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体会是在工作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法。以下是一些来自企业管理者和职场高手的工作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原来高不可攀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拓展人们思维、开掘人类技能的创造性工具,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该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孩子们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使孩子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农村孩子的心中还是十分神秘的。由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接触的少,就形成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帮他们驱散认识上的迷雾,客观、科学地认识这一门新兴课程。
首先,我们要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的局限,很多孩子在上信息课以前还没有见到过电脑,上信息课时,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计算机“敬若神灵”,不敢碰。老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物(外部设备)、坏计算机的拆卸与安装进行教学,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排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障碍。当然,我们也要告诫孩子们:计算机不是玩具,不是可以随意捶打的机器。要做到既大胆使用,又细心呵护。
其次,要消除孩子们的轻视心理。一般的农村孩子心中,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总认为这门课程好玩、容易学习,以为能打打字、玩玩游戏就叫做学会了信息技术。其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在具体的学习中,“打字”只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而“游戏”只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学好信息技术,对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一种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常常会出现了孩子们喜欢到电脑室上信息技术教育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奇怪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然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寓教于乐”,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将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开发智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玩”扫雷、纸牌、跳棋、象棋、拼图”等各种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画画板上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既加强了孩子们的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开动了他们的脑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再次,要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信息课堂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教会孩子们正确键盘鼠标操作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收集、加工、存取信息;可以开展各种比赛,比如比一比谁先找到一个文件、谁的打字速度更快;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自己画的画、自己打的文稿、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最美的图片等等。总之,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
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农村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有人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用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孩子们,同孩子们一起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要在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里,让孩子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起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学习、生活世界。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二
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战线的一员,通过网络培训这种便捷的方式,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使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供我有边听边练习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学校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学习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总之,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三
20xx年12月1日——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淄博市桓台县举行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评选观摩活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期三天,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五十多名老师同堂竞技,为大家展示了高水平的教学能手的课堂教学的风采。
本次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参赛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技能水平较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制作优美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注重渗透情感教育。每节课后,来自各地市担任评委的教研员们及时的为每节课进行点评,虽不是句句经典,但他们的诸多观点给予听课老师醍醐灌顶的启发,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下面结合本次观摩的个人感悟,小结如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语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各尽其能,有的运用对比性导入,如济宁邹城实验小学董老师以运用对比导入;也有用谜语导入,如潍坊青州的王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还有用视频动画导入的,如枣庄市薛城区的马老师以九色鹿的视频导入;还有以游戏导入的,如济宁市和平街小学的王春光老师以停车游戏导入,导入的形式多样,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比赛课,大家的课题总会有相同。老师们为了让自己的课堂与众不同,大都将教材进行重构。枣庄市薛城区的马老师,将课题《妙手裁出连环画》改为《选定移动显神奇》,通过九色鹿这个神奇故事的视频导入,让我们眼前一亮,深深的被吸引。烟台市莱阳的老师,将课题《妙手裁出连环画》改为《绿丝带在行动》,同样让人耳目一新。在不改变原有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与视频巧妙的与教学内容结合。
在此次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体现出很多老师掌握颇多的技术,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来自烟台莱阳的老师运用的flash制作的“绿丝带评分器”来进行课堂学习的小组评分,比起平时教学中手工制作的给学生计分的“贴星星”“送笑脸”,,为课堂的评分活动简化了程序,增强了视觉效果。德州市齐河县的朱老师运用新技术制作的学生自学网站,方便学生更好的课前预习。还有的老师在评价环节用问卷星软件制作了一份“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己的整个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提交的问卷进行反馈,一目了然。青岛市的孙老师的《电子相册的制作》中,每位学生手持ipad,将移动的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运用replay软件制作电子相册。很多老师还制作了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突破难点。新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亮点,但一定要利用好,更大的发挥新技术的最大价值。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角色者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与发展。
教学方法中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相信学生的惊喜。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学习中,困难总会有的。有些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而有些困难则需要老师的帮扶,然而帮扶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在学生身上有巨大的潜能,只要老师相信他们,他们定能给你意外的惊喜。整节课都是在学生的探索、讲解、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把广大的空间给了学生。而学生在这广大的空间中大显身手,体验着成功的喜悦,闪现着创新的火花。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五
20xx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日本、新加坡、韩国、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已兴起了书法热,在日本被尊为“书道”,在新加坡,国家总统带头练习书法,全民普及。这些国家被誉为“中华文化圈”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汉语已在全球普及,世界已开办上百所“孔子学院”,中国书法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书法教学任务,不仅是教学生写字;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书法的历史,学习古今著名书法家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颜真卿立朝为官,耿直忠烈,刚正不阿,敢于秉义直谏。在奸臣排挤之下,更显其英雄本色。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英明果敢,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颜真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最后,各郡县的叛军被颜真卿的民族精神所感染,纷纷归附于他,并推为“盟主”,统兵20万,横扫燕赵;在“藩镇割据”时,为了维护国家安定颜真卿威武不屈,叛军头目李希烈对颜真卿威胁利诱,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后来,李希烈又在囚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火里跳去,叛将们把他拦住。
颜鲁公宁死不屈,“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惊天地,泣鬼神”,与日月同辉。其书法气象宏伟,雄厚端严。“学书当学颜”,后人非常喜爱“颜书’,不仅因为字好,更看重他的人品。
为了让书法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我收集了大量资料,制作课件,播放中央电台“探索与发现”里的《千年书法》等,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爱国爱民族的故事。每讲完一个感人故事,同学们总是一次次感动,一次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小心灵产留下了“中国文化的元素”。他们在敬畏中国书法的同时,渐渐的走近这一古老艺术。每当看到他们在米字格里写下了一个个方正、浑厚的“颜体”字时,我心中荡漾起一种幸福。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因此,铸就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不同时期的书法家有着不同的时代精神,正是“书为心画”。书法作品蕴含“真、善、美”。
在书写过程中能让我们感悟人生。如我们在临写《兰亭序》时则讲求疾涩、提按、映带、疏密、高下、斜正、等笔法;在临写《勤颜礼碑》时,我们则强调藏露、方圆中侧、纵收、气息、高下、斜正、笔断意连等各种笔法,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处理好字的各种关系,要讲究和谐统一。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深受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则说明了这个道理。
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傅山有一句作书名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讲的是写字,其实是纠正做人的轻浮、浅薄、机巧、油滑、取媚、低俗等不良品行。
最近,我读《中国书法家·王宠卷》时很有感触。王宠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博学多才,他在书法方面造诣极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经养尊处优,在宫中有职位,但是,他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大自然,回到他的朋友圈里。最终和文徵明、祝枝山、唐寅、陈淳共同步入艺术的殿堂;与文徵明、祝枝山、形成“吴门书派”,成为“晚明三大家”。显然这与王宠高蹈出尘的心态和疏淡秀雅的审美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的诗歌、书法里,随处可见的是他对隐逸的企愿和对富贵生活的不屑——他以“层台缓步”的用笔传达的是宁静、优雅、孤高以及与俗世的距离感。然而,王宠的温厚平和,不激不厉的艺术气质至今还在影响着后来的文人和书法艺术家。
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历代书法家勤勉励志的故事。培养青少年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师在书法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心态和书写习惯。学习书法贵在“心静”,情绪烦躁、心神不定,是写不好字的。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写大字时,要求书者站立、身直、挺胸、悬臂、悬腕、两足平放、呼吸匀和、专心致志,不允许有其它杂念要求。书写者善于巧妙的运动人体内气,经过身、臂、肋、腕达到笔尖,这样才能产生优美的线条和笔力。
尤其是写小楷,要求极高,需要很强的视力、脑力、体力;同时心、眼、手高度协调,做到精力充沛,甚至在较长的时间里不吃不喝,不能走动。
汉字是由点、横、撇、捺、钩、折等基本笔画组成,没有笔画就没有书法美。教师可以从字的基本笔画、结构、用笔、用墨、章法等方面指导学生练习。要想把字写好,就得下功夫,从一笔一划学起;要想掌握字位置、长短、粗细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速涩,字态的险与稳、欹与正,用墨的浓与淡、湿与枯。要做到这些,就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学不仅是一种素质教育,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学生通过书法学习,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六
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学习收获巨大。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的学习熟情和热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七
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1、课堂步骤的时间的分配和有效性联系。
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有关过程步骤地分析有以下两种:
讲——练——讲(最适合新课)。
练——讲——练(复习课较为合适,新课也是一种创新)。
由以上两种衍变一下,可得出:
讲——练。
练——讲。
这几种步骤的实施其实我们大家都得心应手,而真正能把步骤的有效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还是和时间的分配是分不开的。
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的都是精讲多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给予学生思考、实践的时间要充分,以我们第一种新课的步骤分配来看,教师此时要灌输的是新知识,他能不反复的将知识点落实到位吗?让学生练了之后还是要再次强调操作也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因为不放心,所以老是觉得学生还没有掌握,再次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占为己有。笔者时常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将机器控制讲解以达到操作的落实,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的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讲和学生应用操作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二种过程的时间调配难度的把握看起来好像简单一些,因为大家觉得是复习课,前面技术性的知识点已经落实好了,现在仅仅是把学生的“冷饭”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中更讲究的是你给学生练的习题的难易的控制,时间你觉得是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可偏偏出的习题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无奈之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应该说是低效的,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没有时间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学生完成没有,现讲了再说,但学生在听你讲解的时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所以,这样教师在上课前的把握要分析的更为透彻些,也多多少少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从以上两种的过程中时间的分配来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如何将时间的更好的分配利用。
2、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从现行的教学模式来看,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艺术决定了知识点是不是能很好的落实,学生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回答的质量的优劣也直接由教师的提问质量的高低决定。
信息技术课堂,听到教师的提问不是很多,往往都是教师在全程讲述技术性操作的过程,因为学生是手放鼠标,眼盯屏幕,一时难以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提问上,一般是教师在进行全班性的控制教学的提问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否则总会有事件干扰着你的提问。但这样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仅凭你的一面之词在讲解,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也没有激起他们神经系统,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学生思考的一种惰性,一种依赖性,这也可能是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一个高度,没有一个创新的根本性原因。笔者有时为了赶时间进度,深怕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我快速讲解的时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将过程和答案公布于众,其实这样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思路挣扎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能提问,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在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会发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口头语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对不对呢?”来取代所谓的提问,这时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与“错”的美妙的结合,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吗?当然回答也很简单:不能。本人其实也有犯此毛病的时侯,是因为觉得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要学生完整的回答一个操作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如:如何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比回答问题来的更实际些,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操作题,我们预期的目的肯定用计算机的术语来描述是最终的结果,可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让你比较的失望:点击这,点击这里,然后点击这里。这样的话让你听的时哭笑不得,甚至怀疑自己平时是否也是这样的情况,可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技术性语言的枯燥确实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才有“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言语出现,想“代”学生动而不是“带”学生动。其次,在有效性问题的提问中的关键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子邮件的格式如何?此时有的同学会茫茫然,可能因为对“格式”的感冒,其实是知道答案的却变得不知如何开口,如果你将本题换成:电子邮件的写法是由哪三部分组成?这样,你既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又让学生轻而易懂的完成了题目。课堂中就较为完善的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学生的回答也直接体现了课堂有效性的落实,但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你的问题简单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么就太牵强了,学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3、课堂的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新课堂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真正理解“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即所得,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此时及时的反馈既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对极了,你想到太周到了,这是我都没有考虑到的,good“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生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成功率的效率更加明显,也相应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
课堂的评价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为佳。
4、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有效性的联系。
信息技术教师不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文科类的可以让课堂变成热闹的场所,煽情的场所,读史的场所等,理科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在专一的问题上进行探讨、研究,可信息技术的课堂,学生的控制权不是仅仅能够靠机器的控制,网线的拔插,或者布置一道统一的题目就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为在电脑里可以发挥的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专注的事项多了,教学知识点的落实就浅显,有效性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所以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听过一省优质课一等一的老师的课,课堂中的个人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在场所有的老师都被她深深的吸引,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功底,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老师,所以,在她的课堂中只有专注。
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灵活的选择,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背”的,而是“备”的,不会出现临场不能适用的情况,也不会使低效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而对于课堂练习,它是属于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环节的数量、要求及形式也是决定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这在前面的过程步骤中已经略提一、二。
总之,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克服这些影响因素,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将具有更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将一如既往,用心的对待此问题的探讨,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努力。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八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优势已勿庸置疑,它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所长,防止负面效应,方能优化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现代技术兴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氛围,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练习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革新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上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策略上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前景。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当堂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差。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老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此外由于计算机处理快速,考后即可批改,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学生立即进行考后小结,找出不足,再加上教师的点评,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考评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我愿愿意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探讨、实践。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九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
xxx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作为今天的教师,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能力,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呢?下面笔者就两方面谈谈的自己的看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地传授和学习技术的过程,有许多地方与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在这些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学科教学,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和环境化工具意义,从而内化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这里的环境化工具和辅助性工具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所起到的两个方面的作用,据此达到高效、自主、创新的学习目的。因此,关键是要找到最佳整合点,探索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但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体会。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师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必将创建出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二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媒体计算机通过文字、图画、动画、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书中的图例,由静态转变动态,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学生们就能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计算机技术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直观地演示出图形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克服认知障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三
20xx年10月8日,我校一年级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几位年轻教师的数学课,领略了各位教师的教学魅力与风采,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艺术化。上课前,老师们精心的准备;课堂上,老师们精彩的表现;下课后,老师们深入的评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活动,达到了全面提升老师们的业务素养的作用,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更多的思索。
翟瑞书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0的认识》,翟老师先利用了作业盒子里的口算功能,使学生高效的完成了口算的练习。然后在课件里呈现猴子吃桃的画面,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我认为翟老师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语言风趣幽默,应变能力强,非常善于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突发问题。整堂课学生一直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
李妍老师和袁燕老师所带班级都是我校信息化的班级,学生都配备有电子书包。她们结合自己讲授内容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大胆创新教学过程。李妍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先创设充满趣味的讲故事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课堂上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在平板上动手操作,寓教于乐,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并予以奖励,特别是教师设置的“凑十游戏”的抢答环节,学生通过平板抢答,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时效性特别高,也避免了学生抢答混乱的局面。袁燕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加法》,她精心准备了星星等实物教具,抓住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以最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并且结合电子书包通过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体会加法中“合并”的思想,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这些年轻教师的课堂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每位教师都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点,找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也向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四
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局部,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整合〞应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时机。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根底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开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局部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鼓励,能使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局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
〔1〕关注课件,过多的展示多媒体,无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拟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式从头到尾都要使用课件,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无视教学过程。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的人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这就再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开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根底,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准备好教学设计的根底上有选择地使用计算机。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五
我们的学校是唯一不受革命影响的阵地。今天的教室和维多利亚时代没什么两样我们高估了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了长期影响。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应用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评价。
从单个媒体到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分类·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计算机加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加实物展示台。
多媒体计算机加投影仪·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触摸电视。
多媒体计算机加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加上网本。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加ipad·移动学习环境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二、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方面的作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给养〞:自由探究空间。
交流协作空间。
知识建构空间-----作用有: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六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与思考。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性质认识的问题。
现象一:开学初的初一信息技术课上,当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而第一次上机时,学生们早已等候在机房门口。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明显减少,甚至出现迟到现象。
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性质认识的问题。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现在,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往往与“游戏”、“上网”和“玩”联系在一起,这时,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如:在学习第三章《应用文档的设计》时,学生在掌握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后,让学生自由设计属于自己的文档,将作品上传网络,根据学生的网络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并打印张贴在教室或学校的宣传橱窗中,一方面让这些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影响其它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的正确认识。
二、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材重要性的问题。
现象二:开学一段时间后,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而有些带教材的学生在整堂课上教材也是“原封不动”。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觉得上机房就是以操作为主,老师上课会演示教学的,自己可以“照猫画虎”,根本不需要带书;二是有些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材上的案例或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从来不要求学生使用教材,这样就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众所周知,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就拿今年的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它是根据2013年3月份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的精神,总结了几年来教材的使用情况,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又进行了重新修订,所以现在的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但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其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在第八章《动画制作》第三节有关“形状补间”动画教学中,就完全可以让学生参照教材中“实践学习”内容,边阅读教材边上面操作完成6朵花儿开放的动画。当然,让学生进行自学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并将及时地讲解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在第十章《主题网站设计》中有关“给网页增加动感效果”教学中,学生往往很快能按照书上的步骤在网页上添加“滚动字幕”,但对于字幕属性设置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设置,体验不同的效果。
现象三:信息技术上课前,学生开始在电脑上忙于自己的事情,当上课时教师进行广播教学时,学生开始唉声叹气。现象四:当学生正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教学时间不够或其他原因,教师突然进行教学广播,学生抗议声四起。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教学中教师没有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如何恰当利用屏幕广播教学呢?首先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上节课的一些作秀作品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这样可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学生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教学中一是要对教学重、难点知识或操作技能进行广播教学,这与是广播教学中最基本的使用;二是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碰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屏幕广播,因为学生操作中碰到问题,心理上产生需要教师讲解的预期,这时教师及时屏幕广播,学生不会有抵触情绪;三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进行评价,此时学生有迫切想让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欣赏的心理,而其余学生则通过欣赏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了解自己与同学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学生利用屏幕广播功能演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学生上台演示,课堂气氛较好,而其他的学生则重新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同时对比自己的操作,检验自己和演示学生操作正确与否。此时,教师也容易找到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对演示操作中比较好的地方进行及时表扬。最后,教师要有尽可能少用屏幕广播的思想意识,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象五:学生已经学过第八章《动画制作》,在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过程中,教师发现好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最基本的动画制作,并开始埋怨学生怎么这么快就忘记所学内容。
如何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重操作、轻技能所造成,没有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与应用工具。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
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分析学习某种技术时的理由与目的,深切思考它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比如第五章《图片获取与处理》第二节有关图片的处理内容,教材中简要介绍和使用了“光影魔术手”、“我形我速”、“美图秀秀”和“photoshop”软件,每个软件只是探究了一种基本的图片处理方法,且较容易学习。但是学生的作品往往单调,不能让人满意。要想使学生作出耐看有新意的作品,则需要教师从美学及构图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指导,展示平面构图的赏析,学生作品的表现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与进步,最后让学生收集素材,开展制作一幅宣传画主题活动并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是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过的内容自然不会遗忘。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组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利用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学校的活动服务。如:学习了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后,可以在学校朗诵或文艺活动等评比中进行实时的比分统计。最后,一堂课讲完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统化,让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会有豁然开朗、学有所获之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七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开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开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根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气氛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根底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方案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根底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根底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防止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方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开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送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时机,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开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到达整体提高。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8篇)篇十八
经过二十天的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国培学习,这二十天的时间,通过听专家的讲座、与同行教师的交流研讨、取长补短,使我收获颇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培训即将结束,这段时间的研修,有收获,但更有压力。下面把我的所获从五方面加以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提升能力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思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做法,感慨颇多;同时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白了“师德〞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懂得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我要把本次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
2、在此次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培训中,我通过浏览了周茹艳老师的简报《让国培之花绽放》和继教网的工程简报第一期,认真观看了陈教授和马教授讲座视频。我深受启迪,受益匪浅。同时我感到自己肩负的教学使命重了、但更加坚决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我在同行教师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为我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同时我知道在教学中一切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3、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学习,为我在今后体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为学生实现理想奠定根底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含义。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是提高体育课质量的关键。
4、通过本次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培训的学习,对我今后的体育教学促动很大,我要将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我将采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中掌握动作技能和要领;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倡导“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课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健体。
5、培训固然是好,但得要虚心学习,专家的讲座唤醒了我专研教育教学的信心,催动了我前进的动力,真心希望培训永远坚持下去,永无止境,因为人是学无止境的。
总之,这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次有效培训,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次有效培训。这次培训真的需要我们去反思,去研究,去提高;这次培训我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了质的飞越,也为我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