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感动中国体会篇一
修路人作为一群辛勤付出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的付出虽不为人所知,但却给中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我看来,修路人的感动中国之举不仅体现在他们扎根于基层一线、艰苦辛劳的工作态度上,更体现在他们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上。他们的行动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每个个体的付出和奉献,同时也给予了我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修路人的辛勤付出令人感动。在修路工作中,他们常年奔波于山川之间,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寒冬严寒,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他们挺起腰身、挥洒汗水,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个任务。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为我们铺路,为我们创造了更美好的出行环境。他们修路的背后,是全国道路的发展进程,是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他们的付出与努力是我们建设和发展的磐石基础。
其次,修路人的坚守初心令人动容。修路虽然不是一项光鲜亮丽的工作,但修路人用他们的默默付出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修路事业的认同,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技能。他们虽然只是修路人,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价值。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他们在艰苦工作中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始终保持一颗工匠的初心,永不松懈。
此外,修路人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修路人常年奔波于陌生的山沟、乡村,他们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为了修一条公路,他们可能要离家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在修路工作中,他们可能遇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面临着生命危险。然而,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默默付出。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得很多地方能够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让更多人受益,这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最后,修路人的感动中国行动给予了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辛勤付出、坚守初心以及奉献精神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触动。我认识到,每个人的工作无论大小、重要性如何,都是建设和发展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付出努力,我们都能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的无私奉献也给予了我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他人的关爱,让我明白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付出是一种最美好的精神表达。
总而言之,修路人的感动中国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需求着每个个体的付出和奉献。他们的辛勤付出、坚守初心以及无私奉献精神都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启示。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的交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因此,我们要向修路人学习,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修路人的奉献精神,努力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感动中国体会篇二
修路人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身穿工作服,背起工具,日夜奋斗在山间河谷之间,他们是中国的黄土铺路机手,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当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付出与艰辛时,便会被他们的坚守与奉献精神所感动。
首先,修路人敢于面对危险。修路的过程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他们工作时常常要面临高空作业、泥石流、滑坡等危险情况。但他们并不害怕这些危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胆识去应对。他们在险峻的山路上修通了一条条干线道,连接了一个个偏远的乡村,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现代化的交通便利,因此他们是群众的脊梁。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激励着广大的群众,让我们明白了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其次,修路人持之以恒。修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苦干十年不争名,重新修路九十九。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生活简陋,但他们凭着一颗坚定的信念,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不懈,才有了道路的完善,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交通便利。
此外,修路人心系人民。修路的工作是为了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爱民如己,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修路的过程中,关心群众,尽力做到不干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尽量减少他们的困扰。而当修路的任务完成时,他们总是充满了内疚和对群众道歉,因为修路过程中对于群众生活造成的种种不便。他们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以及辛苦攒下的积蓄,慷慨解囊,帮助那些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人民的真情厚意。
最后,修路人无私奉献。修路的过程是漫长而辛苦的,他们在艰难险阻中奋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不图回报,只是默默付出,默默守护着道路的畅通。他们的热血与奉献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也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榜样。
修路人感动中国,他们修筑了山河大地,也筑起了人民的希望。他们虽是螺丝钉中的一颗,但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颗,因为没有了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贡献出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于事业的坚守和对人民的关爱。修路人感动了中国,也唤醒了每个人对于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让我们一同学习修路人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更加强大、美好。
感动中国体会篇三
感动中国颁奖是一项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示平凡人物奉献精神的活动。参与其中,我深深被这些感人故事所打动,也对现实社会中的温暖和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次颁奖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从中也体会到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第二段:被感动的力量
在这次颁奖活动中,我了解到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震撼,也让我触动。有的是一位老师默默耐心付出,改变了学生命运的故事;有的是普通人的平凡善举,传递出了社会互助的力量。这些感动的力量告诉我,只要我们用心去感知,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宽敞的教室中,到处都有人在用自己的善意和行动去温暖他人,他们的力量是无处不在、无声无息的。
第三段:自省之处
这些感人故事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追逐个人利益的时候,我常常忽视了身边人的需要,没有主动去帮助他们。在颁奖现场,我看到那些被表彰的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伟大品质,我在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第四段:行动的力量
被这些感人故事所触动后,我下定决心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我要从自己出发,尽可能做到微笑对待每个人,主动关心他人的需要,为他人提供帮助。我要践行“感恩、关爱、奉献”的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在思考,社会想要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个人的努力。
第五段:展望未来
感动中国颁奖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未来,我会继续关注这个活动,了解更多感动故事,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我还计划将这些感动故事分享给我的家人朋友,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这些正能量。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影响,我能够将这种感动延续下去,为改善社会、影响更多人做出贡献。
在感动中国颁奖活动中,我被身边人的无私奉献所感动,被平凡人物的善举所震撼。这种感动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人,去助人为乐,用真心去对待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责任去传递这种正能量,去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感动持续下去,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
感动中国体会篇四
陈陆后颈长了一个血管瘤,已经有几年了,原本只是一个小疙瘩,2019年突然变成拇指指甲盖般大小,医院建议立即手术治疗。但陈陆怕耽误工作,在县医院开了几服中药服下后,肿瘤变小了,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谁知去年底,陈陆颈后的血管瘤又复发了,越来越大,变成像鸡蛋一样大小,还化了脓,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眼看着汛情来临,他一直推脱,说等汛情结束之后就去做手术。”说到这里,庐江大队大队长方锐抬眼望向了窗外。
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是所有熟悉陈陆的人对他的评价。
庐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刘书虎是陈陆多年的好友。提起陈陆的身先士卒、冲锋一线,他敬佩不已。2016年陈陆参加在乐桥镇金桥村的那场抗洪抢险,尤其令他印象深刻。当时,1000多名留守老人和儿童被洪水围困,在外务工的家人在电话中得知险情后,哭喊声一阵接一阵。
陈陆紧急率队赶赴一线救援,由于冲锋舟不够,只能用橡皮轮胎一个接一个往外运。群众运完了,陈陆却晕倒在现场。“医生让他至少休养一个月,但陈陆只在医院待了一周,便又回到工作岗位。”刘书虎说。
陈陆的妻子王璇回忆道,在家休息时,陈陆通常只换上装,下身仍着制服裤、队鞋。在家睡觉,脱下来的衣服往床边的地上一放。“我怪他邋遢,他就笑嘻嘻地说‘习惯了’,这是他常年养成的习惯,为的是听到警铃,随时可以穿衣出发。”
陈陆的`时刻冲锋在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于陈陆自己而言却是本能反应。
2008年,汶川地震,陈陆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肥西大队代理教导员吴胜平还记得,在汶川救援时,陈陆被毒虫叮咬,全身长满水泡。在背着30多公斤的装备徒步行进中,水泡被磨破,鲜血顺着双腿往下流。陈陆咬牙坚持,跟随队伍第一个把红旗插在震中。“当时,陈陆放弃了给他安排的观察任务,而是坚持深入废墟开展搜救。”吴胜平说,受灾群众在陈陆心中永远是第一位,因此他总是带头冲锋。
“陈教总是说,自己是教导员,必须带头。”庐城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邵将说,“我们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母亲最了解儿子:“陈陆说他就是救人的,看到救人就要冲。”
陈陆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冲在一线,难道让别人的孩子冲在前面吗?干消防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陈陆一直铭记在心。
“我喜欢在基层锻炼,愿意在一线成长”
总是冲锋在前的陈陆,遇到名和利时却总是往后退。从事消防工作以来,陈陆有14年扎根基层一线。
2015年,陈陆在合肥支队纪保科工作1年后,主动提出到基层去。“他当时说,‘我喜欢在基层锻炼,愿意在一线成长’。”王劲峰说,支队把陈陆派到了庐江大队担任政治教导员,虽然那儿火灾形势严峻复杂,但派陈陆去,“放心”。
2007年入伍的曹健,是庐城消防救援站一班班长。他至今还记得陈陆上任时的情景。“当时,教导员和时任大队长坐车来到大队。还没下车,他们就接到了警情。教导员立即掉头,赶赴事故现场。”
感动中国体会篇五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是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优秀残疾人代表,他们曾获20xx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xx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20xx年全国最美家庭、20xx年全国文明家庭、20xx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20xx年云南省最美家庭、20xx年云南省光荣脱贫户等殊荣。为深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云南省残联率先在全省残联系统发起了向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学习的号召。
(一)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党的亲切关怀和书记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夫妻最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过去对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把对党的感恩之情铭记在心,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李国秀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颂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等心里话,一针一线地绣在鲜红的十字绣上,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党、对书记最真实的感激之心和无比感恩之情。
(二)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勤奋励志,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张顺东6岁时被电击伤,由于家庭贫穷没钱医治,右手、双脚相继截肢,妻子李国秀天生缺少双手,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但是,贫困的现状并没有压倒他们,日益加重的家庭负担也没有压倒他们,教育子女读书和赡养父母的`重担更没有压倒他们,反而是更加坚定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张顺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的。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作,靠双脚绣花写字,为这个贫困的家庭撑起了半边天。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熟练驾驶农用三轮车,帮助村民运输物资,实现了自我价值。20多年来,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勤奋励志,崇德向善,用残缺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他们赡养孝敬老人,教育培养出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和睦,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养儿育女,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三)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自强自立,艰苦创业追逐幸福梦的拼搏精神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相依为命,不等不靠、不找不要,在战贫斗困中奋发、奋斗和奋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超越身体的极限,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这就是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在追逐幸福梦中坚持逆风飞翔,完美地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个著名论断。
感动中国体会篇六
在我的.记忆宝箱中,有许多让我难忘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使我刻骨铭心。
有一次,骄阳似火,在我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扫地。当时,我就感觉头发好像烧焦一样,就连忙跑到了学校。放学后,我又看到了那位清洁工人在烈日下扫地。
那位清洁工人的那种尽职尽责的精神使我感动,这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感动中国体会篇七
好老师于学生来说,是温暖的阳光,是不断成长的种子;于社会来说,是引领未来的充满智慧的引路人。对于任何人来说,好老师都有无限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今天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动,感动于好老师对我们师生情感细腻、用心无限。
第二段:艰辛的教育现状和好的老师的求学之路
众所周知,现实中的教育并不尽如人意。面对艰辛的现状,我们便应该把目光放向那些艰苦奋斗的好老师身上。他们或是坚守在落后的乡村教育中心,或是踏遍海内外学成归来,无不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事实——教育并非溪水,需要好老师才能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
第三段:好老师爱岗敬业,细心教育,为学生循循善诱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光,总会不时浮现好老师身影:每个课堂上他们都是最活跃的,清晰易懂的讲解让学生的灵魂彻底被“感染”,学习成为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爱好。教育不只是讲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教化,好老师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徐徐前行。
第四段:好老师引领新时代,培育未来之人
好老师除了对学生个人的影响外,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他们通过思想引领和实践行动,教育出来了一批批有担当、有抱负、有理想的优秀人才,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大众规模和公正化的基础。在新时代里,要有好老师来带领我们走向未来。
第五段:结语和对好老师的敬意
好老师改变了我们的一生,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为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我的认可和敬意,他们用心的理念、扎实的教育方法、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爱的力量,让中国教育持续向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身边的好老师,用心感恩,用心付出,在他们的丰硕成果中一起成长,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感动中国体会篇八
感动中国20xx年代人物揭晓,在这个获奖名单当中,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场论四个领域拥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学术实力的天花板,被公认为理论物理学史上的顶级大师。
他为中国科学事业默默奉献五十余载,他说,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华人世界里最高科学成就的杨振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无良的媒体对他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的贡献选择性失明,却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隐私。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这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实际上,杨振宁所做出的.科学成就以及对于中国的贡献已经远远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学家颜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当时两人找到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希望她用实验验证了这个发现。吴健雄等物理学家还真的成功证明了“宇称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宇称不守恒”的成就对于99%以上的物理学家来说是无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能拿一次诺奖都够一个科学家吹一辈子的,毕竟一共不到100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答案是:杨米尔斯理论。那这个理论到底厉害在哪里?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9?9冯?9?9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感动中国体会篇九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当选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名列其中,在他的颁奖辞中这样说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去年11月3日,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顾诵芬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的一户书香世家,祖上系有着“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美誉的苏州名门唯亭顾氏。他的父亲顾廷龙是我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顾诵芬少时便立志航空报国,高中毕业后,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攻读航空工程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顾诵芬毅然投身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此后的30多年间,在基础全无、经验空白、人力缺乏、设备掣肘的境况下,顾诵芬先后参与或主导设计研发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
多年来,顾诵芬院士始终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20xx年5月,市科协专程拜访看望顾诵芬院士,他亲笔寄语苏州:“科技创新,引领苏州高质量发展。”去年10月,市科协、姑苏区科协等共同为远在北京的顾诵芬院士寄去了精心准备的重阳礼物。顾诵芬院士亲笔致信表示感谢:“家乡如需我做什么,我当尽力为之。”寥寥数语间,尽是心系桑梓的拳拳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