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结是对自己在考试中所取得成绩、答题技巧、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和应试能力。一个人的考试总结,不仅反映出他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还能够为他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及时进行考试总结,是每个学生都应该重视和严肃对待的事情。在下面这些学期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
我们要记知识点,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地球的时间差问题,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而且不好做,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
不光是地理这门学科,还有别的学科,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打好基础,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踏实。
二、不懂就问是个好习惯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做地理笔记
我们不要小看地理笔记,地理笔记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记笔记,我们不用都记笔记只要把经常考的知识点记下就行了,然后好好总结,看看都容易考什么,看看是哪方面的考的多些,我们就把重点放在哪方面,可不要没有终点的复习,这点是在高三复习时禁忌的,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了,而且记住易忘,效果不佳,所以记笔记是很有技巧的。
四、思考与总结
不管是在看书还是在做题一定要学会思考,要不断地总结,这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成绩,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同步进行的。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
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xx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xx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均匀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三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按投入多少分:密集农业(发达地区)、粗放农业(落后地区)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农业(发达国家)和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种植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热带雨林
种植园农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
水稻种植业:如亚洲水稻
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中北部大平原
畜牧业:游牧业:如中国西部、蒙古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乳畜业:西欧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四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五
1、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洞庭湖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洪蓄水,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2、湿地减少:(原因)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湖区沉积。(影响)调洪能力下降,易发生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破坏,航运受到影响。
3、保护:退田还湖、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4、合理利用:保护湿地植被,禁止滥捕滥猎,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不合理利用:砍伐灌木,开垦土地,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体工程建设不断,城镇建设。
5、气候特点:xx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商品粮基地: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粮食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增产潜力大。交通便利,科技含量高。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六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
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
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
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
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
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
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
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
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八
摘要:要学好高中课程,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大家分享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供您参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更愿意与朋友谈心 67%孩子不跟父母沟通
昨日,本报请一些专家对这些问题孩子的案例进行把脉。专家们分析,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多是和家长沟通不畅造成的。福建警官学院的张昌荣教授做了一个《平安福建对策研究》的课题,调查了全市近万名学生,当问到学生有问题会跟谁沟通时,仅有33%的孩子表示会跟父母沟通。而心理医生指出,对孩子的异常如果能早点发现并介入,悲剧就不会发生。
福建警官学院教授张昌荣:孩子跟朋友沟通比跟父母多
我们的调查中,有52%的孩子选择与朋友沟通,仅33%的孩子表示会跟父母沟通,仅13%的孩子会跟沟通。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不愿意甚至不敢和父母沟通?根源不都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对他们打骂,有的父母则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愿也不敢和父母沟通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遇到问题时更愿意选择同龄人,当沟通对象是问题少年时,他们会从这些问题少年身上找到情感诉求,形成情感依赖,很快与这些人成了朋友、哥们。
要改变这种状况,父母需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太少和孩子交流了,16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非常要求被认同,像大人一样得到尊重,高中政治,譬如答应女友自杀,就要“言必行,行必果”,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到。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冲动,受到一点点挫折,就感觉人生无望。父母应该适当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不是强加在孩子身上,一定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对孩子的某些天真的想法,明知道他做不到,还是赞成他去做,等他被现实打击了,再引导他知道,生活中不是任何事情都顺应你意的。
孩子有意或无意地顶撞家长,是很正常的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价值的方式。当这种认可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会把这种需求带到下次行为过程中,或者隐藏起来,等自我力量加大时再得以延续和实现,有的孩子则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得以实现,如唱歌等。
在这段时间,如果父母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就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叛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又很脆弱,经历一点挫折便难以自拔,甚至采取自杀这种极端行为以求解脱。
“并不是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对他们很关爱了,他们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爱。”毛朝灼说。
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医生森:自杀前有征兆,家长应及早干预
从医学心理的角度看,李昱已经得了“重度抑郁症”,其实是有药物可以帮助他的,可惜包括父母和好友在内的人们,都不知道他qq空间发出的预警。
这种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往往在自杀前有很多怪异的行为,比如脾气变得暴躁、容易与家长有对抗情绪等。李昱在qq空间写日记最大的目的是想让他最亲最好的朋友看到,这就是一种自杀前的暗示,可惜家长好友都错过了这种暗示,因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病人的孤独感加深,从而直接得出被世界抛弃的想法。
青少年抑郁症问题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家长。第一,家长避讳孩子谈死亡问题;第二,遇问题,更多人是直接训斥,而不是进行朋友式的对话;第三,知道孩子有抑郁症,家长瞒着孩子直接向医生“点菜”开药,甚至有些家长给孩子用药只是象征性的,随意中断治疗导致情况恶化。
相关链接:
专家点睛:五点建议助高三生缓解新学期紧张
不同群体的高考生及家长压力把脉(图表)
中国高考生压力最大的十个省份调查(图表)
学会编织知识网
2007年内蒙古理科状元 高鹏?
1.关于物理?
2.关于化学?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九
一、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
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
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十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对地球的影响
a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知识摘要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滑坡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自然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
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植物有机质
土壤肥力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
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可再生
生物资源可再生
矿物资源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组成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