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4-09-06 作者:飞雪

良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设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教师们可以参考这些小学教案范文,从中汲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一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

你学了什么?

课后反思: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二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微视频、微练习。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三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是几个?是几个?是几个?

(2)填空。

是4个是是个是个.。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56+6139+20。

1.导入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是1个,2个加上1个是3个,就是.因此。

(板书:)。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思考: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四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总结法。

小黑板。

3课时。

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五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它是10以上数的认识和10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本节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得数是10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10的组合和分成。

直观演示法。

学具,一盒乒乓球,10个一角硬币。

2、把10和其他几个数字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藏着10。(例如10个手指头;一盒乒乓球有十个;一元钱有10个一角等。

4、揭示课题: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们就用10来分苹果。

出示课题:分苹果。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10个苹果,想把它分成两堆,该怎样分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分看。

(1)师生共同参与分苹果,例如1个和9个。看到这两堆苹果,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1+9=10/9+1=10)。

(2)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摆一摆,其中一同学把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数学问题,并把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4)看到这些加法题,小朋友们能想到相应的减法题吗?开动脑筋,我们一起写一写。

2、小朋友还记得手指头游戏吗?老师出“1”,小朋友出?可以组成10?现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小机灵,做的又对又快。

1、现在打开书本40页,我们来连一连。

(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2、爬台阶。

(1)同桌互相完整说一说,带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

(2)刚才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

3、说一说,填一填。

(1)师:小朋友看到右边的表格没,你会填吗?

(2)同桌互相检查。

(3)你能用像“机灵狗爬台阶”这样的故事来说一说小猫钓鱼吗?回去向你的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吗?

练一练第2题。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并亲手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自信心。

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10的加减法。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叙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六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省略。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七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一、引课.。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八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九

: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小黑板。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加数+加数=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24=19(人)。

女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

男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234验算:20792079。

+8458451234。

2079123484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xx)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234验算:2471234。

987+987247。

247123498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

(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捐款480元。

六(2)班49人捐款520元。

六(3)班45人捐款465元。

六(4)班47人捐款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如果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情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讨论:

(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1.出示例1。

例1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二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 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 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 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 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三

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

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

7、练习。

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三、新课小结。

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四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3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五

1、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评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图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怎样判断物体或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板题:图形的平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二、出示学习指导

三、

1、认真看书例3,弄清题意后,思考怎样移,注意顺序,重点看黄色字体。

2、认真看例4,思考:这四个图形能一次移到图(2)吗?应该怎样移,有几种移法?

四、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开始看书自学。

(四)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

(五)做一做

练习六第3题

要求:要看清题中黄色字体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

(一)更正

师: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和你的答案不一样的请举手。(指名上台用红笔纠错)

(二)讨论

1、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师:谁能说说怎样画平移图形?师强调:(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前,先要确定图形中某一点的位置,画新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长度与原图形每条线段长度要相等。

2评正确率、板书

3、师: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画评移图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六、当堂训练

练习六第4题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六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平均分。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导入,操作

(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

(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

(4)、学生取名。

3、出示课题

(1)、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

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

(3)、学生讨论交流。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七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

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

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八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情境中的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3杯饮料,量的多少不同,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体验“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四个词的含义。

教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差不多”的概念。

如:一(6)班男生有38个,女生有36个,我们就可以说他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差不多。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4285428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十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 ……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设计意图】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1、找信息 搜集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2、提问题 完善解决问题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2

3、说思路 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列算式 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设计意图】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说意义 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

6、写综合算式。 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设计意图】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 ……

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减除类型的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连除、减除类型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是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并不急于评讲,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学、爱学。

运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 1、搜集信息。

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每个小圈有几人? 2、理清思路。

先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列式计算:60÷2=30(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列式计算:30÷5=6(人) 3、列式解答

答:每个小圈有6人。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案范文(20篇)篇二十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

2.通过自我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事物、人物创设课堂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索新知。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漫画人物――三毛,创设情景:黑板上画一个缺眼睛,少耳朵的三毛,请学生画出来。孩子们都踊跃地上黑板添眼睛,画耳朵,可其他同学总觉的不满意,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邀请她介绍经验。生:耳朵和眼睛都要一样大小,都要互相对称。学生从画三毛头像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

电脑演示:飞机、机器猫、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哗然,十分欣赏,气氛十分活跃,纷纷谈各自感受。

生a:这些图片我都很喜欢,但我比较喜欢机器猫、蝴蝶的图片,太漂亮了。

生b:我喜欢蝴蝶,颜色鲜艳,而且左右对称,看了很舒服。

生c:有一部分的图片,如蝴蝶、京剧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

生d:很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的确是的,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漂亮,你想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同桌两人合作画画,有的学生直接在纸上画;有的学生先画一半,再画另一半;有的学生把纸对折再画;有的学生用剪刀剪……方法各异。制作完毕,把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介绍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并让学生谈谈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

生e:两边都对称。

生f:这些作品都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师:那老师也来试一试,把纸对折,用手随便撕了一个图形,问学生这个作品是否有那样的特点。

生齐答:有。

师:具有这种特点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中间这条直线是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让我们带着学到的新知道再来欣赏一下刚才的图形,找找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再次欣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轴对称图形的美有了更深的体会。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

生a:蝴蝶、飞机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b:京剧脸谱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c:窗户、桌子、椅子、汽车……都是。老师的衣服,还有我的脸也是。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笑着问:“那你脸的对称轴在哪里呢?”学生很仔细的从额头一直画到下巴,样子十分可爱。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深刻地体会生活中充满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原来是这么美的。学生也从已学图形中找到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趁热打铁组织讨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分组研究,师生交流。在离下课大约还有十分钟左右,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轴对称图形,学生有画画,有剪窗花,剪字。。。等等,并积极的把作品展示给同学看,足见他们这堂课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啊。

这堂课生动活泼,气氛浓烈。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在教师引导自行探索,在探索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投其所好,导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课堂的开场白,足以吸引教室里所有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节课以“帮三毛画耳朵眼睛”的开场白,学生以绝对轻松的心态开始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并且在看似游戏的活动中发现数学,充分煽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为新授作最佳铺垫。

2、欣赏生活,欣赏数学。

教学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去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最终找到了许许多多,足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看着机器猫、蝴蝶、飞机啧啧赞赏时,实际上学生也在赞赏数学。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很美的,也可以用一颗欣赏美的心去学习。

3、小组合作,自行探索。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许多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除了自己个体的竞争意识,还需要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行探索,自行发现知识,归纳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能在这种探索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通过数学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宽阔,更精彩的生活舞台,更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式,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成为有学识,有能力,有修养的高尚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会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优质19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学生会一年来努力工作的真实写照,对接下来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学生会工作总结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总结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

    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模板23篇)

    职业规划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职业市场的变化,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持续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规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让我们一

    中心组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分享(热门12篇)

    学习是一种修炼和提升的过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完善、更加独立。下面是一些学习的常见问题解答和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围绕学习领会二十届

    教育工作者的写作技巧(模板17篇)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写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文本类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作者小传是一种以简洁的文字,介绍作者

    2024年小学语文老师个人总结实用(通用14篇)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自己的忍耐力和适应能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向前迈进。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好个人总结,不妨看看这些范文和写作指导,或许能给

    举行运动会通知(专业13篇)

    运动会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下来为大家奉上几篇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大家好!为了丰

    教育专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看法(优秀18篇)

    师德师风关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德师风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师德培训是教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

    苏轼心得体会学习篇(优秀14篇)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明确了进一步提升的方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意。

    党建工作亮点特色大全(20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文的典型样本,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范文范本,相信它们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xxx完小近几年立足于自身教学和管理工

    美好祝愿老师的句子大全(18篇)

    范文范本是对一段时间内某个主题或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文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掌握相关知识。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