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

时间:2024-09-19 作者:文轩

辞职报告是对自己在公司工作期间的经历和成就的总结,也是表达感激之情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的机会。9.开题报告范文: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探究PQR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为相关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一

__村位于__县__镇西部、__(颍)河畔,西与__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__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__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一)发轫于群众自主生产。__村位于__、__、西三十铺三镇交汇地带,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作物种植以春红芋、一麦一红芋为主,是传统的红芋种植专业村。上世纪50、60年代,在农民口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红芋稀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中午剌、晚上剌、一顿不剌红芋茶”,红芋曾为__村群众免受饥饿做出过贡献。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粮食问题解决了,但仅抱着大红芋增收越来越困难。粉丝加工虽然有,但仅是一家一户少量加工,除自家食用外,换点零用钱。红芋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淀粉、粉丝,粉渣也可作为动物饲料和化工原料。于是村里一些善于动脑筋、思想比较超前的能人,开始到山东、河南学习“三粉”加工技术,利用秋冬季农闲收购其他农户的淀粉,形成了专门从事“三粉”加工的小作坊,并率先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

(二)发展于产业集聚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富民政策更加宽松,一部分长期从事“三粉”加工、销售的能人,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感知外界的信息,已不满足于一年挣几千元、上万元的收入。主动学习加工技术,购置较为先进的加工机械,开始较大规模的加工生产,淀粉纯度、粉丝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催生了一部分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村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作坊200个,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50多人,部分经纪人还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农贸市场设置了直销摊位和网点。这一阶段,__村人彻底摆脱了以卖初加工淀粉原料和一家一户自产自销为主的历史,“三彭”等品牌粉丝开始在县内外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和较受客户欢迎的__土特产。与此同时,该村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三粉”加工、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

(三)壮大于规模企业起跳。进入本世纪初,__村“三粉”加工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部分经营户发现他们的粉丝虽好,但进不了超市,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卫生不达标、外观不好看,且“三粉”加工形成的水污染、烟尘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必须注重产业升级,走高标准、高质量、规模产业经营之路。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到外地学习粉丝加工经验,成立了__村“三粉”加工协会,制定章程,对小作坊、小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合并,纳入协会统一管理。按照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流程,使“三粉”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该村原有的近200家小作坊、小企业已整合为45家,年均产值在100万元、利税20万元以上,其规模龙头企业——三彭粉丝有限公司已进入县级规模企业行列。__村“三粉”加工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市场上倍受青睐,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销售,部分品牌已进入大城市的超市。

(四)得益于“三粉”立村增收致富。由于__村“三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希望,20__年以来,已有20多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施“凤还巢”工程。村民徐汉平投资800多万元,创办了__光辉灯饰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和进入大型宾馆、饭店、会展中心,年产值10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人;余明军从上海回乡引进的种猪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的__村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建成投产。20__年__村村民人增纯收入达7217元,成立全县名副其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村。据不完全统计,全村790户几乎家家拥有摩托车、农用车近百辆,私家轿车和运输汽车30余辆,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公交车通过颍红公路开到村口,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三粉”产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__村3500亩耕地,红芋种植面积占90%以上,由于近年来不断改良品种,引种脱毒红芋,平均亩产鲜薯8千斤,产量较以前大幅度提高,为“三粉”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红芋加工成淀粉,亩均增值300元左右,加工成粉丝亩均产增值千元以上。通过“三粉”加工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机械化、规范化,新生产粉丝不仅口感、色泽好,而且韧性强、成形好,易于包装,进入大中型超市后成倍增值。

(三)积极鼓励能人示范带动。__村粉丝产业之所以能够逐步发展壮大,与该村不断涌现的一批批能人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__村涌现的一批能人,带动村民纷纷投入到粉丝加工销售中,不到几年的功夫,从事粉丝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已达200户;进入本世纪以来,他们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粉丝规模生产、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上,如粉丝加工大户彭培勋率先在该村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粉丝加工流水线,注册成立了三彭粉丝有限公司,打响“三彭”品牌,创下了在阜阳两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当场销售告罄的记录。

(四)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以彭楠为支部书记的__村领导班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把我们选上来,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不仅个个懂得“三粉”加工技术,而且是“三粉”市场营销的经纪人。他们带领群众跑原料、跑市场、跑信息,促进“三粉”加工产业做强做大,为__村“三粉”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__村“三粉”生产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整体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全村仍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虽较原来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有较大改进,但生产分散,产品质量控制不易把握,整合空间仍然较大。淀粉、粉渣仍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生产工艺落后,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目前,45家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为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尚可,其他加工企业工具简陋,需尽快改进工艺流程和卫生条件。

(三)品牌意识不强。好的产品需要好品牌才能打得响,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资金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由于生产企业较多,融资困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五)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三粉”加工形成的废水、污水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群众身心健康。

(一)完善竞争机制。__村作为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出企业生产区,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只有在企业规模、产值、质量达到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规定的前提下才准进入,通过优胜劣汰,力争把现有的45家加工企业整合成10家左右的县级规模龙头企业。

(二)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下,要下功夫培养,申报自主品牌,通过宣传推介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

(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形式,增加企业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升级。

(四)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三粉”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的桥梁纽带和辅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加强行业内部自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

(五)治理环境污染。通过改进“三粉”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在规划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发展农村沼气,开展高温堆肥,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环境美化。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二

近年来,__县农机局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出发,立足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务实创新,多措并举,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大蒜、设施蔬菜、马铃薯、山药、花生等特色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目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一直是制约成武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近期,__县农机局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以经济作物种植基础较好的__镇、__镇、__镇为重点,通过实行耕地的流转实现经济作物大的大规模连片种植,为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

2、积极引进适合__县经济作物生产实际的机械,如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机械,使其能适应经济作物种植势头的发展。

3、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作用,促进农民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大豆收获机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把传统农艺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的技术路线。

5、发挥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季节,做好经济作物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推广一大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种植习惯的作业机械,带动群众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和技术。

截止目前,__县已推广微耕机、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400余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25万余亩。

1、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等环节还处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山药的种植还处在半机械化,山药收获还是人工收获。

2、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经济作物种植相对分散,成方连片形成规模的很少,不适宜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

3、经济作物机械品种少、适用性、可靠性差。经济作物机械需求量少、要求高、研制生产难度大,导致一些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重视程度差,可供农民选择的性能优良的机械少,机械质量差,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生产需求。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国家对小麦、玉米的机械化生产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广大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5、经济作物机械价格较高,加上机械作业市场小,作业效益低,机手收入少,机手不愿冒险购置机械。

1、加强宣传。建立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阵地采取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机具作业现场演示会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让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新技术。

2、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县、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村应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对待,纳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发展。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不仅要有适宜的机具,对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生长管理等农艺技术也都有新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农艺技术进行变革,使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播种规格、田间管理和采摘清选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相适应。农机部门要联合农业等有关部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特别是经济作物技术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花生、山药、马铃薯等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技术标准,大力开展花生、山药、马铃薯等生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培训,形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

4、加强技术培训。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机手和种植户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让他们真正懂得机械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发挥新机具的作业性能,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步伐。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项目,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引导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发挥明显带头作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并逐年增加补贴额度。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6、建立示范基地,搞好新机具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在设施蔬菜、花生、山药、马铃薯种植集中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推广示范基地,统一种植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引导规模化生产,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具引进和研究的试验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三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四

镜头三:点石成金。

黄金生产企业金矿提金后的尾渣含有剧毒氰化物,属于危险废物,且尾渣中富含铅、锌等有价元素。对此,该市成立了**黄金铅锌开发有限公司,对金矿提金后的尾渣进行浮选以提取铅、锌,目前已经形成年生产铅锌精矿8000吨、硫16000吨、产值1000万元的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他们采取混合浮选与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将产生的尾矿作为硫精矿销售给有关制酸厂,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07年5月份该公司被评为**市绿色企业。与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该市滑石矿业有限公司在搞好科学采矿、精细加工、多渠道筹备滑石原料的基础上,积极转变采矿方式,实行一矿多采。他们将建矿以来开采滑石废弃的碳酸岩、绿泥石、透闪石等伴生矿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企业开采的碳酸石已加工成建筑用“复合粉”,仅此一项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目前,绿泥石已出口欧美等国际市场,以往的废石废料也陆续加工成建筑用料,走出了一条节约资源、搞活经营、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镜头四:节能降耗。

“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呈现持续上涨势头,我们农资企业生产的化肥有国家限价,不能乱涨,为什么还能盈利?”**碱业股份天柱化肥分公司总经理李丰坤一语中的,“主要靠节能降耗!”该公司是**大型化肥生产企业,近两年来,该公司从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该公司已由高能耗、高污染的排污大户转变为环保部门重点推荐的清洁生产企业。每年通过实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以及废水、废料等再利用能额外“捡回”1300多万元!其节约业绩是**市近几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缩影。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五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街道组织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台属代表、新的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到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到企业现场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进行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听取有关意见或建议,就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促进荣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一区三园和县城中心商务圈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目前,昌元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65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非公有制行业总产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5.7%、87.6%。从上述数据分析,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可谓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昌元街道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来源面窄、量少、质量偏低,特别是引进市外资金(项目)信息馈乏或把握不牢,并且成功率低。街道坐等凭运气的被动招商现象突出,未能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圈外去招商。部分街道外出招商引资的次数不多,一年只有2、3次,并且一般只在市内。

其次,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交地周期长,多数为1至2年,有的甚至更长。一区三园提前平场,并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的储备用地几乎没有。一些以前引进的项目还未能驻进规划用地,暂时靠租赁他人厂房等生产或经营。

第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与周边区县大同小异,在相互竞争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主要是优惠政策过于笼统而欠灵活,如:对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的项目(如物流企业)、对当地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未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出台土地价格、税费、融资政策等。不同企业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享受政策优惠的程度不尽一致,导致一些企业有抱怨。

第四,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招商人员不固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接受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加之,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大家敬而远之的岗位之一。镇街真正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只有2至3个人。

第五,水、电、气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街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去协调这些方面的问题较难。职能部门也未能真正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优质服务的宗旨。

第六,项目建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过长,未能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一旦敲定,就要最快建成投产,但是各种手续不能同时进行而需要依次进行办理,有些项目盖章约30个,导致审批周期叠加,降低了行政效率,且相关部门未能跟踪办理相关手续,致使项目快速投产缺乏保障。

第七,对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激励措施不够,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和政治杠杆调节的力度不够,未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对完不成引资任务的未见惩罚,对表现优异的未见提拔。

第八,招商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任务重的镇街未由县财政专项经费的保障,使得镇街面临不想招不到商,又不愿招商成本过高的矛盾,因而在决策中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事。

第九,招商宣传效应还不够好,荣昌的牌子还不够响亮,在宣传手段、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市外投资者方面,因投资者不了解荣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投资软环境而痛失了很多适合在荣昌发展产业项目。

第十,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调研、分析还不够。现确定的重点项目较窄,同时,对我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如畜牧科技、灯饰照明、水暖卫浴、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分析调研远远不够,未能真正从其建设、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套产业等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招商潜力。

对策及建议。

首先,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使之熟知国情、市情、县情、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的投资成本要素等。

其次,推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县招商局作为专业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促进各镇街、部门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拓宽信息面,延伸非公有制经济触角。

第三,建立对引进项目(企业)前期工作县领导交办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尽量缩短建成投产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让企业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抓生产、抓订单。

第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每位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办公室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非公制企业,从保生产、保稳定、保安全、创税收等方面多方协调,服务企业。

第五,建立园区土地预留机制。提前预留一定七通一平标准的工业用地,提高企业(项目)的落户效率。

第六,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潜力,发展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做好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园区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围绕水暖卫浴、照明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项目入驻。

第八,修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保税区有关优惠政策或在了解周边区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

第九,加强招商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镇街在抓招商工作的的经费保障,按引资工作任务数明确一定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于招商引资工作。

第十,镇街要走出去招商。招商任务重的镇街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组成赴外招商工作小组,在核实信息无误并有必要时赴外招商。

第十一,进一步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平台,在核实考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支持。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六

递市场需求量大,快递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传统的ems邮政和新崛起的民营快递企业几乎瓜分了校园周边的所有快递业务。身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我们,作为大学生,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快递服务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同时也会因为不同的快递公司服务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本调研正是从紫金港校区的快递服务出发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出多家民营快递公司的优劣,以及学生们对快递公司的选择,从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未来如何建立更良好的高校快递网络,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快递服务,也让学校周边的民营快递公司有更好的工作网络。

1我国内快递行业快速发展。

自1979年出现第一家快递企业起,中国快递业已成为市场中关注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告网物流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购物狂欢节等网络促销的拉动,即使在经济低迷的20xx年,快递业增速依然高达51、2%。同时,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我国注册快递企业逾6000家,从业人员达60多万。快递行业中,国有企业加速改革,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际快递加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

2、国际快递行业发展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快递公司接踵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快递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国快递市场80%的份额。近几年,在欧美市场,几大快递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他们将更过的资金投入到正在火热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20xx年敦豪与ups在华营业额猛增60%,是亚洲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国的dhl,荷兰的tnt以逐渐成为划分中国快递市场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他们纷纷以与本土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快递市场站稳脚跟。对于fedex来说,他们选择了与大田物流合作,而dhl与中外运成立了中外运敦豪。虽然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快递公司还在不断的抢占内陆市场。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主要在于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际快递公司来说比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和包裹承运商,ups以在中国投入品牌服务城市达40个之多,而服务范围将延伸的120多个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网点优势不断扩大自己对中国快递市场内国外快递以业务部分的市场占有。20xx年tnt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而其在华员工也将随之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预计到达325万平方米并拥有2500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据估计,从现在到20xx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市场高大1000亿的利润空间,国际快递公司们也将不断巩固自己的在华地位争相分食这块未被开发的蛋糕。

3、快递行业的变化—————快递种类众多,逐渐垄断。

中国民营快递是一个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行业组织。虽然自诞生以来,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飞速的增长给中国民营快递带来利润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行业内部越来越大的隐患。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公司为主,在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民营快递之间恶意竞争、相互排挤的现象屡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民营快递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对中国快递市场的占有和公司未来的发展。

4、校园周边快递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物流快递配送需求随之扩大,而大学生是走在流行前沿的庞大群体,这种新兴且快捷的购物方式在这个群体中倍受青睐。由于快递在学校配送的频率非常高。校园网点的存在正好中和了公司和学生客户群体时间上的矛盾,节约了公司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学生只需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收件寄件,又可以解决学生在时间上的问题。学生从全国各地到大学求学,与家里亲人和在各地的朋友、同学的物品信件来往,现在主要依靠快递,方便快捷,尤其是节日、假期前、毕业生离校前的几个时间段,学校快递的业务量很大。现在行政办公人员的公文信件、各系办公室与毕业生、各地公司企业的文件等传递也主要依赖快递。

在20xx年校园快递市场调查中,65%的学生使用过快递。这个比例是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的,这些都会使学校快递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这些需求分析也说明了校园快递网点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学生校园快递最初只与申通公司开展合作,但随着校园市场需求量的扩大,更多的学生看到了这中间的商机,于是陆续把圆通、韵达、中通、汇通、天天、ems、等多家快递引进了校园。

1、资料搜集整理。

通过搜集有关校园周边快递的信息和相关案例,了解其运作形式,从而策划直接问询、问卷调查等后续调查的内容。

直接与快递公司服务人员以及在校师生广泛交流接触、询问、请教,以较快的速度获得所需的市场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取得的信息往往比较可信。

3、间接调查。

通过报纸、刊报及其他媒体收集有关快递行业信息、发展动态、市场分析等材料,当然对这些材料要对比分析,去伪存真。

4、实地考察。

把要咨询了解的问题编制问卷、填写,回收,分析。

数据收集。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所需数据。我们对几家快递公司站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向紫金港内的大学生发放了线上和纸质的调查问卷,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许多当前国内快递市场的状况。

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回了109份有效问卷。具体数据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紫金港的在校学生,旨在了解快递市场中在校大学生这个消费者群体的一些情况。

1、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根据问卷结果,回收的109份问卷中,男生59人,女生50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比例分布如下图所示。

2、调查对象的月消费情况: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七

(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1、县域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县着力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额仅为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农村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农村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各项收入稳步提高。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11月27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20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二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看,在全县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较大,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强化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奶牛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建设100万亩全国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淀粉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八

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县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地处县城北端,距县府50公里,离乡政府37公里。西与该乡山前村委会毗邻,南与该乡鲁支村委会接壤,北与元谋县羊街乡高山峻岭相交错,东与武定县猫街乡隔河而居,整个村委会淹没在三个县的大山环绕之中,海拔1900米,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行政村。目前,整个村委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一直是该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xx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著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吃苦耐劳是山区人的本色,农民群众的诚实守信位居全世界首位,是人所共知。可致富需要的却是技能。因此,对当地适龄学子进行文化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技能培训,山区地方的经济发展才有推动力。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九

国务院参事区域经济参事行赴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考察团,规格高、人员多、时间长,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月号下午召开了甘肃省汇报座谈会,xx副省长汇报了甘肃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省发展改革委提供了甘肃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书面汇报材料,副省长xx主持汇报座谈会并汇报我省经济社会基本情况,提出借助国务院参事建言献策直通车的特殊优势,帮助我们向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呼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建议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当提高中央投资对我省的补助标准,扩大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进一步加大对我省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力度。

步加大对我省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我省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光伏发电工程、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

三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支持政策,就拆迁安臵补偿、土地综合开发、财政支持、税收减免、信贷优惠、房屋交易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参照廉租住房补助标准,对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中央投资补助支持,促进城市及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四是建议国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政策,将我省列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省份,建立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基金,对中下游地区征收生态保护基金,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

五是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

六是建议国家参照220千伏电网项目核准办法,将330千伏电网项目改由或委托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同时,建议国家结合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将像白龙江、白水江、洮河等不垮省域、干流以外的中小水电站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一级。

xxx,省农牧厅副厅长xxx,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xxx,省工信委xxx等领导同志。晚上,受因公在外出差的xxx省长的委托,xx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宴请了考察团全体同志。

国务院参事区域经济参事行赴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考察团于月日至日先后前往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市进行了考察调研。重点考察了白银市的有色冶金,武威、张掖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酒泉、嘉峪关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在考察调研期间,国务院参事们心系民意、关注民生,实地考察了白银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和民勤县防沙治沙情况及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参观了民勤县防沙治沙博物馆,登上了防沙治沙纪念塔,实地观察了沙漠化肆虐的严峻形势。同时,分别听取了白银市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有关情况,武威市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有关情况;金昌市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张掖市关于‘节水型社会构建’和‘湿地生态保护’情况;酒泉市关于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情况;嘉峪关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情况的汇报。

尤其是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和检查指导,这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参事对甘肃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体现了对2600万陇原儿女的深情厚谊。在甘肃突出抓好循环经济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到甘肃,而且关系到全国。各位参事不顾年事已高.不惧行程劳累,不辞条件艰辛,认真努力,勤奋细致,求真务实,深入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所到之处的各级领导和基层同志留下了深刻影响,受到了普遍好评。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十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2017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2017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近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3)城乡差距加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学员:

xx-xx年xx月xx日

经济亮点: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上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存在问题:2017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上弱于上年,存在着财政对农业投入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对策建议: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者按 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但面临着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突出问题,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依然较大。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气候极端异常、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影响,在较高基数上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上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供求基本平衡,大豆、棉花、糖料等部分品种产需缺口增大;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趋势明显,部分品种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气候异常变化、通胀预期增强、成本上升拉动以及国际价格传导、游资炒作等因素相互叠加,农产品市场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最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根据对12个省118个县,以及这些省的995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的问卷调查,2017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上弱于上年,存在着财政对农业投入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村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环境2017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是在国民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运行的。经济发展既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克服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的不利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既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在较高基数上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全年能够实现年初制定的8%的增长目标,有望达到9%以上。但面临着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突出问题,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依然较大。

1.6和0.7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趋缓。从结构来看,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表明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

季度的2.2%、二季度的2.9%,上升到三季度的3.5%。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9月份达到3.6%,为近23个月新高。进入四季度以来,物价翘尾因素虽然有所减弱,但通胀预期仍然较强。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流动性和货币条件持续宽松,美元汇率走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攀升,通胀预期升温,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预期风险加大。从国内看,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流动性过剩风险加剧,今年以来由于政策打压,大量聚集在楼市、股市中的流动性资金很可能充分释放,加上农产品、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产品调价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将长期存在,形成较为明显的通胀压力。实现全年物价涨幅3%的调控目标难度较大。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国内货币政策仍较宽松,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金融危机以来,为促进经济增长,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明显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由金融危机前的约15%猛增到25%以上,最高时达到近30%。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所收紧,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开展正回购操作等回笼了部分货币,并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降到20%以下,三季度货币供应增长有所回升。总体上看,当前国内货币政策仍然较为宽松,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后期国内货币政策取向将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流动性和通胀预期管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略有升值态势。自今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势明显,到10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首次突破6.65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特别是9月份以来升值幅度达到2.3%。当前,人民币升值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从国际看,美国出于国内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空前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力度,同时还意欲同其他一些大国联手施压。从国内看,外汇占款增加,显示出当前流入我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已“由出转入”,热钱流入趋势明显,而热钱流入又会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二)今年以来的农村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预算达8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气候极端异常、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上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1.农业生产总体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今年以来,面对西南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旱灾、主产区普遍持续低温、洪涝灾害频发的情况,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粮食及农业生产发展。农业部门采取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等措施,积极应对灾害并减少损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和农民生产积极性。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2亿亩,比上年增加约1500万亩,总产在连续六年增产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3589万吨,同比增长2.7%。水产品产量3486万吨,同比增长2.5%。预计四季度,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养殖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农民工就业形势好于往年,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就业形势一度较为严峻,曾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现象。随着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今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外贸企业订单增多,扩大内需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较快发展,农民就业岗位增多,加上农民工外出就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国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外出务工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1~5月,到中部和西部就业的外出劳动力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和2.1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也得益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支付劳动者报酬增长10%以上,增速快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增长,进一步显示出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需求较为旺盛。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显示,1~5月,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6.5%。

增速达到7.7%,在这一基础上,今年的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599元,增长8.7%;工资性收入1773元,增长18.7%;转移性收入362元,增长17.2%;财产性收入135元,增长19.4%。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工资水平呈现“双增”态势,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9.8%。三是国家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四是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从全年来看,预计农民增收6%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有望达到8%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至2.94: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同时,农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7.3%,也比城镇居民增速快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与消费增速双双快于城镇居民,10多年来尚属首次。城乡收入和消费关系出现的上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政策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特点及对策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应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1.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渐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出现分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仍主要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在补贴和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产量稳步提高;瓜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和畜禽等产品生产主体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转变,集约化和设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2.强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政府支持农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速度加快,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不仅受国内供求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世界农产品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在大豆、食用油等产品领域,世界市场供求波动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国内价格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4.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波动成为影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因素。201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我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和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加强农业基础、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同时,国民经济运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资本市场变动等因素对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明显。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使资本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联系和渗透进一步增强。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抓紧制定《农业信贷法》和《农村社区再投资法》,明确和强化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义务和责任,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比例和增长幅度。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一是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二是扩大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补贴,加大对订单生产的支持,推动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在总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渔民转产转业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定产品、特定产业补贴制度,促进结构转型和升级。四是以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为基础,增加标准化生产补贴,探索建立重大技术推广补贴,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集约化。

3.健全市场调控机制,防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构建分品种、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对粮、棉、油、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通过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和进出口调控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大中型企业积极发挥稳定市场和价格的作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对蔬菜、瓜果、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通过及时发布行业供求信息,健全行业自律组织,优化市场贸易环境等方式,引导市场有序平稳运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严厉打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避免对农产品恶意炒作引起价格大起大落。

4.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针对当前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动植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的突出问题,加快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一是继续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规模,扩大试点,增加品种,提高标准,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动植物重大疫病疫情综合补贴和农业保险补助制度,降低重大动植物疫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增加农民外出转移务工收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加快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支持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激发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山区、牧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

6.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不合理,导致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外流,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当前重点是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制度和金融服务制度,构建城乡之间平等的要素交换机制。一是改革农地征占制度,探索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将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和农民,让农民切实分享发展成果。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的支农义务和责任,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对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进一步放开民间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四是大力开展信贷担保、信贷贴息等,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经过深入村组走访及到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现对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2470亩;万寿菊、蔬菜、核桃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以农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从长远看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我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科技示范、反季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品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慢。一是结构调整的

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蔬菜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

(四)自然条件差,发展意识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2017年完成3.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发展我镇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走制度保障之路。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曙光养殖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规范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业技术、质量安全、农业机械、信息与物流等建设,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利用建设巩固“信用镇”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

营,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流转成连片集中种植,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方便,达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土地成片流转后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用大量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省工节本的效果。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益,向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乡镇企业,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十几年的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跳出农业抓项目,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我镇。要抓住我镇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六)增加农业投入,走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适当的增加农业的投入,扶持典型户,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镇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十一

青岛作为山东的最大城市,经济发展关乎着整个山东的经济力量如今,青岛市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电子通讯、信息家电等六大支柱产业,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

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非常丰富。

1、青岛是整个沿黄流域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也是整个沿黄流域最主要的出海口。

2、青岛是一座沿海港口城市,有着著名港口青岛港这一点又要比那些内陆的城市有优势得多。

3、青岛的环境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因而更易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驻。

今年前三季度gdp实现11.3%的增长。2011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2.3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9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47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例为4.1:46.9:49,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共有实际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50个,实际到位内资243.8亿元,同比增长14.6%,高出一季度增幅1.4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际到位内资132.3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18.7%。从内资项目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18个项目到位资金3.3亿元;第二产业315个项目到位资金110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317个项目到位130.5亿元。其中,服务业内资占比达到53.5%,比上年同期所占份额提升7.3个百分点,全市利用内资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66.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76.9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758.62亿。第三产业完成2630.58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990.54亿,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452.61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532.39亿。固定资产投资3022.5亿,其中房地产投资602.4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74亿。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提升。1-4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5.2亿元,增长1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和0.8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1-4月份青岛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71.9亿元,增长11.9%。外贸出口增速回升。1-4月份,青岛市进出口总额270.2亿美元,增长13.1%,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提高,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扩大。1-4月份,青岛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86.1亿元,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1-4月份,青岛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9.6亿元,增长17.8%,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银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少增。4月末,青岛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60亿元,比年初新增398亿元,同比少增111亿元;青岛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13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同比少增390亿元。物价基本稳定。1-4月份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cpi)较上年同期上涨2%。4月份青岛市cpi上涨2.6%。

退出领域,但面临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挑战。第二类是不具备优势,但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包括电子信息、高档家具、环保及生物技术产品等。这类产品今后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技术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信息技术产品可能遭遇较大冲击。第三类是在国内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和产品,包括石化产品,交通运输,汽车等。这类产业大多面临兼并、收购和重组的局面。第四类是总体水平落后的产业,有西药、农药、染料等。随着今后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产品进口的增加,这类产业将会面临兼并或被外资控股的命运。第五类是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机电、鞋类、印染、服装加工、玻璃等,将来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严峻挑战。

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中间力量的金融、旅游、保险、中介、电信等服务业将逐渐对外国企业开放,使得青岛的第三产业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今后的青岛,将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着眼全国,高端引领,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强新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同时,还将根据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在空间布局上,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战略和全市工业整体布局,兼顾上游资源能源和下游产业,对具备条件的新兴产业,引导建立相对集中的园区;对那些与现有产业关联紧密、配套发展的产业,分别引导加入现有主导产业集聚区。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项目,着力打造蓝色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基地,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青岛经济的主导产业。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十二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6亿元,是的2、4倍,年均增长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5、05亿元,是20的2、6倍,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969元,比2001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长1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2001年上升16位;肥东居第8位,比2001年上升10位;长丰居第11位,比2001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1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在县域工业中,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配件、家电、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机械、轻纺服装等一批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提升到55、7%,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主导作用日益显现。2005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6倍、5、1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78户发展到196户,增加了1、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1年的5、7%提高到17、1%,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05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2005年家禽出栏量突破1亿只,比2001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1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2005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10家,其中1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01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2001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2005年达到18、6亿元,是的2、1倍,年均增长20、4%。今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1-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同比增长1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1、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2063个县(市)排名中,肥西、肥东居中等以上位次,长丰处于中等偏下位次。我市县域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相比,gdp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5%,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4、1%和60、8%。与百强县最后一名莱西市相比,gdp最高的肥东县不及它的30%,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肥西县仅有它44、4%,人均指标相差更多。

差距之二,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我市三县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近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肥西县要比莱西市低21、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1家,总数比莱西市还要少1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15、5亿元,只及莱西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长丰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莱西市的14、9%、25%和1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莱西市的31、3%、20、9%和7、4%。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江汽、二电厂等几个大企业拉动,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差距之三,县域投资不足,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县域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04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11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1%。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2004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1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11、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1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004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1、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1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141”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合肥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十三

近年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着少量经济薄弱村,这类村多是一些纯农业村。纯农业村前进步伐的快慢事关区域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同时也事关“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和新农村建设平衡发展。为此,本文就xx区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约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全市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xx区纯农业村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地处相对偏远,交通或多不便。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农业村,公路虽然已经全部实现通村,但相对蜿蜒狭窄的道路,还是给与外界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大多远离交通主干线,工业延伸的触角对纯农业村工业化步伐的影响相对较弱,加之本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更新的红线农保地保护范围,引进企业的难度相对较大。

(2)发展集体经济的先天条件缺失。对于山区、半山区的农业村,对村原有的山林、果园往往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或者对果园只采取简单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管理,收入甚微,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今再对分配到户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这类村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村级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他们由于在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适时发展乡镇企业而落伍。在目前情况下,发展乡镇工业难度较大,而且又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同样他们也存在产业化的难题。资源的相对匮乏,面对着强烈的致富心愿,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基本农田面积远少于山林面积,土壤多贫瘠,主要用于农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进行农田标准化建设难度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通过前几年的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或损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发展多种经营同样缺乏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4)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信心不足。现在在农村中,尚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认为“种地没钱赚”、“坚持耕地就是在维护贫穷”,甚至有些“精明”的农民说,现在农民缺的是现金收入,而不是粮食,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为了城里人的安全,农民为什么要为了保障城里人的吃饭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他们希望土地被征用或者干脆将土地弃之去打工,这些倾向足以彰显出农民对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

(5)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紧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些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就业、创业,造成了农村的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缺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从而出现了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偏大、缺乏转岗能力且又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的状况,使得发展现代农业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

(6)土地流转难而贵。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转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来纯农业村的实际情况给土地流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的农户担心流转土地会失去生活的依靠,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兼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靠几分田吃饭,靠企业赚钱,稳稳当当,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等政策,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亩逐步升到700元一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不同的农业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其发展对应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农、或三产,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统筹协调好各类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对于xx各个纯农业村而言,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统筹”的原则,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完善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既要延续村庄原有的特色,保护整体环境,体现生态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体现发展和集聚的原则,指导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规划生产、生活用地,科学规划土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进而定格适合自己村情的发展模式。

目前情况下,对于xx区纯农业村而言,很多潜在的资源还在睡梦中,其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够进一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纯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修复年久失修或已损坏的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复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理淤沙、扩建增容,实行渠系配套,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xx区纯农业村来说,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这是一个非常大优势。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因为优质的农产品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护山林水体不被破坏,使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远来看,守住一方绿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培育了自己的“后劲”财源。

做好产业化配套建设。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为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铺平道路;加快农机结构多样化、农机技术高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前途,增强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心。

当前人们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所爆发的“红心鸭蛋”等食品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向的认识: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纯农业村大力发展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明确的发展方向摆在了我们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脚踏实地、加快发展的步伐,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于纯农业村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领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在名、特、优、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对于农业产业基地而言,要切实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生产这个源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农业等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新举措、新技术,也要给予力度较大的补助进行引导。

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品种,有没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场直接体现在售价上,有时价格相差许多倍。拿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场的售价在两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价则可以达到四五元左右,品质好一点的则更贵,这足以看出品牌对农产品的作用,因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引领,推行绿色农业计划的实施,创出自己的品牌。在选种、培育、管理等环节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制度,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开发,建立起绿色农产品产业,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显示农业龙头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利用长三角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销售渠道,积极做好流通、销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xx等省内外经济发达城市等中高档市场,树立本地农产品的精品形象,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要。

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体系,符合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纯农业村依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关部门顺势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覆盖xx、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从根本上改变务农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的状况,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纯农业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根本保证。

努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纯农业村可以依托市、区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训,把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把务农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还要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大户、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子女实行定向的农业学历教育,把他们培育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

吸引有关人才。通过采取发放农业创业贷款、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优惠等支持政策,为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纯农业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来从事现代农业。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农业人才交流招聘平台,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功立业。

热门经济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4篇)篇十四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科学研判全年农业经济走势,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农经队在芷江、会同、洪江、湘潭、攸县、茶陵、衡阳、祁东、邵东、洞口等县区进行了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与农口部门人员座谈、与农户深入交流等方式,对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总体向好,同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下阶段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中晚稻长势较为良好。此次调研时期正处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浆期,据实地走访湘潭县石潭镇、攸县新市镇等地水稻高产创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长期阳光充沛,雨水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县,中稻和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年同期增加1.53千公顷,增长8.1%,产量达14848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吨,增长10.23%。但是在怀化部分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温,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

(三)养殖业持续向上向好。通过询问规模养殖户了解到,生猪价格自3月底开始反弹,至9月下旬约为8.8-9元斤,出栏生猪头均盈利400元左右,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效益可观,预计此轮上涨行情可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回升,但大量散养户在此轮上涨行情到来前,扛不住长时间持续亏损纷纷暂时退出,由于受挫较大,养殖信心尚未恢复,多呈谨慎观望态势,生猪产能仍处于调整阶段。此外,特色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如茶陵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较多和农民养殖黄牛经验丰富的双重优势,开展本地特色黄牛养殖。由于茶陵黄牛以放牧为主,茶陵县林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繁育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养殖,并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是湖南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溆浦县政府每年初制定农机技术服务集团承包奖励办法,规定获奖条件,每年底由农机部门对各农机合作社进行考核,对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由县政府给予2万元奖励。芷江大力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例如,xx年芷江绿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油菜100多公斤亩,每亩收益达到了400多元。

(一)蔬菜惠农政策不足。相比水稻生产有国家托市政策,蔬菜生产未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抗风险能力不强,且国家惠农政策不足。在调研湘潭县某蔬菜种植基地了解到,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且缺乏相应的农业保险政策,xx年该基地的丝瓜严重滞销,种植户亏损严重。在洪江区岩垅乡星火村调研过程中,当地农民反映,当前蔬菜种植成本偏高,政府补贴力度不够。例如,一个蔬菜大棚的成本大概为5800元,其中大部分成本由农民自己承担,此外,当地被调查的农民称对省内相关的蔬菜惠农政策知晓率很低,甚至完全不知道。

(二)粮食价格偏低。在芷江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农民反映今年玉米价格约为95元100斤,比去年价格降低了15元左右。价格偏低导致农民出售意愿下降,大量玉米囤积。在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几百亩的晓坪乡枇杷垠村,堆积在仓库的玉米也成为当地农民的最大问题。除玉米外,今年稻谷收购价格同样偏低。xx年中粮储早稻收购价格为135元100斤左右,而市场收购价格为xx年来,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变化对生猪养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养殖亏损时间延长、亏损程度加深、养殖信心受到重创。今年3月底以来,猪价逐渐上涨,养殖户由转亏为盈到盈利颇丰,目前盈利空间仍然较大。但是,较大的盈利空间也隐藏了市场高风险,养殖户对此不无担心,因此,投资扩张养猪规模的意愿不强。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纪检工作计划(汇总16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份详细规划和安排工作任务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工作目标和计划。下面是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编写工作计划时提供一些启示

    2023年婚姻调动申请大全(17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需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目标,以便引起相关人员的认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劳动仲裁申请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

    热门大学生预防犯罪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导。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对于教学反思的见解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更好地分析和解

    2023年地勘单位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8篇)

    年度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未来工作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

    最热建筑廉洁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8篇)

    实习心得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自己的实习经历进行系统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自己的读书

    专业公益公墓的申请(案例14篇)

    工作转正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引言部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以及自我评价等内容,全面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成功的转专业申请

    最新申请开展活动的函(模板17篇)

    入党申请书是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所需提交的一份重要文件。小编精选了一些常见的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富力煤矿团委认真组织广大

    热门院团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5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几篇销售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2023年小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体会(案例15篇)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读者梳理思路,提炼出书籍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思想。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学习成果和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

    实用消防员训练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进行总结和记录的机会。下面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消防员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奉献保护着我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