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MJ笔神

高中教案是一种对高中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指导的重要工具。掌握优秀干货教案,提高高中教学实效,快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一

陈老师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的掌控、学生的参与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有效性、层次性、参与性结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现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与不足提几点意见。

亮点:1、课堂导入——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段视频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生活会这么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1个分粥的故事1个探究活动即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设置阶梯型问题(如),层层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高了本课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参与——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是点燃智慧的打火机、催化剂。陈老师坚持以生为本,多次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参与,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事例、视频等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如问答法、讨论法,分组交流探究等,能较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动感悟,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4、课堂互动——氛围宽松热烈,体现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陈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态亲切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走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回答、想要回答,师生互动良好,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变得生机盎然。

不足:本课的知识含量大,概念多,因此在时间把握上稍有不足,也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都进行的很到位,将本应是很难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很自然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构建,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二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2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参与的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课余作业。

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三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表述出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内容、政治义务的内容,以及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必须把握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选举权被选举权的知识,判断这项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理解并表述出“自由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能够理解并表述出“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运用本课内容,分析并说明自己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权利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每天早起,我都要习惯性的看看天气,除了关心一下温度、晴雨,还要格外注意一下空气质量指数(pm2.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镜头(视频)。

问题1:面对雾霾,我们是受害者对吗?我们仅仅是受害者对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更应该成为雾霾的治理者。

问题2:你能否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角度谈谈,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什么?

学生讨论,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

教师:这些内容,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要把握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白板画笔功能)。

【可以做的】——归纳权利。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家的做法:。

(1)哪些是可以做的?

(2)哪些是应该做的?

(3)哪些又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必须注意的问题?

(4)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做的—权利;应该做的—义务;注意问题—原则。

教师:在我国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哪些原则(ppt)。

教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多媒体教学:白板追光投影功能)。

问题3:下列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哪些?说明理由。(ppt)。

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总结:权利权被选举权的含义,条件,重要性。

问题4:网络大v,散布雾霾谣言。(视频)这些散步谣言的人,为什么被依法拘留?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没有正确理解权利的相对性、条件性;没有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总结(ppt)。

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民主和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和自由。民主和自由总是受到法律和制度的制约,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政治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从来不会存在的。

问题6:你认为以下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ppt)。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生活中不存在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2)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人民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因此,观点二是错误的。

问题7:根据本课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绘制、展示、点评。(多媒体教学,白板同步展示功能)。

教师总结。

四、课后:以“碧海蓝天,你我有责”为题,写一份倡议书。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师:每天早起,我都要习惯性的看看墨迹天气,除了关心一下温度、晴雨,还要格外注意一下空气质量指数(pm2.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镜头(视频)。

问题1:面对雾霾,我们是受害者对吗?我们仅仅是受害者对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更应该成为雾霾的治理者。

问题2:你能否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角度谈谈,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什么?

学生讨论,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

教师:这些内容,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要把握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白板画笔功能)。

【可以做的】——归纳权利。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家的做法:。

(1)哪些是可以做的?

(2)哪些是应该做的?

(3)哪些又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必须注意的问题?

(4)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做的—权利;应该做的—义务;注意问题—原则。

教师:在我国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哪些原则(ppt)。

教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多媒体教学:白板追光投影功能)。

问题3:下列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哪些?说明理由。(ppt)。

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总结:权利权被选举权的含义,条件,重要性。

问题4:网络大v,散布雾霾谣言。(视频)这些散步谣言的人,为什么被依法拘留?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没有正确理解权利的相对性、条件性;没有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总结(ppt)。

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民主和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和自由。民主和自由总是受到法律和制度的制约,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政治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从来不会存在的。

问题6:你认为以下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ppt)。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生活中不存在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2)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人民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因此,观点二是错误的。

问题7:根据本课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绘制、展示、点评。(多媒体教学,白板同步展示功能)。

教师总结。

四、课后:以“碧海蓝天,你我有责”为题,写一份倡议书。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四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新事物、什么事新出现的事物、什么事量变、什么事质变。明白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

推进新课程,既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区分,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变化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p63“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质疑问题。

教师没有直接给同学们答案,而是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上面两个“活动探究”材料,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参与讨论,成为他们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时时质疑问题:新事物是不是以时间出现先后?或以力量强弱来判断?引发他们的继续讨论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问题: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是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事物比旧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旧事物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不能以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力量的强弱作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从而得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那么新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呢?在同学们的自由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

(1)新事物的成长总是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去,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活动探究”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

生1: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新生事物,出现暂时的倒退、解体,是难免的,不能说它不是新生事物。

生2:社会主义国家在短时间内出现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新事物。

生3:社会主义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解体,有它的客观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不能因为出现解体,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生4:一种新事物的发展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旦诞生是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出现的曲折是暂时的、具有颠扑不灭的真理。生5: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新生事物,但是在两千多年深根蒂固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封建统治阶级势力还很强大,必然会竭力扼杀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生6:资产阶级共和国刚建立,力量比较弱小,也存在着不完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复辟。

生7:在社会历史领域,复辟是历史的倒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必胜会失败。

生8:正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样,它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6800多万名党员,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尽管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它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需要。

(2)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三维目标”,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3)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旨在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教学活动,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师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65-p66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p65“活动探究”和课本p65两段量变和质变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们讨论,质疑“探究问题”和做实验的过程,分析、归纳出量变与质量的区别:

项目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的结果。

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有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p65-p66,按小组进行讨论、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

生1:谷子增加一粒,头发减少一根,那只能说明数量上发生增加或减少,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属于量变。

生2:谷子数量增加到最后能堆成一堆;头发减少到没有一根,成为秃头,说明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了质变。

(学生3演示实验):将放有少量冰块的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并插入温度计这时,冰逐渐升高,水又沸腾了。这一过程用图示表示就是:(1)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旨在提高交流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密切师生关系,使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上,共同促进教与学的进步。

(2)通过学生演示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观察和判断现象能力,提高他们抽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因此,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对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所呈现的状态。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所以,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就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切不可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在这一关系上既要反对“激变论”,又要反对“庸俗进化论。”

生4:水的温度在0℃-100℃之间,水的液态性质并没有变化,属于量变。

生5:温度低于0℃以下的水的液态性质变成了固态性质,属于质变。

生6:温度在100℃以上水的液态性质变成了气态性质,也属于质变。

生7:骐骥一跃,不能十足,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生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羊有所亏。

生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生10:这些名言警句蕴含着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3)通过教学设计,旨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情景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五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2011年,南昌入选“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1、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2009年到2016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2011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六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存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a.使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b.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更多的产品。

c.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d.使资源集中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去。

a.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b.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政府不再管理价格b.价格由价值决定。

c.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d.价格的变化要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

a.商品的价值才能决定价格b.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改善。

c.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d.国内物价总水平才能保持稳定。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b.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c.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a.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b.正确运用了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c.有利于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力d.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c.充分发挥了计划的长处d.克服了市场的弊端。

a.促进经济增长的行政手段b.确保经济稳定的措施。

c.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d.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a.我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b.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d.我国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a.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引导经济活动b.国家通过行政机构加强经济管理。

c.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营行为d.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a.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直接干预。

b.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a.不能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

b.政府要多为企业提供服务,少监督、少管理。

c.要把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d.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a.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b.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自愿规则。

c.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d.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

a.禁止资源的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b.继承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c.规范生产、服务、消费的行为。

d.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协调统筹、依法管理。

a.是使用行政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b.其依据是价值决定价格。

c.其依据是价格影响供求d.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

a.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d.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简答题(9分)。

17.二十多年前,中国几乎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而现在收入的差距已经到相当大的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目前中国居民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数值界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已超过零点四五的红色警戒线。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蛋糕”已经做大,进入“共富”时代的条件已经具备。“民患寡亦患不均”,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艰难平衡,是已经进入“共富时代”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1)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强调实现“共富”?(3分)。

(2)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不是必然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你认为我国有哪些条件能够保证实现共同富裕?(6分)。

四、辨析题(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8.背景材料:从有毒奶粉到有毒泡菜,从苏丹红一号到立顿红茶,近年来,消费者遭遇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胜枚举。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监测结果,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饮料、蔬菜、鲜肉、发酵性豆制品、膨化食品、葡萄酒等10种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不合格率已接近10%。频频曝光的劣质食品案件,关系到十几亿人的基本生活大计,千万不可小视。

辨题:市场机制正常发展,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五、论述题(16分)。

19.材料一:2006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同期,全国有7个省份投资增幅超过40%,其中有2个省份超过50%。

材料二:2006年5月底,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对个人购买住房后销售的开征营业税;8月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紧急发布《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清理;7月5日和8月15日,央行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冻结资金约3000亿元;8月19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12分)。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七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人的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这些具体事物对人来说具有什么共性?(这些事物对人都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都能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哲学所要研究的价值范畴。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因此哲学上的价值与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西红柿原来是南美洲森林里的野生植物。后来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欧洲种植,进而发现它能食用,对人来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西红柿是否天生就有价值?(西红柿如果生长在野外而不被人所发现,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是一种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2、人的价值。

既然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物的价值的特点在于事物能够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满足人的需要,但事物自身没有需要,物的价值具有单向性。一个农民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一个医生的价值在于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一个老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造就人才。

工人、农民、医生和老师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有没有需要?什么需要?(最起码要求社会尊重他们的劳动,给于他们劳动以一定的报酬。)人的价值的特点在于创造价值,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人自身也有需要,人的价值是双向性的。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索取)。

为什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的内容,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华盛顿的价值不在衣着上,那在哪里呢?(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国父,为美国的独立和建国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社会价值。

华盛顿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华盛顿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人通过创造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和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同志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授予杨利伟同志“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国家为什么要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袁隆平、杨利伟已经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满足。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要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人通过享受价值实现了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我们究竟以哪方面去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要把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当贡献为零——社会不可能存在;当贡献=索取——社会停止不前;当贡献〈索取——社会萎缩退化;当贡献〉索取——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不幸因公殉职。不久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全国妇女联发出通知,授予任长霞同志全国优秀公安干警、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有些人认为社会对他的人生价值的承认来得太迟了。荣誉和一个人宝贵的生命比较起来,显然后者更可贵。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是活者还是死了。任长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一方百姓平安,在贡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她牺牲后社会对她的无私奉献给予承认,这恰恰是对任长霞同志人生价值的最充分的肯定。)。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及其作用。

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婚姻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古代人们认为子女的婚姻应该由父母做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愚孝观念的影响。)在现代人们认为男女婚姻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现在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新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认识受什么支配?(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树木有多方面的价值——涵养水源的价值;产生氧气的价值;鸟类栖息地的价值;生产纸浆的价值;制造家具的价值。树木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对于这些价值,人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有人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其结果如何?(会使得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人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兼顾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结果如何?(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再生,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导致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丛飞,一名普通的青年歌手。8年间,为助残、助学、赈灾义演达300多场,资助178个贫困孩子,捐献300多万元帮困扶弱。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挤在58平方米的简陋小屋。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200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被依法查处。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马德在其任职过程中,收受17人的贿赂共计600余万元。此人生活腐化,小姐给他捏一次脚就给20万元。丛飞和马德的人生价值观有何不同?(丛飞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马德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个人的安逸和享受。)丛飞和马德的人生道路有何不同?(丛飞选择了帮困扶弱,马德选择了贪污腐化。)丛飞和马德的不同价值观与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之间有何关系?(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丛飞的人生价值观使丛飞选择了公义,马德的人生价值观使马德选择了私利。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

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要发挥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小团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即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三峡工程涉及上百万居民动迁,要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故土,对于许多居民来说恋恋不舍。但三峡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绝大多数居民着眼于大局,服从国家调配安排,做到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认为三峡绝大多数居民顾全大局,坚持集体主义就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否则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个人的正当利益不等同与个人主义,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指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而个人主义是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八

1.知识目标。

(1)知道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道德的时代性和主体差异性。

(4)理解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去。

(5)知道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理解如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自觉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学重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搜集有关身边道德模范的事例。

搜集中国历史上有关诚信的名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调查,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实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二)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mv)《好人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创境凝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标题)一、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教师: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些催人奋进的杰出人物。请你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道德模范。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催人奋进的杰出人物的列举,使学生明确道德的时代性和主体差异性。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都正确的处理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教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什么地位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4页第一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填写学案,培养学生及时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回答。

教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思想道德模范的时代性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就应该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板书(略)。

(多媒体展示标题)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多媒体展示)。

观点辨析。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大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提示学生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角度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归纳:观点告诉我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指导思想问题上都必须抓紧。

教师: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5页正文第二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相应内容。

学生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教师:为了更好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确立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更加符合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便于阐发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实实在在的要求,便于人们遵循和践行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老百姓很快能够耳熟能详,变成自己内在的信念,外化为外在的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观点辨析。

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并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结合教材第106页第一段的内容,说一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实质上是文化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实践,继承传统、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之处。

教师过渡:那么,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国家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思维活动。

(多媒体展示)。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邹平县青阳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青阳镇组织编写《青阳三字歌》一书,其内容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切合青阳的实际;镇机关开展了唱、背、诵“三字歌”活动;青阳初中还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村(居)建立了“三字歌”文化墙。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有生命力,在全镇上下营造了“树正气、崇美德、讲文明、思进取”的良好氛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距离,使政治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展示标题)。

三、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近年来博兴县把做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县利用农村大集、春节等场所和节点,开展集中法律咨询和宣传;大力实施以“富可贷,穷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为特色的“文明信用联动工程”;开展了评选“助人为乐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活动;全县各村(居)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诚信户”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

思考:

1.为什么高度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工作?

2.国家应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发言。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提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过度:我国自古以来就传诵这许多知荣明辱的道德格言。你能否列举一些。我也搜集了一些格言与大家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宝贵的资源,加深学生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宣誓仪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广大青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全面提高道德素质,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加形成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课外活动设计。

请大家搜集所在村(居)委会或社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办一期主题展版。

【设计意图】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意义;理解中国精神,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

(2)能力目标: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热爱之情;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采访调查中……。

你喜欢看电影吗?你喜欢看外国大片还是国产电影?喜欢的理由是?

(情感体验,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展示网易娱乐调查统计数据)。

(教师过渡)从《阿凡达》到《洛杉矶之战》,再到《钢铁侠》,“好莱坞”电影接踵而至,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起感受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的视频片段—(导演名言)。

忆一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它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忆多媒体展示)。

(教师过度)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与奋发自强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从改革开放走向新世纪。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视频《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多媒体展示:《井冈山》、《长征》、《西柏坡来电》(引导学生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多媒体展示:《雷锋》、《惊涛骇浪》、《飞天》(引导学生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媒体展示)总结: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

探究活动二:新世纪新时代还需要民族精神吗?

观点一vs观点二。

(你赞成哪种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

—中华民族精神是新世纪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盘点2013年新闻事件)。

(教师过渡)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展示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文化发展要求)。

(多媒体展示)总结:如何书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视频:《-逃票落入虎口,宁波动物园老虎咬人致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师生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课件展示张某逃票-路线图。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于2016年出资近千万,引进了12种40多只珍稀动物,并于2017年春节期间集中推出展示,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同时,该动物园多次上调门票价格”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对。其中,逃票作为反对高票价的“手段”之一,悄然在民间推广流行,甚至在网上流传着逃票攻略。对此,张某、李某某为自己的妻儿们购买门票入园后,无视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爬上3米高的围墙。同行的李某某因为害怕没有继续向前,而张某进入老虎散放区,最终命丧虎口。

学生活动:惨剧发生前,张某入园面临了哪几选择?每一次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相关基本概念。

自我习得:

1.事实判断:

2.价值判断:

3.价值选择: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预习成果,确立教学起点。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意识的本质、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掌握基本概念。

探究活动二:辩论赛。

在救援过程中,动物园安保人员用鞭炮、水枪驱赶。三只围观的老虎被赶回笼子,咬人的老虎却死死不愿松口,最终特警队决定击毙老虎。他们翻越3米高的虎园围墙,瞄准-眉心连开数枪。老虎倒下了,张某被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面对死亡,针对特警队员该不该打虎救人,人们的观点就鲜明地分为了两派:一派是“挺虎派”、一派是“挺人派”。

你赞成哪方观点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就该不该打虎救人,学生展开自由辩论。

教师追问:

步骤一: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步骤二: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本质。

步骤三: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自我习得: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实质:

6.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要求(标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立场、不同时代去探究“打虎救人”这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原因,领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与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明确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探究活动三:

时间定格在惨剧发生前。

如果能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对待价值冲突,增强学生对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标准的政治认同感。

三、反思成果、生成知识(略)。

四、我参与、我选择:

如何改变共享单车现状,让甜蜜不再烦恼?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请你从市民的角度拟定两条“文明共享”宣传语。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三

style="color:#125b86">《不言代价与回报》

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估承担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选择,能为自己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三、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2.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3.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我无悔。

1.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2.相关链接。

3.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框后的启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己在履行责任时的态度等方面来做答。

六、课堂作业:

可让学生学会整理本框的知识点,并整理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

七、板书设计。

《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担当应负的责任。

3、承担责任对个人的意义。

二我承担我无悔。

1、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

2、感激崇敬那些不计回报与代价,履行社会责任的人们。

八、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课本有效资源及课本中的案例,设计了5个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中探索质疑,学习知识,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会了主动学习,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2、课堂师生互动比较成功,配合比较好。

3、课堂中学生能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虽然答题语言不是很规范,但观点阐述基本正确,这还需要教师今后做进一步引导。

需要改进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还不够!

2、在学法指导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个方面还需加强。

3、在知识的归纳总结这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四

1、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优越。(×)。

点拨: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采取何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因此不能说哪个更民主、更优越。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决策权。(×)。

点拨: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不具有决策权。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点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

5、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点拨: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6、在基层自治中,村(居)委会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

点拨:在基层自治中,村(居)民会议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并监督村(居)委会的工作。

7、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点拨: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8、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点拨: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并没有扩大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因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既不能任意扩大,也不能任意缩小。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五

哲学是什么?(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其他学科(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基本观点、局限性、科学性)。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基本观点、代表性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是什么?

哲学上的“两个对立”是什么?

哲学与时代经济、政治的关系?

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有什么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它们是什么关系?

第二单元。

什么是物质?

区分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

区分物质现象与意识现象?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根本属性是什么?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什么是运动?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什么是意识?(起源、生理基础、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哲学依据、意义、要求?(唯物论的总方法论)。

唯物论的答题范围?

如何理解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实践的特点是什么?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真理的概念?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分别是指什么?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论的答题范围?

第三单元。

联系的概念?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观的答题范围?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方法论是什么?

发展前进行与曲折性的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观的答题范围。

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概念?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怎样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观的答题范围?

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创新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答题范围?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辩证法的答题范围?

第四单元。

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及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什么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选择?是什么两者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原理及方法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答题范围?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六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成员。(×)。

点拨: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第二类是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

点拨: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3、国家的主权是由国际社会赋予的。(×)。

点拨: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固有而非外界所赋予的,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不受外来意志的干预。

4、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点拨:我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5、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点拨: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6、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点拨: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7、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点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都只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点拨: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目的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不能只顾本国国家利益,更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9、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点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有共同的利益,但两国的根本利益不一定一致,甚至可能是对立的。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四、实例探究。

[例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答案:c。

[例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

答案:b。

[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答案:d。

五、课余作业。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板书。

树立正确的消费。

首先,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高中政治的基础和前提。高中政治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常识。学习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够很透彻地理解,那么你的学习将会很吃力---看不懂、背不进、容易忘。因此,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

第三,课后及时复习。哪怕是简单过一遍书和笔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你学习的效率。

对于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前提是熟悉课本。把课本吃透!即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必须和必要的。然后,就要通过做练习,即把所背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巩固所背内容。

这是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如下建议:解答主观题时审题很重要。试想,问题都没有弄明白,如何解答?审题的目的就是清晰题目的指向。即问题要求你回答的是什么和要求你怎样回答。比如这样一道问题: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出3个要点:1、运用经济常识观点、概念。题目要求用这部分知识回答,就要从这部分的内容中寻找答案。而不能用哲学观点或者政治常识观点,或者其它。2、结合以上材料。题目要求要结合材料,你就不能够脱离材料或者只答观点,而不和材料结合。3、分析。题目要求分析,你就不仅要答出所体现的经济学观点,还要分析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你必须熟悉课本。熟悉课本就是要清晰课本的块状结构,从而找出各块内容间的联系。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你必须背熟课本的内容。要高效率地背诵,就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记忆。要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认真听老师讲课和积极思考是基本方法。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二、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三、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背的成分少了,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首先,当然还是课本。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

总之,政治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只要我们采取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我们不仅一定能学好政治,而且还能领略到其中非常美妙而深奥的乐趣!

高考政治大题九大题型答题技巧。

1“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7“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9“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八

1、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们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当然也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它们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可以行使国家职能,但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2、政府公正司法,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点拨:政府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另外,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

3、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或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点拨: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既不能“越位”“错位”,把不该管的事管起来,也不能“缺位”“虚位”,该管的事不管,因此,既不能认为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认为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政府该管的事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就应该放权。

4、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应该弱化政府管理职能。(×)。

点拨: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管理和服务都是政府的职能,不能弱化管理职能,也不能弱化服务职能。

5、社会一切事务都由政府决定。(×)。

点拨: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6、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而非所有者,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人民。

7、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

点拨: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并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8、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就是政府为人民服务。(×)。

分析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人民也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十九

〖知识〗担当使命要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能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立志成才、甘于奉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绚丽的人生需要实践来锻造。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教师用书、粉笔、多媒体等。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举例分析法、作业练习法、小结归纳、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教材88页王守仁语。

【提问】这段古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人不可无志,立志是为人之本。

二、讲授新课。

【解说】勤于学习、立志成才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重要保证,只有努力学习,完成好作为学生的任务,掌握了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经历,当然,也会有努力坚持的事情。

【说一说】。

1、我不能坚持的事情。

2、我不能坚持的理由。

3、我坚持做到的事情。

4、我坚持的理由。

【解说】实现理想,担当使命,不仅要立志,更需要我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奉献就是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报效祖国。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应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材料】。

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请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李开复和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参与关于人才问题的对话,两人分别对什么是人才谈了自己的认识。

李开复:人品、智慧、团队精神。

陈章良:创新、执着、自信。

【解说】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去,不断成才。

〈学生讨论回答〉。

课后小结。

出示材料,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想?追求》。

我徘徊在人生的路口。

听秋风和小鸟鸣奏。

我在寻,我在觅。

青春的理想、人生的追求。

我曾想到月亮上眺望地球。

我曾想去大陆架开采石油。

我曾想使漠漠荒原变为绿洲。

我曾想在海角天涯发展旅游。

多少寒署,星移斗转。

一个个理想都变为梦境。

我知道。

消沉,只会枉过一生。

叹息,只能空白少年头。

我不愿作时间的过客。

来去匆匆,足迹未留。

命运给我们安排了坎坷。

现实给我们留下了怨恨。

我们只能选准人生座标。

去奋斗,去追求。

我走呵,走。

翻过了山头还有山头。

我走呵,走。

跨过小溪还有江流。

不停歇,莫回头。

我要放舟历史的长河。

去发现永无穷尽的真理。

给未来的世界。

留下一点小小的纪念。

课外练习。

某企业在某报刊登了如下招聘启事:

诚聘:(一)运营副总(1名),本科以上学历,6年以上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责任心强,富有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区域销售代表(6名),专科学历,2-5年产品销售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做事踏实,责任心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计算机软件。

(1)这则招聘启事反映了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2)该企业的招聘条件对青少年的成才有何启示?

板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二十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制定方针政策,但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2、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点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3、人民政协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

点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但其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点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5、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点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点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参政不等于执政。

7、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点拨: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点拨: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二十一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专政的本质、-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民-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权利上。

3、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二是表现在-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专政的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与专政。

(1)-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制度相对立的。其次,-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专政是-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专政是新型的-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加强-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专政。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是()。

a.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d.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答案:b。

(3)-的广泛性(4)-的真实性()。

a.(2)b.(3)c.(1)(2)d.(3)(4)。

答案:c。

[例3]下列对-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a.对一定阶级既有-又有专政b.-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的保障。

c.-与专政互为前提d.统治阶级的-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答案:a。

[例4]我国人民-的真实性表现在()。

a.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权利。

b.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c.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答案d。

课后习题。

用-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实用22篇)篇二十二

1、政府对人民负责,政府要依法执政。(×)。

点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点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法制的完善意味着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点拨:有权必有责,法制的完善不会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4、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点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委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各种监督方式和途径都对政府的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能说哪种方式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5、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点拨: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权威,但其不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6、最大程度地放权就能提升政府的权威。(×)。

点拨:政府要坚持权责统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可以提升政府的权威。

7、政府的权威就是使人民服从政府。(×)。

点拨: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政府才有权威。

相关范文推荐

    小区物业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精选17篇)

    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与培训、演练和评估相结合,不断提升应急响应的水平和效能。不同行业和组织的应急预案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的编写原则和流程是相通的。为了做好小区消防

    舞蹈培训班教师发言稿(专业23篇)

    发言稿是在重大场合或特殊情况下为了向公众传达信息、阐述观点或表达感谢而准备的一种文字材料,它需要我们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最后,以下是一些发言稿范

    扰乱课堂纪律的检讨书(通用19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它们可以给我们一些灵感和思路。尊敬的老师:您好!我不应该在课堂上

    深圳动产拍卖行委托拍卖合同范文(22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该充分了解合同的条款和内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合同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合同范例,供大家参考使用。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

    少先队三年级中队工作计划(精选20篇)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先队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少先队工作计划详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编写计划的一些技巧和要点。略。(一)常规

    小班社会教案我会轻轻(模板18篇)

    小班教案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差异,注重个别差异化教学。以下是小编为您精选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

    工厂车间管理工作总结大全(17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将自己的工作与团队的目标对接,发现团队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神奇的梦想象(优秀17篇)

    梦想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引导我们的方向并给予我们前进的勇气。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关于梦想实现的感人故事,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我做过一个梦,一个离奇的梦。在梦里,

    教师调动岗位申请书范文(14篇)

    只有通过写出精准、有力的申请书,我们才有机会取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在申请实习机会时,撰写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实习申请书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篇成功申请实习的范文,供大

    畅想绿色未来想象(通用20篇)

    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准确的论述和丰富的内容。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在20xx年,你随处可见,马路上、街道两旁有繁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