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一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而武生则是戏曲中重要的角色之一。戏曲武生扮演着英勇、豪迈、威猛的角色,他们通过娴熟的功夫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奔放的表演风格和高超的武术技巧,以及对角色深入认识的能力。这些特质使得武生成为戏曲中最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的角色之一。
第二段:武生的训练和锻炼
武生这个角色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首先,武生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如耐力、力量和灵活性等。他们需要通过日常的体能训练和武术训练来增强身体素质,以应对复杂和激烈的动作要求。其次,武生还需要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如武术动作、碰人(即接触对手的动作)和念白(即表演角色的台词)。所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和钻研,才能做到熟练自如。
第三段:体验武生角色的感受和挑战
成为一名武生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技巧,更需要深入理解和感受所扮演的角色。戏曲角色往往富有情感、讲究形象。武生角色要求表演者能够通过身体表达出角色的英雄气概、激情和豪迈。在表演过程中,武生需要克服对身体的疲劳和疼痛,以及对复杂动作的危险和挑战。此外,他们还需要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和境遇,从而更好地诠释角色的形象和情节。
第四段:武生角色的创新和发展
尽管传统武生角色在戏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改变,武生角色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的武生不仅要具备传统技巧,还需要更加注重演技和表演的个性化。他们需要更加注重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揣摩和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需要表演者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第五段:戏曲武生的影响和价值
戏曲武生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的英勇、豪迈和激情不仅给观众带来观赏的乐趣,更传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困境的正义感。通过戏曲武生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氛围和思想内涵。此外,戏曲武生也是培养青年一代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们通过长期的锻炼和训练,培养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青年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戏曲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演技,展现出英勇、豪迈的形象,传递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困境的正义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赏乐趣。同时,戏曲武生的演绎也对培养青年一代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戏曲武生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观众需求的变化,同时也通过表演艺术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二
1、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2、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3、字不清,唱不明。
4、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0、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7、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8、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2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2、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6、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27、私下练,台上见。
2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3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3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3、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5、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38、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1、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4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5、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46、腔好唱,味儿难磨。
4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4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9、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三
戏曲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背景。从小我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不是戏曲学院的学生,但我通过自学和观赏舞台上的演出,逐渐养成了对戏曲的热爱。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戏曲演出的实习活动,这个体验让我得到了许多有关戏曲的宝贵经验与感触。
第二段:戏曲表演之美
在观看戏曲演出的过程中,我深受戏曲表演之美的感染。戏曲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歌唱、舞蹈、表演等元素的综合体现。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技巧令我叹为观止,他们通过细腻的变脸技法、优美的舞姿和戏剧化的动作,将剧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他们娴熟的演技和精湛的唱腔更是令人陶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戏曲是一门集奥妙技艺、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第三段:戏曲的传统与现代
尽管戏曲有着长久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戏曲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例如,现代戏曲演员在音乐、服装、舞台表现等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要求。然而,传统的元素仍是戏曲的灵魂所在。守住传统不是僵化死守,而是赋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只有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戏曲才能更好地发展,激发更多观众的兴趣和热爱。
第四段:戏曲带给我的启示
通过这次实习活动,我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启示。首先,戏曲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品味和欣赏,我们应该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丰富自己的戏曲知识,提高戏曲鉴赏能力。其次,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离不开执着和努力,他们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才能打造出优秀的戏曲演出。最后,戏曲是一门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我们也应该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既尊重传统,又勇于探索。
第五段:未来的戏曲之旅
戏曲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在未来继续迸发出新的活力。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戏曲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善于创新,推动戏曲走进现代。作为观众,我们要对戏曲保持敬畏之心,用欣赏的眼光去体味戏曲演出的魅力。作为演员,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演技,将戏曲的美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活动和对戏曲的深入了解,我深深体会到戏曲是一门独具艺术魅力的表演艺术。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的文化遗产,更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青年,我将继续探索戏曲的奥秘,培养自己对戏曲的热爱,为戏曲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戏曲,让这份宝贵的艺术传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四
《全家福》不是一部普通的反腐倡廉戏剧,其在故事安排及主题表达上都有别于此前的同类戏剧,过去的反腐倡廉戏剧往往都是以塑造英雄人物为主线来进行表演的,而《全家福》则是另辟蹊径。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戏曲全家福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2月11日,全省优秀廉政戏剧巡演濮阳演出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警示教育基地举行,濮阳市公路局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廉政豫剧《全家福》,接受了一场生动而又深刻的廉政教育。
该剧讲述了海外留学的韩琳琳回国结婚,却恰逢担任常务副市长的父亲韩英杰因经济问题被“双规”。一张30年前的“全家福”照片,引出了一个农民家庭两代人令人感叹唏嘘的奋斗史。一个曾经让家庭和亲人引为骄傲的“励志明星”、“成功典范”,却在金钱、女人的诱惑下跌入了贪腐的深渊。巨大的震动和落差,引起了韩琳琳痛苦的反思和追寻。
时,热烈的掌声将现场音乐都淹没了。
《全家福》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在反腐题材戏剧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突破性,全剧以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艰辛奋斗为背景,展示了腐败罪行对当事者个人命运和家庭亲人的毁灭性代价。
濮阳市公路局职工雷学民观后说。
最近我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在网上观看了30集电视剧《全家福》,感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剧中的两个家庭组合成了一个“小分队”,七口人六个姓,从此开始共同走上了一段既充满温馨、又饱尝艰辛的人生路。
30年前,某小城的纺织女工张红秀与退伍军人周天平在患难中结为夫妇,在这个大家庭中,随着年代的更替,围绕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生活中的繁琐之事,每个成员的不同个性在相互冲撞着,由此繁衍出一个又一个冲突,其过程和结果有时候令人啼笑皆非;而正是由于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善良,使得这一家人在磕磕碰碰中一步步走得更近,他们相互温暖着、搀扶着、鼓励着,步履艰难走到了今天。
这部电视剧的结尾也很完美,80岁的老奶奶也有了新的工作,当上了红秀养老院的院长,那个开心的镜头让人回味。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从生活中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善良、宽容、健康和爱才是最为宝贵并值得永远坚守的财富,才是真正意义的“全家福”。
我是一个喜欢怀念的人,总是纠缠在回忆里,无法将心挪移。在每一次提笔想要写下感触的时候,总喜欢为自己沏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绕在我的身旁,让我的思绪随着这清新的香气,萦绕出属于那份心灵悠然的静谧。
我总在回味着曾经的美好,总是在过去的时光里走不出来,因为我可以在夜阑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想念。当一个人拥有了一份思念和幻想,也不失为一种愉悦和欣慰,如果没有牵挂,那么,生存也就变成了机械。
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你可以试着一点一滴去记起,不必逃离,更不必刻意删除一些记忆,我们都是活在明天的曾经里,哪一天没有快乐?哪一天没有辛酸和不羁?曾经的美,像筛子一样,筛选着我们的过往,是幸福?还是失望?都是那最美的曾经,那曾拥有过、品尝过、回味过的痕迹,正由于你、我、他的那些曼妙而精彩的曾经,才涂抹出今天的灿烂。纵使忧伤,也是一种精彩!
根据叶广岑小说改编、任鸣导演、冯远征梁丹妮主演的话剧《全家福》是一部很“人艺”的剧,我对人艺其实了解不多,但还是能感受到所谓的人艺风格,我自己把它定义为:“荡气回肠”,人艺的经典剧应该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我自己总结的而已)。首先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主旋律的特征,《全家福》就是这样。
《全家福》讲述的是一代古建人代表王满堂在时代变迁中(从解放前夕到二十一世纪初)发生的家庭故事,同样是借人物故事奏时代交响。我首先感觉到的是,这部戏只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才可能产生。作为古建筑这一话题很长时间是被人忽视的,就像其它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时代的忽视冷落一样,但自从本世纪初,很多文化人不断奔走呼吁,终于,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这些我们从电视上和身边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很让人欣慰,但这远远不够,仍然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新城市的建设进行曲中仍然能听到蕴含宝贵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老建筑令人唏嘘的低沉悲歌。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作为一个戏曲爱好者,我有幸参与学习戏曲,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戏曲的见解和收获,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宝贵的艺术传统中去。
第二段:理解戏曲(200字)
学戏曲的第一步是理解戏曲的基本特点和元素。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形式,其独特的声腔、唱腔、表演和舞蹈等综合表现手法,使得戏曲具备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和发展,我逐渐明白了戏曲的传统和变革,并且深受其启发。同时,学习戏曲还需要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只有真正理解戏曲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演绎角色,传达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段:认识自我(300字)
学戏曲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戏曲来认识自己。戏曲表演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气质和自律能力,这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戏曲表演,我学会了面对舞台和观众的自信和从容,这种自信和从容也渗透到了我的生活中,使我有了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感受传统文化(300字)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精神。学习戏曲不仅让我体验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智慧,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和文化归属感。戏曲中的剧情和人物形象常常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演绎这些角色,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第五段:传承戏曲(200字)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学习戏曲,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戏曲传承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推广戏曲的活动中去。我与戏曲爱好者一起组织演出和表演,向更多的人普及戏曲知识和艺术魅力。同时,我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戏曲感兴趣,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100字)
学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学习和修养,更是一种认识和发展自我的过程,通过了解戏曲的内涵和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增加自信和从容。同时,学戏曲还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致敬,通过学习戏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智慧。我相信,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戏曲这种宝贵的艺术形式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财富。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六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我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态度,尽量将综合性学习课组织得异彩纷呈,成为同学最喜爱的一个内容。
听几出悲欢戏,过一回梨园瘾,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课程目标》的总标明确提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这堂活动课,基本达到了这一预期目标。同学不只了解到了戏曲知识,陶冶了情操,更激发了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甚至还会影响到小朋友们一生的'戏曲情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设计,在课前准备、课上活动和课后延伸中都充沛运用了专题网页。发现同学都很受用这一方式,可以自主地确定学习过程,选择学习内容。另外,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结果能以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出现,这一新锐的形式,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当今,数码技术已不再新鲜,但运用到课堂中来却不常见,本节课,我也做了这样一个大胆尝试,协助同学用dv记录下他们到剧院观赏采访的精彩过程,不只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同学视野,更提高了同学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采访准备阶段,整个小组的同学查找长春戏曲文化发展史,了解京剧、吉剧、二人转的艺术形态、现状和发展前景,准备现场解说稿,采访稿,消化记忆各种相关知识,以提高现场应变力,那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态度和架式,活脱脱是专业的电台外景小主持,着实让我感动。虽然,很多地方还稍显稚嫩,但我相信,这是绝对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同学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整理汇报资料,其中体现出的命题、总结、探索能力,让我暗暗震惊,你给同学多广的空间,他们就有多广的思维,同学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要做一个胜利的教师,不只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心,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有要敢于放手的魄力,使信息技术从辅助“教”向辅助“学”渗透,引导同学进行“学习的革命”,帮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节活动课,除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外,还坚持了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写,这都是在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此外,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活动的最后,我发现小朋友们意犹未尽,有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于是,不失时机地步置写作训题目。在第二天的作文点评课上,真的又有许多惊喜突显出来。一些精彩篇目已链到网页上,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七
戏曲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戏曲理论是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研究戏曲理论,我逐渐对戏曲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戏曲的独特之处,明白了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语言的重要性,并体会到了戏曲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下面将从戏曲的独特性、表演技巧、舞台语言、思想传递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谈一谈我的戏曲理论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戏曲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表演形式、剧本结构和艺术风格上都拥有独特性。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戏剧结合的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追求。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戏曲更注重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戏曲独特的魅力。戏曲的剧本结构也更加注重曲折和对比,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戏曲剧情的层次感和艺术独特性。
其次,学习戏曲理论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语言的重要性。戏曲表演技巧独特,需要演员具备身体的灵活性和音乐的掌握能力。从学习戏曲理论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舞台表演需要演员精湛的技巧和对舞台语言的熟悉。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和音乐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的发展。舞台语言则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身体的表达和舞台布景的搭配,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的世界。
第三,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思想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戏曲理论,我认识到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思想和文化的形式。戏曲剧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观念,通过角色的塑造和剧情的展开,戏曲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戏曲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所遭遇的境遇,反映了人性的善恶、友情的珍贵以及社会问题的存在,使观众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最后,戏曲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戏曲理论,我体会到了戏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戏曲通过音乐、动作和表情的表达,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演员在表演中需要准确地把握情感表达的节奏和力度,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戏曲所传递的情感。因此,戏曲不仅是一种思想传递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戏曲理论,我对戏曲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戏曲的独特性、表演技巧、舞台语言、思想传递和情感表达都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熟悉和把握这些要素,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让戏曲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心得体会写作要求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都是反映人类文化的文章,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是戏曲文化。因此,我这堂课的目标定位是:了解中国戏曲相关知识,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本着这一目标,我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搭建认识戏曲、学习语文的舞台。
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我原来在教语文课的同时带过音乐课,虽不是个戏曲爱好者,但对戏曲有所了解),在备课过程中,我除了梳理自己已有的戏曲知识,还查阅了各种资料,寻找吸引学生的知识点。如果仅仅是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这堂课肯定会让学生恹恹欲睡。因此,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戏曲,比如:戏曲知识知多少、猜赏戏曲、辨别脸谱、演唱戏曲等,整个课堂异彩纷呈,学生们的对戏曲认识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学生自演的《花为媒》、《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段,虽然有的同学唱得不够精彩甚至跑调,但也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情绪高昂,从而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这是一堂展示课,展示课必须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基础,这就不得不提到课前的准备。我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模仿学唱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戏曲片段;搜集几段精彩唱段,把自己对唱段的理解与同伴交流。学生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回家搜集查找资料,来到学校一有时间就交流整理资料,有的同学还跨班级收集资料(一部分孩子家里没有网络,戏曲方面的参考资料又少,因此资料的获得主要靠部分同学收集,这部分同学主要是交流整理),有的同学还把自己学到的戏曲片段教给同组的同学和其他想学的同学,课余时间时常会听到哼唱戏曲声音。这样通过搜集资料,既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课堂展示做好了知识储备。而我设计教案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设置了让他们展示信息量丰富及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戏曲知识问答、脸谱的含义及举例,让他们展示演唱才能的戏曲表演等等,让学生得到自由充分的展示。而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到穿针引线、调整课堂的作用。
我这堂课虽是展示课,但是我没有仅仅停留在把搜集来的知识简单回报这一层面上,而是尽可能的贯穿语文学习。因为如果脱离开语文教学,也就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很容易上成热热闹闹的`表演课、学唱课,戏曲知识课,往往忽视了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这堂课的目标定位是:了解中国戏曲相关知识;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而且这次活动我重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比如:对脸谱的识别不只是停留在脸谱辨别和代表的含义上,而是联系“平时描写人物时要注意观察,刻画出特点”这一写作方法。又如:戏曲欣赏不只停留在让学生“悦耳”这一层面上,而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堂对所听和所了解的戏曲的进行赏析,既培养了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这节课不仅形式灵活,而且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语文学习这一舞台。
新教材的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首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活动课中,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例如关于京剧脸谱。什么脸谱象征什么性格,什么品质,什么角色,什么命运,都各有说法;关于服饰,文将穿什么,武将穿什么;关于服饰颜色,皇帝穿什么色,大臣穿什么色,百姓穿什么色,也各有讲究,就是戏曲的“四艺五法”也各有韵味。由于自己业余学过几种戏曲唱腔,在课堂上时不时唱上几句,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模仿。在课外指导时,这些能力也派上了用场。两个星期的备课浓缩在一节课中,使学生在这堂课中既了解了戏曲的有关知识,又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当然优点和不足往往是并存的。戏曲知识博大精深,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很难把戏曲重点知识全部挖出来(尤其是国粹京剧),这不仅是老师的遗憾,更是学生的损失。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会走得更长更远。我也相信在我们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燃起学生读书的热情,整个课堂会充满了浓郁的油墨书香,书香也将为孩子的一生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