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薇儿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如果给几千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排名,“不惑”,即无所担忧,无所困惑,一定可以排进前三名。为了能够减少自己的忧虑和烦恼,有人纵情于山水,例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求助于酒精,例如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总之,我们似乎一直很多烦恼,很多困惑。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中国大学的保安都是哲学家,因为每次要进校门,他们都要问三个问题:

1.你是谁?

2.你从哪里来?

3.你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也是困惑了炎黄子孙很多年的经典问题,似乎解开了这三个问题,就可以获得不惑的真谛。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有过担心,哲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玄”的学问,如何阐述中国哲学就已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命题,能够把哲学史讲清楚,则更加困难。

不过,大师终究是大师。冯先生高屋建瓴的总结归纳了中国哲学史中,奠基者地位的六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同时,介绍了佛家,以及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语言深入浅出,可读性极强;而冯先生个人对中国诸子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冯先生没有仅仅简单的总结归纳,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的探讨和回答了开篇的三个经典问题,在阅读之后,令人既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又发人深思的去探索如何将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可以代表中国人思想发展的三个层次:

首先,你是谁?

在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中,人是自然的产物(侧面承认了人的动物性),所以最基础的思想认识是——人,应当顺乎自然规律。

掌握自然规律,是人类一直所向往的。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了解自然,更好的利用自然,在近200多年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内心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更多的是“有限”和“无限”的更迭。道家认为,规律没有极限,而是相符相依的关系。凡事到了极端,就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依”;因此,要“戒骄,戒盈”,凡事不可太过。

传承几千年的“轮回”的思想根源,无形中让中国人有了更多的希望,在逆境中有了更多的斗志,这也许也是中华民族多次处在亡国灭种边缘的时候,能够奋发崛起的原因。

但是,如果仅仅顺乎自然规律,人经常处在“无为”的状态下,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人类本性中,不管根源是“善”还是“恶”(儒家),一味放纵没有约束,懒惰是不可避免的,趋利除害的性格也会让已经成型的社会组织或者国家陷入混乱(墨家)。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你从哪里来?——人类本性需要以“礼”“道德”,甚至是“法律”加以约束。(儒家,名家,法家)。

第一个思想层次属于少年,放荡不羁,没有束缚,任凭天性自由发挥。第二个层次的思想属于中年,人不是完全离群索居的动物,而是社会组织——国家中的人。以入世的思想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则需要有规矩,既有外部的约束,也有内在的自我升华。名家和法家虽然有矛盾,但是联系更为密切。名家创建了对于条文措辞的推敲,法家承载了其工具,开创了“以法立国”的精神体系。两者相同之处,都在于以外在国家机器的存在,去约束人的本性,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而传颂千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则是更加强调内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能够由己及人,则是为“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千年来传统主流思想的主题。

依靠外界的法令工具,和内在的修养修为,人在社会中和国家中,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有更准确的定位。而明白了从哪里来之后,到哪里去的问题的答案就已经不远了。

第三个层次:你要到哪里去?——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大家应该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最多,抛开意识形态的区别,30年内的历史变迁,我们身边人所追求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在中国哲学史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呢?诸子百家都给出过自己的答案,而最多的则是“内圣外王”,但我认为境界最高的,只有庄子的“内心的快乐”.

“内圣外王”的概念非常流行,从儒家,道家,再到墨家,都有过类似的阐述。在古圣贤们看来,最理想的社会结构,应当是让“圣人来为王”.圣人,可以做到“仁,义,礼,兼爱,无为”等等,各家各派都将自己的最高认识用到了“圣人”的标准中,而做到这些标准的人,一旦成为了“王”,则是天下苍生的福祉,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佳状态。

如今看来,在今天社会,“为王”不一定非要做最有权势的人,可以理解为做一个优秀的人,通过外部行为,将内心的修养表现出来。自我发展以“内圣”为目标,“外王”为表现,这样的社会和国家,无疑在任何时代都是令人羡慕和赞叹的。

而之所以将庄子的“内心快乐”作为最高境界的认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老年的智慧,是一种历经世事沧桑之后的大彻大悟。当然,有这种认识和追求的未必都是老年人,而是可以以此来达到那个很多年来大家所追求的目标——不惑。

庄子认为,能够做到“内心的快乐”,需要人们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但不是老子的那种“无为”的懵懂,则是经过思考和认识之后,内心的一种睿智的选择。

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自己最适合作什么;只有努力了,才明白自己最应该作什么。然后去做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才能够真正的不惑。

听说最近在中国粉丝暴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是在万念俱灰时,读过《中国哲学史》,才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才解开了内心很多的疑团。

冯友兰先生在开篇就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特别盛行的宗教,因为中国人,将哲学当做了宗教:我们在哲学中寻求真谛,也在哲学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中国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研究中国国学的爱好者,我从中受益匪浅,领悟到了很多宝贵的道理。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下我对中国国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国学传承了博大精深的古代经典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国国学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包含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多学派的思想精华和学术成果。国学重视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价值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中国国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第二段,中国国学教会了我如何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国学将儒家思想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国学倡导坚持道德修养,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强调养成儒雅的仪态和品德。通过学习中国国学,我逐渐明白了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处事从容、待人宽厚、尊重他人。这种修身养性的思想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律,更加宽容,更加有担当。

第三段,中国国学启发了我对于“天人合一”的别样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有着“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共生。这一观念在中国国学中得到了深入发掘和阐述。通过中国国学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出了对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的认同感。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让我更加注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中国国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中国国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性和人的生活。国学中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指导人在复杂的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幸福。通过中国国学的学习,我渐渐理解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国学中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阐述,使我在犹豫和迷茫时找到了答案,帮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第五段,中国国学呼唤着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中国国学的爱好者,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的精神和理念。中国国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我们作为民族的一员,更应该努力学习和理解这一宝藏。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使中国国学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总之,我对中国国学的学习和体会,使我更加深入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沉内涵,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修身养性和面对人生的挑战。中国国学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带给我启迪和成长,同时也敦促着我传承和弘扬这份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国学,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简明哲学史》一书有重点地、平易简明地介绍了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讲解了中国古代最主要哲学家的主要命题。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而且一贯爱智慧的传统。古代经籍有记载上古时代“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因为一系列有益于人类的行为受人敬仰、流传千古。实际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对自然环境和身心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深入体察、从而利用自然条件创造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人文实施的文化英雄。接着出现了八卦、五行、阴阳等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源。

春秋战国时期百将争鸣,出现了哲学思想出现鼎盛时代。其中儒、墨、道、法是代表思想学派。先秦儒家哲学的智慧始终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承的根本大源,很多人认为天命论是儒家思想中的垃圾,其实天命论至少在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儒家学派的“人性论”、“人格修养论”、“认证学说“以及人格修养论都是哲学思想中的精华。老子、庄子与道家的自然之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一言以蔽之,就是“道论”,即关于“道”的学说。道是哲学的核心范畴,道家的细想体系均围绕道而展开。道家的哲学思想自始至终透露出一种自然而然、顺其自然、自由自在的放达情趣。道家思想包括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社会政治论、人生价值论、人生修养论。其实,道家思想的精华无疑在于其对理想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相比较儒家内圣外王、建功立业、济世救民的人世精神,道家的`人生哲学则表现出独善其身、超然物外、一任自然的精神风采。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哲学思想流光溢彩,像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君主集权思想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时代的转变。天下的统一、不仅在历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思想视角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思想的重点在于重新书写历史、空间与天人之间的关系。在长期分裂与战争以后,中国在政治和学术上趋向统一。因此,寻求稳定、统一的政治格局与生活世界成为汉代思想的主流。汉代早起提倡“休养生息”主要以老子的“无为”思想为主导。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受到采纳,他以儒学汇通先秦诸子,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哲学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玄学,魏晋玄学扮演了两汉经学终结者的角色。魏晋玄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淡”,不谈国事、不言民生。魏晋之后又出现了佛教、道家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的发展以及黄宗羲、王夫之的近代思想也都是中国这些思想上的代表。近代以来,殖民者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使得中国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古代哲学思想也受之影响开始转型。向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等思想。也出现了梁启超的“新民说”,中国向何处去?怎样才能救中国?,梁启超不仅在思想上探索新路,而且借助现代报刊向世人传播学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结晶是伟大的历史成就,是中华民族一贯有的爱智慧的传统。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中国国学的定义和价值(150字)

中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经典、史书、诗词、哲学、道德等。作为一种世界独特的文化,中国国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通过学习中国国学,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二段:深入探索中国国学的渊源(250字)

中国国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著名国学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庄子等人。孔子是中国国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国人,被尊崇为中国“大教育家”。而中国古代其他国学家如孟子、墨子、荀子等,也都对中国国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深入探索中国国学的渊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卓越之处。

第三段:中国国学对个人的影响(300字)

中国国学不仅对整个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中国国学,我们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素质。尤其是古代诗词和经典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情感和创造力。同时,中国国学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通过学习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段:中国国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300字)

中国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寄托受到了严重冲击,学习中国国学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弥补。通过学习中国国学,我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还可以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另外,中国国学中蕴含着很多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继承与弘扬中国国学的责任(200字)

中国国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切忌敷衍了事。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中国国学的研究和传播中,通过撰写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中国国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只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才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通过学习中国国学,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的渊源深远,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国学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继承和弘扬中国国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有幸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智慧精髓。本文将从道家、儒家、墨家、名家和兵家五个方面来讲述我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强调天地间的悠长永恒,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通过学习道家哲学,我了解到“无为而治”的思想核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过于追求功利和物质,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和身心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而道家的理念提醒我们应当减少纷扰,放松心情,顺其自然,以达到内外的平衡与和谐。

其次,儒家哲学注重对人伦关系的思考,强调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以仁爱、孝顺、仪式和忠诚为核心,强调要以身作则,以善行感化他人。从儒家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这种关爱和奉献的精神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第三,墨家的思想注重了公平和普惠的价值观。墨家追求“兼济天下”,主张要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这种对公平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非常重要。人们常常面临着贫富差距的问题,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屡见不鲜。墨家的思想提醒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公益,并努力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以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

第四,名家以纷争和逻辑思考为特点。名家哲学强调辩证的思维方式和争论的重要性。通过对名家思想的学习,我了解到辩证思维的价值。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个面向,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成为常态,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最后,兵家思想注重策略和实践的重要性。兵家思想强调灵活变通和以实际效果为导向。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兵家的策略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制定可行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这种实践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中的管理和战略规划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以上五个学派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哲学的广大和博大精深。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和策略思维。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自我和发展。同时,我相信中国哲学的智慧和价值观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未来的世代。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深受启发。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哲学的深邃与智慧,以下是我在这次讲座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首先,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讲座中,讲师首先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追求道德与道德教化的完善。同时,儒家儒学也提倡家庭的和谐,强调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是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行的起点。在整个讲座中,我不禁深深地思考起一个问题:中国哲学的关注焦点何在?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哲学关注的主题十分丰富多样,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理念,这在当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其次,中国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概念打动了我。仁,就是人们要互相关爱,互相扶持,互相理解,最终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普遍表现出竞争和冲突,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通过参加这场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仁”对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讲座中的故事和案例告诉我,只有通过心灵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此外,中国哲学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在讲座中,我受益良多地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定了他的品德和行为,进而影响着他的家庭和社会。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展现出更高的道德品质。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做一个修身养性、追求卓越、以德为本的人,才能真正引领社会进步的潮流。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开放与包容。在讲座中,讲师重点介绍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道家强调自然万物的道教育,倡导以自然之道为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佛家则主张放下尘世的执念,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智慧。这些思想旨在让人们超越个人的欲望与执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开放。中国哲学中的这种思想观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哲学的魅力和智慧。中国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个人内心修养以及开放与包容。这些思想观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将这些中国哲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他不认同传统的说法中关于《老子》一书是有个叫老子的人所做,且他早于孔子。

冯先生研究认为:《老子》一书不可能是孔子之前或同时代的产物。老子与《老子》一书并无必然联系,是两回事。完全可能有个叫老聃(老子)的人,他年长于孔子,很有用智慧;至于《老子》这本书,他的作者则另有其人,或是群体编写。这本书的年代晚一些,“我现在相信,这部书写在(或编在)惠施、公孙龙之后,而不是在他们之前。”

其理由:因为《老子》里有很多关于“无名”的讨论,而要讨论“无名”之前",就得先要讨论“名”。“名”、“无名”见于关于惠施、公孙龙等名家的记载。据此冯先生认为《老子》出现于惠施、公孙龙这些名家之后。

仅凭“名”或“无名”见于惠施、公孙龙这些名家的记载中,在孔子之前不见记载,而断言《老子》一书的年代,证据未免太单薄了些了吧?也许,在孔子之前就有“名”或“无名”的论辩,只是未被记载或我们未能见到记载罢了。

“道无名”这一部分可能是《老子》中需要费神理解的部分。

人类大多习惯于具体思维,生动形象是芸芸众生耳目所及的,可以通过感官把握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限于“形象之内”的世界,眼见为实等。即通过眼见、耳听、皮肤接触可感知的世界,从而获得信息。感知的世界可以具体表达,用名来称呼他们,描述他们。而“名家的哲学家开始思索名的本身,思索名,就是思索思想。它是对于思想的思想,所以是更高层次的思想。”

超越了具体,从而思考抽象的“无”、“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为“道”无名,所以不可言说。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对于道有所言说,只好勉强给它一个代号——称其为道,其实道根本不是它的名。也就是说,我们称道为道,不同于称桌子为桌子。我们称桌子为桌子,意思是说,它有某些客观的属性和用途,由于有这些属性和用途,就可以称之为桌子。但是我们称道为道,并不是它有任何类似的可以言说的有名属性。道,纯粹是一个代号,本身不是某一物,所以不可名,它是“无名”。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吗?极限在哪里?

万物变化莫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最根本的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它的思想源头很可能是来自老子。在老子的原话是“反者道之动”、“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发展至极端,一定转变成它们的反面。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少则得,多则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看似矛盾的说法,正是一切事物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律自古及今,大多庸人不知持满,后悔莫及。

(2)人生在世,如何预防欲速则不达,走向愿望的反面?

老子警告我们:“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里的骄,是人前进到了极端界限的标志。骄,是人应该避免的第一件事。在这方面孔子有同样看法。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大意是:假如一个人相貌与才能的美比得上周公,但只要骄傲且吝啬,则我们只会看到他的骄傲与吝啬,看不到其他方面。骄和吝,超过了界限,才和美不足观了。

(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所说的“常”字表示永远不变的东西,或是可以认为是规律性的东西。

事物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老子把它们叫做“常”。老子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又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人应该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依据它来指导社会活动。老子称之为“袭明”——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即包容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若想变强,从弱开始,“柔弱胜刚强”;“若想保持资本主义,就必须在其中容纳一些社会主义成分。”一个单位内一定程度的“反对派”、“刺头”的存在,并不是坏事。

(4)道家具有儒家一样的救世情怀。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人急功近利,做“房奴”、“车奴”、负债、焦虑难安,听听老子言,胜服清凉散,可以“袭明”。

道家的中心问题是全生避害,躲开危险。“庖丁解牛”说贵生,顺着纹理、规律生活处事就安全,否则会损伤生命。人需要柔弱、谦虚、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上都可以看做是从“反者道之动”这个总学说演绎而来得。“无为”,也来自此。“无为”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头,不任性妄为。画蛇添足,就是适得其反做过了头。

任性妄为,不加约束,都是反自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取法于“自然”,道的运作是以自然为法则,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在这个生的过程中,每个个别事物都从普遍的道中获得能量,这就是“德”。

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宇宙万物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求,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智慧。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讲座内容博大精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座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中国哲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彩色的哲学画卷,了解中国古人对于人生、自然、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智慧,对于我们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大有裨益。

第二段: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理论,每个学派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对人生和宇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在讲座中,我了解到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的道德伦理,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的智慧;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的和平理念,强调人们的平等和友善;法家则重视稳定和法治,主张通过法规来维护社会秩序。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中国哲学的启示与追求

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对于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其中,我最为深刻的体会是中国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对于自然的敬畏,这种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国哲学追求的是一种完善的人生境界,通过修养和思考,人们可以以更高尚的情操和智慧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第四段:融入现代生活的中国哲学智慧

中国哲学并不仅仅停留在古代,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讲座中,我了解到中国哲学智慧可以融入现代生活,为我们指引道路。比如,儒家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倡仁爱、信义与和谐;道家的思想则可以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与自然共处,享受生命的美好;墨家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学会关爱他人,摒弃恶意竞争;法家的思想可以提供一种秩序和规则,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中国哲学的智慧并非被丢弃在历史长河中,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五段:深入学习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通过参加这场关于中国哲学的讲座,我深刻感受到每个人都应该对中国哲学有一定的了解和探索。学习中国哲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思考和生活中。这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古代智者的思考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生活的意义以及追求幸福的道路。

总结起来,中国哲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更在于它能够指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智慧和启示。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人生的真谛,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国哲学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一智慧的结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以实现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相关范文推荐