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

时间:2023-10-27 作者:XY字客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一种文体的要领。下面提供的是一些写作能力较高、结构合理的总结范本,供您参考借鉴。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一

课堂作业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科学地处理好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在平时设计作业布置时,应注课堂作业要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习题,难度不宜过大,当堂完成,而课外作业可选择相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使之成为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与提高。

课堂练习和课堂作业的设计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来设计题目,题目不宜过多,但要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最后融会贯通。对于不同的课型,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新授课一般安排2种练习。1)准备练习,为导入新知识做准备。这样的练习,题目应简单,尽量有趣,最好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促使知识顺利迁移;2)巩固练习,设计时可按照“基础题——简单变式——综合练习——提高与思考——课后小测”这个程序。题目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梯度,要注重基础,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好培优辅差。

练习课作为一节练习课,设计之前,教师应对教材分析透彻,应对学生在新授课之后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题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应注意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灵活运用上。

高效学习法。

一、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种爽快与自由感。上课前充分预习,考试前充分地复习,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复习才能顺利进行;复习深刻,作业、考试才能得心应手;平时做作业,考试得心应手,考试就能顺利过关。

(1)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6)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认真的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出老师讲解的思路。经老师讲解后,有些问题仍不明白,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文档为doc格式。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拓展与运用等。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教”,那是一种基于学情的教,是精准针对的教,是有意义的教。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先学单或教学视频,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家的学习,完全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不必担心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观看教学视频时,懂了就快进跳过,没懂的则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还可以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翻转课堂是让家长更多了解孩子。家长对孩子能关注的,主要是回家作业情况,作业的专注度及作业的正确率等。而对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却很难了解。翻转课堂后,家长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学”,充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

即已知、未知、想知和能知。这样,教学时教师就有了明晰的指向,锁定学生中的典型存在问题,探讨学生最关心的质疑问题。

在学习期间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的一堂翻转课堂示范课——《螳螂捕蝉》。张老师说,读是过程也是方法,读是目的也是手段。张老师让学生读故事,悟道理;扮吴王,练表达,学得有情、有趣、有效。课堂上,张老师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幽默风趣,尤其是朗读的指导更是独具匠心。逐字逐句的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从小故事一步一步拓展最终使学生明白课文,了解吴王内心的变化以及想法上的变化。在课的最后,老师把白话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学生们能够有节奏的读出文言文,这说明同学们经过前面白话文的学习已将课文的内容主旨完全把握。张老师以有效的朗读促成了高效的课堂。

点词语体会陶先生是一位尊重儿童、尊重生命的人。读课文人物对话,观察提示语可以用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培养。最后通过换位思考的形式“如果你是那只小蜻蜓,你会感谢谁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最后在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查资料搜集关于蜻蜓的知识,还有一个课堂中遗留的问题“蜻蜓在饿极时会吃掉自己的一节尾巴,是真的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性问题的质疑态度。通过两天的听课与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在欣赏别人优秀的课例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听从他们的建议,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我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坚持向自己心中的目标奋斗,一定能够有很大的突破。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三

课堂作业是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在中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由于书本题量比较少,学生好差的县殊,在课堂上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业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课堂作业要坚持当堂布置当堂批改,尽可能的面批面改,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四

师:来,我们收拾一下桌面。桌面上应该有圆规、三角尺、铅笔,还有老师发的一张白纸。请把其他东西,收起来,放到抽屉里。

生:(纷纷收拾。)。

生:(慷慨地,把橡皮举得高高;还有学生要从抽屉里拿出来,老师制止了。)。

生:(不明就里,有些木然。有学生试探性地说——)。

生1: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生2:做魔术。

生3:看橡皮是什么形状的。

生4:用橡皮拼圆。

师:(一直是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学生们笑了。)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生:(懂事地点点头。)。

我为什么要借学生的橡皮呢?

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逼学生静心思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学生们立刻投入地画起来,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圆的和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学生们都笑起来。)。

(学生们热情高涨,争抢着举起手来。)。

师(悠悠地):想——不说——继续欣赏!

(学生会意地、开心地笑了。作品4、5,是圆的,但一大一小,学生说“很圆”、“圆满”;也有学生有异议,“错了”。)。

师(疑惑地):(5幅作品一屏展示)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的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是不是看出画圆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组里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完——)。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五

翻转课堂缘起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发展至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以掌握学习为理论基础,将传统教学模式颠倒,变为课前学习新知,课上做作业、解决问题,内化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中老师站在讲台前授课,学生在不断地记笔记,学生接受的信息是一样的,一样的进度。但是当老师呈现的一样的知识的同时,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这种方式完全忽视了每个孩子的能力的不同。所以美国林地高中的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最基本的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技术的介入,翻转课堂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学视频,每天学生在家通过个性化的平台学习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调节进度。在网络平台上师生的交流也变得简单了,上课教师不仅仅站在教室里讲授,更是走进学生中间。翻转课堂使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地了解成为了可能。上课前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单独备课,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这就是翻转课堂的优越性所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学习、课上活动课后评价与总结三个过程。

1.课前学习设计。课前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分析教学目标,教师要针对学习者的特征、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判断教学是否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简化、组合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接下来是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要通过视频录制软件,将所表达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录制,要求教学内容简练、幽默、视频效果丰富等使学生能够爱听、听懂,视频长短大约10分钟左右,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视频资料。最后就是设计学习任务单,这个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形式中学生的课后作业,针对课前视频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进度学习,自定步骤学习取得学习实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前练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2.课上活动。课上活动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是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内化的过程,对于课前学习知识问题的收集,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组织进行小组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等,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之后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最后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生的疑点、难点、学生在课堂表现以及在一对一辅导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评价。

3.课后总结评价。翻转课堂的课后评价比较特殊,“在这种模式中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占主要部分,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还要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等并行。同时也需要对整个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整理,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前设计、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活动安排、成果展示、交流等。同时为下一次的翻转课堂提供经验收集、优化、完善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实施。

三、翻转课堂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有人说“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一些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所提出的专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各不相同。本文则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应划分为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四个方面。翻转课堂的出现将对以上四种教师专业能力提出要求。

1.教学能力。首先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设计课前任务单等。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特征,衡量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如果适合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对教材根据学习多维目标加以提炼,精简成便于学生学习的10多分钟的微视频。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质量是重点,当然对于视频录制技术的掌握要有基本要求。所有视频都是老师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又不至于直接将知识转述给他们。因为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作教学视频,所以录制视频的形式要多样,录制内容要有重点、简练,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幽默,等等,使学生对其感到有兴趣有吸引力。这些都对教师教学技术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上活动,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安排课上教学活动,生生协作、小组交流合作等活动形式。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和学生间讨论的活动中了解学生课前学习、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还要组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成果交流展示等。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活跃程度很高,要求老师要很好地掌控课堂秩序、组织课堂活动,因此老师需要在充裕的课堂时间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翻转课堂的走向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视野开阔性,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

2.交往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宰着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师生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这样的交流方式阻碍着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形式则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的保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比以前更重要了,教师绝不是在袖手旁观,他们总是很忙碌,在不停地和每个班的每个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及网络平台上反映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师生共同探讨。在课堂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的不断互动,鼓舞和督促他们,并且参与他们的学习。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个性化教学方式,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组织活动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个体交流并进行辅导。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等交往的时间增多并且以这种交往形式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要提升,尤其是交往对象是学生本身,教师的语言、动作、交流方式都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进行,要求达到彼此间能够和谐、融洽。

3.课程评价能力。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对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课程评价反馈信息,可以调控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时间安排,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翻转课堂经过课前接触新知、课上活动内化知识的.两个过程后,课后的总结、反馈、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常常依靠一次考试来评价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评价效果并不科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根据翻转课堂比较主要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档案评价等,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接受能力等,可以及时给学生一些补救措施,例如重新观看教学视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同时可以调整下一次的翻转课堂的实施,汲取经验完善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能够熟悉、熟练运用不同的课程评价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践、探索适用于翻转课堂的课程评价模式,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敏锐的科研意识不仅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求,也是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我国翻转课堂是作为一种舶来品出现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课堂组织形式,与传统课堂区别较大。兴起于美国,被引入、吸收,我们需要对其去粗取精,舶来品大多不会完全适应我国本土情况所以要对其加以改造,学者们从开始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到不断深化明晰其内在理论,最重要的目标是在实践中找到适合我国教育教学情况的翻转课堂。这就要大部分依靠一线的翻转课堂实施者―――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丰富的理论根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能够更好地给予理论以补充和完善。所以翻转课堂的时间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实践的同时要具备科研的能力,才能将翻转课堂更好地扎根中国,发挥其有利的教学优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四、结语。

翻转课堂的实施基地在学校,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主体,如何拥有适用于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等是新时代新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4)。

[2]邓银城。简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的改变[j].孝感学院学报,,(3)。

[3]张连绪,冯克江,王贵军。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6)。

[4]李梦丽,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6)。

[5]钱国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81)。

[7]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

[8]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10)。

[9]张莉靖,曹殿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六

“翻转课堂”是什么,最近一段时期听说过,据说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来没有实践过,也没有看过具体的这种课堂模式,现在只是在网络上通过搜索资料来进行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一些网站等相关信息的学习,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初步认识:

一、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所以它有以下“不是”: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我们如何形成我们的学习文化。我们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七

一、当堂检测:

师:今天的知识,大家到底学得怎样呢?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出示题目:

1、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边长为20分米正方形桌布,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生1:5+5+3+3=16(米)。

(5+3)×2=16(米)。

师:这两种哪一种更简便呢?

生:第2种更简便。

师:我们解决问题,只要用自己喜欢的一种就可以了,当然要选择——。

生:简便的方法。

生2:要在桌布的四周缝上花边,求花边的长度,四周就是它的周长。所以20×4=80(分米)。

二、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2:我还学会了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拓展延伸: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挑战更有难度的题目,有信心吗?

生(响亮地):有!

师(拿出一个正方形纸片):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生:4分米。

师:如果有2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生1:8分米。

生2:6分米。

师:现在出现两个不同的答案,到底哪个对呢?请画出图,再算一算。

(生画图,计算)。

师(贴出用两个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谁上来指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生用手指绕这个长方形一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中间两条不用算。

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它的周长是(2+1)×2=6(分米)。

师:太棒了!你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继续挑战。

(生画一画,算一算,师巡视辅导,并指名板演。)。

生:先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12÷2=6(厘米),再算出它的周长6×4=24(厘米)。

师:同学们爱动脑筋,在这节课中表现非常不错!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八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2个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1个装有6枝铅笔的文具盒。一把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格子纸,画有16个小圆、8朵花的图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师板书“1/2”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数?

生: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生: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这个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生1: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圆片的1/2。

生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1/2。

生3:我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拿走1份,拿走的部分是这一堆桃子的1/2。

…………。

(师板书:整体部分)。

生上台活动演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想不想对分数作进一步的探究呢?(再认识)。

1、活动一:拿一拿。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师出示两个文具盒。

师:这文具里装有铅笔,你们知道有多少枝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笑:老师也不知道。我们请两位男生拿出每个盒里铅笔总数的1/2。谁愿意上来?

两男生活动,各拿出了4枝铅笔。(师板书:4)。

一女生上讲台。

生1:应该还是4枝。

生2:我想也有可能是3枝,也有可能是5枝。

生3:不好猜,因为我不知道这盒铅笔的总数是多少。

(这时这位女生上台拿出了3枝。)。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男生拿出铅笔总数的1/2都是4枝。

师口述:他们拿的都是4枝,说明他们拿出来的是一样多。(板书:相同)。

生2:男生拿出铅笔总的1/2比女生拿的多。

师口述:男生拿出的铅笔比女生多,说明他们拿出来的不是一样多。(板书:不同)。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现在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想一想,再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1:两个男生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应该是一样多。所以他们俩拿出的1/2也一样多。

生2:女生文具盒中的铅笔总与男生的铅笔总不一样多,所以他们拿出的1/2就不一样多,。

师:你们能猜出男生盒中有多少枝铅笔吗?

生:8枝。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铅笔总的1/2是4枝,也就是把铅笔总数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是4枝。所以铅笔总数是4×2=8(枝)。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说的吗?

生:同意。

师:都同意?我们来看看他推测得可正确。(验证:让两男生打开文具盒,展示文具盒中的铅笔。)。

生(异口同声):6枝。

女生拿出文具盒中的6枝铅笔高高举起。

(师板书:8、6)。

师引导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出来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随机板书:相同,不同)。

2、活动二:看一看。

师:下面,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两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课件展示:小军和小明看书的情境图)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他们俩看的是同样的书吗?(不是)。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想一想:他们俩都看了手中书的1/3,看的页数会一样多吗?(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呢?

生:他们两个人的书厚度不一样,小明的书厚些,小军的书要薄得多。

师:那谁会看得多些呢?

生:小明看得多些,因为他的书厚。

师:说得真好。同样都看了整体的1/3,对应整体大,它所表示出来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生:小明的书共有150页。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明读了这本书的1/3是50页,把全书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50页,所以3份就是150页。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你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孩子。那你们知道小军的书共有多少页吗?(15页)。

师:这也就是说,都看了整本书的1/3,看得越多,说明1/3所对应的整体就越多。

师:(走到刚才赞赏的那位同学面前,同她握手。)“刚才,你的表现十分精彩”(转向全班同学)“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她呢?”

生1:我们班共有23人,她是其中的一位,我想用1/23来表示她。

生2:她是我们小组的一员,我们小组有6位同学,我想用1/6来表示她。

生3:我用1/2来表示她,因为我们班有两位大组长,她是其中的一位。

生4:我想用1/12来表示她,我班共有12位女生,她是其中一位。

生5:我用1/4来表示她,我班今天有4个人穿了黄色上衣,她是其中的一位。

…………。

师:同样一个人,怎么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引导生小结:同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所在的整体不同,表示它们的分数也就不同。

3、活动三:圈一圈,画一画。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给同学们的图纸,我们来动手圈出圆的1/4,花的3/4。

生动手圈,师巡视,生交流汇报(投影展示)。

生1:我把16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1份。

生2:我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3份。

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在圈一圈环节表现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拿出课前发给同学们的方格纸来动手画一画。(展示,交流,评价)。

三、知识应用,加深体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大屏幕上问题(课件展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帮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小明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说明理由。”

师:想一想,小组交流(师巡视,生小组讨论)。

生1:不确定。

师:“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他们整体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整体不确定,那么捐的钱数也就不能确定了。

师追问:能举例说明吗?

生1:假如小明有8元钱,平均分成4份,捐了其中的1份就是2元,假如小芳有8元钱,也平均分成4份,捐出其中的3份就是6元钱,那么小明捐的钱就比小芳少。

生2:如果小芳有4元钱,她捐了3份,就是3元钱,如果小明有24元钱,仅管小明只捐了1份,但他捐了6元钱。那么小明捐的钱就比小芳多。

生:有。

师:能不能也举个例子?(生思考约1分钟后举手要求发言)。

生:假如小芳零花钱有4元,她捐了1/4,就是捐了3元。假如小明有12元,把它平均分成4份,捐出的1份,正好也是3元,他们捐款数就是一样多。

师:你说得太好了。

(生也兴奋的鼓起掌来)。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再认识”,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生2:如果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部分量就不同。

师:说得非常好!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真高兴,下课。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的第一课时。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一个“再”字,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知识与三年级所学的相比,是有深度的:一方面表现在,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交流研讨中,我逐渐明白:“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于是在第二次的试讲中,我这样安排“拿铅笔”的环节:先让三位同学想一想:准备怎么拿?然后学生“拿铅笔”,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全班讨论,最后验证汇报、得出结论。这样设计,似乎也完成了教材的安排,然而在网上研讨中,众多参与老师对“教师拿铅笔学生看”进行了质疑,并给出了好的建议。比如风景老师提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拿”的活动,并布置“比较”和“思考”的活动,然后集中整理。武秀华老师提出: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来拿,这样会使更多学生进行感知。

的确,要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个学生岂能代表全部?结合我们班大班额的实际情况,我考虑再三,决定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进行“拿铅笔”活动。这样一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到此似乎已经很完美了。然而,在网络研讨中,有老师又给出了一个建议:在大家分小组动手拿铅笔之前,是否应该增加一个“猜一猜”的环节?即“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这样,与后面“提出问题”的环节就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也为后面的“小组讨论、验证汇报”起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作用。

这个“猜”的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却意味深长。在又一次的试讲中,这种认知冲突的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最初设计相比,更充分地利用了教材主题图,令其更加饱满。

除此之外,“画一画”环节的设计过程也使我对“再认识”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起初,我只觉得“再认识”只要认识到“不同整体,相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不同”就够了,因为“拿铅笔”与“说一说”这两个活动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当时就把“画一画”这个环节放到了练习部分。

在网络研讨中,风景老师对此环节的设计,提出了疑问:教材中的画一画的功能还请胡老师继续思考,在教学中它应该在什么位置?风景老师的问题,引发了我对“再认识”的进一步思考。此前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整体到部分,欠缺了从部分到整体这一思维过程。而“画一画”环节,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从部分到整体。有了这种认识,我便在第四稿中把“画一画”环节放置在“说一说”之后,这样,就使学生对分数有了全面的理解。

以上介绍,只是反映我自参加网络研讨以来,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对教材理解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逐步完善的点滴。感谢本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感谢在本次活动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多益善。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十

上周五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超市实地观察并做记录,看哪些商品的商标上有“升”这个单位,大约是多大的一个容器,是多少升。

今天上午参加了教研员“送教到镇”启动仪式,结束后回到学校已经近一点钟了,匆匆忙忙批改好周末的家庭作业,就开始忙着去传达室借电饭锅、热水瓶、电水壶等,去食堂借酱油瓶、色拉油桶,去实验器材室借量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等,又在办公室拿上小脸盆、大大小小的茶杯,忙碌了好一阵,终于可以在第二课的铃声响起时走进了教室。

孩子们看见我拿了那么多东西,特别开心,都迅速做好上课的准备,真好!看来我的认真态度对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哟!

依旧是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话题:

1.出示两个杯子,分别贴上“甲”“乙”,比较两个杯子哪个盛水多,引入“容量”一词,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杯子的大小,学生们想出了很多方法:

文:可以把甲杯子装满水然后往乙杯子里倒,如果倒光了乙杯子还没满就是甲杯子大,还没倒光乙杯子就满了,就是甲杯子大。

帅: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往一个很小的杯子里倒,看看他们各有几小杯。

超:把相同的一杯水倒入甲杯,看到什么位置了,做记号,再用相同的一杯水倒入乙杯,也做记号,再比。

2.认识了1升之后,让学生们一起交流了课前的调查:

楠:大瓶可乐是2.5升。

颖:大瓶营养快线的容量是1.25升。

帅:大瓶酱油的容量是1升。

然后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课前准备的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孩子们在一次次1升又1升水倒来倒去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这些容器的容量,相信在他们脑海中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将会成为他们今后估计容器容量的一个参照。

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电水壶的容量大约是5升;一个小脸盆大约盛水4升;一个小电饭锅的容量大约是4升;一大桶油净含量5升;一桶纯净水净含量19升;一桶水大约是20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

今天的课孩子们很高兴,我也挺愉快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体验还很丰富,从当堂检测来看,孩子们对常用的容器都有了一定的表象,我想对自己说:形成清晰表象比什么都重要。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十一

1、认识面积,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及面积单位的定义。

2、体验生活中关于面的经验认识到数学学科中关于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经验的唤醒:

1、板书:面。

提问:面是什么东西?(将学生答案分成三类。

吃的:面条。

看到的:桌面、地面、墙面。

量的、算的:面积。

提问:面条有面积吗?桌面、地面、墙面有面积吗?面积是谁的面积?

揭题:面积。

2、提问:面条是什么做的?面粉是什么作物的粉?

麦粉面粉面条。

为什么其他的粉(米粉、蕃薯粉)不叫面粉?这个问题下课前解决。

3、看到的面:桌面、地面、墙面看到过几遍?这个世界有多少个面?你们身体上有面吗?(板书:脸面)拿出笔与纸,把看到的面画下来。(展示学生所画的面(脸面、黑板的面、书本封面)。

小结:画下的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经验的加工:

1、提问:这些面有什么特片?

这么多说法,看看哪些是对的?(引导得出)。

(1)面一定是与物体连在一起的;

(2)面是拿不下来的,可以画下来,画下来一定是平面图形;

(3)面是看得见、摸得着,有些是平的,有些则不平。

三、经验的.改造:

1、(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闭图形。

2、提问:面是讲大小的,为什么不能叫长短的?不能叫轻重的?

生1:面是一个单位,单位是固定的。

生2:面即上下长大,又左右长大,两个方向长大,而长短则是一个方向长大。

生3:大小可以全部概括进去,往所有的方向变大。

(引导回忆)什么东西讲长短?线是讲长短的,而面是讲大小的。

3、揭示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1)1平方厘米:明确概念后取出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观察。

(2)1平方分米:身上能找到这样大小的吗?

(3)1平方米:取出4张纸片,教师拿两张,两位学生各取一张,拼出1平方米。

三个单位中最大的单位是哪个?最小的单位是哪个?不大不小的呢?

2、用手里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

(1)学生动手度量;

(2)选择一组学生汇报度量的结果。(大多数学生汇报的是长短,非面积)。

(3)其他组学生评价。

面积怎么测量?(请一位正确的学生上台测量练习本的面积,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修改)。

再次选择面积单位与测量对象,量一量面积是多少?(测量后学生汇报)。

长度测量用什么工具?重量的测量呢?面积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五、戏谈“面条”:将麦粉加水和成面,用擀面杖擀成一个平面,再把这个平切成面条。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41~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探索物体或图形大小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评价,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2厘米、宽1厘米、长2厘米、宽0.9厘米的小长方形纸条若干。

学具:每小组三个信封:

第一个装有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第二个信封装有餐厅、厨房、卫生间、书房形状缩小图形。

第三个信封装有圆片、小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谈话导入。

课前预习、搜集生活中有关面积的知识,看谁搜集到的信息多。

师:谁能说说你昨天的调查情况?

生:我家住房面积有120平方米。

生: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师:120平方米、960万平方千米指的是什么?

生:面积。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看书(或听家长说的)知道的。

师:你真爱学习。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摸一摸”、“想一想”——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刚才,几位同学在课前认真地从生活中搜集数学知识并积极发言,表现得非常棒,大家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师:你们知道吗?刚才鼓掌时,两只手碰击的'面叫做手掌面。请大家拿起数学课本,用你的手掌面摸摸课本的封面。(观察学生摸的是否规范)。

师:课本的封面就是这一点(或一片)吗?你觉得应该怎样摸?谁来示范一下?

生(示范):应该这样摸。

师:(征求学生意见)你们觉得怎样?

生:很标准、很规范。

生:我发现课本的封面比课桌的面小。

生:我发现铅笔盒盖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生:我发现课本的封面比铅笔盒盖的面大。……。

优质秒的认识课堂小结(案例13篇)篇十三

师:播放课件:下面两幅图一样吗?为什么?说明理由。

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

二、拓展提升。

师:出示硬币:想想除了绳测法,还有什么方法可测出它的周长。

介绍轮测法,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何收获?能告诉大家吗?

生:什么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祝贺你们!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服装设计论文引言范文(13篇)

    关于当前时尚趋势的总结已经成为了时尚界的重要研究内容,我们也应该及时总结一下自己的穿衣风格。如果你对服装的质量和材质有所追求,那么不妨看看下面的服装总结范文,或

    实用社会职业调查报告高中(案例19篇)

    调查报告是一个全面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调查报告范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实用情况通报心得体会范文(14篇)

    编写情况通报时,要注意在短文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重点。如果你正准备写一份重要的情况通报,那么以下这些范文肯定会对你有所启发。随着时代进步和科

    最热项目的总结报告(模板21篇)

    通过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总结和概括某个问题或情况的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在类似情况下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是一本关于报告范文的精选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

    专业小学生无人机活动心得(案例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得失得失、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介绍无人机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

    热门快递经营协议书范文(20篇)

    经营需要有正确的市场判断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有灵活的调整和适应能力。经营并非易事,但是通过学习和借鉴成功经营者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困惑。

    热门康复进修申请书大全(15篇)

    最后,申请书需要认真校对和修改,确保语法准确、拼写正确,增加申请的专业性和信任度。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和评定的优秀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红色家乡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经历或事件中的感悟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有价值和意义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

    最优申请变换工种申请书(模板16篇)

    申请书是展示个人才华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凸显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申请场景和专业的样式,可以帮

    最新高考讲座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通用21篇)

    面对这么多热情洋溢的观众,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个难忘的经历。最后,请大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共同探讨并提出想法。各位老师、各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