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精选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FS文字使者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篇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一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词中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五、小结:从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领略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采。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六、作业:

积累作者的诗词名作并背诵

(《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篇二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 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 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 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齐背

2.点名背诵

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熟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寻京

1.齐读

2.点名读

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写归京

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篇三

1、 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 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 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1、 放片断

2、 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五、活学活用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附1:学生作品

沁园春*勤中

七(1)班 邵凯

金秋十月,

勤中初建,

震慑四方。

赏红砖绿瓦,

金碧辉煌;

弧形楼宇,

环抱学子。

残阳西沉,

红楼斜影,

欲与名校比高低。

须寒冬,

看银装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娇,

引常州学子尽折腰。

观艺术教育,

首屈一指;

创新理念,

独一无二;

驰名老校,

东南西北。

只可仰叹拜下风。

喜人矣,

寻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附2:几首《沁园春*》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

咏北大百年

杨 河

戊戌流年,

沙滩路断,

红楼初建。

望紫禁深宫,

残阳西沉;

白塔斜影,

折线孤雁。

八旗烟云,

燕山空晚,

清风无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圆明断垣。

五四钟声风雨,

引主义文章乾坤换,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满;

仰观星宇,

俯究人间。

砥砺德业,

道说长短,

争鸣自由问必然。

路漫漫,

览天下长卷,

理论河山。

沁园春 萨 斯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风,

万里菌飘。

望长城内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顿失吵闹。

吃板蓝根,

服维生素,

欲与 sars试比高。

无宁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娆。

病毒如此多焦,

引无辜良民竞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输文采,

西医中药,

稍逊风骚,

一代庸医,

齐聚华夏,

丧心病狂乱开药。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篇四

:1、分析下阕部分,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2、理解议论抒情相相结合的特点。3、朗读和背诵。4、练习测试。

1.   老师操作电脑进入下阕的“思考题”界面,显示思考题:

思考题内容: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答案要点:

2.     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1.   全班朗读下阕。

2.     终止学生操作,开启网络广播功能,电脑演示下阕朗读欣赏。

3.     背诵下阕。

练习内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标志的,单击它,电脑会播放该句子的朗读,)

1.   用键盘输入括号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读准(每空5分)

分(fen)外妖娆(rao) 稍逊(xun)风骚(sao)

数(shu)风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读节奏判断正确的一项用鼠标拖到括号内( c )(5分)

a.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判断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每小题10分)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e借代

1.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c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ab )

3.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e )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题10分) a、对 b、错

1、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b )

2、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 a )

4.     本词上阕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b )

5.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风流人物”( b )

(电脑显示得分)

沁园春雪教案集一等奖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并读一读。

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中.考.资.源.网]

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练习反馈】

1.《沁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       。全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     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

2、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                 ,                ”。

(用《沁园春 雪》中名句填写)

3、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拓展延伸】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