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木兰诗说课 小学语文课文荷花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文轩2023年木兰诗说课 小学语文课文荷花教案(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说课篇一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板书:闻清香)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歪着脑袋的样子,翘着嘴巴的样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的样子;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像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学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

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4、指名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5、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学生自由说: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家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书中,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池荷花留下来!

木兰诗说课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课文重点:2-4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2-4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

到些什么呢?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预习提纲:

1. 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整理在书本上) 挨 佛

4.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饱胀: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 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 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 ,表达了作者 。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2)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

7.课文的语言真美,我要把课文背下来,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8.我也搜集了许多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图片,咱们上课时再来交流吧!

教学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挨挨挤挤

仿佛 衣裳 舞蹈 蜻蜓 饱胀 翩翩起舞

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挨打、挨揍、挨挨挤挤、挨着

仿佛、佛像、佛珠、佛主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荷花的什么?

二、精读感悟

(2)从“赶紧”一词看出“我”想看荷花怎样的心情?(急切)

(3)带着急切的感情读

2.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说说描写了荷花的什么?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以及荷花荷叶的颜色。

(2)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露、伸……)

为什么用“冒”字?(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3)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象他们都会有怎样的姿势?

(4)师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为什么把一大池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这是活的画。)

(3)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3.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

5.朗读第二节,再读第三节。

(1)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2)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木兰诗说课篇三

一.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 。揭示课题。观察图画。带入情境。自学课文。自学讨论。理清层次。讲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阅读。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节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揭示课题。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 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 )荷叶( );

又看到( )荷花( );

还看到( )花骨朵( )。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

荷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 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 :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 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 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 导入 :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 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

我爱( ),

我更爱( )。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题目很多,我们就挑朴素一些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根据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把蒲公英的美说出来。(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

蒲公英 花 外表美

茎叶 内在美

种子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思考。

例话: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蒲公英的花像小菊花,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5.佳作欣赏。

(最后教师用表情朗读方式介绍了《多美啊,野花》,并发下这篇读物。)

同学们回去好好读这篇文章,想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赞美野花的,下次写蒲公英就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

荷花 蒲公英

色彩 我爱 , 花 外表美

姿态 美 我爱 , 茎叶 内在美

品格 我更爱 。

木兰诗说课篇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批注:开篇写木兰辍机叹息,为下文设置悬念])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批注: 指出叹息的原因,表明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批注: 置办从军必需之物])[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批注:从军途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批注: 概写木兰的军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批注: 胜利归来的木兰朝见天子,不贪求荣华,请求返回故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批注: 一家人为木兰的归来而高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批注: 木兰重归女儿身])[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批注: 看到一身女装打扮的木兰,伙伴们惊讶不已])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木兰诗说课篇五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贴上。

出门看火伴:通“伙”,同伙,伙伴。

二、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为“父亲的父亲”。

但闻黄河流水:古义为副词,指“只”;今常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指“外城”;今多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三、词类活用:

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用作名词。意为:战马

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记功。

四、文言句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句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秭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秭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