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模板9篇)

时间:2024-11-04 作者:笔砚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 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

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

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 ,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xx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二

2、年龄:8岁

3、性别:男

4、家长姓名:陈xx

5、与家访对象的关系:祖孙

6、是否留守:留守(爸妈都外出打工)

7、联系电话:000000000

8、家访内容:

我们是中午的时候到学生家的,当然他的奶奶正在门口坐着,我们向她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后,她很高兴的接待了我们。

xx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在教室里不爱说话,但是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考了3次第一名)。听他奶奶说,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后从来不说,只是自己一个人憋着哭,这也许与他是留守儿童有关吧。

xx的奶奶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老人,她对她的孙子孙女期望都非常高,而且很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她一直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后有出息,别在在家种地了。

我们聊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对学生的期望;

2、家长对学习的要求;

3、学生生活方面的情况;

4、学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指导;

5、家长希望通过哪种方式和老师交流(家长会或家访等);

6、如果学生犯错误了,家长会以什么方式处理;

7、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外,还比较关心学生的哪方面等。

8、家访总结:

通过家访,我发现老人家对孙子的期望真的很高。她非常关注他的学习情况,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如性格、交友等关注的很少。

xx的内向、不爱说话、受委屈不说,我觉得与他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也许是家人只关注他学习的原因,也许是爸妈不在身边的原因……但听他奶奶说,xx不是很听他妈妈的话,但很听她的话,原因也许就是和妈妈接触太少吧。

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应该多了解一下学生的交友、性格等其他方面的情况,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三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四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对坳头村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距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xx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xx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xx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五

近几年以来,在我们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农民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农村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应运而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山区留守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留守孩子”的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自我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心理素质和思想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其实,留守孩子并不是一个不分化的群体,在他们中间有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作为“留守孩子”,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古代孔子就是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的特点。在智力开发上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能力,做到不强迫、不限制、不搞过度教育,让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才能和天赋。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要消除“只要有钱,读不读书没关系”的错误想法,应该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家长还必须认识孩子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自己的事。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要多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你们的关爱。另外,父母还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督促监护人行使监督责任;经常与学校沟通联络,切实关注孩子的成长。如行为有失偏颇,家长也要及时处理,正面引导,根据情况适当教育。

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这是值得父母和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孩子应当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经历各种艰难困苦。

在学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孩子”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留守孩子”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对“留守孩子”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孩子”提供倾诉的渠道;经常组织“留守孩子”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建立“留守孩子”家长或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督促、检查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等,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孩子”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留守孩子”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留守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出门打工的农民工已无法将关爱直接施于孩子,此时学校的老师理所当然要担负起这一使命。

为适应“留守孩子”的需要:首先,教育理念要更新。显然,传统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采取适合留守孩子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一要坚持以“留守孩子”为本的人本思想,处处为“留守孩子”的成才着想。二要有服务型教育理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感染他们,在服务中收到教育的效果。三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不仅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表扬,激励,更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特长,甚至批评中也应有赏识。四要有和谐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要和谐,平等,才能造出和谐的教育环境。五要执行愉快教育法。校园要为“留守孩子”创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校成为他们愉快,温馨的家。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除了应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特别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抚养职责,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监护育人、抚养育人的复合型教师和父母型教师。教师要把“留守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监护抚养。为“留守孩子”建立成长档案、举办生日班会等。

除此之外,教师对“留守孩子”还要给予情感抚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关爱,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母爱和友爱的不足,填补其情感空白。因此教师应对留守孩子进行结对帮扶,让其感受亲情关爱。让老师与一个或多个“留守孩子”结对子,要用心关爱“留守孩子”,做到多与“留守孩子”交心谈心、多组织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在精神上,多给他们一些鼓舞、一丝微笑、一句赞扬、一份关注,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成功时给他们鼓掌,失败时给他们打气,苦闷时与他们谈心,伤心时给他们安慰。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用父母的心去疼爱“留守孩子”,用家长的责任去关注“留守孩子”。还有可以让学校的中队干部、班队干部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让这些中队干部、班队干部平时多与自己的结对对象一起玩,一起参加活动,节假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通过师生、生生的结对帮扶,让这些“留守孩子”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亲情关爱。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六种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六种力量是:教师,家庭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要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爱社会,爱祖国;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xx小学

20xx年6月7日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六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时代来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伴随农村改革的一步步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愈多的人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问题,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是常见,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现象更为普遍,这导致留守儿童数目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成长,身心发展问题更是广为社会关注。如何更好的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需要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再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方案。为此,本团队在暑期做了关于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总结了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留守儿童 身心发展

调查问卷。针对于现今的留守儿童现象,我们在网上开展了问卷调查,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看法,对后期结合实际调查情况来整体分析,有了好的效果,前期的网上问卷调查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和作用。以下为网上问卷结果情况统计:

你所知道了解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怎样的?(可以多选)

你所了解的留守儿童中有没有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

你觉得你的身边留守儿童成长不良现象怎样?

你觉得处理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正真帮助留守儿童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哪些?

此次问卷调查大多数对象为年龄段在19到50岁,其次是13到18岁,对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作用。

对于以上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感觉身边存在着留守儿童,可见留守儿童现象已经不为稀罕了,从统计的结果可见,人们对于留守儿童关注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人都很少会做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喜欢沉默寡言,或者是性格叛逆,但是也有人认为有些留守儿童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强,同样是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的现状在不同的人看到,却是完全不同的,可见,不同环境下的留守儿童,成长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什么因素导致有些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却学会生活,变得自立自强,但是有的留守儿童却变得越看来越叛逆呢?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我们后面社会实践的进行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调查方向。

其次,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关于解决留守儿童措施,大多数人认为从政府,国家增加就业率,从父母多关爱子女的角度,以及社会力量,多举办一些活动,公益服务类型的活动,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人的想法类似,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对于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采取针对的措施不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的想法可取,但是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次社会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从实际生活出发,去真正地帮助他们,改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困难与迷茫,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与重点。

(一)枝江地区商业发展状况

通过大约两周的实践,对枝江地区的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最终统计情况如下。

(1)商业处于沿街商铺时代,整体商业较零散,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统一规划。

(2)整体商业缺乏主力店经营,商业缺乏活力。

(3)商业经营场所、产品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消费外流(宜昌)。

(4)商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商业聚集地。

(5)商铺主要是以租赁的形式出现,商业地产的开发不能满足购买消费者的需求。

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枝江市主产业发展较好,但百里洲通向镇里交通不方便,缺少公共交通,路面虽然整改,但依然不能满足市民便捷的出行的希望。今年上半年,枝江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可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18.2%,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在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枝江地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可见不仅仅是在偏远的贫穷地区有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目在不断增长,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留守儿童也不少见。

(二)枝江百里洲地区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在调查中可见留守儿童相对一般儿童而言,处于一个弱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不被关注,造成的心里和教育的缺失相当严重,加之对爷爷奶奶的依赖性强,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甚至畏惧自己的亲生父母,农村的教育水平和环境较差,对儿童的管教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关爱还不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发现,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一是大部分临时监护人存在重养轻教思想;二是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监督不够或方法不当,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三是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性格,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此外,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因而,大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2)心理方面:亲情的缺失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困惑,情感孤寂已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他们一方面表现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能力差;另一方面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任意妄为,这些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从调查来看,只有不到15%的临时监护人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和教育。大部分父母打电话只问学习和生活,很少涉及思想。儿童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但大部分留守儿童却很难享受到这基本的关爱,常常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久而久之,就极易造成孤僻性格,产生冷漠心理,甚至畸形心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家庭完整和父母的关爱有很强烈的要求。 (3)生活状况方面: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常年和年迈的祖辈们和其他亲友生活,一般疏于管教,更多的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吃零食明显比父母在家的儿童多的多,特别是校园外的“三无”零食,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是正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与起居缺乏科学的安排,在营养状况和卫生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

(三)来自当地人的建议

在采访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若干小学教育的工作者,他给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几点建议:

(1)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接待我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一)完善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言,这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社会事务,政府担负主要责任,应发挥主导作用。要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这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从而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原因,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提升服务水平,协调教育、文化、医疗、公共治安等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相关管理与服务。

(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学校食宿等硬件设施,让留守儿童在校园寄宿生活中感受学校大家庭和集体的温暖。此外,学校应该加强教学和管理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建立相应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授学业基础上,对于留守儿童需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和日常生活关怀,既要树立师德高尚的“良师”形象,也要建立有益于沟通的“益友”关系,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亲子沟通交流

家庭是“人性的养习所”,留守家庭虽然存在亲子分离的问题,其基本社会化功能却是不容忽视的。留守家庭的收入状况改善之后,父母在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孩子对于父母亲情的精神需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另外,外出父母也应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这样才能配合学校教育,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四)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规范社会各界人士的权利与责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同时政府以应考虑资金问题,让更多的部门等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并为他们献出爱心。

(五)培育现代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要树立和培育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比如为农村教育事业捐资助学,参与结对帮扶行动或是企业定点帮扶等,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给予企业职工相应的探亲休假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一些贡献突出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家居住宿,协调子女入学等,通过这些措施既起到激励作用,又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作用。

其次,在统计调查的过程中,有些留守儿童属于较为叛逆的形象,但是有部分家长或者监护人反映自己家中的留守儿童性格乖巧,懂事,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对此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于他们周围的环境,家人,生活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对比,最终结果如下:

(一)家庭环境不同

前种情况监护人几乎较少与孩子沟通,家人很忙,孩子独自的时间较多,对于孩子极少关注,没有经常的与孩子谈心,而后者,则表现的更好一些,尽管父母不在,但是监护人与孩子的交流更多,关系更好,让孩子有了家的温暖。因此,即使是孩子父母不在家,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关注与交流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的内心需要家庭的温暖,这些是外界所给不了的,孩子在家中呆的时间是最长的,家人是最了解孩子的,是孩子最好的依靠。

(二)监护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

前者对于孩子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待孩子不是一味的顺从,就是一味指责,导致最后,孩子越看来越叛逆,甚至与监护人产生隔阂。而后者,对于孩子则相对来说,更多的为孩子考虑,站在孩子的角度,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性的鼓励与支持或者是批评孩子,这样让孩子既知道了对错,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得感情基础。

(三)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不同

对于前者,据监护人反映,孩子几乎上较少同父母主动联系,及时联系也是向父母要钱,原因还在于父母回家的次数少,在家呆的时间长,再结合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关注不够自然造成日后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自身没有很好地得以发展。相比较前者,后者父母对于孩子由于更多的关注,导致父母谁不在孩子身边,但是,孩子了解到父母的关爱,父母经常回家看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更多,这导致孩子发展良好。

由上可知,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父母即使长期不在家,但是经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多关心孩子,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其次,对与监护人,就是孩子的家人,对于孩子的关爱更是重要,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产生偏差心理,这些都需要监护人对于孩子多多的给与关爱,指导,而不是一味的顺从。

[1]赵声馗,范晓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模式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七

20xx年4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八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xx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xx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工作进度篇九

但从当前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

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呼唤政府作为,解决农村孩子“能上学”问题依靠政府,解决“上好学”问题依然要依靠政府。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升为政府意志,为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观,引导全体公民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区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有条件的儿童尽快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继续“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们更希望“留守儿童”家庭自身首先也能增强意识,摆正思想,针对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为孩子们以及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成长总结(优秀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

    最新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计划(精选5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

    2023年民族团结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标题(优秀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民族团

    幼师的自我介绍(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2023年感恩公司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

    最新艺考请假申请书要老师签字吗(实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简单个人入股合同(实用5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

    2023年保险公司早会主持稿子 保险公司早会主持人串词(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幼儿行为与观察记录心得体会(模板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最新读写笔记好词(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