,我要求自己每一章节都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根据班级具体情况,不图快,把握课程标准,对难点重点争取细化其要求,只要总体进度保持一致就可以了。我还年轻,有很多需要尝试的地方,我力求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继续提高,将多种课堂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老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备好每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研究中考动向,为提高我校升学率提早下手。

我会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1、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3、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七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本册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灵活、轻松、愉快地进行复习。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过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复习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为以后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二、班级实际情况。

这个班的学生中,80%的孩子成绩比较稳定,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10%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大约有10%的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图形、人民币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肯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系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辨认简单的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及单位间的简单转换。

五、复习注意事项。

1、根据知识的特点,选用相应的复习方式。

2、让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的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每节课明确复习课的目标。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巩固。

4、复习课过程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

5、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六、主要复习内容。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复习的重点内容是:

1、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数位表,掌握数的组成。

3、数位表的认识:

4、10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

(二)、100以内加法、减法的复习。

一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个别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能熟练的进行100内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能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以及用计算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主要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对于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同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图形的复习。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四)、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的复习。

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由于比较抽象,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还是一个难点。

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熟练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准确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复习的主要内容: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能够准确地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行换算。

3、会购物,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简单为题。

七、复习的措施与策略。

(一)复习措施:教师引领系统复习,突显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复习可能是一个比较笼统抽象的概念,学生年级小,自制力差,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情绪,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全体同学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在练习的过中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主导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1、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2、复习层次多样化,照顾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查漏补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复习,达到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最大化提升)。

3、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灵活运用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层面知识的掌握)。

4、评价多样化,建立学习小组。

(对不同层次学生进不同形式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复习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以结对的形式进行生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以带动全体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八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九

三、教学目标要求 。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

五、教学进度安排: 。

周数教学起止时间章节 。

1—8周201x.3.1—14.24第一章1.1—第三章3.6 。

9周4.25—5.1期中考试 。

10—17周5.2—6.26第十章10.1—第十二章12.3 。

18—19周6.27—7.10期末复习考试 。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来因为专业学科的不同,同济大学出版的.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极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应对措施。

2.1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

当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课程应该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科目都应为计算机专业服务。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7]李尚志.我思我行我mooc[j].中国大学教学,.12:4-6.

[9]许波,工程数学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一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智力以及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高等数学教学。

心得体会。

欢迎欣赏阅读。

高等数学是我院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国际贸易、商管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主要讲述了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双考大纲”,高等数学又分为《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充分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继续深造,从事金融行业、建筑行业以及个人的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多大帮助。但是这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知识一环扣一环,结构既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呈曲线跳跃式发展,对于各高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尽可能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一方面很是感激校方对于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深知作为年轻老师教学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这仅仅半年时间就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要认真备课,仔细撰写。

教案。

上课时要说课这节课大家需要掌握什么(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要考的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使学生清楚这节课堂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时而去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认真听听他们的讲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于教案的认真撰写须不断地向其他优秀老师学习这样才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上课要突出重点,做到张弛有度,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图形描述讲解抽象的定理,推论等,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及其性质、多元函数求导运算。具体到知识点的时候,重点是在分析,考察哪个知识点,要我们做什么,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工作又是什么,跟学生讲明白,体现层次感,每堂课对于一个知识点,至少一道题目要有完整的板书,便于学生做笔记,模仿,要及时讲解作业,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

再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发:听课要学会“抓大放小”,抓住主要思路,主要思想,主要的脉路,不要在小问题上纠缠,课后自己动手去解决,实在不懂再问老师、同学,因为高数的技巧性很强,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上课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难度上要照顾想考研的学生,这些跟学生说清楚。

最后,就是基本素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要着装大方得体、讲课的语速要适中,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上课带教案、教材、教学手册,尊重学生,所言所行符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本质上决定了它的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总结,依靠课堂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高等数学是工科、经管类等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学好高等数学是很重要的。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历教育的层次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作为基础课的数学,教学班一般多为大班授课,加之学生基础往往参差不齐,学习方法差异较大,这就给数学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下面就这些年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搞好高等学校数学课的课堂教学。

一、重视绪论课,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

近几年来我主要从事自考院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过关率不高,有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学好高等数学没有信心等情况。我决定,必须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让学生逐步明白学习高等数学不是简单地从“高三”到“高四”,更主要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明白基础不好未必就学不好高等数学,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学好高等数学的。

三、注重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将单纯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合力互动、教学相长的友好合作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要注意调控好个人的情绪,不能随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教室。良好的教学情绪,积极的教学情感,能唤醒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精力充沛,兴趣盎然。

好的提问方式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发辩论,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1、重视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我看来,大学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时明确提出下次授课的具体内容和预习要求,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问可提,才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提的问题,并学会做出恰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学生提的问题越是多样就表明他们预习效果越好,然后鼓励他们把这些问题分类,教师因势利导地再提出新的问题,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步使学生理解所提问题的价值,分析问题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中的含义。

四、重视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讲述。

在讲叙数学概念和定理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还要向他们传授这种抽象、概括问题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内容中抽象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建立定积分概念时,通过对两个具体问题一一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计算,可以看到:前者是几何量,后者是物理量,实际意义并不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是相同的。排除其具体内容,抽出其本质特征,即单从数量关系看,都具有一种相同结构的特定形式,从而抽象概括出定积分的普遍性定义。

五、要重视习题课?

1、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和归纳与演绎的能力。习题课上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对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法则进行梳理,使学生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

2、此外,在习题课上,对所学的基本定理、基本概念要重点强调它们的条件、应用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使其在学生思维中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新旧知识要联系着讲,不仅仅要讲这一单元的知识,也要注重对以前单元知识的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可能会遗忘,若在讲题的过程中,把以前单元的知识也捎带着复习一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还会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总之,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就必须对它产生兴趣。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我认为应该讲实数的完备性的六大定理及其证明,在证明这六大定理彼此等价的过程中,肯定对同学们也是数学素质的培养。可能你们认为同学们接受不了,所以应该放弃。我不认为交大的学生会这么差,你们的第18题都有人做得出来,充分说明他们潜质无限,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而且,没有这六大定理,你怎么证明连续函数的性质?别告诉我连续函数的性质不重要,因为这是常识,是最基础的东西。当然,的确有人无论如何也学不会,但数学本身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的游戏,就像篮球一样,不是每个人都有姚明的天赋。

2、函数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可以任意交换项的顺序而不改变收敛性和收敛值。这个结论的证明并不复杂,也没用到经典的极限理论。思想方法也很值得借鉴。但我不明白我们的课本里却没有。当你告诉同学们一个结论的时候,你却不能提供证据,这样,时间长了同学们带着困惑去听课,会越听越糊涂,云山雾罩,最终失去了对数学的热爱。讲课者也无法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

至于时间不够的问题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我的处理方式就是,仔细讲述涉及到的数学的概念和定理证明,至于计算题我就只讲一讲方法,他们回去做作业完全可以看着例题照着葫芦画瓢。

我们原来使用的微积分课本题目难度很大,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理论部分实在是难以恭维。这样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我真的不好讲,似乎是准备参加数学竞赛。但对数学素质的培养并没什么太大帮助,也没有培养出同学们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很不利。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学了也很容易忘掉。

总之,我建议大规模修改课本,增加系统的理论。非数学系的教学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通俗地讲解数学理论,而不是放弃数学理论。原来这个课本千万不要再用了,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二

立体化教材在国外称为“integratedtextbook/coursebook”,在国内最早则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叫“一体化教材”或“多元化教材”。立体化教材相对传统纸质教材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撑平台,运用多种多元化教学工具,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效果进行整合,按照先进的一体化思路设计出适合于多元化教学的系统化教学材料。近年来,立体化教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立体化教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立体化教材越来越体现其优越性。它在主干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多种辅助教学资源,实现人机对话,交互性强;它表现形式灵活,课程设置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拓展;它直观形象,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展示课程的相关定义、定理和方法;它操作简单,可反复观看教学课件和视频等,不受时间和次数的局限;同时其趣味性和艺术性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等数学其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及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因而其立体化教材的构建和设计只有符合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较大成效地发挥立体化教材的作用。一般地,立体化教材的设置应该包含:主干教材、课程方案、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件、教学视频、数学实验、习题库、学习辅导答疑、学习论坛讨论等。本文在立体化教材设置上,重点考虑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种主要组成要素:教材(即传统的纸质教材,与立体化教材的开发网站相配套)、教案、课件、教学视频、数学实验、习题库等,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立体化教材应该以教材为中心,做到四个“体现”。

1、教学视频是对教材内容的可视化传递。

教学视频是指把要传授给学习者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经由教师或专业制作人员运用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生成视频文件并发布供广大学习者学习使用的教学资源。相对于静态的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传递和表达,诱导学习者思考,提高学习的高效性,而且还集合了知识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视频教材已经是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正如萨尔曼可汗在ted的预言“视频重塑教育”那样,视频教材正在不断地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教学视频最终所体现的核心部分仍然是教材的内容,即教材的知识性。因而,高等数学教学视频的基本组织形式应该注重对每一章的每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和教学设计。高等数学教学视频的设计单位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对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每个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各知识点同时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过程,最终进行视频录制。

2、教案、课件应体现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思想性。

保持课程应有的系统性是指教案、课件的组织过程应该遵循教材的组织规律。相对于其它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稳定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总是从“函数与极限”开始,然后是“连续”与“导数”,再而是“微分及中值定理”……从微分到积分,从不定积分到定积分,从一元微积分再到多元微积分。因而,教案及教学课件的内容及其织组顺序上,应保持课程应有的`系统性。

保持课程应有的思想性是指教案、课件应该正确保持定义的阐述、定理的证明、知识间逻辑关系,同时对内容的增删应该适当有度。高等数学的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它的各个章节、各知识块间内在的联系紧密,教案的设计要思路清晰明白。传统的教案和课件的使用者都是教师,但立体化教材的教案和课件将面对学生,因而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更应该与教材相呼应,紧扣教材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规范的、理论性的教材语言,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较易接受、喜爱的媒体语言的表达形式,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在立体化教材设计上,教案、课件仍是源于教材,还原于教材。

3、数学实验应该融入教材,数学实验应体现教材的实验要求。

一本成熟的高等数学教材必须包含实验环节,实验内容由浅入深,理论与实验相辅,突出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实验课时。学生通过数学软件(例如matlab),实现对极限、微积分、级数等基本概念的可视化,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既增加了高等数学趣味性和形象性,又增加了对其理解性和应用性。

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实验部分一般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实验,第二个层次是运用以数学实验为介质进行数学建模。前者是基础实验,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达到理论理实验的统一。例如在了解单叶双曲面和马鞍面都是直纹面这一结论的同时,如若再用实验加以验证,这种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后者是我们所熟悉的数学建模,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基础、分析水平和实验水平。数学建模已经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许多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将数学建模作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高等数学》教学实验应该体现立体化教材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建模”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所学过的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领悟“数学实验”中最本质的内涵。

4、习题库应体现教材的基础性和重难点。

习题库是立体化教材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提高教材的利用率,为教材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制作学习辅助材料光盘不同,教材配套题库系统应该提供练习和测试的功能。特别是对自学要求较强的对象,他们可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或者在课堂上知识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自主学习或补习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因而,设计针对这类自学型学生的课程习题库变得尤为重要。

习题库应体现教材的基础性是指习题库应该提供整本教材的资料,接照每个章节设置各种类型的习题。同时应该提供这些习题的答案以供自习的学生进行参考。习题库的测试功能体现在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兴趣倾向等提供相应的试卷。习题库应该能够实现人工选题的功能,按章节或类型选题以及题量的多少进行自主或随机选择,同时对测试的结果自动生成并附带参考答案。习题库应体现教材的重难点是指习题的总体难度应该与教材的总体难度保持一致,尽量减少难偏题的数量。

二、立体化教材的核心技术是“立体化”,做到四个“一致”。

1、教学视频与教案、课件的一致。

教学视频是对教学内容的传达。视频教学以教案、课件为依据,制定教学过程结构方案及录制步骤。教学视频应该从四方面进行把握:

(1)视频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按照教案的顺序;

(2)教学视频的重难点应体现教案的要求;

(3)用于录制教学视频的课件应该与立体化教材中的课件一致;

(4)教学视频的组织形式应与课件保持一致。

2、教学视频与习题库的一致。

教学视频不仅是理论课的视频,同时应该有习题课的视频。在习题课视频的典型习题应该为习题库的例题,与习题库保持一致。但并不是习题库所有的习题都制作成视频,这样习题库就失去意义。习题的教学视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习题库为视频教学提供练习、学习、测试功能,两者在题型、重难点上保持一致。

3、数学实验与教案、课件的一致。

数学实验与教案、课件的一致是指:

(1)教案、课件中的实验例子应该与数学实验的例子内容上一致;

(2)数学实验的编排顺序应该与教案、课件的设计顺序一致;

(3)数学实验的重难点应该与教案的要求保持一致。

4、数学实验与习题库的一致。

一方面,教学实验应有典型的习题例题。例如极限、两个重要极限、导数、定积分、不定积分、反常积分、曲面与方程、偏导数、重积分、级数等等。另一方面,习题库中应该有数学实验部分,两者在题型、重难点上应该保持一致。

三、立体化教材的最终效果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旨在挖掘学习者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从而最大化地体现学习者的自我价值的学习模式。立体化教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它打破了统一起点、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局限性,使学习者能够按自己的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基于立体化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的操控方面获得极大的自由度,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彰显关注个体、崇尚个性的价值观。学生借助网络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强调在有限时间内学习短小的、松散连接的信息单元,是当今社会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学习知识的新途径。

立体化教材借助广泛普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渗透到学生个性化学习当中。学习者可以反复观看或随时暂停视频,结合课件及教案,使用强大功能的习题库,获得高等数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立体化教材进行教学,将逐步成为实施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三

我国是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形式各有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浪潮。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广泛采用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五环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教学模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一时期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流,并带动了其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问题的解决到开放性教学;从创新教育到研究性学习;从高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到审美教学等,高等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现在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有:数学归纳探究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活动—参与”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研究这些教学模式,能够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本文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方法论支持。

(1)“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体现在辅导上,学生自学不是要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启发、指导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3]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次,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此外,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是,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要求教材必须是结构性的,符合探究、发现的思维活动方式。[3]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的较稳定的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模式的四个环节中,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重点;解决数学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4]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回顾我国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重视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多,与实际联系的少;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忽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的少,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符合数学教育的本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品质。

2.人文关怀失落。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由于太过重视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师生的情感交流就很缺乏,不仅学生的情感长期得不到关照,而且学生发展起来的知识常是惰性的,因而体会不到知识对经验的支撑。这就可能滋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导致学生对数学科学日益疏离,也造就了一些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创新素质的理性人格。[5]在这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也在强调教学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参与,但由于注重外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预设性,很少给教学目的的生成性留有空间。课堂始终按照教师的思路在进行,这种控制性数学教学是去学生在场化的教学行为,在这样课堂上,人与人之间完整的人格相遇永远退居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之后。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失落。

3.文化教育缺失。

高等数学文化知识不仅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是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是指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后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养成的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6]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强调单纯的方法和能力训练,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教育,对于数学发现过程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够;忽视了给数学教学创造合理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情境,缺少对学生数学文化修养的培养,致使学生数学文化素质薄弱。

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达。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自然是数学教育目的的必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实际的需要,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很多领域,所以,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还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清晰、表达有条理。实现科学价值是数学教育一直不变的目标,但并不是唯一目标。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是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智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而且也要关注培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同时,作为文化的数学,能够提升人的精神。[7]通过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将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进行整合。在数学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以学生为基点,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在传授知识,培育和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文化的本质,树立数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同等价值地位的文化形象,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分析上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发现,虽然现代教学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学生的情感态度、数学素质的培养不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学习和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使笔者认识到构建数学文化观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造和发展。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两者的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明确的分界线,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立足于对数学文化内涵的理解,围绕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的,通过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的反思和借鉴,本人逐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形成了“经验触动———师生交流———知识探究———多领域渗透———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8]这一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学文化教学,教师活动突出表现为呈现———渗透———引导———评述;学生活动突出表现为体验———感悟———交流———探索。

(三)对本模式的说明。

(1)经验触动。学生的经验不仅是指日常的生活经验,还包括数学经验。数学经验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经历、体验。要触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教学中就要注重运用植根于文化境脉的数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数学情境中获取知识、感受文化,促进数学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师生交流是指师生共同对数学文化进行探讨。数学文化教育的广泛性、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都要求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严格来说,“师生交流”不仅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师生交流是模式实施的重点,当然,师生交流不会停留在这个环节,它会充斥于之后的整个课堂教学中。

(3)知识探究是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环节。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学习,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和体悟数学文化,是对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促进。

(4)多领域渗透是指教师跨越当前的数学知识和内容,不仅建立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而且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将之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数学系统之外领域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本质。

(5)总结反思就是对整堂课做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所体会的数学文化的印象,也为下次的数学学习积累经验,开创创新源泉。本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基于数学文化教育理论,以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品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数学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堂、数学素养丰富的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是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

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模式意识是对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要求,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满足个人喜好的随意行为,而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的结果。而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也不是生搬硬套,将某种教学模式简单地移植到教学中,将教学模式“模式化”,使教学模式变成僵死的条条框框,对教学模式的改造、创新和超越,才是创新教育的本质。[9]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任何微小变化或不确定的偶然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实时、恰当的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这种不确定性表明,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但更要超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超越教学模式便是成熟、优秀的数学教师的重要标志。因此,成功的选择、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不受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超越教学模式,走向自由教学,最终实现“无模式化”教学,就是优秀的高等数学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刘慧工作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四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高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基本概念讲解和知识的综合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在本科生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综合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大多数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随着高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而高等数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具有严密逻辑思维性的基础学科,因此要求每位高等数学教师要切实重视这门课的教学。要想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并且很好地掌握这门课,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基础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它的推理、证明、数据演算等必须经得起推敲,容不得半点虚假。为了避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生搬硬套、遇到实际问题不会分析的状况,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简明概括,它是推导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体系的着眼点,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课堂教师概念的讲解,只偏重于解题。一看到题目,如果题目曾经见过,不管条件如何就开始生搬硬套;如果题目没有见过就发呆愣神,根本不会分析推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将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冰冷冷”地放在那儿,教师应该将知识体系很好地连贯起来,同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生动形象地组织教学。

基本概念的引入和数学史结合。

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穿插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导数”概念的时候,首先引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

到了17世纪,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求即时速度问题;第二类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第三类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第四类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重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都提出了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们最大的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因此这门学科早期也称为无穷小分析,这正是现在数学中分析学这一大分支名称的来源。牛顿研究微积分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兹却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

这一段数学史的讲解,首先为紧接着引入“导数”概念时给出两个引例(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曲线的切线)做好了铺垫,也引入导数概念的出发点——直观的无穷小量,与上一章的极限概念结合起来。其次,17世纪要解决的前三个问题,也就是导数这一部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开篇就把该章的主要框架给出。第四个问题为后面积分学的引入埋下了伏笔。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主要贡献,为定积分求解公式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一段数学史的引入既让学生了解了微积分的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衔接课堂内容,何乐而不为呢?2.基本概念和实际相结合在讲解级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总觉得枯燥、抽象,感觉就是一些运算,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

当achilles再花b秒时间跑完b米时,乌龟又向前爬了c米,……这样的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因此achilles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显然这一结论有悖于常理,是绝对荒谬的,可是如何用数学语言解释清楚呢?这样一个悖论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入级数的概念。接着讲解级数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再给出一些级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一慢性病人需每天服用某种药物,按医嘱每天服用0.05mg,设体内的药物每天有20%通过各种渠道排泄,问长期服药后体内药量维持在怎么样的水平?通过对于级数的计算可以得到长期服药后体内药量近似为:0.0510.25mg54545423#8++`j+`j+gb=而在实际病例中,医生往往根据病人的病情,考虑体内药量水平的需求,确定病人每天的服药量。如一慢性病人需长期服药,按照病情,体内药量需维持在0.2mg,设体内药物每天有15%通过各种渠道排泄掉,问该病人每天的服药剂量应该为多少?[2]这样声情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既思考了问题,又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等数学现行教材中的很多例题,由于篇幅原因一般只有题目的解答过程却没有思考过程,因此爱问问题的学生往往会问,如果是自己解题的话,怎么会这样想呢?这个疑问就是授课教师在讲解题目时重点要解决的。也就是说,授课教师不但要把解题的过程讲解清楚,还要从解题思路方面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寻找解题思路,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中值定理这一节时,有例题:设在区间i上恒有:f(x)f(x)2xx,x,xi1212212-g-!证明此函数在i上为常数函数。

学生本来对证明题就有一种畏难情绪,一见到是抽象函数的证明题,更是无从下手,一头雾水了。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讲解题过程,而是要逐步分析、理解,让学生给出解题过程。

首先帮助他们分析题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要想证明一个函数为常数函数,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知,“如果函数在区间i上的导数恒为零,那么函数在区间i上是一个常数”,因此只要证明“在区间i上,函数的导数均为零”。

讲到此处,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让他们试着去选择方法,看看如何证明函数的导数为零。于是学生在思路的引导下会进一步考虑。很多学生会选择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将左边函数值的差转化为和导数相关的量。此时教师就可以趁势鼓励他们想着要去转化左边的式子,非常正确。但是转化的过程要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么条件满足吗?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要求所考虑的函数在闭区间内连续,对应的开区间上可导,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个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那要怎么处理呢?如果想出现导数形式,就可以从导数的基本定义出发进行分析。导数是差商的极限,反映的是变化率。

左端只给出了函数值的差,那么自然想着要和自变量的差结合,出现差商形式,将所给等式变形为:()xxfxfx2xx121212g---而导数是一种极限形式,进而不等式两边取极限,利用夹逼准则结合极限的性质,所证结论成立。

通过逐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分析题的过程既有学生的参与,也有教师的讲解,利用条件和基本概念逐步分析就是对学生推理思维训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收获更大。由这个题目的分析求解过程可以发现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导数定义、夹逼准则以及极限的性质必须要熟练掌握,然后才会融会贯通。

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永远做不完。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扎实,每个知识点要理解清楚。在题目的分析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融会贯通,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那么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类型都可以独立思考,逐步分析,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

总而言之,高等数学的教学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把高等数学这门课讲好,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卡茨.数学史通论[m].李文琳,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五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来因为专业学科的不同,同济大学出版的.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极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应对措施。

2.1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

当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课程应该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科目都应为计算机专业服务。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7]李尚志.我思我行我mooc[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4-6.

[9]许波,工程数学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六

高等数学是民办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高等数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十分有必要想办法提高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民办高等院校的的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对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民办高校的学生也没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等数学的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学生具体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习什么样的程度,这就给老师进行因材施教带来了难度,民办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对学生的专业课不太了解,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的老师在讲授高数课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样凸显高数在学生专业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相应的专业课当中去。还有一点就是目前的民办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大部分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不利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进行数学的学习,这样一来就加剧了学生们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恐惧感,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针对民办高校高数分层教学的实践。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基础起点比较低、层次比较多、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等特点,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下面的分层教学方案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学院里面的所有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初步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或者参考新生入学时候的高考成绩,这样做可以为以后的分层教学做好准备。一个学院的学生,我们要保证他们所修课程的学分一致,在问卷调查和入学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态度,将学生按照一定的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分层的情况进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

1.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够强,a层次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他们的成绩一般来说不会太理想,因此,a层次的学生对于高数课的标准就仅仅限于及格就可以了,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完成基础题,加强学生对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模仿例题解答高等数学课程当中最基本的问题。

2.b层次的学生数学思想和基础以及学习态度都比较好,能够很好的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个层次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因此,对于b类学生来说,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多多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让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3.c层次的学生数学思想和基础以及态度都非常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这个层次的学生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够考上研究生到更好的院校进行学习,因此这类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高等数学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除此之外还应该更多的联系考研内容。

在学完一定的章节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民办高校的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比如:给a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布置基础题,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层次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应该把基础题作为主要的练习内容,在此基础上稍微的加入一点点提高的练习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c层次则应该把提高的题目作为主要的练习内容,积极地在作业中融入考研题型,为这个层次的学生将来的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结语。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实施分层次教学方式对民办高校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的教学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也对高等数学的授课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时候需要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要了解学生专业课的有关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专业所需的不同的高数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积极实践,这样可以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七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高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基本概念讲解和知识的综合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在本科生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高等数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大多数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随着高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而高等数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具有严密逻辑思维性的基础学科,因此要求每位高等数学教师要切实重视这门课的教学。要想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并且很好地掌握这门课,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基础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它的推理、证明、数据演算等必须经得起推敲,容不得半点虚假。为了避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生搬硬套、遇到实际问题不会分析的状况,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简明概括,它是推导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体系的着眼点,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课堂教师概念的讲解,只偏重于解题。一看到题目,如果题目曾经见过,不管条件如何就开始生搬硬套;如果题目没有见过就发呆愣神,根本不会分析推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将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冰冷冷”地放在那儿,教师应该将知识体系很好地连贯起来,同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生动形象地组织教学。

基本概念的引入和数学史结合。

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穿插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导数”概念的时候,首先引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

到了17世纪,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求即时速度问题;第二类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第三类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第四类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重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都提出了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们最大的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因此这门学科早期也称为无穷小分析,这正是现在数学中分析学这一大分支名称的来源。牛顿研究微积分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兹却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

这一段数学史的讲解,首先为紧接着引入“导数”概念时给出两个引例(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曲线的切线)做好了铺垫,也引入导数概念的出发点——直观的无穷小量,与上一章的极限概念结合起来。其次,17世纪要解决的前三个问题,也就是导数这一部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开篇就把该章的主要框架给出。第四个问题为后面积分学的引入埋下了伏笔。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主要贡献,为定积分求解公式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一段数学史的引入既让学生了解了微积分的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衔接课堂内容,何乐而不为呢?2.基本概念和实际相结合在讲解级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总觉得枯燥、抽象,感觉就是一些运算,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

当achilles再花b秒时间跑完b米时,乌龟又向前爬了c米,……这样的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因此achilles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显然这一结论有悖于常理,是绝对荒谬的,可是如何用数学语言解释清楚呢?这样一个悖论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入级数的概念。接着讲解级数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再给出一些级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一慢性病人需每天服用某种药物,按医嘱每天服用0.05mg,设体内的药物每天有20%通过各种渠道排泄,问长期服药后体内药量维持在怎么样的水平?通过对于级数的计算可以得到长期服药后体内药量近似为:0.0510.25mg54545423#8++`j+`j+gb=而在实际病例中,医生往往根据病人的病情,考虑体内药量水平的需求,确定病人每天的服药量。如一慢性病人需长期服药,按照病情,体内药量需维持在0.2mg,设体内药物每天有15%通过各种渠道排泄掉,问该病人每天的服药剂量应该为多少?[2]这样声情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既思考了问题,又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等数学现行教材中的很多例题,由于篇幅原因一般只有题目的解答过程却没有思考过程,因此爱问问题的学生往往会问,如果是自己解题的话,怎么会这样想呢?这个疑问就是授课教师在讲解题目时重点要解决的'。也就是说,授课教师不但要把解题的过程讲解清楚,还要从解题思路方面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寻找解题思路,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中值定理这一节时,有例题:设在区间i上恒有:f(x)f(x)2xx,x,xi1212212-g-!证明此函数在i上为常数函数。

学生本来对证明题就有一种畏难情绪,一见到是抽象函数的证明题,更是无从下手,一头雾水了。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讲解题过程,而是要逐步分析、理解,让学生给出解题过程。

首先帮助他们分析题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要想证明一个函数为常数函数,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知,“如果函数在区间i上的导数恒为零,那么函数在区间i上是一个常数”,因此只要证明“在区间i上,函数的导数均为零”。

讲到此处,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让他们试着去选择方法,看看如何证明函数的导数为零。于是学生在思路的引导下会进一步考虑。很多学生会选择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将左边函数值的差转化为和导数相关的量。此时教师就可以趁势鼓励他们想着要去转化左边的式子,非常正确。但是转化的过程要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么条件满足吗?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要求所考虑的函数在闭区间内连续,对应的开区间上可导,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个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那要怎么处理呢?如果想出现导数形式,就可以从导数的基本定义出发进行分析。导数是差商的极限,反映的是变化率。

左端只给出了函数值的差,那么自然想着要和自变量的差结合,出现差商形式,将所给等式变形为:()()xxfxfx2xx121212g---而导数是一种极限形式,进而不等式两边取极限,利用夹逼准则结合极限的性质,所证结论成立。

通过逐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分析题的过程既有学生的参与,也有教师的讲解,利用条件和基本概念逐步分析就是对学生推理思维训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收获更大。由这个题目的分析求解过程可以发现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导数定义、夹逼准则以及极限的性质必须要熟练掌握,然后才会融会贯通。

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永远做不完。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扎实,每个知识点要理解清楚。在题目的分析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融会贯通,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那么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类型都可以独立思考,逐步分析,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

总而言之,高等数学的教学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把高等数学这门课讲好,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卡茨.数学史通论[m].李文琳,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八

现在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有:数学归纳探究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活动———参与”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研究这些教学模式,使本人能够学习和借鉴它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为本文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方法论支持。

(一)“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体现在辅导上,学生自学不是要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启发、指导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潜能。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次,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此外,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

(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是,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要求教材必须是结构性的,符合探究、发现的思维活动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的较稳定的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模式的四个环节中,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重点;解决数学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活动———参与”教学模式。也称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从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而进行论证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数学实验早已存在,只是过去主要局限于测量、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的演示等,较少用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而现代数学实验是以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更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四个环节的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中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探究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数学的探究者,使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体现和彰现。

(一)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达,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自然是数学教育目的的必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实际的需要,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很多领域,所以,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还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条理。实现科学价值是数学教育一直不变的目标,但并不是唯一目标。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是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智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关注培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同时,作为文化的数学,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育,就是将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进行整合。在数学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以学生为基点,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在传授知识,培育和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文化的本质,树立数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同等价值地位的文化形象,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二)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上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发现,虽然现代教学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学生的情感态度、数学素质的培养不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学习和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使笔者认识到构建数学文化观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造和发展。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两者的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明确的分界线,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立足于对数学文化内涵的理解,围绕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目的,通过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的反思和借鉴,本人逐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形成了“经验触动———师生交流———知识探究———多领域渗透———总结反思”的教学程序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渗透数学文化教学,教师活动突出表现为呈现———渗透———引导———评述;学生活动突出表现为体验———感悟———交流———探索。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十九

经济学是考察社会经济现象、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而计量经济学则是揭示经济学理论所考察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理解经济现象,能否构建恰当的经济模型,能否准确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使研究结论客观反映经济规律,进而为政策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目前,虽然计量经济学已被列为高等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培养好计量经济学人才任重道远。为更好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计量经济学人才的培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重在培养学生基于经济学理论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勇于提出问题。譬如,在研究通货膨胀时,学生应回顾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等通胀形成机制,思考这些理论能否解释现实。以始于下半年的通货膨胀为例,显然,每个人都经历与感知到了该轮通货膨胀对自身的影响,企业家感觉到原材料上涨,居民感觉到菜价上涨,学生发现食堂饭菜价格上升。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思考此轮通胀的原因与货币供给过多是否相关,进而要思考此轮通胀与过去通胀是否存在相同特征。教师要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这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与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理解经济问题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对同一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使得师生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此外,经济现象本身也伴随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复杂变化,对这些日益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的深入考察,也考验着我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的能力。因此,深刻理解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重在能否正确应用计量经济学。仍以通胀现象为例,学生可能首先联想到的是货币需求函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观察,m2增速于20起快速下降,但与此同时,通胀却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该现象提醒我们,若以非线性货币需求函数建模,则可以揭示通胀与货币需求间的复杂关系。为此,适时引导学生针对我国特定的数据,探索性研究通胀与货币需求间的复杂关系,能够培养其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计量经济理论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重要落脚点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于能否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通胀现象,逐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检验通货膨胀与m2是否是平稳序列?这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该关系是否具有非对称、非线性的特征?怎样检验与估计非对称、非线性的长期均衡关系?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学习与发展计量理论,这需要我们拓展既有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因此,在研究中准确理解与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特别是针对数据特征拓展计量理论,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的重点。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单位根检验与基于非平稳变量的建模技术;描述经济现象复杂动态性的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这些理论与方法与之前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相比存在较大区别,为使教学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相适应,许多教师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验教学等角度思考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角度,借鉴以往教学改革的有益建议,结合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方面践行教学活动。

(一)立足引导与启发。

首先要清晰讲授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智能。例如,在讲解参数估计量的线性无偏最小方差性质中,应分析估计量是被解释变量的线性样本组合,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估计量的本质,在理解估计量为一个随机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其是否服从特定的分布,最终引导学生理解估计量的方差以及对备选估计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基于估计量的有效性,再讲解渐进无偏与渐进最优估计量。接下来,适时展示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量的仿真结果,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计量经济理论,把引导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一体化。

(二)贯穿“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位一体。

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从经典计量经济学适当拓展到现代计量经济学,并据此阐释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反应,清晰介绍相关前沿理论。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重在:一要阐释回归分析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二是要培养学生根据我国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的能力;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讲授内容进行延伸。计量经济学前沿的理论与方法集中在文献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结构从教材延伸至文献中。比如,在讲授异方差时,适时引出arch模型及其应用;在讲授面板模型时,适时延伸到动态面板模型与广义矩估计,并结合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介绍动态面板模型和广义矩估计的分析思路。这种适时适度地引申新的知识,不但使学生深入理解基础概念,还启发学生拓展知识进行应用研究。

(三)充分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

针对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望而生畏的现状,我们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通过编程将计量经济学中晦涩难懂的估计与检验理论转化为仿真结果,使得学生对抽象数学公式的模糊认识,转化为对仿真图形直观深入的理解。比如,线性无偏有效估计量的统计含义,既是参数估计中最基础的知识,又是大多数学生难懂的部分。在教学中采用仿真实验和仿真图形,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理论产生直观的认识。又如,模型的误设定(如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是学习传统线性计量模型基本假设的重点,由于需要较强的数理统计学基础,这部分内容不但学生难理解,也是教师难以诠释清楚的问题。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能够形象展示违背经典计量经济假设下所导致的结果,促进学生对设定正确模型的重要意义产生深刻理解。这种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不仅避免数学方面繁杂的推导过程,防止学生对计量经济理论“望而生畏”,还培养了其创新性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干中学”这种新型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如下策略。

1.在课堂讲授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适时延伸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对相关前沿文献的学习。例如,为何采用标准差衡量估计量的精度?ols与广义gmm的估计原理区别在哪?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为何区别于常规分布?通过不断提出类似问题,与学生“互动式”讨论并且解答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与广度发展,还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协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理论和方法,并促进其学以致用,能够进行经济学研究,但绝对不应以软件操作教学替代基础理论的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适时操作相关的计量经济学软件,解释软件输出结果,是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3.通过案例与数据分析,建立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管是经济学理论,还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运行规律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的实际例子讲授计量模型,容易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针对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难懂”,上述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干中学”等先进教学理论的精神实质,不仅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计量经济学,也开拓了其知识视野,培养学习、研究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二十

1.1从教学内容上看。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高等数学与专业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但由于受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还是以微积分为主,理论内容多于实践知识,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大体相似。

1.2从教学方法上看。

近几年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有很大改进,但仍有部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讲授仍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教师基本采用黑板或者ppt讲授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较少,师生交流较少。

1.3从课时量上看。

目前部分院校高等数学的课时量一再缩减,由于高等数学的内容具有连贯性等特点,很多内容还未深入便已结束,还有部分内容甚至无法讲授。部分学生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反映不爱上高等数学课,认为这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制约了后续课程的学习。

部分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往往保留高等数学的所有知识点[1]。但这些内容一般偏于理论,部分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脱节较为严重,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高数学内容几乎千篇一律,已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的差距,影响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部分院校完全使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得学生陷入了被动的局面[1],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主动性,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2.3部分院校高等数学的课时量与后续应用需求存在矛盾。

部分院校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课时进行了缩减,而后续的专业课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与过去相同甚至更多的学习内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已经较难实现。上述问题是部分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以j校为例,数学教研室的教师针对这些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定期组织数学教研室的教师参加交流研讨会,与各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参加j省大学生数学竞赛等活动,与全省的高职院校数学老师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经验探讨。在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下,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与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引入了常规教学当中,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高等数学教学计划表范文(21篇)篇二十一

高等数学是工科、经管类等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学好高等数学是很重要的。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历教育的层次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作为基础课的数学,教学班一般多为大班授课,加之学生基础往往参差不齐,学习方法差异较大,这就给数学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下面就这些年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搞好高等学校数学课的课堂教学。

一、重视绪论课,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

近几年来我主要从事自考院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过关率不高,有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学好高等数学没有信心等情况。我决定,必须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让学生逐步明白学习高等数学不是简单地从“高三”到“高四”,更主要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明白基础不好未必就学不好高等数学,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学好高等数学的。

三、注重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将单纯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合力互动、教学相长的友好合作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要注意调控好个人的情绪,不能随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教室。良好的教学情绪,积极的教学情感,能唤醒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精力充沛,兴趣盎然。

好的提问方式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发辩论,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1、重视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我看来,大学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时明确提出下次授课的具体内容和预习要求,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问可提,才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提的问题,并学会做出恰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学生提的问题越是多样就表明他们预习效果越好,然后鼓励他们把这些问题分类,教师因势利导地再提出新的问题,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步使学生理解所提问题的价值,分析问题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中的含义。

四、重视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讲述。

在讲叙数学概念和定理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还要向他们传授这种抽象、概括问题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内容中抽象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建立定积分概念时,通过对两个具体问题一一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计算,可以看到:前者是几何量,后者是物理量,实际意义并不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是相同的。排除其具体内容,抽出其本质特征,即单从数量关系看,都具有一种相同结构的特定形式,从而抽象概括出定积分的普遍性定义。

五、要重视习题课?

1、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和归纳与演绎的能力。习题课上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对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法则进行梳理,使学生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

2、此外,在习题课上,对所学的基本定理、基本概念要重点强调它们的条件、应用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使其在学生思维中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新旧知识要联系着讲,不仅仅要讲这一单元的知识,也要注重对以前单元知识的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可能会遗忘,若在讲题的过程中,把以前单元的知识也捎带着复习一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还会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总之,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就必须对它产生兴趣。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策划员竞聘演讲稿(实用15篇)

    策划书的撰写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以确保我们的计划符合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想要写一份靠谱的策划书,不妨先看看下面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学习一下经验和技巧。

    新任护士长培训计划(优质14篇)

    培训计划可以帮助员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和战略,提升对组织的归属感。培训计划范文5:本次培训计划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培养员工的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团队的财务管理水

    java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模板22篇)

    自我介绍是传递自己个性和价值观的方式,能够让别人更好地了解你的内心世界。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叫程曦

    化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模板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能力。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纪念馆(优质14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交流方式,通过写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社会实践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社

    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实用21篇)

    我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在下方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经典化的心得体会写作范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发言稿格式高中(通用23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组织和表达观点。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参考(优秀19篇)

    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并把握所调研的内容,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这些调研报告范文的质量较高,是作者经过反复修改和精心打磨而成的。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

    七一节演讲比赛策划方案(优质18篇)

    策划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或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我觉得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策划方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完整的策划方案范文

    国家安全日情况报告(实用23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情况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记录和呈现所要报告的内容。阅读情况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或领域的动态、趋势以及解决问题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